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复习要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要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fùxí)要点一、名词解释:(5小题(xiǎo tí) 每题5分共25分)1、消费者行为学: 它研究个体或群体在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处理(chǔlǐ)产品、服务、创意或经验时所涉及的过程。
2、知觉(zhījué):对感觉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jiěshì)的过程(心理过程)。
感觉(sensation)指我们的感受器(眼、耳、鼻、口、指)对光、色、声、气味和质地等基本刺激的直接反应(生理过程)。
3、操作性条件反射:指个体习得能够产生积极结果并避免消极结果的行为。
4、刺激泛化:是指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有引起相似条件反应的趋势。
5、态度:是对人(包括自己)、客体、广告或出版物的一种持久的一般性的评价,它是一种持久的心理倾向。
6、差别阈限:是指一个感觉系统觉察两个刺激之间的变化或差别的能力。
能够觉察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称为最小可觉差。
7、实证主义:它假定消费者是理性、可识的,心智稳定,他们的行为动因都是可以识别、控制与预测的;在现实的消费者实践中存在简单化的真理;强调科学观察与检验,观察到经验性的证据,从而获得普遍的规律用于预测与控制消费者的行为。
8、社会阶层代码:指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者表述或解释意思的方式不同。
常见的两种代码:受限代码:在工薪阶层中占有统治地位(比较简单);精细代码:在中间和上等阶层中应用比较多(比较复杂)。
9、消费者介入:一个人基于其内在的需要、价值观和利益而对一个客体知觉到的关联性。
这里,客体指一种产品(品牌)、一则广告或一种购买情境。
10、崇拜消费:又称为神圣消费,是指在某种程度上尊重或敬畏地对待物品和事件,而区别于普通消费或世俗消费11、世代: 一个群体,其长度大约等于一个生命阶段,其界限由同侪个性来界定。
不能只从时间来理解,还必须考虑是否具有共性的行为模式和信仰。
只有那些出生于同一历史时期并且具有相似的行为特点的群体才称之为世代。
消费者行为学考试复习重点
1.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
2.消费者需要:指消费者对某一商品和劳务形式存在的消费欲望和要求,也称消费需求。
特征:多样性、发展性、层次性、伸缩性、周期性、互补性和互替性。
3.动机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唤醒(使消费者处于较高水平的唤醒或激活状态)、方向(动机决定行为方向)、维持和强化(动机的作用表现为一个过程)3.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构成:自我认知(即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人—我关系的认知)、自我情感(即伴随自我认知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意向(即伴随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而产生的各种思想倾向和行为倾向。
它常常表现于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发动、支配、维持和定向)。
4.自我概念与消费行为的关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能只有很少部分受到产品的功能性价值影响,更多地是受消费者所觉察到的产品之象征意义的影响。
简言之,消费者所购买的和所拥有的产品是他的自我概念的反映,他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或者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倾向于购买什么样的产品。
在这里起作用的有两个原则,即追求一致性原则和增强愿望原则。
追求一致性原则意味者消费者根据他的实际自我概念而消费,他认为自己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根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角色来消费产品。
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消费者有一种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想和深切愿望,他也可能会采取行动来接近这些理想从而加强他的自尊。
5.生活方式:指消费者个体在与其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并且有别于他人的活动、兴趣和态度的模式。
6.AIO方法:AIO方法属于心理描述法,它是通过消费者的活动(activity)、兴趣(interest)和意见(opinion)来描述消费者的生活方式。
可分为一般性问题的AIO清单和具体问题的AIO 清单。
不管采用什么类型的AIO问题,在通过调查得到相关数据后,都要进行心理描述分析。
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复习要点
消费者行为学1.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框架:一、消费者决策过程;二、影响和决定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消费者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三、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因素;(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政策与法律)2.消费者决策过程:①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②评价选择与购买;③购后行为;3.忠诚型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认定某一品牌较竞争品牌能更好地满足需要,对该品牌形成了情感上的依赖,长期反复选择该品牌。
习惯型购买决策:此消费者重复选择某一品牌是他认定不同品牌其实没有实质性差异。
两者区别:①外在形式表现上都是较长期重复选择某一品牌。
②忠,对品牌形成了特定的偏好和忠诚,竞争品牌很难赢得你的青睐。
惯,若是遇到竞争品牌降价or竞争企业采用强有力的促销手段,此消费者可能会很快转换品牌。
形成重复和习惯购买的原因:减少购买风险;简化决策程序。
4.冲动性购买impulse purchasing:定义:指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企图,而进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为。
特征:冲动性;强制性;情绪性或刺激性;对后果的不在意性。
