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咏唱故国诗情 1《诗两首》乡愁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 1(诗两首)乡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诗两首)乡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重音。
( 艾ài 嘶sī 哑yǎ)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 /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全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土地”的热爱之情?第二节诗与第一节诗是什么关系?谈谈你的理解1、细心默读这首诗,思考问题:
(1) 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用“ ”标出)
(2) 每个时间段诗人因为什么而愁?(在书上相应位置做批注)
1、想一想。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仔细思考,大胆交流吧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哪些诗句表现了这一情感。三、聚集主题,合作探究,初达目标。
(四)品读诗歌。
(一)、《我爱这土地》诗歌常常要用到象征这种表现手法,它
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
1 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yīnyǎ xiōng fǔ lí zhǎi
2。嘶哑:声音沙哑;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涌。
3.(1)艾青,蒋海澄;忧郁、悲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余光中,台湾;家国之思。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5.结合语境,我们可知,“鸟”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歌唱是持续不断、不畏艰险,直到生命的终结。 “我”这只鸟不是百灵,也不是蓝天中啼叫的黄鹂,诗人在诗中仅仅选用了“嘶哑”一词表现出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这是个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的形象,是个悲愤的爱国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这里如果改用“珠圆玉润”“动听”“柔弱”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第2课时 乡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诗两首(第2课时 乡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课时乡愁一、导入新课在当代诗坛,有一位生长于大陆,定居于台湾的诗人,一位热爱故土如爱自己的诗人,有一位唱着乡愁永不老去的诗人,他——就是余光中。

现在,让我们走进余光中的乡愁世界。

背景拓展: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主籍福建,1949年去台湾,当时仅21岁,再返乡时已64岁。

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余光中60年代起就创作了不少乡愁诗,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

70年代创作《乡愁》,在回忆创作经历时他说:“随着日子的流逝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

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他还说:“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

”二、朗读,整体感知1.熟悉课文生字词。

窄.(zhǎi)坟墓.(mù)2.配乐范读,读出诗的音乐美。

教师引导交流,体会诗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按“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的时间顺序排列。

第1节是生离,第3节是死别,死别更痛彻心扉,应读出递进感。

全诗长句、短句错落有致,有参差之美。

全诗一唱三叹,由个人之思到家国之恋,形式上回环往复,有音乐之美。

3.自由品读,想象诗的画面美。

教师示范,如第一节,可边读边这样想象:昏黄灯光下,一位十五岁的少年正在雪白的信笺上奋笔疾书,向远方的妈妈倾吐自己的思念和学业上的进步。

写好后,他仔细地贴上邮票。

因为他知道,这一枚小小的邮票上,载着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浓浓的思念。

学生在想象中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初步理解诗意,用文字描述画面。

三、解读,深层领悟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余光中是如何将抽象的“乡愁”转化成具体可感的意象的?作者巧妙地将“乡愁”物化,找到它的对应物。

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里,“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等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2.诗中,四种意象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步步加深、升华的?这四个物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
4、资料助读: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诗评家,1946年考入厦门大学外文系。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1953年10月参加《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诗创作。主要诗作《乡愁》、《白玉苦瓜》、《等你,在雨中》,诗集有《灵河》、《余光中诗选》。他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神,创作手法新颖灵活,比喻奇特,描写精细,抒情缠绵,含蓄隽永。其乡愁诗别具特色,有很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意味深长。
作者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的共同特征,即: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进了诗情的层层深化。
小结:
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了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暗含了渴望亲人团聚,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3、品味词句的方法品味席幕容的《乡愁》
小结:“乡愁”的含义
“乡愁”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思想中最执著的主导情感——中国意识。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教学活动5
第五板块学习:抒写乡愁
仿照诗中的“乡愁是”这一句式来写一写乡愁,最少写三句。
教学活动4
四、第四板块学习:品味乡愁
学生集体诵读诗歌,品味乡愁
1、找出第诗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
用“_____美,美在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乡愁》教案2 新人教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乡愁》教案2 新人教版

免费会员专享精品
【最新】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乡愁》教案2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3、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严重的思乡念国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作者
播放由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愁田歌》,将学生带入情境中。

同学们,刚才大家听到的歌曲是台湾歌手罗大佑演唱的《乡愁田歌》,据说当年罗大佑在演唱这首歌时,曾使演唱会现场的观众潸然泪下。

是啊,台湾游子几十年的故园梦,未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思乡
1 / 6。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乡愁》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以独特的视角,满含深情地表达了作者思念故国、盼望祖国统一、亲人团聚之情,其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

