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尝君传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读《孟尝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读《孟尝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f7420079b89680202d825c8.png)
【古诗文阅读】读《孟尝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及赏析】读《孟尝君传》赵炳庭读《孟尝君传》①王安石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②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③,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④,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①王安石是北宋的名相,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
王安石了解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要求改革吏治、实行变法。
到了宋神宗时期,王安石积极推行“新法”,与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展开斗争,确保“新法”的颁布实施,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王安石的诗文造诣也很高,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文章《伤仲永》,情理兼具;他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至今仍脍炙人口。
文学上的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等。
此文段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
②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卒,终于。
其,指门下士。
虎豹之秦,像虎豹一样凶残的泰国。
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
③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特,只、仅仅。
雄,长、首领。
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罢了。
④擅齐之强:擅,拥有。
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
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
古代君臣相见,帝王坐北面南,臣在对面朝见。
【译文】世人都认为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
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难道值得说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成为天下霸主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思想内容】作为“十一世纪改革家”的王安石,他更注重“文以载道”,用诗文反映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
《史记 孟尝君列传》司马光《资治通鉴》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史记 孟尝君列传》司马光《资治通鉴》王安石《读孟尝君传》(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ac2d165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02.pn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
问其故曰孟尝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
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史记孟尝君列传》节选)材料二靖郭君有子四十馀人,其贱妾之子曰文。
文通傥饶智略,说靖郭君以散财养士。
靖郭君使文主家待宾客,宾客争誉其美,皆请靖郭君以文为嗣。
靖郭君卒,文嗣为薛公,号曰孟尝君。
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业厚遇之,存救其亲戚。
食客常数千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由是孟尝君之名重天下。
臣光曰:养士,以为民也。
《易》曰:“圣人养贤,以及万民。
”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
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是以君子丰禄以富之,隆爵以尊之。
养一人而及万人者,养贤之道也。
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蠢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
《书》曰:“受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
”此之谓也。
节选司马光《资治通鉴》材料三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问其故A曰B孟尝君招致天下C任侠D奸人E入薛中G盖六万余家矣。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存,指慰问,抚恤,与曹操《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中“存”词义相同。
B.烛,指照、照亮,与《登泰山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中的“烛”词性词义都相同。
C.择,选择,与《齐桓晋文之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中“择”词义相同。
九年级语文《读〈孟尝君传〉》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九年级语文《读〈孟尝君传〉》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f267586fbd64783e08122b0e.png)
《读〈孟尝君传〉》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背景知识】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
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特强,从小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1042)登杨镇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淮南判官、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吏。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
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谥文。
【阅读指导】这是一篇极为短小精悍的驳论文。
“孟尝君传”,指《史记》的《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公子田文的封号,曾任齐国国相。
他在自己的封地薛(现在山东省滕县南)招致宾客、士人达数千名之多,给以优厚的待遇。
本文仅90来个字,立意新颖,能发人深思。
加上文笔曲折,文思严密,因此曾被誉为驳论文中的“千秋绝调”。
学习这篇短文,不仅要理解、分析它的思想内容,而且要反复诵读,体味作者行文运笔之妙。
【相关资料】一篇八十八字的名作——《读孟尝君传》赏析刘德斌王安石的论说文《读孟尝君传》,全篇只有四句话、八十八字。
它议论脱俗,结构严谨,用词简练,气势轩昂,被历代文论家誉为“文短气长”的典范。
一生立志革新变法的王安石,十分强调文章要有利于“治教”,要有益于社会进步。
他曾说:“治教政令,圣人之所谓文也。
”又说:“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
”《读孟尝君传》这篇论说文,就是为“有补于世”而作的。
很明显,抨击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自然就会使读者认识到,不能像孟尝君那样,徒有“好养士”的虚名,而没有济世兴邦的才能,应该脚踏实地为振兴国家做出具体贡献。
《读孟尝君传》这篇文章所以能成为“千秋绝调”,为历代文学爱好者传诵、欣赏,就是因为它文极短而气极长,就是因为在如何看待“孟尝君能得士”的问题上,王安石有别出新意、发人深思的脱俗看法。
7.25.1 读《孟尝君传》(课堂训练)-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册(解析版)
![7.25.1 读《孟尝君传》(课堂训练)-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册(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f21bc215727a5e9856a618e.png)
