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

合集下载

孟子寓言故事

孟子寓言故事

《孟子》寓言1.拔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孟子·公孙丑上》翻译: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将每一颗都往上拔了一点。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他的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了。

”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寓意:欲速则不达。

2.月攘一鸡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翻译:从前有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

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人的做法。

”他回答说:“那就让我改正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

”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寓意:亡羊补牢,犹未晚也.3.校人烹鱼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翻译: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水池中,小吏把鱼做熟了,复命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就活泼的了,然后迅速游到深处去了。

”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富有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寓意:善良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小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

4.弈秋诲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原文

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原文

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原文
孟母断机杼的故事源自《孟子·尽心上》一则寓言故事。

原文
如下:
孟子小时候,住在齐国。

他的母亲非常重视他的教育,经常告
诉他,“孩子,你应该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德行的人。

”可是,
孟子总是不太听话,总是玩耍不务正业。

孟母非常着急,她想了一
个办法,就是把孟子喜欢的玩具——机杼给毁了。

孟子回来看到机
杼被毁了,很生气,母亲告诉他,“你连这个都不舍得,难道不应
该更加珍惜学问吗?”孟子这才懂得了母亲的用意,从此刻起专心
致志地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这个故事通过母亲断机杼的方式,教育孩子要珍惜学习,明白
知识的重要性。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家长的教育方式要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名轲,字子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的思想影响深远,被后人尊称为“孟子”。

孟子的著作中,寓言故
事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寓言故事,孟子传达了他的哲
学思想和道德观念。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则孟子的寓言故事。

故事一,梁木之器。

孟子说,有一次齐国的国君问他说,“梁木之器,不可以为杼,大而无当也;细而不中也。

如是而已矣,何也?”孟子回答说,
“君子之器也。

”孟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一
个合格的君子,就要像梁木一样,大小适中,恰到好处,不可过大
过小,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君子。

故事二,鱼之患。

孟子讲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人养鱼,鱼不快乐,说,
‘无水则无处安身。

’”孟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和
自然界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像鱼一样,珍惜自然资源,保
护环境,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

故事三,鸟之道。

孟子曾说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孟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生命的短暂和宝贵,我们要像鸟
一样,珍惜每一天,用善良的言行来对待他人,才能活得更有意义。

孟子的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观念,它们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道德的启迪和教化。

通过这些
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感悟人生的真谛。

总而言之,孟子的寓言故事,虽然历经千年,但至今仍然具有
深刻的启示意义。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修身养性,成为更好的人。

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

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

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典故的精妙之处在于含蓄,在于其浓缩的丰富的背景内容和延伸意义。

每个典故都有它的历史文化根源。

店铺这里为大家带来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典故介绍五十步笑百步,又称五十笑百,是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则寓言。

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兵在前线败下来,一个退了五十步,另一个退了一百步,退了五十步的就讥笑退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人都是在退却,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

《五十步笑百步》既表达了孟子主张王道,提倡礼乐,反对霸道,反对战争的政治理念,也体现出了孟子巧妙的论辩技巧和高超的论辩水平。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历史故事来源梁惠王问孟子:“我对于国家,总算尽心了吧!河内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

河东荒年的时候,我也同样设法救灾。

看看邻国的君王还没有像我这样做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大量逃跑,我国的百姓也没有明显的增加,这是什么道理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作比方吧。

战场上,战鼓一响,双方的士兵就刀对刀、枪对枪地打起来。

打败的一方,丢弃兵甲,拖着刀枪,赶紧逃命。

有一个人逃了一百步,另一个人逃了五十步。

这时候,如果那个逃了五十步的竟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胆小怕死,你说对不对?”梁惠王说:“当然不对。

他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罢了,但同样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既然懂得了这个道理,怎么能够希望你的百姓会比邻国的多呢?”逃了五十步和逃了一百步,虽然在数量上有区别,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逃跑。

梁惠王尽管给了百姓一点小恩小惠,但他发动战争,欺压黎民,在压榨人民这点上,跟别国的暴君没有本质的差别。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要看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五十步笑百步”这句成语就是从这则寓言中提炼出来的。

50笑100步的故事

50笑100步的故事

"五十步笑百步"是一个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两个士兵在战场上的对话。

当一个士兵退后五十步时,他嘲笑另一个退后一百步的士兵是胆小鬼。

然而,那个退后一百步的士兵反驳说,他们都是在逃避战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五十步和一百步没有本质的区别。