易冲动购买对象:低值易耗品、小而轻、便于存放的产品。
激发冲动购买因素:①大众媒体广告和购物点宣传材料的通道;②商品陈列位置;③店铺位置及店堂布置;5.非店铺购买nonstore purchasing=直接营销direct marketing类型:电视购买;电话购买;目录购买;上门推销;直接邮寄;网上购物……迅速增长之因:①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性;②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③避免商店购买时所面临的不必要的问题(停车位,排队等);④个人计算机、银行自动出纳机的大量采用,消费者在技术上具备适应新的购物方式的能力。
此类消费者的社会经济地位要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企业促销组合策略:①促销信息要反映这类群体的生活方式;②信息的设计又应与企业希望塑造的产品形象一致;③促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要足够详尽;④提供退货、换货等方面的保证。
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第二章__
信息搜寻与处理
消费者因素 例如,个性、人口特征、知识水平 与消费信息搜集活动存在密切联系
情境因素 时间,购买前的状态,购买任务及其性质, 市场的性质
品牌评价与选择
评价标准 从营销角度,某一具体产品的购买上,哪些 标准? 各种评价标准的重要性?P33,表2.1
补充:购买风险
风险知觉产生的原因: 消费者个人的特点,购买的产品或服务的种 类 在下列情况下感知风险:目标不明确,缺乏 经验,信息不充分,相关群体的影响
补充:购买风险
消费者消除风险的方法 (1)搜集信息,增加知识----输入商品信息 (2)建立对商标的信赖 -----产品和企业形 象 (3)寻求高价格-----制定高价
例子:沃尔玛的品牌效应
3)商店位置与规模 是指商店坐落于哪个区段、交通是否便利等。 消费者对商店的位置与规模的重视程度要视 消费者所购买的商品的属性或重要性而定。
4)促销手段 现在的商店越来越看重促销手段对吸引消费 者的作用。 对商家来说,如何避免消费者对促销手段的 依赖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王先生关于度假地的品牌信念
属 度假地 性 购物 历史名胜 饮食 价格 (40%) (30%) (20%) (10%) 10 8 6 4 8 9 8 3 6 8 10 7 4 3 5 8
A B C D
要确定王先生所认为的每个度假地的价值, 可将这些权数乘以对每个度假地的信念,由 此得出以下的价值: A地=0.4(10)+0.3(8+)0.2(6)=0.1(4)=8.0 B地=0.4(8)+0.3(9)+0.2(8)+0.1(3)=7.8 C地=7.3 D地=4.7 由此可以推出王先生喜欢A地。
消费者行为学---期末考试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第一讲1.什么是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包括哪些(1)需要与动机(2)知觉(3)学习与记忆(4)信念与态度(5)个性(6)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1)文化(2)社会阶层(3)社会群体(4)家庭(5)情境因素(6)营销因素4.消费者决策过程(1)认知与信息搜集(2)评价与购买(3)购后行为5.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类型(1)定性研究包括深入访谈、集中小组、隐喻分析、拼图研究以及投影法。
这些方法经过高度训练的访谈-分析,往往带有主观性。
因为样本很小,所以研究结果不能推广到更大的人群。
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关于促销活动与产品的新观点,而这些内容的具体方面可以通过更广泛的研究来测试。
(2)定量研究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和观察法。
这种方法被看做实证性的,主要用于预测消费者行为。
研究的结果是描述性的,如果数据收集是随机的,结果可推广到更大的人群。
(3)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利用定性研究结果来发现新的创意或开发宣传战略,利用定量研究的结果来预测消费者对各种宣传的反应。
6.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具体方法(1)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况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直接观察被研究者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进而分析其心理活动规律的一种方法。
(2)实验法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产生,从而对它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有两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调查法调查法是从大量消费者中系统收集信息的方法。
调查可以采用邮寄问卷、电话访问和人员访问等方式。
(4)访谈法访谈法是指调查者与消费者进行面对面有目的的谈话、询问,以了解消费者对所调查内容的态度倾向、人格特征等的方法。
访谈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访谈和非结构式访谈两种。
(5)投影法是指向消费者提供一些含义模糊的材料,通过这些材料激发出消费者潜意识中的感情和态度。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优秀版)word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优秀版)word资料消费者行为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消费者行为是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扩展型决策: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购买决策,它一般是在消费者介入度较高,品牌间差异程度比较大,而且消费者有较多时间进行斟酌的情况下所作的购买决策。
3.有限型决策:指消费者对某一产品领域或该领域的各种品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者对产品和产品品牌的选择建立起了一些基本的评价标准,但还没有形成对某些特定品牌的偏好,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搜集信息,以便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较为满意的选择。
4.名义型决策:实际上就其本身而言并未涉及决策,消费者问题被意识到以后,经内部信息搜集,消费者脑海中马上浮现出某个偏爱的品牌或产品,该产品或品牌随之被选择和购买。
5.冲动性购买: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而进入商店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