第七单元读解文言文议论文第25课读《孟尝君传》第1课时课堂训练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 嗟.乎( )(4)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孟尝君传》即指《孟尝君列传》,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我国_______________朝代)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_______。
《读(孟尝君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朝代) ___________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熟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读《孟尝君传》课前预习训练及答案
![【北京课改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读《孟尝君传》课前预习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1bd291f121dd36a32d8268.png)
25.读《孟尝君传》自主学习主干知识←提前预习勤于归纳→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 ) 嗟.乎( )虎豹.( )擅.齐之强.( )( )答案:chēng jiē bào shàn qiáng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擅.齐之强,得一士焉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终于 (2)只、仅仅 (3)拥有 (4)还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世人都称颂孟尝君善于收养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因这缘故都归顺了他,而孟尝君最终依赖这些人的力量,从虎豹一样的秦国中脱险。
(2)鸡鸣狗盗之徒出入于他的门下,这就是真正有才能的人不肯到他那里去的原因。
4.《孟尝君传》即指《孟尝君列传》,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我国_______________朝代)伟大的史学家_______________。
《读(孟尝君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朝代) ___________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孟尝 (答案)
![孟尝 (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115679a417866fb84a8e4d.png)
《读<孟尝君传>》1、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孟尝君)终于依靠门下士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2、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3、岂足以言得士:哪里能说得到了贤士4、擅齐之强:(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5、宜可以南面而制秦:(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面向南方称王而制服秦国6、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这就是(真正的)贤士不到他门下的原因7、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招揽贤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顺他《祖逖》1、蹴.琨觉.:踢,踏醒2、给千人廪.:米仓,这里指军饷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果真将领4、不给铠仗...:供给铠甲兵器5、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汉朝军队建制,这里指军队6、复济.者:渡过江河7、及.渡江:等到8、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让(他)担任9、睿素.无北伐之志:一向,向来10、遂.屯淮阴:于是翻译1、此非恶声也:这不是不祥之声2、因起舞:于是二人起床舞剑3、纠合骁健:纠集骁勇强健的人士4、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晋室内乱,由于皇族争权,自相残害5、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这就使得匈奴等外族趁机进犯,毒害中原6、今遗民既遭残贼:现在沦陷区的人民已然遭到残害7、人思自奋:人人都想着奋发自立8、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让像我这样的人统帅军队去收复中原9、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全国各地的豪杰一定有听到消息就起来响应的10、睿素无北伐之志: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决心11、中流,击楫而誓曰:船到江心,祖逖拍击船桨发誓说12、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
读孟尝君传 怀柔2015期末考试
![读孟尝君传 怀柔2015期末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209d75f09b89680203d8251e.png)
[2015怀柔期末]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第9-11题。
读《孟尝君》传王安石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孟尝君列传(节选)司马迁孟尝君名文,姓田氏。
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
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
婴告其母曰:“勿举①也。
”其母窃②举生之。
及长,其母因③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
田婴怒其母曰:“吾令若④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⑤,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婴默然。
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
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⑥矣。
”……久之,文承间⑦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
”“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
”“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
”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⑧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
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今君后宫蹈绮縠⑨而士不得裋褐⑩,仆妾余粱肉⑾而士不厌糟嗳⑿。
今君又尚厚积余藏⒀,欲以遗⒁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⒂,文窃怪之。
”于是婴乃礼⒃文,使主家待宾客。
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
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
婴卒.,谥为靖郭君。
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注释:①勿举:不要养活他。
②窃:偷偷,私下。
③因:依靠,凭借,通过。
④若:你。
⑤顿首:扣头行大礼。
⑥子休矣:你不要说了。
⑦承间:趁空。
⑧齐不加广:齐国的领土没有增广。
⑨蹈绮縠:践踏绫罗绸缎。
绮縠(qǐgǔ):指大量的绫罗绸缎。
⑩裋褐:粗布短衣。
⑾粱肉:饭食肉羹。
⑿糟嗳:糠菜。
⒀尚厚积余藏:追求积累收藏。
⒁遗:留给。
⒂日损:一天不如一天。
北史·孟尝君传 阅读附答案
![北史·孟尝君传 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39b0d4580216fc710afda2.png)
北史·孟尝君传阅读附答案北史孟尝君传孟尝君,名文,姓田氏。
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
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
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
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
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
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
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齐王曰:善。
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
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
