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0课阿Q正传(节选)-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10 阿Q正传(节选)》林淑珍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阿Q正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领悟课文主旨,分析评论我们身边的阿Q精神。
【教学重点】
1、阿Q“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
2、“精神胜利法”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学生对小说人物的加工能力,让阿Q在他的精神世界里鲜活起来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幻灯片显示思考题)
二、合作探究
1、阿Q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
明确:遇强者--憎恶--失败--自负、自贱、忘却--胜利满足遇弱者--欺凌--胜利满足
2、“精神胜利法”的实质
明确: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麻醉的手段。
三、总结全文
阿Q形象的意义(主题)
明确:阿Q是旧中国广大愚昧的不觉悟的农民的代表。
小说节选部分集中写他的“精神胜利法”,暴露了旧中国国民愚昧懦弱的劣根性,“引起疗救的注意”。
四、小组讨论:精神胜利法的现实意义
让学生去发现我们周围的“阿Q们”,检讨我们生活精神胜利法的翻版现象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讨论,对阿Q的形象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提示学生思考:
顺境时有无自我满足?
逆境时有无自欺欺人?
弱者面前有无自高自大?
强者面前有无自轻自贱?
五、布置作业
以“阿Q读高中”为题,写一篇阿Q新传,谈谈我们学生身上的精神胜利法。
高中语文必修四《10 阿Q正传(节选)》陈嘉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阿Q正传学习目标:1.了解背景2.概况精神胜利法(优胜)在文中具体体现3、概括阿Q的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阿Q其人姓名:渺茫籍贯:渺茫外形特征:瘦伶仃,头上有癞疮疤职业:没有固定职业,给人打短工行状:没人留心,他也不说心理状况:精神胜利法二、阿Q的精神胜利法(优胜)在文中具体体现在哪里?请举例说明。
(语言、行动、心理)(一)研读第二章“优胜记略”思考:这些年阿Q经历了什么?他又如何“优胜”?1、与人口角时:“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2、看不起“文童”和城里人:“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这是错的”、“可笑”。
3、瘌疮疤:“光荣的癞头疮”“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4、赌博,被抢:“他擎起右手,用力的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他睡着了”(二)研读第三章“优胜记略”这一章,继续刻画阿Q的精神胜利法。
记了阿Q的哪几件事?(注意阿Q的言行,抓关键词语)5、败在王胡手下(生平第一件屈辱):“阿Q最初是失望,后来却不平了”,“要拉到墙上照例去碰头”“君子动口不动手!”6、挨了假洋鬼子“哭丧棒”(生平第二件屈辱):“秃儿。
驴……”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挨打);“于他倒似乎完结了一件事,反而觉得轻松些……早已有些高兴了”7、调戏小尼姑(为自己的屈辱报仇)“突然伸出手去摩着伊新剃的头皮,呆笑着”“哈哈哈!”阿Q十分得意地笑。
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三)试结合上面的事例和人物语言、心态、动作,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
自尊自负,自轻自贱狭隘保守,自欺欺人懦弱麻木、愚昧落后三、什么是阿Q“精神胜利法”?在现实中处处受凌辱,在精神上只能以自欺欺人来获得安慰,以便在黑暗的社会中能继续苟且偷生,这便是鲁迅称之为“精神胜利法”的特点。
实质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麻醉的手段。
教育最新K12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小说(2)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教学案 粤教版必修4
第10课阿Q正传(节选)本课话题——精神一、从课本中积累阿Q被打之后,其潜意识认为“这是儿子打老子”;被绑缚刑场,死到临头还高喊:“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我们在批判阿Q精神的同时,也要思索人类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
二、从生活中积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人的精神。
没有了对理想的追求,就失去了对明天的期望,抛弃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这样的生活是麻木的。
它和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斗争没有本质区别。
一个拥有精彩生活的人要有一颗纯真的心,有一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热情,并且不知疲倦地向着美好的方向迈进。
三、从历史中积累古今中外的哲人定义了精神的内涵,人类前行的历史见证了精神的永恒。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鲧禹治水,西西弗不停地向山顶推动巨石,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造福人类……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是人类精神的原始写照;司马迁忍辱负重,李冰父子栉风沐雨,布鲁诺坚持真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叙述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传承。
一、背景回放畸形社会中的畸形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之交轰轰烈烈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中国似乎出现了希望的曙光。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问题。
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目。
二、相关知识阿Q精神阿Q 精神,又叫精神胜利法。
高中语文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精练精析(带详细解析)粤教版必修4
第10课阿Q正传(节选)【学业达标评价】一、阅读课文“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阿Q此后倒得意了许多年”,完成1~3题。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表达的意思。
