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测量和正常数据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一、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1. 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率偏低称为心动过缓,偏高称为心动过速。
2. R-R间期:指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6-1.2秒。
R-R间期偏短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偏长则可能是由于窦性心律不齐等原因引起。
3. 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8-0.12秒。
P波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等原因引起,P波的缺失可能是由于房性停博、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
4. PR间期:指从P波的开始到Q波的开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PR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缩短可能是房室早搏等原因引起。
5.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6-0.10秒。
QRS波群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
6. QT间期:指从Q波的开始到T波的结束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36-0.44秒。
QT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7. ST段:指从QRS波群的结束到T波的开始的水平段,正常范围为-0.5-0.5毫伏。
ST段的抬高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
8. 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16-0.36秒。
T波的倒置或宽厚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二、治疗方法1. 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是指在心脏停跳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等。
2. 药物治疗:心电图异常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
例如心律平、贝塔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用来控制心律失常,一氧化氮等药物可以用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
3. 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是植入在病人体内的一个小装置,通过电极与心脏连接,可在需要时向心脏输送电信号,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
常见的有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
三、注意事项1. 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药物过敏等情况,有助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值
30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U波:其产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U波代表后继电位的影响 胸导联易发现, 方向与T波一致; 振幅一般<同导联T/4,U波增高见于低血钾。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31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正常窦性心律的特点: ①PI、II、V4-V6↑,PaVR↓。 ②P-R:0.12-0.20秒。 ③P波频率:60-100次/分。 ④同导联P-P间期互差<0.12秒。
6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7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标准的定标信号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8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V1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9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心率测量
1、P—P间期与R—R间期相同, HR=60/P—P(R—R)。 例如 R—R=0·75S时HR=60/0·75=80次/分
0.19 0.18 0.17 0.16
0.18 0.17 0.165 0.15
0.17 0.16 0.155 0.145
0.16 0.15 0.145 0.135
0.15 0.14 0.135 0.125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34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4.ST段:下移<0.05毫伏;抬高<0.1毫伏 ,右心前导联下移 <0.1毫伏 ,抬高<0.3毫伏 1 初生7天后应倒置。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电压变化 同成年人标准。
2.电压:<3岁:RV5<3.0毫伏,RV5+SV1<4.5毫伏,RV1+SV5<4.0毫伏; 3-14岁:RV5<3.5 毫伏,RV5+SV1<5.0毫伏 ,RV1+SV5<2.0毫伏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 钟向转位也可见于正常人
二、各波段振幅及时间的正常值
P波
代表:左、右心房的除极 形态:圆凸形或圆拱形 方向:I、II 、aVF、V3-V6直立 aVR倒置 III 、aVL、 V1-V2不定 时间:≤ 0.11S 电压: 肢导<0.25 mv; 胸导<0.20 mv 意义:时间与电压超过上述数值,表示心房增大或房 内传导阻滞; P aVR直立, PII 、 III 、aVF倒置表示 激动起源于左房或房室交界区
