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传导系统和正常心电图数据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
动态心电图报告解读
动态心电图报告是通过记录患者在一段时间内的心电图波形,以诊断心脏疾病或评估心脏功能。
下面是对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一般解读:
1. 心率:报告会显示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心率变化。
正常成人的静息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之间,而运动、焦虑或某
些心脏疾病可能导致心率异常。
2. 心律:报告会显示患者心脏的节律情况。
正常情况下,心电图图像应显示有规律的QRST波群,代表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任何心律不齐或异常的波形可能表明心律失常或其他心脏问题。
3. ST段和T波:报告会评估ST段和T波的形态和位置。
ST
段变动和T波异常可能表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电解质紊
乱等。
4. 心脏传导:报告可能会显示患者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性。
具体检查P波,PR间期,QRS波群等指标,以评估心脏各部分
之间的电信号传导是否正常。
5. 体位变化:报告可以记录患者在检测期间的体位改变,以评估可能对心电图结果产生的影响,例如体位引发的传导异常,如颤动等。
总结该报告需要综合分析所有的波形和数据,与患者的症状和医疗历史相结合,以帮助诊断心脏疾病并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然而,解读动态心电图报告通常需要专业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因此,建议您与医生一起讨论该报告以获取准确的解读和建议。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Ⅰ
Ⅱ
Ⅲ
精选ppt
10
心电轴测量—目测法(二)
若Ⅰ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III导联为正 向波,则属心电轴右偏;
Ⅰ
Ⅱ
Ⅲ
精选ppt
11
心电轴测量—目测法(三)
若I导联为正向波, Ⅲ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 波,则属心电轴左(上)偏。此外,还可取其他 二个互相直交的导联,例如Ⅰ导联与aVF导联以 判定之,其结果大致相仿,但并不完全相同。
Ⅰ
Ⅱ Ⅲ aVR
V6
V5
V4
V1
V2
V3
aVL aVF
精选ppt
19
正常心电图
精选ppt
20
二、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精选ppt
21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右心室向左移动,左心室被推向后 逆时钟转位 方,使V1~ V4 ,甚至V6均呈右心室
表面波型(r<S)。
精选ppt
17
顺时钟转位 clockwise rolation
Ⅰ
Ⅱ Ⅲ aVR
V6
V5
V1
V4
V2
V3
aVL aVF
精选ppt
18
逆时钟转位 counterclockwise rolation
心电图的测量 和正常数据
精选ppt
1
一、心电图的记录
心电图记录于 心电图纸上
标准走纸速度 25mm/s
标准电压 1mm=0.1mv
正常的心电图标准值
正常的心电图标准值1. 心率。
正常的心电图标准值中,成年人的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在睡眠时心率可能稍低于60次/分钟,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可能超过100次/分钟,但在静息状态下应保持在60-100次/分钟之间。
2. P波。
P波是心脏收缩的电活动,正常的P波应该是向上的,且时间不超过0.11秒。
P波的形态和时间反映了心房的兴奋传导情况,如果P波发生异常,可能是心房传导系统出现问题。
3. PR间期。
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正常成年人的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PR间期的延长可能是房室传导延迟或阻滞的表现。
4. QRS波群。
QRS波群是心脏室间传导的电活动,正常的QRS波群时间一般在0.06-0.10秒之间。
QRS波群的形态和时间反映了心室的兴奋传导情况,如果QRS波群发生异常,可能是心室传导系统出现问题。
5. QT间期。
QT间期是心室肌的去极化和再极化所需的时间,正常的QT间期因年龄、心率而异,一般在0.35-0.44秒之间。
QT间期的延长可能是心室肌传导延迟或阻滞的表现。
6. ST段。
ST段是心室去极化和再极化的过渡阶段,正常的ST段应该是水平的,通常位于等电位线上。
ST段的抬高或压低可能是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表现。
7. T波。
T波是心室再极化的电活动,正常的T波应该是向上的,且形态应该光滑对称。
T波的异常可能是心室再极化异常的表现。
总结,正常的心电图标准值是对心脏电活动各项指标的正常范围的描述,通过对心率、P波、PR间期、QRS波群、QT间期、ST段和T波等指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对于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确保心脏健康。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是怎样的
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是怎样的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记录来评估心脏功能的常规检查方法。
