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归纳法优秀教学设计
数学归纳法精品教案
数学归纳法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选修22》第二章“数学归纳法”。
具体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以及应用。
重点讲解数学归纳法的两个基本步骤: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并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原理,能熟练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2. 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中,归纳假设的运用和归纳步骤的推理。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和证明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如“计算1+2+3++n的和”,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其结论。
2. 新课导入讲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原理,阐述其两个基本步骤: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如“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有1+3+5++(2n1)=n^2”,详细讲解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类似例题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等差数列求和、二项式定理等。
6. 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2^3+3^3++n^3=(1+2++n)^2;(2)已知数列{a_n},a_1=1,a_{n+1}=2a_n+1,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a_n都是奇数。
2. 答案:(1)证明过程略;(2)证明过程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数学归纳法在其他数学分支中的应用,如数列、组合数学等。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实施;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和答案的详细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1)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六节“数学归纳法”。
详细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数学归纳法证明的步骤、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
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 了解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证明步骤。
难点: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如:1+2+3++n的计算公式)引入数学归纳法。
2. 例题讲解(1)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证明步骤;(2)以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为例,详细讲解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如:1^2+2^2+3^2++n^2=(n(n+1)(2n+1))/6。
4. 课堂讲解(1)讲解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分析学生在随堂练习中遇到的问题,给出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数学归纳法的定义、证明步骤和应用。
2. 板书随堂练习的题目和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1+3+5++(2n1)=n^2;(2)C(n,0)+C(n,1)+C(n,2)++C(n,n)=2^n。
2. 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证明步骤掌握程度,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归纳法在解决更复杂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如:数列的通项公式、组合恒等式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详细程度;3.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指导;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难度与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4.1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课题:4.1数学归纳法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A 版选修4-5《不等式选讲》的最后一章内容,数学归纳法在讨论涉及正整数无限性的问题时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看:1.中学数学中的许多重要结论,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二项式定理等都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由归纳猜想得出一些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有关知识.2.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许多数学命题(不等式、数列、等式、整除),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又可以使他们受到推理论证的训练.3.数学归纳法在进一步学习数学时要经常用到,因此掌握这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2)能以递推思想为指导,规范数学归纳法证明中的2个步骤,1个结论。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观察、归纳、猜想到证明的数学方法;(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逻辑证明在数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养成言之有理、论证有据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四、教学难点:学归纳法中递推思想的理解.五、教学准备1、课时安排:1课时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过归纳推理,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证明方法,并且已经开始使用与正整数有关的结论(例1的公式),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认知阶段;另外高二学生经过了一年半的高中学习之后,已初步具有了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节学习数学归纳法奠定了一定基础。
3、教具选择:多媒体六、教学方法:运用类比启发探究的数学方法进行教学;七、教学过程1、自主导学:复习回顾引入:<师>(1)请同学们回顾学习过的证明方法有哪些?<生> 请一名学生回答该问题。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四节“数学归纳法”。
具体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和证明方法,以及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并能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数学问题。
2.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了解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特别是第二步的证明方法。
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如“一个台阶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 新课导入:讲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和应用,结合具体例题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选用一道典型的数学归纳法证明题,详细讲解证明过程,强调第二步证明的关键点。
