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人文地理学发展回顾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自从19世纪以来,人文地理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本文将从人文地理学的起源、主要研究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探讨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一、人文地理学的起源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
在当时,地理学主要关注地理上的实证研究,而忽略了人类的角色和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在20世纪初,人文地理学逐渐崭露头角,在学科界取得了重要的地位。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领域1. 文化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人类的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对于不同地域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包括语言、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
通过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对地理环境的塑造及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2. 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市地理学的研究领域变得越来越重要。
研究者关注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问题等方面,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各种挑战。
3.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关注经济地理的空间组织、资源分布、交通与通信等方面,以揭示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社会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中的又一重要分支,它研究社会现象在地理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研究者通过考察社会群体、社会差异、社会行为等方面,来揭示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
三、人文地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人文地理学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文地理学需要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域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也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使得研究者可以更精确地定位和分析相关数据,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瑞典地理知识点总结
瑞典地理知识点总结瑞典(Kingdom of Sweden)是北欧国家之一,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
瑞典东临波罗的海和波的尼亚湾,西濒挪威,北靠芬兰,南接丹麦,面积约为44.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超过1000万。
这个美丽的国家以其壮观的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的社会福利制度而著称。
地形地貌瑞典地势以高低起伏、山地丘陵为主。
国土南北长约1600公里,东西宽约500公里,土地多为湖泊与丛林,全国地形上可分为北部的山地、中部的湖泊区和南部的平原三个地带。
南瑞典有较多的平原地带,北瑞典大部分地区则是山地和高原,其中包括一些高山和冰川。
瑞典的最高峰是北部的凯布纳山峰(Kebnekaise)。
气候瑞典地处北欧,气候寒冷,具有典型的北欧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部沿海地区的气候相对温和,温度较为稳定,冬季较为温暖。
而内陆和北部地区则气候严寒,冬季非常寒冷,夏季虽然较短,但白天的阳光持续时间很长。
水系瑞典境内湖泊众多,湖泊面积约9%的陆地面积,最大的湖泊是瓦纳湖(Vänern)和瑞典第二大湖维延湖(Vättern)都位于南瑞典平原,累计出水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
此外,还有着丰富的河流资源,尤其是黄金河(Göta älv)和丹内尔夫河(Dalecarlia River)等河流。
植被瑞典南部地区主要的植被是温带雨林,大片的针叶林和阔叶林点缀在湖泊和大河之间,构成了美丽的景色。
北部地区则是泰加地区,植被大多是由针叶树和灌木组成的森林。
动物瑞典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动物包括驯鹿、熊、狼、猎鹰、鹅等。
其中驯鹿为瑞典北部地区的特有动物,瑞典北部的萨米人是以驯鹿为生的游牧民族。
自然资源瑞典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铜矿、金矿、银矿和铅锌矿等。
此外,瑞典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木材出口国之一,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另外,瑞典的水力资源也十分丰富,大部分的水力资源都集中在中部及南部地区。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和主要代表人物的不同,对其发展过程进行分类介绍。
第一阶段:传统人文地理学传统人文地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德国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策尔。
他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决定因素。
