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规范化治疗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和护理

酸甘油 ) 、再灌 注心肌 ( 入治疗 、溶栓 治疗 ) 介 、纠正 心律 失常 、控制休克和心衰等综合性治疗措施 。
2 结 果
导致冠脉灌 注减 少 ,诱发休 克 。根据病 情每 l 5—3 i 0 mn测 量并记 录血 压 1次。监测 每小时 尿量 ,准确记 录 。并 根 据
血压 、尿量监测结果 ,采用静脉输 液泵 动态调整输液速度 。 32 3 心力衰竭 .. 立 即报告 医生 ,协助患 者取半 坐卧位 或
3 3 用药 护 理 .
监护 ,测量血压 、心 率 、呼 吸 、血 氧饱 和度 ,观 察患 者精 神状态 、心前 区症状 、出汗 情况 等 ,评估 危 险程 度 ;抽血
测心肌酶谱 、D I — I聚体 、电解质 、血 常规 等 ,及 时送 检 ,
随 时追 踪 ,送 至 医 生 ;用 静 脉 留 置 针 快 速 建 立 两 条 有 效 的
给予 多功能除 颤心 电监 护仪
动态观察并记 录心率 、心 律 、脉搏 、呼 吸 、血 压 、血 氧饱
平均年龄 ( 74 4 . 5±1. 8 05 )岁。前壁心肌梗 死 4 0例 ,前间 壁心肌梗死 2 例 ,前 壁合并下 壁 2 8 2例 ,下壁 心肌梗 死 1 0
例 ,高侧壁心肌梗死 9例 ,广泛 前壁心肌梗 死 5例 。其 中 , 经急救 中心 “ 2 ”院前 抢救 的 6 10 O例 ,家属 直接 送患 者人
患 者多进富含粗纤 维 的蔬 果 ,并 根据 排便 需要予 以缓 泻剂 应 用。排便 过 程 中护 士需 在床 旁 协助 并 严密 观 察其 面 色 、
性 。向患者及 家属解 释清楚所 用药物 的药名 、剂量 、作 用 、 危 险性及使用 注意事 项 等 ,以 防患者 或家属 不配 合 时擅 自

1例早期急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1例早期急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3]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6-规范化治疗[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66:309.
[4]秦伟毅,钱洪津,唐绍辉,等.胸痛中心对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时间的影响[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0):1147-1152.
[5]庞文跃,孙英贤,刘兴利,等.左主干急性闭塞的急诊PCI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6):1272-1274.
【参考文献】
[1] McNamara RL,Wang Y,Herrin J,et a1.Effect of door-to-balloon time on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J Am Coil Cardiol,2006,47(11):2180-2186.
患者吕某,男性,61岁,因突发胸痛、胸闷、憋气0.5小时,于13:20来我院急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体检示血压150/100mmHg,神清,痛苦面容,伴大汗淋漓,唇无紫绀,颈静脉无充盈,双肺清,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2次/分,律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起初行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后复查心电图示胸前广泛导联T波倒置(aVL、V2-V6)。临床诊断:(1)冠心病、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心功能Ⅰ级(Killip),(2)高血压3级(极高危)。患者拟在局麻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必要时行PTCA及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术前谈话已进行,患者及亲属表示理解,接受手术风险并同意手术。立即给予术前准备,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300mg、替格瑞洛片(倍林达)180mg。术中冠脉造影术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段90%狭窄,中段70%狭窄,TIMI血流2级。遂选用2.0×20mm球囊至狭窄处,以10ATM加压球囊扩张后,送入一3.5×18mm药物洗脱支架(乐普医疗,NANO,不锈钢)至中段狭窄处,再以12ATM加压球囊释放支架,送入一4.0×18mm药物洗脱支架(乐普医疗,NANO,不锈钢)至近段狭窄处,以12-14ATM加压球囊释放支架,最后沿导丝送入一4.5×12mm高压球囊至狭窄处,造影显示位置满意后以12~16ATM加压球囊扩张后,造影显示残余狭窄消失,TIMI血流3级,术后患者病情稳定,一般情况可,返回病房密切观察病情。

