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倩女离魂》对“离魂”题材的继承与超越讲解
_倩女离魂_研究现状分析_闫永丽
书局 1975 年。
学 院 派 批 评
《倩 女 离 魂 》研 究 现 状 分 析
111
·
·
·
·
学 院 派 批 评
《倩 女 离 魂 》研 究 现 状 分 析
112
老蒹葭,过水洼,傍浅沙,遥望见,烟 笼寒水月笼沙,我只见茅舍两三家。 ” 如此等语,清丽流便,语入本色。 然殊 不秾郁,宜不谐于俗耳也。 ③
女性意识的苏醒。 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这三部作品, 同是才子佳人心 曲,同是大团圆结局,同是反封建礼 教之作,同是追求美满爱情和婚姻的 目的。 并且《倩女离魂》和《牡丹亭》同 是借“魂”的意象来实现主人公冲破 礼教的樊笼,两部作品中的“魂”都是 主人公二重人格的体现.是其本我的 外化和情欲宣泄的形式。 《倩女离魂》 剧本在读至折柳亭送别之时,明显感 到了具有《西厢记》长亭送别的投影。
[圣药王]近蓼洼,揽钓槎,有折蒲 袁柳兼葭,滂水凹,折藕芽,见烟笼寒 水月笼沙,第舍两三家。
蓼洼茅舍, 夜景如画, 这有声有 色,充满感情的诗的意境和张倩女焦 急畏惧的心理,恍惚飘渺的神态融为 一体,真切,优美而又动人。
《倩女离魂》的曲词还善于吸收 前人诗、词、曲中的语言和民间口语 融汇一体, 形成多元统一的浑融美,
何良俊大胆地将郑光祖放到了
无可挑剔、无可遗憾的第一位置。 历史上关于郑光祖的评论还有
很多,如元钟嗣成《录鬼簿》中提到: (郑)光祖,平阳人,以儒补杭州路
吏。 为人方直,不妄与人交,名闻天 下,声彻闺阁。 伶伦辈称郑老先生。 ②
在此,钟嗣成间接地道出了郑光 祖方正直扑,不求闻达于诸侯,学问 人的清静人格。
若苦难落在一个生性懦弱的人 身上, 他逆来顺受地接受了苦难,那 就不是真正的悲剧。 只有当他表现出 坚毅和斗争的时候, 才有真正的悲 剧, 哪怕表现出的仅仅是片刻的活 力、激情和灵感,使他能超越平时的 自己,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
《倩女离魂》研究综述
146l Yi Shu Ping Jian I
I Xi Ju Yu Ying Shi·戏剧与影视阴■-
亮 点 :独 一 无 二 的女 性 形 象 塑造 和 细腻 人 形 象 塑 造 主要 从 追 求 爱 情 的方 式 、 情 爱 观 等方 面 与杜 丽 娘 这 个 人 物 形 象 作 对 比分 析 ;细 腻 入 微 的 心 理 刻 画 主 要 从 “一 切 景 语 皆情 语 ”和 “雅 俗 浑 然 一 体 的语 言 结 合 模 式 ”两方 面来 进 行 细 致 地 论 述 。
二 、艺 术 特 色 (一 )情 节 结 构 《倩女离魂 》的情 节在 《离魂记》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变 化 ,呈 现 出瑰 丽 无 比 的画 面 。 吴 乾 浩 的《<倩 女 离 魂 >的艺 术 特 色 》主要 分 析 了作 品 浓 郁 的 浪 漫 主 义 色 彩 ;情 节 关 目 安 排 得 当 ,简 洁 有 力 ,变 化 有 方 ;结 合 人 物 在 离 魂 阶 段 的 特 殊 性 的 细 节 、细 腻 的心 理 活 动 与微 小 的感 情 变 化 等 运 用 想 象 与 夸 张 手 法 。杨 宏 的 《至情 至意 话 离 魂 — — 浅 谈 元 杂 剧 <倩 女 离 魂 >的文 学 价 值 》认 为 《倩 女 离 魂 》在 戏 曲史 上 并 没 有 引 起 足 够 的重 视 。《倩 女 离 魂 》是一 部 才 子 佳 人 戏 的典 范 之 作 ,它 上 承 《西 厢 》余 韵 ,下 启 《牡 丹 》新 篇 ,剧 作 宣 扬 了作 者 的至 情 思 想 ,曲 词 隽 永 自然 、意 境 深 邃 。通 过 解 析 《倩 女 离 魂 》这 一 经 典 名 著 ,重 新 认 识 它 的 艺 术 价 值 和思 想 价 值 。曹 静 宜 、陈 永 的《<倩 女 离 魂 >一剧 的 两 大 亮 点 刍议 》通 过 分 析 《倩 女 离 魂 》一 剧 ,认 为该 剧 具 有 两 大
_倩女离魂_与_离魂记_之比较
“倘不中呵,却是怎生?”促使倩女道出了肺腑之言:
元灭金亡宋,但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早已注入
“你若不中呵,妾身荆钗裙布,愿同甘苦。”至此,才让 自幼饱读诗书的士子们的骨髓里。而且元代统治者
王生首先提出“小姐既如此真诚志意,就与小生同上 利用理学以加强统治。仁宗皇庆二年,下诏恢复科举
京去如何?”试问:“难道说这样不就是‘聘则为妻,奔 制,将理学定为官学,大力提倡封建道德。元统治者
间,王宙的作为,自始至终都是“理”服从于“情”,封 另许他人,才造成了二人的痛苦诀别。而在《倩女离
建家长按着封建礼教包办的婚姻服从了才子与佳人 魂》中,因为王文举与张倩女是父母指腹为婚,这同
之间的自由幸福的爱情。充分显示了王宙这个男性 《离魂记》中的张镒包办婚姻没有实质区别。“楔子”
的自信与张扬。
中王文举探望岳母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成此亲事”。
【中 图 分 类 号】I206.2
【文 献 标 识 码】A
【文章编号】1671- 9581(2008)02- 0093- 04
Compar ison between " Pr ematur e Death of a Beautiful Young Gir l" and " Recor ds to Soul"
心。折柳亭送别时,她向尚未成婚的王文举提出: “哥 命倩女与王生在折柳亭送别时,倩女是“神魂驰荡”、
哥,你若得了官时,是必休别接了丝鞭者。”揭破王文 “好伤感人也呵”。王生是“凄凉甚日了”;倩女埋怨母
举未来可能负心的隐患,加强了爱情的堤防。在爱的 亲“间阻”了自己的“情意”,王生则“寄来的诗”“也
驱使下,她的魂魄深夜独自一人,不顾风寒露重,追 埋怨”夫人;倩女此时最大的心事就是担心王生得官
论《倩女离魂》的真与美