正常的心电图报告通常包括了一系列的波形和间隔,这些波形和间隔反映了心脏在一个心跳周期内的电活动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是怎样的。
1. 心电图的波形和间隔。
正常的心电图波形包括P波、QRS波和T波,这些波形代表了心脏在不同阶段的电活动。
P波代表心房肌的兴奋和收缩,QRS波代表心室肌的兴奋和收缩,T波代表心室肌的复极。
这些波形的形态和持续时间都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此外,心电图中还包括了PR间期、QT间期和QRS间期等间隔,这些间隔的长短也可以反映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状态。
2. 心率和节律。
正常的心电图报告中,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之间,心率过快或过慢都可能代表心脏存在问题。
此外,正常的心电图通常是有规律的,即心脏的节律是稳定的,如果出现心律不齐的情况,也可能代表心脏存在问题。
3. 波形的振幅和方向。
在正常的心电图中,波形的振幅和方向也是有规律的。
P波、QRS波和T波的振幅和方向都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如果出现异常的振幅或者方向,可能代表心脏存在异常。
4. 心脏传导系统。
正常的心电图中,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是正常的,即P波和QRS波的传导时间是正常的,如果出现传导阻滞或者传导延迟,可能代表心脏传导系统存在问题。
5. 其他特殊波形。
在一些情况下,正常的心电图中还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的波形,比如U波和ST段的改变等,这些波形的出现可能反映了心脏的特殊情况,比如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等。
总之,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是有一定的规律和特征的,通过对心电图波形、间隔、心率、节律、振幅和方向等进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
当然,心电图只是一种辅助检查手段,如果出现异常,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大家能够对正常的心电图报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及时发现心脏问题,保护自己的心脏健康。
心电图考核标准
心电图考核标准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有关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心电图考核标准是指对心电图结果进行评估的一套准则,用于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下面将介绍心电图考核标准的相关内容。
心电图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心率:心电图可以准确地测量心率,并评估其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正常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的正常心率为每分钟60-100次。
过慢的心率(<60次/分钟)可能表明心脏传导系统存在问题,过快的心率(>100次/分钟)可能表明心脏受到了外界刺激或存在心律失常。
2. 心脏节律: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节律是否规律,并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正常心电图显示出规律的P波、QRS波和T 波,它们之间的间隔时间是一致的。
如果心电图显示出不规则的波形,可能存在心脏节律异常,如快速心律失常、房颤等。
3. 心脏传导: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的传导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电信号应按照一定的路径传导,如从窦房结发出的信号依次传导至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和室肌。
如果心电图显示出传导阻滞,可能表明存在传导系统问题,如一度、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4. 心脏肥厚: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是否存在肥厚的情况。
心脏肥厚可以是心脏肌肉增厚的反应,也可以是因为心脏负荷增加引起的。
心电图中的QRS波群时间、电压变化等指标可以提示心肌肥厚的情况。
5. 心肌缺血: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肌是否存在缺血情况。
缺血时,心肌的供氧不足,电信号传导会发生异常变化。
心电图中的ST段偏移、T波倒置等指标可以提示心肌缺血的情况。
综上所述,心电图考核标准是对心电图结果进行评估的准则,用于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通过对心率、心脏节律、心脏传导、心脏肥厚和心肌缺血等指标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心脏健康状况,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2. PR段(PR segment):反映心房的复极 过程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六、心电图的测量
心电图的记录
心电图记录于 心电图纸上
标准走纸速度 25mm/s