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人们常常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却忽视了自己的问题。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不要嘲笑别人的缺点,因为你也可能有类似的缺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这个故事在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我们,当我们评价别人时,要保持公正和谦逊。

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忽视了自己的问题。

我们应该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看待别人,同时不断地反思和改进自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与他人和谐相处。

舍近求远的寓言故事

舍近求远的寓言故事

舍近求远的寓言故事《舍近求远》是一则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出自《孟子·离娄上》。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人为了追求远方的目标,舍弃了近在咫尺的便利,最终得不偿失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猎人,他住在临近森林的小村庄里。

这个森林里野兽出没,给他提供了丰富的猎物。

然而,这位猎人并不满足,他总想着去更远的森林狩猎,因为听说那里的猎物更加珍贵。

于是,他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他准备了充足的干粮,打造了一副新的弓箭,甚至向村里的老猎人请教了狩猎的技巧。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背起行囊,朝着远方的森林出发了。

经过几天的跋涉,他终于来到了那片传说中的森林。

这里的猎物确实比家乡的森林更多,也更珍贵。

他每天都能捕获到大量的猎物,满载而归。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干粮逐渐减少,体力也开始下降。

同时,因为远离家乡,他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援和补给。

在一次狩猎中,他不幸遭遇了一只凶猛的野兽。

尽管他竭尽全力,最终还是被野兽所伤。

由于伤势过重,他无法自己走回家。

几天后,救援人员找到了他,但已经太晚了,这位年轻的猎人最终因为伤势过重而离世。

在他临终前,有人问他:“你为什么非要舍近求远呢?你家乡的森林明明可以满足你的需求。

”他叹息道:“我本以为远方的森林能给我带来更多的利益,却没想到为此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人们,在追求目标时,应该理智地权衡利弊,不要盲目地追求远方的利益而忽视了近在咫尺的便利和安全。

如果这位年轻人在一开始就能够珍惜自己家乡的森林资源,合理地规划和利用,那么他或许能够过上更加安稳和富足的生活。

这则寓言故事也警示人们要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相对的,有时候我们总是觉得别人的东西比自己的好,于是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去追求。

然而,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失去更多。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要盲目地追求虚无缥缈的利益。

总之,《舍近求远》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该理智地权衡利弊,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古代著名的“牛山濯濯”的寓言

古代著名的“牛山濯濯”的寓言

古代著名的“牛山濯濯”的寓言
“牛山濯濯”是出自《孟子·告子上》的寓言故事,故事原文是“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这个寓言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道理:要保护自然资源,不能过度砍伐树木,不能放纵牛羊等牲畜践踏草地。

牛山本来树木茂盛,由于地处城郊,人们无节制地砍伐树木,加上牛羊践踏草地,导致树木无法生长,牛山最后变得光秃秃的。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牛山濯濯”这个词语也被用来形容山光秃秃的样子,或者形容草木稀少的地方。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寓言故事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寓言故事

《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寓言故事孟子·公孙丑上一书中包含了许多寓言故事,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富有启发性的情节,向读者们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寓言故事一:鱼》、《寓言故事二:鸟》和《寓言故事三:乌鸦和雀》这三个故事。

《寓言故事一:鱼》讲述了一个被捕鱼者远走高飞的故事。

故事中,一位聪明的鱼发现了网子的存在,它告诫了其他鱼要迅速逃离这个陷阱。

然而,大多数鱼无视了这个警告,只有极少数的鱼在聪明鱼的带领下成功逃脱了危险。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生活中不仅需要眼光敏锐,更需要果断和行动力。

《寓言故事二:鸟》则揭示了人们之间的真实面目。

故事中,一只在林间作乐的鸟被捕鸟者抓住,并被关进笼子。

然而,在笼子中的鸟并没有放弃,它专注地磨砺自己的喙,准备逐渐脱离笼子的束缚。

最终,这只鸟成功自由飞翔。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即使面临困境,只要有勇气和毅力,我们就能够克服一切。