论《倩女离魂》的真与美漆伦红【摘要】元杂剧《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品.本文试从《倩女离魂》的离魂情节与倩女的情感变化探讨作品的真,从词曲的语言意境来探讨作品的美.【期刊名称】《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7)003【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倩女离魂;真;美【作者】漆伦红【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8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属山西省)人,他与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
《倩女离魂》是他的代表作。
其故事取材于唐传奇陈玄祐之《离魂记》,郑光祖在此基础上丰富了《离魂记》的故事情节、戏剧冲突、人物形象。
一、《倩女离魂》的真《倩女离魂》由一本四折一楔子组成。
在楔子里,作者对出场人物张夫人、张倩女、王文举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做了背景介绍。
四折则主要是根据折柳亭送别、倩女相思一病不起、倩女魂奔、文举高中携离魂归来、离魂与身体合二为一、欢宴成婚这一线索来结构的。
其中第二折、第三折中倩女离魂与倩女身体遭受病痛折磨的部分为戏曲最精彩的部分。
(一)看似不真其实真的离魂情节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玄学思想广泛流传,当时的文人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在志人志怪小说中,以离魂为手段的文学作品大量出现。
离魂中的魂指的是灵魂。
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体内可以脱离人身体而存在的精神就是灵魂。
唐传奇中的《离魂记》直接以离魂为题,对《倩女离魂》的创作有着较大影响。
《倩女离魂》第一折中张倩女在折柳亭送别王文举回到家中之后,她因离别而相思成疾。
她是一位大家闺秀,“孩儿针指女工,饮食茶水,无所不会”[1]。
她从小就受到严格的训练,待字闺中,恪守女子的本分。
现实生活中的她克己复礼,不逾矩,道德感压制着她对王文举的情感,然而,情难自禁,她终于克制不住自己的内在情绪一病不起。
第二折中,随着王文举的离去,倩女也离魂夜奔追随王文举而去,造成离魂的效果。
《倩女离魂》的艺术特色
《倩女离魂》的艺术特色
此剧根据唐人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主要是写张倩女因热恋书生王文举而魂不附体的一段爱情故事。
离魂是剧中的主要情节,作者处理比较巧妙和出色。
张倩女因坠入情网不能自拔,而张老夫人则要王文举取得功名后才能成亲。
自送别王文举后,倩女即卧病不起。
终因相思太切而灵魂出窍,追随王文举而去,直至三年后,其灵魂才随衣锦还乡的丈夫归来,与留在家中的病体附合。
由于将倩女的灵魂与躯体分开,作者一方面可以细致真切地表现她灵魂无拘无束时的大胆与执著,写出其不愿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而追求婚姻自由的真性情;另一方面,则可通过其病体所受的折磨,反映现实生活中多情女子相恋的痛苫。
这样就理当时闺阁佳人渴望恋爱自由的心理,以及忍受封建礼教禁锢的压抑、痛苫,惟妙惟肖而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倩女离魂》的前身与后世
《倩女离魂》的前身与后世文‖王永恩【摘要】元代剧作家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是一部承上启下的剧作。
它既继承了前代《搜神后记》、《灵怪录》、《幽明录》中许多“离魂”的情节,并对后世的如《牡丹亭》、《画中人》、《秣陵春》等剧作产生直接的影响。
同时,《倩女离魂》还借鉴了《西厢记》张生梦中莺莺月夜追赶的内容,并加以丰富。
此后的《玉簪记》、《牡丹亭》等都在《倩女离魂》的基础上将之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剧中的重要情节。
【关键词】《倩女离魂》;郑光祖;离魂;影响郑光祖所作的元杂剧《倩女离魂》以其丰沛的想象、绮丽的语言、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而成为元杂剧中的翘楚,历来颇受好评。
《倩女离魂》来源于唐传奇《离魂记》,而《离魂记》则和前代诸多的魂形分离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倩女离魂》也显然对同时代的作品有所借鉴。
《倩女离魂》问世后,一时模仿者甚众,成为了戏曲创作的一种类型。
一《倩女离魂》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情节莫过于“离魂”,它以奇特的想象、浪漫主义的格调倾心歌颂那自由的灵魂,表达着对自由爱情的渴望。
中国人的灵魂信仰可以追溯到远古,古人认为,天地万物和人都是有精神魂魄的。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微旨》中说:“山川草木,井灶污池,犹皆有精气;人身之中,亦有魂魄;况天地为物至之大者,,于理当有精神。
”[1]63人们普遍认为,人的灵魂如果离开身体,就会出现梦境、影子、失神、重病等情况。
在这样的观念的支配下,描写“离魂”的文学作品也不少见。
灵魂出窍的故事最早大概在晋代《搜神后记》中出现,书中记载了一个“魂形离异”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一个人的身体和灵魂分离,而且两者还同时出现:宋时有一人忘其姓名,与妇同寝。
天晓,妇起出,后夫寻亦外出。
妇还,见其夫犹在被中眠。
须臾,奴子自外来,云:“郎求镜。
”妇以奴诈,乃指床上以示奴。
奴云:“适从郎间来。
”于是白驰其夫。
夫大愕,便入。
与妇共视被中人。
高枕安寝。
正是其形,了无一异。
虑是其神魂,不敢惊动。
浅析《倩女离魂》对《离魂记》的突破
浅析《倩女离魂》对《离魂记》的突破
宋佳东
【期刊名称】《贺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3)001
【摘要】郑光祖《倩女离魂》的故事题材来源于《离魂记》,同时又积淀了故事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养料,和《离魂记》相较而言,《倩女离魂》在矛盾冲突、人物性格、艺术构思等各个方面均不同于《离魂记》,从戏剧发展的角度说,《倩女离魂》在各
个方面突破《离魂记》也是必然的.
