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第二课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

《跳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文章以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为先后顺序,记叙了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的惊险故事。充分表现了船长遇事沉着、机智、果断的品质。

课文按照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的顺序,借助事物的联系和变化进行叙述。文章脉络清楚,语言清新简练,多条线索并进,情节简单却扣人心弦。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细致灵动,读起来引人入胜。

本单元把练习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初步练习归纳文章的主旨,通过揣摩语言,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作为训练重点。初步练习归纳文章的主旨,是本课的训练重点。

学情分析:

“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学生在上一课书已经学过,总结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学生不会有困难,但会有可能出现语言不够简练的问题;本文内容浅显,篇幅短小,学生很容易读懂读会,第一课时学生已通过初步的整体感知分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借助已有的方法,进行分段归纳段意,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总结了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中理解跳水是孩子唯一逃生的办法会有一定的难度;同一件事从几个人物的不同角度得到启迪,也是学生第一次遇到,需加以引导;评价船长并不是难点,但要结合全文全面正确地评价需要进一步引导。

【教学目标重难点】

1、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能说出课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并练习

归纳。

3、能用指定关联词语造句。

重难点:了解人物品质,知道船长是个怎样的人并能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一)浏览课文,根据人物关系,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起因:水手逗猴子,猴子放肆起来,拿走了孩子的帽子。经过:孩子追猴子,陷入绝境。结果:船长逼迫孩子跳水,使孩子得救了。)

二、品读课文,体会孩子情感变化。

(一)自学第二部分,了解孩子情绪变化的过程。

1.在第二部分中,你从哪些词语中了解到了孩子情绪的不断变化?浏览课文圈出这些词语。(教师板书:哭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醒悟)

2.默读自学第二部分。

(自学提示:

1、默读第二部分,画出引起孩子情绪变化的语句。

2、想一想是什么原因造成他情绪的变化?用简短的语言批注在旁

边。

3、出声朗读批画的句子,与同学交流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各种人物关系交织体现的重点段落,为了易于理解,我采取分层深入,首先用画出孩子情绪变化的词语,理清文章学习的线索,再通过具体的语言深入分析。】

(二)交流感悟,升华理解。

1.“哭笑不得”

(1)理解词义.

哭笑不得是一会哭一会笑的意思吗?

(2)换位想像,体会孩子心情。

孩子这种哭笑不得的心情,主要是谁造成?

你们发现了吗,在这句话的前半句,写得却是水手的笑声,读一读这句话,在水手的笑声中孩子和猴子各听出的是什么?

(出示课件:水手们都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光着头站在那里。)(3)抓住动词,情景再现。

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读一读,猴子在用他的动作表情对孩子说什么?

(出示课件: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把帽子摘下来,用牙齿和爪子撕。它好像故意逗孩子生气,指着孩子,冲着他做种种鬼脸。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声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凶了。)

(4)归因。

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孩子哭笑不得的?

(出示课件:完成填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孩子哭笑不得。)(5)借助朗读,体验情感。

在这一自然段中,虽然字数不多,但作者把船员、孩子、猴子的心情、当时的情况刻画得非常生动,带着理解再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生在感悟孩子的情绪变化时,往往注意猴子的作用,而忽略了水手的笑声更是把孩子推进尴尬境地的原因。因此,在此环节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到猴子逗孩子,使得孩子“哭笑不得”,而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使得孩子

小小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尴尬。由浅入深逐步完整归因。】

2.“脸红了”

(1)初品第4自然段

导读:此时水手的笑声更大了,孩子的脸红了。于是(课件出示内容学生齐读: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不一会儿,他已经顺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了。就在孩子想去抓住帽子的时候,猴子又往上爬了,爬得比孩子更灵巧,更快。)

(2)重点词语理解

“不一会儿”说明什么?

“孩子爬这么快地追猴子是为什么?

“孩子的帽子是不是很值钱?为什么非要追回帽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到孩子是想尽快拿回帽子,摆脱尴尬境地,初步明确孩子走上绝境的真正原因。】

(3)理解情感,体验朗读

“就在

..孩子想去抓住帽子的时候,猴子又.往上爬了,爬得比孩子更.灵巧,更快。”上面是不断挑逗,自己又追不上的猴子,下面是是哄笑的船员。孩子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孩子该怎样一边喊一边往上爬?(出示课件“你逃不了!”孩子一边喊一边往上爬。)

(4)归因

(出示课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孩子脸红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换位体会孩子的心情,体会到这时因为猴子的一再挑逗,船员更大的笑声,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很生气。】3.“气急了”“气极了”

孩子在猴子的逗弄和水手笑声中(气急了)于是迈出了走向危险的第一步。(1)区别“急”和“极”

文中有两个“气jí了”,“急”和“极”各是什么意思?

(2)理解“气急了”

“气急了”说明他已经情绪失控;就在这种情况下,猴子还在火上浇油(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

借助猴子一连串的动作想像当时的情境,带着体会读一读。

(3)出示课本中的图片,理解桅杆顶端环境的危险。

(4)理解“气极了”

师生共同分析孩子绝境的原因。

“猴子的越来越放肆,使人们(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到了极点),人的情绪到了顶点往往就会失去了(判断力),孩子气极了,已经(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判断面临的(危险),从而使自己陷入(绝境)。

(5)概括归因。

(出示课件: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孩子气极了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在这两个环节中,猴子的动作描写非常精彩,故事的发展也达到了高潮,借助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体会孩子一心要抓到猴子的心情,理清逐渐走进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