第二章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一)心电图纸的组成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 1小格=1mm 横坐标---时间, 25mm/s 1小格=0.04秒 纵坐标---电压, 1mv=10mm 1小格= 0.1mV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通常采用25mm/s
纸速记录
Q-T间期
代表:心室肌除极与复极的 整个过程。 时间:0.36~0.44s 临床意义: 延长:心肌炎、心肌缺 血、电解质紊乱 缩短:洋地黄作用、 血钙过高
U波
U波:
代表:U波产生的机制目前不明,可能是心 肌细胞除极的激后电位。 位置:T波后0.02~0.04处。 方向:大体与T波相一致。在胸导联较易见 到,尤其V3导联较为明显。 意义: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横坐标,时间,1小格=1mm=0.04秒 纵坐标,电压,1小格=1mm= 0.1mV
(二)心率的计算
1、记算法:
心率=
60 P-P或R-R间隔的时间(秒) 1500 P-P或R-R间隔的方格数(个)
=
2、查表法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QRS波群
波形和振幅 胸导联 形态:V1、V2导联中多呈rS型;V5、V6导 联中多呈qR、qRs、Rs或R型;V3、V4导联 中呈RS型(R波与S波振幅大致相等)。 振幅:Q波,V5、V6常有小Q波,但不超过 R波的1/4,宽度不超过0.04s;R波, RVl<0.7 ~1.0mV,RV5<2.5mV;S波,V1的 R/S<1,V5的R/S>1。 V1~V6导联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 V1,V2导联:R/S<1 V5, V6导联:R/S>1 V3,V4导联:R/S约等于1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命名和意义
4个波
P波 QRS波 T波 u波 PR段 ST段 P—R间期 Q—T间期
2个段
2个间期
心率的测量
测量若干个(5个以 上)P—P或R—R间 隔,求平均数 用下列公式计算出 心率
心率(次/分)= 60 P—P或R—R(s)
பைடு நூலகம்
间期的测量
QRS波群
时间 一般测量标准导联中最宽的 QRS 综合波群 , 或在 V3导联中测量 正常成人为 0.06~ 0.10s,最宽不超过 0.11s。 儿童0.04~0.08s
QRS波群
波形和振幅
肢导联 形态:通常在工、Ⅱ、Ⅲ、aVL、aVF导联中, 呈qR、RS或R型;在aVR导联中,可呈QS、rS、 rSr‘或Qr型。 振幅:大多数肢导联中,R波振幅在0.06 ~ 1.5mV之间,其中RaVR<0.5mV,RaVL<1.2mV, RaVF<2.OmV,RI<1.5mV。 在I,II导联QRS波主波一般向上。在avR导联 主波恒定向下
第九版诊断学精品课件心电图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QT间期
是自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的除 极和复极的全过程所需的时间。QT间期受心率影响大, 当心率在60~100次/min时,QT间期为0.32~0.44秒。 为了排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以常用计算校正后的 QT间期(QTc)。
u波 是T波之后的一个小波,其产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诊断学(第9版)
一、心电图测量
(一)心率的问题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四)平均心电轴 (五)心脏循长轴转位
诊断学(第9版)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P波 是一组波群中最先出现的小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产生的电位变 化,可以有多种形态。
诊断学(第9版)
加 压 肢 体 导 联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aVR导联 加压右上肢导 联,探查电极 置于右上肢
aVL导联 加压左上肢导 联,探查电极 置于左上肢
aVF导联 加压左下肢导联, 探查电极置于左 下肢
诊断学(第9版)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标准胸前导联(单极导联)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 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 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第三节
心房肥大和心室肥厚
诊断学(第9版)
正常心房激动的组成
窦性P波波形构成特点示意图
诊断学(第9版)
(一)右心房肥大
一、心 房 肥 大
窦
性
P
波
电
压
Ⅱ、Ⅲ、aVF导联中P波异常高尖,电压≥0.25mV
异
诊断学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一)各波段时程的检测
01.
RR间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3.
PR(PQ)间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5.
QT(QTc)间期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P波时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4.
QRS时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
一.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
间,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三.时间:横坐标,1小格=1mm=0.04
秒 四.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心率的检 测
常用两种方法:
○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 数目乘以10
○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 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的心率。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一.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纵坐标为电压。
心脏解剖位置
一.横位心电轴可左偏, <-30°
二.垂位心电轴可右偏, >+120°
左右心室的对比
左室肥大,电轴偏左 右室肥大,电轴偏右 婴幼儿右室比例大,电轴右偏
平均心电轴 的临床意义 2
一.心室内除极顺序
○ 下列除极顺序异常会导致心电轴方向改变: ○ 激动起源于心室 ○ 室性心动过速 ○ 心室起搏心律 ○ 室内传导阻滞 ○ 心肌局灶纤维化,心肌梗死
.
所 有 肢
所 有 导
偏 移
导 联 及
ST
联
段 下
正 常 范
移围
导:
无.