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所知也。
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
今赖先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冯驩结辔下拜。
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
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
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
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
愿君遇客如故。
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
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诚:实情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币:钱币C.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趣:同趋D.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徒:白白地13.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B.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C.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D.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孟尝君列传》《读孟尝君传》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孟尝君列传》《读孟尝君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a8137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7.png)
11. CC.错误。二者用法相同,都是意动用法,羞,以……为羞。/重,以……为重(看重);轻,以……为轻(看轻)。句意:宾客都为二人出身低贱而感到羞耻。/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看轻别离。
12. D“从秦国脱困后”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可知,宾客们起初“羞”,从秦国脱困后佩服。而且二人在孟尝君脱困之前很早就被列入宾客名单。
B.相:做相国,它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歌”用法相同。
C.“宾客尽羞之”的“羞”,与“商人重利轻别离”中的“重、轻”用法不同。
D.“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的“存”与《短歌行》“枉用相存”的存,意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在薛邑招揽各国宾客及因犯罪而流亡的人,因为这些人崇尚气节、邪恶狡诈,所以直到汉朝,那里民间还多有凶暴强悍的子弟。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孟尝君列传》《读孟尝君传》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太史公说:我曾经经过薛地,那里民间的风气多有凶暴的子弟,与邹地、鲁地迥异。我向那里人询问这是什么缘故,人们说:“孟尝君曾经招来天下许多负气仗义的人,仅乱法犯禁的人进入薛地的大概就有六万多家。”世间传说孟尝君以乐于养客而沾沾自喜,的确名不虚传。
北史·孟尝君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北史·孟尝君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715435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0.png)
北史·孟尝君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北史·孟尝君传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北史孟尝君传孟尝君,名文,姓田氏。
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之权,遂废孟尝君。
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
冯驩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
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
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
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
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齐王曰:善。
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
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
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所知也。
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
今赖先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冯驩结辔下拜。
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
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
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
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
愿君遇客如故。
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
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诚:实情B.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币:钱币C.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趣:同趋D.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徒:白白地13.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B.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C.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 事之固然也D.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孟尝君传》阅读答案
![《孟尝君传》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fec9a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5.png)
《孟尝君传》阅读答案《孟尝君传》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尝君传》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孟尝君传》阅读答案1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①,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导读:孟尝君传,指《史记·孟尝君列传》。
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
而贤明之士是指能治国安邦的人,正因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
观点有新意。
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
注释: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罢了。
特,只不过。
狗盗,披狗皮,钻狗洞,进入别人家里进行偷盗。
孟尝君被困于秦,使人到秦昭王宠姬处求援,宠姬向他索取狐白裘。
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已献昭王。
客有能为狗盗者,潜入宫内,将昭王之狐白裘盗出,献给宠姬而得以释放。
鸡鸣,学公鸡叫。
孟尝君逃脱后,恐秦王追赶,连夜奔走至函谷关,而该处规矩,须待天亮鸡鸣才能开关放行。
客中有善作鸡鸣者,一鸣而群鸡齐鸣,守吏开关,遂得脱身。
翻译:世上的人都说孟尝君能收得有才能之士,由于这一原因,才德之士会去投奔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而逃出了凶恶如虎豹的秦人之手。
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而已,哪里谈得上得士?若不是这样,凭着齐国如此强大,再得一真正的士,就可以面南而坐,使秦国北面称臣,又何必凭借鸡鸣狗盗之力呢?那鸡鸣狗盗之徒出自孟尝君的门下,这就是有真才实学之士不投奔他的原因。
