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税收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公共需求而向个人和企业征收的一种财政手段。
税收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合法性原则: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法律规定了纳税人、纳税义务以及征收的具体程序和方式。
政府必须依法公正地进行税收征管,确保税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公平性原则:税收应该具备公平性,即纳税人应该按照其经济能力承担相应的税收负担。
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往往需要承担更多的税收,而低收入群体则享受相对的减免或补贴。
3. 经济效率原则:税收应该在尽量不影响资源配置的前提下进行征收。
高效税收体系能够减少税收的扭曲效应,提高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
4. 适度原则:税收的征收应该适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适度的税收可以平衡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纳税人的负担,同时也能够保持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5. 稳定性原则:税收应该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以确保政府财政收入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
稳定的税收制度能够提供一个可持续的财政基础,为政府提供持续投资和公共服务的能力。
综上所述,税收的基本原理包括合法性、公平性、经济效率、适度性和稳定性。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税收的公正、合理和有效
执行,从而满足政府的财政需求,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第三章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第一节税收筹划的基本原理一、利用价格平台进行税收筹划二、利用税法等法律的差异性筹划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四、利用税法的漏洞进行税收筹划五、利用税法等的空白点进行税收筹划六、利用税法等相关法律的弹性进行税收筹划七、利用税收的临界点进行税收筹划一、利用价格平台进行税收筹划✹(一)含义价格平台是指纳税人利用市场经济中经济主体的自由定价权,以价格的上下浮动作为税收筹划的操作空间而形成的一个范畴,其核心内容是转让定价。
✹(二)方法转让定价方法主要是通过关联企业,不合营业常规的交易形式进行税收筹划。
✹(1)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压低定价的策略,使企业应纳的流转税变为利润而转移,进行筹划。
如适用基本税率17%的增值税企业,为减轻增值税税负,将自制半成品低价售给适用低税率13%的联营企业,虽然减少了本企业的销售额,但却使联营企业多得了利润,企业也可以从中多分联营利润,从而实现了减轻税负的目的。
✹(2)关联企业间商品交易采取抬高定价的策略转移收入,进行筹划。
✹实行高税率增值税的企业,在向其低税负的关联企业购进产品时,故意抬高进价,将利润转移给关联企业。
这样既可以增加本企业增值税扣税额,减轻增值税税负,又可以降低所得税税负。
然后,从低税负的关联企业多留的企业留利中多获一部分。
✹(三)注意问题(1)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2)价格的波动应在一定的范围内。
(3)纳税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筹划安排。
二、税法等法律的差异性筹划(一)含义行为主体通过对税法自身及其与相关法律的差异的利用,对其涉税事宜进行的筹划。
✹(二)方法1、利用不同经济性质企业税负的差异实施税收筹划如对纳税人销售软件实行“即征即退”增值税的规定等 2、利用行业税负差异实施税收筹划3、利用地区税负差异实施税收筹划4、利用特定企业的税收优惠实施税收筹划✹(三)注意问题:准确把握税法意图、时效性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一)含义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时所凭据的国家税法规定的优惠政策形成的一种操作空间。
税收原理PPT课件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习者可以掌握不同种类的税收及其 征收方式,了解税收征收的具体操作和管理,为将来从事 财政、税务等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02 税收基本概念
税收定义与特点
税收定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 律规定的标准,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 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取得的一种财 政收入。
税收结构
税收结构是指各种税种在税收体系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合理的税收结构能够 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 展。
税收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有过大的差异或歧视。
指税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应当尽可能地减 少成本,提高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资和经济持续发展。
06 税收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国际税收制度比较
各国税收制度特点
比较不同国家的税收制度特点,包括税制结构、 税种设置、税收征管等。
税收制度的差异
分析各国税收制度之间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对 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税收制度的趋同性
研究各国税收制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趋同的现象,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社会政策原则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依法进行,税收的开征 、停征以及各种税收的减免等都必须依照 法律的规定执行。