(1)然而阿Q虽然常优胜,却直待蒙.赵太爷打他嘴巴之后,这才出了名。
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此之后,果然大家也仿佛..格外尊敬他。
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蒙”本为敬辞,用在这里表示讽刺,意为被赵太爷打嘴巴是件荣幸的事。
(2)这里的“仿佛”是不确定的意思,表示人们对阿Q的尊敬只是阿Q的自我感觉。
2“得意”一词出现两次,有什么含义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反衬出阿Q的可悲。
挨了赵太爷打的阿Q因感觉是儿子打老子而得意,可见其性格扭曲到了何种程度。
3文中用“孔庙里的太牢”作比喻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该比喻在文中的作用有二:①形象地说明未庄人“打的既有名,被打的也就托庇有了名”的愚昧观念;②揭示这种愚昧观念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影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4画线的文段(一)揭示了阿Q怎样的性格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应该结合上下文段,抓住人物重要的动作、语言等进行分析和概括,揭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
参考答案:比美比不过,就同他人比丑,刻画了阿Q麻木愚昧的性格特点。
这种扭曲了的人格实在可悲!5画线的文段(二)中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艺术技巧作用的能力。
推荐学习K12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小说(2)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教学案
第10课阿Q正传(节选)本课话题——精神一、从课本中积累阿Q被打之后,其潜意识认为“这是儿子打老子”;被绑缚刑场,死到临头还高喊:“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我们在批判阿Q精神的同时,也要思索人类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
二、从生活中积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人的精神。
没有了对理想的追求,就失去了对明天的期望,抛弃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这样的生活是麻木的。
它和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斗争没有本质区别。
一个拥有精彩生活的人要有一颗纯真的心,有一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热情,并且不知疲倦地向着美好的方向迈进。
三、从历史中积累古今中外的哲人定义了精神的内涵,人类前行的历史见证了精神的永恒。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鲧禹治水,西西弗不停地向山顶推动巨石,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造福人类……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是人类精神的原始写照;司马迁忍辱负重,李冰父子栉风沐雨,布鲁诺坚持真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叙述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传承。
一、背景回放畸形社会中的畸形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之交轰轰烈烈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中国似乎出现了希望的曙光。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问题。
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目。
二、相关知识阿Q精神阿Q 精神,又叫精神胜利法。
高考语文第10课阿q正传(节选)专题1
高考语文第10课阿q正传(节选)专题12020.031,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 ]A.在鲁迅留学日本期间,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B.改革开放的农村面貌与以前比悬殊很大。
C.这位老先生是研究鲁迅的,他的书桌上放着许多鲁迅的书籍,如《野草》《二心集》《呐喊》。
D.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逝世了,那是马克思逝世后的第12年。
2,下面是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介绍,请选出不当的一项 [ ] A.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B.《狂人日记》是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它标志着中国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C.鲁迅一生写了很多篇小说,它写的往往是平凡人的平凡的生活,没有离奇的故事,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如《孔乙己》、《阿Q正传》、《祝福》等,这些作品都被收入到《呐喊》这部小说集里,另外,还有《彷徨》、《故事新编》,一共是三部小说集。
D.鲁迅除写小说外,还有杂文、散文、散文诗,如《南腔北调集》、《朝花夕拾》、《野草》等,都是非常优秀的文集。
3,秋夜巴金①窗外“荷荷”地下着雨,天空黑得像一盘墨汁,风从窗缝里吹进来,写字桌上的台灯像闪眼睛一样忽明忽暗地闪了几下。
我刚翻到《野草》的最后一页。
我抬起头,就好像看到先生站在面前。
②仍旧是矮小的身体,黑色的长袍,浓浓的眉毛、厚厚的上唇须,深透的眼光和慈祥的微笑,右手两根手指夹着一支香烟。
他深深地吸一口烟,向空中喷香烟雾。
③他在房里踱着,在椅子上坐下来,他抽烟,他看书,他讲话,他俯在他那个书桌上写字,他躺在他那把藤躺椅上休息,他突然发出来爽朗的笑声……④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平易近人。
而且每一个动作里仿佛都有先生的特殊的东西。
阿Q正传(节选)-粤教版必修4教案
阿Q正传(节选)本文节选自《阿Q正传》一书,是一部中国文学经典作品,作者鲁迅。
本文选自粤教版必修4教案,从文本分析和阅读理解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文本分析语言风格鲁迅的语言风格犀利、生动、有力,在文本中使用大量的讽刺、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夸张、矫枉过正的方式表达人物的形象和社会现实。
例如:阿Q是故意这样说的,因为他看来:一个革命党在他的地方上,也就等于是进了他的地方上,虽然这地方怎样烂,他自己连烂一块——这便是他的根据,他的推论。
这样子一来,他便不出声了。
在这一段中,阿Q认为只要在他生活的地方有革命党存在,就等于是在他自己的地盘上,即便这个地方再烂,也是他的地盘,因此他认为不需要做任何的反应或主动行动。