具有四个特征:一是冲动性;二是强制性;三是情绪性或刺激性;四是对后果的不在意性。
6.双趋冲突:消费者具有两种以上都倾向选择的目标而只能从中选择其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消费者具有两个以上希望避免的目标但又必须选择其中之一时面临的冲突。
8.韦伯定律:个体可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量△I 和原刺激强度I之比是一个常数K。
9.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10.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它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11.学习: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12.经典性条件反射: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已有的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13.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一个操作或自发反应出现之后,有强化物或强化刺激尾随,则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增加;经由条件作业强化了的反应,如果出现后不再有强化物的尾随,该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减弱。
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习题及答案
第1-1节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消费、消费者与消费者行为(一)消费与消费者消费含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消费者是从事消费活动的主体,指那些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有现实或潜在需求的人。
消费者分为现实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现实消费者:指对某种商品有现实需要,并实际从事商品购买或使用活动的消费者。
潜在消费者:指当前尚未购买、使用或需要某种商品,但在未来可能对其产生需求并付诸购买及使用的消费者。
消费者需求的潜在状态是由于缺乏某种必备的消费条件所致:(1)需求意识不明确(2)需求程度不强烈(3)购买能力不足(4)缺乏有关的商品信息(二)消费者心理与行为消费者心理: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心理活动。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以货币、信用或其他方式的支出而获得商品和劳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与活动。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的关系:消费者心理是行为的基础,而行为是心理的表现。
二、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消费者的心理活动基础(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三)消费者群体心理与行为(四)消费者心理、行为与社会环境(五)消费者心理与市场营销第1-2节消费者行为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一、综合性二、经济性三、发展性四、应用性第1-3节消费者行为学的演进与发展一、消费者行为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一方面是商品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另一方面是心理学等相关学科日益发展深化的产物。
二、消费者行为学的学科化和发展(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二)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三)1960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心理学科分会,标志着消费者心理学独立学科正式诞生。
后称为消费者行为学。
三、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一)研究角度趋向多样化。
(二)研究参数趋向多样化。
(三)研究方法趋向定量化。
第1-4节消费者行为学在我国的应用与研究意义一、消费者行为学在我国的发展应用(一)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下,商品长期短缺、市场严重萎缩,这阻碍了我国关于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知识点(附答案)
消费者⾏为学复习知识点(附答案)第1章1、概念:消费者、消费者的三种状态、消费者⾏为消费者:进⾏消费的主体,即是指商品或劳务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者。
消费者的三种状态:可分为现实消费者\潜在消费者\永不消费者。
消费者⾏为:消费者在寻找、选择、购买、使⽤、评价和处置商品的⼀系列活动中所产⽣的内在⼼理活动过程和外在⾏为过程的总和。
消费:2、消费者⾏为学发展经历了哪⼏个过程?每个过程有何特点?⼀)萌芽阶段(1930年以前)1899年凡勃伦出版《有闲阶级论》斯科特第⼀次提出消费⼼理学的问题。
1903年,出版了《⼴告论》盖尔出版了《⼴告⼼理学》闵斯特伯格出版了《⼯业⼼理学》重点研究产品销售,⽽⾮消费者的需求局限于理论阐述,未⼴泛⽤于营销活动,未引起普遍重视⼆)应⽤阶段(1930—1960)1960年,美国⼼理学会成⽴了消费者⼼理学分科学会,⼀般认为,这⼀学会的成⽴标志着消费⼼理学作为⼀门独⽴的学科从此诞⽣。
消费者⾏为动机研究(Haire速溶咖啡案例)消费者品牌忠诚研究(三)变⾰与发展阶段(1960—)消费者满意研究、发展商标资产的研究、建⽴长期顾客关系的研究、跨⽂化消费研究1.研究⾓度趋向多元化2.研究范围更具⼴泛性3.研究⽅法更加多样化4.研究地域更加普遍化第2章1、概念:投射法它是通过⼀些⽆结构性的,或经过经⼼设计的测验,引出被试者的反应,从中考察被试者所投射的⼈格⼼理特征的⼼理测验⽅法,主要⽤于探究消费者内⼼深处的真实想法,真实动机。
