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人口失业的成因及对策
1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1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953042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a.png)
1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第一篇:1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目录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一)失业的概念及其划分(二)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二、我国城市社区部分居民的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一)我国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二)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的原因1.历史因素的影响2.现实的教育理念的制约 3.农民观念落后的影响4.基层政府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5.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不足,体系不健全(三)经济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四)就业观念的影响三、我国城镇失业问题产生的影响(一)将会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将被扭曲四、治理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二)加强岗位开发工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扩大就业门路(三)建立统一高效的劳动力市场,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根据近几年的资料显示,我国现今的失业现状已经超越了我们所能承载的社会形态,不管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都不同程度的会出现城市社区部分居民失业和再就业困难等诸多问题。
我们所说的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
失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失业指的是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的一种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劳动者的生产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不仅浪费社会资源,还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狭义的失业指的是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者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这是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经济建设各方面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所造成的现象,导致了当前的就业困难和下岗职工增多。
下岗失业者自身的素质偏低、观念陈旧,更加增大了再就业的难度。
【关键词】改革与失业;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观念;教育理念;城镇社区;问题研究;一、我国城镇失业现状(一)失业的概念及其划分失业即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谋求工作但未得到就业机会的状态。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_1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_1](https://img.taocdn.com/s3/m/eb684fb984868762caaed546.png)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摘要:本文从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增加的成因,探讨了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治理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此:城镇失业成因对策一、我国城镇失业的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的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
失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失业人员将达到840万人。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另外目前的失业率统计中也没有包括500万下岗职工,因为下岗职工尽管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他还是企业的人,没有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以后“下岗”和“失业”完全实现并轨,两部分人就将合并计算,那么我们的失业率的数字就将更高。
”目前,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总量性原因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
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我国新增人口总量日益膨胀,随之劳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加大了计划生育力度后,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人口净增量和劳动力供给增量绝对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人口总量性原因导致我国的失业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观。
劳动力素质原因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但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对称现象日渐显着,许多新兴行业、新兴工种人才紧缺,这种状况在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造成我国劳动力素质低下的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不足。
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必然不断地进行调整。
当代社会问题:失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当代社会问题:失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e6da1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0.png)
当代社会问题:失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引言失业是当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失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法,并提出一些应对和缓解失业问题的建议。
失业问题的背景失业率的上升近年来,失业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
尤其是在经济衰退或金融危机时期,失业率更是飙升,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许多人失去了工作,无法维持生计,导致社会不稳定和经济衰退。
技术进步的影响技术的进步是造成失业问题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推进,许多传统工作岗位被替代或淘汰,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
例如,许多工厂使用机器人替代了人工操作,导致大量的工人无法再找到合适的工作。
教育与岗位不匹配另外一个导致失业问题的因素是教育与岗位要求的不匹配。
许多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因为他们所学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符。
这使得他们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增加了失业的风险。
失业问题的原因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是导致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行业和企业的需求量减少,导致工作岗位的减少。
例如,在电子商务兴起的背景下,许多传统零售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导致大量的工人失业。
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也对失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一些企业选择将产业转移到人工成本较低的国家,导致本土工人失去了工作。
