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2023-2024学年部编本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抓住诗句中梅、雪的特点,读好诗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读诗句,说说你的体会。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对比,各有特点
说说你对下列诗句的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看问题要跳出局部,从整体上进行观察。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各有优点,事物各有所长。
说一说。
题①西 林②壁
shÌ
注释
[宋]苏轼
①[题]书写,题写。
横看成岭侧成峰,
②[西林]西林寺,在
远近高低各不同。
今江西庐山脚下。
不识庐山真面目,
yuán
③[缘]因为。
只 缘③身 在 此 山 中 。
雪梅
lú yuè
[宋]卢钺
xiáng
梅 雪 争 春 未 肯 降①,
sāo
骚
人②阁③笔
费
评
章
④。
xùn
梅 须 逊⑤雪 三 分 白 ,
站的方位不同,看到的景色不同。
庐山部分景点图
庐山望江亭
庐山含鄱口
庐山西林寺 庐山三叠泉
这仅仅是庐山的部分景点,看了这些图,你觉得庐山怎么 样呢?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真面目
?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真面目 庐山的全貌
说说诗中写的两种事物。
雪梅
lú yuè
[宋]卢钺
xiáng
朗读古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题①西 林②壁
shÌ
注释
[宋]苏轼
①[题]书写,题写。
横看成岭侧成峰,
②[西林]西林寺,在
五上《古诗三首》优质课件(第二课时 己亥杂事)
①自然界的统治者 ②暗指当政者
振作
不限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诗意: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 要拘泥一种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根据这两句诗想象诗人与天公对 话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气魄。
根据下面的提示,朗读古诗。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风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起解诗题
己亥杂诗
己亥年 组诗
写于己亥年的组诗
一起解诗意
朝气蓬勃 的局面
依靠 沉寂无声 终究 悲哀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表面含义:中国大地上朝气蓬勃的局面,依 靠的是风雷的激荡。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终究是 一种悲哀。
结合注释想象“万马齐喑” 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万马”是一幅非常壮观的画面, 气势很大,“万马齐喑”则让人感到有 些压抑。那么多马在一起却是沉默的, 没有一个发出声音。
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 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 受当局排挤,48岁愤然辞 官南归。
朗读《己亥杂诗》,做到读准字 音,读通诗句。
学认字
hài
己亥
shì
恃强凌弱
yīn
万马齐喑
sǒu
抖擞
听录音,再次朗读古诗。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兴办教育事业
培养人才
积极纳谏
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课后作业
1.认真练习本课生字。 2.背诵《己亥杂诗》。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种局面“可哀”?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此处的“风雷”仅仅是指自然界 的风雷吗?作者想表达的是什么?
风雷
五年级语文上册12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课件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在这样急切、愤懑的心情下,作者有着怎样的呐喊呢? 请说一说你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作者奉劝老天爷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地降下大 批有用之才,挽救垂爱国热情和对国家的深切担忧。
诗的后两句:“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 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不满,因此他热 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 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 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 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品读诗句,体悟诗情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生气”在诗中指什么?“风雷”又是指什么?
“生气”在诗中指朝气蓬勃的局面。“风雷”不是指 自然现象,而是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尖锐猛烈的变革。 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比喻。表现了诗人期盼一场急风惊雷,打破在清朝 统治下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思维导图
对比阅读,感悟诗情
齐读本课三首诗,说说它们的异同。
不 同 : 前两首诗都是南宋诗人所写,后一首是清代诗人所写。 《示儿》写的是诗人临终遗恨,因不能看到祖国统一而悲伤; 《题临安邸》写的是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悲愤,对国家命 运的忧虑;《己亥杂诗》写的是诗人对“万马齐喑”的痛心疾首 和对社会变革的热烈期盼。 相同:这三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
背景资料 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卑躬屈膝,对内
大肆打压百姓,官吏贪污横行,民不聊生。当时用 死板、单一、陈旧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用“四书 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人们都沉默不语,不敢发 表意见,举国上下一片死气沉沉。
理解诗意
活力,生命力。
依靠。
比喻死气沉沉的社会现状。
统编版语文三上第17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课件
明确任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运用学法 ➢诗里描写了哪些景物呢?
