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全章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说课稿(附教案)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说课稿(附教案)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图形(二)》。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我们学生大多性格外向活波。

善于表达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他们的思维积极而活跃,有自己不同的意见总会第一时间提出来,又加上上学期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立体图形已经有了感性认识,能够小组合作中进行摸找描说拼等活动,较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操作和思考过程,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审美情趣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四、教法学法《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

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征,我采用了教师活动:创境设疑——协作指导——拓展延伸学生活动: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应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设置了教学流程的三大环节。

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把操作与思考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而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通过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从初步认识,到头脑中建立模型,最后到解释与应用创新的一次知识的飞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精品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精品教案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备课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第2课时平面图形的拼组教学过程备注一、情境展示,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老师手里的玩具吗?(如下图)教师:其实,老师手里的风车是由很多三角形彩纸组成的,不仅风车是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这些平面图形拼成的图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

(板书:平面图形的拼组)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长方形的拼组。

(1)出示课件例2。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请同学们拿出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自己动手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样的图形。

(3)学生独立拼组,同桌相互交流。

通过学生都见过的风车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页例2的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同样的平面图形拼成更大的或其他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纸,剪刀。

第3课时七巧板教学过程备注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教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么制做的吗?(课件出示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图形),这节课呢,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拼一下这些有趣的图形。

(板书:七巧板)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学习七巧板的组成。

(1)出示课件例3。

(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

教师:同学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由什么平面图形组成的吗?(出示整套七巧板)教师引导:可以先确定有哪些平面图形,然后在数出相对应的个通过动画片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

同学观察七巧板,了解它的构成。

课题七巧板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3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1 第3课时用七巧板拼图形教材第4页例3和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1.让学生会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案,加深对七巧板的认识和了解。

2.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通过拼摆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交流及合作意识,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PPT课件,每个学生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一、欣赏图案,新知导入一、欣赏图案,新知导入PPT课件依次展示这些由七巧板拼出的图案,让学生认一认都是什么。

(学生辨认)师:这些图案是由什么拼出来的呢?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PPT课件演示小鱼图案慢慢转化成一套七巧板的过程)这是七巧板,其实这些图案都是由这样一套七巧板拼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用七巧板拼图形。

(板书课题:用七巧板拼图形)二、初步感知七巧板1.介绍七巧板。

七巧板是由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后来传到了西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被称为“东方魔板”。

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吗?(生:由七块组成)这只是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它能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很神奇呢!我们一起来探索它的奥秘吧。

2.认识七巧板。

师:七巧板中的七个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都有哪些平面图形?谁来说说?(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师:仔细观察自己手中七巧板里的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说一说。

(有2个大三角形,2个小三角形,1个中等的三角形,并且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个小三角形也一样大)三、动手操作七巧板1.拼平面图形。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图形二》教课方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课内容:认识图形(二)总课时数: 2 课时讲课时间: 1 课时教课目的:1.经过拼、摆、画各样图形,使学生直观感觉各样图形的特点。

2.培育学生初步的察看能力、着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沟通的能力。

3.能辨识各样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课要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课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课准备: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课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复习立体图形。

2.启迪学生着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察看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模仿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方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如何?小组议论:体与面的差别。

2.师:今日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依据学生回答,在图形下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日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二、稳固发展:1.说一说,你身旁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爱的图形?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现作品。

3.练习一第 1 题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议论合作,反应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沟通展现。

5.第 2 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独立达成,谈谈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三、提升练习: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察看结果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今日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各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意察看一下,把它记下来,而后与家人一同沟通一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 认识平面图形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人教新课标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1. 能够识别和命名三角形和四边形;2.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3. 能够用语言描述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形状;4. 能够用三角形和四边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能够识别和命名。

难点: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三角形和四边形的形状,以及能够用三角形和四边形进行简单的组合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我会准备一些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模型,以及一些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组合而成的图形。