4.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数学归纳法证明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2. 内容:(1)数学归纳法概念(2)数学归纳法步骤(3)数学归纳法证明方法(4)数学归纳法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n^2(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2^3+3^3++n^3=(1+2++n)^2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数学归纳法的程度,以及证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讨数学归纳法在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如数列求和、不等式证明等。
附录:作业答案1. 证明:1+3+5++(2n1)=n^2证明过程略。
2. 证明:1^3+2^3+3^3++n^3=(1+2++n)^2证明过程略。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七章第四节《数学归纳法》。
详细内容包括:1.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与基本步骤;2. 数学归纳法在数列、不等式中的应用;3. 数学归纳法在函数、方程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不等式、函数、方程等相关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基本步骤及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与数学归纳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计算1+2+3++n的和”,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数列求和的例题,讲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基本步骤,分析解题思路。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几个类似的数列求和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归纳法在证明不等式、函数、方程等问题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2. 内容:(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与基本步骤;(2)数学归纳法在数列、不等式中的应用;(3)数学归纳法在函数、方程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 = n(n+1)/2;(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有2^n > n;2. 答案:(1)略;(2)略;(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基本步骤及其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2. 拓展延伸:(1)探索数学归纳法在其他数学领域(如组合数学、数论等)中的应用;(2)研究数学归纳法的推广形式,如“第二数学归纳法”、“反向归纳法”等。
数学归纳法教案含答案金锄头文库
数学归纳法教案含答案金锄头文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选修22》的第三章“数学归纳法”。
具体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详细内容如下:1.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步骤。
2.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阐述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
3.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数学归纳法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
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证明方法。
2.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数学归纳法学习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数列求和问题)引入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介绍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基本思想。
(2)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
3. 例题讲解:(1)讲解数学归纳法在数列求和中的应用。
(2)分析归纳假设在解题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数学归纳法的证明题。
(2)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2. 内容:(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与步骤(2)数学归纳法的原理(3)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证明:1+2+3++n = n(n+1)/2(2)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有2^n > n。
2. 答案:(1)证明:① 当n=1时,1=1(1+1)/2,等式成立。
② 假设当n=k时,1+2+3++k = k(k+1)/2,等式成立。
则当n=k+1时,1+2+3++k+(k+1) = k(k+1)/2 + (k+1) = (k+1)(k+2)/2,等式也成立。
(2)证明:① 当n=1时,2^1 > 1,不等式成立。
2024年数学归纳法教案完整版课件
2024年数学归纳法教案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选修22第三章“数列的极限”中的数学归纳法。
具体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实例演示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原理,掌握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和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数学归纳法:一个棋盘上有64个格子,将一粒小麦放在第一个格子,以后每个格子的小麦是前一个格子的两倍。
问棋盘上共有多少粒小麦?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证明结果正确。
2. 新课讲解:(1)介绍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原理。
(2)讲解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基础步骤、归纳步骤。
(3)通过例题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3.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P64页习题2、3,巩固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和步骤。
2. 例题的解题步骤。
3. 随堂练习的答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教材P64页习题4、5。
(2)已知数列{an},a1=1,an+1=2an+1,求证: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有an=2^n1。
2. 答案:(1)见教材。
(2)证明:采用数学归纳法。
① 当n=1时,a1=2^11=1,命题成立。
② 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ak=2^k1。
当n=k+1时,ak+1=2ak+1=2(2^k1)+1=2^(k+1)2+1=2^(k+1)1。
所以,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有an=2^n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数学归纳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024精选数学归纳法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数学归纳法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选修22第第四章“数学归纳法”,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和步骤,以及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原理,掌握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数学归纳法的步骤和证明过程中逻辑关系的理解。