这段话中夹杂着阿Q的无知和傲慢,凸显了他的狭隘与自大。
人物形象阿Q是本文的主人公,是一个形象丰满、生动鲜明的人物。
他常常处于梦想和现实的矛盾之中,内心矛盾,因此经常寻求自我安慰和自我麻痹。
例如:他幸福地笑了:做什么?管他的,既然没有人让我做,我何必去做?他其实很愿意做的,只是因为没有人来叫他,所以他便得意了;他自知道好东西,如果有人同他串了门,叫他去做,他是做得出来的。
在这一段话里,阿Q表面上说自己不理会这个社会,可是内心里他是很渴望着这个社会可以认同自己的价值。
这种性格特点反映了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中,一些人的无奈和困境。
社会现实阿Q的故事也是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鲁迅通过描述阿Q在清朝时期的社会背景下所经历的种种遭遇和人生悲欢,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中种种封建思想和制度的荒谬和罪恶,并寄托了对于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的期望。
例如:阿Q绝对不会怕风怕雨了,只因为:他终于与皇帝和显赫的人物接近了。
如果能够与这些人相比较,便可以证明自己也是一个有点了不起的人的。
愈特别的是,想来他对于皇帝还有点崇拜心。
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阿Q中对于权力的崇拜,以及这种崇拜的虚无和荒谬。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权力至上的思想和制度,极大地限制了普通民众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造成了社会的层次化和不公。
高三语文《阿Q正传》教案 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阿Q正传》教案高三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把握阿Q的性格特点。
3.学习鲁迅先生独特的讽刺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1.阿Q的形象分析。
2.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3.小说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阿Q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
2.鲁迅先生讽刺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同学们简要介绍一下《阿Q正传》的作者鲁迅。
2.提问:同学们对《阿Q正传》有什么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二、课文阅读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指导同学们边读边标注生字词,理解词义。
三、课堂讨论1.请同学们谈谈对阿Q这个人物的第一印象。
2.分析阿Q的性格特点,如自卑、自大、势利、逃避现实等。
3.讨论阿Q精神胜利法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讨论,整理阿Q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胜利法的内涵。
2.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阿Q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胜利法。
2.提问:同学们认为阿Q的悲剧命运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二、课文阅读1.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2.分析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讽刺性对话等。
三、课堂讨论1.讨论小说的主题思想,如何揭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民众的愚昧。
2.分析鲁迅先生如何运用讽刺手法揭示阿Q的悲剧命运。
3.探讨小说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四、作业布置1.根据课堂讨论,整理小说的主题思想和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小说的主题思想和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2.提问:同学们认为《阿Q正传》对当代社会有哪些启示?二、课堂讨论1.分析阿Q精神的现实意义,如何影响当代青年的成长。
2.探讨如何从小说中汲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分享同学们对《阿Q正传》的读后感。
1.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等。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小说(2)10 阿Q正传(节选)教案 粤教版必修4-粤教版高一必修4语文教案
10 阿Q正传(节选)诗海拾贝无题鲁迅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赏析】在万家凋零破败,隐没在蒿莱等野草丛中,饥饿悲伤的广大劳动人民已经连野菜都不能吃上的情况下,作者岂能找到合适的歌赋描写表达出此时的伤痛心情?动地的哀吟之中,是对惊雷的期待。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二句,描述了在那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诗人鲁迅的心跟全国人民连在一起,他想得很远,想得很深,感受到人民革命惊天动地的伟大力量。
诗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对革命胜利的信心,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以极大的鼓舞。
语林撷英柏杨《丑陋的中国人》经典句子1.中国人最大的悲哀,在于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都得用到窝里斗上。
2.宁可单扛,也不合作。
3.当指责他人时,很少检点自己的行为。
4.中国落后的制度终将导致日后的官僚主义。
5.人皆不能越雷池一步,除我例外。
6.带上面具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7.中国人很聪明但须一对一,如合群则一盘散沙。
8.常听到有人说:“你的前途操在自己手里。
”我年纪大了之后,觉得这话很有问题,事实上是,一半操在自己之手,一半操在别人之手。
作者卡片见第6课处。
背景呈现《阿Q正传》创作于1921~1922年。
它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实面貌。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对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问题。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向来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
