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说课课件
《孔乙己》优质课件
孔乙己的经历也启示现代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 会。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孔乙己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人生的不易,应该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面 对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05
《孔乙己》的文学评价与影响
《孔乙己》的文学评价
1 2 3
语言艺术
《孔乙己》的主题思想
揭示社会现象
通过对孔乙己这一角色的刻画,揭示了当时社会 的冷酷、无情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麻木。
批判封建礼教
通过对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描述,表达了对封建礼 教的批判和否定。
表达人性思考
通过孔乙己的悲惨经历,引发对人性、生活和人 情的深入思考。
《孔乙己》的表现手法
现实主义手法
采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描述,展现当时社会 的冷酷与无情。
2.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与同学 和老师交流思想和观点。
1. 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阅读和分析, 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欣赏能力。
3. 加强对文学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和学习,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认 识。
THANK YOU
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成为传承文学经典的代表。
文化符号
孔乙己的形象被赋予了文化符号的意义,成为反映中国社会、文化 状况的重要代表。
启示作用
作品启示人们要摆脱旧思想、旧文化的束缚,追求自由、独立、进步 。
《孔乙己》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文学地位
作为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孔乙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
阐述《孔乙己》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课程目标
理解作品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孔乙己》的文 学意义和文化内涵。
第5课《孔乙己》说课课件(共22张PPT)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不屑置辩”等字词。
2、回忆作者、作品,掌握小说的基本常识。
3、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概括说出孔乙己生 活的六个片断。
4、在文中圈点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句子,反复朗 读,学习通过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重难点)
5、关爱他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人文目标)
问题
导
入
情境法
交代
(二)检查预习,补充新知(8分钟)
1、(多媒体出示)检查本课重点字词, 作者作品。既检查了学生的借助注释和工 具书疏通词句的能力Biblioteka 又温故而知新,巩 固了学生的基础。
2、借助多媒体,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 和写作背景。这就为后面文本的研读打下 了基础。
(三)文本对话,分析人物(19分钟)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本文特点,依据新课标 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 个维度,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朗读课文, 理清小说情节,并概括说出孔乙己生活的六个片断。
能力目标:在文中圈点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的句子, 反复朗读,学会通过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作方法。
四、教法学法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
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
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文章
的特色和课程改革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情,采用以下教法
一 教材分析
说
二 学情分析
课
三 教 学目标
流
四 教法学法
程
孔乙己PPT157(说课) 人教版 (共17张PPT)
孔乙已 鲁迅
说 课 设 计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小 说单元)中的第一课。小说这一体裁在第一、二册略 有接触,第三、四册曾系统地学习小说的文体特点, 本课承接已有的知识,先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然后 深入学习本文结构的安排和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己,在社会帮助下, 自己的努力下,会怎 样?展开联想和想像 写一篇300字的习文。 读:读小说《祝福》。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第5课《孔乙己》课件(共4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4.神态描写
细读品人物
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第4段) 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第6段)
明明偷了东西,面对别人的嘲笑,为了维护读书人的清高 ,孔乙己激动地为自己辩解,可见其自欺欺人到了何种地步。 他热衷功名,却连秀才也没考中,这是他心底最大的隐痛。 “ 笼”字写出了他被人嘲笑没有考取功名时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的心理。
导读: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
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 ”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 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7—1935年期间的杂文,深刻地分析 了当时中国的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和坚韧的 战斗精神,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 等。
任务一:请你阅读1-3段,圈画描写 酒客和掌柜的语句,分析人物之间的关 系及作用。
分析社会环境:分析咸亨酒店里的酒客
酒客
短衣帮
长衫客
着短衣
穿着
穿长衫
站
喝酒方式
慢慢坐喝
盐煮笋茴香豆
下酒物
要酒要菜
柜外
喝酒地点
对比
踱进房里
贫富悬殊,阶级对立
分析社会环境:分析咸亨酒店的掌柜
对长衫客
嫌伙计样子太傻,怕 侍候不了长衫主顾
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中人 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 貌。
“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 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PPT说课教学
新知讲解
请你以“通过课文 段落 句(具体语句)的 描写 方法,我觉得孔乙己是个人” 的句式,谈谈你对人物孔乙己 的认识。