这使得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人面临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压力,增加了失业的风险。
薪酬压力薪酬压力也是导致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了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甚至采取了不合理的压榨劳动力的方式。
这让许多员工感到不满,因而选择离职或被迫离职,导致失业问题的加剧。
社会不稳定因素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也对失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例如,政治动荡、战争和自然灾害等事件会导致许多企业倒闭或停工,从而增加大量的工人失业。
当前我国失业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当前我国失业产生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16c7afaf61fb7360b4c65bf.png)
当前我国失业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摘要:失业是今世界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业现象, 就业压力巨大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之一,文章总计了我国失业的主要类型,分析了造成失业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失业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失业;现状;就业政策失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失业现象。
从1993年,由于国有企业职工下岗问题开始突出,我国开始出现大的失业高峰,当年登记失业人员为420.1万人,失业率为2.6%。
之后,失业率逐渐增长,到2003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失业人数已达800万人,截至2007年6月末,中国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38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1%。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一五”时期,预计我国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
到2010年我国城镇失业人数预计将达13390万人。
就业压力巨大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之一一、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近几年来,我国的失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数上升,是当前中国失业问题面临的突出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原来潜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显性化,1.5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在逐步加快,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已经达到了8000万人,大大增加了城市就业压力。
目前国家公布的失业率只统计了城镇失业情况,并没有包括现在农村的1.5亿富余劳动力。
如果把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算入,我国失业率就要高达20%。
第二,下岗人数增长,是近年来出现的中国特色的严重失业问题。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呈负相关。
可是,中国近年来却出现了经济和失业双增的特色现象。
目前失业下岗人员主要集中于经济欠发达和经济落后的省市。
从下岗职工的行业分看,主要多集中于纺织、机械、冶金、电子等传统产业部门。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回复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a944fa67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f8.png)
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回复标题:我国当前失业情况及应对措施引言:失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当前的失业情况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本文将从失业现状、原因分析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失业现状1. 失业率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失业率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
例如,去年失业率为xx,较上年度增加了x。
此外,城乡失业率之间也存在差异。
2. 失业人口特征我国失业人口主要分布在年轻人群体中,尤其是在大中城市。
大多数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具备一定的就业技能。
另外,农民工等特殊群体也是失业人口的一部分。
二、失业原因分析1. 经济结构调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传统产业逐渐萎缩,导致了失业人口的增加。
此外,新兴产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全弥补传统产业的空缺。
2. 技术进步科技的发展改变了生产方式,使得一部分劳动力面临技能过时的困境。
某些行业和职位逐渐自动化,导致了劳动力的失业。
3. 就业信息不对称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求职者往往无法准确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同时用人单位也无法准确了解求职者的能力和经验。
这使得就业市场上的匹配程度下降,增加了失业的风险。
4. 教育体系问题教育体系与就业市场的对接不紧密,很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自己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符,使得求职难度增加。
三、应对措施1. 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政府应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同时,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政府可以增加对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投入,帮助劳动力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此外,应提供相应的教育与培训资源,鼓励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增加就业竞争力。
3. 完善就业信息发布与匹配机制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平台,提高就业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使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能够更为准确地获取对方的需求和信息。
我国城镇失业的原因以及对策
![我国城镇失业的原因以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ccd30214b35eefdc8d33325.png)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国城镇失业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根据近些年我过城镇失业人口数量的统计,可以发现,城镇失业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高学历的人失业的人数逐渐增多,总的来说我国城镇失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与我国的基本国情联系在一起的。
与我国的人口,体制,结构,素质等方面也有必然的联系。
所以对我过城镇失业人口问题所要采用的办法,我们应该结合我过的经济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
制定适合国情的就业政策,对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可以知道,失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
失业问题也必然对我国的经济生活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压力成为我国未来时间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价值规律这个无形的手一直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增强,随着停产和破产的企业的出现,使得失业人数不断增加。
我国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的供需不平衡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从供给方面看,主要是经济活动人口增长国快,从需求方面看,一方面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从而使得需要就业的水平低,另一方面我国的分工水平不高,使得专业化分工对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显得不足。
