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压力和压强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9.1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9章第1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压强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2. 掌握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轮胎、压缩空气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6.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计算公式:p = F/S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1. 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2. 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概括压强的定义。

a. 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桌面上。

b. 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5平方米的桌面上。

a. 为什么自行车轮胎会有花纹?b. 为什么压缩空气的气筒会有刻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九章《压强》教案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九章《压强》教案

最新人教版物理八下第九章《压强》教案九章压强一、压强(一)压力1.定义:物理学中,把叫做压力。

2.理解:相互接触并挤压产生压力,压力方向垂直物体的受力面,作用点在受力面。

3.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与联系【例题一】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和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就是物体所受的重力 B.压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C.压力和重力不可能是同一个力 D.压力和重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例题二】一个木箱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能够正确表示斜面受到木箱的压力F的是()(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实验探究2.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

【例题三】小明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

(1)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2)若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但关系”,应再做图(选填“丙”或“丁”)所示实验。

(三)压强1.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用符号p表示,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压强是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压强公式:3.压强的单位:N/m2,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

4.注意事项:(1)压强和压力不能混为一谈。

(2)变形公式:,S是物体间接触面积,不是表面积;F是压力,不是重力。

(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例题四】如图所示,图钉尖端的面积是0.3mm2,钉帽的面积是1.5cm2。

用9N的力垂直于墙壁按这只图钉,试求钉帽和墙壁受到的压力和压强。

【例题五】如图所示,将一块砖平放、立放、侧放时,它对地面的压强()A.平放时最大B.立放时最大C.侧放时最大D.平放、立放、侧放时一样大(四)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1.减小压强:2.增大压强:【例题六】如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压强的是()【例题七】(多选)如图所示情况中,能使物体对水平地面压强减小的是()A.沿aa’虚线切除上部B.沿bb’虚线切除右部C.沿cc’虚线切除右部D.沿cc’虚线切除左部【例题八】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动物身上的各种器官不断地完善,以适应生存环境。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八年级下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一节压强。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压强的单位及换算关系;3.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难点:压强单位及换算关系的理解;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用水压泵抽水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关系。

3. 例题讲解: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一个容器内的气体压强。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展示讨论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给定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计算压强。

(2)根据实际情景,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2. 答案:(1)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掌握情况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压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流体力学、地球物理学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压强单位及换算关系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关系。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1压强教案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1压强教案

文档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9.1 压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9章第1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掌握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3. 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难点:压强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海绵、砖块、针筒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步行在沙滩上感觉脚痛,引出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介绍压强的定义,讲解压强的计算方法,并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会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压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方法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请用一句话解释什么是压强。

2. 请列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并说明各个符号的含义。

3. 举例说明压强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压强现象,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等内容均符合教学实际,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压强的相关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压强”的课堂教学中,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特别关注,它们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压强的概念及计算至关重要。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人教版8下物理9.1压强教案

人教版8下物理9.1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9.1 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材,第9章第1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3.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压强计、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例,如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压强的概念。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公式,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基本知识。

3. 实验演示:教师利用压强计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4. 随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解决问题。

5. 例题讲解:教师讲解一些与压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分享自己的思路和经验。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概念: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计算公式:P = F/S影响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实例:大气压强、液体压强等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举例说明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3. 运用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答案:1.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其计算公式为P = F/S。

2.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2023新教材)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2023新教材)第一单元:力和压强教学目标- 了解力的概念,并能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 掌握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 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

- 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计算压强的大小。

-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物体的压强。

教学内容- 力的概念及分类-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的区别- 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 力的合成和分解-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不同物体的压强实验探究教学步骤1. 引入力的概念- 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和效果。

2. 分类讨论力的接触性质- 引导学生区分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并列举相关例子。

3. 讨论力的三要素- 介绍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引入力的合成和分解- 通过图示和实例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5. 引入压强- 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

6. 计算压强的方法- 介绍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单位,并通过练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7. 进行不同物体的压强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压强。

8. 总结和提问- 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难点进行提问。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 实验器材:压力传感器、物体、平台等- 板书书写工具教学评估-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观察- 练题和问题解答情况评估- 实验结果和报告分析扩展阅读- 《物理教学参考书》- 《八年级物理课本》。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文档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文档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文档格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的第一课时。

详细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2. 压强的计算公式;3. 压强的单位及换算;4.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5. 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2. 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难点:压强的计算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强计、压力计、尺子、气球等;2. 学具:练习本、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生活中的压力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进而引入压强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让学生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a.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b.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c.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1Pa = 1N/m²。

