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 5篇
《致橡树》赏析 5篇《致橡树》赏析 5篇本文简介:《致橡树》赏析李橙爱,该当如何?舒婷的《致橡树》就给了我们答案。
她把心爱之人比作了橡树,那么她觉得自己不应该像凌霄花和险峰一样,互相之间依附借高枝炫耀自己或像险峰一样衬君之威;也不应该像痴情之鸟卑相思,重复单调的情歌;更不应该像泉源一样无私奉献送去清凉,甚至日光一样不断给与、宠溺对方,甚至春雨一样滋《致橡树》赏析 5篇本文内容:《致橡树》赏析李橙爱,该当如何?舒婷的《致橡树》就给了我们答案。
她把心爱之人比作了橡树,那么她觉得自己不应该像凌霄花和险峰一样,互相之间依附借高枝炫耀自己或像险峰一样衬君之威;也不应该像痴情之鸟卑相思,重复单调的情歌;更不应该像泉源一样无私奉献送去清凉,甚至日光一样不断给与、宠溺对方,甚至春雨一样滋润对方。
不,不是一切爱情,都像这样一样!她要爱,就必须成为木棉,成为一棵树,这样伴侣就可以立于一起,平等且互相尊重,做真实的自己。
树树相依,不仅在“根,紧握在地下”,成为连理枝,心有灵犀,也不仅在那“叶,相触在云里“,行为上支持,枝叶交错复杂,更表现在风过的致意中,他人不懂、只为伴侣两人可懂之言谈中,这就是二人世界之蜜处,两人可以相敬如宾,可以度过别人不懂得爱情时光,一切都是因为爱呀!之后又写橡树桐枝铁干如刀剑戟,可以克服重重艰难险阻,带领整个家庭前进,有自己的才华与个性。
可是看下一句: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说明这种爱情在当时很难让人接受啊!妇女们还持有封建爱情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啊!舒婷是新女性的代表,她带上英勇的火炬去寻找自由的爱情。
同时,她也为橡树分担,让他前进无忧,同样也让他前路光明。
伴侣可以共同分担寒潮、云霞、虹霓这邪恶人生道路上所见的美好风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这样,“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同舟共济,家在向前。
这真是伟大的爱情,坚贞不屈,忠贞不渝: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致橡树的赏析
致橡树的赏析致橡树的赏析《致橡树》是舒婷笔下的一篇作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致橡树》这首情诗吧!欢迎阅读!致橡树赏析《致橡树》是一篇艺术形式的爱情宣言,在这首爱情诗里,包含着一位青年女性对于爱情的理想,对于女性在社会中的位置的思考。
经过了独立而深入地思考之后,诗人在作品一开始就表明,女性不应成为男性的附庸,不愿像“凌霄花”一样“攀援”,不愿学“痴情的鸟”“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不似“泉源”和“险峰”,“甚至日光”和“春”。
这六个比喻,强烈地否定了历来的爱情观,其中的意象凝聚着诗人对我国妇女生活的历史和现状的痛苦认识,表现了诗人争取女性的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抗争的决心,这是诗人对旧的传统观念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的有力批判。
从思想内容的表现上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破”。
有“破”当然就有“立”。
接下来,诗人在愤激的抗争之后,进入了理性的诉说,并且对爱情观的确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如果说这首诗是爱情宣言的话,这两句就是本诗的中心观点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被称为“诗眼”的句子,它所昭示的也是全诗所要表达的,即“平等”二字。
爱情,不能作为交换的条件,不能变一方为另一方的附属物,每个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阳刚的橡树倾诉内心的幻想:“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在相知相恋、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独立的平等的基础上,共建新的爱情观念。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和婚姻的认真、哲理的.思考,流露出了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与渴望:“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我们共同分担困苦,我们共享欢乐,我们有各自独立的人格,且又彼此忠贞不渝──这才是诗人理想中的爱情。
《致橡树》原文解析
《致橡树》原文解析《致橡树》原文解析《致橡树》是舒婷创作的诗作,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致橡树》原文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致橡树》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解析:虽然舒婷说过《致橡树》“并非一首爱情诗”,但更多的读者还是愿意把它当作爱情诗来欣赏。
这首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可以看出,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有着精心的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平等的要求。
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崭新的意象。
诗篇一开始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想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
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仍不能代表爱情的全部。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菁选(优秀)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菁选(优秀)《致橡树》赏析:篇一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
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
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
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
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
