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2课时33张ppt)
大家都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都为聪慧机智 的司马光见义勇为的行为叫好。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 爱动脑思考的孩子——王戎。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一课时
作者介绍
王戎(234—305)魏晋时期名士, 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彩秀美。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 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王戎六 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 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 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 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善
王
于
戎
王戎和朋友去游玩
视
不 看见道旁的李子树上
察
取 结了很多李子
道
朋友跑着去摘李子
旁
勤 于李 只有王戎不动苦子思 考课外拓宽
你还知道这样聪慧 机智的少年儿童吗?
曹冲称象
随堂练习
一、理解课文内容,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尝与诸小儿游
曾经
2.竞走取之 3.唯戎不动
跑 只有
随堂练习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认真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王戎看见路边李子多而不摘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初步感知了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课文内容,这节 课继续研读讨论,深层次理解课文!
新知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2.思考:请用几个词语简要概括每段内容。
二、解释下列语句。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看见道边李子树上李子很多,把枝条都压弯了。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树长在路边上,还有很多李子,这必定是苦李子。
课后作业
比赛看哪一组同学背诵熟练, 并且有感情地背诵。
四年级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文
四年级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第25课的课文,是一则启迪孩子智慧的文言文。
下边整理分享这篇课文的原文、译文和主题思想。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一些小朋友们一道玩耍。
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看见了,就问他为什么不和伙伴们一起去去摘果子?王戎回答说:“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别人不以为然,摘来一尝,果然是很酸涩的。
【课文主题】
文章通过少年王戎与其他孩子在对路边李树果实的两种行为与
观点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王戎观察仔细、善于推理、准确判断的能力的肯定与赞赏。
第1页(共1页)。
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文言文的意思
题目:王戎不取道旁李1. 王戎原文王戎不取道旁李,偏孤分文自引之。
花折若为无以验,东篱颠翠乃可知。
出处:《文选·杂录》2. 王戎的身世和生平王戎(约304年-360年),字君简,东晋文学家、文学评论家。
他是东晋散骑常侍、大谏议大夫、冯翊太守王贡之孙,王仲宣之子。
王戎自幼聪颖,有文学才华,后又通过政治才能进入了东晋官场,成为了一名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和政治家。
3. 王戎的《文选》和《杂录》王戎的著作以《文选》和《杂录》最为著名,《文选》是他主要的文学作品,他在其中多有评论解释。
而《杂录》则是他的文论杂著,比《文选》更加偏重于文学评论,包括对一些古文的评论和解释。
王戎在《文选》和《杂录》中都提及了不少名士的作品,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论。
4. "不取道旁李"的意义"道旁李"是指魏晋时期的文学家、诗人李元吉。
而王戎所言的"不取道旁李"意味着不采用道旁李(李元吉)的文风与艺术手法,显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追求独立及个性发展的态度。
这也反映了王戎对于文学创作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5. "偏孤分文自引之"的理解"偏孤分文自引之"指倚幽自傲,自引自称,自成一体。
这表明了王戎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以及对自己独特文学风格的自豪。
他不愿意随波逐流,而是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脱颖而出,独立成一家。
这也彰显了王戎对于文学创作的坚持与独特性。
6. "花折若为无以验"的含义"花折"可理解为风华残败,意为文学才华不再,颓态可见,显然是王戎对于自己的文学才华的怀疑和担忧。
他在这里或许是在反思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才华,以及对自我要求的严格。
这也表现了他对于文学创作的自我要求和追求。
7. "东篱颠翠乃可知"的诠释"东篱"是指东方的篱笆,而"颠翠"则是豆蔻年华、风华正茂之意。
语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件(共21张PPT)
为什么王戎 会说这些李子很 苦涩呢?
取之,信然。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 突出了王戎善于观察、勤于 思考的人物品质。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 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 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是 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 志人小说集,又名 《世说》。其内容主 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 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 行与轶事。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 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 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信然。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曾经 多 小朋友
尝:(1)品尝(2)曾经(3)尝试 借助注释、代入法
你能连起来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与小朋友们一起(外出)游玩。
看/道边李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这是一棵怎样的李树?