指税收的征收必须符合国家的社会政策目 标,有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
03 税收制度与政策
税收制度概述
税收制度定义
税收制度是国家为了取得财政收入而规定征收的各种税的制度,以 及相应的税收管理体制。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担的义务和负担,包括经济负 担和心理负担。
税收负担的合理配置
财政学 最全习题 第三章练习
第三章税收原理一.填空题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无偿地集中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2.税收的主体包括和。
3.从历史上看税收的征收形式主要有和两种。
4.税收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相比较,具有、和三个形式特征。
5.根据课税对象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税收划分为、、和、。
6.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
7. 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8.按征收实体的不同,可以把税收划分为和。
9.按计税依据的不同,税收可以划分为和。
10.税目是的具体项目,它反映具体的,代表征税。
11.税率是计算应征税总额的标准,是税收制度的环节,体现着征税的。
12.税率具体可分为比例税率、和。
13.定额税率是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按征税对象的规定固定税额,一般适用于的税种。
14.差别比例税率可分为、、、。
15.按税收管理权限的不同,可以把税收划分为、和。
16.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和依据不同,可分为、、、、。
17.18.税收负担是否能够转稼,可以把税收划分为和。
二.判断题1.国家征税凭借的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即财产权力。
( )2.税收的形式特征是指不同社会制度下,税收反映的经济关系的性质。
( )3.纳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额的单位和个人。
( )4.纳税人是承担纳税义务的纳税主体。
( )5.规定扣缴义务人是为了便于税款征收而实行税收源泉控制措施。
( )6.负税人是负责向国家缴纳税收的单位和个人。
( )7.负税人是税收的最终负担者。
( )8.税收按课征对象为标准,分为所得税、流转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 )9. 税收转嫁的最主要形式是混转和旁转。
( )10.一般认为竞争性商品比垄断性商品的税负转嫁容易一些。
( )11.免征额是指应纳税额免征的那一部分税款。
( )12.税收按征收的实体为标准,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 )13.税收按管理权限为标准,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 )14.税收按课征方法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第三章税收原理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集中 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是伴随着国家和私有财产制度的产生而产生的。
2020/6/8
1· 税收的主体——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 2· 税收的目的——满足国家职能的需要 3· 征税的依据——政治权力—— 法律 4· 征收形式——货币和实物 5· 税收的本质——特定的分配关系 国家征税就是把一部分社会产品强制地转变 为国家所有的过程,会引起一部分社会产品在不 同社会成员之间的转移,导致社会分配关系的变 化。
异:① 概念不同。 ② 计算具体税额时处理不同,税负不同。当课税对象大
于起征点时,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包括起征点本身。 采用免征额时,只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免征额应 先扣减,不包括在征税对象中。因此规定起征点的税负重于规 定免征额的税负。
③ 照顾的侧重点不同。起征点照顾的是低收入者,目的 是贯彻合理负担的政策;免征额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目 的是为了照顾纳税人的最低需要。
二、公平原则
第一层次:税收负担的公平 要求具有同样能力的人纳同样的税,而且,税款的使用应 受纳税人的监督。 第二层次:税收的经济公平 通过课税机制建立机会平等的经济环境。 第三层次:税收的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的实现:一是调节收入过分悬殊,调节由于 非正常因素导致的收入不平等,防止社会矛盾激化; 二是保证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受灾人们有接受 社会保障的权利。
(二)按税收管理权限使用权限不同分为:中央税、地方税、 共享税
(三)按征收实体不同分为:实物税、货币税 (四)按计税依据不同分为:从价税、从量税 (五)按税收负担是否转移为标准分为:直接税、 间接税 (六)按税收和价格的关系分为:价内税、价外税
税收基本原理
税收基本原理
中国税制
税收来自于私人部门:居民、非居民(港澳台外籍——自有住房后便为居民)居民/非居民企业
财政:以国家/政府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财政(国民收入)分配活动形成了分配关系
税收:以国家/政府为主体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征收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或形式
税收:无偿性——核心强制性——保障固定性——规范
课税(传统叫法)=征税
(一)税收: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或形式。
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生产要素进行的分配。
3.国家课征税款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税收原理讲义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 (三)固定性 • 1.固定性表现在税法中 规定了征税对象、比例 或数额。 • 2.固定性是相对而言 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 的变化,税法也会作相 对应地、适当地调整。
