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上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单元《水能溶解一些物质》一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反思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本节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这一课是在三年级初步认识水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今后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及初高中将要学习到的“溶解度”等知识提供感性和理性的基础。
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学生通过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不同的变化,认识溶解这一概念;活动二,通过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
活动三,通过学习使用过滤的方法,理解溶解的本质特征。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比较熟悉,一部分学生也听说过溶解一词,甚至已经在生活中使用它,但还不能准确地说清楚究竟什么是溶解,也还不能准确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溶解。本课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不同的变化,发现溶解的主要特征,,并期望通过过滤发展对溶解和不溶解本质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学生的实际,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也是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是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溶解了的物质是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溶解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目标: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深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上就是我确立的三维目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体现这些目标呢? 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四、教法分析
本课是一篇操作性很强的实验课,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对学生进行分组,采用小组活动,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概括归纳能力。
五、教学过程
(在课前,我还进行了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四人一个小组,有组长、记录员、操作员、材料员,贯穿“做中学”理念。
小组:烧杯4个、盛有水的水槽1个、食盐、面粉各20克、沙30克、滤纸3张、漏斗1个、玻璃棒1根、铁架台1个。
为了重点突出探究的层次性,我始终以“溶解”为主线,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开始,我以《小毛驴过河》的故事导入:从前,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一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的盐淹没了,等它过了河后,觉得身上轻了许多,回头一看背上只剩下口袋了,盐到哪里去了呢?估计学生随口会说出(化到水里了),我
顺势引出“溶解”一词,那么水能溶解哪些物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溶解单元的第一课: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同时板书)
(这一环节我以故事入手,让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为学生们能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设计实验,展开活动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实验活动
活动一:食盐、沙子在水中的溶解
我让学生利用我为他们提供的材料,自己尝试做实验,自行观察食盐、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并将它们在水中的现象进行对比,通过研讨和汇报初步渗透溶解的概念。
活动二:面粉在水中的溶解
让学生利用初步形成的概念去猜测面粉在水里的情况。对于学生的猜测我不急于下结论,而是让他们自己动手去验证。
面粉在水里的情况显然不同于食盐和沙在水里的情况,面粉这个材料的出现带来了新的问题——面粉到底是溶解于水还是不溶解于水的?我先鼓励学生大胆的猜测,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会说:面粉溶解了,看不到颗粒了,有的会说,面风没有溶解,还能看到小颗粒,这时候引发了认知冲突,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实验后学生有可能针对沉淀与否的问题再次出现争议,教师顺势继续引导,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判断物质在水中是否溶解的一个新方法——过滤,期望学生对溶解从原来的“说不清楚”到能够说出主要特点,这正是我们教学所期望的。
(任何的发现、发明都建立在大胆猜想的基础上。通过猜想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这样基础上进行的验证,学生印象才更深刻)
活动三:探究实验过滤的过程
在活动二的验证中学生们能很容易感受到面粉在水中的溶解特征处于食盐、沙子两种物质的中间状态,但是学生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这里顺理成章的引出“过滤”操作。
我先拿出一张滤纸,给学生讲解它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之后我出示这样的课件:
过滤操作步骤:
1、把滤纸对折两次后,沿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
2、让漏斗下端的管口靠近烧杯内壁。
3、略倾斜玻璃棒,一端对着三层滤纸,沿着玻璃棒慢慢导流液体进入漏斗。
播放完课件后,我把实验过程进行演示,演示完以后学生再进行分组实验,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和帮助。在实验中,提示学生要注意观察留在滤纸上的物质,并做好观察记录,最后师生交流,得出结论:
1、溶解了的物质不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2、不能溶解的物质通过过滤后,颗粒会留在滤纸上。
(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都调动起来,使过滤这个难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记忆、理解和掌握,播放课件后的教师演示能为下一步学生分组实验正确操作提供帮助,确保分组实验效果的成功率,增强实验的实效性。)
(三)课后延伸,开阔视野
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去,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题:
1、你还知道那些物质能够溶解?
2、自己动手做一做油能溶于水中吗?
3、上网查一查什么东西应用了溶解的性质?
(这样的练习题的设计是对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的综合培养,也体现了铃声止,而思维不止,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的教学思想。)
六、板书设计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现象结论
食盐+水食盐化了,看不见食盐溶解了
沙子+水沙子沉在水底沙子不溶解
面粉+水水变混了面粉不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