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延法制备石墨烯教学教材

合集下载

石墨烯 外延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石墨烯 外延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石墨烯外延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在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它是由碳原子通过特殊排列形成的二维晶体结构,具有独特的电子输运性质和力学性能。

石墨烯的发现开启了碳基材料的全新领域,被誉为“21世纪的材料之王”。

本文将通过介绍石墨烯的定义与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探讨石墨烯的外延关系,展示出其在未来科技发展中的巨大潜力。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介绍整篇文章的章节安排和内容安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

具体而言,本文按照以下章节结构展开讨论: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石墨烯的定义与特性2.2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2.3 石墨烯在各领域的应用3. 结论3.1 总结石墨烯的重要性3.2 展望石墨烯的未来发展3.3 结束语通过以上章节结构,本文将系统地介绍石墨烯的定义、特性、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并总结石墨烯的重要性,展望其未来发展,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启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石墨烯的定义、特性、制备方法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进行全面介绍,深入探讨石墨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展望石墨烯的未来发展,探讨其在革新材料科学、能源领域和生物医学领域等方面的潜力。

本文旨在激发读者对石墨烯的兴趣,促进对石墨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石墨烯的定义与特性:石墨烯是由碳原子通过特定排列形成的单层薄片,具有二维晶格结构。

每个碳原子通过sp2杂化形成六边形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性之一是石墨烯的高导电性和高热导率。

碳原子之间的σ键和π键结构使得电子在石墨烯中的移动非常容易,因此石墨烯具有极佳的导电性能。

另外,石墨烯还表现出极高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

由于其二维结构和碳原子之间的紧密结合,石墨烯可以承受很大的应力而不会出现破损,同时还能够在微观层面上进行弯曲和拉伸而不变形。

石墨烯外延生长法

石墨烯外延生长法

石墨烯外延生长法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具有极高的导电性、热导性和机械强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有多种,其中外延生长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石墨烯外延生长法是指在金属衬底上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将碳源分子分解并沉积在衬底表面,形成石墨烯晶体的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制备出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且具有可控性、晶格匹配性好等优点。

石墨烯外延生长法的关键技术包括衬底选择、衬底表面处理、碳源选择、沉积参数控制等。

目前,金属衬底的选择主要包括铜、镍、铂等,其中铜是最常用的衬底材料。

衬底表面处理可以通过化学处理、物理处理等方法进行。

碳源选择主要包括甲烷、乙烯等。

石墨烯外延生长法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晶格缺陷、控制方法不够成熟等。

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石墨烯外延生长法的相关技术,以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 1 -。

石墨烯的SiC外延生长及应用

石墨烯的SiC外延生长及应用
石墨烯的SiC外延生长及应用
武汉大学物理学院材料专业2012级 葛东旭 2014年12月24日
一、石墨烯简介
结构
•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 成的具有蜂窝状结构 的单原子层二维平面 晶体,于2004年由英 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 德烈·K·海姆等利用胶 带黏附法成功制备, 他们也凭借这一发明 于2010年被授予诺贝 尔物理学奖。
性质
常用制备方法
应用
前景
二、碳化硅外延生长法制备石墨烯
碳化硅的晶胞结构
碳化硅外延生长的反应过程
• 碳化硅外延生长制备 石墨烯的过程大致可 分为两个阶段,一是 sp3杂化的Si—C键断裂, 游离态的硅原子优先 升华,二是sp2杂化形 式的C—C键在衬底经 历石墨化过程生成石 墨烯。
硅面生长与碳面生长
• 2、《SiC基石墨烯材料制备及表征技术研究》王党朝(西 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年9月)
• 3、《石墨烯的SiC外延生长及应用(并续)》陆冬梅等 (《半导体技术》37卷第9、10期)
• 4、《SiC衬底上石墨烯的性质、改性及应用研究》方楠等 (《化学学报》2012年11月刊)
中期处理
目前常用的中期处理方法 1、超高真空条件下加热碳化硅 2、高压氩气条件下加热碳化硅
改进方案 在气态硅环境下加热碳化硅
后期处理
目前常用的后期处理方法 氢插入法
改进方案 利用其它非金属或金属原子,改变缓冲层
性质
参考资料
• 1、《石墨烯应用研究进展》张文毓 (《传感器世界》 2014年第5期)
改良思路
1、前期处理 主要是对衬底的处理,以消除衬底的结构瑕
疵对石墨烯生长过程的影响。 2、中期处理
主要是通过对Si升华速率的调节,控制石墨 烯结构的重组过程。 3、后期处理