【总页数】4页(P70-72,77)
【作者】宋佳东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中文系,黑龙江,阿城,1503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从唐传奇到元代才子佳人剧的嬗变——从《倩女离魂》对《离魂记》的改编说开去 [J], 李雯
2.情之格调——读《离魂记》《倩女离魂》《牡丹亭》 [J], 张斌;徐继霖
3.《倩女离魂》相较于《离魂记》的有意叙事 [J], 冯艳梅;
4.倩女形象的悲剧意蕴——兼论《倩女离魂》对《离魂记》中人物形象的改编 [J], 郭丹
5.从《离魂记》到《倩女离魂》——倩女形象的演变及分析 [J], 甘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离魂记与倩女离魂之比较刘莉莉
76文学观察《离魂记》与《倩女离魂》之比较刘莉莉 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信阳 464000摘 要:陈玄祐的唐传奇《离魂记》叙写了张倩娘离魂以求爱情婚姻的故事。
元代的郑光祖创作的杂剧《迷情琐倩女离魂》,故事题材来源于《离魂记》,但他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上又有所改动。
本文将对两部作品在情节和矛盾冲突上的变动内容、变动原因及其作用做出分析。
关键词:《离魂记》;张倩娘 ;《倩女离魂》;张倩女文举对追赶而来的倩女灵魂却再三责备,以“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私自赶来,有玷风化”这些封建教条来怪责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改动呢?下面将联系作者的身份、生存环境及写作目的来进行分析。
二、变动之原因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时代,在思想上取兼容的态度,以儒为主,兼取百家,在政权运作、人才选拔与使用方面,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士人入仕,建功立业,始终持儒家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
陈玄祐生活在这个时代也不例外,同其他文人一样功名心特重,安史之乱后,这种观念虽有所变化,渐至晚唐而渐见纤弱,但积极入世的总趋势并未改变,再加上当时重视进士的社会风气,这一切都影响着陈玄祐,创作《离魂记》与他积极入世的思想有很大关系。
唐代科举考试没有采取糊名制,考生的名声就显得相当重要,文名高、又有权贵或文坛前辈推荐的考生容易被录取。
唐五代时人们“好奇”,喜欢谈论奇人、奇物、奇事;又有以传奇小说行卷之风,很多作家在创作传奇小说时只是“为奇而奇”,希望自己能够出奇制胜。
《离魂记》运用浪漫手法,幻设奇妙情节,成为传奇小说步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陈玄祐也因此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虚构这样一段爱情故事,也是有意“为奇而奇”,为名声而作。
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目的,和陈玄祐作为文人士大夫的这种身份,造成他写作《离魂记》时只是为了让天下人认识自己,并没有在作品中寄予太多的社会责任和思想,也没有在作品中倾注多少社会现实因素。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政权。
元杂剧
第四章后期元杂剧及其它试论《倩女离魂》的剧情结构和艺术感染力《倩女离魂》元代后期杂剧家郑光祖描写才子佳人缠绵情爱旦角戏的代表作。
1、“离魂”是剧中的主要情节,处理得比较出色和巧妙。
将倩女的灵魂与躯体分开后,一方面可以细致真切地表现她魂魄无拘无束时的大胆与执著,写出其不愿受封建道德伦理束缚而追求婚姻的真性情。
2、另一方面则可通过病体所受的折磨,反映现实中多情女子相恋的痛苦。
自感叹、自伤情、自懊悔,折腾得死去活来。
3、这样就把当时闺阁佳人渴望恋爱自由的心理,以及忍受礼教禁锢的现实压抑感,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试叙钟嗣成《录鬼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即《录鬼薄》的贡献)元代后期杂剧家钟嗣成的《录鬼薄》一书,记录了元代戏曲作家152人,剧目名称四百四十余中,保存了元代戏曲的许多第一手的珍贵历史资料。
一、作者将元代重要的散曲和杂剧作家分为“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和“方今才人”两大类进行介绍,按时间顺序记述他们的简历和剧目,在为剧作家立传的过程中,反映出元杂剧创作的基本历史面貌。
二、《录鬼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许多元杂剧作家由于有此书着录,才为后人所知,真正成为“不死之鬼。
”如:1、“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包括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尚仲闲、高文秀等。
2、“方今才人”,包括宫天挺、郑光祖、雎景臣等。
3、“已死才人不相知者”,包括胡正臣等。
第五章元代的散曲名词解释:散曲1、在元代,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2、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曲调不同,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
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曲词须一韵到底,结尾时有“煞调”或“尾声”。
3、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散曲具有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特点,“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倩女离魂》与《离魂记》之比较
型 ;元杂剧里 他们是 指腹为婚 的
婚 姻 关 系 ,他 们 的 相 爱 出于 才子 佳 人 的 一 见 钟 情 。 这 种 改 变 有 两
即是 倩女 的夜奔 ,一 是符合礼 法
规 范 的合 法 途 径 即 王 文举 的状 元 及第 。
遇 了 更 多 的坎 坷 , 《 离 魂 记 》 中 倩 女 私奔 受 到王 宙 的热情 支 持 , 两
学教育
《 倩 女离魂》 与《 离魂记 》 之 比较
围夸 静
内容摘要 : 元杂剧《 倩女 离魂》 继承 了唐传奇《 离魂记》 的离奇情节 , 同时受 时代背景和 自身体裁的影响 , 在