心梗患者能活多久[001](2)

心梗患者能活多久[001](2)

心梗患者能活多久心梗患者能活多久?心肌梗死(心梗)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心肌缺血区域的坏死,严重危害心脏功能。

心梗患者的预后与个体差异,治疗措施的适时有效性、患者自身的身体情况和遵循医护人员的注意事项有关。

一般来说,心梗患者的生存率与年龄、早期治疗和身体情况等有关,如果能从事生活方式快速转型,而且遵守医嘱,那么心梗患者的生存率会大大提高。

以下是关于心梗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心梗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方法早期治疗是心梗患者存活的关键。

一旦出现心梗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如心绞痛、劳累后气促、胸痛、胸闷等。

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确认是否存在心肌梗死的迹象。

对于确诊的心梗患者,医生会进行膜蛋白酶抑制剂和抗凝血治疗,这有助于预防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

心梗发生后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急性治疗和长期治疗。

(1) 急性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两种方法。

溶栓治疗旨在通过溶解血栓缓解心肌缺血,血流回到心肌缺血部位,从而减轻疼痛和改善预后。

介入治疗则是通过导管技术,在心脏直接进行治疗,如在心脏植入支架以加强动脉的支撑力,消除支架留下的狭窄及其他动脉。

(2) 长期治疗:长期治疗是指心梗后的治疗,包括降低胆固醇、控制血压、改变饮食习惯、戒烟、戒酒等。

其中,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小板聚集剂则是预防血栓形成的最常用方法。

如果有心率失常,还需用药控制心律,如β受体拮抗剂等。

需要注意的事项1. 药物治疗要规律、长期坚持,不能中断,更不能随意停药。

定期检查各项指标以及药物的合适性,并且密切监测药物对患者的反应。

2. 界定和避免诱发心梗的风险因素。

例如心梗龈铳敶浇纫谋芡甘?体内胆固醇含量的增加等。

3.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均衡、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大力支持并鼓励患者积极活跃.总的来说,心梗患者能活多久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患者的身体情况、治疗时机和方法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包括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

近20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治疗、特别是直接PCI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使急性心梗死(AMI)的治疗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新的临床试验结果正改变着人们对AMI再灌注治疗策略的选择。

AMI的治疗最主要的是要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实行心肌的再灌注,必须争分夺秒、真正体现“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再灌注备受关注,满意地开通梗塞相关血管、实现彻底和有效再灌注的假设包括:早期恢复血流;完全的心外膜血流;完全的心肌微循环血流;血流的持续恢复等四个目标。

开辟AMI患者的“绿色通道”,开设“胸痛门诊”或“胸痛专用通道”,培养公民的健康意识、知晓“胸痛——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征象”而及时到达有条件和能力进行有效救治的医疗单位就医至关重要,有利于有效地实施院前急救;同时,入院后各个环节的正确处理、及出院后的继续干预与治疗,对降低病死率、改善远期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在院前急救和急诊室治疗阶段,应迅速地进行确诊,并进行初步危险分层,采用有效的止痛措施缓解胸痛,预防和处理心脏骤停。

早期治疗中最重要的是尽快实施再灌注。

在有条件的国家和地区,已开展院前溶栓治疗,以达到限制梗死范围,防止梗死扩展和延展的目的。

随后的治疗中应注意处理泵衰竭、休克及致命性心律失常。

后期治疗包括并发症处理和危险因素的评估及干预(即二级预防),旨在防止日后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死亡。

选择和采用正确有效的再灌注策略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

再灌注治疗的方式主要包括溶栓疗法、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但在AMI早期极少采用CABG。