标准电压 1mm=0.1mv
5mm=0.5mv
心电图振幅、间期和段的测量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每小格=0.04sec
每1大格=0.2sec
心率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the heart rate
qRs
qR
Rs
Qr
QS
rS
rsR’
QRS波群的形成
心室肌这 种规律的 除极顺序 ,对于理 解不同电 极部位 QRS波形 态的形成 颇为重要
五、心电图导联体系
ä临床心电图的信号主要是从体表采集的。如将 探测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任意两点, 原则上约可测出心电的电位变化,此两点即构成 一个导联。两点的连线代表导联轴,具有方向性 ä临床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共12个 ä1904年由Einthoven创建
-------- ++++++++
复极状态
二、心电向量概念
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 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相关;②与探查电 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相关; ③与探查 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 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 。 这种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 电“向量”(vector),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 而其长度表示其电位强度。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 生许多心电向量
心电图检查是检查什么的
心电图检查是检查什么的心电图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评估心脏的电活动和心脏功能。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检测心脏病的存在和程度,以及评估治疗的效果。
心电图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常由专业的医疗人员在医院或者诊所进行。
该检查使用心电图仪器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这些图形被称为心电图。
心电图仪器通过电极贴在患者的胸部、手臂和腿部,记录心脏电信号的传导路径和时间。
心电图检查可以提供以下信息:1. 心脏节律: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脏的节律是否正常。
正常的心电图应该显示出规律的心跳间隔和心脏收缩的顺序。
2. 心率:心电图可以测量心脏的心率,即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通常在60到100次/分钟之间。
3. 心脏传导系统: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传导系统是否正常。
心脏传导系统是一组负责将电信号从心脏的上腔结传导到心室的组织。
心电图可以显示传导系统是否存在异常,如心室传导阻滞或者心房颤动。
4. 心脏肥厚: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脏肥厚的迹象。
心脏肥厚通常是由高血压或者心脏病引起的。
心电图上的特定图形可以提示心脏肥厚的存在。
5. 心脏缺血: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缺血的迹象。
心脏缺血是由冠状动脉狭窄或者阻塞引起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
心电图上的特定图形可以提示心脏缺血的存在。
6. 心脏损伤: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脏损伤的迹象。
心脏损伤通常是由心肌梗死引起的,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心电图上的特定图形可以提示心脏损伤的存在。
心电图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
它可以匡助医生了解心脏的功能和病变情况,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根据心电图的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心脏手术或者其他介入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心电图检查只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不能替代其他临床检查和医学评估。
如果您有心脏症状或者疑似心脏病,应及时就医,并按医生的建议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变异范围及其意义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变异范围及其意义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常见方法。
正常的心电图波形有一些变异范围,这些变异对于了解心脏健康状况、诊断心脏疾病以及监测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心电图波形的正常变异范围心电图波形的正常变异范围是指在正常人群中可能出现的波形形状、振幅和持续时间的变异。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P波波形变异范围:P波是由心房肌细胞除极引起的电流在心脏表面的记录。