2024石墨烯技术PPT课件

2024石墨烯技术PPT课件

contents •石墨烯概述•石墨烯制备方法•石墨烯表征技术•石墨烯应用领域•石墨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总结与展望目录石墨烯定义与结构定义结构石墨烯的每个碳原子与周围三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稳定的六边形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石墨烯具有出色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

石墨烯性质与特点力学性质石墨烯是已知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同时还具有很好的韧性,可以弯曲成各种形状而不断裂。

电学性质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电子在其中的移动速度极快,使得石墨烯成为理想的电极材料。

热学性质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热导率,可以快速地将热量从一个区域传递到另一个区域,这使得石墨烯在散热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光学性质石墨烯对光的吸收率很低,且透光性极好,这使得石墨烯在透明导电薄膜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石墨烯发现历程及意义发现历程石墨烯最初是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两位科学家通过机械剥离法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开启了石墨烯研究的新篇章。

意义石墨烯的发现不仅打破了二维晶体无法稳定存在的传统认知,而且为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以及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石墨烯的优异性能使得它在能源、环保、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引领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

机械剥离法01020304原理优点缺点应用领域化学气相沉积法在高温下,碳源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分解并沉积形成石墨烯。

可控制备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与现有半导体工艺兼容。

设备成本高,制备过程中可能产生有毒气体。

透明导电薄膜、电子器件、传感器等。

原理优点缺点应用领域原理优点缺点应用领域氧化还原法利用溶剂将石墨剥离成单层或少层石墨烯,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液相剥离法碳化硅外延法电弧放电法激光诱导法通过高温处理碳化硅晶体,使其表面外延生长出石墨烯,适用于制备高质量石墨烯。

利用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将石墨转化为石墨烯,但产量较低。

利用激光束照射石墨表面,诱导出石墨烯,但设备成本较高。

sic外延生长法 石墨烯 工艺流程

sic外延生长法 石墨烯 工艺流程

sic外延生长法石墨烯工艺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SIC外延生长法是一种用于制备石墨烯等碳材料的技术。