学具:学生们需要准备一些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纸片,以及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组合而成的图形,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2. 知识点讲解:我会通过模型和图形的展示,让学生们直观地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3. 例题讲解:我会出一道例题,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

4. 随堂练习:我会出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道作业题,让学生们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三角形四边形有3条边有4条边有3个角有4个角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纸片,组合成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有了直观的认识和理解,但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时,有些学生还显得有些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更多的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课后去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并用语言进行描述。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些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组合而成的图形,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形状。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二)》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认识(二)》全部备课教学设计

分这些图形。

1.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学生需要经历从某一图形的众多形象中抽象出这个图形的一般图形。

学生需要从这一图形的众多表象中,剔除这一类图形非本质的特征,才能真正的认识图形。

教学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图形的众多形象: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正方形和圆,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首先让学生将这些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接着教师提问“这些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怎么都是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类图形的本质特征。

2.让学生分类计数不同平面图形所组成图案的图形数量。

这一过程是学生由自己所形成的图形的认识去辨认具体的图形,这一过程既可以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也可以衡量学生的认识是否正确。

如:练习题一的第3题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共安排3课时进行教学。

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3.师:在正方形和长方形中,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

师生小结: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角形有三条直直的边,而且三角形的角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的特征,弄明白“对边”这个概念。

学生汇报时如果用其他词代替,如长的边,短的边,上面的边,下面的边,左面的边,右面的边,甚至说不出来,但能够指出来都应予以肯定,最后老师再做统一揭示。

](二)动手操作,构建模型1.我们已经进一步的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图形来拼一拼,玩一玩吧!操作之前请听老师的要求: (1)请用你手中的一号学具,摆一摆两个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请用你手中的二号学具,摆一摆同样两个相同的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3)请用你手中的三号学具,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一拼,你又能拼成什么图形?用四个呢?六个呢?2.四人小组合作。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内容】课本P2-7【学情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学段课程标准】一、段目标相关表述:1.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等简单的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通过操作,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拼图。

4.通过观察,能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二、第一学段目标相关表述1.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2.再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会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拼图。

3.通过观察,能对简单的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单元重点难点】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措施】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认识平面图形【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页例1【课标描述】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人教版数学一下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下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下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特征,学会用这些图形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和表达。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和生动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并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入学前已经通过日常生活和初步的数学学习,对一些简单的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系统性和深入理解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图形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识别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2.难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这些图形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模型,实物图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套图形卡片,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物图片,如桌面、窗户、三角形拼成的图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找出其他的例子?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图形。

同时,教师用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特征,如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由于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

教材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学生养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策略: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各课主要学习内容:认识图形: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拼一拼: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

解决问题: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课时分配:交流完善8ˊ1、说一说自己使用了几块板,怎样拼的?并说一说是用什么图形拼成这个新三角形的?黑板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2、教师根据学生课堂拼摆情况(拼摆困难时)引导:我们在拼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也可以加入其他形状的板去拼。

拼的时候,从用2块板拼开始,拼出了所有2块板的,再增加板的数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指5~8名学生到黑板前面展示方法将学生的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点拨深入7ˊ现在,大家再次用一套七巧板,拼摆三角形,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拼摆的,并把拼好的三角形贴在小白板上。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教案

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与立体图形地编排类似,分为知识的引入(描画)、知识的教学(分类)、知识的应用三个层次。

教材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

由于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

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立体图形困难。

单元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辨认和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难点:在动手操作的学习活动中,体会“面在体上”。

单元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让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相同等。

2.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例如,可让学生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2页及第3页相关内容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平面图形。

2.通过多种活动直观了解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平面图形的特征辨认和区分各种平面图形。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第1课时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内容:认识平面图形。

(教材第2页例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教具准备:立体图形教具,平面图形教具。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出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

(1)画一画,揭示概念。

①出示长方体。

提问:谁知道这个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长方形。

老师用长方体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

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物学具,照老师的样子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