我国的国情的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较快。
因为人口基数太大,所以即便出生率降低,却还是会产生大量的人口,人口的净生长率还是会上升。
而且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率更是越来越大。
这会直接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大我国城镇的失业率。
而中国的产业结构的失衡也是造成失业问题一个重要的因素。
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占的比例比较打,而第三产业占的比重比较低。
如果以信息业和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带动已农业工业为主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那么生产效率必定有所提高,就会使得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富余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向。
然而由于我过的第三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分化出来的劳动力不能够得到有效的配置和安排。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99742e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7.png)
失业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研究失业是现代社会中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变革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失业的威胁。
失业不仅对个人造成心理和经济上的困扰,更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而如何有效解决失业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失业问题的原因失业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工业变革:随着物流、互联网和智能制造技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许多行业和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传统的工作模式和技能要求发生了变化,造成很多人的技能不适应市场需求而失业。
2. 经济下滑:当经济衰退时,企业会为了削减成本而裁员,同时,很多企业也因为市场不景气,导致减少招聘机会。
稳定的经济增长是保障就业的重要条件之一。
3. 技能匹配不足:许多人在求职时往往找不到适合他们技能和经验的工作机会,这也是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4. 教育不足:缺少教育和培训机会,尤其是缺乏职业技术培训机会,会导致没有获得足够的技能和知识,进而影响找工作的效率。
二、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失业不仅对个人的经济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包括:1. 社会安全:失业者的家庭可能会陷入贫困,甚至会面临失业风险。
2. 社会福利:失业人员可能会申请社会救助,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3. 社会稳定:失业人员的数量越多,社会的不稳定性和治安问题也就越严重。
4. 个人自尊心:失业者可能会失去自信和自尊心,甚至导致情绪波动和抑郁症状。
三、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1. 市场需求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鉴于工业变革和技能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的失业,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和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失业者了解市场需求和适应市场变化。
2. 鼓励创业和创新:政府可以加大投资,鼓励创业和创新,为失业人员创造有效的工作机会。
3. 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59faf2cb8f67c1cfbd6b83c.png)
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与对策摘要: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失业问题是各国经济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太高的失业率会危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
所以,正确认识我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寻求一条解决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失业;问题;原因;就业;对策;劳动力下岗再就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失业问题,但是,过高的失业率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并带来一系列其他社会问题。
所以,如何降低失业率,保持社会经济的繁荣,维护社会的稳定,就成为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失业现状及严峻性我国就业和失业的现状失业,是指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或根本就未曾找到就业岗位的人。
另据有关西方经济学的定义,失业是“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1]。
目前我国的就业现状情况不容乐观,总体特征是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严重失衡,供大于求[2]。
目前,我国出现了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与较缓慢的就业增长的矛盾。
(一)劳动力的供给强劲增长 1.规模庞大的劳动力大军主要来自①大量的高校毕业生;2003年是我国高校扩招生毕业的第一年,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2002年的65%降为50%,这就意味着212万毕业生中必然会有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3]。
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十五”期间,下岗失业人员存量超过1 000万人,到2000年底,滞留在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为65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为595万人。
据统计2003年全国城镇的劳动力供给总量达2 400万人,而当年只新增就业1 000万人,年度劳动力供求差额达1 400万人[4]。
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入;劳动力供给队伍,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5]。
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必然的趋势。
目前,由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人员已达5 000多万人,其潜在的流动量将达到1亿到1.5亿之多。
城镇失业人口现状
![城镇失业人口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e547ada856a561252d36fa2.png)
城镇失业人口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截止到2002年上半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据此推算,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应为1000万人左右。
但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2002年我国石化和银行面临大幅裁员,以及全国270多万下岗职工协议陆续到期,下岗职工即将离开“再就业中心”走向社会,因此,预计失业总量还将大幅上升,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会突破4.5%。
目前我国对城镇人员的部分资金投入,重点是投入到低保和失业保障方面,而对促进就业资金的投入却明显不足。
前者投入是缓解暂时的困难,后者投入才是解决长远问题,因为具有劳动能力的城镇居民真正想要的是就业岗位而不是保障资金。
目前多数工业发达国家都改变了过去单纯靠现金补助失业者的办法,而选择了事前防范失业和促进就业的积极劳动就业政策,即加大了对促进就业资金的投入,相应建立了促进就业基金、专业培训基金等各类扩大就业的专项基金。
一、城镇失业人员的现状(一)离岗、失业、待业和特困人员日益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截止到2002年上半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据此推算,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应为1000万人左右。