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和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与自然数有关的例子,如楼梯的台阶、蜂窝的排列等,引出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原理。
(2)通过例题讲解,演示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3. 例题讲解(1)证明1+2+3++n = n(n+1)/2。
(2)证明n边形内角和为180°(n2)。
4. 随堂练习(1)证明1^3+2^3+3^3++n^3 = (1+2++n)^2。
(2)证明3+7+11++(4n1) = 2n^2n。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和步骤,强调证明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原理。
2. 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3. 例题及其解答过程。
4. 随堂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证明1×2+2×3+3×4++n(n+1) = n(n+1)(n+2)/3。
(2)证明2^1+2^2+2^3++2^n = 2^(n+1)2。
2. 答案:(1)n(n+1)(n+2)/3。
(2)2^(n+1)2。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证明过程中逻辑关系的理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归纳法在解决其他数学问题中的应用,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
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总1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归纳法的教学设计三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由于正整数无法穷尽的特点,有些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难以对n进行一一的验证,从而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推理方法,以便能通过有限的推理来证明无限的结论.这是数学归纳法产生的根源.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的重要方法。
它的独到之处便是运用有限个步骤就能证明无限多个对象,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工具就是递推思想。
设p(n)表示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证明主要有两个步骤:(1)证明p(1)为真;(2)证明若p(k)为真,则p(k+1)为真;有了这两步的保证,就可实现以下的无穷动态的递推过程:P(1)真 P(2)真 P(3)真… P(k)真 P(k+1)真…因此得到对于任何正整数n,命题p(n)都为真.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中,第一步是证明的奠基,第二步是递推的依据,即验证由任意一个整数n过渡到下一个整数n+1时命题是否成立.这两个步骤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第一步确定了n=1时命题成立,n=1成为后面递推的出发点,没有它递推成了无源之水;第二步确认了一种递推关系,借助它,命题成立的范围就能从1开始,向后面一个数一个数的无限传递到1以后的每一个正整数,从而完成证明.因些递推是实现从有限到无限飞跃的关键,没有它我们就只能停留在对有限情况的把握上.在应用数学归纳法时,第一步中的起点1可以恰当偏移(如取k=n0),那么由第二步,就可证明命题对n=n0以后的每个正整数都成立;而第二步的递推方式也可作灵活的变动,如跳跃式前进等,但必须保证第一步中必须含有实现第二步递推时的基础.数学归纳法名为归纳法,实质上与归纳法毫无逻辑联系.按波利亚的说法“这个名字是随便起的”.[1]归纳法是一种以特殊化和类比为工具的推理方法,是重要的探索发现的手段,是一种似真结构;而数学归纳法是一种严格的证明方法,一种演绎法,它的实质是“把无穷的三段论纳入唯一的公式中”(庞加莱),它得到的结论是真实可靠的.在皮亚诺提出“自然数公理”后,数学归纳法以归纳公理为理论基础,得到了广泛的确认和应用.而自然数中的“最小数原理”,则从反面进一步说明了数学归纳法证题的可靠性.数学归纳法虽不是归纳法,但它与归纳法有着一定程度的关联.在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中,往往先通过对大量个别事实的观察,通过归纳形成一般性的结论,最终利用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解决问题.因此可以说论断是以试验性的方式发现的,而论证就像是对归纳的一个数学补充[1],即“观察”+“归纳”+“证明”=“发现”.二、教学目标1. 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思路探寻,了解数学归纳法产生的根源及其无穷递推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2. 体会数学归纳法的思想,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恒等式.3. 了解通过“观察”“归纳”“证明”来发现定理的基本思路.三、教学问题诊断认知基础:(1)对正整数的特点的感性认识;(2)对“无穷”的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3)在数列的学习中对递推思想有一定的体会;(4)在生活经验中接触到一些具有递推性质的事实;(5)在“算法”循环结构的学习中有反复试用“循环体”的体会,虽然算法实现的只能是有限步的循环;(如下图)(6)了解归纳法、演绎法等推理方法以及分析法、综合法等证明方法,具有了一定的逻辑知识的基础.难点或疑点:但数学归纳法作为一种证明的方法,且不论其方法的结构形式,运用技巧,就是对其自身的可靠性,学生都有一定的疑虑,具体可能会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数学归纳法所要解决的是无穷多个命题P(1),P(2),P(3),…,P(n),…恒为真的问题,由此造学生在理解上的两点困难:(1)对“无穷”的模糊认知和神秘感;(2)对于一个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P(n),会难以将其看作是一个随自变量n变化的“命题值函数”.2.为什么要引进数学归纳法验证为何不可行3.数学归纳法的两步骤中,对第二步的认识往往难以到位.将解决由P(k)到P(k+1)的传递性问题,误解为证明P(k+1)的真实性.由此造成对证明中何以用“假设”的不理解.4.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中由k到k+1的递推性应保证k从第一个值时的任意一个整数都能成立,由此只要第一个值成立,就能确保可以一直递推下去.5.数学归纳法中的递推是一种无穷尽的动态过程,学生对于不断反复地运用步骤二来进行推理的模式缺乏清晰的认知.数学归纳法运用时对起点可作适当的偏移,对第二步的证明有一定的技巧,这些都可以留置下一课进行深入分析,本课侧重解决对数学归纳法基本原理和两步骤的初步理解.突破的关键:由于中学阶段对数学归纳法的教学缺乏理论基础,因此学习的关键是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提炼出方法的一般模式。
数学归纳法实用教案
数学归纳法实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选修22》的第三章“数学归纳法”。
具体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和应用。
重点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学命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步骤,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数学命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特别是第二步的证明方法。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数学归纳法》学习笔记、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与数学归纳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一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2. 例题讲解(1)讲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步骤。