(大家)看到道路旁的李树,李 树上长着许多沉甸甸的李子,就 快把树枝都压弯了。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 ),诸儿( ),唯戎( )。人问
之,答曰:“(
),此必/苦李”取之,
(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精美课件(共71张PPT)
预习读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戎尝诸 竞唯
笔顺:
结构:半包围 部首:戈 笔画:6 组词:从戎 戎装 戎马 兵戎相见 造句:战士们身披戎装,英姿飒爽。
笔顺:
结构:上下 部首: 笔画:9 组词:品尝 尝试 未尝 卧薪尝胆 造句: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他尝试过
不动
其他孩子
王戎
结合文中第三句话,你能揣摩出其他孩子 和王戎的心理吗?
其他孩子
王戎
哇!路边居然 有这么多李子,快 点摘下来尝尝!
李树就长在路 边,这么多李子竟 然没人去摘,想必 这是苦李!
王戎怎么知道李树上的果实是苦的?
树 果甜 在 道 旁 果苦
人皆取之 人不取之
无果 多子
“取之,信然。”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众多。
王戎七岁时,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争着跑过去。 压弯树枝。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 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指代李子▲ 。只有。
看见路边李树上李子多得压弯了树枝,许多 小孩都争先恐后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
指代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多子,此必苦李。”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回答 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 子,这一定是苦李。”
指代李子。
取之,信然。
的确如此。
众人摘来李子一尝,的确如此。
短文四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介绍人物和背景。 写王戎与其他小孩的不同表现。 写王戎不摘李子的原因。 写王戎推理的正确性。
见到李树,王戎和其他竞小走孩取有之何表现?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学到了什么呢?
我们要仔细观察, 善于思考,根据有关 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少走弯路。
诸儿竞走取之 李子
人问之
王戎
取之,信然。 李子
【第一关】
取:摘
折 zhé 1.断,弄断;2.损失;3.弯,弯曲 shé 1.断;2.亏损
演一演
同学们,这篇文言文只用四句话就讲了 一个有趣的小故事,非常简洁。我们读的时 候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想一想:这个故事 中至少应有几个角色?他们会说什么话?做 什么动作?
人问之,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填一填
王 戎 七岁 , 尝 与诸小儿游 。 看道边李 树 多子折枝, 诸 儿竞走取之, 唯 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 必 苦李 。 ” 取之,信然 。
“曹冲称象”
“司马光砸缸”
知识备查
《世说新语》由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 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东汉后期 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是中国魏晋 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 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现 存三卷。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读准停顿。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课文解读
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 是什么意思。
曾经 众多
王戎七岁,尝与 诸小儿游。
句意: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 小孩一起游玩。
看 道 边 李 树 多 子 折 枝 , 诸 儿竞走取 之 ,唯戎 不 动 。
《王戎不取道旁李》PPT优秀课件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取之,信然。
的确如此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吧!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 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 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 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 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苦味的李子。”摘 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cháng
尝
“云”的第二横 要写舒展,上下同宽。
摘李子
识字游戏
王戎
竞走
唯一
诸多 尝试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整体感知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 课文,注意断句。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 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回忆我们学过的文言文《精卫填海》, 你知道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什么?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借助注释、利用插图、 联系生活实际……今天, 我们走进另一片文言文 的学习。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第一课时