明诗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 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运用学法 明诗意
水光潋滟晴方好 ,
山色空蒙雨亦奇。
运用学法 明诗意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景物
水山
比喻 西湖——西子
《望洞庭》
洞庭湖 秋月 君山 ——镜子 ——白银盘
——青螺
想象 看到美景,诗人会想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望洞庭》学习单
方法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景物
水山
比喻 西湖——西子
《望洞庭》
洞庭湖 秋月 君山 潭面 ——镜子
洞庭湖 ——白银盘 君山 ——青螺
想象 看到美景,诗人会想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展开想象 品诗美
欲把西湖比西子
展开想象 品诗美
淡妆浓抹总相宜
展开想象 品诗美
西施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 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 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 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到 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沉到河 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 就流传开来。
展开想象 品诗美
明确任务确任务
傍晚时分,太阳已经落山,月亮已 经升起,诗人刘禹锡正漫步在洞庭湖岸, 他看到________,想到_______,不禁吟 诵出诗句_________。
1.借助资料,加以想象,介绍天门山、西 湖、洞庭湖的美景。 2.找一两首写景的古诗,读一读。
明确任务
用自己的话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借助资料,加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 色,并向大家介绍美景。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教案)课程目标•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掌握三首古诗的词语、句式以及韵脚•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学习重点•三首古诗的基本意思•古诗的词语、语句以及韵脚学习难点•意象丰富的古诗内涵•古诗的韵律与音律教学准备•三首诗歌的课文•教师笔记•课件展示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唐诗宋词来观察古人的情感状态,引导学生引入情感地带。
首先,我将让学生倾听一首著名的诗歌《静夜思》的朗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首先,我将介绍一下这首诗歌,让学生知道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的古诗。
其次,我将要求学生闭目静思,想象床前明月,和亲人分隔两地的感受。
我将询问学生他们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对这首诗歌进行初步感性理解。
Step 2 学习学生学习三首诗歌的基本意思、词语、语句以及韵脚。
在这一步,我将让学生逐一学习三首古诗,并精读每一首古诗中字词的含义、句子结构以及韵律与节奏。
2.1 《钓鱼》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雨雪乱飞,风霜骤至,夜深忽自敛。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在这首诗歌中,渔民在晚上乘船出海钓鱼,船上的渔民在唱歌,嘹亮的歌声传到了彭蠡湖畔的美景。
没过多久,天空中开始下起了雨雪,渔民不得不寻找栖身之地,迎接夜幕的降临。
渔船上的蓑衣被风雪挂满,寒冷和凄凉感觉弥漫在船上。
此时,渔船漂泊在大海上,孤独而又脆弱。
这首诗的韵律如海水之流,是对自然的吟咏。
2.2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这首诗歌中,描绘了一个以魅力江南为主题的画面。
江南的春天是一个万象更新的季节,大自然的色彩也随之变换。
此时莺在千里之外啼叫,红绿相映的美景跃然眼前。
这首诗的韵律行云流水,仿佛是大地慢慢苏醒的呼吸声。
2.3 《水调歌头》潇湘何事?洞庭何事?鲈鱼掌上舞。
推船暗笛惊秋风,抚蕉寻叶过千重。
一曲高山流水,谁憾谁?绿杨烟外晓寒轻。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四上《古诗三首》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凉州词)
第2课时
板块一 前后勾连,再感诗风
请同学们一齐背诵《出塞》, 感受诗人希望国家统一的情怀。
《出塞》是一首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 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后世称他们 为“边塞诗人”。边塞诗的题材很丰富,有的描写边关自然 风光,有的倾诉别离的思念,还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假如你就是这些将士中的一员,你想对我说些什么?
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 (指导朗读,读出潇洒从容)
诸君莫笑我醉卧沙场,从古至今,有几个人能在战场上 活着回来?
