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性条件作用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合集下载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强化理论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的部分 在操作性作用中,强化是最主要的自变量。 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
强化是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
注: 强化不同于奖励,后者是对与愉快情景相联
系的行为的主观解释,前者则是一个中性术语, 指能增强反应率的效果。
(一)强化物
• 强化物: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 • 正强化(积极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
更大的持续性;反应 率慢慢降低
(二)强化程式
程序表 定义
例子
反应
当强化结束 的反应
计件工作、
固定比率 在固定的 (定比强 反应次数 做完6题
化) 后强化 可以玩
快速的反应,强 化后反应暂停
很少的持续性;当达 到预期的反应数目却 不再有强化时,反应 率急剧下降
变化比率 (变比强
化)
在变化的 反应次数 后强化
学生要学习分化,就必须对他们的反应的正 确或错误提供反馈。
为了提高效率,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要 想得到强化,你就必须这样做”。
(三)行为的学习
3.行为的分化和泛化 • 泛化(generalizatioin):
指将行为、技能、概念从一个情境移到另一 个情境或任务中。
• 泛化最容易在相似的情境或概念中发生,但由 于分化的作用,泛化的发生有时不太容易。
• 自然恢复:行为消退后,经过一段时间再强化条件刺激, 条件反应又重新出现。
• 泛化:经典性条件作用一旦形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 似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应。
• 分化:只强化条件刺激,而不强化与其相似的其他刺激。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
3.相关概念:
• 高级条件作用:中性刺激一旦成为条件刺激,可以起到 与无条件刺激相同的作用。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答:首先他们研究的都是外部刺激和主体行为反应之间的联系,其次,见以下表格
操作性条件反射:
小狗学会给人作揖
当小狗遇到客人来的时候,回又摇尾巴又高兴的跳来跳去,有时甚至高兴的举起两只前爪作揖;当小狗表现出作揖动作后,客人便给小狗喜欢吃的食物作为奖赏;如此反复多次呈现后,小狗见得客人后作揖的行为频率便会增加了,经过不断的强化,小狗便学会了给人作揖;
经典性条件作用:
学生考试焦虑的形成
学生会对家长和教师的批评感到害怕,从而产生焦虑;如果学生考试失败后,家长和教师不会对其做出不良反应,学生是不会产生焦虑的,但是,当学生考试失败后,家长和教师对其进行惩罚和批评,学生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这两种刺激经反复多次配合作用于学生是,就会使学生产生了一考试,就会产生焦虑的条件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反射的区别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反射的区别
作 用,产生学习
给某人尝一枚酸杏, 他吃后,分泌唾液, 重复多次,只要让 他看到杏,他就会 分泌唾液
先产生无条件反应, 然后给予不断的强 化刺激,产生学习
学生回答问题,得 到老师的肯定与表 扬,学生以后回答 问题的积极性提高
事例
三、消费者行为学中 消费者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到对商品的良好的情感,由于良 好的情感而购买商品。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下,消费者通过强化物的安排,如奖券、积分、赠 品、试用等方式学习到对商品良好的态度,进而再次购买。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反射的区别
一、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实验中,狗的行为是先天的,即唾液分泌行为,它联 结的是条件刺激,属于被动行为;后者的行为是后天形成的,联结的是强化(狭 义视为强化物),属于主动寻求刺激的行为。
二、 行为与刺激的关系 学习的发生
经典条件反射 S——R
操作性条件反射 R——S——R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

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

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

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孔反射(瞳孔遇强光缩小)、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即会的反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

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

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着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食物)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铃声)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

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

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

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孔反射(瞳孔遇强光缩小)、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即会的反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

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

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着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Pavlov,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食物)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铃声)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行为学习理论 知识点整理归纳