投射法具体⽅法有:·⾓⾊扮演法·罗夏墨渍测验·词组联想·句⼦或故事完成法·主题统觉法·第三⼈称法2、消费者⾏为有哪些研究⽅法?其适⽤范围跟优缺点⼀、调查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直接观察法、⾏为记录法三、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然实验法四、投射法五、案例研究法1、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性、知觉风险、⼼理定势感觉性:是指反映刺激物的感觉能⼒,感受性⽤感觉阈限来度量。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一、选择:1、人们的个性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商家的营销战略及决定,那么商家能从消费者的哪三个方面来决定正确营销战略?()A.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调节或者自我控制B.认知需要、承担风险、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C.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调节或者自我驾驭 D.认知需要、承受价格、自我掌控或者自我驾驭2、需求层次理论是1943年由美国心理学家(C)提出的。
A.波登 B.赫杰特齐 C.马斯洛 D.温得尔•斯密4、在广告上运用的词语,如““塞外茅台,宁城老窖”,体现了消费者行为学中的哪个原理?(A)A.刺激的泛化 B.刺激的辨别 C.刺激的强化 D.刺激的重复6、消费者在购买某些高档商品是,可能会出现对所选的商品爱不释手,但另一方面又嫌商品的价格过高,这体现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的哪种冲突?(A)A.趋避冲突B.双趋冲突C.双避冲突D.单趋冲突8、动机研究技术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完形填空 B.选词填空 C.联想技术 D.构造技术9、你在购买牙膏、牙刷等生活必需品时的购买决策主要依据已往的经验和习惯,较少受广告宣传和时尚的影响,在购买过程中也很少受周围气氛、他人意见的影响,你的购买类型属于(A)A.习惯型 B.冲动型 C.疑虑型 D.理智型二、名词解释题1、消费者需要:消费者的需要是指消费者生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些什么,从而想获得它们的状态。
2、消费者行为: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三、简答题1、张先生现在使用的是18寸电视机,希望拥有一台29寸的电视机且具有购买能力,此时消费者处于何种状态?影响该状态的因素有哪些?答:处于问题认知状态;影响因素有时间、环境的改变;产品获取;产品消费;个体差异2、产生知觉风险的原因有哪些?答:消费者购买的是新产品或对所要购买的产品以前没有体验;以往在同类产品的购买与消费中有过不愉快的经历;购买中机会成本的存在;因缺乏信息而对购买决定缺少信心;所购买的产品技术复杂程度高。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1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重点1消费者就是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人。
具体地说, 消费者是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者、购买者和使用者。
2所谓消费者行为, 就是指人们为满足需要和欲望而寻找、选择、购买、使用、评价以与处置产品和服务时介入的活动和过程。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 ①消费者行为是受动机驱使的。
②消费者行为包含许多不同的角色。
③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同。
④消费者行为是可以诱导的。
⑤消费者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3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营销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的心理过程、学习、价值观与态度与个性等消费者的心理因素, 还包括消费者的产品知识、职业与性别、经济状况、自我意识与生活方式。
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其他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文化因素、参照群体、社会阶层、家庭以与社会流行等。
其他环境因素包括购物环境因素、情境因素等。
营销因素包括与产品有关的因素与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
与产品有关的因素包括产品定位、商标、商品命名、包装装潢等, 与产品营销组合有关的因素包括促销、广告、定价、企业公共关系等。
4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投射法。
投射法是用来测量消费者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或者不能披露的情感、动机或者态度, 是“根据无意识的动机作用来探询人的个性深蕴的方法”。
常用的投射法测试有很多, 例如主题统觉测验、造句测验、角色扮演法等。
例如, 在角色扮演法中, 实验者向被试描述某种情景, 然后让被试充当情景中的某一角色, 观察被试在该情景中的反应, 然后取得实验效果。
这是一种简介调查的方法, 让被试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态度。
5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取舍的过程, 就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6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 需要确认、信息搜寻、方案评价、购买决策、购买后的行为。
这五个步骤代表了消费者从认识到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到评估一项购买的总体过程。
此过程是研究如何做决策的指导原则。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内容考试复习重点
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内容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篇:消费者行为学教学内容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1什么是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意义?1.消费者行为研究是营销决策和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2.为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有关消费政策制定提供依据3.有助于消费者自身作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第二章1什么是消费者的感觉?商品外部的个别属性作用于消费者不同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主观印象。
2感受性的概念?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