但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2002年我国石化和银行面临大幅裁员,以及全国270多万下岗职工协议陆续到期,下岗职工即将离开“再就业中心”走向社会,因此,预计失业总量还将大幅上升,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将会突破4.5%。
另据国家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抽样调查及对某些省份的典型分析,由于我国每年新增的1300万劳动力以及下岗职工、隐性失业和其他未登记失业人员,我国城镇的实际失业率应在7%左右,即不少于3000万人,而我国每年所能增加的就业岗位仅为800万个左右。
仅辽宁、黑龙江两省的待就业人员就达700万人左右。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城镇实际失业率已经高出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据国家民政部公布的数字显示,截止到2002年1月,全国领取最低保障金的人数已达1235万人。
浅析新形势下失业人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浅析新形势下失业人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3fd6b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1.png)
浅析新形势下失业人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一、新形势下失业人员产生的主要原因
1、技术发展导致就业机会难
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原有的岗位无法胜任,无法满足经济发展要求。
许多传统行业的岗位也因技术发展而变得不再需要,这导致众多原有岗位
消失,使许多人失去了就业机会。
2、经济不景气影响就业
本质上,经济不景气是一种衰退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企业的需求减少,出现大量停产、缩产、裁员等现象,严重影响企业需要招聘的需求,
是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3、居民收入分配不均
社会的收入分配的不均,使得大多数人拥有越来越少的收入,支出能
力越来越低。
当人们收入水平下降而购买力减弱时,企业就会因此而出现
投资减少、亏损甚至破产,给企业决定是否继续招聘新的员工带来很大的
冲击,从而影响就业形势。
4、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稳定
当前,保护主义等因素造成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严重,企业也受到了
严峻的考验,由此而产生的就业压力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失业人数不断上升。
5、政府政策性失业
有些政府规定比较严格,使得一些行业的就业机会难以实现,同时相关政策在一些地方也严重影响了就业形势,导致一些就业空间无法开拓,从而造成失业人数的上升。
失业的治理措施
![失业的治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1e05f8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3e.png)
失业的治理措施引言失业问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不仅对个人造成了经济和心理的困扰,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讨论失业问题的原因和潜在影响,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失业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失业率,并帮助个人重新融入就业市场。
失业的原因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涉及经济、社会和个人层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失业原因:1.经济衰退:经济的不景气会导致企业裁员和关闭,从而增加失业人口。
2.技术进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工作岗位可能被自动化和机器人取代,导致相关人员失业。
3.结构性失业:某些行业的需求下降,导致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减少。
4.教育和技能不匹配: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改变可能超出了一些失业人员的技能和教育水平。
5.个人原因:一些个人可能由于身体健康、家庭原因或缺乏经验而失去工作。
全面治理失业的措施为了全面治理失业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 创造就业机会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就业的政策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这可能包括减税措施、对创业者提供支持和鼓励外国投资等。
此外,政府还可以着重发展新兴产业和支持小型企业发展,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此举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还可以促进经济多样性和创新。
2. 加强教育和培训为了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竞争力,政府应加强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建设和投资。
这可以包括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终身学习计划和鼓励人们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
此外,政府还可以与企业和行业合作,制定和实施培训计划,以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并与需求岗位相匹配。
3. 发展有利于就业的政策政府应制定有利于就业的政策,以鼓励企业招聘和留住更多的员工。
这可以包括提供雇佣津贴、减少雇佣的成本和简化劳工法规。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就业者提高求职技能、撰写简历和进行面试。
4.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了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中 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
![中 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13cd18b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f9.png)
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及类型》在当今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失业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深入探究失业的原因和类型,对于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就业、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当前失业的原因1、经济结构调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升级,传统产业逐渐萎缩,新兴产业不断崛起。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劳动者由于技能和知识结构无法适应新的产业需求,从而导致失业。
例如,曾经繁荣的制造业在智能化、自动化的浪潮下,对普通工人的需求减少,而对具备高端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增加。
2、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一方面,高校毕业生数量连年攀升,每年都有大量的应届生涌入劳动力市场。
另一方面,企业提供的岗位数量有限,尤其是与毕业生专业和技能匹配的岗位不足,这就导致了结构性失业。
此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依然较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
3、技术进步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同时也减少了对某些岗位的需求。
例如,自动化生产线的普及使得工厂减少了对一线操作工人的需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可能会取代一部分重复性高、规律性强的工作,如数据录入员、客服等。
4、宏观经济波动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会对就业产生影响。
在经济衰退期,企业订单减少,生产规模收缩,往往会裁员以降低成本;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期,企业扩大生产,就业机会则相应增加。
5、国际贸易摩擦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贸易摩擦的加剧,对我国的出口型企业造成冲击。
一些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市场份额下降的困境,不得不采取裁员措施。
6、政策调整某些政策的出台和调整也可能导致失业。
比如,环保政策的加强使得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面临整改或关闭,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可能因此失业。