浅谈石墨烯PPT学习教案

浅谈石墨烯PPT学习教案
电池效率、储氢材料领域、场发射材料、量子计算机以及 超灵敏传感器等领域 6. 可应用于各种器件的特殊性能要被精确的控制 7. 最重要的是石墨烯制备方法的改进,如何大量、低成本制 备高质量的石墨烯材料应该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
石墨烯的出现可能会将摩尔定律延续下去,
2025年以后可能是从“硅”时代第2跨6页越/共到28页“石墨烯” 时代
第22页/共28页
双层石墨烯可降低元器件电噪声
美国IBM公司T·J·沃森研究中心 的科学家,最近攻克了在利用石 墨构建纳米电路方面最令人困扰 的难题,即通过将两层石墨烯片 叠加,可以将元器件的电噪声降 低10倍,由此可以大幅改善晶体 管的性能,这将有助于制造出比 硅晶体管速度快、体积小、能耗 低的石墨烯晶体管。
氧化-还原法被提出后,以其简单易行的 工艺成为实验室制备石墨第烯10页/共的28页最简便的方 法,得到广大石墨烯研究者的青睐。Ruoff 等发现通过加入化学物质例如二甲肼、对
4、溶剂剥离法
溶剂剥离法的原理是将少量的石墨分散于溶剂中,形成低浓度的 分散液,利用超声波的作用破坏石墨层间的范德华力,此时溶剂 可以插入石墨层间,进行层层剥离,制备出石墨烯。此方法不会 像氧化-还原法那样破坏石墨烯的结构,可以制备高质量的石墨烯。 在氮甲基吡咯烷酮中石墨烯的产率最高(大约为8%),电导率为 6500S/m。研究发现高定向热裂解石墨、热膨胀石墨和微晶人造石 墨适合用于溶剂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溶剂剥离法可以制备高质量 的石墨烯,整个液相剥离的过程没有在石墨烯的表面引入任何缺 陷,为其在微电子学、多功能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 的应用前景。缺点是产率很低。
石墨烯最大的特性是其中电子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 速的1/300,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 度。这使得石墨烯中的电子,或更准确地,应称为 “载荷子”(electric charge carrier),的性质和相对论性 的中微子非常相似。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学习教案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学习教案
中国科技(kējì)论文在线,2011年第六卷第三期,187-190
第14页/共19页
第十五页,共19页。
5.过渡(guòdù)族金属衬底CVD法
首先沉积 一层过渡族金属(如 Fe、Cu、Ni、Pt、 Au、Ru、Ir等)薄膜 作为衬底,利用其 与C的高温固溶,然 后(ránhòu)冷却析 出,再表面重构, 形成石墨烯。优点 是有利于大面积晶 圆级石墨烯生长; 缺点是层数精确控 制较难,需要进行 金属衬底剥离和衬 底转移。
Nature materials ,2008,7:406-411
第7页/共19页
第八页,共19页。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利用含碳的钌单晶在超高真空环境下经高温 退火(tuì huǒ)处理可以使碳元素向晶体表面偏析形成外延单层石墨烯薄膜
第8页/共19页
第九页,共19页。
3.外延(wàiyán)生 长法
第11页/共19页
第十二页,共19页。
(2)分子(fēnzǐ)束外延法
具体(jùtǐ)流 程:
5 mm×40 mm的Si基片上生长 (shēngzhǎng) 一层约300 nm的SiO2
沉积5 nm的Ti及300 nmNi
硫酸和过氧化氢清 洗
800 ℃退火30 min
清洁基片
用玻璃碳纤维作为原料外延生长碳层
800℃~900℃退火30 min
Ni表面即可形成多层石墨烯
Solid State Communications, 2010, 150: 809-811
第12页/共19页
第十三页,共19页。
第13页/共19页
第十四页,共19页。
4. 氧化(yǎnghuà)石墨还原 法
氧化石墨中含有环氧基、羟基,羰基和羧基(suō jī)等含氧基团, 能溶于水及某些有机溶剂中。

碳化硅薄膜的外延生长、结构表征及石墨烯的制备

碳化硅薄膜的外延生长、结构表征及石墨烯的制备

碳化硅薄膜的外延生长、结构表征及石墨烯的制备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碳化硅薄膜的外延生长技术、结构表征方法,以及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我们将首先概述碳化硅薄膜的外延生长过程,包括生长机制、生长条件以及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接着,我们将详细介绍碳化硅薄膜的结构表征方法,包括各种显微技术、光谱技术和电子结构分析等,以揭示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我们将探讨石墨烯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以碳化硅薄膜为基底的石墨烯制备技术,包括高温退火、氢刻蚀等步骤,并讨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碳化硅薄膜和石墨烯的制备技术,为新型电子器件、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我们也希望通过研究,能够为碳化硅和石墨烯材料的基础科学研究做出贡献,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

二、碳化硅薄膜的外延生长碳化硅(SiC)薄膜的外延生长是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光电子和微机械系统等领域。

外延生长是指在单晶衬底上生长一层与衬底晶格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新晶体,以实现单晶薄膜的制备。

在碳化硅薄膜的外延生长过程中,通常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或物理气相沉积(PVD)等方法。

化学气相沉积(CVD)是一种常用的碳化硅薄膜外延生长技术。

在CVD 过程中,碳源和硅源在反应室中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化硅气体分子,这些气体分子随后在衬底表面沉积并结晶形成碳化硅薄膜。

常用的碳源包括甲烷、乙炔等,而硅源则可以是硅烷或四氯化硅等。

通过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气体流量等,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碳化硅薄膜外延生长。