叙 事 层 面 和 主题 呈现 上 形 成 了不 同的 文 学追 求 。 不 仅 设 置 了外在 情 节结 构 冲 突 , 还 增 添 了人 物 内在 性 格 冲 突 , 深 化 了创 作 主 题 , 使 文 学 作 品不 再 局 限 于 文 人 士 大 夫 阶层 的搜 奇 好 异 , 而 是 强 化 作 品 的现 实 干 预 精 神 , 在情与 礼 的冲 突 中反 思 封建 伦 理 道 德 。 关键词 : 倩 女 离魂 离魂 记 情节 人 物 主题
人 物 的 理解 。
作而又作 , 不 惜重翻 旧案 , 蹈 袭前 人” Ⅲ , 题材相似不 假 , 但 蹈袭前人
之 说 有 失 偏 颇 。由于 文 学 体 裁 、 创
舞台表演 , 追求 强烈 的戏剧 冲突。
《 倩女离魂》 中作 者 巧 妙 地 布 置 了
比较 《 离魂 记 》 , 倩女 经 历 了
魂 旦 正 旦 交 替 上 场 。 离 魂 形 象 的
而《 倩女 离魂》 中这种 大胆 的行为
却 遭 到 恋 人 的 斥 责 ,迎 接 深 情 倩
倩女离魂郑光祖赏析
《倩女离魂》是明代文学家郑光祖所创作的传奇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主要描写了梁朝名士萧子显和他心爱的女子林黛玉之间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
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赏析:
首先,作为一部古代小说,它所展现出的人物形象极为丰满,生动而有血有肉。
萧子显温润如玉,博学多才,而林黛玉则卓尔不群,才情异于常人。
他们的爱情故事更是令人难以忘怀,几经波折,终成眷属,让人为之动容。
其次,郑光祖在《倩女离魂》中处理情节的手法十分巧妙,利用了众多有趣的情节细节,使得小说具有故事情节紧密、情节跌宕起伏、起伏波澜的特点。
这些情节让人看得紧张刺激,在乐趣之余也更好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最后,郑光祖在《倩女离魂》中所描绘的梁朝风貌和社会背景也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小说中生动地再现了梁朝的庭院文化、士人风貌和经济生活情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历史参考资料。
综上所述,《倩女离魂》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生动而丰富的人物形象、巧妙处理的情节和真实的历史背景,使得其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魅力和历史价值。
试析《倩女离魂》与《牡丹亭》中“离魂”情节之异同
《倩女离魂》这部元杂剧中最独特的地方便在于其中的“离魂”情节。
“离魂”在古代被视为鬼神灵异之事,多发生在意念强大,有执着的追逐的凡人身上。在《倩女离魂》中,倩娘的魂魄离了体,究其原因,是对王文举的深深爱意和眼看着爱人离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化成了强烈的冲动,这种冲动迫使她急切地想要追赶上王文举,殷切盼望可以与他一同上京。这里截取两段原文加以证明:“【鹊踏枝】据胸次,那英豪;论人品,更清高。他管跳出黄尘,走上清霄。又不比闹清晓茅檐燕雀,他是掣风涛混海鲸鳌。”[1]这首曲辞是倩娘对侍女梅香说的话,她感叹了王文举的胸襟和人品,称赞他是出尘之人,又是雄心壮志可搅动海洋的鲸鳌,从这首曲辞可以感受到倩娘对王文举的钦佩和深切情感,为之后的“离魂”情节打下基础;“【后庭花】我这里翠帘车先控着,他那里黄金镫懒去挑。我泪湿香罗袖,他鞭垂碧玉梢。望迢迢恨堆满西风古道,想急煎煎人多情人去了,和青湛湛天有情天亦老。俺气氲氲喟然声不安交,助疏剌剌动羁怀风乱扫,滴扑簌簌界残妆粉泪抛,洒细蒙蒙邑香尘暮雨飘。”[2]这首曲辞以极其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倩娘在折柳亭送别王文举后内心的焦灼和痛苦,这份难以化解的苦楚酿在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酵,最终成了一杯幻化离魂的药,这才有了月下“王生也,我背着母亲,一径的赶将你来,咱同上京去罢”[3]的追赶。此时的倩娘,肉身一病不起,魂魄却遵循自己的本心,完成了陪同王文举上京赶考的夙愿。
二、《牡丹亭》及其“离魂”情节分析
(一)剧情简介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
有一天,贫寒书生柳梦梅莫名梦见一位佳人,她站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说同他有姻缘之份,从此,柳梦梅对她日思夜想。同时,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到一位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从梦中醒来后,丽娘愁闷消瘦,从此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还嘱咐丫鬟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杜宝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埋葬了自己的女儿,并修建“梅花庵观”。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在丽娘的坚持下,柳梦梅掘墓开棺,使得杜丽娘起死回生,随后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挖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摇身一变成为了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了皇帝面前,皇帝感慨二人的旷世奇缘,颁圣旨为他们二人赐婚,于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推陈出新_试论_倩女离魂_对_离魂记_的继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 贻 白.中 国 戏 剧 本 事 取 材 之 沿 袭.中 国 戏 剧 史 长编.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4. [2]王 梦 鸥.礼 记 今 注 今 译.天 津 : 天 津 古 籍 出 版 社 , 1987. [3][宋]朱熹.楚辞集注.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 [4]王 明 . 抱 朴 子 内 篇 校 释 . 北 京 : 中 华 书 局 ( 增 订 本) , 1985. [5]张友鹤选注.离魂记.唐宋传奇选.北京: 人民文学 出版社, 1964. [6]顾 学 颉 选 注.迷 青 琐 倩 女 离 魂 .元 人 杂 剧 选 .北 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 [7]么 书 仪.元 剧 与 唐 传 奇 中 的 爱 情 作 品 特 征 比 较 . 文学评论.1984(3). [8]程 国 赋.唐 传 奇 与 元 杂 剧 相 关 作 品 的 比 较 研 究 . 学术研究.1997(2).
