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1)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溶解物质的基本概念,以及溶解的过程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溶解的过程。
但是,对于溶解的概念和特点,他们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水溶解物质的基本概念,知道溶解的过程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观察和描述溶解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溶解物质的基本概念,溶解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溶解的过程和特点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讲解、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溶解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盐水的制作,引出溶解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描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如糖、盐、沙等。
3.讲解与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观察,讲解溶解的过程和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溶解的应用,如制作饮料、制药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溶解的概念、溶解的过程和特点等内容,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对溶解知识的掌握程度。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一、教材分析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是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的第1 课,本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为形成“溶解”的描述性概念以及后续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本课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教材安排这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得出溶解与不溶解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活动二,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设置该活动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运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去发现食盐、沙子和面粉在水中的状态有什么不同,进而引发学生验证自己想法的欲望,为后继活动提供动力和方向。
活动三,过滤实验,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能否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这一课将帮助学生发展他们关于溶解的概念,同时培养观察和实验的技能,当学生们掌握了一些观察和实验的技能之后,他们就会在课外继续探究,并能有意识地去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学会科学的生活,从中培养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行为习惯。
这些是我对本课教材的简单解读。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基本也听说过“溶解”一词,也都知道把食盐、糖放进水里会慢慢地化掉,把沙放进水里却不会化掉。
但不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同时,也不能够准确判断物质究竟有没有溶解。
三、教学目标基于本课的教材理解和分析,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 通过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现象,让学生明白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混合物,使学生懂得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不能同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3.学习严格按规范利用装置进行溶解实验,懂得科学实验需要严格按规范操作,培养学生的严谨性。
四、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所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的重点是: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
难点是: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变化有哪些异同;过滤食盐的规范操作。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溶解PPT说课教学
搅拌直至最后的状态
渐渐变细直至变成 肉眼看不见的微粒
没有太大变化
我们的发现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子在水中没有溶解。
■ 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 观察到了哪些现象,使我们说:“沙子在水中没有溶解”?
2024/3/8 22
● 什么是溶解呢? 像食盐这样在水中能化成肉眼
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并均匀持久 地分布在水中的现象叫做溶解。
食盐在水中……
初步感受溶解:
溶解——像食盐这样放入水中,变 小,均匀分散在水中,变成看不见 的微粒。
沙子、面粉在水中……
实验器材:烧杯、小勺、小棒、沙子、面粉、水
1、观察沙子、面粉的样子 2、取一平匙沙子、面粉,放在烧杯的水中(静置)观 察。 3、轻轻的搅拌几下后观察。 4、静置一会儿,水有发生变化吗? 5、最后再画一画沙子、面粉在水中的样子……
2024/3/8 26
食盐、沙子、面粉过滤观察比较实验记录表
物质 滤纸上有什么 能否用过滤方法分离
食盐 没有固体盐粒
不能
沙子 黄色固体沙子
能
面粉 白色面粉颗粒
能
发现1: 除了观察描述我们还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 发现2: 通过过滤实验我们知道在水中能溶解的物质不会和水分离开来,在水
装什么才不满 一个快装满水的杯子里可以装下什么,而 使水不满出来?一小杯水?一小杯沙子?一小 杯蔗糖?
我们来试试就是知道了!