明 显 偏 移
段 一 般 位
于
等
段
≤0.5mV
心电图标准电压
心电图标准电压心电图是一种用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检查方法,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心脏的节律、传导情况和心脏肌肉的供血情况。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我们需要了解心电图中不同波形的标准电压值,以便正确地解读心电图结果。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心电图中常见的波形,P波、QRS波和T波。
P波代表心房收缩,QRS波代表心室收缩,T波代表心室舒张。
这些波形在心电图上呈现为不同的振幅和持续时间,通过对这些波形的分析,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和是否存在异常。
在正常的心电图中,P波的振幅通常在0.1-0.25mV之间,持续时间约为0.06-0.12秒。
QRS波的振幅通常在0.5-1.5mV之间,持续时间约为0.06-0.1秒。
T波的振幅通常在0.1-0.5mV之间,持续时间约为0.16-0.24秒。
这些数值是根据大量的临床数据总结出来的,可以作为判断心电图是否正常的参考标准。
除了波形的振幅和持续时间,心电图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参数是心率。
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通常用“次/分”来表示。
在心电图中,可以通过测量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来计算心率。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之间,超出这个范围就可能存在心律失常的情况。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心电图是否正常。
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心电图上的波形异常,但并不一定代表有病变。
因此,除了心电图的波形特征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在解读心电图时,医生需要对心电图的标准电压值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准确理解这些数值,才能正确地判断心电图的结果。
同时,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的心电图,也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临床知识来进行判断,不能仅仅依靠数值来做出诊断。
总之,心电图的标准电压是解读心电图结果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对心电图中不同波形的振幅、持续时间和心率的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脏功能的情况。
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来进行综合分析,不能片面依赖数值来做出判断。
心电图讲解与数据分析
心电图讲解与数据分析大多数人只知道心电图是一张有着密密麻麻格子的纸,纸上面有着一些不规则的曲线。
除了少数医生专家,很少有人能看懂心电图的,下面进行心电图讲解与数据分析。
心脏在收缩之前,可有预先激动,并向全身扩散,使体表产生电位差,用心电图机把这些电位差记录下来,其图型就叫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检查诊断患者的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的性质如何,更确切地说,病变是发生在心脏传导系统的哪个部位。
通过心电图可以检查患者的心脏是否扩大,并检查出心脏扩大的具体部位。
根据心脏扩大的程度,医生可以通过心电图估计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所以对心电图讲解是必要的。
要进行心电图讲解,首先要了解心电图的组成部分和每部分的意义。
一个心动周期,在心电图上可有5个或6个波,从左至右为 P,Q、R、S、T及U等波群;又分为7个部分,即P波、P—R段、P—R间期、QRS波群、ST段,T 波、Q—T间期。
1、电图记录纸。
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首要的是知道心电图上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
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
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
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0.04s;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0.2s。
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0.1mV,而每个大格就表示0.5mV,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2、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
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的波形。
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
了解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是教你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二步。
P波,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
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和常见异常