论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对传奇小说《离魂记》的改编艺术
论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对传奇小说《离魂记》的改编艺术摘要:陈玄祐的传奇《离魂记》描写张倩娘离魂追求爱情自由的故事。
元代的郑光祖改编的杂剧《迷情琐倩女离魂》,故事源于《离魂记》,但他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上有超越性的改动。
本文旨在追溯《迷青琐倩女离魂》材料来源及将对两部作品在情节和矛盾冲突上的变动做出分析。
关键词:《迷青琐倩女离魂》;《离魂记》;改编在改编《离魂记》的诸多杂剧和传奇中,唯有郑光祖的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流传了下来并在今天还能找到原本。
其他改编作品为何失传,其原因不可细考,但是《迷青琐倩女离魂》能够流传至今,其改编艺术必定是超群的。
本文就《迷青琐倩女离魂》的故事来源、对《离魂记》的改编艺术进行探讨。
一、追本溯源有人认为郑光祖的杂剧《迷青琐倩女离魂》是根据元初赵公辅的杂剧《栖凤堂倩女离魂》以及有关说唱材料稍加改编而成的,但追溯源头,包括《栖凤堂倩女离魂》、阙名南戏《倩女离魂》、明代谢廷谅传奇《离魂记》、王骥德杂剧《倩女离魂》以及阙名传奇《离魂记》这些雷同的故事都可以在唐人陈玄佑的传奇小说《离魂记》中找到本来面目。
对待前人的作品,唐人颇有将其敷演为传奇的,除《离魂记》外,《太平广记》另收有《灵怪录·郑生》、《独异记·韦隐》,都叙述唐人的离魂故事。
而最早的离魂故事则是刘义庆的《幽明录・庞阿》,写石氏女由于偷窥了来访的同郡美男子庞阿而情窦初开并爱上了他,但又不敢大胆追求,只能通过离魂形式与庞阿相会,最终石氏女终与庞阿成就美满姻缘。
这是离魂故事的开端,但并未形成一个固定的创作模式。
显然,陈玄佑的《离魂记》在《旁阿》之后,算不上最早的离魂故事。
但不可否认的是,《离魂记》的开创意义在于:对《庞阿》等故事的情节进行了整合,加之作者的虚构创作,将此类故事情节的基本模式定了型:男女主人公情深意切、外力迫使两人分离、一方(多为女主人公)因忧思成疾或死亡、离魂相会、形成事实婚姻、交代离魂相会的过程、离魂者形神合一复活、二人得到认可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倩女离魂》研究综述
《倩女离魂》研究综述作者:于婧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05期摘要:元杂剧作家郑光祖的代表作《迷青琐倩女离魂》被认为是元代后期杂剧中的翘楚之作,受到历代学者的青睐,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
这些成果除了对《倩女离魂》的思想意蕴、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之外,还大大扩宽了从横向纵向比较的角度来切入对《倩女离魂》承继嬗变的考察范围。
关键词:《倩女离魂》 ; 研究 ; 综述中图分类号:J805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5-0146-02元杂剧作家郑光祖的代表作《迷青琐倩女离魂》被认为是元代后期杂剧中的翘楚之作,受到历代学者的青睐,给予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
这些成果除了对《倩女离魂》的思想意蕴、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研究之外,还主要从横向、纵向比较的角度切入对《倩女离魂》承继嬗变的考察范围大大扩宽。
针对《倩女离魂》研究掀起的高潮,笔者认为对其研究的问题较为集中,研究方法多样,视野较为开阔,同时也更加接近文学本质。
一、主题思想《倩女离魂》的主题思想研究历来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倩女离魂》充满着反封建思想的光芒,讴歌了纯贞的爱情,对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溢满了颂扬之情。
姜志信、张成武的《<倩女离魂>新探》认为《倩女离魂》丰富和深化了《西厢记》反封建的主题,使得元代爱情戏更为丰富、深刻和多样化。
同时,魂离、梦遇的艺术构思,也在以现实主义为主的《西厢记》和以积极浪漫主义为主的《牡丹亭》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马涛的《郑光祖在<倩女离魂>中对相思之苦的发掘》认为元代杂剧家郑光祖在杂剧《倩女离魂》中对相思之苦的发掘最具特色,它不仅延续了相思之苦的忧郁美和凄柔美,而且创造了相思之苦的离奇美和浪漫美,形成了积极浪漫主义的相思模式。
焦瑛的《<迷青琐倩女离魂>对“离魂”母题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分析“离魂”故事情节的吸收及转变和“离魂”社会意义的继承与改变,得出《倩女离魂》在“离魂”母题的创作上推陈出新,显示了元代女性对于爱情的执着以及他们的大胆、坦诚,表现了不同社会背景下,士子文人所独有的文化气质。
1980年以来《倩女离魂》研究述评
元杂剧《倩女离魂》(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之一,20世纪初到1949年,学术界对《倩女离魂》的研究延续了前人对郑光祖笔下曲文的认可,同时存在对郑光祖位列“元曲四大家”地位的反思,以郑振铎为代表,其认为郑光祖凭借曲文可以成为一位大家,但是不能和关汉卿、王实甫相提并论。
这一时期甚至还有人直接否定《倩女离魂》作为“剧”的价值,如1941年贾天慈发表于《三六九画报》的《关于郑德辉》一文提及《倩女离魂》时只以25字带过剧情并直言“荒谬不足道”[1]。
四年后,拙予以《〈倩女离魂〉之写情》一文肯定了《倩女离魂》作为“剧”的价值,关注到作品情节结构,并将《倩女离魂》和《西厢记》并举,得出该剧虽略逊色于《西厢记》,但“写情之妙,意境之佳,有非后世传奇所可及者”[2]的观点。
遗憾的是,拙予虽触及比较研究的视角,但未能进一步深入展开。
“建国以来古典戏曲文学研究是有成绩的部门”“经过拨乱反正,1980年以来,古典戏曲文学研究开始向着新的深度、广度发展”[3]。
1980年以来《倩女离魂》的研究成果丰富,总体呈现出对戏曲文本的重视,并借助比较研究的方法围绕人物形象、主题意蕴等方面对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其间还存在以跨学科的视角、引用西方文艺理论重新解读的研究成果淤。
在《倩女离魂》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学术界关注的同时,由其整理改编的戏曲作品也成了戏曲舞台上的经典。
一、人物形象的研究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创造出了迥然不同于其他北曲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因此,该剧人物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倩女人物的身上。
不过专门研究倩女形象的文献并不多,多数学者是在比较《倩女离魂》和《离魂记》或其他作品时论及倩女的人物摘要:1980年以来学术界对元杂剧《倩女离魂》的研究不断深入,从最初仅有对曲词转向研究戏曲作品之人物形象、主题意蕴、曲词创作、情节结构等方面,体现出学界对该剧“桥梁”地位的认可。
整体上呈现出从单一文本内容研究到多样化比较研究,再到跨西方文艺理论不断解读的趋势。