一、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可供选择的方法包括:(1)直接PCI;(2)溶栓后的PCI:包含①立即PCI,②延迟性PCI,③ “易化”(facilitated)PCI,④挽救性PCI即溶栓失败后的PCI。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课件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解读PPT课件
者安全。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的病因、症状、治疗方 法及预后,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疾
病。
溶栓治疗原理
阐述溶栓治疗的作用机制、适用人 群、治疗效果及可能的风险,使患 者明白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合理用药指导
教育患者遵医嘱按时服药,告知药 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及可能的不 良反应,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 从性。
禁忌症
近期内有活动性出血、手术或外伤史 ;存在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存在脑 血管意外病史或疑似主动脉夹层等。
溶栓时机选择及操作规范
溶栓时机选择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应 尽早进行溶栓治疗,通常在到达医院后 30分钟内开始。
VS
操作规范
在给予溶栓药物前,需进行充分的评估, 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表现等; 同时需给予患者充分的抗凝治疗,以降低 溶栓后再闭塞的风险。在溶栓过程中,需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出血倾向,及 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患者典型症状为胸痛,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 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 ,但不像针刺或刀扎样锐性痛,偶伴濒死感。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的心电图表现(ST段抬高)、心肌酶学改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和肌钙蛋白T或I升高)以及临床症状,可以诊断STEMI。
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
心理疏导与安慰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恐惧 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安
慰,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家属参与与支持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 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生活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CRT适用于心电图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增宽、心室收缩不同步的急性心肌梗 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
在实施CRT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起搏模式和参数设置,以确保起搏器的正常工作并减少并发 症的发生。同时,需要定期随访和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应用
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是一种通 过体外循环和膜肺氧合来替代或部分替 代心肺功能的治疗方法,可以为急性心 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提供有效的
介入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手段。
心原性休克治疗
针对心原性休克,应给予积极的抗 休克治疗,包括补充血容量、应用 血管活性药物和正性肌力药物等。
并发症处理
对于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 发症的患者,应给予相应的治疗和 处理。
多学科协作与综合治疗
多学科协作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治疗 需要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重症 医学科等多学科的协作,共同制定治 疗方案。
02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患者死亡率,中国专家制定 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诊断和治疗共识。
专家共识的重要性
提供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帮助医生制定科学合理 的治疗方案。
强调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鼓励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 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患者的诊断 和治疗。 促进临床研究和学术交流,推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 性休克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
加强患者教育及心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 后,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心理支持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调 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生活。

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诊治医学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诊治医学课件

,恢复心肌灌注。
Hale Waihona Puke 02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通过导管技术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灌注,包括直接PCI和转
运PCI。
03
CABG(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通过手术将其他血管移植到冠状动脉上,绕过阻塞部位,恢复心肌灌注