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
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致橡树作品赏析
致橡树作品赏析篇一:致橡树是中国现代作家舒婷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下面是该诗的赏析和拓展。
《致橡树》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舒婷对她的爱情经历的描述。
舒婷曾亲身经历过一段真挚的爱情,但由于她的独立性和坚定,她决定将自己的爱情宣言写下来,表达她对爱情的信念和追求。
这首诗以“我”和“他”之间的爱情为开端,通过对两人相依相伴的描述,表达了爱情的真谛:爱情是需要付出和牺牲的。
接着,诗人描绘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互相拥抱、抚摸等动作,这些动作表达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和爱意。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比喻和排比的手法,表达了两人之间的爱情和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例如,诗人用“灵魂”和“血液”等比喻,强调了两人之间的互相依赖和互相支持的重要性。
同时,诗人还通过“坚实的墙壁”、“伟大的桥梁”等排比手法,强调了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互相支持的力量。
除了对爱情的描述外,这首诗还表达了对社会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探讨。
诗人用“自然”和“社会”等词汇,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
她认为社会缺乏真正的爱情和亲密关系,而是充斥着虚伪和浮躁。
同时,诗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即“真正的爱情应该是独立的,而不是依赖的;真正的亲密关系应该是互相支持的,而不是互相占有的”。
《致橡树》这首诗充满了爱情、亲密关系、社会思考和价值观等元素,展现了舒婷独特的思想和感情世界。
这首诗通过简单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一。
篇二:致橡树是中国现代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著名诗歌,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这首诗的正文和拓展: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是这样,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我的爱人,而是你站在我面前时,我才发现我真正的自己;你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是光明还是黑暗,都交给我去承受,这才是爱情的意义。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橡树根本是北方的,木棉根本是南方的,这两棵树永远不可能在一起,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诗歌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诗歌赏析】《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致橡树诗歌鉴赏
致橡树诗歌鉴赏
《致橡树》是现代诗人舒婷的一首诗歌。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第一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表达木棉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想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冷漠浓荫下。
致橡树课文讲解
致橡树课文讲解一、诗歌背景。
二、诗歌内容解读。
1. 第一节。
-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这里诗人首先表明态度,她否定了那种依附男性的爱情模式。
凌霄花是一种攀援植物,它需要借助其他植物的枝干才能向上生长并展示自己。
诗人将这种攀援的凌霄花比作在爱情中依附男性、靠男性的地位来显示自己荣耀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对这种不平等爱情关系的不屑。
-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痴情的鸟儿在绿荫中重复单调的歌声,这象征着在爱情中只知道盲目奉献、失去自我的女性形象。
诗人认为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一方对另一方无原则的痴迷和奉献,而应该是双方平等的互动。
-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 泉源为橡树提供清凉慰藉,险峰增加橡树的高度、衬托其威仪,这都是一种不平等的给予关系。
在传统的爱情观念里,女性往往扮演着这样的角色,默默为男性奉献,成为男性的附属品。
而诗人认为这种爱情不是她所追求的。
2. 第二节。
-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进一步强调前面所列举的种种关系都不足以表达真正的爱情。
无论是像日光给予温暖,还是像春雨给予滋润,这些单方面的付出关系都不是理想的爱情状态。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这是全诗的核心表达。
木棉是一种独立的树,它和橡树一样有着自己的躯干和力量。
诗人强调自己要以和橡树平等的“树”的形象站在一起,象征着在爱情中男女双方应该是平等独立的个体,各自有着自己的人格、价值和尊严。
3. 第三节。
-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 根在地下紧握,象征着爱情双方心灵深处的紧密相连;叶相触在云里,表现出双方在精神层面的高度契合。
他们虽然相互关联,但又各自独立,每一阵风过互相致意,这种交流是独特而私密的,不需要他人理解,体现了一种基于平等、独立之上的亲密关系。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致橡树》也是初中的现代文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文章。
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下《致橡树》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橡树》是一篇艺术形式的爱情宣言,在这首爱情诗里,包含着一位青年女性对于爱情的理想,对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的思考。
