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第25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答案(第25课)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二十五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1.责备违背更改解释的确试验固执怀疑
2.寻常违背真理怀疑
3.(1)??(2),“”。

4.(1)zhe zháo (2)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所以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奇地呼喊起来。

我们全家取消了出门旅行的计划,因为天气特别的不好。

5.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

——刘少奇坚持真理的人是伟大的。

——雨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6.这是怎么回事?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青年真是一个执着追求真理的人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也不一定上对的,实践才是检验真是的唯一标准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知识改变命运。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 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 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 落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 有关系。 有关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试验前
胆大妄为、 胆大妄为、 固执, 态度变化 固执, 会让他丢尽脸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1.搜集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伽利略的科学小 1.搜集有关伽利略的科学小 故事。 故事。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2.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在家中动手把试验做一做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我会读: 我会读: 伽利略 辩论 信奉 违背 磅重 拴住 拖住 解释 的确 宣布 比萨 固执 胆大妄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1564~ 伽利略·伽利雷 (1564~1642) 是 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伟大的天文学 家、力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 数学家。也是近代实验物理学的开 拓者,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17岁进入比萨大学攻读医学,后来 转攻数学,毕业后任大学教授。他 是为维护真理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战 士。恩格斯称他是“不管有何障碍, 都能不顾一切而打破旧说,创立新 说的巨人之一”。1564年2月15日生 于比萨,1642年1月8日卒于比萨。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 会拖住落得快的, 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慢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 就有11磅重, 11磅重 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 10磅重的铁球 10磅重的铁球 快 。

人教版l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人教版l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人教版l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③抄写生词。

其次课时●创设情境,合作研讨①(出示插图幻灯片)这就是意大利著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要在这里做试验,楼下是想看他出丑和围观谈论的人们,固然也有记者。

在这个名垂千古的试验中,你是想扮演做试验的伽利略还是做见证现场的记者?(学生自由选择)②请大家仔细研读课文,思索:假如你是记者,应向伽利略提什么问题?假如你是伽利略,有可能答复什么问题,怎样答复?在文中勾画重点语句,并在空白处进展批注。

③同一组中扮演一样身份的同学相互沟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何答复才更加严密。

●全班沟通,深入体会(推选代表进展采访,同样身份的同学可以补充)①您是怎样发觉亚里士多德的话有错误的?我先假设他的话是正确的,但是却得出了两个相反的结论、觉得无法解释,所以产生了疑心,又经过反复的试验证明他的确错了。

你能不能更简洁明白地说一说“一个事实,两个相反结论”的意思?(引导学生共同研读第三自然段,以公式法、图示法、描述法等进展说明,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您的试验已经胜利了,为什么要到比萨斜塔上来做公开试验呢?由于人们过于崇拜和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但他的话确实有错误。

而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盲目迷信只会阻碍科学的进展。

我要通过公开试验来让人们转变观念,那就是不要盲从,要追求真正的真理。

(教师指导:当时人们是如何信奉亚里士多德,又是如何讥讽伽利略的呢?请同学们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并适时引导学生理解“胆大妄为”和“固执”)③……④通过采访,你对伽利略有了怎样的熟悉?(不迷信权威,执著追求真理,为了科学勇于献身等)●受到启发,延长课外①究竟试验结果怎样呢?(演示课件,范读最终一段,并出示最终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指名朗读这句话,说出自己的理解并读出来。

(突出“才”字,人们原来始终信奉亚里士多德,直到伽利略登上斜塔,仍在说他“胆大妄为”,直到看试验后才恍然大悟;突出“大”和“全”,像亚里士多德这样宏大的哲学家,也有说错话的时候,更何况常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夏承忠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_夏承忠