温馨提示一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 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 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 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也 有侧面描写。
新知讲解
4、小说常识
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 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新知讲解
(一)快速地读课文
要求:1、注意生字词的音形义; 2、划分文章的情节结构。
新知讲解
给红色字注音:
附和( 荤(
羼(c 蘸(z 舀(yǎo )水 涨(z 绽(z 间(jiàn )或 着( z
打折(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第一部分(1- 3)介绍咸亨酒店,交代环境。 (开端)
第二部分(4-9)写孔乙己的经历、性格、言
行和社会地位。
(发展)
第三部分( 10-11 )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 (高潮)
新知讲解
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 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 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 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 害者。 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处理社会事 物、谋划生计的能力是很缺乏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的观念又让他们鄙视体力劳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不耻。所以 实际上,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所培养出的人是一群无用的人。
第5课《孔乙己》课件(共32张ppt)2024(2024)
本课学习目标与要求
2024/1/29
学习目标
了解《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 现实和主题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和文学鉴赏能力。
学习要求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好笔记 ,及时复习;多读多背,加强积 累。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9
7
文本结构分析及写作特点
精巧的叙事结构
8
关键人物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孔乙己
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好喝懒做, 自命清高,最终因偷窃被打折了 腿,悲惨死去。他的形象揭示了 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以
及社会的冷漠无情。
酒店掌柜
一个精明市侩、唯利是图的商人 形象。他对孔乙己的嘲笑和冷漠 ,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弱势群体的
无情和歧视。
小伙计
一个善良、有同情心的小人物。 他对孔乙己的关心和帮助,展现 了人性中的善良和温暖,与周围
反思社会现象
通过对孔乙己命运的描写,引发读者 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思,如贫富差距 、教育不公等。
挖掘现实意义
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在当今社会依 然存在,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改进社会 制度,实现公平正义。
2024/1/29
13
正确价值观树立和传播途径
树立正确价值观
作品通过孔乙己的悲惨经历,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他人、平等待 人、积极向上。
表演者要熟悉自己所扮演角色 的台词和动作,并尽可能地还
原故事场景。
观众要仔细观察表演者的表现 ,并在表演结束后给予反馈和
建议。
通过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情 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提高阅
读体验。
2024/1/29
25
思考题解答及疑难问题探讨
第5课《孔乙己》课件(共62张PPT)
孔乙己是一个迂腐可笑、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的人。从文中第4段“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 者也,教人半懂不懂”“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 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孔乙己便涨红了 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 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可 以看出。
孔乙己的现实意义
身材高大:先天优势,却不劳作,突出好 性的外在特
吃懒做
点,揭示人
青白脸色:营养不良,食不果腹
物身份、背
皱纹、伤痕:苍老、受人凌辱,照应下文 偷书。
景、性格。
长指甲:不从事体力劳动、养尊处优
语言描写突显个性
写人犀利传神
孔乙己之乎者也:符合读书人身份,体现他的迂腐 不合群
众人对孔乙己的嘲笑,掌柜的催债,这些对话让声 音有了画面,虽然他们的神情模糊,但能让读者想 象到他们眼神的冷漠无情、精神的空虚无聊。
次要人物视角
两种视角转换
我曾问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 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
——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
可笑的外貌: 可笑的神态: 可笑的语言:
可笑的行为:
“暴君的臣民,只愿暴政暴在他人的头上,他却看着高兴,拿“残酷” 做娱乐,拿“他人的苦”做赏玩,很慰安。”
——《暴君的臣民》
待人热情
走近孔乙己
【任务三】悲剧中的自省
如果你是孔乙己,你回顾自己 的一生,你会悔于自己
。
好高骛远,自恃清高,不 肯放下身段劳作,踏实生活。
快速跳读课文,找出描写孔乙己外貌、语言、 神态的语句,并对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做简要分析。
运用“我眼中的孔乙己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从文中__________可以看出”的句式,分析孔乙己的 形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说课教学PPT电子课件
学情 诊断
积累字词
君子固穷:语出《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 能够不因穷困而改变操守。固,安守。
间或:偶然,有时候。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进行辩解。不屑,认为不 值得(做)。
颓唐:精神萎靡。
自主 探究
疏通内 容
根据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 潮、结局,梳理出小说的脉络。
开端(第1~3段):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概况, 作为孔乙己出场的背景。
情节作用
人物
环境
情节
小说
•点拨技巧,提升技能
情节作用
形式
内容
•点拨技巧,提升技能
情节作用
形式 开头 ➢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 巧作铺垫、埋下伏笔
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山风 徐徐,吹拂着脸庞。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 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我循着花香一 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 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答题格式 ➢ XX情节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社戏》一文中为何详写看社戏前的风波?