第二节 税制结构与税收分类
• 一、税制的含义
•
税收制度简称税制,是国家各种税收法律、
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的总称,
是国家按照一定的政策、法规、原则组成的税收
体系,它的核心是主体税种的选择和各种税种的
搭配问题。
• 二、税制构成五要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起征点和免征额,附加、加
成和减免 。
(一)纳税人
• 纳税人亦称纳税 义务人,是税法中
规定的直接负有纳
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 (二)课税对象 • 又称"纳税客体",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的目
学习目标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税收的基本原理和基 本制度,掌握税收的形式特征、税率的基 本形式、税收分类的标准和内容,重点理 解现代税收原则的内涵、税收负担的衡量 以及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
第一节 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 一、什么是税收
•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
权利,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参与
国民经济的税收负担水平。
• 二、税收负担的分类 • (一)绝对税负与相对税负 • (二)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纳税人实际负
担的税收即实际交纳的税款)
• (三)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 • (四)直接税负与间接税负
• 三、“拉弗曲线”简介
• 研究税收负担和税收 与经济的关系,有必要 介绍一下由美国供给学 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 设计的“拉弗曲线”。
税收的原理
税收的原理
税收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根据法律规定,对个人、家庭、企业等单位从其所得收入、财产或经济交易等方面征收的一种财政性收入。
税收的原理基于以下几点:
1. 纳税人责任:税收的原理是建立在每个纳税人都有义务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纳税的基础上。
纳税人根据其税务义务支付相应的税款,以支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
2. 公平原则:税收原理的核心之一是追求公平。
根据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差异,税收的征收方式与税率会有所不同,以确保每个纳税人都按照其能力承担相对公平的税负。
3. 适应性原则:税收原理还包括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和国家财政需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特定种类的税收,以促进经济增长、调节资源分配和满足公共支出需求。
4. 法定原则:纳税人的税务义务应该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
税收原理要求政府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并公布给纳税人,以确保征收过程的透明和合法性。
5. 效率原则:税收原理也与经济效率有关。
税收的征收与使用应该能够支持经济的稳定增长,避免对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同时减少纳税人的税收成本和劳动力成本。
总而言之,税收的原理基于公平、适应性、法定性和效率性的
原则,以确保税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合理的,并能够为政府提供必要的财政收入。
公共经济学课件:税收原理
税
率
累进
比例
O
定额
税基
5
比例税率是指对于同一征税对象,不论其数量大小 都按同一比例征税的一种税率制度。其主要特点是 税率不随征税对象数量的变动而变动。
定额税率是指按征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 税额,是以绝对金额表示的税率。具有累退特征。
累进税率制度下,税率随着课税对象的增大而提高。 累进税率因计算方法和依据不同,又可分为全额累 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
(二)课税对象(税目与计税依据):征税的标的物。
税目是税法规定的征税对象的具体项目,反映具体的 征税范围。
计税依据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依据,基本上可以分为两 是某一税种的课税依 据。如流转税的课税基础是流转额,所得税的课税基 础为所得额,房产税的课税基础为房产
等有重要意义。
(2)纳税期限
所谓纳税期限,是指税法规定的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 后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期限。
10
(3)税收优惠:减税免税、起征点与免征额
所谓减税免税,是指税法对某些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 与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减税是指对应纳税额 少征一部分税款;免税是指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起征点(cutoff point)。所谓起征点,是征税对象 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 到起征点时不征税。而一旦征税对象的数额达到或超 过起征点时,则要就其全部的数额征税,而不是仅对 其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以税收的计税依据为标准,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
税。
14
在税制设计上,一是税基本身,是以收入、支出还是
以消费为基础。其次是税基的大小,是以全部商品为
基础,还是以部分商品为基础。
《税收原理》课件
03 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概念与衡量