3.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压强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压强,让学生观察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压强等。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压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2. 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3. 例题解答步骤及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下列物体的压强:(1)重量为10N的物体,受力面积为0.1m²;(2)重量为5N的物体,受力面积为0.2m²。

b. 解释为什么在雪地里行走时,穿着滑雪板比穿着普通鞋子更容易滑行。

2. 答案:a. (1)100Pa;(2)25Pa。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压强一、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介绍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 压强的计算: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即压强等于压力除以受力面积。

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探讨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包括压力和受力面积。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介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能够分析影响压强大的因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尺子、气球、海绵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压力锅、气垫船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问题。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6. 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情况下压强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影响压强大的因素:1. 压力:增大压力,压强增大;减小压力,压强减小。

2. 受力面积:增大受力面积,压强减小;减小受力面积,压强增大。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桌面上;(2)一个重为1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5平方米的桌面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具体涉及教材的章节为第九章第1节,详细内容为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方法,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压强计、演示用压强板、压力计、细线、钩码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压强计、细线、钩码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鞋子、书包带等,让学生感受压强的存在,引导学生思考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基本概念:讲解压强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 计算方法: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解释各物理量的含义,并通过例题讲解如何计算压强。

4. 实践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包括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等。

6. 巩固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2. 压强的计算公式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大小受力面积4. 实验结果与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根据给定的压力和受力面积,计算压强。

(2)实验题: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根据公式计算得出压强值。

(2)实验题答案:实验过程和结果,包括实验现象和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等。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力和压强》精品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力和压强》精品教案

第1节压强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2.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相互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知识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教具准备图钉、气球、砝码、海绵、小木桌、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思考:为什么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而钉帽做得很大?为什么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为什么刀口磨得越薄,刀越锋利?你认为书包带宽一些好,还是窄一些好?为什么?教师引导并提问:它们都跟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那么,什么是压力呢?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压力多媒体展示图片:思考:各个接触面受到的力是怎么样的?力的方向怎么样?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吗?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

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要进行纠正。

让同学们思考后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接触面的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教师归纳总结: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

知识拓展分析:1.压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而且有挤压作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五章《压强与浮力》的第一节“压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影响因素以及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压强计、演示用气球、压力计、细线、直尺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压强现象,如鞋子、书包带等,引发学生对压强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1)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A表示受力面积。

(3)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4)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气球感受不同压力下的压强变化,进一步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压强计算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压强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压强的定义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A3.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4.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下列物体的压强:① 重100N的物体,受力面积为0.1m²;② 重200N的物体,受力面积为0.2m²。

(2)简述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答案:(1)① 压强P = 100N / 0.1m² = 1000Pa;② 压强P = 200N / 0.2m² = 1000Pa。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压强的概念。

1.2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

1.3了解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2通过讨论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压强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物体受到压力的情况,比如压路机、剪刀等。

那么,物体受到的压力和受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压强的相关知识。

2.知识讲解师:压强是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师:我们来分析一下压强的单位。

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1帕斯卡等于1牛顿每平方米。

也就是说,当1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1牛顿的压力时,压强为1帕斯卡。

3.实验观察师:为了更好地理解压强的概念,我们来进行一个实验。

请同学们准备一张白纸,用铅笔在纸上画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手捏住铅笔的一端,将铅笔的另一端压在正方形的中心。

观察铅笔尖对正方形产生的压痕。

然后,将铅笔尖移到正方形的一个角上,再次观察压痕的变化。

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铅笔尖在正方形中心时,压痕较小;而当铅笔尖在正方形角上时,压痕较大。

这说明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4.应用拓展师:了解了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师:请同学们举例说明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生1:压路机。

生2:剪刀。

生3:针尖。

师:很好,同学们提到了压路机、剪刀和针尖。

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在较小的受力面积上产生较大的压力,从而实现特定的功能。

5.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应用。

通过实验观察,我们知道了压强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初中物理压力和压强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压力和压强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压力和压强”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掌握压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定义,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压力概念的引入:介绍压力定义,解释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2. 压强的定义:介绍压强的概念,解释压强的计算方法。

3. 压强公式的应用:讲解压强公式P = F/A 的应用,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压强计算。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探讨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压力和压强的测量:介绍压力计和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展示实验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压强的计算方法,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压强公式的灵活应用,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来理解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验或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概念。