行为学习理论 知识点整理归纳
以后的几天里,郑板桥总是守候在学校门口,对着这个骑着驴的势利 学官作揖,每次都让驴把学官摔得鼻青脸肿。学官害怕,以后再也不敢 让学子们对他作揖行礼了。
当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结合,引起条件反射 的出现,就称为条件反射的获得。
• 通过多次训练,驴子形成了 条件反射。
• 刺激物:郑板桥作揖。 • 反应:撩蹶子蹦跳起来。刺激与
小红只有6岁,见了人就说“叔叔好”, 大家都笑着表扬孩子说:“这孩子真乖!” 并微笑着摸摸他的头,以示赞赏。今后当小 红再见人时,说:“叔叔好”的可能性将大 大增加。
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的区别
程序 行为 后果
正强化 认真 物的使 听课 用
当学生认真听课时 (正强化物) 老师的表扬
呈现
负强化 认真听 当学生认真听课时
◆小明爱打架,妈妈为此就 不让他看电视。
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
强化的普雷马克原理(做祖母的法则)
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 物, 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对 不喜爱的活动的参与。比如, 如果一个儿童 喜爱看电视而不喜欢阅读, 可以在他完成阅 读之后去看一会儿电视。即首先做我要你 做的事,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属 于哪一类强化或惩罚)
物的使 课
(负强化物)

课后的作业
移除
行为的改变 行为的频率增 加(学生更认 真听课)
行为的频率增 加(学生更认 真听课)
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如食 物、水、安全等。 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 反复联合, 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如金钱 对婴儿不是强化物, 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得自己 需要的东西时, 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强化效 果。
(一)准备律: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2
操作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由美国心理学家斯 金纳命名,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 改变。操作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 不同,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 而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非自愿行为有 关。
实用文档
斯金纳实验
实验过程;
斯金纳关于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 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 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 行的。箱内放进一只白鼠或鸽子, 并设一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 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动物在 箱内可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 啄键时,就会有一团食物掉进箱 子下方的盘中,动物就能吃到食 物。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 作。
实用文档
经典事例
红花奖励
小狗作揖
实用文档
适当惩罚
3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联系
A.两者都需要强化才能建立起来,并且都有消退抑 制和自然恢复现象。 B.两者都可以建立多级条件反射。如果一种条件 反射已经巩固,再用另一个新的中性刺激与原来
的刺激结合,还可以形成第二级条件发射。
C.两者都有泛化和分化现象。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第六组
实用文档
目录
Content
又是一年蝉鸣时
定义 事例 两者联系 两者区别
实用文档
1
经典性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 (又称巴甫洛 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 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 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 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 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 反应。
实用文档
巴普洛夫实验
实验过程: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 测量其唾液分泌。在这个过程中,他 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 激,及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 刺激,如铃响,这条狗就会逐渐“学 会”只在有铃响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 泌唾液。

行为矫正 考试重点

行为矫正  考试重点

第一章行为矫正的基本概念1 、行为的特征1、行为就是人们的所说所做和所思所感。

2、行为可以被他人或自己所观察和测量,并可被描述和记录。

3、行为和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

4、受自然规律的支配。

5、行为具有可公开或可内隐的特征。

2、个体在进行行为观察和测量时,可以根据行为的性质,选用频率(行为出现的次数) 、持续时间(行为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和强度(行为所包含的身体力量)等指标进行度量。

3 、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在行为上失去常态,并给他人造成困扰或妨碍自己生活适应的行为。

问题行为的类型(1)行为不足,如七岁的儿童不会自己穿衣服( 2)行为过度,如儿童上课时经常不遵守纪律或侵犯别人( 3)行为不当,如五岁儿童将玩具放入垃圾桶。

4、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1 、问题行为是习得的。

2、各个问题行为时分别习得的。

3、问题行为与环境有特殊的关系。

4、重新学习可以矫正问题行为。

5、行为受认知的影响,改变认知可以改变行为。

第二章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主要规律( 1)行为获得律与消退律。

(2)刺激泛化与分化率。

(3)恐惧性条件作用。

Eg:恐惧症的形成、成年人怕猫、怕空旷等( 4) 高级条件作用律。

Eg:考试焦虑。

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3、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比较:(1)其主要差别在于强化的手续不同。

在经典性条件作用中,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几乎同时出现,无条件刺激即是强化物,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共同诱发行为的反应。