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飘渺抽象难以捕捉的思乡愁绪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诗歌充分运用了比喻、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语言新奇朴实,结构匀称,低回婉转,具有很深的艺术感召力。

【教学思路】1、知识和能力目标:⑴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技巧,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情感。

⑵理解诗人以独特的意象抒发思乡之情的手法及借助时空变化来推进抒情的特色。

⑶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通过诵读、体味,准确理解诗歌主题。

⑵发挥想象和联想,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⑴感受作者在特殊的时代、地理条件下产生的思念之情。

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崇高感情。

4、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5、教法选择:诵读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探究法等。

6、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播放《乡愁》演唱视频)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初步体会游子的思乡之愁,以此导入新课.二、简介作者,了解背景(大屏幕显示)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50年去台湾。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著名诗集有《白玉苦瓜》、《舟子的悲歌》、《钟乳石》等。

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是“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三、感知·探究1、读──领略诗歌的韵律美:⑴引导学生掌握有关诗歌的朗诵技巧:要读好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朗读技巧方面,还要注意语速、节奏、轻重音。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忧郁深沉,语速应该是深沉舒缓。

九年级语文下册《1 诗两首》乡愁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1 诗两首》乡愁 新人教版

娘 , 大 哥 他 回 来 了

度尽劫波兄弟在 相逢一笑泯恩愁
本是同根生 何况血脉连
上 的 多 产
, 被 誉 为
世 纪 , 涉
骋 文 坛 已
空 间 ” 、 评
一 生 从 事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
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
的/船票
·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 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 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全诗以时间的 变化组诗,小 时候——长大后——后来——现 在 ,四个人生阶段。
小时候
乡愁
余光中 邮票
故乡之思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船票 托物言志 坟墓
进逐 层 推
海峡
家国之情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乡愁”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乡 愁

谁又
谁来能
来 帮
帮 我
慰 藉 我
我填这
唤平深
回那重
那湾的
久浅乡
别 的
浅 的
愁 ?
台湾同胞的乡愁情结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愁乡
余 光 中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 主题, 古今中外的 诗词里有许多提到关于“愁” 的 话题 :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从思想感情上,美在表情达意时人称的不断变化上。美在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凄美的图画上。美在主题的逐步深化、最后升华上。
2、仿例造句: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 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
由屈原的“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解析导入“乡愁。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主题,古今中外的诗词里有许多提到关于“乡愁”的话题。跟同学们共同回忆关于“乡愁”的诗歌。
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初读感悟——层次美
1. 朗读课文(可教师范读,学生试读、齐读)
时注意正音。)
2.明确节拍,再次朗读。
四、再读感悟——情景美
1.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诗人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头?
2 .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少年清愁夫妻离愁丧母哀愁思归浓愁
3.原来乡愁之中包含着如此丰富的离愁别绪,那请你发挥想象,想想不同时期的“我”在面对离别心里会想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可以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来表述)
(3)从词句运用上,美在数量词的运用上。美在每节诗中长句和短句的运用上。
(4)从思想感情上,美在表情达意时人称的不断变化上。美在每一节诗都是一幅凄美的图画上。美在主题的逐步深化、最后升华上。(家愁到国愁)
三、感知
1、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诗人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头?
小时侯
长大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后来
现在
2、这四个人生阶段又因什么而愁?
小时侯——-求学在外思念母亲
长大后——-新婚离别思念娇妻
后来——-生死隔绝哀思难抑
现在——-国土分裂忧思绵绵
3、诗人是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
托物寄情
四、美点赏析
1、我们就一起来从诗文中“寻美”,并把寻出的美用这样的句式表达出来:“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例如。提示:(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案
②诗歌的第四节对诗意的拓展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学生认真讨论:如果去掉第四节,充其量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就由个人的思乡思亲之情升华为普遍的家国之思了。
归纳:
小时候 邮票 故乡之思
长大后 船票 托物言志∣逐层
后来 坟墓↓推进
现在 海峡 家国之情
(5) 同学们采取男女生交叉朗读,同桌之间交叉朗读的方式.
教师总结:同学们,诗歌是跳动的音符,我们通过朗读吟诵,感受了诗歌的音乐美,而鉴赏赏诗歌正是将这一个个音符串成一段精美的华彩乐章。下面我们将奏响的是第二乐章:
(二)品评意象,深入理解
(1)思考: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乡愁》诗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
教师总结:同学们能充分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获取信息,非常好。这首诗写于1972年,当时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写下了这首诗。
环节二:(一)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默读,熟悉诗歌内容,使他们加深对本诗的感知。
(2)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两位诗人都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化,承继传统文化中乡愁的永恒主题写出了新意.
不同之处在于,席慕蓉的故乡在蒙古草原,她既不在那里出生,也不在那里长大,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有机会踏上故乡的土地.她只有在梦里,在诗中,寄托无限乡愁。她的《乡愁》,缠绵悱恻,分别写故乡月夜的笛声、离别故乡时心中模糊的怅惘、别后对故乡的绵绵思念,意境深幽,比喻新异,也具有比较强的时代意义。但在思想深度的开掘上,这首《乡愁》不如余光中的《乡愁》那样深刻。
生2:我搜集的诗句是崔颢《黄鹤楼》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乡愁》教案4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 诗两首《乡愁》教案4 新人教版