物体落下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有)关系,物体越(重),落 下的速度越(快)。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 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 (1)。
慢。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
(2)。
两个铁球一样 重,但落下的 速度不一样。
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伽俐略经过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 德的这句话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总是 ,铁球往下落 的 跟铁球的 没有关系。
伽俐略经过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 德的这句话 说错了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 时从高处落下,总是 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落 的 速度 跟铁球的 轻重 没有关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第24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 第24课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镑重,同时从高处落 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1镑重的10倍”
听起来很有道理 也就是下面这种情况
这名话说明:
物体落下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 )关系,物体越( ),落 下的速度越( )。
这句话说明:
试验前
胆大妄为、固执、会让 他丢尽了脸
试验后
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
态度变化
思想变化
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 的话当作真理
明白,像亚里士多德这样 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 是

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四下册

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四下册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 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 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我们要学习伽利略什么精神?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 勇于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
作业: 完成导学案达标测评。
小组合作交流,并抽签展示,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亚里士多德: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 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 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 速度是 1磅重的10倍。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 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 不容更改 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谁 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 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 类的真理吗?”
伽利略先思考亚里士 多德的话对不对,然后带 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 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 士多德的话的确说错了。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 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 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 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 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 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25 两 个 铁 球 同 时 着 地
科学的真理不 应该在古代圣人的 蒙着灰尘的书上去 找,而应该在实验 中和以实验为基础 的理论中去找。 ---伽利略
朗读展示
(听录音)
违背 辩论 固执 省略 信奉 十磅 拴住 拖住 解释 宣布 比萨城 胆大妄为
完成导学案: 活动一:1、2、 活动二:1、2、3、4、5、
10+1<10,两个小球拴 在一起,落得慢的拖住 落得快的,因此速度比 10磅重的慢.
10+1>10,把两个 铁球看作一个整体 就有11磅重,重量 大于10,因此速度 比10磅重的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 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 这怎么解释呢?

人教版小学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及赏析《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原文: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的伟大科学家。

他曾经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

那时候,人们都相信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

但是,伽利略却对此提出了疑问。

他想,如果把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拴在一起,那么这两个物体下落的速度会是什么样的呢?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伽利略决定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

他准备了一个十磅重的铁球和一个一磅重的铁球。

当这两个铁球同时从塔顶释放时,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着结果。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两个铁球并没有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重的铁球下落得快,轻的铁球下落得慢。

相反,它们几乎是同时着地的。

这个实验结果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也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

赏析:这篇课文讲述了科学家伽利略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故事。

通过描述他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著名实验,展现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和实践检验真理的原则。

首先,课文揭示了伽利略的敢于质疑和探索的精神。

他不盲目接受亚里士多德的权威理论,而是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种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的重要品质。

其次,课文强调了实践检验真理的重要性。

伽利略没有停留在理论争论上,而是选择了在比萨斜塔上进行公开实验,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这体现了科学方法的核心原则——通过观察、实验和验证来获取知识和理解自然现象。

最后,课文通过描绘实验的结果和人们的反应,展示了科学发现对人类认知的影响。

伽利略的实验不仅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也为物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进步需要勇气、创新和实践,只有不断挑战和超越现有的知识框架,才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总的来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以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我们要有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坚持实践检验真理的科学方法,为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3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3篇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3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认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了解他们的一些重要贡献或成就。

初步感知伽利略追求真理、勇敢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初步感知伽利略的伟大)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两个铁球,一重10磅,另一个重1磅,同时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来,你们想想看,谁会先着地呢?是的,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5课(板书课题,齐读。

)2、早在400多年前,人们并不是这样想的。

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现了这个真理。

他就是──伽利略指名读伽利略。

指导书写略。

二、初读课文1、伽利略是怎么发现这个真理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课文。

能干的同学还可以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要求: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⑵完成填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相同条件下,重的铁球先着地的结论产生(疑问),并当众(试验),证明了(铁球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