王戎 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 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 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 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 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 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 戎是奇童。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认为这树长在大 路边上,还能有这么多李 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知识点汇总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知识点汇总知识点01、生字组词戎:róng(戎机、戎装、戎马)尝:cháng(未尝、何尝、尝试)诸:zhū(诸位、诸君、诸侯)竞:jìng(竞争、竞赛、竞技)唯:wéi (唯一、唯恐、唯独)02、多音字看:kàn(看见)kān(看护)折:zhē(折腾)zhé(打折)shé(折本)03、理解诗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意思:王戎七岁的时候,和一些小朋友们一道玩耍。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意思: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意思:王戎告诉小朋友如果李树长在路边而且长满树的话,那肯定是很苦的李子。
取之信然。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04、问题归纳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了王戎和小朋友看到路边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相摘李子,王戎却认为李子必然是苦的。
2.王戎那天和诸小儿玩了什么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尝试着用小古文说一说!捉迷藏、爬山、打陀螺、玩老鹰捉小鸡、捉蝴蝶、跳绳、抓蛐蛐儿、爬树3.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凡事都要多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
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少走弯路。
4.王戎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因为王戎根据道边多子折枝事先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启示:首先要善于观察,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有丰富的想象力;其次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05、课文主题本文讲了王戎和其他孩子在路边看到李树上有很多李子,其他孩子争着跑过去摘李子,王戎却认为这必是苦李,结果不出王戎所料的故事。
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王戎观察仔细,准确推理判断的赞赏之情。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意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个古代的成语典故,出自《史记》中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将军王戎遭遇到一名叫李的道士。
李道士劝说王戎说服他的君主趙武,让赵国與燕国联合对抗秦国。
然而,王戎最终拒绝了李道士的建议。
这个典故的意思是指王戎不听取李道士的劝告,选择另外的道路。
在现代使用中,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或者团体在面对困境或做出重大决策时,选择了不同于他人的路线或者决定。
这个典故强调了在抉择时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不盲目跟从他人的意见。
不取“道旁李”意味着拒绝跟随别人的建议或选择自己认为更适合的方向。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同步练习(含答案)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时一筑要素基石名师导读《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
文章简短,但描写生动,故事性强。
学习时,先理解课题,说出题目的意思;再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然后将文言文转化成现代语言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复述故事。
导学典例要素理解字义例1:读句子,体会并写出“之”字所指代的内容。
(1)诸儿竞走取之.。
_______(2)人问之.。
_______(3)取之.,信然。
_______要素背诵文言文例3:读下面的语句,梳理故事的脉络,在括号里注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进行背诵。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3)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要素复述故事例3:借助图片或想象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
基础典练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竞.走(jìng jìn)王戎.(lóng róng) 看.见(kān kàn) 诸.多(zhū zhù) 唯.一(wēi wéi) 看.护(kān kàn)2.选择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戎戒〕()装〔赏尝〕()试〔诸堵〕()位〔竟竞〕()争〔唯维〕()独〔曰日〕答() 3.为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尝.与诸小儿游。
()A.品尝B.曾经C.常常(2)诸.儿竞走取之。
()A.众,许多B.之于C.之乎(3)诸儿竞走..取之。
()A.竞走比赛B.竟然走了C.争着跑过去(4)唯.戎不动。
()A.只有B.唯一C.唯恐(5)取之,信.然。
()A.相信他B.的确如此C.写信告诉4.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戎不取道旁李》ppt课件
王戎不取道旁李
请选择一个角色,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角色一:回家后你的弟弟妹妹想听这个故事,请你 讲给他们听。 角色二:假如你是诸小儿中的一员,请你把刚发生 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角色三:假如你是王戎本人,已经年过半百,七岁 的孙女想听你当年的这个故事,请你讲给她听。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信李多“之戎競子看與王
然。子樹,不走折道諸戎
。”,在答動取枝邊小七
取此道曰。之,李兒歲
之必邊:人,諸樹遊,
,苦而
問唯兒多。嘗
然必道問之枝邊諸王 苦邊之唯諸李小戎 李而答戎兒樹兒七 取多曰不競多遊歲 之子樹動走子看嘗 信此在人取折道與
róng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róng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戎马一生 兵戎相见 投笔从戎 巾帼英雄花木兰,不爱红装爱(戎)装。
王戎不取道旁李
cháng zhū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jìng
wéi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xìn