《寓言故事三:乌鸦和雀》则是讲述了胜者通吃的残酷现实。

故事中,一只自以为强大的乌鸦看不起其他的小鸟,而一只智慧的雀却看透了乌鸦的虚弱之处并借此获得了胜利。

通过这个寓言,孟子告诫我们不要傲慢自大,而应该保持谦逊,以免酿成错误。

这些寓言故事不仅给予了读者娱乐和启发,更传递了人生的智慧和真理。

它们引导我们正确的思考和行动,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读者们应该认真体味这些故事中蕴含的深意,在实践中运用它们,让自己变得更加明智、勇敢和谦逊。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旅程中取得真正的成功。

《孟子》中的有的寓言故事

《孟子》中的有的寓言故事

《孟子》中的有的寓言故事
《孟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书中记载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

这些寓言故事通过简单的形象化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给人们以启迪和教益。

首先,我们来讲讲《孟子》中的寓言故事之一——“鱼之悦水”。

寓言中讲述了鱼在水中的快乐和得意,以及当被送上岸后痛苦的遭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要顺应自然规律,适应环境。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环境和生活方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其次,还有一个著名的寓言故事是“樊哙舞剑”。

寓言中的人物樊哙是一个剑术高手,但他一直只顾自己的剑法,没有考虑到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结果,当他遇到了一个实力更强的对手时,却败下阵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还需要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

只有倾听和理解他人,才能在团队中取得最大的效益。

另外一个寓言故事是“舜发于畎亩之中”。

寓言中的舜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圣人,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但他通过勤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代伟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之,《孟子》中的寓言故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智慧。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顺应自然规律、如何努力奋斗等等。

这些故事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和消遣,更是一种教育和启示。

我们应该多读读这些寓言故事,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朝三暮四寓言的意思

朝三暮四寓言的意思

朝三暮四寓言的意思
“朝三暮四”这个寓言出自《孟子·离娄上》。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养了一只猴子,每天早上给它三根栗子,晚上给它四根。

猴子觉得晚上的栗子比早上的多,就很高兴。

主人觉得猴子很笨,就故意把早上的栗子吃了一根,晚上还是给了四根。

猴子以为主人多给了它一根,很满意。

从这个寓言中,我们可以引申出人们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和全貌。

这也是一种比喻,告诉人们要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基于这个意思,我们可以创作一篇文章。

孟子的故事仁心与公平

孟子的故事仁心与公平

孟子的故事仁心与公平孟子,字子舆,名轲,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的故事一直以来都以其仁心和追求公平正义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通过讲述孟子的几个寓言故事,展示他对于仁心和公平的价值观。

故事一:孟子与乡党在孟子的年代,齐国的国君惠王接见了孟子,向他请教如何治理国家。

孟子告诉王君,要想治理国家,必须注重仁心和公平。

他举了一个故事作为例子来说明。

有一天,孟子路过一个村庄,听到村民们在吵架。

原来,有一位村民借给另一位村民100斤大米,但是已经过了三年,债主仍未还钱。

孟子走过去问债主:“为什么你不去追讨你的债务?”债主回答:“他是我乡党,与我同属一个集体,我怎么能追讨他呢?”孟子对他说:“既然你们是同一个村子,就更应该互相帮助和支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不还债。

如果你们不保持公平和责任,社会上的秩序将会被打破。

”国君惠王听完后,深受启发,决心在国家治理中加强仁心和公平的实践。

故事二:孟子与竹丛孟子曾经说过:“竹子之间是有间距的,如果没有间距,它们就会互相压迫,无法成长。

”这句话表达了孟子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看法。

有一天,孟子走进一片竹林,他发现有一些竹子太过茂密,它们无法正常生长,长得弯曲且破损。

孟子观察后,决定将一些竹子砍掉,给其他竹子留出空间。

他告诉众人说:“人与人之间也需要适当的距离,才能相互理解和尊重。

如果人们紧紧贴在一起,就像这些竹子一样,他们将会互相挤压和伤害。

只有通过适当的距离,我们才能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个体之间的关系应该基于相互尊重和公正,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够和谐发展。

故事三:孟子与小蝉在一次夏天的傍晚,孟子坐在树下休息。

突然,一只小蝉跳到他的腿上,向他哀求:“先生,请帮帮我!我被捉在小孩手中,他想伤害我。

”孟子看着小蝉说:“你明明很弱小,为什么还要在这个时候高声呼救呢?”小蝉回答说:“我只是想寻求一点点公平和正义。

”孟子微笑着对小蝉说:“你不知道,人们往往只根据自己的利益行事,不论公平与否。

战国策寓言故事

战国策寓言故事

战国策寓言故事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孟子的思想家,他以寓言的形式,讲述了许多关于人性、道德和政治的故事,这些故事被后人整理成《战国策》,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下面,我们就来讲述几则战国策中的寓言故事。