这一理论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例如,美国地理学家卡尔·萨乌尔指出,人类活动也可以改变地理环境,因此地理环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第二阶段:人文地理学的转型20世纪50年代,英国地理学家彼得·格林认为,传统人文地理学过于强调地理环境的作用,忽视了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提出了“人文地理学的转型”理论,主张将人类活动作为研究的核心,强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这一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主流。
第三阶段:后现代人文地理学20世纪7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对传统的现代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
在这一背景下,后现代人文地理学应运而生。
它主张摒弃传统的客观主义和唯物主义,强调主体性和多元性。
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地理学家爱德华·索杰和英国地理学家戴维·哈维等。
他们认为,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是相互作用的,而这种相互作用是由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决定的。
第四阶段:批判人文地理学21世纪初,批判人文地理学成为了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它主张摒弃传统的人文地理学和后现代人文地理学的思想,强调批判和反思。
代表人物包括美国地理学家大卫·哈维和英国地理学家内尔·史密斯等。
他们认为,人文地理学过于强调人类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忽视了人类活动的阶级性和权力关系。
因此,批判人文地理学主张将人类活动置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更广泛的背景下进行研究。
瑞典
• 5、瑞典人办事沉着冷静,计划性强,与外国人进行商务活动的最佳 时间是2-5月,9-11月, • 6、瑞典人喜爱安静幽雅的环境,非常遵守交通规则。 • 7、瑞典人忌讳陌生人询问他们的政治倾向和年龄,忌讳黄色蓝色。 瑞典对酒后开车罚款很重。 • 8、瑞典人习惯于给小费。
• 马尔默 • 乌普萨拉 • 瑞典火柴城
斯德哥尔摩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也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地处波罗的海和 梅拉伦湖交汇处。面积200平方公里,由14个岛屿和乌普兰与瑟南曼兰 两个陆地地区组成。斯德哥尔摩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今日不仅发展 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经济和交通中心。
斯德哥尔摩文化馆
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2月份学校放的寒假被称之为“运动假”,届
时许多瑞典人直奔瑞典北部山区,滑雪一周。
(五)、瑞典的风物特产
• • • • 水晶 玻璃制品 皮具银器 彩绘木马
五、民俗风情
• (一)、习俗
•
• • • • • •
1、瑞典人在与客人交谈时,一般保持1.2米左右的距离,他们喜 欢在交谈时直视对方,认为这是尊重对方的表示。
五朔节之夜,人们集在野外,点起高大的篝火,伴着乐曲合唱。
5月1日 劳动节(Labour Day) 5月末 基督升天节(Ascension Day)
5月末或6月初 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一(Whit Monday)
• 6月末的星期六 夏至(Midsummer’s Day)-- 仲夏节; 6月6日1983年,议会正式宣布6月6日为瑞典国庆节。) • 八月吃虾节 • 10月末或11月初的星期六 圣人纪念日(All Saints’Day)
人文地理:世界各地的人文景观与地理特点
人文地理:世界各地的人文景观与地理特点1. 引言1.1 概述人文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对地球表面的改造、利用和适应。
通过探究世界各地的人文景观和地理特点,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人类社会在不同地区的演变和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对不同地区的人文景观和地理特点进行描述:首先概述人文地理学科的定义以及人文景观与地理特点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这门学科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接下来,将分别从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五个大洲来详细阐述不同地区的典型景观以及相关的地理特点。
最后,在结论中总结各个地区人文景观与地理特点,并提出对未来人文地理研究的启示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世界各地不同区域人文景观与关联地理特点进行深入描述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这些特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同时,希望通过探讨人文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激发读者对该领域的兴趣,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和展望。
2. 人文地理概述:2.1 人文地理定义: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领域。
它主要关注人类在地球表面上的空间分布、活动和影响,并研究这些人类活动如何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人类行为、社会组织、文化传承等方面,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域的特点和差异。
2.2 人文景观与地理特点的关系:人文景观是指由人类活动所创造或改变的地貌形态、城市建筑、农田等可见物体及其相互联系所形成的土地利用系统。