取之,信然。
3.唯:只有。4.信然:的确如此。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 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必在動競樹小王 苦道人走多兒戎 李邊問取子遊七 取而之之折看歲 之多答唯枝道嘗 信子曰戎諸邊與 然此樹不兒李諸
《王戎不取道旁李》
竞 竞争 竞赛 竞选 竞相开放 竟 竟然 此 必苦李。
补充
取之,信然。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 之,唯戎不动。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曹县汉江路小学 崔 娟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zhū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 jìng
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折:
shé 1.断;2.亏损。
zhé 1.断,弄断;2.损失;3.弯,弯曲。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意思30字
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意思30字编者按: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意思是:比喻有志于功名的人不会去和那些地位低贱的人争利,后比喻以权势压人,有失身份。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篇《王戎不取道旁李》。
【原文】:晋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人谓之“痴”,评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言语第二》)晋代时期,有个叫王戎的人,很聪明,他有两个好朋友,其中一个叫李遴,他们经常一起玩耍,一天他俩在路上碰到了一棵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又大又熟,他俩都非常高兴,就想把这棵树上的李子摘下来,一个用竹竿打,另一个用石头砸,砸开了一看,里面都是些没熟透的李子。
一个说:“这棵树长在路边上,却结了许多李子,这肯定是棵苦李子树。
”另一个也点头称是,便要去摘这棵李子树上的李子。
这时,王戎对他的好朋友李遴说:“你看,这棵树虽然长在路边,但树上的李子又大又甜,而且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摘它,只有你没有去采,这说明这棵树一定很甜。
”他的朋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上前去采李子吃了,回来以后对王戎说:“确实如你所说,真是一棵好李子树啊!”这样王戎成功地保护了一棵好李子树。
译文王戎七岁时,曾经和几个小孩子一起玩耍,看见路旁有棵李子树,结的李子又大又熟,他们就争着跑过去摘李子。
唯独王戎站着没动。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他回答说:“李子树长在路边上,还有很多李子,可见这是一棵苦李子树,李子肯定不好吃。
”那几个小孩听了,果然也就不再去摘了。
王戎的母亲知道了这件事,感到很奇怪,便问儿子这是怎么回事。
王戎说:“路边上长着的果树,总是要有一些苦涩的果子的。
李子树也不例外,今天有甜李子,明天或许就会有酸李子,甚至烂李子呢?何况李子树长在路边,本来就容易招惹虫害、鸟雀等,我不能因为这一点就不顾李子树的生存。
”王戎的母亲认为儿子说的话很有道理,赞许道:“有志气,有抱负!”以后凡遇到有人想要破坏李子树的生长时,她就会提起王戎当年的话,告诫他们要保护李子树。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不取道旁李》出自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雅量》,讲述了王戎在七岁时,面对路旁的李树,根据李树生长在道路旁边却果实累累这一现象,推断出李树的果实是苦的,从而没有和其他孩子一起摘取的故事。
全文如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这篇古文展示了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优秀品质,通过讲述他的故事,告诫人们要学会观察,善于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避免盲从。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预习单(含答案).doc
㉕ 王戎不取道旁李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重点)1、人物简介:王戎: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颖,神彩秀美。
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
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
魏明帝曹数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2、拓展积累:文彦博/灌水浮球文潞(lù)公/幼时/与群儿击球,入/柱穴中/不能取,公/以水灌之,球浮出。
译文:文彦博小时候和一群小孩玩球,(球)进到树洞里,(孩子们)不能(将它)取出来,文彦博用水灌树洞,球就浮出来了。
关于认真思考的名言警句: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
——雨果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孔子”我思故我在。
——笛卡尔1、读准字音,对于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或工具书,给字注音;若是多音字,借助插图、对照注释、结合整句诗的意思判定,将多音字写在旁边。
2、读通诗句,用“▢”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关注课本上的注释或查看资料书,记录重点字词的意思。
1、给本课生字在括号里标上拼音,口头组词,并且把每个生字在田字格里写两遍。
戎( ) 尝( ) 诸( )竞( ) 唯( )2、正确的读音我会选(用“√”)。
竞.走(jìn jìng) 王戎.(rōng róng) 诸.多(zhū zū) 折.枝(zhé shé) 3、形近字组词。
诸( ) 竟( ) 唯( ) 戎( ) 尝( )猪( ) 竞( ) 惟( ) 戒( ) 常( )3、词语我理解。
尝: 。
走: 。
李: 。
唯: 。
游: 。
曰: 。
子: 。
诸: 。
折枝: 。
信: 。
竞: 。
然: 。
之: 。
对照注释、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了解大意。
统编版五四制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课件) (3)
3
尝试背诵
1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3
拓展阅读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刘义庆 撰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全书共有 一千二百多则故事,其中包括《王 戎观虎》《望梅止渴》《七步成诗》 等妙趣横生的小故事。
①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 ②[尝]曾经。 ③[竞走] 争着跑过去。 ④[唯]只有。 ⑤[信然]的确如此。
