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和防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0~2008年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46例临床资料。

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积极治疗后41例一期愈合,5例二期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

结论: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很多,肥胖、电刀、手术时间、缝合技巧、年老体弱,伴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标签: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和抗生素等应用,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已经明显下降,但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和电刀的不恰当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日益增多。

脂肪液化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处理不当,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

本文通过收集我科2000~2008年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6例,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2000~2008年进行各类腹部Ⅰ~Ⅱ类切口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患者共46例。

其中,妇科经腹手术27例(恶性肿瘤12例,子宫肌瘤9例,卵巢肿瘤5例,宫外孕1例),剖宫产19例。

患者年龄23~75岁,平均53.6岁,合并糖尿病4例,低蛋白血症3例,中重度贫血3例。

本组病例均为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度4~8 cm,平均5.6 cm。

所有患者在术后3~8 d出现切口针眼渗液或换药时出现局部皮下空虚,切口边缘无红、肿、热痛,渗出液内混有少许脂肪滴,中晚期甚至有大量积液时可及波动感。

常有不同程度疼痛,患者体温正常或低热。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渗液图片见较多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1.2方法
根据渗液多少情况,采用不同处理方法。

渗液较少时切口仅局部愈合不良,采用挤压,撑开切口或拆除部分缝线,内置橡皮条或盐水纱布引流,加压包扎,红外线照射切口,通过换药即可使切口愈合。

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时,应及时敞开切口,内置庆大霉素盐水纱条引流,每天换药2次,清除深层积液及坏死组织,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待切口干燥,无渗液,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二期缝合。

2 结果
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均取得良好愈合,46例中41例一期愈合,余5例二期愈合,无一例发生切口感染,愈合时间8~20 d。

3 讨论
3.1 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断
目前尚无统一的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

一般认为具有以下表现者应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①术后出现渗液,大部分患者无其他自觉症状,少数有切口处疼痛。

挤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②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漂浮的脂肪滴,渗出液镜检出大量的脂肪滴;③切口边缘皮下组织无坏死现象,无脓性分泌物,切口无红肿压痛,临床无炎症反应;④渗液涂片检查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1]。

3.2 切口脂肪液化的机制
切口液化的机制尚未明了[2-3],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腹部脂肪厚,凡皮下脂肪超过2 cm以上的患者,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几率明显增高;②高频电刀加大功率甚至使用电凝导致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浅表烧伤以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而发生变性、坏死,术后形成较多渗液[4]。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供应障碍进一步加重[5];
③切口暴露时间长,在挤压、钳夹、机械刺激下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及水肿,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自溶或破裂,脂肪组织发生液化[6];④缝合脂肪层时骑跨组织过多,切割组织过多,缝线密集,结扎线过紧造成脂肪组织缺血发生无菌性坏死,导致液化;⑤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以及贫血等,均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脂肪液化的危险性。

3.3 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
术前详细检查患者,评估患者整体情况,有无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性,糖尿病患者血糖尽量控制到正常水平,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贫血等情况。

手术中操作精细轻柔,止血彻底,保护切口,缝合不留死腔,缝线打结松紧适宜。

对肥胖患者慎用电刀,应将电刀强度调到恰好能切割组织为宜,切勿以高强度电流切割组织,或先用手术刀迅速切开皮下组织后,再用电刀局部电凝止血,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时间,将电场及热损伤降到最低,减少脂肪组织破坏。

缝合腹膜之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将已脱落坏死的组织冲洗掉,减少术后坏死的可能性。

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可分层缝合或立八字缝合,放置橡皮条引流坏死物及渗液,24~48 h取出。

早期观察换药,早期可拆部分丝线,使切口减压,减少缝线排斥反应产生的渗液[7]。

出现脂肪液化轻易不要敞开全部切口,以免延长愈合时间,要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渗液较多,愈合不好时,及时敞开引流,充分引流,勤换药,待肉芽组织新鲜后行二期缝合,缩短愈合时间。

肥胖患者,术后可用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

加强营养、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的基础[8-11]。

[参考文献]
[1] 张义才.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12(3):163-164.
[2]Chuang SD, Chiu HC, Chang CC. Subcutaneous fat necrosis of the newborn complicating hypothermic cardiac surgery[J].Br J Dermatol,1995,132:805-810.
[3]石松斛,刘俊田,宁连胜,等.乳腺脂肪坏死108例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学杂志,2000,5:300-301.
[4]邱文山.35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和防治[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12(8):470-471.
[5]纪光伟,祁志,王旭,等.高频电刀致腹部切口感染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1,18:326-327.
[6]吴河水,黄文广,史显武.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11):680.
[7]李仓红.切口脂肪液化36例病因及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2:614.
[8]朱建昌,张波.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防治[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2):35-36.
[9]么甲申.烤瓷钢托复合体修复前牙区牙列缺损[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67.
[10]杨宗梅,谢桂芝,付宏.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原因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9):29-30.
[11]申彦杰,杨奕梅,曹良杰.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9):7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