而地理特点则包括自然环境条件、气候、土壤类型等,它们与人类活动紧密相连。
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下,不同地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
例如,沿海地区会因为港口贸易而形成繁荣的城市;高原或山区则会发展出适应高海拔环境条件下的特殊农业模式;河流和湖泊地区会因为水资源的丰富而形成不同的城市和农业布局等。
人文景观与地理特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一个地区的独特性和特征。
《人文地理学》简答题
《人文地理学》简答题整理人:小才啥都有1.简述当前人地关系的新课题:(1)人地关系中道德关怀概念下的课题①区域之间的贫富差距和空间演变②区域资源调配中的人地关系问题③生态足迹的研究④社会质量的研究(2)全球化以后的人地关系①空间的网络化②全球性环境演变对人类区域社会经济的关系(3)传统文化的区域性和现代文化的全球性关系①传统区域文化被改变②矛盾和互补的关系2.现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1).理论与哲学方法论的多元化——新的科学理论何方法论(2)研究方法的不断革新——新的研究方法何手段(3)研究内容和方向的社会化,应用化趋向——新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发展趋向:人文地理研究日益向实用方向发展,面向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那些实际问题,另一个趋向是应用方向,它的应用相当广泛,如地区资源的开发评价、地区综合发展分析、城市与区域规划等。
3.文化的三个层次(结构)。
大多数学者认为,文化是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其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又称为非物质文化,它是与物质文化相对。
4.文化对环境的适应性:(1)生物适应性:人类在其发展中,为适应环境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在体质方面发生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具有遗传特性。
(2)文化适应性:利用工具、制造工具、技术发展、群体组织与分工以有效获取食物和改善其生活条件,以适应环境。
(3)关系:A、相同之处:二者在其发展过程中,既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又保持其特性的稳定性;在演化中,都是通过对新的性状和新的文化的产生而实现其变化以增强适应性;在新的取代旧的过程中,都是通过竞争与选择而实现;在竞争和选择中,环境起着关键作用。
B、不同之处:人的生物特性与文化的传递与继承方式不同;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往往是以新物种取代旧物种实现的,而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只需原文化群体接受新的文化即可实现;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不同的。
论述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发展历程发展简史[教材]
论述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发展历程发展简史本文由秋楚寒霜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论述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发展历程发展简史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经知识的积累、学科的形成和理论的演变、学科的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上的革新等过程。
按其发展顺序,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 3 个阶段。
古代阶段这是地理知识积累的时期,以片断记述为主,出现了各种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
在中国地理古籍和其他古籍中,载有许多关于人地关系的论述,其中既有《礼记·王制》篇中“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的带有地理环境决定论的思想,中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又有《孟子·公孙丑下》还有东汉时期王充的《论衡·明雩》篇中“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的主张人、地各有规律,反对人地关系绝对化的思想。
从公元前 5~前 3 世纪成书的《尚书·禹贡》开始,在许多地理古籍中还记述了大量的人文地理现象,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则讨论了人地关系的若干问题。
但是在中国古代未产生系统的人文地理著作来表述人地关系思想。
在西方,地理学一直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古希腊、罗马学者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都在其著作中对各地的人文地理现象作过论述。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一些相互隔离、闭关自守的政教合一的君主制国家,经济、文化处于衰落状态,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相应处于停滞状态。
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的地理学获得较大发展,伊德里西等学者在著作中记述了不少人文地理现象。
地理大发现开始后,欧洲各国陆续出版了各种地理著作,其中有不少篇幅是关于世界各地人文地理的描述,大多偏重于种族、聚落等方面的研究,对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
近代阶段 19 世纪初至 20 世纪 50 年代,地理学进入出现不同学派、学说纷出、各种学科建立并形成体系的时期。
北欧风情概述--地理、人文背景
北欧风情概述------地理及人文背景斯堪的纳维亚,英文为Scadinavia,包括丹麦、瑞典、芬兰、挪威和冰岛五个国家,由于地处欧洲北部,又称北欧(Nordic Europe)五国。
该词在一战后,被广泛应用于北欧五个小国的总称。