就后者说,是利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来采取愚民政策。
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2018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学案:第10课阿Q正传(节选) 含答案
◆10阿Q正传(节选)鲁迅先生倡导“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创作手法。
他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一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阿Q的形象是鲁迅先生采用杂取种种人而合成的典型的文学形象。
论自尊自尊是人生杠杆不可缺少的支点,它赋予生命以意义。
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简·爱》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之所以能够震撼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难道不正是简·爱以自尊精神为人生支点的人格魅力使然吗?自尊,犹如一面旗帜,赫然凌驾于地位尊卑、家境贫富、能力大小、条件优劣等尘世俗念之上,在人类精神和灵魂的制高点高高飘扬!自尊就是力量。
自尊的力量,足以化腐朽为神奇,变耻辱为荣光。
试观寰宇,多少人杰,就是这样高擎着自尊的旗帜,凭着自尊的力量,在厄逆中奋起,在挫折中挺进,披荆斩棘,一路豪歌,而最终冲上了事业的巅峰。
哦,人生若失去自尊,生命还有什么价值!然而,自尊有时也会成为精神的枷锁,灵魂的裹布,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把握其“真谛”的话。
当我们把自尊的旗帜只当作一块遮羞布,再横七竖八扎上无数条“自尊”的绳索时,自尊也就走向了反面,失去了它真正的精神和灵魂,必将阻碍生命和人性的发展。
微感言:1.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2.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鲁迅3.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5.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鲁迅一、审美视窗今天的“阿Q”在现实生活中,“阿Q”的做法至少有以下情态与形式上的继承与发扬:一是“怕”。
2018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教学案:第三单元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 Word版含答案
第10课阿Q正传(节选)本课话题——精神一、从课本中积累阿Q被打之后,其潜意识认为“这是儿子打老子”;被绑缚刑场,死到临头还高喊:“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我们在批判阿Q精神的同时,也要思索人类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
二、从生活中积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人的精神。
没有了对理想的追求,就失去了对明天的期望,抛弃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这样的生活是麻木的。
它和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斗争没有本质区别。
一个拥有精彩生活的人要有一颗纯真的心,有一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热情,并且不知疲倦地向着美好的方向迈进。
三、从历史中积累古今中外的哲人定义了精神的内涵,人类前行的历史见证了精神的永恒。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鲧禹治水,西西弗不停地向山顶推动巨石,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造福人类……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是人类精神的原始写照;司马迁忍辱负重,李冰父子栉风沐雨,布鲁诺坚持真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叙述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传承。
一、背景回放畸形社会中的畸形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之交轰轰烈烈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中国似乎出现了希望的曙光。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问题。
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目。
二、相关知识阿Q 精神阿Q 精神,又叫精神胜利法。
高中语文《阿Q正传(节选)》教案
高中语文《阿Q正传(节选)》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准确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析阿Q的人物形象及“精神胜利法”的本质。
3.感受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刻画出阿Q的形象,提高人物鉴赏能力。
4.体会复杂的世态人情,辩证地看待阿Q“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阿Q的人物形象及“精神胜利法”的本质。
难点:体会复杂的世态人情,辩证地看待阿Q精神胜利法在现实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老师为大家播放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鲁迅的有关片段。
视频看完了,同学们刚才都被影片内容吸引了,那么你们有什么感受呢?开启民智刻不容缓。
感受到了鲁迅救国的拳拳之心。
大家的感受很真切。
鲁迅就是通过手中的笔,笔尖的字来唤醒当时麻木的民众。
今天让我们走进鲁迅的《阿O正传》。
来看看他是如何引起疗救的注意。
(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解决生字词,同时梳理文章大意。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结合PPT出示的“阿Q个人档案”的表格,并说一说阿 Q具有怎样的形象?明确: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的雇农形象。
(三)深入研读1.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一个无姓无名无籍贯无行状无家无固定职业的奴隶,是一个地位卑微的被践踏者。
与现实的社会地位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他什么样的内心需求?明确:自尊自大。
对未庄人他说阔的多啦,对城里人是鄙薄他们可笑,这体现了自已看不起别人。
而从忌讳别人说自己的癞疮疤表现出不准别人看不起自己。