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和常见异常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用于检测心脏电活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通过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医生可以判断患者的心脏状况,诊断心脏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本文将介绍心电图的检查方法以及常见的心电图异常。
一、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心电图检查通常由专业的医疗人员完成,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患者需要脱去上身衣物,以保证电极与皮肤的贴合度。
同时,患者需要保持静止,避免运动或说话等会影响心脏电信号的行为。
2. 安放电极:医生将电极按照特定的位置粘贴在患者的胸部、四肢等部位。
一般使用十个电极,分别放置在两肢和六个胸导联位置。
3. 记录数据:将电极与心电图仪器相连后,医生会开始记录数据。
记录时,患者需保持尽量静止,不得随意更动身体。
4. 检查完毕:一般情况下,心电图的检查时间约为5-10分钟,医生会根据实际需要决定是否延长检查时间。
检查完成后,电极将被拆除。
二、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心电图的异常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脏疾病,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心电图异常: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的节奏异常。
心电图可以显示出心率过快(心动过速)或过慢(心动过缓)。
例如,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以在心电图上呈现不规则的心电波形。
2. 心室扑动/颤动: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是指心脏的室性收缩紊乱,无法提供正常的心脏泵血功能。
这两种情况在心电图上体现为无规则的宽大畸形波形。
3. 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为ST段压低或抬高。
4.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心肌死亡。
心电图上,心肌梗死常表现为特征性的ST段抬高和Q波畸形。
5. 器械性ST段改变:某些药物、电解质紊乱或器械干扰等因素可以导致ST段改变,不一定代表心脏异常。
因此,在解读心电图时,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6. 其他异常:心电图还可以显示心房肥大、心室肥大、传导阻滞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完整心电图学习课件
• PR间期 从P波起点至QRS波起点,代 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 正常值: 0.12 ~ 0.20s • 与年龄和心率有关 幼儿及心率快时,
PR 缩短;老年人及心率慢时, PR 略延 长,但不超过0.22s。
正常心室除极顺序
• 开始于室间隔中部, 自左向右除极; • 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除
胸导联心电图 反映横面的心电活动。直接记录探查电
极下方那一部位的心电变化。
导联轴: 每一肢导联正负极之间的假想连线。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一 心电图测量
心电图纸
• 横向表示时间 – 每小格 - 0.04 s – 每大格 - 0.20 s
• 纵向表示电压 – 每小格 - 0.1 mV – 每大格 - 0.5 mV
压低,称右室肥大伴劳损
双侧心室肥大
• 大致正常心电图。 • 单侧心室肥大心电图。 • 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图。
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 心室肌某一部分发生缺血, 会影响心室肌的复极, 在与缺血区相关导联上发生ST-T改变
• 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类型 • 缺血型改变 T波改变(高耸、低平、双向、倒
双侧心房肥大
• P波增宽 ≥ 0.12s, • 振幅 ≥ 0.25mV, • V1呈高大双向P
波, 上下振幅均 超过正常范围。
二 心 室 肥 大
左心室肥大
1、左室高电压的表现(重要) Rv5或6>2.5mV; Rv5+Sv1 >4.0mV(男) >3.5mV(女) R I >1.5mV;RavL >1.2mV; RavF >2.0mV; R I +SⅢ>2.5mV。
正常心电图及测量
波形是否一致
一致波形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应保持一致性,即同 一导联内的波形形态和幅度应基本相同 。
VS
波形不一致
如果同一导联内的波形不一致,可能表明 心脏存在异常情况,如心肌缺血、心肌梗 死等。
05
心电图的异常表现
波形异常
波形异常
指心电图上各波形的形态、幅度及时间出现异常改变。例如,P波异常可能提示心房肥大 或心房内传导阻滞;T波异常可能表示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QT间期延长可能提示心脏复 极延迟。
房室传导阻滞
窦房结变性与纤维化可能导致窦房传导阻滞, 使心脏电信号在窦房结与心房之间的传导受 阻,心电图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的时序关 系异常。
房室结纤维化可能导致房室传导阻滞,使心 脏电信号在心房与心室之间的传导受阻,心 电图表现为P波与QRS波群的时序关系异常。
电压异常
QRS波群电压增高
QRS波群电压增高可能提示心室肥厚,这是 由于心室肌肉肥厚导致电信号传导受阻,使 QRS波群的幅度增大。
心电图的记录
心电图机将电极板记录的电位差转化 为可视波形,形成心电图。
放置在体表的电极板记录到电位差, 形成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的导联
01
02
03
肢体导联
包括左上肢、左下肢和右 上肢三个电极,用于检测 心脏的电活动。