税收负担的概念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缴纳税款而承受的经济负担。它是税收的核心问题,也是 税收政策的核心。
税收负担的衡量
税收负担的衡量通常采用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宏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国家在一 定时期内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微观税收负担是指一个纳税人或纳税单位所承 受的税收负担。
04 税收效应
税收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
通过税收可以调节社会总 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税收可以影响生产成本和 市场需求,从而影响物价 水平。
就业创造
适当的税收政策可以刺激 投资和消费,增加就业机 会。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收入再分配
社会稳定
税收可以通过累进税率、遗产税等手 段实现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税收负担的转嫁与归宿
税收负担转嫁的概念
税收负担转嫁的形式
税收负担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经济交 易中的价格变动,将所缴纳的税款转 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收负担转嫁有多种形式,包括前转 、后转、消转和资本转嫁等。前转是 指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将税款转嫁给购买者;后转是指纳税 人将税款转嫁给商品或劳务的供应者 ;消转是指纳税人通过降低生产要素 的购买价格或提高销售价格将税款转 嫁给消费者;资本转嫁是指纳税人将 税款转嫁给投资者。
税收法制原则要求税制设计应符合法律法规的 规定,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或超越法律授权。
税收法制原则对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具有重 要意义,是税收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税收法制原则是指政府征税必须依法进行,税 收法律法规是征税的唯一依据,所有纳税人都 必须依法纳税。
税收法制原则的实现需要制定完善的税收法律法 规,确保税收制度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保障纳 税人的合法权益。
税收原理课件
06
未来税收发展的趋势与 展望
未来税收制度的发展趋势
1 2
税收制度将更加公平合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制度将更加注重公平 性和合理性,以减少贫富差距和促进社会和谐。
税收制度将更加透明和规范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税收制度将更加透明和规范, 以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和防止税收腐败。
3
税收制度将更加灵活和适应性
人才培养和企业研发投入等方面。
税收政策将更加注重民生改善
03
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税收政策将更加注重减税降费、扶贫
济困和促进就业等方面。
未来税收征收管理的发展趋势
税收征收管理将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税收征收管理将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降低 征纳成本。
税收征收管理将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
税收政策调整的方式:增税、 减税、免税等
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税收优惠政策的目标:鼓励投资、促 进创新、支持特定行业等
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评估:经济效应、 社会效应、财政效应等
税收优惠政策的形式:减税、免税、 抵扣等
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根据政 策目标、实施效果进行调整和完善
03
税收征收管理
03
税收制度设计的影响因 素:经济、社会、政治、 法律等
04
税收制度优化的路径: 简化税制、降低税率、 扩大税基等
税收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01
02
03
04
税收政策制定的依据:国家发 展战略、经济形势、社会问题
等
税收政策调整的时机:经济周 期、政策目标变化、税制改革
等
税收政策制定的程序:调研、 起草、征求意见、审议等
04
第3章 税收原则 税收学原理课件
2020/10/29
30
3.4.1 税收效率原则的内涵
• 政府征税行为的影响: 纳税人缴纳的税款 非税款形式的负担
• 税收效率要求国家征税活动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 的有效运行,尽可能地缩小非税款形式的负担。
• 非税款形式的负担包括税收扭曲资源有效配置带来的效率 损失以及征税过程中所耗费的征纳费用。 税收经济效率 税收行政效率
每个纳税人纳税的最后一个单位货币的边际效 用应当是相等的,因为当不同纳税人边际效用的 牺牲相等时,从全社会来看各纳税人因纳税而受 到牺牲的总量是最小的。
2020/10/29
28
支付能力原则
• 在解决税收负担的公平分配时,支付能力原则没 有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有机地联系起来,而 仅仅只是从税收自身来孤立地考虑问题。
第3章 税收原则
2020/10/29
本章主要内容
• 3.1 税收原则理论的演变 • 3.2 税收的财政原则 • 3.3 税收的公平原则 • 3.4 税收的效率原则
2020/10/29
2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
• 便利原则 各种赋税征收的日期和方法,必须给予纳税者最大便
利。 • 最少征收费用原则
额。
• 效率原则 政府应当选择对有效市场上的经济决策干预最小化的
征税办法。税收的额外负担应该降低到最低限度。
• 政策原则 当将税收政策用于实现刺激投资等其它目标时,应尽
量避免对税收公平的干扰。
2020/10/29
10
3.1.3 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理论
• 稳定原则
税收结构应当有利于财政政策的运用,以便达到稳定 与增长的目标。
• 明确原则