北欧在一万年前才刚刚摆脱冰川和大海,地理上是欧洲最年轻的地域,事实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本身就是在地球最后一个冰川期形成的,时至今日,现代冰川依据占据了一部分冰岛与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面积,受北大西洋暖流、挪威暖流及西来气旋的影响,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夏季温和而短促,冬季寒冷而漫长,属寒温带气候。
由于斯堪的纳维亚的冰盖是欧洲消退最晚的地区,林区树种相对贫乏,生态环境比较单一,但森林面积广阔,是世界上木材及木制品的生产出口地区。
历史上,北欧五国曾被当作一个整体,因为北欧诸国之间有着非常密切、休戚与共的姻亲关系和相似之处,这不仅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基本自然背景,在更多情况下,是由于它们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类似的文化传统及类似的政治环境,经济模式等背景因素[2]。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地处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在设计领域中崛起,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影响十分广泛的北欧风格。
这种风格与艺术装饰风格、流线性风格等追求时髦和商业价值的形式主义不同,它不是一种流行的时尚,而是以特定文化背景为基础的。
尽管这些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尽相同,但其设计风格有着强烈的共性。
北欧冬季漫长,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加之五国共同的生活方式即农民传统与中产阶级文化的基础,他们的设计艺术淳厚、温馨而舒适,体现出对传统的尊重,对自然材料的欣赏,对形式和装饰的克制,以及力求在形式和功能上的统一。
由于丹麦、芬兰、瑞典三国的室内设计基本能够代表北欧室内设计的风格特征,故本文只对这三国进行分析研究[6]。
1.1丹麦的人文地理和设计背景丹麦王国位于欧洲北部波罗的海到北海的出口处,靠近人口稠密的西欧工业国家,在地理、文化、商业上是联结北欧和中欧的桥梁。
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史回溯
读《人文地理学概说》之三(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回溯)或然论是对决定论和二元论的一种批判的继承,我很欣赏J.白吕纳 (J. Brunnes, 1869-1930) 在《人地学原理》中《地学精神》一章中关于心理因素和地理关系的诠释。
他说:“心理因素是随不同社会和时代而变迁的;人们可以按心理的动力在同一自然环境内不断创造出不同的人生事实来”。
,他认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着时代而变化。
”人文地理学做为一门学科,是近代从西方引进的。
从古希腊到罗马,甚至伊斯兰文明,如埃拉托色尼 (Eratoshenes, 273 BC – 192 BC)、斯特拉波 (Strabo, 63BC – 19 AD) 以及伊德列西 (Idrisi, 1099 – 1164)等不少人论述过人地关系。
但自“进入中世纪黑暗时代后,神学代替了一切”,直到19世纪后期,地理学科才开始形成地文、人文以及区域三大分支。
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人A.洪堡 (A. Humboldt, 1769-1859) 和 C. 李特尔 (Carl Ritter, 1779 –1859)(李旭旦先生称其为K.李特尔,在Encyclopedia中,名称为 Karl Ritter,但更多的称其为Carl Ritter)都为地文和人文地理的研究开创了早期理论。
基于人地关系的人文地理学理论,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有环境决定论、二元论、或然论、适应论、人类生态、文化景观论以及和谐论。
其实西方人文地理学从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中批判地汲取相关理论,包括存在主义现象学、人文主义、激进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结构化理论、现实主义、后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权主义、计量革命,逃避主义以及地方性研究。
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确认自然条件(即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一种思潮,简称“决定论”。
即以自然过程的作用来解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进程,从而归结于地理环境决定政治体制。
瑞典概况
现在拥有的著名产业
沃尔沃汽车
爱立信公司大楼
四、文化神韵
瑞典男子的传统服饰是上身穿短上衣和背心,下 身穿紧身齐膝或长到踝部的裤子,头上戴高筒礼帽 或平顶帽子。
女子则穿饰有各种花色的长裙,有的腰间拴有荷 包或小袋,上身常是坎肩和衬衣。已婚女子大多戴 风格各异的帽子,少女一般不戴帽子。新娘还要戴 上王冠式女帽。为了绣制婚服,妇女要从少女时就 在母亲督促下花费几年时间完成。
盟,获得独立。 1611-1632年瑞典成为欧洲强国。 瑞典在二次世界大战中 均属中立。 现在,瑞典是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成员国,并参加
欧洲17国自由贸易区。瑞典同欧盟有密切的联系
林业森林资源十分丰富,面积2642万公顷,覆盖军达59%,人均占 有量为世界平均数的3倍,木材总蓄积量达24亿立方米。森林 分布均匀,南北各地覆盖军基本相同,但树种和木材蓄积量差异 较大。北部和中部均为针叶林,南部为针阔混交林。
瑞典概况
一.瑞典概况 二.主要简史 三.经济发展 四.文化神韵 五.主要城市及著名景点
一、瑞典概况
(一) 自然地理
北欧国家,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西邻挪威, 东北接芬兰,东滨波的尼亚湾,东南濒波罗的海,西 南隔卡特加特和厄勒海峡同丹麦相望 。
地形南北狭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北 部为诺尔兰高地,南部及沿海为丘陵和平原。海 岸线长7624公里。境内湖泊星罗棋布,约92000多 个,占全国总面积的8%。最大的维纳恩湖面积 5585平方公里,许多湖泊都与河流相通。有些河 流水势湍急,瀑布甚多,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