(2)以实例演示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强调第二步的证明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数学归纳法证明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2. 内容:(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步骤(2)数学归纳法证明实例(3)随堂练习题目七、作业设计(1)1+3+5++(2n1)=n^2(2)1^3+2^3+3^3++n^3=(1+2++n)^2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数学归纳法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特别是第二步的证明方法。
2. 例题讲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步骤的详细解释。
3.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证明题目的过程和教师的巡回指导。
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难度和答案的详细解释。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学生对数学归纳法掌握程度的评估和竞赛级应用的探索。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归纳假设的正确性:学生必须明白归纳假设是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可信的。
数学归纳法实用教案
数学归纳法实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归纳法》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原理和运用。
重点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其基本步骤。
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数学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的运用,特别是递推关系的建立。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基本步骤及证明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数学归纳法,如“爬楼梯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 新课讲解:(1)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解释其原理。
(2)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基础步骤、归纳步骤。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2. 内容:(1)数学归纳法的定义(2)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基础步骤、归纳步骤(3)例题及证明过程(4)课堂练习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 = n(n+1)/2(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 > n (n为正整数)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数学归纳法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数学归纳法在其他数学领域的应用,如数列、组合数学等。
(2)探讨数学归纳法与递归思想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数学归纳法为核心,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其证明方法,并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数学归纳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不仅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其他科学研究和逻辑推理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对象本次教学的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数学知识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但对于数学归纳法这种较为抽象的证明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具体的实例和逐步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起对数学归纳法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活动设计应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步骤;(2)掌握运用数学归纳法进行数学问题证明的方法和技巧;(3)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等差数列求和、等比数列求积等典型问题;(4)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步骤,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方法,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3)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数学素养;(4)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掌握数学归纳法的一般规律,培养其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2)让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心;(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归纳法在数学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4)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培养其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使其在合作中共同成长,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024年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
2024年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选修22第三章“数学归纳法”,具体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和应用。
重点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数学归纳法的步骤;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和逻辑关系;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楼梯的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楼梯的级数问题,从而引出数学归纳法;2. 例题讲解:(1)讲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和步骤;(2)以“自然数平方和”为例,演示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3.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如“自然数之和”等;5.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2. 内容:(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2)数学归纳法的步骤;(3)数学归纳法的应用;(4)例题:自然数平方和的证明过程;(5)随堂练习:数学命题的证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n^2;(2)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2^3+3^3++n^3=(1+2++n)^2。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数学归纳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互动的积极性;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归纳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附录:作业答案:1. 1+3+5++(2n1)=n^2 的证明:当n=1时,等式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1+3+5++(2k1)=k^2;当n=k+1时,等式左边=1+3+5++(2k1)+(2(k+1)1)=k^2+2k+1=(k+1)^2;所以,1+3+5++(2n1)=n^2 对任意自然数n成立。