讲台
食盐在水中……
实验器材:烧杯、小勺、小棒、食盐、水
1、观察食盐的样子 2、取一平匙盐,放在烧杯的水中(静置)观察。 3、轻轻的搅拌几下后观察。 4、静置一会儿,水有发生变化吗? 5、最后再画一画食盐在水中的样子……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1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探究水能否溶解一些常见的物质,并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溶解的规律。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并能运用溶解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一些简单的实验现象能够进行观察和描述。
但是,学生对于溶解的概念和溶解的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行补充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并能用语言描述溶解的现象。
2.引导学生发现溶解的规律,使学生能够运用溶解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水能够溶解一些物质,并能用语言描述溶解的现象。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溶解的规律,使学生能够运用溶解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盐水、糖水等,引发学生对溶解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能否溶解一些常见的物质,如盐、糖、胡椒粉等,并记录实验现象。
3.讲解与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讲解溶解的原理和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溶解的现象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4.应用拓展: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溶解的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盐水可以驱赶蚂蚁等。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优秀说课稿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说课的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旨在让学生亲历探究建构“溶解”概念。
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变化的不同,认识“溶解”概念;活动二,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深化“溶解”概念。
活动三,通过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
这一课的学习,为今后“溶解”的研究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针对我校四年级学生心理、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况,我对学情做如下分析: 1、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但还不能准确地说出究竟什么是溶解,也还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偏向于表面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观察,去发现实验的本质特征。
三、设计理念本课是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依据课标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操作、概括归纳的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以“观察实验”为手段。
以“实验验证”为途径;以“建构科学概念”为宗旨。
在经历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科学概念:一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亲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对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观察比较和充分的描述,形成“溶解”概念。
五、教学准备:小组:装水烧杯3个、食盐、面粉各20克、沙30克、筷子3根、1个组合过滤装置(滤纸3张、空烧杯3个、漏斗1个、玻璃棒1根、铁架台1个)。
六、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溶解”1、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杯盐水)让学生说出这杯水里藏着一种可以吃的东西?怎么才能知道?2、引入溶解:学生通过品尝说是盐水。
我问:你看到盐了吗?学生说化了,溶解了,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以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原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和探究问题。
但是对于溶解的概念和原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和直观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和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明白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讲解,让学生理解溶解的概念;通过直观的实验,让学生发现和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原理;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盐放入水中消失,引出溶解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溶解的概念,并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发现和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的原理。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实验结果,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心得。
5.总结:对学生的实验和讨论进行总结,强化他们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
在这一课的板书中,我可以设计如下:溶解的概念水是常用的溶剂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实验操作、讨论参与等方面进行。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表格格式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格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溶解物质的特性,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操作步骤,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能够进行描述和表达。
但是,对于水溶解物质的特性和影响溶解的因素,学生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和总结水溶解物质的特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水溶解物质的特性和影响溶解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溶解物质的特性和影响溶解的因素。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发现和总结水溶解物质的特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实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盐水解渴,引起学生对水溶解物质的兴趣,导入新课。
2.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水溶解物质的特性。
3.交流: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全班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水溶解物质的特性。
4.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水溶解物质的特性和影响溶解的因素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溶解物质的特性和影响溶解的因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示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展示水溶解物质的特性和影响溶解的因素。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件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讲课稿敬爱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
下边我将从教材剖析、学情剖析、教课目标、教课策略、教课过程、板书设计、反省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剖析我今日讲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本节是溶解单元的开端课。
这一课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水品的基础长进行学习的,为此后研究水是如何溶解物质,不一样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一样及初高中将要学习到的“溶解度”等知识供给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教材表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学生经过察看、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不一样的变化,认识溶解这一观点;活动二,经过察看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
活动三,经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实质特色。
二、学情剖析四年级的学生关于溶解是有必定认识的,如把少许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近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比较熟习,一部分学生也听闻过溶解一词,甚至已经在生活中使用它,但还不可以正确地求情楚终究什么是溶解,也还不可以正确判断物质能否发生了溶解。
本课经过察看、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不一样的变化,发现溶解的主要特色,,并希望经过过滤发展对溶解和不溶解实质特色的理解和认识。
(鉴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剖析,依据教材的编排企图,联合学生的实质,我制定了以下教课目的,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三、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使学生认识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是不可以溶解在水中的,溶解了的物质是不可以从水中分别出来的。
过程与方法:察看和描绘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别几种固体与水的混淆物。
感情态度目标: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深入研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上就是我确定的三维目标,那么在教课中如何才能表现这些目标呢?我将采纳以下教课方法。
)四、教法剖析本课是一篇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在教课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研究活动为主,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纳小组活动,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勇敢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育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察看描绘能力和归纳归纳能力。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说教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