其他治疗手段
01
02
03
04
抗凝治疗
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防止 血栓形成和栓塞。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国际临床试验
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推动急性心肌梗死防治 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国际政策对话
参与国际政策对话,共同 制定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的 国际标准和指南,促进全 球范围内的防治工作。
05
典型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识别与治疗
总结词
早期识别与治疗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至关重要,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 发症。
临床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可伴随恶心、 呕吐、出汗等症状。
诊断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主要依靠心电图、心肌酶学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 同时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
02
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治疗
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和
加强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 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 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 力。
筛查与预防
开展社区筛查,对高危人 群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 率。
急救网络建设
完善社区急救网络,提高 急救反应速度和救治成功 率。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学术交流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通过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可以提高急性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效果, 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参考内容二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其治疗方法 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至关重要。再灌注治疗是STEMI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其 目的是尽快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液供应,以减轻心肌损伤和改善患者预后。本次演 示将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再灌注治疗方法。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 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01 背景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诊断标准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事件,院前溶栓治 疗在再灌注治疗策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次演示旨在提供针对STEMI院前溶栓治 疗的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背景
STEMI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堵塞冠状动脉管腔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坏死。如果不及时治疗,STEMI可导致心力 衰竭、心律失常、心脏破裂等严重后果,甚至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对改善STEMI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尽快完成检查和准备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医生应根据指南的建议,尽快 安排相关的检查如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以便确诊。同时,对于需要进行手术治 疗的患者,医生应尽快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如备皮、造影剂过敏试验等。
3、手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应对 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严密的监测,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有效性。
药物再灌注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等优点,但对于部分患者可能效果不佳。 对于发病时间较长、病情较重或患者存在溶栓禁忌症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机械 再灌注治疗。介入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机械再灌注治疗方法,其具有创伤小、恢复 快等优点,已成为STEMI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ppt课件
20
五、再灌注治疗
(一)溶栓治疗 1.总体考虑
溶栓治疗快速、简便,在不具备PCI条件的医院或因各种原因使FMC至PCI时 间明显延迟时,对有适应证的STEMI患者,静脉内溶栓仍是较好的选择。 院前溶栓效果优于入院后溶栓。对发病3 h内的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疗 效与直接PCI基本相似;有条件时可在救护车上开始溶栓治疗(Ⅱa,A)。
禁忌证(Ⅰ,A); (2)发病12~24 h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至少2个胸前导联或肢
体导联ST段抬高> 0.1 mV,或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若无 直接PCI条件,溶栓治疗是合理的(Ⅱa,C); (3)计划进行直接PCI前不推荐溶栓治疗(Ⅲ,A); (4)ST段压低的患者(除正后壁心肌梗死或合并aVR导联ST段抬高) 不应采取溶栓治疗(Ⅲ,B); (5)STEMI发病超过12 h,症状已缓解或消失的患者不应给予溶栓 治疗(Ⅲ,C)。
12
3.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对急性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和危险 分层(Ⅰ,C)。
必须指出,症状和心电图能够明确诊断STEMI的患者不需等待心肌损 伤标志物和(或)影像学检查结果,而应尽早给予再灌注及其他 相关治疗。
13
3.影像学检查
STEMI应与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急性肺动脉栓塞、气胸和消化 道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等引起的胸痛相鉴别。向背部放射的 严重撕裂样疼痛伴有呼吸困难或晕厥,但无典型的STEMI心电图变 化者,应警惕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表现发热、胸膜刺激性疼 痛,向肩部放射,前倾坐位时减轻,部分患者可闻及心包摩擦音, 心电图表现PR段压低、ST段呈弓背向下型抬高,无镜像改变。肺 栓塞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血压降低,低氧血症。气胸可以表现为 急性呼吸困难、胸痛和患侧呼吸音减弱。消化性溃疡可有胸部或 上腹部疼痛,有时向后背放射,可伴晕厥、呕血或黑便。急性胆 囊炎可有类似STEMI症状,但有右上腹触痛。这些疾病均不出现 STEMI的心电图特点和演变过程。

心梗怎么治疗啊

心梗怎么治疗啊

心梗怎么治疗啊心梗,也称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血供不足而发生的心血管疾病。

心梗的治疗包括急救治疗和长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规范化控制生活方式等几方面。

本文将着重介绍心梗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急救治疗心梗急救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给患者含一颗阿司匹林(150mg)。

阿司匹林是一种有效的抗血小板药物,能减少血栓形成,有助于恢复血流通畅。

2.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您或您的亲友疑似心梗,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向医务人员说明情况,带上医疗相关纪录或相关证明,如心脏起搏器和疾病历史等。

3.安静休息。

在等待救护车到达的过程中,患者应保持安静,尽量避免情绪波动和体力劳动,以减少心肌耗氧量。

4.氧疗。

经过急救医生诊断确认为心梗后,会进行氧疗,利用高浓度纯氧气,缓解患者疼痛和缺氧症状。

5.静脉溶栓。

对于早期到达医院、诊断明确、危险性高的心肌梗塞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静脉溶栓剂,通过溶解血栓还原血流,使每一分钟的冠脉通畅时间延长,对保护心肌有极大的益处。

二、药物治疗心梗的长期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药物:1.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血管阻塞机会。

2.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

如硝酸甘油、曲美他嗪等,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量,缓解胸痛。

3.镇痛药。

如吗啡,对疼痛患者可起到很好的镇痛作用,减轻疼痛。

4.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阿司匹林等,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损伤范围。

5.他汀类药物。

如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降低血脂和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硬化匙成因素。

三、手术治疗心梗如果无法通过药物治疗进行有效控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方式有:1.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将患者的健康血管取下,植入到冠状动脉末端,绕过阻塞的血管,改善血流通畅度。

2.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通过导丝和气囊扩张支架、球囊等,将堵塞的血管打通,使血流通畅。