《乡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本诗的形象化手法所表现的具体含义。

2、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节奏、重音,较有感情的朗诵。

能力目标: 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的朗读;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让学生体会美。

教学难点:通过朗诵,加强对诗中四种意象的把握,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播放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湘潭祭祖时的录像片段并配以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愁四韵》,通过音与画结合,引导学生感受思乡之情、欣赏乡愁之美。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

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

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

下面我们来看台湾当代诗人的思乡之作。

二、〖作者介绍〗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在南京生活了近10年,1950年去台湾,曾在美国和香港求学和工作。

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

他的《乡愁》一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因为形象而深刻地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殷切感情和富有时代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余光中的诗,兼取中国古典文学与外国现代文学之精华,创作方法新颖灵活。

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

《乡愁》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初中九年级2、学科: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3、课时:一课时4、课题:《乡愁》5、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搜集余光中有关资料及有关乡愁的诗句文章,培养学生搜集历史材料的能力。

(2)教师准备:教师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及课标对本课的要求,依据学情、教材和课标要求,进行准确而有效的教学设计,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情感的熏陶,然后制作ppt演示文稿,为学生直观形象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

二、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七年级下册第14课《乡愁》三、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乡愁》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为具体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的。

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联想想象,体会诗人创设的优美意境。

(五)课型:教读课四、教学方法:(一)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初一学生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

通过听说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诗两首》课件1(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诗两首》课件1(新版)新人教版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得深沉
) A B.因为/我对这土地/爱
C.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D.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点拨:A项正确的划分节奏是“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 地”。]
4.(2015,济宁)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A.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丰富的传 统文化内涵。 B.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济宁市民“绿色出行”提供 了便利条件。 C.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 加强服务水平。 D.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 不因吸烟死亡。 [点拨:B项缺少主语,应删掉“由于建成了”;C项搭配不当,“加 强”不能和“水平”搭配,应将“加强”改为“提高”;D项滥用否 定词,删掉“不”字。]
2.结合语境推断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 的黎明。 ..
表达了人们对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与希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 ..
字面指台湾海峡,实际上是对某些“台独分子”企图分裂祖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径的一针见血的控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叹,柔美而略带哀伤。
7.素材积累 有关“乡愁”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安徽专用)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咏唱故国诗情 1《诗两首》乡愁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

(安徽专用)春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咏唱故国诗情 1《诗两首》乡愁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