胸导联
包括V₁至V₆六个电极,用 于检测心脏不同部位的电 活动。
导联的作用
通过不同导联的组合,可 以全面了解心脏的电活动 情况,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等疾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心电图的解读
波形是否正常
正常波形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应呈现规律、平滑 的形态,无异常波动或异常尖峰。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QRS波群
低电压:
六个肢导QRS波群振幅 绝对值相加 <0.5mv; 胸导QRS波群振幅<0.8mv,
QRS波群:Q波
除aVR外,正常Q波应小于同导联的R波 的1/4,时间应小于0.04s,
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
ST 段
QRS波终点与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 慢复极过程,
问题
额面心电向量的主要方向
排球从内向外除极除极心电向量会相互抵消 留下碗口后,心电向量会背离碗口
问题一:心室的碗口在哪里 问题二:心室的除极向量指向哪里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1.时间
0.06~0.10s,偶尔达0.11s 增宽为心室起源异常或室内传导阻滞 过窄要注意排除机器故障纸速过慢
avR导联倒置 其它导联可以直立、可以倒置、也可双相P
波应<0.12s,振幅在肢体导联<0.25mv,在 胸导联<0.2mv,
PR间期
再看心脏传导系统
关于房室传导的几个问题
房室传导时心脏有无电活动
电活动时是否会出现心电波形
电活动的时间包括哪几部分 哪一部分所 占的时间最长
P-R间期
12导同步各波段的测量
P波时间:最早P波起点—最晚P波终点 QRS波时间:最早QRS起点—最晚QRS波
终点 P-R间期:最早P波起点—最早QRS波起点 Q-T间期:最早QRS波起点—最晚QRS波
终点
QRS平均心电 轴
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 通常指投影 在前额面上的心电轴,一般与最大向量相一致
P波、QRS波、Q波、T波、U波、P-R间期、ST段、QT 间期
三、小儿心电图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显左偏
电轴右偏
电轴偏移 不定
+
— —
—
± —
—
+ —
-30°~ -90°
+90°~ +180° +180°~ +270°
平均心电轴的临床意义1
心脏解剖位置
横位心电轴可左偏,<-30°
垂位心电轴可右偏,>+120°
左右心室的对比
左室肥大,电轴偏左 右室肥大,电轴偏右 婴幼儿右室比例大,电轴右偏
窄QRS波心动过速,心率约200次/分 未见P波 心电轴正常 QRS波节律规则 QRS波、ST段、T波形态正常
心电图诊断: 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a图:未见P波,基线不稳;QRS波增宽,慢而规则;本图为心房 颤动伴完全性房室阻滞。 b图:当P波能够下传时,PR间期固定,本图为窦性心律伴Ⅱ 度(2:1)房室阻滞。R波后的小波不是P波,而是QRS波的一 部分。 c图:P波和QRS波之间无固定关系,故为完全性(Ⅲ度)房 室阻滞。
2013-8-19
80
V4
V4
70
非Q波型心肌梗死
V1
Ⅰ
V2 Ⅱ V4 Ⅲ
V5
A. 急性心肌梗死:V1-V3出现坏死型Q波
VV5-V6、Ⅰ、Ⅱ出现坏死型Q波
Ⅰ
:V1-V6、I、aVL出现坏死型Q波
心脏循长轴转位的临床意义
顺钟向转位:可见于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可见于左心室肥大 钟向转位也可见于正常人
心电图图形循长轴转位
A为逆钟转位 B正常 C为顺钟转位
2013-8-19
15
二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心电图波形组成:
P波:心房除极 QRS波群:心室除极 P-R间期 J点
RI<1.5mV,Rv5+Sv1<3.5(女) Rv5+Sv1< 4.0mV(男) Rv1<1.0mV,Rv1+Sv5<1.2mV RavR<0.5mV Q波 < ¼ R波(同导联)
QRS波群3
R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
概念: QRS起点到R波顶端垂直线的间距 时限:≤0.04s(在V1、V2) ≤0.05s(在V5、V6)
ST段和T波:心室复极的缓慢期与快速期 QT间期 U波
1 P波
2013-8-19
17
P波
时限:<0.12秒 振幅:<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Ⅰ、Ⅱ、avF, V4-V6导联 直立
方向:窦性心律
avR导联 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2 PR间期
2013-8-19
以10(15厘米为6秒)即为每分钟的心率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
间期,计算其平均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种
的心率。
(二)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纵坐标为电压。通常情况下,电压为每 Nhomakorabea米0.1mV
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至顶点;向下的波
心电图诊断 a图:心房颤动伴完全性房室阻滞 b图:Ⅱ度(2:1)房室传导阻滞 c图:完全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点:
心房扑动 4:1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轴正常 QRS波形态正常 下斜型ST段下移,在V5、V6导联最清楚
心电图诊断: 心房扑动 4:1房室传导阻滞
非Q波型心肌梗死的图形演变过程
PR(PQ)间期
QRS时限
QT(QTc)间期
心电图时程测量注意
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心电图记录在坐标线上,横坐标为时间,
通常采用25mm/s纸速记录