3.心脏手术。

如心脏瓣膜病的置换术,可有效降低心力衰竭和风险。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

由于STEMI 是在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基础上继发的凝血级联反应,不断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网罗红细胞形成红血栓,导致梗死相关动脉内的血栓长度增加,其对溶栓再通与介入开通均造成不利影响,因此,STEMI 早期患者血栓倾向的控制是治疗的关键环节。鉴于凝血活酶(Ⅱ a 因子)在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普通肝素对凝血酶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即刻起效,能够快速、有效地阻断凝血瀑布的级联反应,可迅即阻止血栓的发生发展,并有利于血管再通或再灌注,缩短总缺血时间,因此是STEMI 溶栓或PCI前甚为关键的基础性治疗,可在救护车或就诊诊室给予。静脉普通肝素越早给予,患者获益越大。此外,STEMI 首次应用普通肝素时极少发生出血(因此时多为高凝血栓倾向),故此时不应过分担心肝素的出血风险。溶栓治疗应在有效的肝素抗凝基础上进行。确诊STEMI 后应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5000 U(60 ~ 80 U/kg),继以12 U/(kg•h)静脉滴注,溶栓及溶栓后应监测APTT 或ACT 至对照值的1.5 ~ 2.0 倍(APTT 为50 ~ 70 秒),通常需维持48 小时左右。需强调的是,在STEMI 早期救治中,应首选普通肝素,通常不以低分子肝素代替。
同时,应强调在STEMI 溶栓治疗时通过实时立体的信息网络会诊系统,使基层医院得到中心或上级医院的指导和医疗支援服务。这也是保证及时、规范、有效地进行STEMI 溶栓治疗的重要支持;为尽早实现STEMI 患者心肌再灌注,如条件允许,可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同时协调转运救护车及时、安全、畅通地转运,并力争一步转运至导管室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这样才能尽可能地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力争第一时间、第一速度、第一效果地救治STEMI 患者。
迅速确立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路径应用实践分析【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及时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生存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化路径及实践应用方案。

首先介绍了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然后分析了现有急救护理流程存在的问题。

接着提出了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化路径,包括快速诊断、有效治疗和全程监护。

最后通过实践应用案例分析,探讨了急救护理流程优化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化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医疗机构的资源合理利用和医疗服务的效率提升。

展望未来,应加强多学科合作、引入智能化技术,不断改进急救护理流程,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和社会。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实践应用、病因、临床表现、问题、案例分析、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冠状动脉的病变导致心肌缺血和坏死引起。

据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也是心脏病死亡的首要原因之一。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救治时间窗短等特点,因此对于该疾病的急救护理流程至关重要。

而目前存在的急救护理流程存在一些问题,如抢救时间较长、诊断准确性不高、抢救措施不及时等,影响了患者的救治效果和生存率。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化是当今急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改进流程、提高医护人员的技能和意识,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流程的优化路径,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

1.2 研究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危及患者生命。

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急救护理流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流程不够清晰、操作不够规范、时间延迟等,影响了急救效果和患者的生存率。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1.一般治疗 重点是监测和防治 AMI 的不良事件或并发症。 (1)监测:持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
失常、血流动力学异常和低氧血症。 (2)卧床休息: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损害。 (3)氧疗:对存在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或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
的患者,需进行氧疗。 (4)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1)抗血小板治疗: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诱发局部血栓形成,是导致 AMI 的主要原因。在急性血栓形成中血小板活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抗 血小板治疗已成为 AMI 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 等。PLATO 研究[18-19]显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能够进一步降 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不增加出血风险。对于血栓负荷高的患者, 可选择使用血小板Ⅱb/Ⅲa 受体拮抗剂。
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全文)
一、背景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危害人类健
康的重大疾病,在发达国家被称为“头号杀手”,是世界范围的主要死亡原 因。近年来,随着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的广泛开展和 AMI 治疗指南的积 极推广,美国 AMI 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呈现逐年下降趋 势[1-2]。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人 口老龄化的加剧,AMI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心血管病成为 我国死因第一位[3]。根据马尔科夫模型预测,未来 20 年间中国将新增 2100 万急性冠脉事件,发生 700 万例心源性死亡[4]。与美国相比,我国 各级医院再灌注治疗的比例不高,发病至再灌注治疗时间更是与之有较大 的差距[5]。AMI 发病率的增加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控 制 AMI 发病率,提高 AMI 的救治水平,成为心血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