数学归纳法精品教案
数学归纳法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选修22》第四章“数学归纳法”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原理以及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1.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及其基本步骤;2. 数学归纳法证明的基本形式;3. 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掌握其基本步骤;2. 学会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和不等式;3.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中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步骤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如:爬楼梯问题)引出数学归纳法,激发学生兴趣;2. 讲解: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步骤,结合例题进行讲解;a. 确定基础步骤;b. 归纳假设;c. 归纳步骤;3. 互动:让学生尝试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等式,如:1+2+3++n=n(n+1)/2;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指导;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2. 定义:数学归纳法的概念;3. 步骤: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归纳步骤;4. 例题:1+2+3++n=n(n+1)/2;5. 练习: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证明:1^3+2^3+3^3++n^3=(1+2++n)^2;b. 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有2^n > n。
2. 答案:a. 证明:当n=1时,等式左边为1,右边为1,等式成立;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1^3+2^3+3^3++k^3=(1+2++k)^2;当n=k+1时,等式左边为1^3+2^3+3^3++k^3+(k+1)^3,根据归纳假设,等式左边=(1+2++k)^2+(k+1)^3;右边为(1+2++k+(k+1))^2,展开后得到(1+2++k)^2+2(1+2++k)(k+1)+(k+1)^2;将等式左边与右边对应项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相等,因此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数学归纳法优秀教学设计
数学归纳法【教学目标】:1.牢固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熟练表达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
2.对数学归纳法的认识不断深化。
【教学重点】证明整除性问题,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几何问题。
【教学难点】在P(k)⇒P(k+1)递推时,找出n=k与n=k+1时的递推公式。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内容分析】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是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着重是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性问题,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几何问题,在解析几何中主要是探索递推关系,教会学生思维,离开研究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解题教学中,必须把教学集中在问题解答或解答问题的整个过程上。
理清思路是教学的重点。
即递推关系的探索发现、创新等思维过程的暴露,知识形成过程的揭示为教学重点。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整除问题,P(k)⇒P(k+1)的整式变形是个难点,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从决定n=k时,P(k)做何种变形,一般地只有将n=k+1时P(k+1)的整式进行分拆配凑成P(k)的形式,再利用归纳假设和基本事实。
这个变形是难点。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中的问题时,难点就是在P(k)⇒P(k+1)递推时,找出n=k与n=k+1时的递推公式,这是关键所在。
要分析增加一条曲线或直线后,点、线段、曲线段、平面块在P(k)基础上净增多少,于是就找出了相应的递推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归纳法:由一些特殊事例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特点:特殊→一般2.不完全归纳法: 根据事物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特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
3.完全归纳法: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查到了而推出结论的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在研究了事物的所有(有限种)特殊情况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又叫做枚举法。
与不完全归纳法不同,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
通常在事物包括的特殊情况数不多时,采用完全归纳法。
2024精选数学归纳法教案任意下载[完整版]
2024精选数学归纳法教案任意 [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选修22》的第三章“数学归纳法”。
具体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和运用,详细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并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归纳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归纳法的运用,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和运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与数学归纳法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原理,阐述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典型的数学归纳法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5分钟)出示两道与例题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5分钟)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讨论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5++(2n1)=n²。
(2)已知数列{an}:a1=1,a2=3,且an=2an1+an2(n≥3)。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都有an>0。
2. 答案:(1)证明:①当n=1时,1=1²,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1+3+5++(2k1)=k²。
③当n=k+1时,1+3+5++(2k1)+(2(k+1)1)=k²+2k+1=(k+1)²。
由①②③可知,对于任意正整数n,等式都成立。
(2)证明:①当n=1,2时,a1=1>0,a2=3>0,成立。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
数学归纳法教案优秀数学归纳法教案设计意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选修22》的第三章“数学归纳法”,具体包括第1节“数学归纳法”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2.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3. 了解数学归纳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特别是递推关系的建立。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及其证明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教材、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例如:一个楼梯有n阶,小孩每次可以跳1阶或2阶,问小孩有多少种不同的跳法?2. 例题讲解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证明步骤,以一个简单的数学命题为例,演示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1)设P(n)为“1+2+3++n = n(n+1)/2”,证明P(n)对所有正整数n成立。