经过了独立而深入地思考之后,诗人在作品一开始就表明,女性不应成为男性的附庸,不愿像“凌霄花”一样“攀援”,不愿学“痴情的鸟”“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不似“泉源”和“险峰”,“甚至日光”和“春雨”。
这六个比喻,强烈地否定了历来的爱情观,其中的意象凝聚着诗人对我国妇女生活的历史和现状的痛苦认识,表现了诗人争取女性的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抗争的决心,这是诗人对旧的传统观念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的有力批判。
从思想内容的表现上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破”。
有“破”当然就有“立”。
接下来,诗人在愤激的抗争之后,进入了理性的诉说,并且对爱情观的确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如果说这首诗是爱情宣言的话,这两句就是本诗的中心观点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被称为“诗眼”的句子,它所昭示的也是全诗所要表达的,即“平等”二字。
爱情,不能作为交换的条件,不能变一方为另一方的附属物,每个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阳刚的橡树倾诉内心的幻想:“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在相知相恋、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独立的平等的基础上,共建新的爱情观念。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和婚姻的认真、哲理的思考,流露出了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与渴望:“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我们共同分担困苦,我们共享欢乐,我们有各自独立的人格,且又彼此忠贞不渝──这才是诗人理想中的爱情。
致橡树 赏析
致橡树赏析《致橡树》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舒婷所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橡树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深沉思考和追求。
通过橡树在四季变幻中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诗人表达了对爱情的坚持与追求,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无私。
整首诗由五个六言绝句组成。
通过描绘橡树在不同季节下的形态和特点,诗人生动地展现了爱情的多样性和持久性。
诗的开头两句,“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态度。
作者宣称,她对爱情的追求不会像凌霄花一样攀附在高峰上,而是像橡树一样,坚守自己的根基,迎接风雨的考验。
接下来的两句,“借你的枝干——/为爱情高歌猛进”中,作者以抒怀的笔触描述了自己如何依靠橡树的力量,在爱情的道路上迈进。
橡树的枝干被诗人视为她的依靠,因为它能给予她力量和支持,使她在爱情中信心十足。
进入第二节,诗人描绘了橡树在不同季节下的形态。
首先,诗人描述了春天的橡树,以“你不介意——/盛开的是你的笑脸”形容了橡树在春天时焕发出的生机和快乐。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橡树在这个时候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象征着爱情的开始。
紧接着,诗人描绘了夏天到来时的橡树。
她使用“你敲打着窗棂——/轻拍我生命的门”来形容橡树在夏日阳光下的生命活力和活跃度。
夏天是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季节,橡树在这个时候象征着爱情的热情。
然后,诗人描述了秋天下的橡树景象。
“你带着霜雪——/为我披上金戈铁甲”中,橡树被赋予了坚强和勇敢的形象。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橡树在这个时候有如一位战士,为爱情的延续而战斗。
最后,诗人以冬天的橡树作结。
“当冬天枯萎——/你带着绿意来”描绘了橡树不畏寒冷,坚持自己的品质。
冬天是枯萎和死亡的象征,但橡树在这个时候依然带着绿意,象征着爱情的永恒和无尽。
整首诗通过描绘橡树在四季变幻中的特点,生动地展现了爱情的多样性和持久性。
诗人将橡树比作爱情中的坚韧力量和支持,在爱情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通过橡树,诗人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无私。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5篇)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5篇)《致橡树》赏析1舒婷发表《致橡树》以后四年,又有《神女峰》面世。
《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独立平等、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
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
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
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
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
人们离去后,她继续苦苦思索:那么多女人总是通过苦守贞洁来追求一种道德价值的实现,她们热衷于把美丽的梦想安排在一条可怕道路的尽头。
她们的悲惨充斥着社会生活和神话故事,以致悲剧“代代相传”,被铸造成道德楷模,被铺设成文化传统。
多么可悲。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是困惑,更是质疑:那神女,那许多的妇女,本来有着鲜活的生命和正常的需求,怎么能甘心变成石头呢?她们为着一个没有价值的期待,错过许多俯拾即是、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机遇。
多么荒谬。
下文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是巫峡中的常见植物,它们聚凑成迎船而来的“洪流”。
它们生机蓬勃,自由活泼,体现着生命属于自己,应由自己支配的哲理,启发人们抛弃那为“规范”而生活的旧的伦理枷锁。