从《离魂记》到《倩女离魂》——倩女形象的演变及分析
~
娘因此抑郁成病, 王宙也托故赴长安, 与倩娘诀别 。不料倩娘半夜 度压迫下女性的婚姻 爱情生活有更强烈的批判性。 追 来船上, 乃一起出走蜀地 , 同居 五 年 , 生 有 二 子 。 后倩 娘 思 念 父 二、 灵 与 肉的 分 离 与 结 合 母, 与王宙回家探望 。王宙一人先至张镒 家说明倩 娘私 奔事, 始知 倩 女 的 离 魂 是 灵 与 肉 的分 离 ,事 实 上 它 也 代 表 着 倩 女在 封 建 倩娘 一直 卧病在家 , 出奔 的是倩娘离魂。两个 倩娘相会 , 即合 为一 礼教的束缚下 内心的两个 自我 。 一个是遵 守封建 礼教 , 时时谨 言慎 体。 本篇以离奇怪诞 的情节, 反映 了当时青年男女要求婚姻 自由的 行 的 深 闺 小 姐 , 另 一 个 是 敢 于 冲破 礼教 的束 缚 , 追 求 内心 真 挚 爱 情 愿望 , 歌颂 了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 具有典型意义 。 的女性 。 当在 现 实 中不 能 获 得 理想 的 爱情 时 , 只 能通 过 灵魂 出窍 的 倩 女形象的演变 方式来使爱情得以实现 , 也只有当爱情真 正能实现时, 才能使灵与 从整体上说 , 小说 《 离魂记》 中的故事简短却曲折跌 宕, 王宙和 肉合一 。 当然 , 用这样 离魂 的奇幻方式来实现 自由的爱情 只是作者 倩娘 的爱情故事充满奇幻 和浪漫 。而 ( ( f 青女离魂》 中的倩女则是经 浪漫的想象, 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 的, 但也恰恰是这样的方式更进 过 百般肝肠寸断 的相 思之 苦才 得 以灵 肉合一 与王生终成眷属 , 其 步揭 示 了封 建思想 对女性 和其美 好爱情 婚姻理 想的束 缚和摧
论《倩女离魂》对“离魂”题材的继承与超越讲解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倩女离魂》对“离魂”题材的继承与超越姓名:陈文旭专业:汉语言文学所属系:文法系指导教师姓名:赵素忍摘要在中国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离魂”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超越肉体束缚的渴望。
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发展,在唐代出现了成熟的离魂主题传奇小说——《离魂记》。
到了宋元时期,“离魂”主题渗透到了戏曲创作之中,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一方面与《离魂记》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又根据元代的社会现实对《离魂记》进行改造,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使其更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
笔者拟就对唐传奇《离魂记》与元杂剧《倩女离魂》进行文本对比,从女主角的外貌、家世、一见钟情、折柳亭送别、夜奔、肉身与灵魂的分合等方面,剖析《倩女离魂》对《离魂记》女主角人物塑造的继承与超越。
关键词:《倩女离魂》;离魂;爱情;郑光祖AbstractIn the long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the "Soul" is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n a very important theme, reflecting the ancient Chinese desire to transcend physical restraint. After a long development time, it appeared in the Tang Dynasty mature themes Soul legend fiction - "Records to Soul." To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Soul" theme penetrated into the drama creations, which was undoubtedly the most famous of Zheng Guangzu "Qiannvlihun.""Qiannvlihun" on the one hand and "Records to Soul" line of succession, on the other hand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e Yuan Dynasty "Hun" to transform, to the works of more content to make it better able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 intend on on legend "Hun" and the Yuan Dynasty "Qiannvlihun" textual comparison, from the heroine's farewell appearance, family background, at first sight, Willow Pavilion, Night Flight, body and soul division, etc., analysis "Qiannvlihun" on the "Hun" actress characterization of development..Keyword: "Qiannvlihun"; Soul; love; Zheng Guangzu目录一、绪论 (1)(一)作品简介 (1)(二)研究现状 (1)二、《倩女离魂》对离魂类题材的继承 (2)(一)魂产生的直接推动力量 (2)(二)《倩女离魂》的情节改动 (3)(三)离魂这一巧妙安排 (3)三、《倩女离魂》对离魂类题材的超越 (4)(一)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 (4)(二)浓郁的时代特色 (5)(三)浪漫爱情故事的感人形象 (6)四、《倩女离魂》对后世小说作品的影响 (6)(一)大胆揭露封建思想对人们心灵的桎梏 (6)(二)少女爱情文学的不朽作品 (7)(三)奇幻方式来实现自由的爱情 (8)五、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一、绪论(一)《倩女离魂》简介《倩女离魂》作者为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
《倩女离魂》之继承与发展
《倩女离魂》之继承与发展
毛义玲
【期刊名称】《电影评介》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元代后期著名爱情剧<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离魂记>,但经郑光祖再创作之后的杂剧,在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创作手法等方面显示出它对元前期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有所继承和发展.