《社戏》一文中为何详写看社戏前的风波?
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的这一年,这日期也看看等到了。不料这一年真可惜,在早上就叫不到船。平桥村只有一只早出晚归 的航船是大船,决没有留用的道理。其余的都是小船,不合用;央人到邻村去问,也没有,早都给别人定下了。外祖母很气 恼,怪家里的人不早定,絮叨起来。母亲便宽慰伊,说我们鲁镇的戏比小村里的好得多,一年看几回,今天就算了。只有我急 得要哭,母亲却竭力的嘱咐我,说万不能装模装样,怕又招外祖母生气,又不准和别人一同去,说是怕外祖母要担心。
“我”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都是通过“我” 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的,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 实可信。
孔乙己说课ppt课件
难点
时代背景的理解
由于小说所描写的时代背景与学 生的生活经验相距甚远,因此学 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 理解和想象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
人物心理的把握
孔乙己的性格和行为具有一定的 复杂性,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他的 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理解小说
中的人物形象。
主题的深入探讨
小说的主题较为深刻,学生需要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探讨 和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小说的
主旨。
03
教学内容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介绍《孔乙己》所处时代的社会 背景,如封建社会的衰落、科举 制度的弊端等。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以及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
情节梳理
故事梗概
简要概括《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包括主要人物、事件和时 间地点等。
情节发展
详细梳理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包括各个情节的发生、发展 和结局。
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孔乙己》的背 景和作者鲁迅的生平和思 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课文。
初步感知
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 知孔乙己的形象和故事情 节。
课堂小结
人物形象分析
总结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特 点,探讨其性格的成因和 意义。
主题思想概括
概括《孔乙己》的主题思 想,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 象和人性问题。
写作特点归纳
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孔乙 己的形象、意义以及与现代社会的 联系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境模拟法
通过模拟孔乙己的生活场景,让学 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 情节,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孔乙己的故事背景、人物形 象和情节发展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电子课件教学说课
6、教学小结,老师寄语
1、 学了《孔乙己》这篇课文以后,你在阅读小 说方面有什么收获? 2、 你对封建科举制度有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寄语:同学们,那穿着长衫的孔乙己的形象,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时代的变革,有 勇气脱下“长衫”,才是一个全新的人,一个与 时俱进的人。愿孔乙己的长衫给我们的启示历久 常新。 (教师寄语,既呼应了文章的题目,又号召了学 生应该从孔乙己的身上受到启示。)
⑶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 使孔乙己看不起劳工大众,又使民众麻 木不仁,意识不到自己被压迫被奴役的 地位,反而以嘲笑更加不幸的孔乙己为 乐趣。
⑷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 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 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
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 含义?
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 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 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突出 “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 在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声”,显示这 种“笑”声带着冷酷的意味。
读书人“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 外事”,他们处理社会事物、谋划生计 的能力是很缺乏的。“万般皆下品,惟 有读书高”的观念又让他们鄙视体力劳 动,至于经商营业,更是不耻。所以实 际上,封建文化和科举制度所培养出的 人是一群无用的人。
二:课文分析
思考一:课文开头三段介绍了什么内容?