• 本指南对治疗的推荐以国际通用方式表示:Ⅰ类推荐指已证实和/或 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有益、有效,应该采用;Ⅱ类推荐指某治 疗措施或操作的有效性尚有争论,其中Ⅱa类推荐指有关证据和/或观 点倾向于有效,应用该治疗措施或操作是适当的,Ⅱb类推荐指有关 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证明有效,需进一步研究;Ⅲ类推荐指已 证实和/或一致公认某治疗措施或操作无用和/或无效,并对某些病例 可能有害,不推荐使用。证据水平A 级指资料来源于多项随机临床试 验或荟萃分析;B 级指资料来源于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大规模 非随机对照研究;C级指资料来源于专家共识和/或小型临床试验、回 顾性研究或注册登记。
• 2.体格检查:

应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有无皮肤湿冷、
面色苍白、烦躁不安、颈静脉怒张等;听诊有无肺部啰音、心律不齐、
心脏杂音和奔马律;评估神经系统体征。建议采用 Killip分级法评
估心功能(表1)。
• 3.心电图:
• 对疑似STEMI的胸痛患者,应在FMC后10min内记录12导联心电图(Ⅰ, B),推荐记录18导联心电图,尤其是下壁心肌梗死需加做 V3R~V5R 和V7~V9导联(Ⅱa,B)。STEMI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 型抬高(呈单相曲线)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R波减低(正后壁心肌梗 死时,ST段变化可以不明显),常伴对应导联镜像性ST段 压低。但 STEMI早期多不出现这种特征性改变,而表现为超急性T波(异常高大 且两支不对称)改变和/或ST段斜直型升高,并发展为ST-T融合,伴 对应导联的镜像性ST段压低。对有持续性胸痛症状但首份心电图不能 明确诊断的患者,需在15~ 30min内复查心电图,对症状发生变化的 患者随时复查心电图,与既往心电图进行比较有助于诊断。建议尽早 开始心电监护,以发现恶性心律失常(Ⅰ,B)。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2019)要点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2019)要点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2019)要点1 前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能维持患者较高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STEMI的病理生理过程决定其治疗具有时间的迫切性和相关性,是机会性极强、时间有决定性意义的抢救性治疗。

应特别强调,STEMI早期治疗才能挽救大片心肌,所以如何缩短心肌总缺血时间、尽早达到有效的心肌再灌注是STEMI救治的核心。

早期正确的救治策略与方法决定STEMI的治疗效果与转归。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虽然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法,但受患者就诊医院的医疗条件、地理位置及技术能力的限制,难以在我国众多基层医院推广。

基于我国国情及STEMI救治现状,对于大部分不能于120min内行直接PCI开通梗死血管的STEMI患者,早期溶栓结合转运PCI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适合我国多数基层医院作为首选的STEMI救治策略。

本指南并未沿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推荐方式,仍继续采用以下直接表达方式,并作出显著标识,以黑体加粗格式表达,即:应该应用:临床获益很大,应用指征明确,必要性强,应予优先应用(相当于Ⅰ类推荐);建议应用:临床大多可获益,效果较好,多数情况下可常规应用(相当于Ⅱa类推荐);考虑应用:临床倾向于有治疗获益,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权衡应用(相当于Ⅱb 类推荐);不应应用:临床应用可能无益或受损,为非适应证或具有反指征(相当于Ⅲ类推荐)。

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定义与发病机制STEMI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通常多为在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糜烂、侵蚀及内皮损伤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而导致冠状动脉急性、持续、完全闭塞,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从而使心肌细胞缺血、损伤及坏死的临床综合征。