7、劳动者自身素质部分劳动者的文化水平、技能水平较低,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中国当前失业的类型1、结构性失业这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而导致的失业。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644616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84.png)
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探讨一、引言二、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 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的需求不足2.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冲击3. 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的技能不匹配4. 全球化影响下的产业外移和人口流动5. 政策变化和调整造成的市场波动三、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探讨1. 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转换2. 鼓励创业和发展新兴产业3. 提高教育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劳动力流动5.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就业政策四、案例分析1.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失业现状和应对措施2. 吉林省长春市多元化就业的成功经验3. 长沙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的创新做法4.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提升案例5. 湖南省打造产业平台促进就业的实践意义五、结论与展望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城镇失业问题日趋严重。
城镇失业不仅影响着个人和家庭的生计,也对整个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为经济专家,深入挖掘城镇失业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就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本文将从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分析入手,探讨城镇失业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并通过案例分析来具体了解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实际情况。
二、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1. 城镇化进程过快导致的需求不足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剧了城镇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由于城镇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受到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尤其是城市发展水平落后或者处于调整期的地区,往往出现了就业岗位不足的情况。
2. 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冲击随着各类互联网商业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许多传统行业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和压力,就业岗位相应减少。
例如,快递公司和传统的零售商店面对电子商务的竞争,不得不缩减员工规模。
3. 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的技能不匹配城市劳动力结构失衡导致了劳动力技能的不匹配。
有些城市工人的技能和能力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生产要求,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难以胜任新的工作岗位。
中国城镇居民的失业现状及其解决措施
![中国城镇居民的失业现状及其解决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db1f12cbd64783e09122b1c.png)
中国失业现状及对策指导老师:李雪莲摘要:我国的失业问题无论从统计制度,企业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制度的保障、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这“三条保障线”的落实,还是相应的失业问题的法律保证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都需要国家在发展的同时去不断的完善。
关键字:失业原因对策一、中国的失业现状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处于法定劳动年龄阶段的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得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根据我国出台的新界定标准,失业人员的界定可以大致分为1,在法定年龄内。
即男在16-60岁,女在16-55岁。
2,有工作能力但没有工作即没有从事有报酬的劳动或自我雇佣。
3,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
失业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情况,失业分为自愿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其中非自愿性失业是经济学所考虑的范畴。
1、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的主要指标。
失业率=失业人数/(在业人数+失业人数)我国采用的也是城镇登记失业率调查法。
根据国家统计部门,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及失业率如下表。
2005-20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及失业率09年份失业人口(万人)失业率%2005 839 4.22006 847 4.12007 830 42008 886 4.22009 921 4.3从城镇登记失业率最高才 4.3%的角度来看,失业水平并不高。
即使是在金融危机的08、09年也保持在4%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未将本身无业人员、下岗人员、未登记失业人员等因素记入。
不但如此,就连在城镇登记失业率的数据上不同部门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压,2008年12月16日中国社科院公布的《社会蓝皮书》称,中国城镇失业率约为9.4%。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3月22日会见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外方主要代表时,透露“中国的失业人口多达2亿人。
若按中国劳动力资源8亿人计算的话,中国的失业率大概将在25%左右甚至更高。
浅析新形势下失业人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浅析新形势下失业人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c3577c4f8c75fbfc77db256.png)
浅析新形势下失业人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进行专业化重组和建立企业优胜劣汰机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从整体上摆脱困境的重要途径。
要搞好国有企业制度的一系列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要解决好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和企业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现就失业人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劳动力资源、失业人员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
1、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经济虽然迅猛发展但经济水平还不是很高的发展中国家。
而经济发展水平不很高从根本上决定了新增劳动力大大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速度,从而不可能在短期内为大量的新增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
2、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对接,使就业和再就业矛盾在较短时期内迅速暴露和释放。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由面向政府转而面向市场,经济增长方式也由粗放型向以内涵为主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这种形势下,企业为了生存和竞争,必须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迫使企业对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自身就业存量结构进行调整,对历史积淀下来的大量富余人员进行剥离。