明确:
1.酒店的格局 ——人物活动特定的空间
思考三:孔乙己的后来命运如何?课文是 如何描写孔乙己的不幸遭遇的?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PPT说课教学电子课件
跟踪检测
三、下列对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概括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 好喝懒做、迂腐穷酸、看不起人、非偷则窃、麻木不仁。 B. 穷困潦倒、好喝懒做、满腹经纶、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C. 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穷酸、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D. 自命清高、好喝懒做、好为人师、麻木不仁、善良诚恳。
精读课文
孔乙己的下场是悲惨的,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一、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成了 “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
二、封建文化的糟粕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而且使他不但不能成材, 相反成为了不能谋生的可怜虫。
三、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 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反而以嘲笑更不幸的孔乙 己为乐趣。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文中两次写道“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孔乙己的哪些
方面使人快活?使哪些人快活?
语言 行为 遭遇
快活的人群:
酒客、掌柜、 孩子、“我”
外貌、神态、衣着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酒客、掌柜、孩子、“我”等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说明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人们对科举中不幸的 失败者的冷酷。
回顾练习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清__朝__末___年__(__“__这___是__二__十__多__年___前__的__事,”地)点 在咸___亨__酒__店_。主要人物是_孔__乙___己,次要人物有_短___衣__帮、 __长__衫__客__、_掌__柜__、_丁__举___人_、_“__我__”__等。
“万般皆下品”,不愿劳动。
第5课《孔乙己》课件(共41张PPT).ppt
合作探究
➢ 2、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 解析:①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橫行霸道,凶恶残忍地摧残孔乙
己,最后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 ➢ ②封建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圣贤书,致使孔乙己成了
“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成了被人取笑、践踏的对象。 ➢ ③封建文化教育的毒害,使孔乙己非但不能成才,反而成了不会营生的可
知识链接——孔乙己原型
➢ 相传绍兴城内有一个名叫“亦然先生”的人,此人由于生活贫困不堪,只得靠卖烧饼、油条勉强度日。他不肯脱 下长衫,又不愿意大声叫卖,只好跟在别的卖烧饼、油条的小贩后面。小贩吆喝一次,他跟在后面低低地叫一声 “亦然”。街上的孩子们见他身穿长衫,手提货篮,叫着使人不懂的话,于是就围着他哄笑起来,异口同声叫他 “亦然先生”。从此,“亦然先生”就扬名绍兴了。
➢ 解析:这两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身材很高大”表明孔乙己原本 具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表明他营养不良,生活贫困;“皱 纹”“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是他年事已高、处境潦倒的表现; “时常夹些伤痕”表明他常遭人欺凌;穿“长衫”,表明他“读书 人高人一等”的思想根深蒂团;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 有补,也没有洗”,突出了他的穷苦潦倒、四体不勤。一个好逸恶 劳、穷困潦倒、饱受欺凌和摧残的悲剧人物形象逐渐显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 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 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以 “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 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 《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三闲集》 《且介亭杂文》等。
第5课《孔乙己》课件(共3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5、以“小伙计”为视角讲故事的作用。
读准字音
羼(chàn) 侍候(shì) 间或(jiàn) 颓唐(tuí) 夹袄(jiá)
阔绰(chuò) 踱步(duó) 乱蓬蓬(péng) 不屑置辩(xiè) 惋惜(wǎn)
今日绍兴的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
咸亨酒店在清朝光绪年 间,是一家普通小酒店。自 从小说《孔乙己》问世以来, 咸亨酒店也随之闻名于世了。 现在的咸亨酒店,是1981年 为纪念鲁迅一百周年诞辰而 重新修建的。改革开放使咸 亨酒店也成了同外部世界联 系的纽带。
唐代有位诗人叫孟郊,他在46岁时写过一首诗:“昔日龌龊不 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大 家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得意吗?因为他考中进士了!可是,在封建科 举体制下,像他这样金榜题名的幸运儿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读书人 甚至连个秀才也考不上。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群不幸者中的代表 ——孔乙己。