3感受的基本规律?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指人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对刺激强度及其变化)。
感觉阈限指人感觉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发生变化所需的强度或感受强度变化所需的临界值。
2)感觉适应消费者的感受性会受到时间因素的影响。
随着刺激物持续作用时间的延长,消费者因接触过度而造成感受性逐渐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适应 3)感觉的对比性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对比 4)感觉的相互作用人体的各个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不是彼此隔绝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4知觉偏差1)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指一个人在与人初次接触时给人留下的最初印象。
2)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或以点概面效应,是指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
由于对这一品质和特征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和特征的知觉。
3)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初次印象、起始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
近因效应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往往对人具有强烈的影响。
4)定型效应定型效应又称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
5错觉原理及应用1)空间错觉与店面布局在商战中零售商店可以利用空间错觉布局店面、陈列商品取得吸引顾客扩大销售的效果。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知识点
第1章1、概念:消费者、消费者的三种状态、消费者行为2、消费者行为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过程?每个过程有何特点?第2章1、概念:投射法2、消费者行为有哪些研究方法?第3章1、概念:感受性、感觉阈限、感觉的适应性、知觉风险、心理定势2、简要说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3、感觉有哪些特性?知觉有哪些特性?4、心理定势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第4章1、概念:自我概念、品牌个性2、气质有哪些类型?各有何主要特点?3、自我概念与品牌形象影响之间有何关系?4、品牌个性有哪些来源?第5章1、概念:需要、动机2、简要说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基本需要的具体化研究有重要意义?4、购买动机是如何形成的?5、举例说明什么是显性动机和隐性动机?第6章1、概念:态度2、简要说明认知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态度形成三阶段理论、自我知觉理论。
3、态度由哪几部分组成?第7章1、简要说明习惯建立理论、信息加工理论、风险减少理论、象征性社会行为理论2、消费者购买行为有哪些类型?第8章1、概念:暗示、模仿和从众行为2、参照群体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有哪些?3、决定群体影响强度的因素有哪些?4、掌握不同年龄、性别的消费者群体的主要特征第9章1、概念:社会阶层、参照群体2、中国传统文化对消费行为有哪些影响?3、不同社会阶层消费者的行为差异有哪些?4、参照群体如何分类?第10章1、产品价格有哪些功能?2、举例说明企业有哪些定价策略3、商品调价有哪些心理策略?第11章1、概念:商标2、举例说明医药产品命名的策略3、产品包装有哪些功能?4、说明新产品扩散的过程。
5、新产品购买者可分为哪几类?第12章1、概念:认知失谐、销售环境2、广告主题确定的方法有哪些?3、广告有哪两种诉求方式?第13章1、药品成列有哪些要求?2、沟通的基本要素和隐含要素有哪些?3、简要解释沟通的原则:双向沟通的原则、平衡原则、整分合原则。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详细版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0*2=20分)1. 连接式选择规则:在购买发生前,当消费者面临着大量备选方案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产品的每一个评价标准设置最低的可接受的表现水平,然后选择在所有标准上都超出了最低水平的方案。
---P412. 排除式规则:也称按序排除规则,它要求消费者首先对所有的评价标准按重要程度排序,并对每一标准设立切除点。
然后从最重要的属性开始对所有品牌进行考察,那些没有超过切除点的被排除在外。
---P423. 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既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也指一个人的内在真实自我。
---P984. 完型原则:是指即使在要素不全的情况下,消费者也有将刺激物发展成一幅完全画面或图景的趋势。
---P1525.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又叫自我形象,指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状态的体验。
它是一个有机的认知系统,由态度、情感、信仰和价值观等组成,也可以说是一个人对自己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特征的感知和自我评价。
---P1766. 家庭:家庭是指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和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结成有共同生活活动的社会基本单位,一般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
---P2467. 态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消费者态度:是指在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所持有的评价观点和行为倾向,它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这三个成分构成的一种持久而稳定的内在心理结构,在调节外界刺激和消费者的个体反应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
)---P1238. 近因效应:是指最后出现的刺激物会更容易被消费者记住,并在解释中被赋予更大的影响权重。