此外,瑞典人爱穿穿木头鞋。或许瑞典国内森 林遍布,取材便利,因而以木制履形成其民族传统 服饰特色。
五、主要城市及著名景点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现代人文地理学》网络课程
第一章 §1.1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 当代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 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的关系的学科。一般来说,根 据研究对象的侧重点不同,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 文地理学两部分,或者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 人文地理学三部分。 为此,人文地理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指不 包括经济地理学的人文地理学;广义的是包括经济地理 学在内的人文地理学。本书――《现代人文地理学》采 用的是广义人文地理学的概念和内容。
§1.3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一、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概述 研究方法分为三个层次: 1.哲学方法论: 1.哲学方法论: 经验主义、实证主义 人本主义、结构主义 2.传统方法 2.传统方法 3.新方法和新技术 3.新方法和新技术 二、经验主义方法论 人文地理学的传统模式
存在不足:局限性、片面性 存在不足:局限性、片面性
二、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建立了科学理论和方法论 1.建立了科学理论和方法论 2.新的研究方法 2.新的研究方法 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3.新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 三、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人文地理学 1.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人文地理学 2.新中国成立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2.新中国成立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现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领域极其广泛,构成了一 个疏松的综合体,但其研究对象具有其特定的内核: 注重区域和空间这一研究的主线和人地关系的传统。
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社会性 2.区域性 3.综合性
瑞典北欧的地理明珠
瑞典北欧的地理明珠瑞典北欧,这片风光旖旎的土地,被誉为地理明珠。
它的独特地理位置、多样的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一个备受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瑞典北欧的地理之美。
第一章:地理位置瑞典北欧位于欧洲北部,北面濒临波罗的海,东面与芬兰相邻,西侧是挪威和大西洋。
正是这个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瑞典北欧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
北欧是著名的极光观测地,每年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一睹这美不胜收的壮丽景象。
第二章:自然景观瑞典北欧地区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瑞典的瑞尔达湖。
它是欧洲最大的淡水湖,湖光山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湖畔,您可以尽情享受湖水的清凉与湖滨小镇的宁静。
此外,北欧还有无数原始森林、壮丽的瀑布和高山峡谷等独特景观,每一个地方都让人流连忘返。
第三章:气候条件瑞典北欧地处北纬60度附近,这也是北极圈的附近。
因此,北欧地区的气候条件相对寒冷。
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却宜人凉爽。
正是这种冷凉的气候,造就了北欧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群落。
北欧地区有着著名的北极熊和驯鹿,也是鸟类的天堂。
如果您喜欢大自然和远离尘嚣的宁静,北欧将会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第四章:旅游资源和活动瑞典北欧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样化的旅游活动而闻名于世。
您可以选择前往小镇参观古老的城堡和博物馆,了解北欧的历史和文化。
您也可以选择进行刺激的户外活动,如滑雪、徒步和钓鱼等。
不仅如此,北欧还拥有世界一流的温泉和水疗中心,让您在放松身心的同时享受美妙的疗养。
结语瑞典北欧作为一个地理明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自然景观和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了一个迷人的旅游目的地。
不论是追寻自然之美,还是体验北欧的风情,北欧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相信每一位来到北欧的游客都会被其美丽和独特所折服。
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美好的回忆,并且对瑞典北欧的地理之美心生敬佩。
以上就是关于瑞典北欧的地理明珠的文章,希望能带给您一丝北欧的清凉和独特魅力。
地理学大事年表
约公元1541年 ·罗洪先绘成中国最早刊印的分省地图集
──《广舆图》
公元1544年 ·德国S.明斯特尔主编的《宇宙志》出版
公元1569年 ·G.墨卡托首次采用所发明的正轴等角圆柱投影
(又称墨卡托投影),绘 制世界航海地图。
公元1743年 ·中国《大清一统志》首次成书
公元1750年 ·中国绘成《京城全图》
公元1760~ ·中国绘成《乾隆内府舆图》
1770年
公元1761年 ·中国齐召南著《水道提纲》
公元1773年 ·英国J.库克率领船队于 1月17日首次到达南极圈
公元1805年 ·德国A.von洪堡和法国 A.J.A.邦普朗合著的《植