物理气相沉积(PVD)是另一种重要的碳化硅薄膜外延生长技术。

在PVD过程中,碳化硅靶材在高能粒子束(如离子束或电子束)的轰击下发生溅射,溅射出的碳化硅原子或分子沉积在衬底表面并结晶形成碳化硅薄膜。

PVD方法具有生长速率快、薄膜纯度高等优点,因此在碳化硅薄膜的外延生长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延法制备石墨烯外延法制备石墨烯近些年随着微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硅基集成电路芯片技术正在逼近摩尔定律的物理极限,科学家预言石墨烯有望替代硅材料称为后摩尔时代电子器件发展的重要角色。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A. K. Geim和K. S. Novoselov因为发现石墨烯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列出的石墨烯潜在应用产业。

石墨烯的奇特的物理性质如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约250,000 cm2V-1· s-1)、室温下亚微米尺度的弹道传输特性、反常量子霍尔效应、极优的力学性能(杨氏模量~5000W·m-1·K-1,断裂强度125GPa)以及电子自旋输运、超导电性等,使其在纳米电子学和自旋电子学元器件方面拥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同时,平面的石墨烯片很容易使用常规技术加工,甚至可能在一层石墨烯单片上直接加工出各种半导体器件和互联线,从而获得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拳坛集成电路。

材料的制备是实现其功能化应用的基础,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的制备仍然是困扰科研人员的一大难题。

石墨烯虽然可以通过很多种生长方式获得,如机械剥离法,以单晶金属为衬底的CVD法化学氧化还原法等,但是碳化硅外延生长法被普通认为是实现工业化制备和生产石墨烯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所谓的外延法,即在一个晶格结构上通过晶格匹配生长出另外一种晶体的方法。

与其它制备方法比较,外延法是最有可能获得大面积、高质量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所获得的石墨烯具有较好的均一性,且与当前的集成电路技术有很好的兼容性。

根据所选基底材料的不同,外延生长方法包括碳化硅外延生长法和金属催化外延生长法。

金属催化外延生长法是在超高真空条件下将碳氢化合物通入到具有催化活性的过渡金属基底如Pt、Ir、Ru、Cu等表面,通过加热使吸附气体催化脱氢从而制得石墨烯。

气体在吸附过程中可以长满整个金属基底,并且其生长过程为一个自限过程,即基底吸附气体后不会重复吸收,因此,所制备出的石墨烯多为单层,且可以大面积地制备出均匀的石墨烯。

金属外延法基本特点是:所制备的石墨烯大多具有单层结构,能够生长连续、均匀、大面积的单层石墨烯。

较之SiC外延法,金属外延石墨烯还具有易于转移的优点(通过化学腐蚀去掉金属基底)。

其基本生长机理是:在高真空/H2气氛条件下,C和金属的亲和力比Si、N、H和O等元素的高,因而Si和H元素均可被脱除,而溶解在金属表面中的C则在其表面重新析出结晶重构生长出石墨烯。

在石墨烯生长过程中,当地一层石墨烯覆盖金属表面大约80%时,第二层石墨烯才开始生长,底层石墨烯会与衬底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而第二层与衬底之间只受到弱电耦合的作用,可以与金属衬底完全分离,得到的单层石墨烯具有较好的电学性质。

一旦当其表面被石墨烯完全覆盖后,石墨烯的生长立即停止,表现出自限制生长模式。

因此,通过选择合适的金属衬底和工艺参数,即可实现大面积、高质量的石墨烯可控制备,但金属外延法制备的石墨烯的形貌和性能受到金属衬底的影响较大,在晶格失配的过渡金属基底上,石墨烯的起皱程度由界面处的化学键强度决定,强化学键和晶格失配将导致石墨烯的高皱折度,据文献报道,金属和石墨烯界面处的轨道杂化程度为:Pt(111)<Ir (111)<Rh(111)<Ru(001)。

SiC外延法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人们就已发现SiC单晶加热至一定温度后,会发生石墨化现象。