---P1539. 文化: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结果的辩证统一。
---P196 10.人际传播:人际传播就是指信息及情感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复习要点11页word
消费者行为学1.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框架:一、消费者决策过程;二、影响和决定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消费者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三、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因素;(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政策与法律)2.消费者决策过程:①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②评价选择与购买;③购后行为;3.忠诚型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认定某一品牌较竞争品牌能更好地满足需要,对该品牌形成了情感上的依赖,长期反复选择该品牌。
习惯型购买决策:此消费者重复选择某一品牌是他认定不同品牌其实没有实质性差异。
两者区别:①外在形式表现上都是较长期重复选择某一品牌。
②忠,对品牌形成了特定的偏好和忠诚,竞争品牌很难赢得你的青睐。
惯,若是遇到竞争品牌降价or竞争企业采用强有力的促销手段,此消费者可能会很快转换品牌。
形成重复和习惯购买的原因:减少购买风险;简化决策程序。
4.冲动性购买impulse purchasing:定义:指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企图,而进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为。
特征:冲动性;强制性;情绪性或刺激性;对后果的不在意性。
易冲动购买对象:低值易耗品、小而轻、便于存放的产品。
激发冲动购买因素:①大众媒体广告和购物点宣传材料的通道;②商品陈列位置;③店铺位置及店堂布置;5.非店铺购买nonstore purchasing=直接营销direct marketing类型:电视购买;电话购买;目录购买;上门推销;直接邮寄;网上购物……迅速增长之因:①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性;②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③避免商店购买时所面临的不必要的问题(停车位,排队等);④个人计算机、银行自动出纳机的大量采用,消费者在技术上具备适应新的购物方式的能力。
此类消费者的社会经济地位要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企业促销组合策略:①促销信息要反映这类群体的生活方式;②信息的设计又应与企业希望塑造的产品形象一致;③促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要足够详尽;④提供退货、换货等方面的保证。
消费者行为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1消费者行为:即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互动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
1.消费者行为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过程2.消费者行为是一种交互作用的结果3.消费者行为是动态的4.消费者行为涉及到交换行为第二章经济因素与消费者行为基尼系数=不平均分配的收入/居民总收入第三章文化因素与消费者行为1.亚文化也叫副文化,是指某一文化群体的次级群体成员所拥有的共有信念、习惯以及价值观等。
这些次级群体成员就被叫做亚文化群。
民族亚文化: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是由不同的民族所构成,而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与文化传统,形成民族亚文化。
种族亚文化:白种人、黄种人以及黑种人等各种族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文化风格以及生活态度等。
即使是生活在同一国家,甚至是同一城市,他们也会有着自己特殊的需求、爱好和购买习惯等。
宗教亚文化:基督教亚文化佛教亚文化伊斯兰亚文化(穆斯林亚文化)罗马天主教亚文化。
地理亚文化:地理环境不仅决定着一个地区的产业发展与贸易发展格局,而且还影响着一个地区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购买力以及消费结构等,从而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形成不同的商业文化。
第四章社会阶层因素与消费者行为1.社会阶层的决定因素(社会阶层主要取决于个体所成长的家庭环境):职业,个人表现,相互作用,财产,价值取向,阶层意识。
2.社会阶层的特点总体来说,社会阶层具有同质性、多维性、动态性、层级性以及符号性等特点。
(一)同质性社会阶层的同质性是指同一阶层中的社会成员在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共同点和相似之处。
而这种共同点和相似之处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社会成员共同的社会经济地位所决定,同时也与他们之间更为频繁的互动有关。
(二)多维性社会阶层的同质性是指社会阶层并不是由诸如收入或职业等单一的变量所决定,而是由包括这些变量在内的多个因素共同决定的。
(三)动态性社会阶层的动态性是指个体从一个社会阶层向另一个社会阶层的移动,而这种移动可以朝着两个方向进行:从原来所处的阶层跃升到更高的阶层,或者是从原来所处的阶层跌入到更低的阶层。
消费者行为学(第二版)第02章感知
2.3 知觉
2.3 知觉
2.3.2知觉的性质 1)知觉的选择性
引起消费者知觉选择的原因: 首先,源于感觉阈限和人脑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 其次,消费者自身的需要、欲望、态度、偏好、价值观念、情绪、 个性等,对知觉选择也有直接影响。 此外,防御心理也潜在地支配着消费者对商品信息的知觉选择。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第一,感觉反映直接接触的事物。 第二,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 第三,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1 感觉
总之,感觉以客观事物为源泉,以主观解释为方式和结果,是 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 1)感觉的分类
(1)视觉 (2)听觉 (3)嗅觉 (4)触觉 (5)味觉
2.1 感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可分为视觉适应、听觉适应、嗅觉适应、味觉适应和触觉适应。 一般说来,下列因素会导致感觉适应:
2.2.2影响消费者注意的因素 1)刺激因素