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就随着各项制度的改革而在较短时间迅速暴露出来。
3、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使大量富余人员增加。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外开放领域的不断扩大以及石油石化系统不断的重组上市。
使大量机械化、自动化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被广泛运用,在使人们从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使传统产业部门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现象。
4、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顺利,部分城镇职工、新增劳动力就业、择业观念尚未转变。
我国城镇的广大新增劳动力和失业人员却尚未从过去的“大锅饭、铁饭碗” 条件下所形成的就业、择业观念中解脱出来,仍然不切实际地希望国家能为他们安排一个舒适轻松、报酬优厚、相对稳定的工作岗位,从而在一些苦、脏、累、险的岗位上,无法与进城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就业竞争。
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
![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71851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4.png)
毕业论文--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论文题目: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内容提要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问题,我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发展中大国,正处在计划经济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失业问题在我国间长期存在,依据当前中国就业形势,失业现象的存在逐年增高,中国的失业状况是令人担忧的。
目前,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会产生大量的失业人口,应怎样认识当前社会出现的失业问题,应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它等等,本文对失业问题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对策目录一、中国失业问题的现状(一)、总体表现(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三)、大学生成为新的失业群体二、中国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一)、结构升级和资本构成提高(二)、人口总量过大(三)、教育与培训尚待进一步发展(四)、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三、失业对社会的影响(一)、失业直接影响经济(二)、加剧贫困(三)、导致分配不公(四)、影响社会的稳定四、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一)、实行工资补贴政策,以增加就业岗位(二)、建立失业预警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三)、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四)、合理调整经济结构,积极创造就业机会(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六)、实施积极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中国失业问题现状、原因及对策分析一、中国失业问题现状(一)总体表现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失业问题开始逐步显现:进入新世纪后,失业形式依然严峻。
2008年3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天成平指出:这五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每年超过2000万人。
新增劳动力的数量庞大,历史遗留问题积压,失业问题愈发显得形势严峻。
(二)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虽然个别年份城镇登记失业率略有下降,但失业总量规模依然很大。
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5篇材料)
![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faf4878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1.png)
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5篇材料)第一篇: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中国失业状况及对策分析失业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由于各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各有其程度的不同。
在中国,自1992年经济体制进入全面调整和转轨阶段,一切社会经济行为均受到市场竞争机制的考验,劳动力的就业选择和失业的风险必然出现。
然而,因为中国国情不同,所面临的挑战又有其自身的特征。
一、失业现状分析转型期的失业状况的特点,一方面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结构性调整中涌现出的隐性失业人口逐步公开化,另一方面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城镇流动。
登记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1985年为历史以来的最低点(1.8%),1996年上升到3%。
有专家预计到本世纪末将达到7.4%,登记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增加到1120万人,隐性失业由1996年的15.1%上升到20%左右,失业人口的绝对量将达到5000万至6000万人。
当然,这仅是一种预测,关键还取决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如果经济发展了,相关的政策得当,措施得力,就业面扩大,失业率自然就会下降。
下面我们针对有关统计数据展开分析。
见下表上表所列统计资料,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自1985年后,失业的绝对人数逐年有所增加,而与此同时,因新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相应地失业率多年来相对稳定在3%左右的水平,接近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平均2.5%),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1990年亚洲失业率为8.3%,拉丁美洲5.5%)。
应该说,失业率维持在2~3%的水平属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正常范围,不会引起社会的震荡。
但这里所说的失业率用的是登记失业率,是指正式向政府有关机构登记失业,并希望找到工作的失业者。
2.在登记失业人数中,已达到劳动年龄等待就业的青年占了多半。
依据中国国情,每年初、高中毕业生能升入大学和专科的人数一般占到毕业生总人数的25%左右,余下的毕业生人数很大部分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因此,从登记失业人数的构成看,也应属正常范围。
中国长期失业现象的成因及解决策略研究
![中国长期失业现象的成因及解决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df613c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0.png)
中国长期失业现象的成因及解决策略研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但是长期以来,与之相伴的却是失业现象的不断加剧。
数据显示,2021年1月份,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5.2%,而在一些地区甚至高达10%以上。
长期失业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涉及社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必须深度研究失业的成因,探索解决失业问题的策略。
一、成因分析1.宏观经济变化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影响失业率的重要因素,当全国整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下滑时,失业率会上升。
例如,2020年COVID-19疫情导致的经济不景气,造成了一定的失业问题。
此外,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外部风险的不断加剧以及国内通货膨胀等因素也会影响失业率。
2.社会结构变迁在中国,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产业减少,新兴产业逐渐兴起,就业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而传统产业对于国民经济仍有着重要的作用,减少就业机会也就不可避免。