SiC单晶热裂解法制备外延石墨烯是由乔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Walter de Heer教授研究小组于2004年首次提出的。

其原理是:以SiC单晶为衬底,首先利用氢气在高温下对SiC的刻蚀效应对衬底表面进行平整化处理,使之形成具有原子级平整度的台阶阵列形貌的表面;然后,在超高真空的环境下,将SiC衬底表面加热到1400℃以上,使衬底表面的碳硅键发生断裂,Si原子会先于C原子升华而从表面脱附,而表面富集的C原子发生重构从而形成六方蜂窝状的石墨烯薄膜。

然而在真空下进行的石墨化存在一系列未解决的问题:Si原子很容易发生升华,石墨烯在1300 ℃就开始生长,较低的生长温度和较快的生长速度会造成石墨烯晶体质的下降,如果提高生长温度又会使石墨烯的厚度大大增加;同时为了防止高温下氧化,设备需要在高温下保持超高真空,这为设备的设计制造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目前,国内外有很多课题组利用高温热解碳化硅制备石墨烯,但他们之间的工艺步骤和条件却不尽相同。

初期直接利用超高真空在碳化硅表面进行外延,但是由于硅原子升华速率很快,导致外延石墨烯的层数波动很大且表面质量较差,随着研究进一步的加深,人们认为控制石墨烯过快的生长速率是生长出高品质石墨烯的关键。

到目前为止,减小石墨烯生长速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在高温下通入氢气作为保护气体热解处理碳化硅[26];2、在高温下通入乙硅烷作为保护气体热解处理碳化硅[[29].、在封闭的石墨腔中,超高真空下,高温处理碳化硅[30]。

高温外延SiC 法制备石墨烯主要包括衬底材料、温度、气压和载气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对温度的控制是整个实验的工艺关键。

衬底目前,利用高温外延SiC法制备石墨烯所采用的衬底材料基本上就是4H-SiC、6H-SiC、和3C-SiC等单晶体。

SiC衬底材料可以提供石墨烯制备所需的C 源。

由于选用的是SiC晶体,因此决定了石墨烯必须在高温条件下进行。

气压和载气高温外延SiC 法制备石墨烯的生长条件从气压和载气的角度可以分为常压即氩气环境和超低压即高真空环境,不同条件下得到的石墨烯质量相差非常大。

在高真空下,当退火温度逐渐升高时,会使SiC衬底的台阶.缘和平台中央处的Si 原子蒸发的阈值接近,导致Si原子的蒸发速度和石墨烯的生长速率加快,会促进表面粗糙度的增大和石墨烯片的成核。

另外,温度过高,会使SiC表面的Si原子的分散,扩散,再吸收的进程加快,不利于生长石墨烯的均匀性和一致性的控制。

在高真空下制备的石墨烯,尽管在SiC衬底的Si面上缓冲层自组装过程中晶格匹配性好,但自组装的石墨烯是不连续的,形成的是很粗糙,高低不平的褶皱结构,且层数均匀性不好。

相反,在Ar气氛围下对SiC衬底片进行升温,在给定的温度下,Ar气密集的分子云会使得从SiC衬底表面蒸发出的Si原子和Ar原子有一定几率的碰撞,并被反射回SiC衬底表面,这样就限制了Si原子的蒸发,减少SiC 表面的转化速率,减慢石墨烯Z轴的生长速度。

同时,该气氛又相应的提高了反应坩埚内的温度,使SiC衬底表面石墨化的温度提高几百度。

增加了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从而提高了C原子的活性,进而提高了石墨烯径向生长的速率,使得C原子的自组装过程进行的更加充分,可制得大面积且均匀的石墨烯薄膜。

再者,通过氩气的对流作用,可以使温度分布更加均匀,生成的石墨烯均匀性和一致性得到很大提高。

但是,氩气的气压不能太高,因为氩气气压过高,会导致无法使Si原子从SiC片上蒸发出去,从而影响C原子的自组装过程。

因此,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在Ar气气氛下制备的石墨烯质量要比高真空下制备的要好。