③把小组中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并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

④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图形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并按顺序板书它们的名称。

(2)仔细观察,感知特点。

①自己观察,同桌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②汇报交流:长方形有的边长,有的边短。

正方形4条边一样长。

三角形有3个角,三条边。

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

圆是没有角的……学生如果还说出其他特征要给予肯定。

如: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一样……③重点区分圆和球。

当学生把圆说成球时,老师马上拿出准备好的球,沿横截面切开,让学生感受到球的横截面是一个圆。

圆和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①由实物抽象出图形。

课件显示“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形。

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3页上面的“做一做”。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习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定义。

2.通过识别生活中的形状来进一步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3.掌握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正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2.长方形的定义及特征。

三、教学难点1.识别生活中各种不规则形状,并用所学知识将它们分类。

2.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板书工具。

2.课件资料。

3.白板、马克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物体,并寻找其中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让学生在识别形状的基础上思考,正方形和长方形有哪些共同特征。

2. 认识正方形1.展示正方形的图片,并向学生讲解其定义: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2.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正方形,并让学生描述出正方形的特征。

3.给学生出示卡片,上面分别印有正方形或非正方形的图形。

让学生辨认,拿出正方形的卡片并解释出正方形的特征。

3. 认识长方形1.展示长方形的图片,并向学生讲解其定义:相邻的两个边相等,且四个角都是直角。

2.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其中的长方形,并让学生描述出长方形的特征。

3.给学生出示卡片,上面分别印有长方形或非长方形的图形。

让学生辨认,拿出长方形的卡片并解释出长方形的特征。

4. 巩固训练1.让学生在黑板上自由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并让同桌找出它们的特征。

2.出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让学生将其分类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其它不规则图形。

5. 总结归纳让学生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总结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定义及特征,并将其写在黑板上,方便学生复习。

六、家庭作业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正方形和长方形,写下它们的特征,并将发现的图形拍照打印,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展示。

七、教学反思本次课程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识别不同形状以及画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理解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定义和特征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类能力。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举例解释:
-对于对称性的难点,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如折叠图形来直观展示对称轴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
-在面积计算方面,难点可以通过具体例子来突破,如用多个三角形组合成平行四边形,展示三角形面积计算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关系。
-空间观念的建立,可以通过实物模型、立体图形的观察和描述,帮助学生将平面图形与真实世界中的物体表面联系起来。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教室内的物体,找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实例,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模型和具体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3.图形的拼组:利用不同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进行拼组,形成更大的图形或组合图形。
4.图形的对称: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认识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5.图形的测量:学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特征,发展对平面图形的感知和认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认识图形(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体?”比如我们的书本、桌面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图形的奥秘。
-在周长和面积计算方面,重点在于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公式进行计算,如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面积=长×宽。

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在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一)》的基础上编排。

那时,学生直观认识四个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要直观认识四个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直观认识是对图形的整体性认识,是以感知(尤其是观察与操作)为主的认识。

直观认识的结果是在头脑里形成图形的表象,以此作为记忆图形、识别图形、区别图形的主要依据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在于“体”与“形”的联系和区别。

“形”作为“体”的某个面的形状,既离不开“体”,又不同于“体”。

儿童要感受到这些关系和区别,确实很难,他们把长方形说成长方体,不只是一般的口误,深层次的原因是“形”与“体”的混淆。

教学既不能淡化“形”与“体”的联系和区别,也不能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认识要求,实事求是地把握住教学的“程度”十分重要。

儿童建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教材设计的过程是:选择积木画图形一在积木的其他面上寻找同样的图形一出示标准的几何图形并给出图形名称一在身边的物体上找出图形的实例(1)选择积木画图形。