正常情况下,P波应呈现正向的波形,其波峰应该小于或等于0.25mV,持续时间应该在0.08秒至0.10秒之间。
(2)QRS波形变异范围:QRS波群是由心室肌细胞除极引起的电流在心脏表面的记录。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呈现正向的波形,其波峰应小于或等于0.12秒。
(3)ST段变异范围:ST段是连接QRS波群和T波的水平线段。
正常情况下,ST段应在等位线上,与等位线平行,没有抬高或压低。
2. 正常心电图波形的意义正常的心电图波形代表着心脏功能的正常。
通过对心电图波形的分析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心脏节律: 正常的心电图波形可以显示心脏的窦性节律,即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
由P波、QRS波群和T波的周期性特征可以确定心律是否规则。
(2)心脏传导: 通过QRS波群的波形和振幅可以判断心脏传导系统的正常与否。
QRS波群的变异范围可以反映心室除极和传导的速度。
(3)心脏肌肉功能: ST段的抬高或压低可以反映心肌缺血或心肌损伤。
ST段的异常可以用于判断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存在与程度。
(4)心脏血氧供应: T波反映心脏舒张期的除极。
T波的异常可以与心电图上ST段的异常相结合,用以判断心脏血氧供应是否充足。
3. 异常心电图波形的意义异常的心电图波形可能与心脏病有关。
一些常见的异常心电图波形包括:(1)房颤:心电图上没有明显的P波,而是出现了不规律的心房颤动波形。
这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与心脏病、高血压等有关。
正常心电图形成
V1
右室除 极波 间隔波
V5
左室除 极波
左室除 极波
间隔波
右室除 极波
间隔波
左右室 综合波
间隔波 左右室 综合波
基底部 除极波
aVR、V1、V2 ------右胸导联
aVR
aVL、Ⅰ、V5、V6 --左胸导联
Ⅰ
aVL V5 V6
aVR aVL
V1 V2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右胸导联QRS波终末部向上。
失,加之室中隔自右向左的异常向量与右心室壁自左后向右前向量相互抵消所致。
V1
右室除 极波
V5
右室除 极波
左室除 极波
正常间隔 波丢失
左室除 极波 正常间隔 波丢失
间隔波
左右室 综合波ຫໍສະໝຸດ 间隔波 左右室 综合波基底部 除极波
间隔波
间隔波
V1
间隔波丢失
V5
右室除 极波
间隔波丢失
右室除 极波
左束支阻滞下前间壁心梗
正常心电图形成及室内传导阻滞
梓潼县人民医院 心内科 冯朝勤
心脏的传导系统组成:
窦房结 结间束(前、中、后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网
心脏传导系统
特殊心肌: 即心脏的传导系统。发挥“发号令/发放电冲动”和“传号令/传导电冲动”的作用。
窦房交界区
其最大特点是有自律性。自律性为每分钟自动‘发号 指令”,也即发放指挥性电指令次数的能力。 (1) 窦房结的自律性为60-100次/min。 (2) 房室结的自律性为40-60/min。 (3) 心室的自律性<40次/min。
Ⅰ
V6 V1 V2 V3 V4 V5
Ⅲ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001]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一、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1. 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率偏低称为心动过缓,偏高称为心动过速。
2. R-R间期:指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6-1.2秒。
R-R间期偏短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偏长则可能是由于窦性心律不齐等原因引起。
3. 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8-0.12秒。
P波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等原因引起,P波的缺失可能是由于房性停博、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
4. PR间期:指从P波的开始到Q波的开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PR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缩短可能是房室早搏等原因引起。
5.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6-0.10秒。
QRS波群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
6. QT间期:指从Q波的开始到T波的结束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36-0.44秒。
QT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7. ST段:指从QRS波群的结束到T波的开始的水平段,正常范围为-0.5-0.5毫伏。
ST段的抬高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
8. 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16-0.36秒。
T波的倒置或宽厚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二、治疗方法1. 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是指在心脏停跳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等。