公元前9~前8 ·希腊荷马史诗含有许多地理记述,其中对小亚细亚沿岸
世纪 地带的描述较为详细
公元前6世纪 ·希腊泰勒斯最先在地球表面进行测量和定位
公元前6~前5 ·《考工记》第一次提出中国南北植物和动物分布的界线
世纪
公元前5世纪 ·希腊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中,提出须
前91年 《史记·大宛列传》
和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专篇
《史记·货殖列传》
公元10~20年 ·罗马斯特拉波编写西方最早
的区域地理著作《地理学》
公元23年前 ·中国刘歆编定《山海经》
用地理观点研究全部历史,用历史观点研究所有地理
公元前5~前4 ·中国《夏小正》按月记述全年的物候,是世界上现存最
世纪 早的物候专篇
公元前5~前3 ·中国最古老的区域地理专篇《尚书·禹贡》问世
世纪 ·中国最早对土地进行科学分类的《管子·地员》
公元1107年 ·中国宋代设立第一个官方修志机构:九域图志局,
瑞典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发展
瑞典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发展瑞典,这个北欧国家,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东部,面积为450,295平方公里。
与丹麦、挪威、芬兰相邻,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度。
从中世纪开始,瑞典历经战争、政治兴衰,最终完成了民主和社会主义的转型,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本文将回顾瑞典历史的演变和文化的发展。
一、瑞典早期历史公元前8世纪,瑞典就有人类聚居迹象。
中世纪初期,瑞典为维京人的领土,维京人在欧洲欺辱横行,劫掠城镇,瑞典人也成为了其攻击目标。
不过,在瑞典自己的领土上,维京人组成了一个自由民族,建立了一个富有文化艺术的社会。
中世纪的瑞典尚属零散,分散在若干个自负盈亏的部落联盟中。
二、瑞典王国的建立公元14世纪,瑞典进入了王国时代。
1364年,瑞典的国王马格努斯规定,瑞典的王位可以让联盟的比利时皇储阿尔布雷特继承。
这一规定引发了瑞典内战,但最终阿尔布雷特成为了瑞典王国的国王。
然而,由于阿尔布雷特和瑞典领主的冲突,阿尔布雷特在1389年遇刺身亡,继位者后瑞典的沙皇兼芬兰国王贝里克号称全瑞典之王,终于完成了瑞典的统一。
三、瑞典的改革瑞典在17世纪经历了改革,国内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瑞典经过两次北方战争,和波兰、俄国的冲突后终于摆脱了外来侵袭的威胁,国家各项事务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在瑞典的市镇中,超过三分之一的居民被清教主义影响,这使得瑞典成为了欧洲最神奇的国家之一。
四、瑞典的现代化进程1809年,瑞典通过政治权利重新利用了国内的产业和资源,制定了改革经济的法律。
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发展新的产业和服务业。
瑞典当时以造纸工业和机器制造工业而闻名。
瑞典还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国家,汉堡演出中心、斯德哥尔摩皇家歌剧院,以及其他文化场所每年都会呈现世界级的演出。
瑞典独具特色的中世纪城堡和庄园,更是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五、瑞典的社会发展瑞典本着人民福祉至上的理念,建立了人民权利保护制度,并极力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着力改善环境和工作条件,并一直致力于提升全民的文化素质。
瑞典的风土人情介绍
瑞典的风土人情介绍
瑞典位于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它北邻芬兰,东临挪威,南接瑞典王国,西濒波罗的海。
国土面积为42.8万平方公里,
人口约为156万。
斯德哥尔摩是瑞典首都。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位于该国西南部的一个半岛上,西临波罗的海,西南与芬兰的赫尔辛基接壤。
该市有两个主要港口:北海港和西港。
斯德哥尔摩是该国最大的港口,也是北欧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瑞典首都有“北欧之都”的美誉。
它不仅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最大的城市,也是欧洲大陆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瑞典的文化历史悠久,其民族和语言复杂多样,民族语言有瑞典语、芬兰语、德语和法语等。
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少数人信奉天主教和伊斯兰教。
由于历史上遭受了多次外族入侵和统治,瑞典文化保留了许多古希腊和罗马的传统文化因素。
瑞典人的性格特点:
瑞典人热情、开朗、豁达、豪爽;善于交际,喜欢交际;讲究礼仪,喜欢与人交往。
他们在社交场合比较活跃;不喜欢孤独、寂寞,讨厌无事可做之感;很喜欢娱乐活动和体育活动。
—— 1 —1 —。
人文地理文献选读
人文地理文献选读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12-09)【1】学术问题研究(31篇)1.张庆业,人文地理学理论类型及建设,青年地理学家学术论坛,2003年第4期。
2.苗长虹等,文化转向: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经济地理,2003年第5期。
3.杨国安,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述要,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第1期。
4.李小建,国际背景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2004年第1期。
5.李蕾蕾,从新文化地理学重构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框架,地理研究,2004年第1期。
6.石崧,人文地理学“空间”内涵的演进,地理科学,2005年第3期。
7.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尺度问题,经济地理,2005年第4期。
8.谷人旭,我国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哲学反思,经济地理,2006年增刊。
