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伤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1991年3月-2010年3月间行剖宫产术5384例病人发生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42例,分析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结果:肥胖、贫血、手术切口方式、高频电刀以及术中操作不当均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关(P<0.05)。
结论: 重视孕期保健,降低剖宫产率,积极的防治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剖宫产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剖宫产术解决了难产和某些产科合并症,成为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重要手段,但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剖宫产率的增高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也逐年增加。
切口脂肪液化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有报道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34%[1]。
切口脂肪液化使手术切口不能按期愈合,延长了住院时间,甚至合并感染经久不愈,常需多次手术,加重了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早期发现、明确诊断及有效的处理十分重要。
为了解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本文对1991年3月-2010年3月期间的42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分析及讨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1991年3月~2010年3月我院行剖宫产5384例中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42例患者资料,脂肪液化发生率0.78%,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7.3岁;初产妇33例,经产妇9例,其中纵形切口30例,占71.4%,横形切口12例,占28.6%。
孕期合并症:妊高征l2例,妊娠期糖尿病3例,妊娠水肿4例,贫血(Hb0.05。
见表l。
3讨论
3.1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切口脂肪液化不是感染伤口,发生机制尚未明了。
有报道剖宫产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率为0.34%[4],本院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78%,高于报道的剖宫产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考虑其发生原因主要与肥胖、手术切口方式、高频电刀、贫血等有关。
另外术者手术操作也是较主要的因素[5]。
分析本文中脂肪液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患者体型肥胖:由于肥胖,皮下组织切开后由于局部血运的破坏,使本身血运就较差的肥厚脂肪层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加之暴露时间较长,在机械作用刺激下脂肪组织很容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引起无菌炎性反应,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
(2)高频电刀。
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
的浅表性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的渗液,影响切口愈合[6]。
(3)切开与缝合技术及动作粗暴也是影响伤口愈合不可忽视的因素,缝合过紧、过密可使血运不佳而致脂肪液化,缝合过松、漏缝容易遗留死腔。
纵形切口较横切口发生率明显增多,考虑与皮下脂肪厚薄、纵切口张力大有关。
有报道下腹部切口裂开纵切口较横切口发生率多20倍[7-8]。
(4)妊娠期合并症妊高征、妊娠期糖尿病、贫血特别是中重度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合并这些并发症的患者本身明显影响蛋白及胶原的合成,末梢循环差、组织抵抗力和愈合能力差,易引起切口脂肪液化,且糖尿病患者,抵抗力低下,切口容易感染,愈合能力下降,都可造成切口不愈裂开。
(5)咳嗽。
术后咳嗽,使腹压增加,不利于切口愈合。
(6)其他因素:切口暴露时间长,胎膜早破、滞产患者,多次剖宫产、产妇疲倦、营养不良、电解质紊乱以及术前未使用抗生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组织愈合能力差,可致脂肪液化率、感染率增加。
产褥期大量出汗,切口局部潮湿,也可导致切口脂肪液化。
消毒时酒精进入切口,使脂肪组织凝固,坏死液化。
3.2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1)术前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术前要调整血糖水平,一般控制在8 mmol/L以下再行手术。
对于贫血者,术前纠正贫血使血红蛋白达90g/L以上。
积极治疗,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的抵抗力。
(2)对肥胖患术后早期换药,注意观察切口,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可能者,应置橡皮片于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渗液,24~48 h后拔除。
(3)慎用电刀。
尤其对肥胖病人尽量避免使用。
如使用应将电刀调到合适的电流强度,避免反复切割和大块的电凝止血。
另外电凝止血灼点尽可能的准确而小,不应在钳夹组织较多的血管钳上长时间电凝,造成大块组织灼伤坏死。
(4)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加强术前术后管理。
尽量缩短切口暴露时间,作腹壁切口时,尽量一次性切开皮下脂肪全层,避免反复多次切割脂肪层。
缝合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缝合间隙适当,缝线松紧适度。
关腹时缝合腹膜后,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已坏死的脂肪组织洗掉,减少术后坏死组织量。
术后可用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有利于预防脂肪液化的形成。
(5)换药时可从切口两侧适度向切口线按压,仔细检查切口皮下有无分离、空虚、波动感及积液,一方面可将渗液挤出,另一方面可早发现早处理。
(6)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宣教,指导孕妇适量摄入营养,避免营养过剩和肥胖,进行产前检查,了解健康状况不明。
(7)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一味加强抗生素的使用意义不大,辅以理疗如红外线治疗、激光治疗、微波治疗可加强疗效,缩短伤口愈合时间。
参考文献
[1]古丽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46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4):214.
[2]彭凌湘,乐江华,劳一平,等.孕妇孕期肥胖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099—41 00.
[3] 苏明宝,王一平,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20例诊疗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144.
[4]胡建明.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798例分析.中国综合临床,2004,20(3):225.
[5]古丽红.妇产科腹部手术切13’脂肪液化46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10):214.
[6]吴河水,黄文广,史显武.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原则[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1,20(11):680.
[7]Strauss RJ,Wise L.Operative risks of obesity.Surg Gyneeol Ob—stet,1978,146(2):286—300.
[8]Groot G,Chappell W.Electrocautery used to create incision doesnot increase wound infection rates.Am J Surg,1994,167:6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