2. 药物治疗:心电图异常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
例如心律平、贝塔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用来控制心律失常,一氧化氮等药物可以用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
3. 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是植入在病人体内的一个小装置,通过电极与心脏连接,可在需要时向心脏输送电信号,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
常见的有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
三、注意事项1. 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药物过敏等情况,有助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经典:常见心电图诊断与临床
1) 2)
3)
4) 5)
提前出现的QRS波,与正常窦性者相同或略有变异 出现逆行P’波(II、III导联P’波倒置,aVR直立) P’波可出现于QRS波群前、之中或之后,P-R<0.12s,R-P’<0.20s 代偿间歇多数完全 QRS波群也可出现差异传导
交界性早搏
诊断及治疗
诊断: 详细了解病史: 动态观察心电图: 窦结功能的激发试验: 治疗:无症状时可动态观察,有症状时起搏治疗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
心电图特点
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bpm) 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 房室交界区逸搏或逸搏心律,或房室交界区传导障碍 (双结病变) 部分病人最后发展为慢性房颤
房性期前收缩
异位激动起源于心房,较常见,心电图特点
1) 2)
3)
4) 5)
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正常的P波有差异 P’-R间期>0.12s 多数P’波后伴有正常的QRS波群 代偿间歇不完全 如果QRS增宽,称为房早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房性早搏
房早未下传
房性早搏
房早伴右束支型差异传导
房性早搏
交界性早搏
During sinus rhythm,the SA node serves as the heart’s pacemaker while the AV node acts as the gatekeeper to the ventricles
Illustration depicting macro reentrant circuit activity during a run of complex atrial fibrillation
心电图PPT课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 张建武 1
一、心 脏 传 导 系 统
2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窦房结 SA node 结间束 internodal atrial pathways
房室结 AV node 希氏束 AV bundle 右束支 right bundle branches
胸导联电极安放部位
18
19
● 临床心电图检查时,一般依次按 Ⅰ、Ⅱ、Ⅲ、avR、avL、avF 和 V1~V6 顺序记录。
● 通常这12个导联即可满足临床诊断 的需要;
● 仅在个别情况下,加做导联V7~V9、 V3R~ V6R导联等。
20
21
22
四、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23
一)心电图记录纸横直线的意义
当节律整齐、走纸速度为标准的 25 mm/s时,只需 要测定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并被60除,即心 率=60/ R-R或P-P间期(秒)
1500算法就是 心率=1500/ R-R或P-P小格数 譬如间距为4个大格和1个小格
0.2×4 + 0.04×1 = 0.84s 心率为60/0.84 = 71.4,即71bpm 1500算法:1500/21=71.4
V1 -V6导联典型的QRS波形态变化
38
39
40
三)正常QRS波
意义-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相<0.12s(一般为0.06-0.10s); QRS波形和振幅 R波
1)V1V2多呈rS型(R/S <1 ),V1 R<1.0mV; 2)V5V6以R波为主(R/S > 1),V5或V6R <2.5mV; 3)V3V4为过渡区(R/S=1),V1toV6的R波逐渐增加、S波逐渐变小; 4)aVL和aVF主波向上,aVL 的R波<1.2mV, aVF 的R波<2.0mV; 5)I II III主波均向上,I导联的R波<1.5mV; 6)六个肢导联正相波与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应>0.5mV; 六个胸导联正相波与 负向波的绝对值相加应>0.8mV; Q波 正常除avR可呈QS或Qr外,其余导联Q波电压(振幅)应 < 1/4R,时间<0.04s。
心电图pr间期正常值[004]
心电图pr间期正常值一、心电图PR间期正常值PR间期指的是心电图上P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的时间,是反映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时间,其正常值是0.12-0.20秒。
二、PR间期异常的原因PR间期异常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脏传导系统的问题:心脏传导系统在心脏中扮演着传输心脏电活动的角色,其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PR间期的变化。