阅读训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士以故归之( )( )2.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3.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4.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二、翻译1.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唐雎不辱使命》读《孟尝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读《孟尝君传》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1bab84dd3383c4bb4cd2a1.pn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小题。
[甲]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I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主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睢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乙]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呜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读《孟尝君传》[注]①赖:依仗,依靠。
②虎豹:像虎豹一样的。
③特:只、仅仅。
④雄:首领。
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称王制服秦国。
⑥所以:……的原因。
9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王加惠.(2)臣未尝.闻也(3)休.祲降于天(4)长跪而谢.之日95.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士以.故归之B.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学而.不思则罔C.聂政之.刺韩傀也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D.安陵君其.许寡人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6.翻译下列句子。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2)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97.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士”的理解。
【答案】94.(1)恩惠 (2)曾经 (3)吉祥 (4)道歉95. C96.(1)平民发怒,也不过就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文言文《史记孟尝君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辽宁阜新2022届高三下4月月考)
![文言文《史记孟尝君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辽宁阜新2022届高三下4月月考)](https://img.taocdn.com/s3/m/1da34462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9.png)
辽宁省阜新市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冯谖闻孟尝君好客,蹑谖而见之。
孟尝君置传舍十日,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
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孟尝君迁之幸舍,食有鱼矣。
五日,又问传舍长。
答曰:“客复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
”孟尝君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
五日,孟尝君复问传舍长。
舍长答曰:“先生又尝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
”孟尝君不悦。
居期年,冯谖无所言。
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孟尝君忧之,乃进冯谖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
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
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
”冯谖曰:“诺。
”辞行,至薛,具牛酒,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皆持取钱之券书合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
曰:“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
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
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
诸君强饮食。
有君如此,岂可负哉?”坐者皆起,再拜。
孟尝君闻冯谖烧券书,怒而使使召谖。
至,孟尝君曰:“文食客三千人,故贷钱于薛,请先生收责之。
闻先生得钱,即以多具牛酒而烧券书,何?”冯谖曰:“然。
不多具牛酒即不能毕会,无以知其有余不足。
有余者,为要期。
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
若急,终无以偿。
焚无用虚债之券,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孟尝君乃拊手而谢之。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第十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舍,一般指古代所设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文中指战国时安置食客的房舍。
唐雎不辱使命 读《孟尝君传》阅读附答案
![唐雎不辱使命 读《孟尝君传》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37cd3e7cd184254b353555.png)
唐雎不辱使命读《孟尝君传》阅读附答案
(2014白银市)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试题。
【甲】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
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缡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乙】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①其力以脱于虎豹②之秦。
嗟。
【精品文档】孟尝君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9页)
![【精品文档】孟尝君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9页)](https://img.taocdn.com/s3/m/9812f1d504a1b0717ed5dd2f.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孟尝君阅读答案篇一:读孟尝君传练习及答案读《孟尝君传》(宋)王安石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1)皆:都。
(2)卒:终于。
(3)赖:依靠。
(4) 虎豹之秦:以虎豹或虎狼形容秦国的凶残。
(5) 特鸡鸣狗盗之雄耳:鸡鸣狗盗,齐愍王二十五年,孟尝君入秦为昭王相,不久被囚且将被杀,门下客有学狗善于偷盗的夜进秦宫,盗回了孟尝君原先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宠姬,才获释放。
孟尝君变姓名逃至函谷关,幸赖门下客有能学鸡啼的,才使关门提早开启,孟尝君得以及时逃脱秦之追兵。
特,只是。
雄,头目。
耳,而已。
(6) 擅:拥有。
(7)宜:应该。
(8) 南面:向南面。
古代帝王面朝南而坐,故称人君为南面,此谓称王之意。
一、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特鸡鸣狗盗之雄耳()..擅齐之强()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士以故归之() ( ) 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二、翻译语句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三、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作者对孟尝君所得之士怎么评价? 对孟尝君本人又怎么评价?3.作者以为孟尝君不能“南面而制秦”,只能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的原因是什么? 1 2. 作者以为“士之所以不至”的原因是什么?读《孟尝君传》(一)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孟尝君传练习及答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
读《孟尝君传》(宋)王安石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
....。
嗟乎!