例题从玩积木开始,让学生仿照着教科书的图示,每人选择一块积木,掘在纸上,沿着底面的边,画出一个图形,把积木某个面的形状留在纸上,并把学习兴趣集中到画出的图形上。

教学时,应要求学生认真地画图形,沿着积木的边把图形的边画直,图形的顶点处不要断开。

还应要求学生看看积木的那个面,看看纸上画出的图形,体会图形是从积木上“分离”出来的,表示积木的那个面的形状。

如果要求儿童用语言表述“形”与“体”的关系和区别,是很难做到的。

让他们看看、比比,体会这些联系和区别是能够的。

(2)在积木的其他面上寻找同样的图形。

图形的表象是许许多多同类图形形状的概括,需要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

学生每人用积木只画出一个图形,对图形的感受还不够充分。

上面进行的画图形活动,只是利用了积木的一个面。

在长方体积木上还有其他长方形的面,正方体积木上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三棱柱的两个底面都是三角形,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形。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和命名常见的平面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2.能够通过观察实物和图形图案,认识并区分不同的图形。

3.能够根据图形的特征,从给定的图形中找出并标识出特定的图形。

二、教学重点1.认识和命名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2.区分不同的图形,能够正确辨认图形的特征。

3.从给定的图形中找出并标识出特定的图形。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三角形:介绍三角形的特征和命名方法,让学生观察学习三角形的形状特点。

–活动1:展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活动2:让学生在工作纸上绘制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加深对三角形形状的认识。

2.正方形和长方形:介绍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和命名方法,让学生分辨它们之间的异同。

–活动1:展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活动2:让学生在工作纸上绘制正方形和长方形,加深对它们之间的区别的认识。

3.圆形:介绍圆形的特征和命名方法,让学生理解圆形与其他图形的不同之处。

–活动1:展示圆形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圆形的特征。

–活动2:让学生在工作纸上绘制圆形,加深对圆形形状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图形。

2.操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绘制和标识图形,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教师出示多种平面图形,让学生说出各图形的名称。

2.呈现:展示三角形的实物和图形样式,引导学生讨论三角形的特征并给出命名法则。

3.练习:让学生在工作纸上绘制三角形,并互相交换作业进行检查。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三角形知识,让学生说出三角形的特征及命名方法。

2.新知:介绍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让学生区分它们之间的异同。

3.活动:让学生观察并绘制正方形和长方形,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第三课时1.复习:检测学生对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掌握情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通用7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通用7篇)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通用7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案篇1一、复习1、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我们今天还要来认识一些新的图形朋友。

二、探究新知1、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图形。

感受长方体的每一个面,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感觉平平的,是一个平的面。

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平面图形。

那是什么平面图形呢?教师展示长方体拆分成6个长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感知长方形的特点,长方体与长方形的区别与联系。

2、正方体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

对长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平面图形。

那是什么平面图形呢?教师展示正方体拆分成6个正方形的过程。

让学生感知正方形的特点,正方体与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

3、圆柱体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说一说。

圆柱体的上下面的感觉和旁边的面的感觉有什么不一样的吗?对!上下的面是平平的,但旁边的面却不是平的。

这样的面就不是平面。

4、球的每一个面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摸一摸、说一说。

5、教师课件出示几种平面图形让学生来辨认。

6、出示两组图形让学生讨论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确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

三、闯关游戏同学们学的真棒!敢和老师一起去闯关吗?第一关:给图形涂上颜色,在拼出你喜欢的图案。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学生思考后上台来根据要求涂色。