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只有在条件反应发生后才会出现强化物。

因此经典性条件作用是强化决定反应,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反应决定强化。

(2)经典性条件作用是被动形成的,为信号学习。

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属于主动形成的,是技能学习。

(3) 任何行为都可能同时包括经典性和操作性两种条件反射,事实上这两种反射活动是整个行为系列的不同环节,是连续不能分的。

(4)人类的日常行为大多是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在行为矫正中的作用很大。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二章学习与学习理论

第⼆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章学习与学习理论第⼀节学习及其分类⼀、学习的涵义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产⽣的⾏为或⾏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是由有机体后天经验引起的。

⼀⽅⾯,有机体要以⾃⾝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来理解和把握外界信息;另⼀⽅⾯,新信息的进⼊⼜会使有机体已有的经验结构得以丰富和改造。

(⼆)学习不仅表现为⾏为的变化,还表现为⾏为潜能(⾏为主义观点)或思维的变化(认知⼼理学观点)。

内隐学习!(举例)(三)不能简单地将⾏为的变化等同于学习的存在。

⾏为变化还可能由本能、疲劳(⾏为⽔平降低)、机体成熟引起。

(四)学习所引起的⾏为或⾏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五)学习是⼀个⼴义的概念。

⼈类与动物共有的现象;不仅是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还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道德等的学习;(素质教育、全⼈教育)不仅是在学校情景中的学习,还包括⼀直持续终⽣的⽇常⽣活中的学习。

(家庭教育、社会⽂化教育、终⽣学习)⼆、学习的分类(⼀)按学习的实现⽅式分1、据学习⽅式分类:接受学习是学习者被动接受教师传授来获得知识的学习;发现学习是通过学习者对现实的能动地反映及发现创造来获得知识的学习。

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有意义学习:指学习者利⽤原有经验来进⾏新的学习,建⽴新旧知识的联系;机械学习:指学习中所得经验间⽆实质性联系的学习。

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按学习结果分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将⼈类的学习分为五类。

⾔语信息:关于事物的名称、时间、定义等事实性信息。

智慧技能:对外界的符号、概念进⾏处理加⼯。

如“把分数转化成⼩数”。

认知策略:关于如何⽀配其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内部⼼理过程的技能的学习。

如掌握⽤“知识树”、“记忆术”等来巩固记忆效果的过程。

态度:个体对⼈、事、物等形成某种特定内部状态的过程。

如使⼉童对⾳乐、体育锻炼等产⽣喜爱的情感。

运动技能:通过⾝体动作质量的不断改善⽽形成整体动作模式的过程。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1. 引言条件反射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涉及到环境刺激和个体行为之间的关联。

在心理学中,条件反射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和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本文将探讨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和联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种学习方式。

2. 经典条件反射的定义和特点经典条件反射是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19世纪末提出的。

它主要关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经典条件反射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重复刺激一种中性刺激和一个有反应的刺激的组合,使得中性刺激可以引发与有反应刺激相似的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的典型实验是巴甫洛夫的狗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巴甫洛夫用食物作为有反应刺激,将食物与铃声这种中性刺激同时呈现给狗。

经过多次重复,当只有铃声响起时,狗开始分泌唾液,即表现出条件反射。

3.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定义和特点操作性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对行为的后果进行评估和调整来学习的过程。

行为是通过试错和反馈来塑造和改变的。

以斯金纳的老鼠实验为例,操作性条件反射可以更好地解释动物行为的学习机制。

在这个实验中,老鼠被放置在一个箱子中,箱子中有一个按键。

一开始,老鼠随机按压按键,直到偶然触发了一个食物的释放器,老鼠会收到食物的奖励。

经过多次尝试后,老鼠会学会只有按下按键才能获得食物,即明确了按键和食物之间的关系。

4. 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的区别虽然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经典条件反射都是条件反射的一种形式,但它们在几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关注点不同:经典条件反射关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强调外界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操作性条件反射则关注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强调行为在获取结果方面的作用。

•学习方式不同:经典条件反射主要是被动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基于外界刺激的一致性。

心理复习资料

心理复习资料

心理复习资料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

而很多学员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

下面中公资深讲师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

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比如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瞳孔反射(瞳孔遇强光缩小)、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学即会的反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