9.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的关系转向评述,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第4期。
10.王兴中,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的进展与“文化转向”以来的流派,人文地理,2007年第3期。
11.金凤君,空间组织与效率研究的经济地理学意义,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第4期。
12.樊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学术思想与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2008年第2期。
13.梁进社,经济地理学的九大原理,地理研究,2008年第1期。
王贤文等,SSCI数据库中的人文地理学期刊分析,地理学报,2009年第2期。
14.艾少伟,经济地理学研究视角的变迁及进展,人文地理,2009年第4期。
15.汤茂林,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多样化问题,2009年第4期。
16.史小红,新经济时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趋势探讨,人文地理,2009年第3期。
17.李小建,克鲁格曼、诺贝尔经济学奖与经济地理学发展,经济地理,2009年第3期。
18.王丹,SCI、SSCI 收录人文地理学期刊介绍及投稿建议,地理科学,2010年第4期。
19.魏也华,人文地理学研究与学术论文写作漫谈,世界地理研究,2010年第3期。
20.姚华松,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对空间的再认识,人文地理,2010年第2期。
第一章 人文地理学的传统
第一章人文地理学的传统一、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传统的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
追溯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在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早期的德国“比较人类地理学”和法国的地理学文献中可以看到人文地理学的萌芽。
20世纪前半叶,大多数的地理著作一直涵盖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内容,强调社会环境关系和区域变化,例如,北美的哈特向(Hartshorne,1939)的《地理学的性质》以及英国的伍尔德里奇和伊斯特(Wooldridge和East,1951)的《地理学精神和目的》,都覆盖了地理学的全部内容。
在1918-1939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地理学家对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专论越来越多。
弗里曼(Freeman,1980)提出地理学的四分法,即:自然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
他将区域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集合在一起,进行土地利用调查和居住类型,特别是聚落地理的研究。
他引用福塞特(Fawcett,1934)对人文地理学的论述:我们还处在人文地理学问题的早期调查阶段,还没有达到完善的总结。
人文地理学研究还处在搜集事实、建立假设的阶段,其中许多假设仅仅反映了发展中的不同阶段。
二次大战之后,人文地理学首先在英国得到快速发展,与自然地理学一样在科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而区域地理学却遭到轻视。
一时间城市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和工业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开始受到相当的重视(Johnston和Gregory,1984)。
英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其他欧洲和北美国家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在某些情况下,后者甚至在学科的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
例如,20世纪60年代瑞典地理学家图斯腾·哈格斯特朗关于北美迁移和扩散(Duncan,1974)的研究,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地理学家对德国中心地理论发展的“发现”(Johnston,1991a)等,对日后人文地理学的发展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如,在北美,人文地理学除了许多地方性创新外(Johnston,1991a),还有许多来自欧洲大陆的影响,区位的分析和研究就是明显的例证。
第六章 人文主义地理学
第六章人文主义地理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文地理学的多元化基本上改变了过去以区域地理学为主导的格局,使人文地理学由战前孤独的内部自行演化转变为战后的与其它社会科学互动,由此大大丰富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其中人文主义(或称人本主义)地理学(Humanistic Geography)也成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流派。
而在中国地理学界,人文地理学无论在流派,还是在理论上上均较为单调和贫乏,对人文主义地理学的重视和研究程度很不够(顾朝林、刘海泳,1999;顾朝林,1995;马润潮,1999;张祖林,1995 )。
一、人文主义地理学的渊源人文主义地理学在西方兴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迅速而激烈的社会变化,如经济增长长期停滞,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加剧,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希望找到对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
另外,此时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加深了人的物化,人越来越成为机械的附庸,再加上帝国主义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这些均任意践踏着人类的理性、尊严。