故事一,《樊哙与孟子》。

樊哙是孟子的好友,他常常对孟子说,“你的言论虽然很有道理,但是对于那些不懂道理的人来说,就像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一样,他们听不懂,也看不懂。

”孟子听了之后,便告诉樊哙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一个人在山洞中点燃了一支蜡烛,山洞中的人见到了光明,便都纷纷走过来。

而樊哙则认为,山洞中的人只是贪图光明而已。

孟子告诉樊哙,他的言论就如同山洞中的蜡烛,虽然不能照亮所有人,但至少能够照亮一部分人,这已经足够了。

故事二,《孟子与鱼》。

有一次,孟子去见齐国的国君,国君问孟子,“你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道理?”孟子答道,“当然可以,那就是‘鱼不可脱于渊,国不可脱于礼义’。

”国君听后大为不满,认为孟子的道理太过简单。

孟子便告诉国君一个故事,有一天,有个人把鱼放到了水池中,鱼便游得很开心。

但是,当鱼被捞出水池,放到了地上时,鱼便开始挣扎。

孟子告诉国君,鱼需要水,就如同国家需要礼义一样,如果没有礼义,国家也会陷入混乱之中。

故事三,《孟子与梁惠王》。

梁惠王问孟子,“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国家变得富强,你会不会推荐给我?”孟子回答说,“当然会。

”梁惠王便问,“那你觉得什么方法可以使国家变得富强呢?”孟子答道,“只要您能够尊重民众,使他们不再忧愁,那么国家便会变得富强。

”梁惠王听后大为不满,认为孟子的话太过理想化。

孟子便告诉梁惠王一个故事,有一位农夫,他种了一片麦田,但是他的邻居却偷偷地在夜间偷走了他的麦子。

农夫非常生气,便去告诉梁惠王,梁惠王却认为这并不是大事。

孟子告诉梁惠王,如果国家的人民都像这位农夫一样受到欺负,那么国家又怎么能够变得富强呢?通过这些寓言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孟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故事,向人们阐述了自己的思想观点,他用简洁的语言,深刻的道理,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了他的思想。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的寓言故事

孟子的寓言故事孟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论和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著作《孟子》中,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通常以动物或其他生物为主角,通过它们的行为和遭遇,来阐发人生哲理和道德规范。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孟子的一些寓言故事。

第一则寓言故事是《鱼我所欲也》。

故事讲述了孟子和弟子们在濠梁观鱼时的对话。

孟子问弟子们,“鱼何以水而活?”弟子们纷纷回答,“鱼之所欲多,水之所欲少。

”孟子笑着说,“非也,鱼之所欲多,水亦多;鱼之所欲少,水亦少。

鱼之所欲水亦多,故鱼之所欲有水也。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孟子告诉我们,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但要知足常乐,懂得适可而止,才能真正获得快乐。

第二则寓言故事是《梁惠王》。

故事讲述了梁惠王问仁于孟子的对话。

梁惠王问孟子,“仁者爱人,恶者害人,如何?”孟子回答说,“仁者爱人,恶者亦爱人。

恶者爱人,仁者亦爱人。

”梁惠王不解,孟子解释说,“仁者爱人,恶者亦爱人,但仁者爱得其道,恶者爱得其欲。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孟子告诉我们,真正的仁爱是要顺应道义,而不是随心所欲。

第三则寓言故事是《公孙丑》。

故事讲述了公孙丑问义于孟子的对话。

公孙丑问孟子,“人皆有所好,何谓也?”孟子回答说,“人皆有所好,亦有所恶。

”公孙丑再问,“人皆有所好,何恶?”孟子回答说,“人皆有所好,亦有所恶,有所好必有所恶,有所恶必有所好。

”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孟子告诉我们,人的喜好和厌恶是相辅相成的,要懂得取舍,才能保持内心的平衡。

通过这些寓言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孟子通过生动的对话和情节,深刻阐发了人生的道德、伦理和哲学问题。