2.心肌病变:心肌病变影响到心脏的传导及收缩功能,也可能影响到PR间期。
3.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可能会对心脏传导系统或心肌造成影响,从而引起PR间期的变化。
4.药物的作用:某些药物可以干扰心脏传导和收缩功能,导致PR间期的改变。
5.其他可引起心脏电生理异常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等。
三、PR间期异常的治疗方法1.针对药物引起PR间期异常的治疗:撤离药物是解决药物引起PR间期异常的首要方式。
如有必要应尽快选择其他适合的药物进行替代治疗。
2.针对心肌病变引起PR间期异常的治疗:需要依据不同的心肌病变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调整心脏功能、药物治疗、心脏影像学检查和诊断。
3.针对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引起PR间期异常的治疗:需要对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措施。
4.其他原因引起PR间期异常的治疗:需要针对具体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恶化。
四、注意事项1.对于出现PR间期异常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发生异常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需要密切监测PR间期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记录和评估。
3.需要避免与PR间期异常患者联系的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4.需要注意控制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
5.需要定期随访患者,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总之,针对PR间期异常的治疗需要深入了解其病因,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情风险。
正常心电图和常见的几种心律失常最新版-1
期前收缩 premature beats
临床表现 •偶发可无症状,部分可有漏跳或心跳暂停感 •频发使心输出量减少,出现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症状, 如头晕、晕厥、心悸、胸闷、憋气、心绞痛
听诊: •心律不齐,基本心律在早搏后出现较长的停歇 •早搏的S1增强,而S2相对减弱甚至消失 •绌脉
27
房性期前收缩
14
小儿心率正常范围
年龄 新生 1岁以 2-3岁 4-7岁 8-14
段 儿下
岁
心率 120- 110- 100- 80- 70次/分 140 130 120 100 100
成人
60100
小儿发烧时常常引起心率增快,体温每升 高1℃,心率可增快10~15次/分
15
心律失常 (cardiac arrhythmia)
10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和测量示意图
11
各波振幅的测量
正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垂直地 测量到该波的顶点
负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地 测量到波的底端
测量P波振幅:参考P波起始前的水平 线
测量QRS波群、ST段、T波和u波振幅: 参考QRS起始部的水平
12
心率(heart rate)
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 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 次序的异常。 心律失常是十分常见的,许多疾病和药物都可引 起和诱发心律失常 在临床上各种心律失常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 现,表现形式较为复杂。
16
心律失常的分类
窦速
起源异常
窦房结心律失常
窦缓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搏
按发生原理
异位心律失常
病因:常为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临终前发生 缺血性心脏病、急性心梗、心肌病、严重低血钾等 药物毒性作用:洋地黄中毒,胺碘酮,奎尼丁等 电击、雷击、溺水等 低钾、低镁、缺氧、高碳酸血症 创伤性心脏检查和心脏手术
心电图pr间期正常值[008]
心电图pr间期正常值一、心电图PR间期正常值PR间期指的是心电图上P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的时间,是反映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时间,其正常值是0.12-0.20秒。
二、PR间期异常的原因PR间期异常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脏传导系统的问题:心脏传导系统在心脏中扮演着传输心脏电活动的角色,其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PR间期的变化。
2.心肌病变:心肌病变影响到心脏的传导及收缩功能,也可能影响到PR间期。
3.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可能会对心脏传导系统或心肌造成影响,从而引起PR间期的变化。
4.药物的作用:某些药物可以干扰心脏传导和收缩功能,导致PR间期的改变。
5.其他可引起心脏电生理异常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洋地黄中毒等。