(指导朗读,读出心酸悲壮)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
板块四 回归整体,背诵全诗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那盛大的场面让 我们仿佛闻到了醉人的美酒香味,看到了将士们醉卧沙场 的那份潇洒从容,感受到了戍边将士准备为国捐躯的悲壮 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这首诗。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在记忆中, 融在血液里,试着背一背这首诗。
板书设计
凉州词
饮酒作乐 杀敌豪情
美酒 琵琶 醉卧 几人回
为国而战 视死如归
再读诗歌,回忆以前学习的七言诗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 读出节奏美、音韵美。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借助注释,说说读懂了什么,小组间交流。
板块三 品读想象,感悟诗情 葡萄美酒夜光杯
自由朗读,边读边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那精致的夜光酒杯闪着亮光,盛满了醇香的美酒。
第4课《古诗三首》第2课时《赠刘景文》课件
特点:深秋的景色 虽然萧瑟冷落,但更是 硕果累累的时节,显露 出勃勃的生机。
课文讲解
思考:如何理解最是橙黄橘绿 时这句诗?
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秋景虽 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 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 节无法相比的。用来比喻人到壮年, 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 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 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课文讲解
思考:此诗为什么在开头概括地描绘了荷败菊残的形象, 展示深秋的画面?
为了强调和突出 一年之中的最好景象: 橙黄橘绿之时。
课文讲解
前两句描写残秋景象,诗人要表达 什么情意?
赞美在肃杀的深秋时节,菊枝傲霜 独立的品格。
课文讲解
要求:1.读后两句,理解意思。 2.作者所写的秋景有何
特点?
诗意:别以为一年 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 住,最美的景是在这橙 黄橘绿的时节啊!
课文整体感知
诗的前两句:“寒”字一语双关,不仅写出秋风的寒 凉逼人,更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不如意。一“送”一 “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梧叶摇落,萧萧作响, 江上秋风寒气袭人,写出了秋意的清冷,表达了游子漂 泊流浪、孤单寂寞得凄凉之感。
诗的后两句:这两句描写了儿童挑灯夜捉蟋蟀的生活 场景,自然容易引发作者的联想。她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时代也是如此天真烂漫,无忧无虑;想起家乡得温馨美 好。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天真得举动,巧妙地反衬出了 诗人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及对家乡得思念之情。
第二课时
《夜书所见》 《赠刘景文》
学习
《赠刘景文》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 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 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 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 代表,并称“苏辛” 。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课件(共18张PPT)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 都描写了什么? 给你怎样的感觉?
感悟诗情 1.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古诗?你是 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 2. 品味含义深刻的诗句。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一语双关,在诗中既指自然界的 春风,又指当时的淫靡之风;“游人”在诗 中不是指一般的游客,而是特指那些忘了 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权贵。 在后一句诗中,诗人直斥统治者忘记国耻 家仇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慨和无穷的隐 忧。
布置作业
1. 背诵古诗《题临安氐邸》。 2.课下再找出一首表美达爱 国情感的古诗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题临 安邸ຫໍສະໝຸດ 统治者 诗人醉生梦死 忧国忧民
课堂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统治者,他们简 直是把杭州当成了往日的汴州。 2.这首诗中描写统治者忘却国耻的诗句是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理解古诗并完成填空
《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 了作者的情感和对统治者 的__。
小结:这首诗讽刺南宋权贵们忘记 了自己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被 淫靡之风熏得纸醉金迷,醉生梦死, 苟且偷安的现状,表现了诗人对国 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统治者只求 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的愤慨。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句 的深刻含义,读出作者的丰富感 情。 要读出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安 的悲愤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介绍诗人。 林升
生平介绍:生卒年不详,字云友,一字 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宋孝宗年间。
主要作品:《长相思》《洞仙歌》等。
朗读诗句,指点书写
1. 大声朗读古诗。 2. 根据节奏,带着感情朗 读古诗。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六年级上册18《古诗三首》第2课时课件(共8张PPT)
作
资
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杰 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元日》《梅花》 等存世。
解诗意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长扫:即常扫,指经常打扫。 净:干净。 苔:青苔。 畦:读qí,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排闼:“闼”读tà,小门。“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想象画面:茅屋因经常打扫,檐洁壁净,没有一丝青苔,院内一 排排的花木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院外,一条小溪流围绕着绿油油的 农田,两座青山好像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眼前。
悟诗情
暗示了湖阴先生人品高洁、富 于生活乐趣;清静脱俗,浑厚勤劳。
一水 两山
护田 排闼
将绿绕 送青来