2.那么阿Q对于别人取笑自己的癞疮疤一事具体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来保持内心的平衡呢?明确:会骂口讷者,打力气小者,吃亏的时候多怒目而视,没有办法的时候说“你还不配”,被闲人揪打,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话……”其实阿Q的这种自尊就是虚妄的妄自尊大,所谓的优胜,只是内心的优胜,却是实际上的失败和屈辱,鲁迅称之为精神胜利法。
广东省高明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学案:第10课《阿Q正传》
10.阿Q正传【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概括文中的情节。
2.分析、鉴赏阿Q的人物形象,探究“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
3. 领悟课文主旨,分析评论我们身边的阿Q精神。
【学习重难点】:学习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前预习】1.写作背景介绍:(1)社会背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优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这时孙中山先生领导少数有志之士,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2年1月1日,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结束了。
但由于这次革命没有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一起参加,没有彻底打击和镇压封建势力,革命遭到失败。
辛亥革命后,广大农民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奴役。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向来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就后者说,是利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愚民政策来奴化人民。
(2)思想背景: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过程中,使封建统治者形成一种变态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臣民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的盘剥。
对帝国主义侵略已到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地步,但偏要自称“天朝”,追求精神上的胜利,统治者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麻醉教育,造成了人民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使人民忘却压迫和屈辱,无反抗、无斗志,永远处于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
(3)国民性:鲁迅在很多小说里都解剖中国人的灵魂,对民族精神的消极面给予彻底的暴露和批判。
近代畸形的社会产生畸形的国民,鲁迅敏锐地看到中国的衰败在于愚弱的国民。
鲁迅给我们展示了触目惊心的国民劣根性:吃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守旧排外、漫夸历史、愚昧麻木、卑怯巧滑、投机钻营、色情狂……《阿Q正传》正是国民劣根性的总展览。
2. 作品简介: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未庄流浪雇农阿Q,虽然干起活来真能做,但却一无所有甚至连姓名都被人遗忘了。
语文粤教版必修4学案:10阿Q正传(节选)Word版含解析
10温馨晨读自主学习高中语文( )写作延伸能力提升E1廉W挖掘Q QQ Q Q( )QQ[ ]E3棵外运用示例:阿Q新传“砰砰砰” 土地庙的门被拍得山响,外面有人叫道:阿Q,办厂去。
同去,同去,阿Q忙奔过去同去了,谁知没跑上几步,便被什么东西绊了个跟头……于是阿Q醒了。
现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允许私营企业发展。
于是未庄掀起了办厂热,王胡和小D都开设了自己的工厂,做上了老板,腰挂BP机手捧大哥大,风光得不得了,见了阿Q, 连眼皮都不抬一下。
一想到这,阿Q就气愤:“妈妈的,不就是个工厂吗,俺老Q也去办一个!”阿Q还算是有商业头脑的人,他看见未庄的男女老少洗头时都用一种黏稠的绿色的像鸟粪一样的东西在头上涂抹,一打听,才知道这叫洗发水。
阿Q于是发现了商机,赶紧注册了一家日用品公司,专门生产洗发水。
阿Q将厂房建在未庄旁边的未河边。
这未河原本清澈见底,鱼虾众多,谁知前几年假洋鬼子与赵太爷合伙办了一个造纸厂,废水全排到未河里。
现在河里鱼虾早已绝迹,河水也已变成了深绿色。
阿Q 将厂址选在这里,就是为了就地取材,用这一池绿水做原料。
很快厂子建了起来。
阿Q雇了吴妈和小尼姑做工人,吴妈提水,小尼姑往水里掺下猪糠,阿Q再往里面撒一些香料,就这样一筒洗发水就制成。
阿Q不禁为自己的聪明而沾沾自喜。
阿Q又到外地去高中语文Q QQQQQ QQ D课后巩固知能强化1 ( )A (x n ) (h n )(ch ) (b )B (li o) (li o)(p) (z o)C (ch ) (ch )(x ) (q )D (ch ) (x )(k i) (xi )解析:A项,“行头”的“行”应读xng; B项,“托庇”的“庇” 应读b; D项,“面颊”的“颊”应读ji旨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组是()①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各界民众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歌。
高中语文必修四《10 阿Q正传(节选)》胡志军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阿Q正传(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从细节描写和语言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2.赏析作者幽默而准确的语言3.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充分理解阿Q悲剧的必然性和这一悲剧的形成原因。
难点:理解“精神胜利法”;鲁迅小说的语言风格。
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野草》等,杂文集有《坟》《且介亭杂文》《而已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二、阅读全文后,理清内容要点。
第一章,序——介绍阿Q的身份、地位。
第二章,优胜记略——追述往事,刻画阿Q的性格特征:精神胜利法。
第三章,续优胜记略——继续写阿Q的精神胜利法。
第四章,恋爱的悲剧——写阿Q拙劣的求爱经过和遭到的可悲结果,继续表现阿Q的地位和处境。
第五章,生计问题——写阿Q走投无路,揭示麻木的国民吃人的本相,再写阿Q的畏强凌弱。
第六章,从中兴到末路——写阿Q由走投无路到短暂的中兴,再被赵太爷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第七章,革命——写辛亥革命到来时各阶层对革命的态度,突出阿Q 的革命要求。
第八章,不准革命——写辛亥革命引起的未庄的变化,进一步刻画阿Q的性格。
第九章,大团圆——写阿Q被当作替死鬼被捕、被审和被处决。
