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肝癌切除术

合集下载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一、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C22.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1.主要症状:上腹或肝区疼痛不适。

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消瘦、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可以出现恶病质。

2.体征:肝脏肿大以及肝硬化之体征。

3.影像学检查:B超;动态螺旋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

4.实验室检查:血清AFP对于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其它血清酶学和肿瘤标志物包括:谷氨酰转肽酶、异常凝血酶原、碱性磷酸酶、α-L-岩藻糖苷酶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2008年征求意见稿)。

根据术前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多学科评估结果。

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治疗方法:手术(肝切除术、肝移植、姑息治疗)、非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动脉化学栓塞、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如中医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2-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原发性肝癌疾病编码。

2.患者本人有手术治疗意愿。

3.满足肝切除术或肝血管结扎和/或插管术的条件。

(1)(必备条件)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Child-Pugh 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恢复到A级;肝储备功能(如ICGR 15)基本在正常范围以内;无不可切除的肝外转移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最新版)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一、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C22.0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

1.主要症状:上腹或肝区疼痛不适。

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

消瘦、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可以出现恶病质。

2.体征:肝脏肿大以及肝硬化之体征。

3.影像学检查:B超;动态螺旋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

4.实验室检查:血清AFP对于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其它血清酶学和肿瘤标志物包括:谷氨酰转肽酶、异常凝血酶原、碱性磷酸酶、α-L-岩藻糖苷酶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七版),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CSLC)、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2008年征求意见稿)。

根据术前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多学科评估结果。

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治疗方法:手术(肝切除术、肝移植、姑息治疗)、非手术治疗(局部治疗、动脉化学栓塞、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以及其他治疗方法(如中医中药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2-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原发性肝癌疾病编码。

2.患者本人有手术治疗意愿。

3.满足肝切除术或肝血管结扎和/或插管术的条件。

(1)(必备条件)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Child-Pugh 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恢复到A级;肝储备功能(如ICGR 15)基本在正常范围以内;无不可切除的肝外转移性肿瘤。

癌病临床路径A方案(原发性肝癌终末期(保守治疗))

癌病临床路径A方案(原发性肝癌终末期(保守治疗))

癌病临床路径A方案(原发性肝癌终末期(保守治疗))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癌(TCD编码:BNA001)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但处于终末期,并除外放疗、化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后的内科保守治疗。

(ICD10:C22.0)二、诊断依据(一)中医诊断与证候分类标准:本病种中医诊断参照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进行诊断。

第一诊断为肝癌(TCD 编码:BNA001)诊断依据:不明原因的右胁不适或疼痛,原有肝病症状加重伴全身不适、胃纳减退、乏力、体重减轻等均纳入检査范围。

右胁部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而拒按,表面有节结隆起,为有诊断价值的体征,但已属中晚期。

证候分类(1)肝气郁结证:症舌脉::右胁部胀痛,右胁下肿块,胸闷不适,山善太息,纳呆食少,时有腹泻,时有腹泻,月经不调,舌苔薄腻,脉弦。

(2)气滞血瘀证症舌脉:右胁疼痛较剧,如锥如刺,入夜更甚,甚至痛引肩背部,右胁下结块较大,质硬拒按,或同时见左胁下肿块,面色萎黄而暗,倦怠乏力,肮腹胀满,甚至腹胀大,皮色苍黄,脉络暴露,食欲不振,大便澹结不调,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3)湿热聚毒证症舌脉:右胁疼痛,甚至痛引肩背,右胁部结块,身黄目黄,口干口苦,心烦易怒,食少厌油,腹胀满,便干浬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4)肝阴亏虚证症舌脉:胁肋疼痛,胁下结块,质硬拒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头晕目眩,纳差食少,腹胀大,甚则呕血、便血、皮下出血,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二)西医诊断:参考《内科学(第8版)》(人民出版社)【诊断依据】满足下列三项中的任一项,即可诊断肝癌1、具有两种典型影像学(US、增强CT、MRI或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表现,病灶>2cmo2、一项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病灶>2cm,或AFP>400ng/mlo3、肝脏活检阳性【临床表现】(一)肝区疼痛:是肝癌最常见的症状,半数以上患者有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或顿痛,是因癌肿生长过快、肝包膜被牵拉所致。