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

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

比如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就会流口水。

经典条件反射(又称巴甫洛夫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经典条件反射最著名的例子是巴甫洛夫的狗的唾液条件反射实验。

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 1849-1936)是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声,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铃声)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食物)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铃声)做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条件作用的分类方法有几种

条件作用的分类方法有几种

条件作用的分类方法有几种条件作用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某个因素或者事件发生时,会出现特定的结果。

条件作用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经典条件作用:也称为巴甫洛夫条件作用,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条件作用类型。

经典条件作用是指通过将一个中性刺激与一个有条件刺激同时呈现,然后再将中性刺激单独呈现时,中性刺激会引起类似有条件刺激的反应。

经典条件作用的经典实验是巴甫洛夫的唾液分泌实验。

2. 操作条件作用:也称为仪器条件作用或工具条件作用,是指在动物或人类行为中学习的一种形式,通过该行为可以得到奖励或避免惩罚。

操作条件作用需要动物或人类去采取主动的行为,而且只有在行为产生有意义的结果后才会发生学习。

3. 空间条件作用:指的是特定环境或空间对行为产生影响的条件作用。

例如,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容易产生特定的情绪或行为,比如在咖啡厅里,人们更容易感到放松和愉快。

4. 时间条件作用:指的是特定的时间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例如,人们在特定的时间点更容易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而在其他时间点可能更容易疲劳和分散注意力。

5. 生物条件作用:指生物体内部的生理状态对行为产生影响的条件作用。

例如,当人们饥饿时,他们更容易被食物的味道和刺激吸引,从而增加食欲。

6. 心理条件作用:指个体本身已经具有的心理特征对行为产生的影响。

例如,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价值观和信念可以影响他的行为。

7. 社会条件作用:指社会环境中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对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

社会条件作用通常与社会学和心理学研究中的群体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相关。

以上是条件作用的主要分类方法,每种分类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条件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于理解行为和学习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

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


巴普洛夫的经典试验
• 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程序
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 行为获得律与消退律
• 刺激泛化与分化律 • 恐惧性条件作用律
• 高级条件作用律
从巴普洛夫到的理论到沃尔普的临床试验 • 交互抑制原理
• 系统脱敏原理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从桑代克到斯金纳
• 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
•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 经典性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比较
斯金纳的经典实验及行为分类
• (1)斯金纳的经典实验:白鼠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实验。 斯金纳发明了一种学习装置叫做斯金纳箱,箱内装上一个操纵杆, 操纵杆连接着一个供应食丸的装置。将饥饿的白鼠置于箱内,白鼠在 箱子里乱跑时,偶然踏上操纵杆,这时供丸装置自动送落一粒食丸。 白鼠经过几次尝试后,就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在这一实 验中,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而获取食物的反应,把强化(食物)与操作 性反应联系起来,形成了操作性条件作用。按压杠杆变成了获取食物 的手段或者工具,因此,操作性条件作用也称为工具性条件作用。 • (2)关于行为的分类。 斯金纳认为,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两种。应答性 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无条件反应是 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是一种应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并不是由已 知刺激引发的,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操作性行为并不取决 于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其结果控制。
一、让当事人对于治疗有一正确的认知,消除治疗的神秘色彩; 二、促使当事人去监视那些伴随产生烦恼的想法; 三、使用认知技术与行为技术; 四、通过置身于产生问题想法的问题情况的过程,指出与挑战当事人的想法; 五、借助在现实世界中加以测试来检查信念与假设,以及教导当事人学会一些技能,避免病情复发 (Beck etal.,1979)。

教育心理学各人物的学习理论总结

教育心理学各人物的学习理论总结

行为主义一、经典性条件作用说(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定义: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称为条件刺激,CS)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UCS)。

由于条件刺激(CS)引发的反应,就称为条件反应五条规律:习得律,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高级条件作用律(二)华生的行为主义他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

除了出生时具有的几种反射和情绪反应以外,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的刺激---反应联结(即S-R 联结)而形成。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说(一)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桑代克认为,学习即联结,学习即试误。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3.效果律: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得出: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它与反射学习过程S-R过程不同,操作学习是(S)-R-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