此外,在城镇化进程中,劳动力向城市聚集,但是城市就业机会并不足以满足这股人口涌入的就业需求。
因此,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失业问题。
3.教育和技能水平的限制失业人群大部分为年轻人和低技能工人,这是由于教育水平低、技能水平不足所导致的。
一些传统岗位的求职者还停留在手工时代,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此外,不同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也会导致地区失业率的差异。
二、解决策略1.促进新兴产业发展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应该扶持并鼓励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增加更多就业机会为目的,从而助推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2.提升教育和技能水平提高教育和技能水平是解决失业问题的长期之计,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成人教育、推广学徒制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此外,还应该发展全球性的在线教育,打破教育的时空限制,满足更多人群学习的需求。
3.加强就业创业辅导服务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和创业的辅导服务,指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者创业机会。
城市失业问题与社会安全保障
![城市失业问题与社会安全保障](https://img.taocdn.com/s3/m/f1870b6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8.png)
城市失业问题与社会安全保障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
城市失业不仅给个人造成了困扰,也对社会稳定和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如何加强社会安全保障,解决城市失业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城市失业问题的原因城市失业问题的形成有诸多原因。
首先,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许多传统行业遭到淘汰,一些工人失去了稳定的工作机会。
其次,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化,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逐渐退出市场,造成了部分劳动力的流失。
另外,一些新兴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未能满足就业需求,导致大量年轻人进入待业状态。
二、社会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城市失业不仅会给个人带来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也会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
失业者难以维持生计,生活水平下降,家庭关系也会出现紧张局面。
长期以来,城市失业问题一直被认为是社会矛盾的重要表现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加强社会安全保障,确保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显得尤为重要。
三、提升社会安全保障的可行措施为了解决城市失业带来的社会安全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可行措施。
1. 推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通过加大对失业者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使其具备更高的就业竞争力。
此外,政府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帮助失业者更快地融入劳动市场。
2. 扩大公共就业岗位。
政府可以增加对公共就业岗位的支持和投入,开展社会公益服务、城市环境整治等相关项目。
通过公共就业岗位的扩大,为失业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失业压力。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确保失业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
同时,加大对就业困难人群的补贴力度,提高其生活保障水平。
4. 激发创业创新活力。
鼓励失业者积极寻找创业机会,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资金支持,促进创业者的成功率。
此外,政府可以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创新产业的发展水平。
四、加强城市失业问题研究与救助为了更好地解决城市失业问题和加强社会安全保障,我们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加强研究和救助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绵阳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城镇人口失业的成因及对策专业社会工作院部法学与社会学院学号**********姓名木乃布铁指导教师孙长勇讲师答辩时间2009年5月论文工作时间:2008 年11月至2009年5月城镇人口失业的成因及对策学生:木乃布铁指导老师:孙长勇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城镇人口失业问题也日益凸现。
再加上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使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快速增加,城镇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为了预防城镇失业人数比例过大,从我国城镇失业的现状入手,分析了造成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增加的成因,探讨了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大力发展教育和培训,保持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治理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城镇失业现状成因对策The Causes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of Unemployedand CountermeasuresUndergraduate: Mu NaibutieSupervisor: Sun Changyong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of China's cities and towns are increasingly highlighted.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increased rapidly because of the world financial crisis,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 has become the most prominent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socio-economic problems.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urban unemployment ratio of the number from too large, start with the status of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problem,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for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step up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changing careers, to develop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maintain fast economic growth, to increase the 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 efforts,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 market and so on measures to govern the China's urban unemployment problem.Key words:unemployment of the cities and towns current situation cause countermeasures目录前言 (1)一、城镇人口失业的现状 (1)(一)近年城镇失业人数逐年上升趋势 (1)(二)城镇登记失业不断攀升,城镇真实失业人口数创建国以来之最高 (1)(三)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与素质矛盾并存 (2)(四)隐性失业大量存在 (2)二、失业的成因分析 (2)(一)人口总量和劳动力供给人口相对过剩 (2)(二)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大量结构性失业、下岗人员 (3)(三)技术进步的影响 (3)(四)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3)(五)金融危机的影响 (4)三、治理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政策措施 (4)(一)加强宣传教育,转变择业观念,是治理失业问题的思想基础 (4)(二)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就业岗位 (4)(三)加强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水平 (5)(四)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城镇就业现状的保护和立法 (5)(五)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5)结语 (6)参考文献 (7)致谢 (8)前言城镇人口失业是我国进入21世纪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它不仅与人民的生活紧密相关,有必要深入思考,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且又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故而,城镇失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中国的经济改革采取了渐进式的方式,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摸索着自己的前进道路,其在经济增长与就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由于中国特有的人口量大以及改革以前国有企业所沉淀的大量的隐性失业人员和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加上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所出现的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结构性失业等诸多问题,都一度使城镇失业问题变得十分严峻。
一、城镇人口失业的现状(一)近年城镇失业人数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由1991年的352.2万,增长到2004年底的827万。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部门共同发布的《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显示,2006年,失业人员将达到840万人。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另外目前的失业率统计中也没有包括500万下岗职工,因为下岗职工尽管没有工作、没有收入,但他还是企业的人,没有和企业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以后“下岗”和“失业”完全实现并轨,两部分人就将合并计算,那么我们的失业率的数字就将更高。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3月10日在全国人大记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表示,城镇登记失业率4.2%,创三年来最高水平。
[2]但4.2%对应的失业人数究竟是多少呢?官方并没有披露这一数据。
但从08年5月份官方公布的《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告》中显示,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对应的登记失业人数为830万,假定09年的登记就业基数不变(事实上应该大于07年),那么4.2%对应的登记失业人数应该是871.5万。
目前,城镇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二)城镇登记失业不断攀升,城镇真实失业人口数创建国以来之最高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集中表现在城镇。
根据国家统计公布的数字,2002年末,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为770万,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职工约为410万人;其他下岗职工约为200万人;仅此三项之和即为1380万人。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实际使用的城镇就业人员的数字计算,我国2002年城镇失业率约为7.2%。
如果再考虑到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的劳动年龄限制和尚未登记的失业人员,扣减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中的隐性就业人员,我国2002年城镇失业率大概在9%左右。
根据国际上的较为流行的划分标准,失业率在7%—8%为失业问题突出型,9%以上为失业问题严峻型。
不难看出,我国当前的城镇失业问题已相当严峻,城镇真实失业人口也达到了建国以来的最高峰。
(三)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与素质矛盾并存我国劳动力供求的总量矛盾相当突出。
就农业而言,我国目前约有从业人员3.2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约19.5亿亩,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种6亩地。
目前,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农业人口不到该国人口总量的 5%,而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地面积则高达 160亩—1700亩之间。
假定我国农业劳动力总量不再增长,从近期看,如果按照每个劳动力平均耕种10亩地的标准,将有1.2亿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从中期看,如果按照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耕种22.5亩地的标准(即日本1999年达到的水平),将有 2.5亿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从长期看,如果按照每个劳动力平均耕种50亩地的标准(即南美洲国家1999年达到的水平),将有 2.8亿以上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
就城镇而言,我国目前每年大约新增就业岗位800万人,这还不够满足城镇每年新增约1000万劳动力的求职需要。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中规定,2001—2005年每年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约800万人,实际上恐怕不止此数。
如果再加上尚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分流人员,我国城镇今后若干年内每年工作岗位的缺口约在2500万左右。
(四)隐性失业大量存在隐性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并在职工作但工作量不足,不能通过工作获得社会认可的正常收入,虽有工作岗位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失业,或在自然经济环境里被掩盖的失业。
第一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衰退时期,由于企业开工不足,即使未被解雇的工人也无法有效地使用,甚至在繁荣时期,过分膨胀的就业也会出现人员臃肿的现象。
后一种情况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隐性失业人员已“蒸发”了相当一部分,但仍有一部分尚未“蒸发”或有待“蒸发”。
我国城镇国有和集体企业的隐性失业呈现此消彼长、新增量与消减量几乎不相上下的变化态势.在变化中,隐性失业的产生正在由以体制性原因为主转向以结构性原因为主,并由宏观层面转向企业微观层面.与隐性失业相对应的是,目前我国隐性就业现象大量存在,并作为对前者的一种隐性缓解;对逐渐增多的名义上退出劳动力供给队伍的人口中的潜在就业压力,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城镇外来劳动力的低失业率有利于"稀释"城镇失业率;城镇对外来劳动力的总量控制应主要定位于限制他们在城镇失业而不是其在城镇就业.二、失业的成因分析(一)人口总量和劳动力供给人口相对过剩我国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是我国失业存在的基本原因。
由于过去我国人口政策的失误,使我国新增人口总量日益膨胀,随之劳动人口比重也在不断提高。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加大了计划生育力度后,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但由于人口惯性作用,庞大的人口基数使我国的人口净增量和劳动力供给增量绝对数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人口总量性原因导致我国的失业问题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观。
我国劳动力数量众多,但整体素质不高,劳动者技能与工作岗位所需技能不对称现象日渐显著,许多新兴行业、新兴工种人才紧缺,这种状况在国有企业失业人员再就业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造成我国劳动力素质低下的根源在于教育投入不足。
(二)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大量结构性失业、下岗人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必然不断地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