【总页数】2页(P110-111)
【作者】毛义玲
【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推陈出新——试论《倩女离魂》对《离魂记》的继承与发展 [J], 马利文
2.《迷青琐倩女离魂》对“离魂”母题的继承与发展 [J], 焦瑛
3.坚持创新寻求继承中的发展——以《倩女离魂》的创作为例 [J], 牟荣康
4.离魂文学以《倩女离魂》为代表的第三次发展 [J], 张勇;魏刚
5.对语文教学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思考——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 [J], 辛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论《倩女离魂》对“离魂”题材的继承与超越姓名:陈文旭专业:汉语言文学所属系:文法系指导教师姓名:赵素忍摘要在中国文化发展的长河中,“离魂”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体现了中国古人对于超越肉体束缚的渴望。
经过了漫长时间的发展,在唐代出现了成熟的离魂主题传奇小说——《离魂记》。
到了宋元时期,“离魂”主题渗透到了戏曲创作之中,其中最为出名的当属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倩女离魂》一方面与《离魂记》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又根据元代的社会现实对《离魂记》进行改造,赋予作品更多的内涵,使其更能够体现时代的特征。
笔者拟就对唐传奇《离魂记》与元杂剧《倩女离魂》进行文本对比,从女主角的外貌、家世、一见钟情、折柳亭送别、夜奔、肉身与灵魂的分合等方面,剖析《倩女离魂》对《离魂记》女主角人物塑造的继承与超越。
关键词:《倩女离魂》;离魂;爱情;郑光祖AbstractIn the long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the "Soul" is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works in a very important theme, reflecting the ancient Chinese desire to transcend physical restraint. After a long development time, it appeared in the Tang Dynasty mature themes Soul legend fiction - "Records to Soul." To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Soul" theme penetrated into the drama creations, which was undoubtedly the most famous of Zheng Guangzu "Qiannvlihun.""Qiannvlihun" on the one hand and "Records to Soul" line of succession, on the other hand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reality of the Yuan Dynasty "Hun" to transform, to the works of more content to make it better able to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 intend on on legend "Hun" and the Yuan Dynasty "Qiannvlihun" textual comparison, from the heroine's farewell appearance, family background, at first sight, Willow Pavilion, Night Flight, body and soul division, etc., analysis "Qiannvlihun" on the "Hun" actress characterization of development..Keyword: "Qiannvlihun"; Soul; love; Zheng Guangzu目录一、绪论 (1)(一)作品简介 (1)(二)研究现状 (1)二、《倩女离魂》对离魂类题材的继承 (2)(一)魂产生的直接推动力量 (2)(二)《倩女离魂》的情节改动 (3)(三)离魂这一巧妙安排 (3)三、《倩女离魂》对离魂类题材的超越 (4)(一)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 (4)(二)浓郁的时代特色 (5)(三)浪漫爱情故事的感人形象 (6)四、《倩女离魂》对后世小说作品的影响 (6)(一)大胆揭露封建思想对人们心灵的桎梏 (6)(二)少女爱情文学的不朽作品 (7)(三)奇幻方式来实现自由的爱情 (8)五、结束语 (8)参考文献 (9)一、绪论(一)《倩女离魂》简介《倩女离魂》作者为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
杂剧活动在临汾十分兴盛,郑光祖从小受到戏剧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置身于杂剧活动,享有声誉。
但他的活动主要在南方,成为南方戏剧圈中的巨擘。
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激赏郑光祖的文词,郑光祖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并列,后人合称他们四人为“元曲四大家”。
约于泰定元年(1328)前后,郑光祖卒于杭州。
他一生写过杂剧18种,今存《倩女离魂》、《㑇梅香》、《王粲登楼》、《周公摄政》、《伊尹扶汤》等8种。
郑光祖的剧作即大多系翻用前人旧作而为次本。
《倩女离魂》全文主要写倩女与王文举系指腹为婚,王文举长大后应试途径张家,怎奈张母嫌王文举无功名,以“俺家三代不招白衣为婿”为由要文举进京应试,否则不许成婚。
倩女一怕文举不能考取功名自己与他婚事不成,二怕文举“得了官别就新婚”而将她“取次弃舍,等闲抛弃”,思念成疾,故倩女魂魄离开躯体去与所爱的人相随相伴。