值得重视的是,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腔内影像证实有25%~30%的STEMI患者并无严重的斑块固定狭窄,仅在血管内膜糜烂、侵蚀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此类高凝血栓状态的STEMI患者甚至无需支架治疗。

2020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2020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
须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低血压。心原性休克可为STEMI的首发表现, 也可发生在急性期的任何时段。心原性休克的近期预后与患者血液动 力学异常的程度直接相关。需注意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低血压,如低 血容量、药物导致的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脏压塞、机械并发症或右 心室梗死
迟发性心原性休克时,血压下降前可有心排血量降低和外周阻力增高 的临床证据,例如窦性心动过速、尿量减少和一过性血压升高、脉压 减小等。临床上当肺淤血和低血压同时存在时,可诊断心原性休克
缩短自FMC至开通梗死相关动脉的时间
建立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和规范化胸痛中心是缩短FMC至 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时间的有效手段
有条件时应尽可能在FMC后10 min内完成首份心电图记录, 并提前电话通知或经远程无线系统将心电图传输到相关医 院
确诊后迅速分诊,优先将发病12 h内的STEMI患者送至可 行直接PCI的医院(特别是FMC后90 min内能实施直接 PCI者
应在公众中普及心肌再灌注治疗知识,以 减少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时的犹豫和延误
入院后一般处理
所有STEMI患者应立即给予吸氧和心电、血压和 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血 液动力学异常和低氧血症
合并左心衰竭(肺水肿)和(或)机械并发症的 患者常伴严重低氧血症,需面罩加压给氧或气管 插管并机械通气(Ⅰ,C)
血运重建治疗术前置入IABP有助于稳定血液动力学状态,但 对远期死亡率的作用尚有争论(Ⅱb,B)。
经皮左心室辅助装置可部分或完全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有 效、安全性以及是否可以普遍推广等相关研究 证据仍较少。
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3)一般患者优先选择经桡动脉入路(证据水平B), 重症患者可考虑经股动脉入路
PTCA
药物洗脱支架( DE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整理ppt
18
易化PCI
FINESSE研究:共入选了2452例STEMI患者, 随机分为3组。两组施行易化PCI:联合易化组 给予小剂量的瑞替普酶和阿昔单抗,单独易化 组仅给予阿昔单抗,均间隔一段时间再行PCI; 直接PCI组,术前即刻使用阿昔单抗
结果:90d 3组主要终点(包括死亡、因心力衰 竭再次住院、心源性休克和心室颤动)没有显 著差异;联合易化组的血流更好,但出血并发 症也最多,直接PCI组出血并发症最少
溶栓 or PCI? 溶栓与PCI 联合应用 A. 即刻PCI B. 补救性PCI C. 易化PCI
可整理ppt
3
溶栓治疗的时机
院前溶栓;院内溶栓:30 min内进行
对45 000 名溶栓患者回顾性分析表明:
① 0~6h 溶栓死亡率减少30 ‰,7~12h 减少20 ‰,13~18h 溶栓减少死亡率在10 ‰以下,且疗 效不确定
直接 PCI 1. 能更有效开通梗死相关血管 2. 严重出血并发症减少 3. Time delay 溶栓治疗 1. 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 2. 新型溶栓药物提高了溶栓的开通率和安全性 3. 出血并发症、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闭塞
可整理ppt
5
再灌注治疗趋势
➢ 我国:PCI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 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
后期发表的REACT研究:随机接受补救PCI、药 物保守或再次溶栓治疗,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 补救PCI组无事件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且再次血运重建率有降低趋势
可整理ppt
15
溶栓后PCI治疗策略
CARESS/GRACIA /CAPITAL /SIAM等临床研究 结果显示:溶栓后24h内进行常规进行PCI获益 大于仅在溶栓失败后行PCI的患者,风险不增加。
可整理ppt
11
首选溶栓
不具备24h急诊PCI治疗条件的医院 不具备24h急诊PCI治疗条件也不具备迅速转运条