(1)大小 (2)强度 (3)有吸引力的视图 (4)色彩和运动 (5)位置 (6)隔离 (7)格式 (8)对比和期望 (9)趣味性 (10)信息量
2.2 注意
2)个体因素
(1)动机 (2)能力 (3)品牌熟悉度
3)情境因素
(1)混乱度 (2)产品介入度
2.2 注意
第2部分 作为个体的消费者 第2章 感知
目录
2.1 感觉 2.2 注意 2.3 知觉
2.1 感觉
根据信息处理的观点,消费者处理信息经历三个阶段: 接触阶段、关注阶段和理解阶段,见消费者信息处理模型(图 2—1)。
2.1 感觉
2.1.1感觉 感觉是指我们的感受器(眼、耳、鼻、口、皮肤等)对光线、 色彩、声音、气味等基本刺激的直接反应。 感觉具有如下特点:
消费者行为第二版(符国群)重点复习打印版
1忠诚型购买决策:消费者认定某一品牌较竞争品牌能更好地满足需要,对该商品形成了感情上的依赖,长期反复选择该品牌2习惯型购买决策:消费者长期重复选择某一品牌复选择某一品牌,认定不同品牌没有实质性差别3冲动性购买:进入商店前没有购买计划或意图,进入商店后基于突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动4社会风险:.消费者买的产品不为同伴所欣赏造成的社会损失;经济风险:由于产品达不到预期效果所造成的金钱上时间上和精力上的损失。
5替代指示器:可被消费者察觉到且能用来指示或判断另一类不易观察属性的属性。
6归因: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推理过程。
7重复购买者: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选择一个品牌或极少几个品牌的人(习惯型和忠诚型习惯型和忠诚型)忠诚型购买者:对某种产品或品牌产生了特别偏好,甚至形成情感依赖,再长时期内重复选择该品牌。
品牌忠诚:是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偏好、试图重复选择该品牌的倾向。
8意识:直接感知有关心理部分,出现在我们意思中为我们所感知的要素或成分。
潜意识:个人的原始冲动和各种本能以及由这种本能产生的欲望,他们为传统习俗所不容。
被压抑到意识阀限之下,是人的意识无法知觉的心理部分。
前意识:介于两者能从潜意识中召回的心理部分,是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是意识与潜意识中介环节过度领域。
9成就需要:人们愿意承担责任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需要。
亲和需要:个体在社会情境中与他人交往亲近需要。
10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它是天生的反应。
知觉: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
它借助于经验和思维、记忆的参与。
韦伯定律:个体可察觉的刺激强度变化量ΔI,与原刺激强度I之比为常数K即:ΔI/I=K恒值)。
原始刺激越强,则需要引起注意的变化越大(变化幅度基本是恒定的11知觉风险:实际上就是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感觉12消费者态度:消费者对某一事物持有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为上的倾向。
符国群-第二版-消费者行为学-重点
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1. 消费者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或服务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包括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2.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1)多样性–各人消费需求、偏好等不同–同一人不同期、不同情景、不同产品的行为方式不同。
(2)复杂性。
受消费动机、文化背景、经济、个体等因素的影响(3)行为共性。
由人们需要的共性决定。
该性质决定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意义(4)可引导性。
在满足消费者现实或潜在需求的前提下,企业可影响消费。
3.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从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不同层面划分:(1)决策导向研究(20世纪70—80年代)。
研究购买者理性决策过程。
(2)经验导向研究(20世纪80年代)。
探讨消费者非理性购买和体验型购买的行为。
(3)行为影响研究(20世纪90年代始)。
探讨源于外部非情感和信念因素产生的购买行动。
4.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框架(必须掌握)第二章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索1. 消费者决策过程的5个阶段:问题认知---信息搜索---评价与选择---购买---购后评价2. 消费者决策类型(1)扩展型决策•属复杂决策。
对产品不熟悉,消费者介入程度高,备选产品或品牌差异程度大,购买的时间压力小。
•特点:消费者进行大量的信息搜集;大量的比较、评价。
•决策过程:认知问题---大量的内、外信息搜集---复杂的产品评价---购买---复杂的购后评价。
•举例:住房、汽车、电脑等(2)有限型决策•特点:消费者对产品了解有限;被选品差异性不大且数量有限;有限的外部信息搜集;介入程度不很高;所花时间较短。
•决策过程:认知问题---以内部信息搜集为主---有限的产品评价(规则简单、属性少、品牌少)---购买---有限的购后评价•追求多样化的购买、在它人影响下或某种情绪下的购买决策,一般属有限型决策。
•举例:牛奶、酒等。
(3)名义型决策•特点:购买介入程度低、购买基本不用决策、购后基本不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者行为学1.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基本框架:消费者决策过程;一、影响和决定消费者行为的个体与心理因素;二、(消费者资源;需要与动机;消费者知觉;学习与记忆;消费者态度;个性、自我概念与生活方式)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外部因素;三、(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境;消费者保护政策与法律)2.消费者决策过程:问题认知与信息搜集;①评价选择与购买;②购后行为;③3.忠诚型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认定某一品牌较竞争品牌能更好地满足需要,对该品牌形成了情感上的依赖,长期反复选择该品牌。
习惯型购买决策:此消费者重复选择某一品牌是他认定不同品牌其实没有实质性差异。
两者区别:外在形式表现上都是较长期重复选择某一品牌。
①忠,对品牌形成了特定的偏好和忠诚,竞争品牌很难赢②1 / 11 得你的青睐。
惯,若是遇到竞争品牌降价竞争企业采用强有力的促销手段,此消费者可能会很快转换品牌。
形成重复和习惯购买的原因:减少购买风险;简化决策程序。
4.冲动性购买:定义:指消费者在进入商店前并没有购买计划或企图,而进入后基于突然或一时的念头马上实施购买行为。