三、阅读第二章:1.“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之类的名言,表现出阿Q怎样的心态?提示:对现实的穷困感到无奈,用虚无缥缈的阔气来安慰自己同时压倒别人,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2.阿Q一方面以进过城市而“更自负”,另一方面又“鄙薄城里人”,这又表现出他什么样的心态?提示:前者是对于未庄人而言,表现他的盲目趋时,以为进过城就非常了不起,看到了未庄人没有见过的东西;而“鄙薄城里人”则表现他盲目的自尊自大和狭隘保守。
阿Q自然乐意,因为这种矛盾可以使他两面获胜。
3.“我总算被儿子打了”这个想法表现了阿Q什么心理?提示:表现阿Q实际上失败了,但又不愿面对失败,而找些借口来安慰自己从而取得精神上的胜利这一心态。
高中语文必修四《10 阿Q正传(节选)》林佩佩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阿Q正传(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阿Q正传(节选)》选自粤教版语文必修4中的小说单元,与必修3的《祝福》衔接,能进一步体会鲁迅小说的魅力和价值。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3已学习过鲁迅的《祝福》,理解小说的基本常识,了解祥林嫂的形象,感知鲁迅的写作特点,对鲁迅生活的时代也有一定的认识,这对于学习本课有较大的帮助。
学生学习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精神胜利法在当时的体现和现代意义。
对此,教师需在写作背景的讲解和阿Q形象的分析上多下功夫。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说写作背景,联系社会背景,明确作者写作意图。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赏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精神胜利法,体会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四、教学重点明确作者写作意图,分析阿Q的人物形象特点。
五、教学难点理解精神胜利法,体会鲁迅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六、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点拨法、角色扮演法、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课时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语“五年前的花白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她一手提着竹篮。
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同学们还记得这段文字写的是谁吗?(祥林嫂)鲁迅先生刻画的人物形象总是那么深入人心,让人经久不忘。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阿Q正传》,看看鲁迅先生给我们带来的新人物——阿Q。
(二)写作背景介绍(三)整体认知1、浏览全文,完成阿Q的档案。
姓名:阿Q籍贯:不详住址:未庄的土谷祠工作:做工外形特征:头上有癞疮疤生平最得意:被赵太爷打嘴巴、欺负小尼姑生平的屈辱:被王胡奚落与打、被钱大少爷打2、问题探讨:说说你心目中的阿Q。
示例:阿Q是自我安慰的人,因为他被闲人打了之后,自己安慰自己“被儿子打了”。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小说2第10课阿Q正传节选教学案粤教版必修4
本课话题——精神一、从课本中积累阿Q被打之后,其潜意识认为“这是儿子打老子”;被绑缚刑场,死到临头还高喊:“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我们在批判阿Q精神的同时,也要思索人类应该具有怎样的精神。
二、从生活中积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是人的精神。
没有了对理想的追求,就失去了对明天的期望,抛弃了对生命真谛的探索,这样的生活是麻木的。
它和自然界动物的生存斗争没有本质区别。
一个拥有精彩生活的人要有一颗纯真的心,有一股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热情,并且不知疲倦地向着美好的方向迈进。
三、从历史中积累古今中外的哲人定义了精神的内涵,人类前行的历史见证了精神的永恒。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愚公移山,鲧禹治水,西西弗不停地向山顶推动巨石,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造福人类……一个个动人的神话,是人类精神的原始写照;司马迁忍辱负重,李冰父子栉风沐雨,布鲁诺坚持真理,居里夫人献身科学……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叙述着人类精神的历史传承。
一、背景回放畸形社会中的畸形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这就是近现代之交轰轰烈烈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1月1日,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中国似乎出现了希望的曙光。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的问题。
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目。
二、相关知识阿Q精神阿Q 精神,又叫精神胜利法。
阿Q 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为世人所运用。
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 学案
阿Q 正传(节选) 导学案课前自主导学【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的创作思想。
2.理解典型人物阿Q 的典型性格。
3.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和性格化的细节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方法。
4.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
5.理解精神胜利法的实质。
基础梳理1.字音辨识(1)单音字舂.米(chōnɡ) 犯讳.(huì) 伶仃..(lín ɡ)(dīnɡ) 揪.住(jiū) 虫豸.(zhì) 疮疤..(chuānɡ)(bā) 小觑.(qù) 醉醺.醺(xūn) 敌忾.(kài) 托庇.(bì) 譬.如(pì) 热剌.剌(là) 2.字形辨认⎩⎪⎨⎪⎧chà(诧)异叱zhà(咤) ⎩⎪⎨⎪⎧huì(晦)气教huì(诲) ⎩⎪⎪⎨⎪⎪⎧lài (癞)头疤耍lài (赖)水tǎ(獭)天lài (籁) ⎩⎪⎪⎨⎪⎪⎧口bēi (碑)纵横bǎi (捭)阖bài (稗)官野史大有bì(裨)益⎩⎪⎪⎪⎨⎪⎪⎪⎧口 nè(讷)nà(呐)喊方ruì(枘)圆凿容nà(纳)老nà(衲) ⎩⎪⎪⎪⎨⎪⎪⎪⎧yín ɡ(赢)钱Yín ɡ(嬴)政léi (羸)弱yín ɡ(瀛)洲蜾luǒ(蠃)3.词语辨析(1)报复·抱负“报复”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坏自己利益的人。