21种大病临床路径目录及分工

21种大病临床路径目录及分工
支气管肺癌(手术治疗)
支气管肺癌(介入治疗)
肝胆管细胞癌化(化疗)
肝门胆管癌(手术治疗)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 术(TACE) 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肝癌切除 术) 原发性肝细胞癌(手术治疗)
宫颈癌姑息(化疗)
宫颈癌(手术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静脉溶 栓/PCI) 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 入治疗) 结肠癌(化疗) 结肠癌根治切除手术(手术治 疗) 食管癌(化疗)(2012版)
C18),行结肠癌根治切除手术 第一诊断为食管鳞癌(ICD-10:
C15/D00.1),需行新辅助、术后 第一诊断为食管癌(ICD-10:
C15.9)术后化疗的患者。需术前
责任科室
科室负责 人
协助科室
工作任务
制定期限
医务科 1、制定新 第一阶段:
护理部 病种临床路 2018年12月
质控科 径表单(医 26日-2018
(ICD-10:C34/D02.2): 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肺癌(ICD-
10:C34/D02.2)。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ICD–10:C34/D02.2)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癌(ICD-
10:C34/D02.2)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ICD-10:C34/D02.2): 第一诊断为肝胆管细胞癌(ICD-
肢体骨肉瘤初次入院活组织检查
第一诊断为肢体骨肉瘤(ICD10:C40 )。
10 骨肉瘤
骨肉截肢术
第一诊断为肢体骨肉瘤(ICD10:C40 )。
骨肉瘤化疗
第一诊断为肢体骨肉瘤(ICD10:C40 )。
11 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手术治疗)
第一诊断为尿道下裂(ICD-10: Q54);全麻下行阴茎矫直术+尿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

肝癌单病种诊疗规范一、概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为了提高肝癌的诊疗水平,规范临床实践,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指南,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肝癌的诊断、治疗及康复等全过程。

二、诊断1. 临床表现肝癌患者常见临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腹水、肝大等。

2.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AFP)等。

(2)影像学检查:B超、CT、MRI等,用于评估肝脏状况、肿瘤位置、大小等。

(3)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肝癌诊断。

3. 诊断标准依据我国《原发性肝癌诊断与治疗指南》,肝癌的诊断标准如下:(1)具有肝癌的临床表现。

(2)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符合肝癌的特征。

(3)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AFP升高(>400ng/ml),或持续升高不降。

(4)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肝癌。

三、治疗1. 治疗原则(1)根据患者病情、肿瘤分期、治疗方法等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以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

(3)注重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考虑治疗效果和并发症风险。

2. 治疗方法(1)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切除术、姑息性切除术等。

(2)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放疗、化疗等。

(3)靶向治疗:如索拉非尼、瑞戈非尼等。

(4)免疫治疗: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治疗等。

(5)综合治疗:结合不同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3. 治疗策略(1)早期肝癌:以手术治疗为主,可辅以放疗、化疗等。

(2)中期肝癌: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手术、局部消融、介入等治疗。

(3)晚期肝癌: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姑息性治疗,注重患者生活质量。

四、康复与随访1. 康复治疗(1)肝功能支持治疗:保肝药物、营养支持等。

(2)疼痛管理:合理使用止痛药物,关注患者疼痛程度。

(3)心理支持:针对患者心理状态,提供心理疏导和关爱。

肝脏肿瘤切除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

肝脏肿瘤切除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

肝脏肿瘤切除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11
年版)
介绍
肝脏肿瘤切除手术临床路径表单是在2011年制定的,旨在为肝脏肿瘤患者的手术提供指导和规范。

本表单旨在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高效性。

患者信息
- 患者姓名:
- 年龄:
- 性别:
- 住院号:
- 临床诊断:
- 手术日期:
术前准备
- 完善病史记录
- 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包括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等
- 评估手术风险,并进行风险提示和告知- 准备手术所需材料和设备
术中操作
- 实施全麻诱导和维持
- 定位肿瘤并确定切除范围
- 切除肿瘤并进行必要的淋巴结清扫
- 确保手术完整性和出血控制
- 术中病理冰冻切片检查
术后处理
-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观察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 配置适当的抗生素和镇痛药物
- 提供必要的饮食和营养支持
- 指导术后恢复训练和康复护理计划
随访和评价
- 定期随访患者并评估手术效果
- 进行影像学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 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 记录和报告患者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 患者出院后继续追踪随访
结论
肝脏肿瘤切除手术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是为了规范肝脏肿瘤手术过程而制定的指导文件。