初始SiC衬底的表面形态随着研究者对高温裂解SiC外延法制备石墨烯的研究,他们发现初始SiC衬底的表面形态和结构对制备成的石墨烯层数的均匀性。

一致性有很大影响。

因此,他们提出使用H2的刻蚀能够祛除SiC表面研磨抛光过程中带来的机械损伤和划痕等,使SiC表面呈现出规则的台阶形状。

在高温下H2与SiC反应会生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如C2H2等,另外还会生成一些基本的Si基副产物等杂志。

抽真空后的再次升温中,SiC样品表面的氧化物会受热分解成SiO气体从表面蒸发出去,剩余的C原子就在SiC衬底表面尤其在缺陷附近或台阶边缘聚在一起进行自组装,然后逐渐的延伸至整个SiC台阶表面均匀分布形成连续的石墨烯片层。

然而由于CH4和C2H2的蒸气压高于硅的蒸汽压,因此反应的最初期硅并不能形成蒸汽,而是以液态的形式凝聚在SiC表面。

随着Si原子数量的增加会优先在缺陷或者台阶边沿处聚集形成Si液滴。

随着反应的进行,表层C原子逐渐被反应耗尽,而此时Si液滴开始与氢气发生反应而形成气态的S iH4,被氢气流带离SiC表面,从而达到刻蚀的效果。

过快的刻蚀速度会使SiC 表面粗糙化,所以为了减慢刻蚀速度,提高刻蚀质量,应该在刻蚀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氢气压。

SiC具有Si面和C面两个极性面,二者的石墨化机制有所差别。

SiC衬底暴露在大气下,其表面会氧化形成一层氧化层。

对于Si面S1C,在超高真空或者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当温度上升到1000℃, SiC 衬底表面的氧化层会消失,SiC 表面会发生重构,使得SiC 表面会有硅原子富集。

当温度升高到1100℃,SiC 表面重构为3*3R30º形态。

当温度继续升高更多的硅原子会升华,从而形成为36*36R30º重构,也就是界面缓冲层结构。

当温度继续升高且保持足够的时间,SiC 表面富集的的硅原子会脱离衬底表面,最上面三层的碳原子开始坍缩重构形成具有六方蜂窝状结构的石墨烯晶体。

而对于C 面SiC ,当温度从1100℃升高至1150℃以上,3*3R30º重构会逐渐变为SiC 1x1和3x3重构,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重构层消失,多层石墨烯开始生长。

C 面SiC 的石墨化过程并没有出现36*36R30º重构过程,因此在C 面SiC 上生长的石墨烯并没有界面缓冲层结构存在。

经过石墨化后两种极性面的SiC 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表面形貌。

对于Si 面SiC 石墨化后的典型表面形貌为台阶状;而对于C 面SiC ,石墨化后的表面形成多个石墨烯畴,畴与畴之间被石墨烯褶皱形成脊线所隔开,脊线的高度通常为数纳米至十几纳米。

目前,SiC 热裂解法制备石墨烯通常采用两类设备:EPIGRESS 公司热壁式低压SiC 外延系统和自行设计的石墨烯外延制备系统。

对于前者,由于依赖进口,价格极其昂贵;而对于后者,由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技术禁运的限制我国无法购买到商业化产品。

目前国内通常采用分子束外延系统(MBE)替代专用的SiC 热裂解系统进行外延石墨烯的制备,但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MBE 系统的固有特性,必须保持在超高真空的环境下工作,无法在氢气保护下制备外延石墨烯。

(2) SiC 衬底在热裂解前需要用氢气进行刻蚀处理,去除其表面抛光所留下的划痕,使其显现出台阶状的原子级平整度表面,从而为外延石墨烯的制备提供良好的生长表面;然而MBE 系统却无法实现原位的刻蚀和生长,并且很难解决在非原位生长的过程中SiC表面的污染问题。

以上原因使得MBE系统很难制备出高质量的外延石墨烯。

而自行设计的SiC热裂解法制备外延石墨烯设备系统一般包括真空系统,感应加热及保温系统,温度探测及控制系统和气体流量计分压控制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