对税收制度应进行有效而不是专断的管理,应使税收 制度为所有纳税人所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税收原理一、税收的基本问题(一)税收概念的两种表述:1.作为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工具: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征收实物或货币。
2.以满足人民对社会公共的需要:人民依法向征税机关缴纳一定财产以形成国家财政收入,从而使国家可以满足人民社会公共需要的一种活动。
(二)税收的“三性”1.强制性:并非来自于国家这种强制性既是伴随着社会契约论的产生,又是单个纳税人对作为整个纳税人的一种服从、一种尊重。
社会契约论:人类社会最初处于无政府状态。
个人安全、生命、财产都得不到保障,缺乏社会秩序。
组建一个政府,人们让渡自己一部分财产成为税收,维持政府;人们让渡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自由,形成政府。
2.无偿性:相对无偿性A:不是即时有偿,而是中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B:公共产品的价值有时难以度量C:个体无偿;整体有偿D:树立税收相对有偿的观念,对政府有利于其提高税款使用效率,增加政府公共管理的透明度,便于纳税人监督E:对纳税人有利于提高其纳税意识,减少对税收的抵触情绪,提高其纳税遵从度。
3.固定性:来自于税收的法定性,纳税人、纳税对象、税率、纳税时间等都是确定的(三)税收国家(无产国家)•奥地利财政社会学家鲁道夫·葛德雪(Rudolf Goldscheid)1917年《国家资本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一文中,主张税收国家作为“自然社会发展的结果,将会是国家向人民的需求愈趋减少,而给予人民者,却愈益增加”。
税收国家存在的政治基础就是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
税收国家的主要财政来源是税收,而税收是财产权无偿地由私人手中转到国家手中,即税收是对公民财产权的一种侵犯。
但财产权又是宪法所保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保证国家合宪、合法地侵犯公民财产权的基本前提就是法治国家的存在。
二、税收术语1.纳税人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
负税人:最终负担国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扣缴义务人:税法规定的,在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
如对资源、财产、收益额、商品或劳务等。
税目:是对课税对象的具体表达,具体地规定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体现了征税的广度,有列举法和概括法两种设置方法。
3.计税依据课税对象的计量单位和征收标准。
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价值形态为计税单位。
从量税:以课税对象的实物形态为计税单位。
4.税率:体现征税的深度分为三类比例税率: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量之间的呈现等比关系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有起征点或免征额的比例税率累进税率:是随征税对象数额增大而提高的税率(超累的代表个人所得税)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对单位征税对象规定一个固定税额,而不是规定一个征收比例。
5.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
纳税期限的两个具体规定:(1)按期纳税 (2)按次纳税6.减免税起征点: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的对课税对象全额征税免征额:只对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三、税收分类1.按税收缴纳形式分类力役税(提供无偿劳动)、实物税、货币税2.按税收计征标准分类从价税(以价值形态为计税单位)从量税(以实物形态为计税单位)3.按税收管理和受益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国家税务局征收范围:增值税、消费税、(铁道、保险、各银行总行)的营业税和所得税、(央企、地方或外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所得税、出口退税、车辆购置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地方税务局征收范围: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车船税、房产税、契税、印花税、烟叶税、土地增值税、城建税、资源税4.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分类直接税、间接税5.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价内税、价外税6.按课税对象的不同性质分类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四、税收法律体系(一)宪法(二)税收基本法律(三)税收法律: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税收制度,才称为税收法律(四)税收行政法规:由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全国性税收行政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五)税法解释:在我国税收立法中的常见表现形式有施行细则或实施细则、规定、办法、通知、注释、批复等等,数量庞大,一般由财政部或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消费税征收范围注释》等等。
(六)税收条约:有关税收方面的国际条约一般称之为“国际税收协定”五、课税原则(一)课税原则的提出:威廉•配第的课税原则1.“公平” 税收要对任何人、任何东西“无所偏袒”,同时税负不能过重;2.“简便” 征税手续不能过于烦琐,方法要简明,尽量给纳税人以便利;3.“节省”三条标准。
征税费用不能过多,应尽量注意节约。
(二)亚当.斯密的课税原则第一次将税收原则提到理论高度,明确而系统地加以阐述1、平等原则。
一国公民必须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自在保护下享得收入的比例,缴纳赋税,维持政府。
2、确定原则。
纳税人应当纳的税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
3、便利原则。
各种赋税完纳的日期和完纳的方法,须给予纳税者最大的便利。
4、节省原则。
税收的征收必须以节省为目标,尽量使纳税人所付出的税款和政府实际收入额之间的差距最小。
