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合集下载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

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是一、心电图参数及正常范围1. 心率:正常范围为60-100次/分钟。

心率偏低称为心动过缓,偏高称为心动过速。

2. R-R间期:指两个R波之间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6-1.2秒。

R-R间期偏短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偏长则可能是由于窦性心律不齐等原因引起。

3. 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8-0.12秒。

P波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房颤等原因引起,P波的缺失可能是由于房性停博、心房颤动等原因引起。

4. PR间期:指从P波的开始到Q波的开始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PR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房室传导阻滞等原因引起,缩短可能是房室早搏等原因引起。

5.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06-0.10秒。

QRS波群的增宽可能是由于束支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

6. QT间期:指从Q波的开始到T波的结束的时间间隔,正常范围为0.36-0.44秒。

QT间期延长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7. ST段:指从QRS波群的结束到T波的开始的水平段,正常范围为-0.5-0.5毫伏。

ST段的抬高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

8. 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正常范围为0.16-0.36秒。

T波的倒置或宽厚可能是由于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引起。

二、治疗方法1. 心脏复苏:心脏复苏是指在心脏停跳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心脏重新开始跳动。

包括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等。

2. 药物治疗:心电图异常还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

例如心律平、贝塔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可以用来控制心律失常,一氧化氮等药物可以用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

3. 心脏起搏器:心脏起搏器是植入在病人体内的一个小装置,通过电极与心脏连接,可在需要时向心脏输送电信号,以提高心脏的收缩力和心率。

常见的有单腔起搏器和双腔起搏器。

三、注意事项1. 了解病史:了解患者的病史、家族史以及药物过敏等情况,有助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值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值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30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U波:其产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U波代表后继电位的影响 胸导联易发现, 方向与T波一致; 振幅一般<同导联T/4,U波增高见于低血钾。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31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正常窦性心律的特点: ①PI、II、V4-V6↑,PaVR↓。 ②P-R:0.12-0.20秒。 ③P波频率:60-100次/分。 ④同导联P-P间期互差<0.12秒。
6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7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标准的定标信号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8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V1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9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心率测量
1、P—P间期与R—R间期相同, HR=60/P—P(R—R)。 例如 R—R=0·75S时HR=60/0·75=80次/分
0.19 0.18 0.17 0.16
0.18 0.17 0.165 0.15
0.17 0.16 0.155 0.145
0.16 0.15 0.145 0.135
0.15 0.14 0.135 0.125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34
2012《郑州大学医学院心电图课件》 4.ST段:下移<0.05毫伏;抬高<0.1毫伏 ,右心前导联下移 <0.1毫伏 ,抬高<0.3毫伏 1 初生7天后应倒置。在R波为主的导联中,T波电压变化 同成年人标准。
2.电压:<3岁:RV5<3.0毫伏,RV5+SV1<4.5毫伏,RV1+SV5<4.0毫伏; 3-14岁:RV5<3.5 毫伏,RV5+SV1<5.0毫伏 ,RV1+SV5<2.0毫伏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
首先,心电图的正常波形包括P波、QRS波和T波,它们代表了心脏的不同阶段的电活动。

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

正常
的心电图波形应该是规则的,波峰和波谷应该清晰可见,波形之间的时间间隔也应该在正常范围内。

其次,心电图的测量参数也是判断心电图正常与否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测量参
数包括心率、PR间期、QRS间期、QT间期等。

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

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开始的
时间间隔,正常范围是0.12-0.20秒。

QRS间期是指心室除极的时间间隔,正常范
围是0.06-0.10秒。

QT间期是指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间,正常范围是0.35-0.44秒。

此外,心电图的异常波形和测量参数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常见的异常包括心
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室肥大、心肌缺血等。

心律失常包括早搏、逸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这些异常波形和测量参数的改变都可能代表心脏存在疾病或异常。

最后,心电图诊断标准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

比如,患者是否有胸痛、气促、心悸等症状,体征是否有心率不齐、心音异常等。

这些信息都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心电图的异常所在,对心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总之,心电图诊断标准是临床医生判断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心电图波形和测量参数的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心电图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