三年后,文举状元及第,衣锦还乡,携倩女回到张家。
当众人疑虑之际,倩女魂魄和病躯重合为一,最后欢宴成婚。
在这里,离开躯体的倩女之魂,寄寓着挣脱礼教枷锁的女性的心态;一旦“灵魂出窍”,精神获得自由,她们便表现得热情似火,敢作敢为。
至于倩女在家中的病躯,那种幽怨悱恻,凄凄楚楚,正体现出礼教禁锢下广大女性的百般无奈。
(二)研究现状“离魂”题材的作品开始于南北朝时期,自南北朝以来,被不同时代的作家加以演绎,而且日臻完善。
《倩女离魂》历来为人们所喜爱。
元杂剧《倩女离魂》取材于唐传奇《离魂记》,这部作品巧妙地结合元代特有的社会思想背景。
并且在人物塑造、情节开拓、结构关系等几个大的方面作了合理的创造,使《倩女离魂》焕发出与其他三大爱情剧迥异的光彩。
国内有许多学者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如林妙珊就《倩女离魂》对《离魂记》女主角人物塑造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而且得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四川大学文学院吕光军教授认为《离魂记》属于一部现实批判小说。
其他学者则有不同意见。
同时,朱君梅就古代小说“还魂”到“离魂”母题演变之轨迹问题进行了研究,还有东北师范大学的刘萱仪就《离魂记》与此前的离魂故事进行了研究。
目前对“离魂”题材的小说的发展脉络研究不是很清晰,大部分学者主要以《离魂记》为切入点研究离魂题材小说的兴起和发展问题,而对《倩女离魂》的研究依然是以《离魂记》为依托和基础,我们应该脱离《离魂记》的束缚,将《倩女离魂》放在“离魂”题材小说的角度去研究,同时对它的历史贡献和文学价值予以重点研究。
本文正是为了弥补不足才选择以《倩女离魂》为切入点,对它的文学价值进行研究。
二、《倩女离魂》对离魂类题材的继承鬼魂文化源远流长,关于鬼魂的书籍也是多不胜数。
古人认为魂魄是支配人精神的神秘力量,当人去世之后肉体会腐烂,但是魂魄是不会消亡的,这种思想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完全消除。
《倩女离魂》就是其中较为杰出的关于鬼魂的文学作品。
杂剧《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倩女离魂》通过离魂的手法,描绘出了在现实社会中本不可能实现的爱情,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一)魂产生的直接推动力量《倩女离魂》通过倩女的病体所受的折磨,反映现实中多情女子相恋的痛苦,倩女“一会家飘渺阿,忘了魂灵;一会家精细阿,使着躯壳;一会家混沌阿,不知天地。
”“愁心惊一片乌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飞”自感叹,自伤情,自懊悔,被折腾得死去活来,半人半鬼。
这样就把当时闺阁女子渴望恋爱却要忍受礼教禁锢的现实压抑感惟妙惟肖地表达了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当文举高中状元,寄信张家,告知“同小姐一时回家”时,倩女悲痛欲绝,生不如死“气得我痛如泪血流难尽,争些魂逐东风吹不回”。
显然,既渴求爱情婚姻又面对礼教禁锢,这便是封建时代女性的真实处境。
她们唯有在非常的情况下,才能挣脱束缚,实现理想。
而一旦“灵魂出窍”精神获得自由,她们便表现得热情似火,敢作敢为,而倩女的离魂正是这种非常情况。
我们不得不肯定并佩服郑光祖的让离魂和躯体有不同表现的这种艺术处理。
(二)《倩女离魂》的情节改动《离魂记》写张倩娘与表兄王宙从小相爱,父亲张镒也常说将来当以倩娘嫁给王宙,但二人成年后,张镒竟以倩娘另许他人,倩娘因此抑郁成病,王宙也托故请调,与倩娘诀别,不料倩娘半夜离魂追来船上,于是一起出走,遁居蜀地五年。
作者以离奇怪诞的情节,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愿望,歌颂了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
《离魂记》之后,出现了大量戏曲类派生文本,如元代赵公辅的杂剧《栖凤堂倩女离魂》、郑光祖的杂剧《迷情琐倩女离魂》、阙明南戏《倩女离魂》及王骥德的杂剧《倩女离魂》等,流传至今的却只有郑光祖的《迷情琐倩女离魂》。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对《离魂记》有所改动,但在情节上有所改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名字之改动——改《离魂记》原主人公名字张倩娘和王宙为张倩女和王文举;故事发生背景之改动;两位主人公的关系由青梅竹马改为指腹为婚,成年后倩女对王文举一见钟情;改张父背信将倩娘另许他人为张母以“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为借口,迫使王文举进京求取功名后方能与倩女成婚;结局之改动:改传奇小说中倩娘之魂与王宙遁居蜀地五年为倩女之魂与王文举一同赴京后,旋即中举回乡,又增加了王文举修书报喜,“同小姐一时回家”,病中的倩女以为文举另娶,悲恸欲绝等情节。
(三)离魂这一巧妙安排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较陈玄祐传奇《离魂记》,在矛盾冲突的处理上也有所调整。
就矛盾双方而言,《离魂记》中倩娘与王宙二人内心情感一致,并肩与父亲张镒之间有矛盾;而《倩女离魂》当中,张倩女独自一人,与以张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进行斗争,王文举并没有像《离魂记》中的王宙那样坚定不移地跟倩女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就矛盾性质而言,《离魂记》中王宙与倩娘私下里爱慕思念着彼此,而父亲张镒在不知此情的状态下,将倩娘许配他人;《倩女离魂》则不同,张母的功名门第观念甚重,以“俺家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为由,使倩女与王文举的爱情不能顺利发展。
就矛盾发展过程而言,《离魂记》中王宙见倩娘“亡命奔来”,喜出望外,欢喜雀跃;而《倩女离魂》中,王文举对追赶而来的倩女灵魂却再三责备,以“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私自赶来,有玷风化”这些封建教条来怪责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