2、检查自学情况:⑴这篇课文中还有这些多音字,你能读准它们吗?更正的确胆大妄为⑵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自己试一试: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宣布固执比萨城解释开火车指名带读、齐读。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优质教学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优质教学课件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 善待空气 善待动物
……
16 青山不老 一教材分析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 的恶劣 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 年的时 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 值,造福 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结果都证 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说错了 。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 落下,总是同时着地, 铁球往下落 的 速度 与铁球的 轻重 没有关 系。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两 个 铁 球 重
产生疑问 反复试验
两 个 铁 球
的 先 着 地
公开试验 试验成功
同 时 着 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Nhomakorabea 试验前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 奉献了 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 由得想到 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 普通老人让 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 什么样 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 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
1学生交流感受。(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请在课文中找 出相关的句 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教学精品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堂教学精品ppt课件

不确信。因为伽利略想:“这样,从一 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怎 么解释呢?”这可以证明。
这是他思考之后产生的怀疑。他在思考 的过程中,他相信吗?
他在用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时先说了“如 果”,“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说明他还 不能确信这个说法,说明他很谨慎、很小心。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是一种假 设,至于到底是不是正确,那要看你的说法 是不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推敲,我就相信, 否则我就怀疑。在我得出判断之前,我不确 信你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把这段话完整地 读一下,读出你在思考,读出你很谨慎,读 出你的思考一步一步很严谨。
这是两个铁球,一个是10磅重,它下 落的速度快;一个是1磅重,它下落的速度 慢。把它们拴在一起的时候,因为1磅重的 铁球下落的速度慢,它就会拖住10磅重的 铁球,就像这样,从而使这个整体在下落 的时候速度变得慢了一些。
你为什么说10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快 而1磅重的铁球下落的速度慢?
因为亚里士多德说,两个铁球同时落 下时,速度不同。10磅重的是1磅重的10倍。
一个事实得出两个结论,自然要引起伽 利略的怀疑。这里说的“一个事实”指的是 什么?“两个结论”指的是什么?
“一个事实”指的是伽利略设想的一
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
起”,跟10磅重的铁球下落来比较;这
“两个结论”呢,一个说它会比10磅重的
铁球落得慢,一个说它比10磅重的铁球落
得快。
伽利略是怎么推导出这两个结论 的呢?请一位同学来模拟推导一下,怎 么得出的第一个结论,一边说一边演 示。
所以,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每一部 分都在发挥特定的作用。在这篇文章中, 伽利略的思想和精神也因为有了这两个自 然段的烘托,而显出对人类思想进步的巨 大价值。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第 1 讲课题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型精读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1、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图片和生平资料。

2、教师制作能够直观反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主备学校实验小学主备人张小菲审核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这节课我们要走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

准能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互相补充,对伽利略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萨斜塔,1590年,年轻的数学教授伽利略就在这里做了举世闻名的实验(板书课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去感受这次意义重大的实验。

●初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他是什么时期的哪国人?3、他做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按什么样的顺序叙述的?(请你用上“先……然后……接着……最后……”叙述)4、检查自读: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注意将这些词语读正确:着地、伽利略、信奉、亚里士多德、解释、更改、的确、比萨城、胆大妄为、固执。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人物1、默读全文,画出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小组内初步交流。

●自主读书,诱导感悟1、同学们,我们已经充分自读了课文,并初步交流了自己的读书感受。

下面,就请同学们再一次放声朗读课文,可自读,也可同桌间轮读。

(学生自主读书)2、把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得段落读给大家听。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析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析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分析
铁球同时着地是一个经典的物理问题。

如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我们
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重力、地面的反作用力、以及铁球之间的相互作
用力。

首先,我们来分析重力对两个铁球的影响。

根据牛顿的第二定律,物
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因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它们
所受的重力是相同的,即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假设两个铁球的质量分别
为m1和m2,重力加速度为g,则两个铁球所受的重力分别为F1=m1g和
F2=m2g。

因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所以它们的受力情况是一样的。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地面对两个铁球的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另一个物体都会对它施加等大反向的力。

所以当铁球着地时,地面会对铁球施加一个大小等于铁球所受重力的反向力。

这个反作用力可以保证铁球在地面上停留,不会无限加速下去。

最后,我们来分析两个铁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它们之间会产生一个相互作用力,这个力可以使得铁球之间相互推开
或者拉近。