第九版诊断学精品课件心电图

第九版诊断学精品课件心电图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QT间期
是自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的除 极和复极的全过程所需的时间。QT间期受心率影响大, 当心率在60~100次/min时,QT间期为0.32~0.44秒。 为了排除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可以常用计算校正后的 QT间期(QTc)。
u波 是T波之后的一个小波,其产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V6 左腋中线V4水平处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诊断学(第9版)
一、心电图测量
(一)心率的问题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四)平均心电轴 (五)心脏循长轴转位
诊断学(第9版)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P波 是一组波群中最先出现的小波,代表左、右心房除极产生的电位变 化,可以有多种形态。
诊断学(第9版)
加 压 肢 体 导 联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aVR导联 加压右上肢导 联,探查电极 置于右上肢
aVL导联 加压左上肢导 联,探查电极 置于左上肢
aVF导联 加压左下肢导联, 探查电极置于左 下肢
诊断学(第9版)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标准胸前导联(单极导联)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 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 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 间相交处 V5 左腋前线V4水平处
第三节
心房肥大和心室肥厚
诊断学(第9版)
正常心房激动的组成
窦性P波波形构成特点示意图
诊断学(第9版)
(一)右心房肥大
一、心 房 肥 大


P



Ⅱ、Ⅲ、aVF导联中P波异常高尖,电压≥0.25mV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 1.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 (1)形态:一般呈钝圆形。P波方向在I、II、aVF、 V4~V6导联向上,aVR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 或低平均可。
• (2)时间:正常人P波时间一般小于0.12s。
• (3)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 一般小于0.2mV。
• (2) 振幅:除III、aVL、aVF、V1~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
般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 7.QT间期 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时间。 • 8.u波 在T波后0.02~0.04s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代表心室后继电位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一、心电图测量
• (一)心率的测量 • 60/R-R间期 •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 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应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 • QRS波群、J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的测量统一采
用QRS起始部水平线作为参考水平
• 正向波形高度测量,应以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 到波的顶端
• 2.PR间期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0.12~0.20s
• 3.QRS波群 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 (1)时间:正常成人QRS时间小于0.12s
• (2)波形和振幅:正常人V1、V2导联多呈rS型,RV1一般 不超过1.0mV。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 RV5不超过2.5mV。正常人胸导联的R波自V1至V6逐渐增 高,S波逐渐变小,V1的R/S小于1,V5的R/S大于1。在V3 或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体相等。I、II、III导联在没 有电轴偏移情况下,其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主波向下, 呈QS、rS、rSr’或Qr型。正常人RaVR小于0.5mV,RI小于 1.5mv,RaVL小于1.2mV,RavF小于2.0mV。RV5+SV1小于 4.0mV(男)、3.5mV(女)。

心电图参考值表

心电图参考值表
<205mV
Q波
正常人除aVR导联可呈QR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波的1/4,时间不得超过0.04s,而且无切迹。正常时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以呈QS,V3导联极少有Q波,V5、V6导联常可见正常范围内的Q波。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心肌梗死。
ST

下移
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下移超过正常范围是心肌损害的征象、低血钾、洋地黄作用、心室肥厚及室内传导阻滞等。
Q-T间期
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的快慢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钙、低血钾、及胺碘酮、奎尼丁等药物影响。
U波
U波是T波后0.02~0.04s时出现的一个振幅很小的波,其方向与T波方向一致,电压低于同导联的T波。明显U波升高见于血钾过低,也可见于服用奎尼丁、洋地黄、肾上腺素等药物之后。
Q
R
S波群
时间
0.60~1.00s,婴儿与幼童为0.04~0.08s,随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波群时间延长,见于心室肥大、心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
形态
QR、RS、RSR、QS
QR、QRS、RS、多变
QR、QRS、RS、多变
RS
RS
RS
RS
R
R
电压
<0.5mV
<1.2mV
<2.0mV
<1.0mV
<1.00mV
正常心电图数据参考表
波段
肢体导联
胸导联
I
II
III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P波
方向
直立
直立
直立
倒置