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塑造:连锁塑造和逆向连锁塑造消退维持分化泛化正强化惩罚:呈现厌恶刺激降低反应率和消除愉快刺激降低反应率负强化:消除或终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率三、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人的许多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等的学习都来自间接经验。

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而间接地产生学习,班杜拉称这种学习为观察学习1.注意过程影响注意的因素有:(1)榜样行为的特性(2)榜样的特征(3)观察者的特点2.保持过程保持过程有赖于表象系统.语言系统,有时还有动作演练。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2)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2)

强化:行为之后的某些刺激或事件导致行为重复 发生的概率增加。 强化物:行为之后能增加行为发生概率的刺激或

事件

强化的偶然性或依随性,‚偶联‛
(contingencies of reinforcement)
迷信行为,鸽子的迷信
刺激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理论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基本概念 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 ) 亦称工具性条件作用(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 斯金纳所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 指有机体的操作性行为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 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 或者说,有意行为因其后果而增强或减弱的学习。
公式为:S → R


人生下来就有许多原本联结(原始趋向),教育就 是保存、消除、利导和改变它们 人心就是一个联结系统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
学习的过程:盲目的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 直至成功的渐进过程 每个刺激—反应联结都是经由①先是错误的反应多 于正确的反应, ②而后逐渐变为正确的反应多于错 误的反应, ③最后达到全部为正确反应的程度。 经由此种历程的学习方式,称为试误学习。
B. F. Skinner (1904—1990)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实验
Skinner Box(1938)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基本思想和特色 继承和完善了桑代克的迷箱实验和效果律概念,明 确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并使之对教育实践 产生了巨大作用。 描述性研究,对行为的客观描述,预测和控制 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查明引起反应概率变化的条 件。所以心理研究者的任务就是①给予已知的刺激, ②观察学习者的反应,③从而探究学习的规律。 操作行为主义,极端的客观、实证主义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性条件反射分别了解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与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并且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我们的做题有很大帮助“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个学习理论在《教育心理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历年教师资格证和教师招聘考试中也是一个高频考点。

而很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总觉得这两个理论比较难理解,也不太好区分清楚。

下面中公资深讲师赵忠莉就此问题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能为大家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都属于条件反射的范畴。

说到条件反射,就不得不先说一下反射这一概念。

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比如,吃东西流口水、手碰到烫的东西会迅速地缩回来等等现象都属于反射现象。

反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叫无条件反射,一种叫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是先天形成的,即本能,是反射活动的基本形式。

比如朝向反射、膝跳反射、瞳孔反射等都是无条件反射.而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operant conditioning):1954年斯金钠Skinner提出,说明行为的后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增多或减少,有机体“知道"行为与后效的关系,并依据行为后效来调节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强化。

强化(reinforcement):一个具体行为发生后,有一个直接结果紧随着这个行为,导致这个具体行为在将来被加强的过程:正强化—具体行为之后,刺激结果增加→具体行为增强(给予行为者想要的东西)负强化-具体行为之后,刺激结果移除→具体行为增强(去除行为者不想要的东西)惩罚(punishment):若一个具体行为的发生伴随着一个有害或负面的影响,那么此行为发生的频率将随之降低。

以上就是关于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主要内容。

那么,对比来看,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两者之间又有哪些异同点呢?(一)相同点: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相同,都是以强化为基本条件,都有消退的现象:1、两者实质都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式2、两者形成的关键都需要通过强化,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依赖于强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性条件作用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两者都强调学习过程是建立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两者中的很多观点对现实中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区别:
第一,就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看。

经典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应的过程(即 S-R过程);而操作条件反射是首先做某种操作反应,然后得到强化的过程(即R-S 过程)。

第二,从个体反应的性质看。

经典条件反射中的条件反射与无条件反射极其相似(例如都是分泌唾液);但在操作条件反射中,这两种反射却截然不同,如在斯金纳箱中的白鼠,条件反射是按杠杆,而无条件反射却是吃食物。

第三,从条件反射的发生看。

经典条件反射中条件反射是诱发性的行为,而操作条件反射中的条件反射则属自发性行为;前者是被动的,所以被称为反应性行为,后者是主动的,所以又被称为操作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