你如何理解“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大约”表示估计和猜测,因为没有人再提起过孔乙己,没有确 凿的根据,只是估计。 为什么又说是“的确”死了? (1)自身原因:好吃懒做,迂腐可笑,多年科举读书没有谋生能力
最后一次出现时的外貌、动作; (2)社会原因:人心冷漠无情,没有人同情怜悯孔乙己。
掌柜 毫无人性、冷漠无情、唯利是图
酒客 幸灾乐祸、冷漠无情、笑贫怕富、麻木不仁 小孩子 天真 冷漠 无情 丁举人 凶残狠毒 冷漠 无情
人教版孔乙己说课稿ppt
人教版孔乙己说课稿ppt教学设计:《孔乙己》说课稿PPT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孔乙己》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 学生能够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并理解其在社会背景下的典型意义。
- 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对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进行赏析。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 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学会如何从文学作品中提炼信息和分析人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笔下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 通过对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分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 分析《孔乙己》这篇小说的社会背景和主题意义。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乙己的复杂性格及其背后的社会根源。
- 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的社会批判。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教学手段:- PPT展示: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的文学背景。
-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孔乙己和酒店老板,体验人物情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 文本分析:通过分析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清末民初社会背景的视频,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课文学习:-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鲁迅笔下的语言魅力。
-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讨论其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 探讨小说中的象征元素,如“茴香豆”和“破旧的长衫”。
3.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 角色扮演,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和理解孔乙己的处境。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孔乙己》教学说课课件
服辩:即认罪书。这里指不经官府而自行了案认罪的书状。 唠唠叨叨:说起来没完没了;絮叨。 不屑置辩:不值得进行辩解。
1.这篇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中心 人物是谁?
写一个读书人的悲惨遭遇。中心人物是孔乙己。
2.划分结构层次,并归纳层意。
(1—3段) 介绍鲁镇咸亨酒店的大概情况。
(4—12段) 孔乙己的悲惨遭遇。
渲染了一种冷漠的社会气氛、人际关系。这为主人公的 出场作好了准备,提供了典型的生活环境,也为描写主人公 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作出了预示。
②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 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用悲凉、阴冷的气氛烘托人物的悲剧色彩。
合作探究 小说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文章结构
小 说 三 要 素
环境
咸亨酒店
人物
孔乙己
开端 时间、地点、 酒客、 气氛
酒客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发展 故 事
酒客奚落孔乙己没有进学
情 节
高潮 结局
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
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
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残后的惨象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拓展延伸
同学们,孔乙己最后 是用手爬着离开酒店的, 这一幕景象似乎在眼前挥 之不去,孔乙己要到哪里 去?他今后该如何生活呢? 请结合小说,发挥你的想 象,续写一个片段:孔乙 己离开咸亨酒店后……表 达你对孔乙己命运的关注。
籍贯 出生年月 身体状况
工作单位
鲁镇 晚清 身材高大、被打致残
无
主要社 会关系
小伙计——短暂的“师生”关系(可惜“学生”不认“老师”)
掌柜——买卖关系 邻居小孩——同分吃茴香豆的关系
短衣帮——同为“站着喝酒”的“酒友”关系 丁举人——同为读书人的关系,偷与被偷,被打与打的关系,“摔下 来”了的可怜虫与“爬上去”了的胜利者之间的关系
《孔乙己》说课比赛课件
(二)对话文本,整体感知
【设计意图】 设置这个问题,是要引导学生整体感
知课文,既理清了文章的故事情节,又 初步了解人物形象。让学生感知全文是 “用笑串起来的情节”。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为了引导学生感知人物性格,结合能力 目标设计了如下问题:
“孔乙己的言谈举止也会令他周围的人 发笑,为什么?”