心电图学

心电图学
每一心动周期的心室除极电
活动中,全部心电向量的综合。 代表心室除极过程中的平均电 ±180º 势方向和强度 。
-90º

+90º
• 代表心室除极过程的总方向
平均心电轴的正常范围
目测法
Ⅰ导联
Ⅲ导联
正常心电轴
心电轴左偏
心电轴右偏
(三)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P波:表示心房除极化 形态:I、II、aVF、V4 ~V6 直立, aVR 倒置; 时限:宽度不超过0.11sec; 振幅:在肢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
QRS 波群命名
R波: 首先出现的位于水平线
以上的正向波
Q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 S 波: R波之后第一个负向波 R’波:S波之后的正向波 S’波: R’ 波之后的负向波 QS波:QRS波只有负向波 振幅相对小可称为q、r、s、
(二)心电图测量
1.心率的测量
走纸速度25mm/s时,横线1mm=0.04s(也就是 一小格),一中格为5小格组成,即0.2秒 。 1mm=1/25=0.04s 心率=60/R-R,例如 60/0.8=75
1.基本图形及机制
基本图形
缺血型改变
T波高大直立----T波倒置尖深(冠状T) 损伤性改变 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与T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 坏死性改变
病理性Q波:时间≥0.04s ;电压≥ 同导联R波的¼
心肌梗死的损伤型心电图改变
ST段弓背向上抬高,与T 波融合,形成单向曲线
坏死型Q波发生机制
A、正常心肌 除极顺序
胸前导联探查电极的位置
心电图的阅读方法
• 1. 先将心电图浏览一遍,检查有无伪差(如交流电干扰、 肌颤等),定准电压是否准确等。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5. 室壁激动时间(ventricular activation time, VAT) 心电活动从心内膜通过心室肌至心外膜所需时间, 正常时在V1~V2<0.03se整c理,课件在V5~V6<0 .05sec
Q波
正常人Q波时间<0.04s,avR除外
振幅<同导联R波1/4
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 但可呈现QS型。
整理课件
心电图测量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P波起点(或QRS)测至最晚的 P波(或QRS)终点
➢ P-R间期测量最早的P波起点到最早的QRS起点 ➢ Q-T间期应测量12导联中最早的QRS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
➢ 普通单导心电图
➢ P波和QRS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测量 ➢ P-R间期应选择12导联中P波最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测量 ➢ Q-T间期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计算
(一)左心房肥大 left atrial hypertrophy
1) P波增宽,时间≥0.12sec ,在I、Ⅱ、aVL导联最 清楚,常见于二尖瓣病变,称为“二尖瓣型P波 ”
2) P波常伴有显著的切迹 ,呈双峰型 ,峰间距 ≥ 0.04sec
3) V1P波多呈双向,先正后负 4) P波终末负电势(Ptf):V1导联P波负向波的振
心电图的测量 和正常数据
整理课件
一、心电图的记录
心电图记录于 心电图纸上
标准走纸速度 25mm/s
标准电压 1mm=0.1mv
5mm=0.5mv
整理课件
心电图振幅、间期和段的测量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每小格=0.04sec
整理课件 每1大格=0.2sec
II
V1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0.5mv,
QRS波群
低电压:
六个肢导QRS波群振幅 绝对值相加 <0.5mv; 胸导QRS波群振幅<0.8mv,
QRS波群:Q波
除aVR外,正常Q波应小于同导联的R波 的1/4,时间应小于0.04s,
J点
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大多数在等电位线上
ST 段
QRS波终点与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 慢复极过程,
问题
额面心电向量的主要方向
排球从内向外除极除极心电向量会相互抵消 留下碗口后,心电向量会背离碗口
问题一:心室的碗口在哪里 问题二:心室的除极向量指向哪里
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1.时间
0.06~0.10s,偶尔达0.11s 增宽为心室起源异常或室内传导阻滞 过窄要注意排除机器故障纸速过慢
avR导联倒置 其它导联可以直立、可以倒置、也可双相P
波应<0.12s,振幅在肢体导联<0.25mv,在 胸导联<0.2mv,
PR间期
再看心脏传导系统
关于房室传导的几个问题
房室传导时心脏有无电活动
电活动时是否会出现心电波形
电活动的时间包括哪几部分 哪一部分所 占的时间最长
P-R间期
12导同步各波段的测量
P波时间:最早P波起点—最晚P波终点 QRS波时间:最早QRS起点—最晚QRS波
终点 P-R间期:最早P波起点—最早QRS波起点 Q-T间期:最早QRS波起点—最晚QRS波
终点
QRS平均心电 轴
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 通常指投影 在前额面上的心电轴,一般与最大向量相一致
P波、QRS波、Q波、T波、U波、P-R间期、ST段、QT 间期
三、小儿心电图特点

心电图波形的解析与正常范围标准制定方法探究

心电图波形的解析与正常范围标准制定方法探究

心电图波形的解析与正常范围标准制定方法探究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用来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通过观察和分析心电图波形,可以判断心脏的功能状态、诊断心脏病变,并且进行临床治疗的指导。