在这种形势下,人文主义思潮,譬如存在主义、现象学等十分流行,并且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引起社会各阶层强烈反响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方式运动。
二战后流行于西方世界的这种人文主义哲学思潮和有关地理学思想结合,诞生了人文主义地理学(顾朝林、刘海泳,1999;许学强、朱剑如,1988)。
从整个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看,50年代伴随计量地理革命,空间分析学派和实证主义占统治地位。
60年代末一些人文地理学家对空间分析学派和实证主义的研究方式和模型日益不满,认为空间分析学派和实证主义方法存在许多不足,表现在:(1)空间分析学派降低了人的显著作用,不能对人类问题作出合理地解释,其研究具有很强的机械性。
正如伯顿(Burton)所说,“实证主义分析将我们与‘地理环境决定论’拉得越来越近,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而“一个没有人的地理学,在知识上不完善的,在理论上也是极为盲目”( Ley D.,1982 );(2)实证主义的空间分析所追求的普遍性、客观性的空间规律过于抽象。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进程及趋势分析
1.人文地理学的含义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变化和发展的一门学科。
人地关系是该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
它与自然地理学被并列为地理学的两大支柱。
人文地理学包括的分支学科有经济、城市、人口、部落、旅游、社会、文化、政治、军事、民族、行为、感应地理学等等。
2.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人文地理学发端于19世纪的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和拉采尔,当时称为人类地理学。
由于他们过分强调"地对人的控制",因而不可避免地陷入环境决定论的泥坑。
20世纪2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韦达白兰士及其学生白吕纳提出"人地相关论"称其学说为人文地理学。
他们的观点成为人文地理中"或然论"的理论基础。
本世纪20年代始,地理学注意的重点逐步转向社会科学,离开了单纯的地球科学,探讨地理学新起点的各种学说竞相争鸣。
各种学说的共同点都与环境决定论相对立,都抛弃了以往那种"自然为因,人生为果"的命题,从人本主义出发,探讨人地关系。
3.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3.1研究的主要内容人文现象的分布、扩散和变化虽然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但是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尤其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人文地理学可以说是地理学中的一门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
人文地理学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
"空间"和"地方"是人文地理学的两个核心论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文地理学在理论、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代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涉及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和地缘政治等,其内容主要包括:(1)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2)人类与其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4)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连的社会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002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8. 2920.8. 29Saturday, August 29, 2020
•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5:2 2:2605: 22:2605 :228/2 9/2020 5:22:26 AM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8.29 05:22:2 605:22 Aug-20 29-Aug-20
谢 谢 大 家 020 5:22 AM8/29/2020 5:22 AM20.8.2920.8.29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29-Aug-2029 August 202020.8.29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aturday, August 29, 202029-
中国古代具有人文地理性质的著作,以地 方志和游记为最多,均为史、地、文等的综合 著作,它们提供了人文地理的资料,但还不是 科学的人文地理学。中国人文地理学作为一门 学科,是从西方引进的。
二、中国近代的人文地理学 1840年至1949年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的近代时期。
鸦片战争后,西方科学思想大量传人中国。西方近代 人文地理思想传人中国,大致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西 方学者来华。另一种是通过留学生归国后,翻译出版 西方的近代人文地理著作及自己著书立说。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5时22 分26秒 上午5时 22分05 :22:262 0.8.29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8/29/2
020 5:22:26 AM05:22:262020/8/29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