三、PR间期异常的治疗方法1.针对药物引起PR间期异常的治疗:撤离药物是解决药物引起PR间期异常的首要方式。
如有必要应尽快选择其他适合的药物进行替代治疗。
2.针对心肌病变引起PR间期异常的治疗:需要依据不同的心肌病变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调整心脏功能、药物治疗、心脏影像学检查和诊断。
3.针对心脏手术或介入治疗引起PR间期异常的治疗:需要对过程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下一步治疗措施。
4.其他原因引起PR间期异常的治疗:需要针对具体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恶化。
四、注意事项1.对于出现PR间期异常的患者,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发生异常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需要密切监测PR间期的变化,并及时进行记录和评估。
3.需要避免与PR间期异常患者联系的药物,这些药物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4.需要注意控制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
5.需要定期随访患者,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以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总之,针对PR间期异常的治疗需要深入了解其病因,针对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注意患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病情风险。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QRS波群
低电压:
六个肢导QRS波群振幅 绝对值相加 <0.5mv; 胸导QRS波群振幅<0.8mv,
QRS波群:Q波
除aVR外,正常Q波应小于同导联的R波 的1/4,时间应小于0.04s,
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
ST 段
QRS波终点与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 慢复极过程,
问题
额面心电向量的主要方向
排球从内向外除极除极心电向量会相互抵消 留下碗口后,心电向量会背离碗口
问题一:心室的碗口在哪里 问题二:心室的除极向量指向哪里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1.时间
0.06~0.10s,偶尔达0.11s 增宽为心室起源异常或室内传导阻滞 过窄要注意排除机器故障纸速过慢
avR导联倒置 其它导联可以直立、可以倒置、也可双相P
波应<0.12s,振幅在肢体导联<0.25mv,在 胸导联<0.2mv,
PR间期
再看心脏传导系统
关于房室传导的几个问题
房室传导时心脏有无电活动
电活动时是否会出现心电波形
电活动的时间包括哪几部分 哪一部分所 占的时间最长
P-R间期
12导同步各波段的测量
P波时间:最早P波起点—最晚P波终点 QRS波时间:最早QRS起点—最晚QRS波
终点 P-R间期:最早P波起点—最早QRS波起点 Q-T间期:最早QRS波起点—最晚QRS波
终点
QRS平均心电 轴
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 通常指投影 在前额面上的心电轴,一般与最大向量相一致
P波、QRS波、Q波、T波、U波、P-R间期、ST段、QT 间期
三、小儿心电图特点
心脏传导系统和正常心电图数据
心脏的传导系统和正常收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心脏的收缩要靠各部分一起努力来完成,因此我们可以把心脏的传导过程看成一场接力比赛。
负责发放接力棒的,是位于右心房的窦房结。
正因为心跳的信号从窦房结开始,所以正常的心律会被称为窦性心律。
当窦房结发放接力棒以后,周围的心房肌会因此收缩,并由结间束将信号传递给心房的一个特殊区域——房室结。
相比心房肌,房室结稍显懒惰,因此接力棒的传递速度会变慢。
房室结一旦完成任务,接力棒便会传递给心脏中的一些特殊组织中。
希氏束将接力棒一分为二传给两名“运动员”——左束支和右束支,而左束支在传递过程中还会继续一分为二,传给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
在特殊组织中的长跑结束后,“精英运动员”浦肯野纤维会立刻上场,将接力棒迅速递给心室肌细胞并使其收缩,心脏的收缩就此完成。
伴随着这一轮收缩,全身的血液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再通过肺动脉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进入左心室,最后通过主动脉在进入全身。
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在心电图中都有相应的波形表示。
P 波出现代表左、右心房正在收缩,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收缩到信号下传至心室的过程。
一旦看到QRS波群,就表明心室已经接到信号,正在收缩,与此同时心房也开始舒张;T波出现则意味着心室正在舒张。
连接各波的直线称为等电位线,心电图某一段的抬高、降低或不规整,都是相对等电位线而言的。
(心电图各波段)P波:反映左右两心房的电激动过程,也称心房除极波,其P波起点表示窦房结开始激动,终点表示两心房激动结束。
时间<0.12s(<110ms 临床)振幅:肢导<0.25m V胸导<0.20m V形态:PI、PII、PaVF、PV4-V6 直立,PaVR倒置,其他导联P 波可倒置、直立或双向P-R间期:表示激动从窦房结发出,经结间传导束,房室交界区、心室肌兴奋所需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的传导系统和正常收缩: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束支、及浦肯野纤维。