本文将探究心电图波形的解析方法,并介绍制定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标准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心电图中的常见波形。

心电图包含了三个主要波形:P波、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收缩,QRS波群代表心室收缩,T波代表心室舒张。

根据这些波形的形态、时限和幅度等特征,可以进行心脏病变的判断和分类。

解析心电图波形时,要先观察波形的形态。

正常的P波形态应该是尖锐、对称且振幅一致;QRS波群应该是短而集中的波形;T波应该是圆润、对称且与QRS波群延伸方向一致。

形态的改变可能提示心脏的异常。

除了形态,还需要注意心电图波形的时限。

正常的P波时限是0.12秒以内,QRS波群时限是0.12秒以内,T波时限可以略长一些。

时限的延长或缩短可能与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有关。

此外,幅度也是解析心电图波形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P波振幅不应超过0.25毫伏,QRS波群振幅应该是1毫伏以上,T波振幅通常应小于QRS波群振幅。

振幅的增加或减小可能与心脏肌肉的异常有关。

制定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标准需要依据大量的心电图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一般来说,需要收集大样本的健康人心电图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统计平均值、标准差等参数,可以制定出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标准。

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需要收集一定数量的健康人心电图数据,并记录每个人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

然后,对收集到的心电图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排除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

接下来,可以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各个波形的平均值、标准差等参数。

最后,根据统计结果,制定出心电图波形的正常范围标准。

制定出的正常范围标准可以作为对比,用于判断心电图波形是否异常。

心电图QRS时限正常值

心电图QRS时限正常值

心电图QRS时限正常值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中的QRS波形代表了心脏的收缩过程,一般正常情况下QRS时限(也称QRS宽度)为首先检查心电图的医生会根据QRS时限的长度判断心脏传导阻滞的情况,然后进一步诊断其疾病类型。

本文将介绍QRS时限的正常值,一些常见的QRS时限异常疾病的治疗方法以及QRS时限异常患者需注意的事项。

一、QRS时限正常值正常QRS时限范围是0.06秒到0.10秒之间,即60毫秒到100毫秒之间。

不同工具或设备可能将QRS时限范围有所差异,但一般都不会太远离这个标准范围。

对于QRS时限较短或过宽的心电图,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了解导致它们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

从而更好地治疗或管理心脏疾病。

二、QRS时限异常疾病的治疗方法1.心室内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分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室内传导阻滞常常由疾病引起,例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等。

治疗措施:治疗一般针对的是病因和症状,例如: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口服药物控制心率、降低血压等。

2.心脏右侧传导阻滞心脏右侧传导阻滞比左侧传导阻滞需要更加关注,因为它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例如冠心病)的预警信号。

治疗措施:治疗一般也针对病因和症状,例如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小房的电信号无法传至心里室,引起心率较慢(一般小于40次/分钟)或极其不规则的心律失常。

治疗措施:症状较重或心律严重不规则的患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应该针对疾病治疗。

4.束支阻滞束支阻滞可分为左束支、右束支、双束支传导阻滞。

束支阻滞一般由病因所致,如冠心病、心脏手术、心肌炎等。

治疗措施:治疗一般针对病因和症状,也包括植入心脏起搏器。

三、QRS时限异常患者需注意的事项1.定期体检QRS时限异常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

通过定期的体检,能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必要时及时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10
心电轴测量—目测法(二)
若Ⅰ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波,III导联为正 向波,则属心电轴右偏;



精选ppt
11
心电轴测量—目测法(三)
若I导联为正向波, Ⅲ导联出现较深的负向 波,则属心电轴左(上)偏。此外,还可取其他 二个互相直交的导联,例如Ⅰ导联与aVF导联以 判定之,其结果大致相仿,但并不完全相同。

Ⅱ Ⅲ aVR
V6
V5
V4
V1
V2
V3
aVL aVF
精选ppt
19
正常心电图
精选ppt
20
二、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精选ppt
21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右心室向左移动,左心室被推向后 逆时钟转位 方,使V1~ V4 ,甚至V6均呈右心室
表面波型(r<S)。
精选ppt
17
顺时钟转位 clockwise rolation