在文中圈点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以 及侧面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小组交流合 作,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用准确的语言概括 其性格特征。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设计意图】设置这个环节,核心是引导学 生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同时让学生有选择 性的赏读, 这样就把说和读、把评析人物和 字句的赏析有机的结合了起来,对学生进一步 了解人物性格、提高写作技巧有帮助。完成教 学重点的突破,培养了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品读课文,探究主题
对主旨的探讨,落脚点依然在一个“笑” 字上,为了引导的学生结合社会背景,分析 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探究作品主题,结合 情感目标设计了以下问题:
1、孔乙己真的很好笑吗? 2、这笑和孔乙己悲剧命运有什么联系 ?
(四)品读课文,探究主题
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环境,可以概括为 几个“一”: 一个充满世俗的酒店,一群无聊的看客,一 阵阵嘲笑声,一个恶毒的举人,还有一个麻 木不仁的自我,最后归纳为一个科举制度。
(二)对话文本,整体感知
为了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我将尝试着用一个“笑”字作为切入点: 1.读完这篇小说后,你觉得哪一种情态描写最传神? 2.在孔乙己身上发生了哪些可笑的故事?请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出来。
明确:a、偷东西遭众人嘲笑;b、没考上秀才 遭众人嘲笑;c、教我识字让我好笑;d、分茴香 豆吃让孩子欢笑;e、被打折了腿用手走来喝酒的 惨状引来嘲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社会中有一种笑声会变成锐利的刀,冰冷的雪,寒冷的
风,它可以冷漠这个充满温馨的社会,可以扭曲一颗纯真的 心灵,可以让一个人变得不伦不类,变得疯疯癫癫,你相信 吗?
(二)初步感知课文中: 1、读完这篇小说后,你觉得哪一种情态描写最传神?在孔
乙己身上发生了哪些可笑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
教学重点:分析孔乙己性格特点
❖
教学难点: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
三、教法学法
❖ 教法:以概括“笑”的片段来理清故事 情节,以品析“笑”的精彩语句来分析 人物形象,以揭示“笑”的内涵来探讨 小说的主旨。
❖ 学法: 通过学生的圈点勾画、朗读、合 作讨论的学习方式来参与、探究、交流 完成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 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五)布置作业
写人物片断练习。请观察你周围的一 名同学。最好选择一位有个性的同学, 描写他(她)的外貌、语言、神态。用生动 的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
❖ ❖
❖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五、板书设计
5、孔乙己
鲁迅
自身原因:好喝懒做、庸俗迂腐、自命不凡、麻 木不仁的个性
死? → 死。 →
死!
❖ 悲 社会原因:贫富悬殊、世态炎凉、科举毒害的封 建社会特性
可怜、可悲、可恨
四、教学过程
(四)探究主题 孔乙己真的很好笑吗?这笑和孔乙己悲
剧命运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来挖掘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根源。
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四、教学过程
❖ (五)课堂拓展延伸:
❖ 同学们,孔乙己最后是用手爬着离开这 酒店的,这一幕景象似乎在眼前挥之不去, 孔乙己要到哪里去?他该如何生活?请发挥 你的想象,续写一个不少于150字的片段:孔 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表达你对孔乙己命 运的关注。
a.偷东西遭众人嘲笑 ;b.没考上秀才 遭众人嘲笑;c.教我识字让我好笑; d.分茴香豆吃让孩子欢笑; e.被打折 了腿用手走来喝酒的惨状引来嘲笑。
四、教学过程
(三)感受人物形象
“孔乙己的言谈举止也会令他周围的人发笑 ,为什么?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请学生跳 读课文,动手圈画有关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 等描写的语句
《孔乙己》说课
卢雪娥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教法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目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 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且从中获 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 而部编版九下第二单元《孔乙己》就是一篇很好 的体现着这些训练重点的一篇小说。《孔乙己》是一 篇通过孔乙己的悲剧命运来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 檄文。它的人文内涵直指学生的精神层面,对于学生 形成有益的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也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所明确的任务。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 知识与能力目标:
❖ 1、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来刻画人 物的写法,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1、引导学生从整理人物活动场景入手,理清小说的情节; 学会从情节的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及当时世态的炎凉。感受 作者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培养学生忧 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