这个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铁球之间的距离和接触面积
等因素。

总的来说,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需要考虑重力、地面的反作用力、以及铁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等多个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
素的分析和综合考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的物理原理。

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人教新课标

【精品】四年级下语文同步阅读及答案|人教新课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勤学好问的伽利略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féng fèng)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zé zhé)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bèi bēi)人类的真理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shuān shuàn)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1.我会选出正确的读音。

2.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怀疑( ) 责备( ) 信奉( )3.亚里士多德讲的那段话意思是什么?4.“一个事实”指什么?请用“~~~~~”线画出来;两个相反的结论又指什么?请用“ ”线画出来。

5.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改为陈述句:勤学好问的伽利略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大学医科专业。

他喜欢提问题,不问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

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决定的。

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

”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比罗教授不高兴地说:“你提的问题太多了!你是个学生,上课时应该认真听老师讲,多记笔记,不要胡思乱想,动不动就提问,影响同学们学习!”“这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动不动就提问题。

我的邻居,男的身体非常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

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么解释?”伽利略没有被比罗教授吓倒,继续反问。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语文四年级下册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含答案)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 í ( ) de ( )zh ì ( ) d í ( ) zhu ó ( ) xi ān ( )zh áo ( ) xu ān ( )二、你能给汉字寻找到它们的词语伙伴吗?辨 辩分( ) ( )论 争( )( )别竞 竟( )至 ( )然 ( )赛( )争三、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例:研究(科学)传播( ) 解决( ) 提出() 相信( ) 违背( ) 得出()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允许改变。

2、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五、把词语朋友送回家。

违背 违反1、这种( )纪律的行为是错误的。

固执. 宣.布 着.地 的.确2、难道要()人类的真理吗?惊讶惊叹3、精巧的工艺品令人()不已。

4、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地呼喊起来。

六、我来给句子化化妆。

1、铁球落下来。

()铁球()落下来。

2、人们呼喊起来。

()人们()呼喊起来。

七、课文精彩内容回放。

伽利略在斜塔上出现了。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

两个铁球同时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一会儿,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个样。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1、伽利略的这个试验证明了铁球往下落的跟铁球的没有关系。

2、围观的人惊讶地原因是:A、原以为两个铁球,但看到的却是。

B、原以为胜利者是,但事实证明却是。

3、“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说一说这句话给你的启示。

八、我来给广告词改错。

消炎药广告词:快治人口——(脍炙人口)热水器广告词:随心所浴——()止咳药广告词:咳不容缓——()摩托车广告词:骑乐无穷——()营养液广告词:口蜜腹健——()部分答案:五、1、违反 2、违背 3、惊叹 4、惊讶八、随心所欲刻不容缓其乐无穷口蜜腹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段话强调了什么?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 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 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 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 10倍。”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 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 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 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 10倍。”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 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 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 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 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 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 么解释呢?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 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 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 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 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 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 么解释呢?
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 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天文望远镜的人。他用 自己观察和研究天体的成果,为哥白尼的 “日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事实根据;他 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纠正了持续1900年 之久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结论。他还发现 了物体的惯性定律、钟摆的等时性定律、 抛体运动规律,被认为是经典力学和实验 物理学的先驱。
•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 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 对的。
•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士多德这 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 的。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 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 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 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 10倍。”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 对的。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 和教育家。他总结了古希腊哲学发展成果, 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 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 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 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着地 胆大妄为 违背 不容更改 的确 辩论家 不寻常 教授 疑问 解释 试验 宣布 固执 比萨斜塔 当作
课文主要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
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战( 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的真理产生了( ),
经怀过疑反复( )后,试在验人求们证的(

中走上了(谩骂和猜疑),用( )验证了真
理。比萨斜塔
事实
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 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 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 不容更改的真理。谁要是怀疑 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 人类的真理吗?”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很多 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 话的确说错了。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很多 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 话的确说错了。
重复
他右手拿着一个10磅重的铁球,左 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铁球。两个铁球同时 脱手,从空中落下来。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 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 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