件的医院 具备24h急诊PC I治疗条件,患者就诊早(症状持续
≤3h) ,而且直接PCI明显延迟; 具备24h急诊PC I治疗条件,患者就诊时症状持续>
3h,但就诊- 球囊扩张与就诊- 溶栓时间相差( PCI相 关的延误) > 60min或就诊- 球囊扩张时间> 90min
可整理ppt
7
我国的临床研究资料
CREATE研究 2001 - 2004年 中国资料显示, 11.5%患者接受PC I治疗,溶栓治
疗占52.5% ,未行再灌注治疗占37.6%
可整理ppt
8
1 常用溶栓药物
溶栓药物多为纤溶酶原激活物或类似物 分类 : ① 非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药:链激酶和尿激酶 ② 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药: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溶栓和 PCI治疗策略新进展
江苏盛泽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盛泽分院 王晖 2010-10-23
可整理ppt
1
策略:早期再灌注治疗
对象:ST 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 作用:降低病死率并改善幸存者的心功能 方法
1. 溶栓治疗 2. 介入治疗 (PCI)
可整理ppt
2
再灌注选择
可整理ppt
13
溶栓治疗失败
临床判断 应首选进行补救性PCI
可整理ppt
14
补救PCI
补救PCI:对溶栓未成功者(未能恢复TIMI血流 Ⅲ级)行PCI以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早期RESCUE研究:溶栓失败行补救PCI与药物 治疗相比可使一级终点事件(死亡或心功能Ⅲ、 Ⅳ级)下降,LVEF改善更明显
原激活药( rt-PA,阿替普酶);无抗原性。可选 择性激活与血栓中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 对全身性纤溶活性影响较小, 出血风险降低
可整理ppt
9
常用药物表
可整理ppt
10
溶栓适应证、禁忌证
STEM I症状出现12h内,心电图两个胸前相
邻导联ST段抬高≥012mV或肢体导联ST段抬高 ≥011mV或新出现的或可能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 阻滞 STEM I症状出现12~24h内,而且仍然有缺血症 状以及心电图仍然有ST段抬高。
② 发病2h 内溶栓效果最佳,2h 之内与2h 之后溶栓 效果比较,降低死亡率分别为44 % vs 20 %
2007美国AHA/ACC治疗指南:就诊到球囊时 间(door to ballon)-就诊到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超过1小时通常首选溶栓治疗
可整理ppt
4ppt
12
溶栓抗凝剂使用
使用尿激酶:溶栓开始后12h,皮下注射7500 IU 肝素钙,之后每12h皮下注射7500 IU持续3~5d
使用阿替普酶:溶栓前给予冲击量60U/kg(最大量 4000U) ,溶栓后给予每小时12U/kg,将活化部分 凝血活酶时间(APTT)调整至50~70秒,持续48h
对于PCI明显延迟的患者,在尽早溶栓治疗后, 3~24h内进行血管造影
低危患者(如症状缓解且ST段有所改善,局限于3 个心电图导联的下壁梗死)不建议常规造影
可整理ppt
16
溶栓治疗后是否进行PCI
可整理ppt
17
易化PCI
易化PCI:PCI前先给予溶栓药物和/或血小板 GPⅡb/Ⅲa拮抗剂,目的在于采用药物治疗提高 PCI术前冠脉开通率
➢ 欧美国家:溶栓与PCI的比例相当
目前国内经济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尤其是经济 不发达地区;溶栓治疗不可或缺
24h PCI医院
可整理ppt
6
PCI制约因素
直接PCI治疗受到设备、技术条件的限制,也受 到时间延迟的影响
如果PCI相关延误(即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 时间与首次医疗接触到溶栓时间之间的差值)超 过60~110min, PCI的优势消失
可整理ppt
19
易化PCI适应症
高危(大面积心肌梗死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而出 血风险低的患者
就诊医院不能进行直接PCI,且不能及时转运者
可整理ppt
20
溶栓后PCI时机
Conclusion
After fibrinolysis for STEMI a routine invasive strategy is nowadays considered mandatory. In cases of failed fibrinolysis immediate PCI should be attempted. For all other patients who have undergone fibrinolysis the optimal window for angiography and PCI is between 3 and 24 h after fibrinolysis. Beyond that period further improvement of prognosis is unlikel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