“抱负”指远大志向。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像阿Q 这样的人,没有远大的抱负(抱负/报复),得过且过,却总想办法报复(抱负/报复)别人。
(2)鄙薄·鄙夷两者都有“轻视,看不起”的意思。
“鄙薄”指浅陋微薄(谦辞);看不起,轻视。
“鄙夷”指蔑视,小瞧,看不起。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 第10课 阿q正传(节选)含答案
第10课阿Q正传(节选)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
2.概括阿Q这一形象反映出来的主题及社会意义。
作者名言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3.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5.愈艰难,就愈要做。
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6.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之脊梁。
7.敌人是不足惧的,最可怕的是自己营垒里的蛀虫,许多事情都败在他们手里。
8.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9.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的,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
10.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1.时间就是性命。
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12.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文本导学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土谷祠.( ) ②舂.米( ) ③撑.船( ) ④忌讳.( ) ⑤癞疮.疤( ) ⑥敌忾.( ) ⑦根柢.( ) ⑧下箸.( ) ⑨虫豸.( ) ⑩歌吟.( )⑪醉醺.醺( ) ⑫热剌.剌( ) ⑬穿凿.( )⑭虱.子( ) ⑮剃.头( ) (2)多音字①畜⎩⎪⎨⎪⎧畜.生( )畜.牧( ) ②场⎩⎪⎨⎪⎧ 散场.( )场.院( ) ③薄⎩⎪⎨⎪⎧鄙薄.( )薄.片( )薄.荷( ) ④剥⎩⎪⎨⎪⎧ 剥.削( )剥.皮( ) ⑤觑⎩⎪⎨⎪⎧ 小觑.( )觑.起眼睛() 2.辨形组词(1)⎩⎪⎨⎪⎧ 辫( )辨( ) (2)⎩⎪⎨⎪⎧ 赢( )羸( )(3)⎩⎪⎨⎪⎧诧( )咤( ) (4)⎩⎪⎨⎪⎧ 晦( )诲( ) (5)⎩⎪⎨⎪⎧籍( )藉( ) (6)⎩⎪⎨⎪⎧ 崇( )祟( )(7)⎩⎪⎨⎪⎧ 讷( )呐( )3.理解词义(1)小觑:(2)口讷:(3)行状:(4)口碑:(5)出言无状:(6)深恶痛绝:4.选词填空(1)奚落·数落①王红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家被妈妈________了几句,便离家出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阿Q正传(节选)鲁迅先生倡导“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创作手法。
他说:“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一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
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阿Q的形象是鲁迅先生采用杂取种种人而合成的典型的文学形象。
论自尊自尊是人生杠杆不可缺少的支点,它赋予生命以意义。
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简·爱》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之所以能够震撼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难道不正是简·爱以自尊精神为人生支点的人格魅力使然吗?自尊,犹如一面旗帜,赫然凌驾于地位尊卑、家境贫富、能力大小、条件优劣等尘世俗念之上,在人类精神和灵魂的制高点高高飘扬!自尊就是力量。
自尊的力量,足以化腐朽为神奇,变耻辱为荣光。
试观寰宇,多少人杰,就是这样高擎着自尊的旗帜,凭着自尊的力量,在厄逆中奋起,在挫折中挺进,披荆斩棘,一路豪歌,而最终冲上了事业的巅峰。
哦,人生若失去自尊,生命还有什么价值!然而,自尊有时也会成为精神的枷锁,灵魂的裹布,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地把握其“真谛”的话。
当我们把自尊的旗帜只当作一块遮羞布,再横七竖八扎上无数条“自尊”的绳索时,自尊也就走向了反面,失去了它真正的精神和灵魂,必将阻碍生命和人性的发展。
微感言:1.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2.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鲁迅3.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鲁迅4.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鲁迅5.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鲁迅一、审美视窗今天的“阿Q”在现实生活中,“阿Q”的做法至少有以下情态与形式上的继承与发扬:一是“怕”。
具体说来,就是怕官,怕名人,怕阔人,怕洋人,怕恶人,怕坏人,怕不讲道理的人……概括起来说,就是一怕比自己强的人,二怕比自己坏的人。
二是“忌”。
忌别人议论自己,忌别人批评自己,忌别人超过自己,忌别人给自己提出不同意见;有些场合,还忌讳别人表扬自己,赞美自己……三是“俗”。
民,只要一做了官,不管官大官小,马上就摆谱;穷人,一旦变富了,不管富从何来,怎样来的,马上就摆阔;无名小卒,一旦扬名,不管名大名小,马上就端架……四是“坏”。
爱探听别人的隐私,爱传播别人的小道消息,爱造谣,爱传谣,爱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五是“假”。
其实也就是“虚”。
用老百姓的话说“净弄些不管用的”。
假正经,假慈善,假爱心……六是“赖”。
赖账的,推脱责任的,倒打一耙的,翻脸不认人的,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七是“顺”。
只要是当官的说了,再错,自己心里再不乐意,表面上也举手赞成;只要还给自己留一条活路,再大的委屈也能咽下。
【注】 阿Q 是鲁迅小说《阿Q 正传》的主人公,是“精神胜利者”的典型,受了屈辱,不敢正视,反而用自我安慰的方法,说自己是“胜利者”。
二、写作背景《阿Q 正传》写于1921年。
当时,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只是形式上的胜利。
鲁迅先生以锐利的、深邃的目光,深刻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对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结。
《阿Q 正传》为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一个病态的社会和病态社会下的畸形的中国人。