乡愁[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2.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巩固题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情基调应该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提高题5.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用“乡愁是……”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理解:世间最美的坟墓(1)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诗两首》《乡愁》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乡愁
《乡愁》教学设计
名称
《乡愁》教学设计
计划学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乡愁》是人教版九年级下第一课余光中写的一首诗,看起来是一首简单的现代诗歌,但是短短的十几行字中蕴含了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要真正理解并非易事。
诗歌分为四个诗节,以诗人成长经历贯穿始终,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诗人巧妙地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到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即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年少时的一枚邮票,寄托着对母亲的思念;青年时的一张船票,承载着对妻子的牵挂;后来的一方坟墓,却使我与母亲永远生死相隔;而结尾的一湾海峡,表达对祖国的日夜思念。学习这首诗歌,要关注诗中饱含诗人情感的具体形象,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布置作业
调动想象力,深刻理解乡愁。培养学生围绕主题搜集资料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
在余光中的《乡愁》之中,最能够打动人心的就是那浓得化不开的情感,有人说,余诗是用最狠心的别离成就最醇美的乡愁。但是余光中只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样东西,那么剩下的他未曾用到的许多意象就是他余留的想象的空间。这里我让学生们设想一下,如果一天走出家乡,心中最惦记的是什么?让他们想象一下自己的乡愁,大胆地进行比喻句的仿写。学生们的仿写造句就象是在填补空白。这种想象力的调动,给学生们的理解又创造了许多新的元素,乡愁也因此带上了多元的个性色彩。当然,学生的创作毕竟是稚嫩的,但也一样可以从中发现稚嫩的美。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学生自己的创造力,就要给予他们适宜创造力生长的课堂环境。相信这样的仿写一定可以深化学生对原诗感情的理解,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尽可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象 言
构思 语
下面是 台湾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根据分析现 代诗的方法,学习这首诗 ,并说说 两者之间的 同异。
故乡的 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
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
手别离 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 主 别题离,后两篇都乡是愁通/过是创一造棵性/没的有比年喻轮来的书树写心中的永愁不,/两老首去都 是抒情诗。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戴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啊,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礼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海、给黎明。 啊,母亲, 我的甜柔深切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异: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面 和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 深;余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 腻和缠绵。
拓展阅读
昨夜,/月光在沙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 大陆。
(《舟子的悲歌》)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
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 去,睡整张大陆。 ( 《当我死时》)
乡愁 ——余光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中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



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 很长的时间化作一颗一颗热泪。
多读诗、读好诗,丰富美丽人生。 多感悟,常习作,提升文学品位。
———崔颢《黄鹤楼》 4.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自主预习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 评论家。 祖籍 福建永春, 1928年出生于南京, 1949年离开大陆赴台,已出版诗集、散文、评 论和译著40余种,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 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白 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
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
乡愁
余光中
邮票
故乡之思
船票 托物言志
逐 层

坟墓

海峡
家国之情
余光中《乡愁》一诗的构思特点 : 作者在这首诗里,设
置了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为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形 象 (意象) ,通过四个时段和 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 象次第放大,将乡愁 诠释为 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 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浅入深, 在一咏三叹之中,将乡愁渲染 得异常浓烈。
❖ 他自称是“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 者”,文学大师梁实秋评价他是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 高一时无二”。
阅读诗歌的方法
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语调、语速、 节奏、重音、押韵等;
赏析诗歌:再现意境,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合作探究 乡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
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
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 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
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 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2.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全诗以时间的 变化组 诗,小时候——长大后——后 来——现在 ,四个人生阶段。
啊,母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舒婷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啊,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啊,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啊,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拓展讨论:
乡愁是凝重、浓烈的,诗中为 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 “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把乡愁浓缩于四个程度轻的对 象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 思乡之情——以小见大
课堂小结 思考: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 乡愁具 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 的 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 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 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乡愁四韵》)
我是神经导电的大陆/饮尽黄河水也不能解渴/扪
仿写练习 仿照余光中的《乡愁》试仿写一段诗 (以乡愁为主题)
懵懂时 乡愁是一件温暖的毛衣
乡 穿的人在这头 织的人在那头
愁 上学后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小溪 我站在尽头 母亲在源头
成长中 乡愁是一首悠远的笛 乐 他在那头吹 我在这头听
而现在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明 月 看的人在这头 望的人在那头
想一想
同学们,假如让你离开故乡,故 乡的哪些景物,哪些人和事会让 你深深思念,请你以“我思念故 乡的‥‥‥”为题,谈谈你的感
受?
诗歌鉴赏入门
1.整体把握诗歌表达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结合语言,联系经验,走进诗的意境。 3.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体悟诗歌。 4.积累语言,运用实践。
人生百年,弹指一挥间。那 半个世纪前的一段兄弟仇怨已成过 往,而由此带来的五十多年的骨肉 分离已经结束。看,在两岸同胞的 共同努力下,浅浅的海峡上已经架 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 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 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你——认朱为光潜应该怎样欣赏诗歌?
第1课 诗两首
第2节 乡 愁
情景 引入
自主 预习
合作 探究
课堂 小结
情景引入
余光中的乡愁
你的记忆中有哪些诗歌是抒写乡愁的?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