2. 讲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讲解压力与重力的联系,让学生理解压力的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关系。

3. 介绍压强的概念:讲解压强的定义,解释压强的计算方法。

4. 压强公式的应用: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压强计算,让学生掌握压强公式的运用。

5. 探讨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探讨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 压力和压强的测量:介绍压力计和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展示实验操作。

7.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8. 课后反思: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压力和压强的理解程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3节大气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详细讲解大气压强的定义、特点和作用,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描述大气压强。
2.教授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技巧。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的概念。
2.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3.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的概念和测量方法。首先,提出问题,如“大气压强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分析问题,如“如何测量大气压强?”,引导学生探讨并得出结论。最后,解决问题,如“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景创设,以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例如,讲解吸管喝饮料、钢笔吸墨水、抽水机等现象,让学生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设计实验情境,如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了解大气压强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讲解吸管喝饮料、钢笔吸墨水、抽水机等现象,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如托里拆利实验,使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大气压强。同时,通过介绍大气压强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飞机飞行、气压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压强》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压强》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1《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本节课主要介绍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受力,S表示受力面积。

3. 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

4.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讨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3.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提问:为什么我们在行走时要穿鞋子?(2)分析:鞋子可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避免脚底疼痛。

2. 知识点讲解:(1)介绍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

(2)讲解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3)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1平方米的桌子上,求物体的压强。

(2)分析:已知受力F=20N,受力面积S=1m²,代入公式p = F/S,计算得到压强p=20N/1m²=20Pa。

4. 随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一个重为15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5平方米的桌子上,求物体的压强。

(2)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压强:p = F/S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1. 压力的大小2. 受力面积的大小增大压强的方法:1. 增大压力2. 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1. 减小压力2. 增大受力面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个重为3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2平方米的桌子上,求物体的压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压强》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9.1《压强》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压强》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能够分析生活中有关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难点:影响压强的因素,以及如何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海绵、尺子、水杯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压强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压强的概念,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压强的意义。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影响压强的因素。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压强相关的例题,让学生掌握压强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压强 = 压力 / 受力面积影响压强的因素:压力、受力面积、介质密度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增大介质密度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介质密度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理解什么是压力,了解压力与重力的区分。

2.理解压力作用效果(即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视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比照是提高物理思维的根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验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试验,视察试验现象,采集试验信息,获得对压强比拟深化的了解,初步学习运用限制变量,具有必须的试验实力。

3.了解变更压强的实际意义,具有运用学问说明简洁现象和解决简洁问题的实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变更压强,具有必须的动手实践实力。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经验视察、试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造就学生敬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胜利的喜悦.造就学生对参加物理学习活动的爱好,提高学习的自信念。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相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效劳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缔造独创的根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教学重点:压强大小确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大小的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法、比拟归纳法。

教具打算: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在电视上或许看过气功师胸口碎大石的表演,一个布满钉子的床,气功大师躺在床上,身上再压块石板,一个大力士抡起铁锤,轰的一声,石板破裂了,气功师坦然无恙。

师:同学们想想,莫非是气功师有特异功能吗?把大石头换成小石头,气功师脸都吓白了,夺路而逃。

二、进展新课1.探究生活中的压力引导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压力作用现象中,通过示意图的参照分析,归纳出压力作用的共同性,即:垂直压在物体外表上的力叫压力;压力不是重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1节 压力 压强(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九章 第1节 压力  压强(第1课时)教案

第九章压强第1节压强第1课时压力压强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压力。

2.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理解压强的概念;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3.通过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培养学生提问、猜想、实验和分析数据、总结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善于观察生活等科学素养。

2.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并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

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多媒体课件\,中性笔、压力小桌、砝码、细砂、海绵及周边其它物品。

教师播放课件:厚厚的积雪,人们在雪地上玩耍,雪地上留下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而滑雪者穿着雪橇不仅不会陷入雪地,而且还能飞奔疾驰。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用两个大拇指顶住中性笔笔尖和笔帽,观察笔尖和笔帽陷入两个指头的深度,体验两个手指头的感觉。

教师提问:问题一:雪地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问题三:捏住笔时,手指为什么会感到疼痛?有什么不同?学生观看并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使学生认识到雪地上留下脚印是因为雪地受到人的压力,手指感到疼痛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师在物理学中为了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引进压强的概念。