作者还运用了对偶的方法,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拓展延伸
结合诗文,想象画面,在感悟诗境的基 础上,将《书湖阴先生壁》一诗写成散文诗 或诗配画。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简介背景
题唐代 名写曲。 书湖阴先生壁
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江宁(今江苏南京),常跟 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生(杨骥,字德逢)便是 其中的一位。这一年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 这里的环境风景十分欣赏,随口吟成这首绝句,应主人要求题 写在院中墙壁上(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写了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 谐相处,表现了主人的高洁。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江南春》课件(共18张PPT)
自然景物 人文景观
晴朗之景 烟雨之色
在朗读前两句诗时,应该 用柔和舒缓的语调,读出江南 春景欢快、明朗的感觉;
读后两句时,语调可稍稍 低沉,读出蒙蒙细雨的缥缈只 感。
读完这首诗,你好像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广阔的江南大地上,黄莺在欢快地鸣唱,遍 地的红花映衬在绿叶之间,河边的村庄,山下的, 酒店的旗子在风里飘着。南朝时候造起的许多寺 院,如今还有数不清的楼台掩映在迷漫的烟雨中。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着红花, 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还有那酒旗在迎风飘扬。
明诗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大意: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多亭台楼阁 掩映在迷漫的烟雨之中。
明诗意
这首诗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 的特点?
品读诗句,想象画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请把描写景物 的词语画出来。
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这些景物进行描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丛丛绿树映衬着簇 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还有那酒旗在迎风 飘扬。
18
古诗三首
语文 六年级 上册
02
江南春
你知道哪些描写江南风景的诗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唐]白居易
江南春
(唐)杜牧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文
学家。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 称他为“杜紫薇”“杜樊川” 。
杜牧诗歌成绩尤高,与李商隐齐名 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三年级语文下册_《古诗三首》优质课件(第二课时)
1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梅雨时节不能出去玩耍,多烦恼啊! 现在阳光明媚,梅子熟了,溪水潺潺, 小朋友们,快放飞心情,跟随诗人一起 去浙江《三衢道中》游玩吧!
三衢道中
曾几(jī),自号茶
山居士,南宋诗人。其诗风 格清淡,词意明白,语言流 爽轻快,形象也较为生动。 著有《茶山集》。
绿 阴 不 减 来 时 ·路 ,
添得黄鹂四五声。
上扬。声音延长, 读出意犹未尽充 满期待的感觉。
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用自己的 话说说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吧!(课后第2题)
梅子(黄了)的时候,诗人乘(小舟)沿着 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 (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 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 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_________小__溪__泛___尽__却__山__行___。____________
(2)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_________绿__阴__不___减__来__时___路__。_____________
(3)梅子变黄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 _________梅__子__黄__时__日__日__晴__。_______________
让我们借助图画和关键词背一背这首诗。
背诵指导(课后第1题)
梅子黄时 日日晴 , 小溪泛尽 却山行 。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 四五声。
快来做一回小诗人吧。如果你和诗人同 行,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儿
学写字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梅溪 泛 减
都是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xī
左窄右宽。右部紧凑,
三上《古诗三首》精品课件(第二课时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 初晴后雨
晴方好 雨亦奇 比西子 总相宜
借景抒情 贴切比喻
晴浓 雨淡 皆俱 美佳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 不同气候下的不同风姿, 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 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7 古诗三首
107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在西湖饮酒游赏 ,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大雨,两种不同的景 致,他都很欣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交代天气变化情况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交代事件背景
[宋]苏 轼
苏轼 (1037—1101),宋代 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zhān), 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豪放派词人代表,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
朗读《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 概括你的朗读感受。
《望天门山》:_壮___美 《饮湖上初晴后雨》:__柔__美
赏西湖之“晴”
水光潋滟晴方好 明媚
波光闪动的样子 想象
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的阳光洒在 西湖上,西湖亦奇 淡雅
想象 云雾迷茫缥缈的样子 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的雨洒在西湖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yǐn
chū
饮湖上初晴后雨
sònɡ sū shì
[宋] 苏 轼
liànyàn
yì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mǒ