Ⅱ Ⅲ aVR
V6
V5
V1
V4
V2
V3
aVL aVF
精选ppt
18
逆时钟转位 counterclockwise rolation
心电图的测量 和正常数据
精选ppt
1
一、心电图的记录
心电图记录于 心电图纸上
标准走纸速度 25mm/s
标准电压 1mm=0.1mv
5mm=0.5mv
精选ppt
2
心电图振幅、间期和段的测量
定标电压1cm=1mV,纵坐标每一小格=0.1mV
横坐标每1大格分为5小格,每小格=0.04sec
精选ppt 每1大格=0.2sec
自心尖向心 底方向观察 ,心脏可循 其长轴作顺 钟向或逆钟 向转位
精选ppt
15
正常位心脏 normal position

Ⅱ Ⅲ aVR
V6
V5 V1 V2 V3 V4
aVL aVF
精选ppt
16
心脏循长轴转位
rotation on the long axis
顺时钟转位 左心室向前向后,使V3以至V2、V1呈 现左心室表面波型(R波为主)。
3. P-R间期(P-R interval):P波与P-R段合计为
P-R间期,正常为0.12~0.20sec
精选ppt
24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4. QRS波群(QRS interval):表示心室的除极
化,正常为0.06~0.10sec,最宽不超过0.12sec
精选ppt
25
QRS complex
❖正常人V1 、 V2导联多呈rS型,
RV1<1.0mV
❖V5、V6导联可呈qR、qRs、Rs或R型 ,R波不超过2.5mV
❖在V3、V4导联,R波和S波的振幅大
体相似,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
渐变小,V1的R/S<1,V5的R/S>1
精选ppt
7
心电轴的检测 determination of axis deviation
无人区,不确定电轴
精选ppt
8
心电轴测量—计算法

30°

I+
III +
精选ppt
9
心电轴测量—目测法(一)
通常可根据肢体Ⅰ、 Ⅲ导联QRS波群的主 波方向,以估测心电轴的大致方位:
若Ⅰ、Ⅲ 导 联 QRS波的主波均为正向波, 则可推断为正常心电轴(0~90);
2. PR段(PR segment):反映心房的复极
过程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
精选ppt
23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PR间期代表 心房开始除 极至心室开 始除极的时 间
P-R interval
精选ppt
5
心电图测量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 P波和QRS波群应从最早的P波起点(或QRS)测至最晚的 P波(或QRS)终点
➢ P-R间期测量最早的P波起点到最早的QRS起点 ➢ Q-T间期应测量12导联中最早的QRS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
➢ 普通单导心电图
➢ P波和QRS选择12导联中最宽的测量 ➢ P-R间期应选择12导联中P波最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测量 ➢ Q-T间期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计算
精选ppt
26
QRS complex
标准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在没有电轴偏 移的情况下,其主波均为向上。 RⅠ<1.5mV、RaVL<1.2mv、 RaVF<2.0mV。
aVR导联的QRS主波向下,可呈QS、rS 、rSr’或Qr,RaVR<0.5mV。
aVL与aVF的QRS波群可呈qR、Rs或R 型,也可呈rS型。



精选ppt
12
平均心电轴的目测法
尖对尖,向右偏;口对口,向左走
精选ppt
13

心电轴改变的临床意义
电轴左偏:见于左室肥大 横位心(肥胖、妊娠、腹水)
电轴极度左偏:见于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电轴右偏:见于右室肥大
悬垂心(正常婴幼儿、消瘦) 电轴极度右偏:见于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精选ppt
14
心电图测量—心脏循长轴转位
1.P波:表示心房 除极化,呈钝 圆形或轻度切 迹,在I、Ⅱ、 aVF、V4~V6导 联 正 向 , aVR 负向
宽度不超过0.12秒; 振幅在肢导联不超过0.25m精选Vpp,t 胸导联不超过0.20mV22
正常心电图综合波、间期和段的图解
diagram of ECG complexes, intervals, and segments
精选ppt
6
心电图测量—心电轴
平均心电轴
✓ 概念 一般指QRS平均心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 间向量的综合,表明心室除极综合向量的电势方向和强度
✓ 心电图学上指的是空间向量环在前额面上的心电轴
✓ 除QRS心电轴外,还可测量P波和T波心电轴
心电轴测量方法
计算法,最常用
目测法
查表法
心电图机自动分析
3
心电图测量
心率的测量
❖ 如心律规则,心率=60/R-R(或P-P)间期(s) ❖ 查表法 ❖ 心率直尺 ❖ 心律明显不规则,需采取多个心动周期进行平均计

精选ppt
4
心电图测量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P波振幅的测量应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准 QRS、J点、ST、T和U波应以QRS起始部水平线
为准 垂直测量各点到水平线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