25 王 戎 不 取 道 旁 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 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 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②[尝]曾经。 ③[竞走] 争着跑过去。
折zhé
④[唯]只有。
⑤[信然]的确如此。
①断,弄断 ②打折扣 ③弯,弯曲
25 王 戎 不 取 道 旁 李①
王 戎 七 岁 , 尝②与 诸 小 儿 游 。 看 道 边 李 树 多 子 折 枝 , 诸 儿 竞 走③取 之 , 唯④戎 不 动 。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 李 。 ” 取 之 , 信 然⑤。
教育部审定2019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语文四年级上册
25 王 戎 不 取 道 旁 李①
王 戎 七 岁 , 尝②与 诸 小 儿 游 。 看 道 边 李 树 多 子 折 枝 , 诸 儿 竞 走③取 之 , 唯④戎 不 动 。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 李 。 ” 取 之 , 信 然⑤。
25 王 戎 不 取 道 旁 李①
王 戎 七 岁 , 尝②与 诸 小 儿 游 。 看 道 边 李 树 多 子 折 枝 , 诸 儿 竞 走③取 之 , 唯④戎 不 动 。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苦 李 。 ” 取 之 , 信 然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师出示“阅读探究卡”,学生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教师出示“阅读探究卡”。
阅读探究卡
①理一理:短文四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②想一想:王戎怎么知道李树上的果实是苦的?
③说一说: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④议一议:你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2)汇报展示,品读经典。
①理一理:短文四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句简介人物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第二句写王戎和他的伙伴们看见李树多子时的不同表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第三句写王戎不与诸儿竞走取李的原因;第四句写王戎推理的正确性。
②想一想:王戎怎么知道李树上的果实是苦的?
预设: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从路边的李树为什么会挂满了果实开始设疑,一步步引导学生还原王戎的推理过程,得出正确结论。
示例:王戎观察到李树生长在路边还挂满了果实,甚至把树枝都压弯了。如果李子甘甜,恐怕早被人摘光了,由此可以推断树上的李子一定是苦的。
③说一说:从这件事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能复述课文,分析人物形象,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培养文言文语感,达到流利背诵的程度。
2.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1.掌握本课文言词语的意思和适用范围。
2.学习古人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懂得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本课,可以从理解课题人手,引导学生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巩固已有学习经验;接着可以让学生充分朗读,读正确、流利,读好停顿;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读懂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练习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说说对王戎的感受。
☆张家集镇中心小学三生课堂导学案设计☆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章(组)
第八单元
主备人
李悦
使用人
教学内容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王戎仅仅七岁就能根据环境进行分析,得出“道旁苦李”的结论,可见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人。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但由于它与现代白话文在语意和语法上都有很大区别,对刚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不仅难读而且难懂,传统的串讲灌输式教学法不但会让教师教得费力,学生学得枯燥,还会扼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进行学习,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课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出示收获的果树图片,预设场景,引导学生思考,自然过渡到课文内容。
导语:如果我们在郊游的时候,看到路边果树上的果实成熟了,大家会不会去摘呢?(生答不会)对的,因为那些树可能是别人种的,不问而取就是“偷”了。但如果这些是野生的呢?(学生自由发表看法)其实在确定果子无毒的情况下,也可以试着摘一个,尝尝新鲜的味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小朋友摘果子有关。
四、共同归纳梳理知识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王戎小小年纪就能一口道出“苦李”的真相,他敏锐的目光和敏捷的思维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如果想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少走弯路,少闹笑话,一定要向小王戎看齐,多看多思。
小结:这堂课上,我们又一次接触了文言文这种文体。通过学习,大家掌握了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了解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积累了文学常识,还能够用自己的话把文言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大家的表现很不错。
2.出示课题,教师介绍人物,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解读生字“戎”,介绍王戎。