通过按照该表单的指引进行手术,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路径精编版

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路径精编版

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路径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路径(2011年版)一、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ICD-10:)行规则性肝切除或非规则性肝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主要症状:上腹或肝区疼痛不适,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消化道症状,消瘦、乏力、体重下降,晚期可以出现恶病质。

2.体征:肝脏肿大以及肝硬化的体征。

3.影像学检查:B超、动态螺旋CT、MRI。

4.实验室检查:血清AFP对于原发性肝细胞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AFP>400ug/L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细胞癌的诊断。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黄家驷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及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根据术前检查所获得的资料,多学科评估结果。

2.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治疗方法。

3.患者满足肝切除术的条件:(1)(必备条件)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情况良好,无明显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Child-Pugh 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恢复到A级;肝储备功能(如ICGR 15)基本在正常范围以内;无不可切除的肝外转移性肿瘤。

(2)可行根治性肝切除的局部病变须满足下列条件:单发肝癌,周围界限较清楚或有假包膜形成,受肿瘤破坏的肝组织少于30%;若受肿瘤破坏的肝组织大于30%,则需残肝组织不能低于全肝组织的50%;对多发性肿瘤,肿瘤结节应少于3 个,且最大结节<5厘米,且局限在肝脏的一段或一叶内。

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路径分析

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路径分析

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路径分析周晓琳【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将163例原发性肝癌行TACE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临床路径管理组(观察组)及传统的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城区医保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患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及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0.2±3.5天和12258.4±1376.1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6±4.2天和13318.6±2013.8元(P<0.05);观察组城区医保及新农合患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为72.2%±21.3%和36.5%±1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8%±19.9%和27.8%±13.4%(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P<0.05).结论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并提高了医保及新农合患者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2页(P580-581)【关键词】原发性肝癌;TACE术;临床路径;评价【作者】周晓琳【作者单位】443003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正文语种】中文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是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主要方法之一[1],为了探讨TACE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的合理应用,我们对其进行了探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我科2009年5月~2011年2月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63例,诊断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2]。

二、临床路径的制定科室成立临床路径执行方案讨论小组,通过查阅国内文献资料,结合本地医保和新农合患者的《基本用药目录》、《基本检查、治疗项目目录》,经与放射介入科医师协商,制定最佳的治疗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肝癌(肝癌切除术)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 C22.9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2012+EASLEORTC+临床实践指南:肝细胞癌的管理》《NCCN临床实践指南:肝胆肿瘤(2015.V1)》《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肝区疼痛,肝大,黄疸,肝硬化征象,伴癌综合征,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全身性表现。

2.实验室检查:AFP,血清岩藻糖苷(AFu),GGT2,异常凝血酶原(APT),肝功能
3.辅助检查:腹部超声,增强CT,MRI,选择性肝动
脉造影,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2012+EASLEORTC+临床实践指南:肝细胞癌的管理》《NCCN临床实践指南:肝胆肿瘤(2015.V1)》《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治疗原则:早期诊断、早期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长期治疗效果的关键。

(1)规则肝癌切除术。

(2)肝移植
2.局部治疗:1、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2、射频消融RF,3、肝动脉栓塞TAE。

(四)标准住院日为12-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需符合原发性肝癌
2.排除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心、肺、肾、脑等脏器功能损害)及非肝癌切除术患者。

3.排除其他:继发性肝癌,其他肝脏肿瘤或病变如血管瘤、肝腺瘤等,需要肝癌局部治疗及需要肝移植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3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ICG检测、电解质、血型、凝血功能、血氨、甲胎蛋白、各种肝炎病毒学指标检测(乙肝五项、乙肝DNA定量、抗HCV)、感染性疾病筛查(抗HIV、TPHA);
(3)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腹部CT(增强及血管重建)、腹部MRI(增强及MRCP)。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等。

(七)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术后镇痛泵。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9-12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氨、凝血五项、肿瘤标志物、腹部增强CT。

2.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选择抗菌药物,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2)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护肝药、抑酸剂、支链氨基酸、白蛋白。

(十)出院标准。

1.肝区疼痛、黄疸减轻,一般情况好,可进半流食。

2.伤口愈合良好,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处理的少量积液),引流管拔除。

3.没有需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住院时间、费用延长。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考虑行肝癌切除手术以外的其他肝癌治疗方式的患者,退出本路径。

二、原发性肝癌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癌ICD-10 C22.9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