(2)证明步骤:① 当n=1时,1=1(1+1)/2,命题成立;② 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1+2+3++k = k(k+1)/2;③ 当n=k+1时,1+2+3++k+(k+1) = k(k+1)/2 + (k+1) =(k+1)(k+2)/2,命题成立。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如“n边形内角和为(n2)×180°”。
4.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及证明步骤;2. 例题的详细解答过程;3. 随堂练习的命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证明“对于任意正整数n,2^n > n”。
2. 答案:(1)当n=1时,2^1 > 1,命题成立;(2)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即2^k > k;(3)当n=k+1时,2^(k+1) = 2×2^k > 2k > k+1,命题成立。
数学归纳法实用教案
数学归纳法实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教材《数学选修22》第三章“数列的极限”中的第三节“数学归纳法”。
详细内容包括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应用步骤及简单证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数学归纳法进行数学问题的证明,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 能够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中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列问题引入数学归纳法的概念,激发学生思考。
例:观察数列1, 2, 3, , n,如何证明这个数列的和为n(n+1)/2?2. 例题讲解讲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步骤一:验证基础情况(n=1时)是否成立。
步骤二: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证明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步骤三:由步骤一和步骤二,得出结论。
3. 随堂练习(1)1+2+3++n = n(n+1)/2(2)n^2 > 2n (n≥3)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数学归纳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爬楼梯问题、棋盘问题等。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及原理。
2. 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
3. 例题及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3+2^3+3^3++n^3 = (1+2++n)^22. 答案:(1)证明:略。
(2)解:设f(n)为走法总数,f(1)=1, f(2)=2, f(3)=4。
当n≥4时,f(n)=f(n1)+f(n2)+f(n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原理及运用,能否独立完成相关证明题目。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研究数学归纳法在数学竞赛、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归纳法_3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一、教材与内容解析(一)内容与内容解析数学归纳法是人教B版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选修2-2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由于正整数具有无穷无尽的特点, 有些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难以对n进行一一的验证, 从而需要寻求一种新的推理方法, 以便能通过有限的推理来证明无限的结论, 这是数学归纳法产生的根源。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命题的重要方法。
它的独到之处便是运用有限个步骤就能证明无限多个对象, 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工具就是递推思想。
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中, 第一步是证明的奠基, 第二步是递推。
递推是实现从有限到无限飞跃的关键, 没有它我们就只能停留在对有限情况的把握上。
数学归纳法是以归纳为基础、以演绎为手段证明结论的一种方法, 是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完善结合.这也许是数学归纳法不是归纳法但又叫“数学归纳法”的原因.(二)地位与作用解析从应用上看, 数学归纳法是解决与正整数有关命题的一种推理方法, 它将无限多个归纳过程转化为一个有限步骤的演绎过程, 是证明与正整数有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数学归纳法本质是归纳递推, 但它与归纳法有着一定程度的关联。
在数学结论的发现过程中, 不完全归纳法发现结论, 最终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解决问题。
从思想方法上看, 数学归纳法蕴含了无限转化为有限的思想, 体现了奠基、递推、总结一体的整体思想。
从美学上看, 数学归纳法展现了无限与有限的统一美;揭示了有限推证无限, 把无限“沦为”有限的思维美;数学归纳法的发展历程展现了数学文化美。
二、教学问题诊断1. 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基础: (1)学生已有数学归纳法的萌芽和相关经验. 虽然学生没有正式学过数学归纳法, 但小学的数数、找一列数的规律、高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等等, 都蕴含着数学归纳法的萌芽和基础. (2)学生已经有用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来代替任意的、无穷多的元素的经验. 如在线面垂直的定义和证明中, 用“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来代表“平面内所有直线”;在讨论函数奇偶性时, 用定义域内任意数来代表定义域内的所有数。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合集5篇)
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合集5篇)第一篇: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数学归纳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数学归纳法作为直接证明的一直特殊方法,主要用于证明与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
人教课标准版教科书把数学归纳法安排在选修2—2第二章推理与证明中,教学时间为2课时,此教案为数学归纳法的第一节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通过数列一章的内容和推理与证明内容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由有限多个特殊事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即不完全归纳法,知道不完全归纳法是研究数学问题猜想或者发现数学规律的重要手段。
但是由有限个实例得出结论的推理只是合情推理,而合情推理得出的结论未必正确。
因此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们必须学习严谨的科学论证方法——数学归纳法!它是促进学生从有限思思维发展到无限思维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严密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教学重点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意义,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证题有效性的理解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推理与证明前两节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归纳推理,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能力。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已基本习惯了对已给问题的主动探究,但主动提出问题和质疑的习惯仍旧需要进一步加强。