这些故事不仅给人们以启迪和警示,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学习和领悟这些寓言故事中的智慧,让孟子的思想继续发扬光大。

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

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

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关于那些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你知道多少?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篇一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既然梁惠王你喜爱打仗)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

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

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但同样是逃跑”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这是孟子向梁惠王讲的,其目的是含蓄地告诉梁惠王和其它诸候一样都实行的暴政,即使有时施些小恩小惠也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

所以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

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篇二齐国有一个人,家里娶了一个大老婆和一个小老婆。

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饱肉、喝醉酒,然后才返回家。

大老婆问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显贵。

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才回来;问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是些有钱有地位的人。

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

我准备偷偷地看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悄悄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京城中,没见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的。

那齐人最后走往东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扫坟墓的人,讨些残菜剩饭;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乞讨。

这便是他吃饭喝醉的办法。

大老婆回到家里,便把这情况告诉小老婆,她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这样!”她便与小老婆一道怨恨咒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哭泣。

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兴兴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两个女人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有些人所用的追求升官发财办法,不让他们的大、小老婆认为羞耻并相对哭泣的,简直是太少了!孟子借这个寓言讽刺和嘲笑那些以不正当手段谋求富贵利益的官僚。

《孟子》中的经典故事

《孟子》中的经典故事

《孟子》中的经典故事《孟子》中的10则经典故事读《孟子》时,一共摘出了10则哲学寓言故事,觉得很有趣味,辛苦地抄来,以与友分享。

1. 再作冯妇——《孟子·尽心下》——有个叫“冯妇”的男子,空拳打死老虎,国王给了他一个“士人”的官去做。

一次外出看到老虎伤人,他跳下“官轿”,朝老虎扑去….百姓称好,而其他的“士人”却笑他身为官员,不成体统。

2.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孟子连续问了齐宣王三个很棘手的问题,他无言以答,只有东张西望,看看左右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

3. 拔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宋国有位老农,嫌秧苗长得太慢,有一天,他就下田去把秧苗一棵一棵地拔高,回到家来,他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叫禾苗长高了好几寸。

”他的儿子赶快跑到田边一看,禾苗全部枯槁了。

4. 骄其妻妾——《孟子·离娄下》——说齐国有个丈夫死要面子,说天天与有钱人在一起,并经常吃得醉醺醺很晚才回家来,后来他的妻妾发现他原来天天是在外面当乞丐,还是给他面子,他仍然可以大摇大摆地从外面回来,还在两个女人面前摆威风。

5. 下棋——《孟子·告子上》——秋先生是围棋高手,他有两个徒弟同时与跟他学下棋。

两个人中,有一个专心致志;另外一个虽然也在听讲,但心不在焉想得是天上的大雁自己准备怎么去射击它们。

两人同时学习,智力也差不多,但是效果却大不相同。

6. 苑囿嫌大——《孟子·梁惠王下》——齐宣王沉溺于声色犬马,成天飞鹰走狗,到处围猎,群众意见很大,但是他以为自己的狩猎场地还没有周文王的大,对于群众的抱怨很不理解。

孟子告诉他:周文王的狩猎场是向群众开放的;而谁进你的狩猎场地是要杀头的。

虽然场地比周文王的小,群众还嫌你的苑囿大呢!7. 煮鱼——《孟子·万章上》——有人送给子产一条活鱼,子产就叫他的手下人把鱼到池子里去。

结果这个下人把鱼拿出去煮吃了,还回来对子产说:“鱼我已经放了,刚放下去时,呆着不动;一会儿,它才显得得意的样子,一甩尾巴钻进水里去了。

孟子里的寓言故事

孟子里的寓言故事

孟子里的寓言故事有:
1. 郑人买履: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郑国人去买鞋子,他在家里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我脚的长短尺寸,并随手将小绳放在座位上。

他来到集市后,让掌柜的拿了几双鞋,左挑右选,最终选中了一双自认为满意的鞋子。

然而,正准备掏出小绳来比比新鞋的大小,却忽然想起小绳被搁在家里忘记带来。

于是他放下鞋子赶紧回家去。

他急急忙忙地回到家中,拿了小绳又急急忙忙赶往集市。

尽管他快跑慢跑,还是花了差不多两个时辰。

等他到了集市,太阳快下山了。

集市上的小贩都收了摊,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

他来到鞋铺,鞋铺也打烊了。

最终,他鞋没买成,低头瞧瞧自我脚上,原先那个鞋窟窿此刻更大了。

2. 弈秋教棋:故事中提到两个学生跟同一个名师学习下棋。

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学生心不在焉,虽然老师教他下棋的时候,他心里却想着别的事情。