..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
(1)皆:都。
(2)卒:终于。
(3)赖:依靠。
(4)虎豹之秦:以虎豹或虎狼形容秦国的凶残。
(5)特鸡鸣狗盗之雄耳:鸡鸣狗盗,齐愍王二十五年,孟尝君入秦为昭王
相,不久被囚且将被杀,门下客有学狗善于偷盗的夜进秦宫,盗回了
孟尝君原先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宠姬,才获释放。
孟尝君变
姓名逃至函谷关,幸赖门下客有能学鸡啼的,才使关门提早开启,孟
尝君得以及时逃脱秦之追兵。
特,只是。
雄,头目。
耳,而已。
(6)擅:拥有。
(7)宜:应该。
(8)南面:向南面。
古代帝王面朝南而坐,故称人君为南面,此谓称王之意。
一、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擅.齐之强()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
..不至也()
二、翻译语句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作者对孟尝君所得之士怎么评价对孟尝君本人又怎么评价
2.作者以为“士之所以不至”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以为孟尝君不能“南面而制秦”,只能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的原因是什么
读《孟尝君传》(一)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
..的一项是(2分)
①岂足.以言得士兵甲已足.②擅齐之.强悉以咨之.
③不然然
..后施行④士以故.归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②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3.王安石认为真正的“士”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读《孟尝君传》(二)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特:②擅.齐之强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①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②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3.百字文章,三次出现“鸡鸣狗盗”,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读《孟尝君传》教师版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
....。
嗟乎!
..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注释】
(1)皆:都。
(2)卒:终于。
(3)赖:依靠。
(4)虎豹之秦:以虎豹或虎狼形容秦国的凶残。
(5)特鸡鸣狗盗之雄耳:鸡鸣狗盗,齐愍王二十五年,孟尝君入秦为昭王
相,不久被囚且将被杀,门下客有学狗善于偷盗的夜进秦宫,盗回了
孟尝君原先献给秦王的狐白裘,献给秦王宠姬,才获释放。
孟尝君变
姓名逃至函谷关,幸赖门下客有能学鸡啼的,才使关门提早开启,孟
尝君得以及时逃脱秦之追兵。
特,只是。
雄,头目。
耳,而已。
(6)擅:拥有。
(7)宜:应该。
(8)南面:向南面。
古代帝王面朝南而坐,故称人君为南面,此谓称王之意。
一、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依靠)特.
鸡鸣狗盗之雄耳(只是) 擅.齐之强(拥有)尚.
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还用得着) 士.以故归.之(有才能的人)(归附)而卒
.赖其力以脱.
于虎豹之秦(终于)(逃脱)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
门(他的)此士之所以..
不至也(……的原因) 二、翻译语句
三、原文回答问题。
1.作者对孟尝君所得之士怎么评价对孟尝君本人又怎么评价
鸡鸣狗盗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2.作者以为“士之所以不至”的原因是什么
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3.作者以为孟尝君不能“南面而制秦”,只能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的原因是什么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读《孟尝君传》(一)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相同
..的一项是(2分)(③)
①岂足.以言得士兵甲已足.②擅齐之.强悉以咨之.
③不然然
..后施行④士以故.归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最终依靠他们的力量得以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
②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
3.王安石认为真正的“士”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具有经邦济世的雄才大略之人,可以辅佐国君使其它国家臣服的人。
读《孟尝君传》(二)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特:只,仅②擅.齐之强擅:拥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①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
②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这就是真正的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3.百字文章,三次出现“鸡鸣狗盗”,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鸡鸣狗盗”之偷偷摸摸;作者看不起孟尝君的士,也看不起孟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