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压强。

知识点1 压力的产生及其作用效果1.压力的产生师请同学们回忆下,我们在前面学习过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生: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对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师回答正确,人站在雪地对雪地有压力;手指顶住中性笔有压力,那压力如何产生的?生:人们走在雪地里,鞋底与雪地之间相互接触发生形变产生了力;手指顶住中性笔,中性笔与手指间发生形变产生了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

压力和压强教学设计一、教材及学情分析压强是整个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包括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三部分知识。

这部分知识既是对已学过的密度、质量、重力、及二力平衡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对下一章浮力进行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作为第一课时的《压力和压强》,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一是突出了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二是符合初三学生认识事物、接受知识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将学生的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无疑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和压强的定义以及压强的单位、公式;会用压强知识解释有关现象,并能运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运用归纳法、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使其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培养其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重点: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

2、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和建立压强的概念。

四、教学资源蒙有白纸的三角架、小桌、重物、海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实验探究、诱导发现”法,即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应用练习评价反馈。

六、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Array设计一个小实验:将一个小桌分别正放、倒放在蒙有白纸的三脚架上,并将一重物放到小桌上,让学生观察现象。

从而使学生产生悬念,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板书课题一、压力和压强)[提出问题一]首先利用电脑出示几个物体(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2、图钉3、静止在斜面上的木块),边出示边提出问题:1、物体对接触面有没有力的作用?2、这个力作用在哪儿?3、它的方向又如何?有什么特点?[解决问题一]学生边回答教师边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从而引导出压力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压强
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
知识与技能
教具准备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2.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相互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知识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教具准备
图钉、气球、砝码、海绵、小木桌、多媒体课件等。

一、情景引入
思考:为什么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而钉帽做得很大?为什么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为什么刀口磨得越薄,刀越锋利?你认为书包带宽一些好,还是窄一些好?为什么?
教师引导并提问:它们都跟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那么,什么是压力呢?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

1、认识压力。

(1)根据课本相关图片情景,你认为什么是压力?压力的方向怎么描述?压力作用在什么位置?压力与重力有何关系?
(2)压力有什么样的作用效果?
2.简单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1)通过阅读课本观察9.1—3图例,并结合生活体验,你认为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2)如何做9.1—3所示的实验,注意事项是什么?
3.认识压强。

阅读课本“压强”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压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写出各个量表示的含义及单位(注意压强的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式的变形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

3、1粒西瓜子对桌面的压强为20Pa,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压力
多媒体展示图片:
思考:各个接触面受到的力是怎么样的?力的方向怎么样?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吗?
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

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

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要进行纠正。

让同学们思考后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接触面的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教师归纳总结: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

知识拓展分析:
1.压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而且有挤压作用。

2.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受力物体。

3.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

4
联系: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且两个力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

探究点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活动1:指导学生做钉板扎气球实验。

第一次,把气球放在有很多钉子的钉板上,然后用一盒钩码压气球,气球不破。

老师提问:“有没有同学能够想到办法用钉子把气球弄破”?接下来做实验验证学生的想法。

换一块有一颗钉子的钉板,其他的都不变,重复第一次实验。

气球破了。

学生思考先后两次实验的不同之处,找出原因:受力面积不同。

活动2:再拿一个气球放在有很多钉子的钉板上,在气球上压一盒钩码,气球不破。

让一位学生,用力向下压。

结果气球破了。

学生思考先后两次实验不同之处,找出原因:压力大小不同。

1.提出问题: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2.猜想与假设:(1)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2)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教师提问:(1)如果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应该怎样做?实验方法是什么?(2)如果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应该怎样做?实验方法是什么?
4.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5.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
(1)
(2)
实验结果:
(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探究点三:什么叫压强
多媒体展示:
教师提问:小小的蚊虫能轻易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重重的骆驼却不会陷入沙漠中,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教师引导:利用以前学过的速度知识和现在的压力作用效果进行类比,找出新的方法。

引入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

教师归纳总结:
1.由于压力的作用效果同时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利用比值定义法引出压强
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作压强。

即压强=压力
受力面积p=
F
S(适
用一切物体)。

2.压强的单位:Pa。

1Pa=1N/m2,表示在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3.压强的大小。

(1)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产生的压强约为10000Pa;
(2)物理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产生的压强约为60Pa。

4.压强公式的应用。

三、板书设计
第1节压强
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

本节课内容主要建立在前面学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外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本节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前提。

由于压强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初学极容易与压力的概念混淆,为了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区别,做好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