最后两句,指出“神女”们为了一种道德虚荣,在寂寞痛苦中挣扎,甘做一个毫无意义的展览品,实在不值得,不如步入世俗生活,向心爱的人倾诉心声,宣泄委屈,这才是幸福。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致橡树》赏析《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舒婷《致橡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致橡树》赏析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本诗选自《诗刊》1979年第4期。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1],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2],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3],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注释】[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茎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数丈。
夏秋开花,橙红色。
[2]木棉: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丈。
[3]虹霓: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七种颜色。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舒婷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第一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表达木棉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想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冷漠浓荫下,独自唱那单恋的痴曲。
[5]第二节“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说明木棉偏要打破爱情中只提倡为对方牺牲的藩篱,鲜明的表示不当附属品,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是必须与对方站在同等的地位上。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表明了恋人之间的并肩携手,心心相印。
[5]"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象征男性——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具有阳刚气概;“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象征女性——健康活泼,美丽动人,深沉博大,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
提出了现代女性所应有的爱情观。
那就是男女真正意义上的平等,都以“树”的形象出现。
心心相印,互敬互爱,志同道合。
男女独立的人格不但不失去应有的光辉,在相互的掩映下更加璀璨。
[6] 第三节“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表明恋人要“同甘苦,共患难。
”正是爱情双方都置身在同一现实环境中,无论是生活的艰辛还是幸福的境遇,他们都一同分享。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作者想要表达爱情的坚贞不仅表现在使自己忠实于对方的“伟岸的身躯”,仅达到外貌的倾慕和形体的的结合,而要更进一步,把对方的工作岗位,信念和理想也纳入自己的爱情怀抱。
《致橡树》诗歌鉴赏
《致橡树》诗歌鉴赏
《致橡树》诗歌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歌了吧,诗歌以强烈的节奏、美妙的韵律、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感情展现其语言的艺术。
那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致橡树》诗歌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舒婷《致橡树》赏析_写作技巧
舒婷《致橡树》赏析《致橡树》,是舒婷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舒婷《致橡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致橡树》赏析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她的诗注重自我表现,追求心灵的自由,诗作贯穿着以个性和人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人的处境的关怀。
她的诗富于想象,而且刻意有新的创造,能在一些常常被人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在艺术表现上往往采用暗示、局部或整体象征的手法,注重诗歌意象的组合,由意象群构成整体性的诗歌象征结构,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从而给诗歌带来了朦胧美、含蓄美、弹性美。
本诗选自《诗刊》1979年第4期。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1],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2],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3],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注释】[1]凌霄花:又名“紫葳”,木本蔓生,茎攀援他物而高升,高可数丈。
夏秋开花,橙红色。
[2]木棉:常绿乔木,产于热带,高可数丈。
[3]虹霓:雨后空中出现的彩色圆弧,有七种颜色。
致橡树原文及翻译及赏析
致橡树原⽂及翻译及赏析 《致橡树》这篇诗作通过写橡树来侧⾯描绘了⼈类的⾼尚品质,下⾯是由店铺⼩编为⼤家整理的“致橡树及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致橡树原⽂ 舒婷(现代)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枝炫耀⾃⼰;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像险峰,增加你的⾼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光,甚⾄春⾬。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株⽊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