第二关:摘果子。

按要求把相同的果子摘下来。

第三关:数一数。

数一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有几个?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小结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小朋友每人拿起一个正方体,用刚才认识长方形的方法去认识正方体每个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交流后概括。
让学生将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再选择一部分学生画出的正方形在投影仪上展示。
提问:咱们画下来的这种图形叫作什么呢?
概括:这些图形都是正方形。
④再看一看,正方体的其他面是什么形状的?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1.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3、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给大家一首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歌中唱的到底是什么呢?(多媒体播放少儿节目《大风车》的主题歌,播放完时适时提问: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折成的。不仅这样,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平面图形组成的干变万化的图案呢。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下课之后,大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板书课题)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梳理回顾
(1)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就来搭积木。先请每组的小朋友商量一下,你们准备搭什么。
学生小组内商量后,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边搭边注意观察这些积木的形状,有哪些是自己认识的?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在自己身边找学过的图形。
在我们的身边、周围有这样的图形吗?谁发现了?请你指一指、说一说。
(3)回忆生活中见到的所学图形。
这样的图形生活中也有,谁来说一说你在哪里见过今天所学的这几种图形?
像这样的图形生活中还有很多,小朋友课后可以继续去找一找。
四、操作中体验深化
(1)提问: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全班交流。
②画一画。 动一动脑筋,把自己选择的面的形状在纸上画下来。想一想,该怎么画呢?让我们来动手试一试吧。
③比一比。 请小朋友把自己画下来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互相看一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
教师借助实物投影仪进一步展示学生画出的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大家画的长方体的一个面,有的是这样的,有的是这样的……,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通过视频,我们可以按如下步骤做:先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根据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幻灯片演示制作步骤)然后我们将正方形的对角各折一下,沿折痕剪向中心,但中心部分要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八个角每隔一个向中心折一次,再用铁丝串好并固定,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二、折一折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首先,我们来看看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征。(请看幻灯)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手中的长方形折一折,折完后,你发现长方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重合,即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角折一折,试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屏幕演示。再来看看,正方形的边怎么样呢?(幻灯出示)大家把正方形沿着虚线向对角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方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3)放手认识圆。
①引导回顾方法。刚才我们从长方体上认识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认识了正方形,那从圆柱上又能认识什么图形呢?请小朋友拿出一个圆柱来,找到圆柱的这个面(底面)。想想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请你也用这样的方法去认识圆柱底面的形状。
②学生活动,教师注意观察指导。
③集体交流。
交流方法:说一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面的形状的。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归纳:同学们有的用观察法,有的用比较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对边相等;长方形邻边不相等,正方形邻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把长方形的纸变成正方形的纸吗?这样折一折、剪一剪就变成正方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小组合作制作纸风车。
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方形变成正方形之后才完成的。你们会做风车吗?(幻灯出示风车图案)接下来,老师就和你们一同来学习。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五、总结延伸:
小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数学活动.你学得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2)在学生活动后,指定几名学生拿出已经认识的积木,并介绍它们的形状,相机也让其他学生找一找相同形状的积木。
二、探索中合作感知
(1)引导认识长方形。
①看一看、摸一摸。
讲述介绍:(教师依次指长方体的几个面)这是长方体的一个面,这是长方体的另一个面,这也是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体有6个面。
布置操作:请你任意选择一个面,正对着自己,仔细看一看它的形状,再用手摸一摸。
板书设计认识图形(二)
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 圆
长方形 正方形 圆
第二课时: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预习要求:看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④揭示名称。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把刚才看见的图形再想一想。
指出:像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横着,有的竖着,但我们都把它们叫作长方形。
⑤找一找。你们手中的长方体还有哪些面的形状也是长方形的?找到后看一看、摸一摸。
(2)自主认识正方形。
①谈话启发方法。刚才我们用了“先看一看长方体一个面的形状,再摸一摸,然后把它画下来”的方法认识了长方形,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正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预习要求:
看课本第2、3页,与同学说一说自己看懂了什么。
交流图形:互相看一看画出的图形。
揭示概念:我们画的这种图形又叫作什么呢?(圆)
④找一找圆柱上还有哪个面也是圆,指给同桌看一看。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P3做一做)
(1)在平面图中找学过的图形。
其实今天我们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就藏在日常的生活中。瞧,这是小红家的客厅(出示小红家客厅图).里面就有许多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比如凳子的面是长方形的。谁也来这样找一找、说一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