(三)瓦格纳的课税原则(四端九项)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阿道夫•瓦格纳是前人税收原则理论的集大成者1、财政收入原则。
税收应当能充足灵活地保证国家财政支出的需要。
其一,收入充足原则。
税收收入必须要充分满足国家财政的需要,以避免产生赤字。
其二,收入弹性原则。
税收收入能随着经济增长而自动增加。
2、国民经济原则。
国家征税不能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免危及税源。
其一,慎选税源原则。
选择税源必须适当,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其二,慎选税种原则。
考虑税负转嫁的问题,应将税收的负担归于应该负担税收的人。
3、社会公平原则。
税收负担应在个人和社会各阶层之间进行公平的分配。
其一,普遍原则。
对一切有收入的国民,都要普遍征税。
其二,平等原则。
根据纳税能力征税。
4、税务行政原则。
税法的制定与实施都应当便于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其一,确定原则。
税收法令必须简明确实,不可由征税者任意行事。
其二,便利原则。
便利纳税人,简化征收手续。
其三,节省原则。
节省征收费用。
(四)课税原则的现代观点公平原则1.税收公平的含义(1)横向公平如何判断两个人的“同样”?•富裕程度相同?•福利水平相同?(2)纵向公平(vertical equity)•首先,在理论上确定谁应该支付较高的税收?•其次,在税法上如何通过选择课税方法和课税基础来体现?•最后,如果某些纳税人的确应当支付较高的税,究竟要高出多少?从现实来看,一个人是否应该比另一个人缴纳更多的税,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判断:•首先,是否具有较高的纳税能力。
•其次,是否具有较高的经济福利水平。
•最后,是否从政府那里获得较多的收益。
(3)受益原则(benefit principle )问题:如何衡量受益的大小?是否会导致公共服务闲置?(4)能力原则(ability to pay principle )如何确定支付能力?2.税收公平与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的关系(1)税收公平是以该社会的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为基础和前提的。
(2)税收政策必须及时调整税收公平与社会公平和经济公平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
①当经济活动所决定的分配已经是公平的了,税收分配就应以不干扰这一分配格局为公平;②当经济活动决定的分配被证明是不公平的,则公平的税收就应以矫正这一分配格局为目标;③从财政税收的角度看是公平的,但从社会和经济角度看却是不公平的,这时必须通过调整税制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公平的要求。
效率原则1、征税过程中的效率即较少的征收费用、便利的征收方法等。
2、征税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征税必须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即有效地发挥税收的经济调节功能。
3、税收中性视角下的税收效率税收中性的含义①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额外损失或负担。
②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
税收超额负担:因国家征税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1、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售价或压低进价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2、税负转嫁机制的特征(1)价格升降是由转嫁引起的。
(2)实质是税负的再分配。
(3)纳税人的理性选择。
3、税收归宿:一般是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
税负转嫁可能不是一次性的。
4、税负转嫁与逃税的区别(1)税负转嫁是一种合法行为,而逃税是一种违法行为。
(2)税负转嫁只会引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同,税收并未减少或损失,而逃税是无人承担纳税义务,必然造成税收流失。
5、税负转嫁的方式(1)前转。
通过抬高售价转嫁税负。
(2)后转。
通过压低进价转嫁税负。
(3)消转。
通过提高生产率内部消化税负。
(4)税收资本化。
对某些能够增值的商品的课税,预先从商品价格中扣除,然后再从事交易的范式。
后转嫁的一种特殊的形式七、影响税负转嫁的条件和因素税负转嫁取决于市场条件以及税收的具体形式,主要影响因素有1.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税收引起的价格变动是由供给与需求决定的,其变动幅度取决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
(1)供给弹性:是指商品或要素的供给量对于市场价格升降的反应程度。
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供给弹性= ——————————价格变动百分比•供给弹性越大,购买者压价、后转的能力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一般说来,长期供给弹性大于短期供给弹性,较易转嫁。
•从行业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短期供给弹性较高,税负转嫁能力较大;资本密集型产业,长期供给弹性较高,税负转嫁能力较大。
(2)需求弹性:是指商品或要素的需求量对于市场价格升降的反应程度。
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需求弹性= ——————————价格变动百分比•一般说来,需求弹性越小,卖方转嫁越易。
需求弹性越大,卖方转嫁越难。
•注意:•(1)替代品的数量及相似程度。
•(2)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重要程度。
(3)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的综合:•当供给弹性﹥需求弹性,较易转嫁;•当供给弹性﹤需求弹性,较难转嫁;2、税种的性质(1)商品课税较易转嫁。
(2)所得课税不易转嫁。
3、课税范围(1)课税范围宽的商品较易转嫁。
(2)课税范围窄的难以转嫁。
4、垄断程度5、从量税和从价税七、税收负担概念:税收负担是指税收收入与可供征税的税基之间的比例关系。
可分为宏观税负与微观税负。
宏观税负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率;微观税负指纳税人的纳税额占计税依据的比率最佳税率——拉弗曲线1、拉弗曲线:税率与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