每⼀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听懂我们的⾔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像⼑,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像英勇的⽕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终⾝相依。
这才是伟⼤的爱情,坚贞就在这⾥: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下的⼟地。
注释 ①攀援:同“攀缘”⽐喻投靠有权有势的⼈往上爬。
②慰藉:安慰。
③雾霭:雾⽓。
④虹霓:同“虹蜺 ”指彩虹 ⑤流岚:这⾥指云雾。
赏析 舒婷的早期诗作以和抒发⾼尚纯洁的爱情⽽著称。
在这⾸代表作⾥,诗⼈以炽热的激情和深沉的思索为爱情唱出了欢快⽽⼜凝重的颂歌。
同时,如果仔细品味,我们会在诗中发现,诗⼈在爱情的背后,还表达了⼀种经历过痛苦寻求⽽得到的全新的⼈⽣的价值观念,因⽽在这个意义上,本诗⼜超越了爱情。
全诗从反观⼊题,⾸先否定了⼏种卑俗的爱情:凌霄花以攀援为⼿段,⽬的在于凭借⾼枝炫耀⾃⼰,这势利的爱情理当蔑视;痴情的鸟⼉整天叽叽喳喳,单调乏味地重复着卿卿我我的男欢⼥爱,⾃然带着⼏分必须摈弃的庸俗。
清澈明亮的源泉“送来清凉的慰蔚”,挺拔秀丽的险峰衬托着爱⼈庄严的 “威仪”,阳光融融,春⾬绵绵,在世⼈的眼中,真诚相悦的爱情有了情意缠绵的韵味已经⾜够了。
但是,诗⼈却坚定⽽热切地说:“不,这些还不够!”笔锋陡然⼀转开始描述诗⼈⼼中的爱情。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
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
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
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
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
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
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致橡树》赏析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相信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该怎么去赏析诗歌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致橡树》赏析,欢迎阅读!《致橡树》赏析 1《致橡树》是一艺术形式的爱情宣言,在这首爱情诗里,包含着一位青年女性对于爱情的理想,对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的思考。
经过了独立而深入地思考之后,诗人在作品一开始就表明,女性不应成为男性的附庸,不愿像“凌霄花”一样“攀援”,不愿学“痴情的鸟”“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不似“泉源”和“险峰”,“甚至日光”和“春雨”。
这六个比喻,强烈地否定了历来的爱情观,其中的意象凝聚着诗人对我国妇女生活的历史和现状的痛苦认识,表现了诗人争取女性的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抗争的决心,这是诗人对旧的传统观念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的有力批判。
从思想内容的表现上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破”。
有“破”当然就有“立”。
接下来,诗人在愤激的抗争之后,进入了理性的诉说,并且对爱情观的确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如果说这首诗是爱情宣言的话,这两句就是本诗的中心观点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被称为“诗眼”的句子,它所昭示的也是全诗所要表达的,即“平等”二字。
爱情,不能作为交换的条件,不能变一方为另一方的附属物,每个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阳刚的橡树倾诉内心的幻想:“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在相知相恋、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独立的平等的基础上,共建新的爱情观念。
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和婚姻的认真、哲理的思考,流露出了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与渴望:“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我们共同分担困苦,我们共享欢乐,我们有各自独立的人格,且又彼此忠贞不渝──这才是诗人理想中的爱情。
致橡树原文及赏析
致橡树原文及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致橡树原文及赏析《致橡树》是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
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决心跃然纸上。
第二部分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
强调这种爱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的交流;这种爱允许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这种爱能同甘共苦,终身相依。
这种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观显示了诗人对新型爱情观和人生价值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一方面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题旨不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
诗歌大量采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它们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在行上宽泛对应。
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表现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诗风。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