时间:横坐标,1小格=1mm=0.04秒 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心率的检测
常用两种方法:
测量6秒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
正常
V4
心肌梗死
心电图改变 ST段压低 ST segment depression 出现深而对称的负向 的T波 appearance of deep symmetrical negative T waves R波降低(和T波倒置) reduction of R wave voltage ( and T wave inversion )
6 T波
2013-8-19
29
T波
形态:两支不对称,上升支平缓,下降支陡
方向:I、II、V3-V6导联直立,avR倒置
其余可直立、平坦、倒置、双相
振幅:QRS波群直立的导联,T波电压应超过
同一导联R波的十分之一
7 QT间期
2013-8-19
31
QT间期
正常范围:约0.32-0.44秒 校正Q-T间期(QTc)= QT /RR1/2
19
P-R间期
PR正常值0.12~0.20秒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3 QRS波群
2013-8-19
21
QRS波群1
时限: 0.06 ~ 0.10秒,<0.12秒
波形:根据主波方向和有无Q(q)波
I、II、V4 ~ V6导联主波:向上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从基线的下缘到底端测量。
基线为T-P段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和测量示意图
(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概念: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综合
测定方法:
查表法:分别测出Ⅰ导联和Ⅲ导联QRS波群电压差值 (R波电压减Q波及S波),查心电轴表 作图法
目测法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心电轴偏移 正常 轻度左偏 Ⅰ + + Ⅱ + + Ⅲ + — 心电轴值范围 0 ~ +90° 0 ~ -30°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Ⅰ、Ⅱ、avF、V4~V6导联 不应有Q波(可有q波)
V1至V6 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Q波小于 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
QRS波群2
电压:
至少一个肢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5mV
至少一个胸导联QRS波群电压和≥0.8mV Rv5<2.5mv,RavL<1.2mV,RavF<2.0mV
窦性心律频率加快,成人>100次/min; 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 P-R、QRS及Q-T间期相应缩短。
贫血、急性失血、心肌炎、药物(阿托品、麻黄素、
肾上腺素等)等。
3)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60次/min。 多见于运动员、老年人,也可见于颅内压增高, 甲状腺功能低下、冠心病等。或由于应用受体 阻滞剂、维拉帕米(异搏停)等药物引起。
心电图特点:
窦性心律 心电轴正常 室性期前收缩 QRS波及T波正常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室性早搏
心电图特点:
窦性心律 房性期前收缩,可根据其P波增宽,形态异 常来确认(V2、V3导联最清楚) 期前收缩后有代偿间歇 心电轴正常 Ⅲ导联为rSR'型,QRS波时限正常 ST段和T波正常
Ⅰ
aVL
前壁心梗急性期
心肌梗死的定位 广泛前壁梗死:I、aVL 、V1-V6出现坏死型Q波
V1
V3
V5
心肌梗死的定位 下壁梗死:Ⅱ、Ⅲ、aVF出现坏死型Q波
Ⅱ
Ⅲ
aVF
心肌梗死的定位 后下壁梗死:Ⅱ、Ⅲ、aVF出现坏死型Q波, V1-V3出现反常R波增高
V1
V2
V3
谢谢大家
祝大家学习进步!
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房性早搏
房早二 三联律
房性三联律
心房颤动
各导联P波消失,而代之以纤细f波;
f波大小不一,形态不同、间隔不整,
f波的频率350600次/min; RR间期绝对不齐; QRS波群时间、形态一般正常。
当无法辨认有基线波动时, 可根据无规律的不规则心室律确定颤动。
临床意义:
代表心室除极、复极的时间总和
8 U波
2013-8-19
33
U波
心室除极后电位,心室后继电位,机理不清
异常U波为心室复极异常
正常人可无U波
如有应较低小,一般 V3~V4导联较明显
电压、时间应显著小于T波 U波必须直立
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正常窦性心律示例*
2)窦性心动过速
正常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点
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
5 ST段
2013-8-19
27
ST段
ST段一般位于等电线上,无明显偏移 偏移正常范围:
所有导联ST段下移≤0.05mV 所有肢导联及V4-V6导联ST抬高≤0.1mV V1-V2导联ST段抬高≤0.3mV V3导联ST段抬高≤0.5mV
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在心室漏搏之前,P-R间期恒定;部分P波后无QRS 波群。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P波与QRS波各不相关,各保持自身节律; 房率高于室率; P-P间隔与R-R间隔各有其固定规律; P-R间期无固定关系。
3)束支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 V1导联呈rsR‘型的“M”形波; 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I V5 V6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时限 > 0.04s 完全性(QRS波群≥0.12s); 不完全性(QRS波群<0.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