心脏的收缩要靠各部分一起努力来完成,因此我们可以把心脏的传导过程看成一场接力比赛。
负责发放接力棒的,是位于右心房的窦房结。
正因为心跳的信号从窦房结开始,所以正常的心律会被称为窦性心律。
当窦房结发放接力棒以后,周围的心房肌会因此收缩,并由结间束将信号传递给心房的一个特殊区域——房室结。
相比心房肌,房室结稍显懒惰,因此接力棒的传递速度会变慢。
房室结一旦完成任务,接力棒便会传递给心脏中的一些特殊组织中。
希氏束将接力棒一分为二传给两名“运动员”——左束支和右束支,而左束支在传递过程中还会继续一分为二,传给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
在特殊组织中的长跑结束后,“精英运动员”浦肯野纤维会立刻上场,将接力棒迅速递给心室肌细胞并使其收缩,心脏的收缩就此完成。
伴随着这一轮收缩,全身的血液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再通过肺动脉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然后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进入左心室,最后通过主动脉在进入全身。
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在心电图中都有相应的波形表示。
P 波出现代表左、右心房正在收缩,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收缩到信号下传至心室的过程。
一旦看到QRS波群,就表明心室已经接到信号,正在收缩,与此同时心房也开始舒张;T波出现则意味着心室正在舒张。
连接各波的直线称为等电位线,心电图某一段的抬高、降低或不规整,都是相对等电位线而言的。
(心电图各波段)
P波:反映左右两心房的电激动过程,也称心房除极波,其P波起点表示窦房结开始激动,终点表示两心房激动结束。
时间<0.12s(<110ms 临床)
振幅:肢导<0.25m V胸导<0.20m V
形态:PI、PII、PaVF、PV4-V6 直立,PaVR倒置,其他导联P 波可倒置、直立或双向
P-R间期:表示激动从窦房结发出,经结间传导束,房室交界区、心室肌兴奋所需的时间。
时间:0.12-0.20s(120-209ms临床)
(注意:不同于P-R段)
QRS波群:代表全部心室肌兴奋。
时间0.06-0.10s(临床<110ms)。
心室除极形成了QRS波群,QRS波群中第一个向下的波称为Q
波,任何向上的波为R波,R波后向下的波为S波。
Q波:正常Q波比较狭小,时间<0.03s,深度不超过同一导联R波的1/4,且无切迹,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外,正常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波型。
V3导联极少有Q波,V5、V6导联可见正常范围的Q波。
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
R波:R波振幅在RⅠ<1.5mV、RⅡ<2.5mV、RⅢ<2.0mV,RaVL<1.2mV、RaVF<2.0mV、RaVR<0.5mV、RV1<1.0、RV5<2.5mV、RV6<2.5mV;在胸前导联,R波从V1至V6逐渐增高,一般在V4、V5最高。
S波;在胸导联S波从V1至V5逐渐变小甚至消失,故R/S值在V1、V2<1,在V5、V6>1。
SIII<1.5mV、SV1<3.0mV、SV2<3.0mV,正常人RV1+SV5<1.2mV,SV1+RV5<4.0mV(女性<3.5mV)。
S-T段:代表心室除极完毕到复极开始的时间。
(正常时接近于等电位线,可有轻度向上或向下的偏移)。
正常年轻人可能会有抬高,但肢导<0.1mV V1<0.3mV
女性V2 V3<0.15mV V4-V6<0.1mV
男性40岁以下V2<0.25mV40岁以上V2<0.2mV
V3<0.5mV V4-V6<0.1mV正常时S-T段的时限为0.05~0.15s(50-150ms),心率越快,S-T段越短。
T波:心室的复极波。
(一般和主波方向一致)。
时间:50-250ms(一格出一点点至6格1/4)
振幅:胸导T波振幅0.5-0.7mV,在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振幅<0.8mV(8个格,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正常变异:有些可见于高达1.0-1.8mV
胸导<2.0(新标准<1.8)
T波振幅越大,时间越长振幅越小,时间越短
T波有可能正常变异
III、AVR、V1-V3导可以倒置、直立、双向(黑种人在V4导可以倒置)
T波在V1导直立,V2、V3导必须直立
T波在V1导倒置,V2、V3导随便可直立或倒置
U波:一般认为是蒲氏纤维的复极波,ECG上很少见到。
在T波之后10-40ms(不超过一个小格)
方向与T波一定一致
振幅<0.3mV基本情况下都低于0.2mV
在V3 V4最清楚
QT间期:是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时间,代表心室除极与复极的总时间。
正常时限0.32-0.44s
临床0.34-0.44s女性可以到0.46s
(附:第八版诊断学中QT延长标准:男性QT间期>0.45s,女性QT间期>0.46s)
正常心电图
心率计算
心电轴的测量
正常心电轴的范围为-30º~+90º之间
导联连接
肢导联连接法:
右上肢→红线、左上肢→黄线、左下肢→绿线、右下肢→黑线(简单记忆法:又红又黑)
胸导联连接法: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两点连线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同V4水平。
V6,左腋中线同V4水平。
V7,左腋后线同V4水平。
V8,左肩胛线同V4水平。
V9,左脊旁线同V4水平。
V3R~V6R,右胸部与V3~V6对称处。
(注意:V5~V9导联水平均是指同V4水平,并非指的是都在第5肋间)
(V1~V6接线按颜色顺序:红、黄、绿、褐、黑、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