这一课的学习,为后面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以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本课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不同,认识溶解这一概念。
活动(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
活动(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知道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探究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对食盐、沙、面粉在水中容易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进行描述,能正确规范地进行过滤实验的操作,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引导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目标: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深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教学重点: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那些异同以及用过滤的方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二、说学情溶解看似比较简单的一个生活现象,学生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学生常喝糖水,生病后常喝板兰根或感冒冲剂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熟悉。
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但不知道就是口语中常说的“化掉了”,更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以及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学情分析本课是一篇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因此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比较,理解什么是溶解,我先鼓励学生大胆猜一猜,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年级科学上册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 教科版
课题: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第10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比较知道一些物质易容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易溶解在水中2、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材重: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难:比较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教学准备水、烧杯、玻棒、食盐、沙、面粉、放大镜时序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样教及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学生活动,含课练、作业安排等)导入今天,我们进入新的一章的学习,上课前我先考一下你们的记性如何,“你们昨天晚上吃的什么菜“咸”昨天晚餐你们父母为你们准备了什么菜?”[学生回答]:肉、汤等[提示]:需要哪些材料[学生]:肉、水、油、盐(食盐)、味精、姜及葱等[提问了]:肉汤完成后,你还能见到哪些原料?[回答]:肉、水、油、姜和葱等[看图]:我们能解答这只馋狗的疑问吗?[学生]:盐和味精都溶解了[补问]:溶解到哪里去了?[学生]:水中[讲授]:我们应该说:“盐和味精都溶解到水中去了。
”[引导]像我们吃的肉汤等,盐和味精能溶解到水中,而肉姜等却没有溶解掉,可见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也有些物质不能溶解,那么哪些东西能溶解在水中,哪些物质,它的溶解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就是实验的方法一起来探究,请同学们看到实验台上,有三包物质,分别标有食盐、沙、面粉,我们的第一个实验就是要这包食盐放入水中,观察现象,在放入水中之前,请大家用放大镜观察食盐是什么样的。
[提示]:做实验需要哪些器材[讲授]:实验步骤[指导]:玻棒的使用方法[强调]:实验过程一定要注意观察[学生]:汇报实验成果[提问]:食盐溶解掉了没有?何以见得食盐溶解了?[实验二]:让学生按溶解食盐的步骤,溶解沙及面粉、[学生]:汇报实验成果[提问]:沙溶解了没有?面粉溶解了没有?[答]:面粉溶解了,面粉没溶解,让学生自由分析其观点[结论]:沙不溶于水,面粉也不溶于水板书设计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食盐:白色的晶体,玻璃棒的正确使用食盐在水中:变小——不见了,还是透明的,很均匀,稳定,没沉淀沙在水中:没变化,沉在水底面粉:水面白、分散到水中——沉到水底食盐能溶解在水中,而沙、面粉不能。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介绍了溶解的概念,以及水作为一种溶剂的特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使学生了解到水能溶解许多物质,从而形成一种溶液。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溶液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溶解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溶液,但对其本质特征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学会探究水溶解物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学会珍惜水资源。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溶解的概念,水作为溶剂的特性。
2.难点: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溶液的本质特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水能否溶解一些物质。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溶解不同物质的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3.数据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水溶解物质的能力。
4.知识拓展:探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本质特征。
5.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6.作业:布置课后实验和实践任务,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探究水溶解物质的现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水(常用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溶解能力:水溶解物质的能力(受温度、压力等因素影响)•能量变化:溶解过程中可能伴随能量的变化•溶液: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具有特定的性质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观察现象的准确性。
教科版科学四上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第1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能够溶解一些物质。
教材中提供了多个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溶解过程,观察溶解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和观察能力。
他们对溶解现象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接触到溶解现象。
但是,他们可能对溶解的概念、溶解的过程以及溶解的特点认识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溶解的特点和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能够溶解一些物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能够溶解一些物质。
2.难点:溶解的过程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引发学生对溶解现象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观察与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全班进行讨论,总结溶解的特点和规律。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化学工业、日常生活等。
5.总结与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能溶解一些物质溶解的过程和特点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讨论发言等方面进行。
评价学生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对溶解过程和特点的认识,以及对溶解现象的应用能力。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1).doc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
这一课的学习,为后面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本课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活动(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
(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的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
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甚至已经在生活中使用它,但还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还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本课从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
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可能会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了的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溶解这一主题,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
设计思想:本课是一篇操作性很强的课,因此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做,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比较,理解什么是溶解,哪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哪些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特别是面粉在水中的情况显然不同于食盐和沙在水中的情况,我先鼓励学生大胆猜一猜,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但是实验后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争议,这时,教师再让学生通过过滤的方法来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感悟,较好地实现了小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知道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通过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四年级科学上册 2_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1 (新版)教科版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说教材:我今天说的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本节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
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变化的不同,认识溶解这一概念;活动二,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
活动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