预设:“戎”字发音要准确,纠正学生的误读。用说文解字的方法解构“戎”字,引导学生分析其构造。“戎”由两部分构成,“戈”指的是古代的长柄兵器,“十”指的是兵士上战场时穿的盔甲,二者合起来就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王戎(234——305)字濬冲,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闻名。他是“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时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们先有“七贤”之称,因为常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所以合称“竹林七贤”。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识记生字。
会写的字:王戎(rónɡ)尝(chánɡ)诸(zhū)如竞(jìnɡ)走唯(wéi)有
会认的字:戎(rónɡ)诸(zhū)竞(jìnɡ)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生字书写。
(2)理解标题大意,引导学生预想文章内容。
预设:教师可以采用扩词法,一一对应文题,引导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重点解读“取”“道”二字的意思。再根据题目的意思,合理判断文章所写的内容,即王戎不摘路边的李子。文言文的标题或概括文章大意,或点明写作对象,或交代时间地点,对理解正文有很大帮)课堂讨论,解决疑难。
预设:采用小组发言的形式,由代表提出疑问,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解决。可先由学生自行解决,大家无法确定的,再由教师进行补充讲解。各小组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可以归纳整合,一起处理。
(3)复述原文意思,开展讲故事比赛。
预设:解决所有词句理解上的问题后,教师点名,学生一个读句子,一个翻译句子。有读得不到位或翻译得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进行引导纠正,注意将文中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确定学生掌握文章意思后,预留打腹稿的时间,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试讲,再在班上比赛。教师在最后做好点评工作,可从语言表述、肢体动作、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分析。
◆书写指导:
[戎]半包围结构,字形外放,右边的斜钩舒展。
[诸]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的撇延伸至左下。
[竞]上下结构,上扁下大,“兄”不宜过长。
[唯]左右结构,左小右大,“隹”的末横宜长。
◆易错提示:
[戎]不要漏写右上一点。[竞]中间的“口”不要写成“日”。
[唯]右部有四横,不要少写。
(3)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五、达标检测互助矫正
1.背诵课文,丰富积累。
预设:学生可以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反推文言语句,也可以通过反复朗读达到流利背诵的程度。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教师抽查。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不动苦李
诸小儿竞走取之对比
教学反思:
本学期,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这种古老的文学体裁。通过对《精卫填海》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文言文体裁的特殊性,大概了解了文言文学习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因此,本次教学设计主要从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度上出发,同时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为此,本次教学采用了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助的方式。从标题理解、生字词学习到课文理解、难点解惑,都主要依靠学生的交流、讨论来完成,教师则调整上课的节奏,点拨学习的重难点,纠正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观点。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充满参与感,真正做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并使他们对文言文这种文体不至于产生畏难心理。同时,学生经过交流、讨论解决了学习中的疑问,会获得极强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让他们对学习保持一种上进心。此外,课堂中的讲故事比赛改善了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更加热闹。
1.介绍出处,补充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雅量”指宽宏的气量。魏晋时代讲究名士风度,即不管内心活动如何,显现出来的都应是宽容、平和、若无其事。
2.教师引读,学生跟读,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效果。
预设:学生自由发言,能够依据文中的描述讲出理由即可。
示例:王戎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④议一议:你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
预设: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只要学生讲得有一定道理,就应该予以肯定。可以让学生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示例:我们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看问题不要光看表面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4)教师指导点拨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尝]曾经。[诸]众,一些,这些,许多。[子]果实。
[折枝]压弯了树枝。[曰]说。[走]跑。
[唯]只有。[信然]的确如此。
三、展示交流互助提高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1)小组自由学习,合作探究。
预设:学生先自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理解句意,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解决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还有无法解决的疑问记下来,留待下一步解决。
学情分析
小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对于文言的停顿、断句无意识,不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所以在学生读准字音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范读,学生模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学会“戎、尝、唯”等5个生字,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