最终,专心学习的学生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而心不在焉的学生却没有学到什么本事。

这些故事旨在传达一些道德或哲理,比如做事不能只注重形式,要注重实际;或者学习需要专心致志,不能心猿意马。

战国策寓言故事

战国策寓言故事

战国策寓言故事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哲学家,他喜欢用寓言来教育人们,让他们明白道理。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他讲的一些寓言故事吧。

故事一,鹰与乌鸦。

从前,有一只鹰和一只乌鸦住在同一片森林里。

一天,它们看见一只兔子,鹰决定要捕捉兔子,而乌鸦则劝说鹰不要做这件事,因为兔子太小,不值得鹰费力去追。

但鹰并不听从乌鸦的劝告,执意追逐兔子。

结果,鹰费尽力气,最终也没有捉到兔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不要一意孤行。

鹰没有听从乌鸦的忠告,最终吃了大亏。

有时候,别人的意见可能会让我们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故事二,狐狸与乌龟。

有一天,一只狐狸遇到了一只乌龟。

狐狸嘲笑乌龟的行动缓慢,自己则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敏捷。

乌龟却说,“我虽然慢,但我一直在往前走,而你却只是在原地奔跑。

”狐狸听后感到很羞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任何人,也不要自满。

有时候,我们可能觉得自己比别人强,但实际上,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走得更远。

乌龟虽然行动缓慢,但它一直在努力向前,而狐狸只是在原地奔跑,最终却输给了乌龟。

故事三,老鼠与猫。

有一只老鼠被一只猫追得东藏西藏,生活十分艰难。

有一天,老鼠遇到了一只狐狸,向狐狸诉说了自己的苦衷。

狐狸听后,对老鼠说,“你为什么不学会逃跑呢?只有你变得更灵活,才能躲过猫的追捕。

”老鼠听后,决定从此开始练习跑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学会自救。

老鼠遇到困难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寻求了狐狸的建议,并且开始努力练习跑步。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够改变命运,摆脱困境。

以上就是孟子讲的一些寓言故事,每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智慧,成为更好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自孟子的寓言故事
篇一
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既然梁惠王你喜爱打仗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
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

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


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
有跑到一百步,但同样是逃跑”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

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这是孟子向梁惠王讲的,其目的是含蓄地告诉梁惠王和其它诸候一样都实行的暴政,
即使有时施些小恩小惠也不会改变事物的本质。

所以看事物应当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全局。

篇二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娶了一个大老婆和一个小老婆。

那丈夫每次外出,一定吃饱肉、
喝醉酒,然后才返回家。

大老婆问跟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么人,他说全都是些有钱有势的
显贵。

大老婆便告诉小老婆说:“丈夫外出,总是饭饱酒醉才回来;问他同些什么人吃喝,他说全是些有钱有地位的人。

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来。

我准备偷偷
地看他究竟到了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悄悄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京城中,
没见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的。

那齐人最后走往东城外的墓地,又走向祭扫坟墓的人,
讨些残菜剩饭;不够,又东张西望地跑到别处乞讨。

这便是他吃饭喝醉的办法。

大老婆回
到家里,便把这情况告诉小老婆,她说:“丈夫,是我们仰望并终身依靠的人,现在他竟
这样!”她便与小老婆一道怨恨咒骂丈夫,在庭院中相对哭泣。

但她丈夫不知道,高高兴
兴地从外面回来,向他的两个女人摆威风。

在君子看来,有些人所用的追求升官发财办法,不让他们的大、小老婆认为羞耻并相对哭泣的,简直是太少了!
孟子借这个寓言讽刺和嘲笑那些以不正当手段谋求富贵利益的官僚。

把他们夸口、无耻、得意洋洋的嘴脸,描写的细腻逼真,令人过目不忘。

篇三
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水池中,小吏把鱼做熟了,复命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就活泼的了,然后迅速游到深处去了。

”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
啊!”
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
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寓意:骗人的话往往有合乎情理的伪装。

善良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小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