这部不朽著作的诞生,有着其深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三、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1)单音字①土谷祠.( ) ②舂.米( ) ③撑.船( ) ④忌讳.( ) ⑤癞疮.疤( ) ⑥敌忾.( ) ⑦下箸.( ) ⑧虫豸.( ) ⑨歌吟.( ) ⑩醉醺.醺( ) ⑪穿凿.( ) ⑫虱.子( ) ⑬剃.头( ) (2)多音字①场⎩⎨⎧散场.( )场.院( ) ②畜⎩⎨⎧畜.生( )畜.牧( ) ③撩⎩⎨⎧撩.起( )撩.拨( ) ④刹⎩⎨⎧刹.那( )刹.车( ) 答案 (1)①cí ②chōnɡ ③chēnɡ ④huì ⑤chuānɡ ⑥kài ⑦zhù ⑧zhì ⑨yín ⑩xūn ⑪záo ⑫shī ⑬tì(2)①chǎnɡ/chánɡ ②chù/xù ③liāo/liáo ④chà/shā2.辨形组词(1)⎩⎨⎧渺 缈 (2)⎩⎨⎧籍 藉(3)⎩⎨⎧讷 呐 (4)⎩⎨⎧讳 纬(5)⎩⎨⎧崇 祟答案 (1)渺茫/缥缈 (2)籍贯/狼藉 (3)口讷/呐喊 (4)忌讳/经纬 (5)崇高/鬼鬼祟祟3.近义词辨析报复·抱负“报复”指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抱负”指远大的志向。
例句:①韩国政府决定暂停伊朗国民银行首尔分行营业6个月,若伊政府对此采取禁止进口韩国商品、提高关税、推延资金结算等贸易________行动,将对韩国造成极大冲击。
②敬轩是一个有________也有作为的人,一向痛恨贪官污吏,痛恨朝廷,三年前同咱们一道焚烧了凤阳皇陵。
答案 ①报复 ②抱负4.词语解释(1)口讷:(2)行状:(3)深恶痛绝:(4)同仇敌忾:(5)出言无状:(6)塞翁失马:(7)心满意足: 答案 (1)嘴笨,言语迟钝。
(2)旧时记述死者生平事迹的文章。
本文中泛指人的经历。
(3)厌恶、痛恨到极点。
(4)全体一致地仇恨敌人。
(5)说话时超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显得无礼。
(6)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7)非常满足。
一、文本助读本文节选了《阿Q 正传》第二章《优胜记略》和第三章《续优胜记略》,通过表现阿Q 的“精神胜利法”,讽刺了以阿Q 为代表的旧中国下层人民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道德对劳动人民的麻醉和毒害,从而表达了作者改良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的愿望。
【结构图示】二、小组合作1.阿Q生平中遭受了哪两件屈辱?阿Q认为它们是生平两件屈辱的原因是什么?答:答案第一件屈辱:藐视王胡被抓住碰头。
第二件屈辱:辱骂“假洋鬼子”挨打。
原因有二:(1)这两次挨打都是发生在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出了名以后,他感到大家仿佛格外尊敬他,一般人不敢惹他;(2)打他的两个人在阿Q看来最没资格——一个是自己藐视的人,一个是自己最厌恶的人。
2.阿Q被赵太爷打了嘴巴后,为什么反而“觉得赵太爷高人一等了”?答:答案他对来自统治者的欺压麻木健忘,以自欺来自慰。
他在现实中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可在精神上却一次又一次地“胜利”。
他被赵太爷叫去打了嘴巴,可挨打之后,他想的是:“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他想到赵太爷这么一个威风八面的人物现在竟成了他的儿子,便得意起来。
一方面在现实中处处碰壁,饱尝辛酸,一方面又在幻想中自欺自慰,自傲自足,这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
他自认挨打是一种荣耀,挨打不但不能怨恨,反倒应该感激。
再者赵太爷越高人一等,他自然就越荣耀了。
3.小说中写阿Q调戏小尼姑有什么用意?答:答案调戏小尼姑表明了阿Q欺软怕硬的性格,他把所受的屈辱都怪在小尼姑身上,通过调戏她达到心理上的满足,炫耀自己强大的一面。
三、师生探究1.分析阿Q性格的矛盾之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产生。
答:答案矛盾之处:质朴愚昧又圆滑无赖,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蛮横霸道又懦弱卑怯,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不满现状又安于现状。
产生原因:阿Q身上存在着双重人格——自我幻想中的阿Q与实际存在的阿Q。
因为阿Q的本色在他所处的恶劣环境中是不适宜生存的,因此自我就发生分裂,形成双重人格。
真正的自我只好退回内心,沉醉在躲避现实的虚妄幻想中。
而经常表现出来的则是人格的另一面,即被封建社会严重扭曲的自我,它是在丧失自由意志的情况下出现的,是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以维持个体的生存。
2.结合整篇小说,试分析阿Q的艺术形象。
答:答案阿Q是一个愚昧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典型。
阿Q的性格十分复杂。
就其阶级地位而言,他是一个贫苦农民,受着惨重的剥削和压迫,因而具有反抗和革命的要求;但他又是一个落后的、没有觉醒的农民,封建传统思想的毒汁,侵蚀着他的灵魂,长期痛苦、悲惨、屈辱的生活,又使他酿成了一种变态的心理和性格——精神胜利法。
作者在塑造阿Q这个典型的时候,始终把他的革命性、反抗性和落后性、盲目性扭结在一起。
阿Q具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沾了些游手好闲之徒的狡猾,他样子平平常常,却令人觉得可爱而又可笑,可悲而又可悯!他虽然落后、盲目、糊涂,却又分明地要反抗,要造反,只是他的革命要求是十分朦胧的。
3.结合全文,研讨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答案(1)产生于愚弱国民所处的恶劣环境和屈辱地位,来源于被压迫、被凌辱的下层人民当中,是专制主义制度所造成的国民的心理变态和人性奴化,并非来自统治阶级自身。
(2)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不敢正视自己的落后不幸状态的精神的瞒与骗,因此不仅东方落后的民族中会产生阿Q的“精神胜利法”,处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只要还有个人和集团处于落后地位,就有产生粉饰落后的“精神胜利法”的可能。
一、阅读延伸阿Q发家阿Q老是说自己是“先前阔”,如今他真的是阔起来了。
这几年,感谢农村政策落实得好,阿Q凭着一身手艺,起早摸黑,出大力流大汗,手里的票子一天比一天多,终于盖起了小洋楼,一下子出人头地,大翻身了。
接踵而来的事情连阿Q自己也没有想到:先是赵白眼、赵司晨、小D、王胡这些人(赵太爷父子土改时被镇压了),都争先恐后地来拍马屁,“阿Q哥、阿Q哥”叫个不停。
后来,小尼姑从庵里跑出来(如今的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硬要嫁给阿Q,理由是阿Q掐过她一把,“男不露膝,女不露皮,男挨女皮,女嫁不移”,阿Q是“猫掉了爪子——巴不得”,春节就结了婚。
如今阿Q是志得意满:钞票有了,洋房有了,女人有了。
阿Q摸着口袋里的钞票,心里想:这钱该怎么花?终于有一天,他想起那回在土谷祠赌博的往事:那一回,本来阿Q赢了一大把,谁知后来有人打架,一下子全乱了,龟儿们拿着钱溜了。
想到这里,阿Q“啪”地一声又回到土谷祠去了,还是那几间房子,破破烂烂的,可走进去一看,我的天哪,里面人山人海,围了个水泄不通。
赌徒们一个个赌兴正浓,伸长脖子,瞪大了眼睛,声嘶力竭地喊着,脖子上青筋直暴。
玩什么的都有:麻将、牌九、扑克……有的连阿Q这样老资格的也是头一次见。
“真是玩法越来越多了。
”如此热闹景象,犹如一块磁铁,一下子把阿Q吸了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