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和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以及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归纳法” 的含意2.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3.掌握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两个步骤,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恒等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观察、思考、分析、抽象、概括出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初步形成归纳、猜想和发现的能力;2.经历数学归纳法解题步骤的获得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恒等式的过程,初步理解和掌握“归纳——猜想——证明”这一探索发现的思维方法和利用“反例”否定命题的数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数学归纳法的学习初步形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与数学理性精神;2.认识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3.感悟数学的内在美,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四、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师:本节课我们学习《数学归纳法》(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归纳法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含意和本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一个结论;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恒等式;理解为证n=k+1成立,必须用n=k成立的假设;掌握为证n=k+1成立的常见变形技巧。
2.掌握归纳与推理的方法;培养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辩证思维素质;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内在美的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掌握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数学归纳法证题的有效性;递推步骤中如何利用归纳假设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归纳法:由一些特殊事例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特点:特殊→一般
2.不完全归纳法:根据事物的部分(而不是全部)特例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叫做不完全归纳法。
3.完全归纳法: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查到了而推出结论的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是一种在研究了事物的所有(有限种)特殊情况后得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又叫做枚举法。
与不完全归纳法不同,用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可靠的。
通常在事物包括的特殊情况数不多时,采用完全归纳法。
4.数学归纳法:对于某些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常常采用下面的方法来证明它的正确性: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先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k(k N*,k≥n
时命题也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就叫做数学归纳法
5.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即先验证使结论有意义的最小的正整数n 0,如果当n=n 0时,命题成立,再假设当n=k(k ≥n0,k ∈N*)时,命题成立。
(这时命题是否成立不是确定的),根据这个假设,如能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成立,那么就可以递推出对所有不小于n 0的正整数n 0+1,n 0+2,…,命题都成立。
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的步骤:
(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结论正确; (2)假设当n=k(k ∈N*,且k ≥n 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
由(1),(2)可知,命题对于从n 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正确
二、讲解范例: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6
)12)(1(3212222++=++++n n n n 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1()13(1037241+=+++⨯+⨯+⨯n n n n
三、课堂练习:
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5312n n =-++++
证明:(1)当1=n ,左边=1,右边=1,等式成立。
(2)假设当k n =时,等式成立,就是(),125312k k =-++++
那么()()[]11212531-++-++++k k
()[]1122-++=k k 122++=k k ().12+=k
这就是说,当1+=k n 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等式对任何的*N n ∈都成立。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121531n n n n -=--+-+-
当1=n 时,左边应为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推证是否正确,并指出原因。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6422++=++++n n n
证明:假设k n =时,等式成立
就是 126422++=++++k k k 成立
那么()122642++++++k k
()1212++++=k k k =()()1112++++k k
这就是说当1+=k n 时等式成立,
所以*N n ∈时等式成立。
4.判断下列推证是否正确,若是不对,如何改正。
n n )21(12121212132-=++++求证: 证明:①当n=1时,左边=21 右边=212111=⎪⎭
⎫ ⎝⎛-,等式成立。
②设n=k 时,有k k )21(12
121212132-=++++ 那么,当n=k+1时,有
1113221121
1211212121212121+++⎪⎭
⎫ ⎝⎛-=-⎥⎥⎦⎤⎢⎢⎣⎡⎪⎭⎫ ⎝⎛-=+k k k k ++++ 即n=k+1时,命题成立。
根据①②问可知,对n ∈N *,等式成立。
四、小结 :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恒等式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明确首取值n0并验证真假(必不可少)。
“假设n=k 时命题正确”并写出命题形式。
分析“n=k+1时”命题是什么,并找出与“n=k ”时命题形式的差别弄清左端应增加的项明确等式左端变形目标,掌握恒等式变形常用的方法:乘法公式、因式分解、添拆项、配方等可明确为:两个步骤、一个结论;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
【作业布置】
1.是否存在常数A .B .c 使得等式
=+++⨯+⨯+⨯)2(......534231n n )(6
12c bn an n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2.是否存在常数A .B .c ,使得等式
1)(12
)1()1(.....3222222c bn an n n n n +++=+++⨯+⨯对一切自然数n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a=3,b=11,c=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