yí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 光/潋 滟/晴 方 好 , 山 色/空 蒙/雨 亦 奇 。 欲 把/西 湖/比 西 子 , 淡 妆/浓 抹/总 相 宜 。
上,西湖________。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六年级上册语文18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课件
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 淫的当权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数不清的 寺庙和众多亭台楼阁。
表达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今、 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思维导图来自诗的后两句描写了什么?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雨景
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一下后两句抒发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深入背景 南朝(公元420年—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的总称,均设故都于江南,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 段时间。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 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今南京) 一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几百座,这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它 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 力、财力,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朗读链接
默读《江南春》,说说诗人写了哪些 景物,把这些景物圈出来。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学写生字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莺啼
黄莺啼叫
理解重点词语
绿映红
水村 山郭
绿树掩映 着红花
依山傍水 的村庄
酒旗
酒招子,酒馆 外悬挂的旗子 之类的标识
诗意:广阔的江南地区,到处莺啼阵阵, 绿树掩映着红花,依山傍水的村庄、迎风招展 的酒旗一一在望;这里还有数不清的寺庙,众 多亭台楼阁掩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由景入情,质疑探究
前两句描写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山有水, 有城郭有村庄,色彩有红有绿,将一幅生机盎然 的春色图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
18.古诗三首
第2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及想象诗中所描绘画面的能力,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学习了唐代的三首古诗,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或背一背呀?
2、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枫桥夜泊》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的朗读,再现画面。
二、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种方法,自己学习《别董大》和《暮江吟》这两首诗。
1、给一定时间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2、在组内讨论。
3、全班交流
(1)《别董大》是高适漫游时写的送别诗,原题有两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
作者送别的朋友董大名叫董庭兰。
一二两句写景。
千里黄云蔽空,日落时天色昏黄,这暗示了董大
的失意境遇。
北风吹刮着大雁,大雪纷飞,写雪中的景致,同时也是隐喻董大即将分手远行。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在此情此景中送别友人,作者难免有凄凉悲苦之感。
三四句是作者的劝勉,作者劝故人不要忧愁前面没有知己,天下哪个人不赏识你呢?要相信天下有知己,前路有光明的远景。
作者没有承接前两句抒发悲苦的情调,而是表现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
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真挚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写景是为了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提问:诗中描写的景物与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关系?
(2)《暮江吟》是白居易“杂律诗”中的一首。
大约是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
通过一时一物的吟咏,在一笑一吟中能够真率自然地表现内心深处的情思,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前两句写夕阳照耀下的江水。
夕阳从地平线上平铺水中,江面上形成了一半碧绿一半红的景观。
“铺”字用得非常恰当。
“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过来的,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
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
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
诗人流连忘返,
直到新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
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
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
由此诗人在第三句对这种景象进行了赞美: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啊!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多么和谐、宁静的意境,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然后指名读,评读,教师指导读。
5、背诵这三首古诗。
三、总结
这三首诗通过写景抒发了个人感情。
每首诗不仅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画面,而且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
我们要通过对诗句的阅读、感悟,想象诗中的景物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下,我们可以选其中一首古诗默写下来,并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画。
附: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读诗理解诗意;边读边想象,体会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再现画面。
《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四、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