这一课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水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过亲身实验,细心观察实验过程,并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2、使学生了解有些物质可以溶解于水中,有些物质却不能溶解于水中。
3、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4、感知溶解了的物质是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观察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不同现象以及用过滤的方法把沙和面粉从水中分离出来。
二、说学情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例如,学生常喝糖水,生病后常喝板兰根或感冒冲剂等,类似这种情况学生们都比较熟悉。
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但不知道就是口语中常说的“化掉了”,更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以及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三、说教法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生为本,教师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安排本课教学,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实验法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实,敢于提出问题的严谨科学态度,发展能力,激发兴趣。
四、说学法1、探究学习。
通过实验观察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精选】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案(1).doc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
这一课的学习,为后面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本课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活动(二),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
(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的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
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甚至已经在生活中使用它,但还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还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本课从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到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中去。
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学生可能会提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如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溶解了的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溶解这一主题,逐步深入地开展观察研究。
设计思想:本课是一篇操作性很强的课,因此教学时,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做,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比较,理解什么是溶解,哪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哪些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特别是面粉在水中的情况显然不同于食盐和沙在水中的情况,我先鼓励学生大胆猜一猜,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但是实验后学生有可能会出现争议,这时,教师再让学生通过过滤的方法来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探究中感悟,较好地实现了小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知道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2.通过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容易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本节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
这一课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水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及初高中将要学习到的“溶解度”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不同的变化,认识溶解这一概念;活动二,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
活动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比较熟悉,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甚至已经在生活中使用它,但还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还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
本课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不同的变化,发现溶解的主要特征,,并期望通过过滤发展对溶解和不溶解本质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也是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是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溶解了的物质是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目标: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深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上就是我确立的三维目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体现这些目标呢? 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
四、教法分析
本课是一篇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小组活动,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五、教学过程
(在课前,我还进行了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四人一个小组,有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材料员,贯穿“做中学”理念。
小组:烧杯4个、盛有水的水槽1个、食盐、面粉各20克、沙30克、滤纸3张、漏斗1个、玻璃棒1根、铁架台1个。
为了重点突出探究的层次性,我始终以“溶解”为主线,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开始,我以《小毛驴过河》的故事导入: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估计学生随口会说出(化到水里了),我
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同时板书)
(这一环节我以故事入手,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为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
(二)设计实验,展开活动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实验活动
活动一:食盐、沙子在水中的溶解
我让学生利用我为他们提供的材料,自己尝试做实验,自行观察食盐、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并将它们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通过研讨和汇报初步渗透溶解的概念。
活动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
让学生利用初步形成的概念去猜测面粉在水里的情况。
对于学生的猜测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去验证。
面粉在水里的情况显然不同于食盐和沙在水里的情况,面粉这个材料的出现带来了新的问题——面粉到底是溶解于水还是不溶解于水的?我先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会说:面粉溶解了,看不到颗粒了,有的会说,面风没有溶解,还能看到小颗粒,这时候引发了认知冲突,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但是实验后学生有可能针对沉淀与否的问题再次出现争议,教师顺势继续引导,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一个新方法——过滤,期望学生对溶解从原来的“说不清楚”到能够说出主要特点,这正是我们教学所期望的。
(任何的发现、发明都建立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
通过猜想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在这样基础上进行的验证,学生印象才更深刻)
活动三:探究实验过滤的过程
在活动二的验证中学生们能很容易感受到面粉在水中的溶解特征处于食盐、沙子两种物质的中间状态,但是学生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这里顺理成章的引出“过滤”操作。
我先拿出一张滤纸,给学生讲解它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之后我出示这样的课件:
过滤操作步骤:
1、把滤纸对折两次后,沿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
2、让漏斗下端的管口靠近烧杯内壁。
3、略倾斜玻璃棒,一端对着三层滤纸,沿着玻璃棒慢慢导流液体进入漏斗。
播放完课件后,我把实验过程进行演示,演示完以后学生再进行分组实验,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和帮助。
在实验中,提示学生要注意观察留在滤纸上的物质,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1、溶解了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2、不能溶解的物质通过过滤后,颗粒会留在滤纸上。
(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过滤这个难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播放课件后的教师演示能为下一步学生分组实验正确操作提供帮助,确保分组实验效果的成功率,增强实验的实效性。
)
(三)课后延伸,开阔视野
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去,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题:
1、你还知道那些物质能够溶解?
2、自己动手做一做油能溶于水中吗?
3、上网查一查什么东西应用了溶解的性质?
(这样的练习题的设计是对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综合培养,也体现了铃声止,而思维不止,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的教学思想。
)
六、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现象结论
食盐+水食盐化了,看不见食盐溶解了
沙子+水沙子沉在水底沙子不溶解
面粉+水水变混了面粉不溶解
七、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以实验观察为主的科学课,学生的积极性应该会很高。
在上课时要让学生勤思考、细观察、多动手。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过滤操作,可能会存在着一个不足就是时间安排可能很紧张,可以讲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实验自己演示操作,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可将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实验交给学生完成。
教师要及时的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做的不够好的给予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