特征:冲动性;强制性;情绪性或刺激性;对后果的不在意性。
易冲动购买对象:低值易耗品、小而轻、便于存放的产品。
激发冲动购买因素:大众媒体广告和购物点宣传材料的通道;①商品陈列位置;②店铺位置及店堂布置;③5.非店铺购买直接营销类型:电视购买;电话购买;目录购买;上门推销;直接邮寄;网上购物……迅速增长之因: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性;①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②避免商店购买时所面临的不必要的问题(停车位,排队③2 / 11 等);个人计算机、银行自动出纳机的大量采用,消费者在技④术上具备适应新的购物方式的能力。
此类消费者的社会经济地位要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企业促销组合策略:促销信息要反映这类群体的生活方式;①信息的设计又应与企业希望塑造的产品形象一致;②促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要足够详尽;③提供退货、换货等方面的保证。
④6.店铺的选择:?逛店动机:个人动机(角色扮演;消遣;自我愉悦;了解新潮流;①身体活动;感官刺激);社会动机(家庭之外的社会体验;与具有相似兴趣的人②交流;参照群体的吸引;地位与权威;讨价还价的乐趣)影响店铺选择的店堂特征:商店的位置和规模;①商店的形象(商品;服务;顾客;硬件设施;方便性;②促销;店内气氛;机构;交易后的感受);零售店广告。
(“溢出销售/外溢销售”,受广告吸引而进③3 / 11 店的人会购买广告产品以外的商品。
)影响品牌选择和产品购买数量的店内因素:购物点陈列;①削价与促销;②店堂布置与气氛;③商品脱销;(影响购买行为;口头行为;态度的改变)④销售人员;⑤店铺选择与消费者特征:知觉风险——社会风险(消费者所买的产品不为同伴所①欣赏受到嘲弄所造成的社会损失);经济风险(由于产品失灵产品到不到预期效果所造成的金钱上、时间上和精力上的损失)购买导向——特别强调某些活动的购物风格方式②(不活跃型;活跃型;服务型;传统型;易变型;价格型;过渡型)7.消费者的满与不满的形成:产品绩效的期待预期品牌实际绩效的认知评价??认知的实际绩效水平< = >期望的绩效水平绩效:工具性绩效——与产品的物理功能的正常发挥有关。
象征性绩效——与审美形象强化有关。
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品牌预期的因素:产品因素;①4 / 11促销因素;②竞争品牌的影响;③消费者特征;④影响消费者对产品实际绩效认知的因素:产品的品质与功效;①消费者对产品的态度和情感;②消费者对产品的期望;③对交易是否公平的感知;④消费者的归因(归因:指人们对他人自己行为原因的推⑤理过程);对某一行为作出归因涉及因素:消费者行为人;客观刺激物;所处关系情境。
作出正确的归因取决的变量:区别性;一贯性;一致性。
不满情绪发达方式:自认倒霉,不外显的抱怨行为;①采取私下行动;直接对零售商制造生提出抱怨,要求补②偿补救;要求第三方予以谴责干预。
③影响抱怨行为之因:不满的程度水平;①对抱怨本身的态度;②从抱怨行动中获得的利益大小;③5 / 11个性;④对问题的归因=将责任归咎于谁;⑤产品对其的重要性;⑥用于抱怨的资源及其可获得性(时间、精力等)⑦企业对不满的反应:行业自律,政府干涉建立一种应付和处理消费者投诉抱怨的内部机制——设立免费的消费者热线;为产品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担保;服务合同。
重复购买者: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选择一个品牌极少几个品牌的人。
类型:习惯型购买者;忠诚型购买者。
品牌忠诚:?是一种非随意性的购买行为反应;在长时间内对某一品牌表现出强烈的偏好,并将其转化为购买行动购买努力;是某个决策单位如家庭个人的行为;只涉及一个或几个品牌;是决策、评价等心理活动的结果。
忠诚型顾客对企业的重要性:很难被竞争产品打动,减轻企业竞争压力;①由于购买时不大可能搜集额外信息,削弱竞争企业的奖②券,折扣销售等销售方式的吸引;价格敏感性相对较低,较少期待打折、讨价还价;③6 / 11正面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④品牌忠诚度测定:比较法;频率测定法;货币测定法品牌忠诚之因:产品吸引;时间压力;风险因素;自我形象。
个人收入:个人在一年内所获得工资、奖金、红利、利息其他福利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扣除税款和非税负性负担(强制保险)后的余额,是支出与储蓄的来源。
个人可随意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中扣除用于维持个人与家庭生存所必需的支出后的那一部分收入。
名义收入:指人们以货币形式获得的收入。
(例,问卷上的收入数目)实际收入:在考虑通货膨胀和各种隐形所得等因素之后所测算出的收入。
消费者需要:消费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即感到缺少什么,从而想获得他们的状态。
马斯洛需要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基于动机冲突的营销策略:动机冲突:消费者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购买动机,其诱发力大致相等但方向相反。
7 / 11双趋冲突——在广告宣传中强化某一选择品的价值与利益;降价、延期付款;双避冲突——通过宣传来消除部分消除一些不全面错误的信念;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趋避冲突——提供保修承诺;在一定时期内若发现更低价,返回差价奖励;消费者的知觉过程:展露;注意;理解。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知觉:是人脑对刺激物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应,是对感觉信息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关系:知觉以感觉为基础,缺乏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知觉①就会不完整。
一旦刺激物从感官所涉及范围消失,感觉和知觉就停止②了。
知觉是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但它又不是对感觉材③料的简单汇总。
感觉是天生的反应,知觉要借助过去的经验,知觉过程④中还有思维、记忆等的参与,知觉对事物的反映比感觉要深入,完整。
8 / 11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注意点差异/差别阈限:能够使个体感觉到的最小刺激变动量。
知觉风险: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因无法预料购买结果的优劣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感。
消费者知觉风险类型:功能风险;物质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
消费者的学习与记忆学习:指人在生活过程中,因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分类P170学习的作用:通过学习获得有关购买信息;①促发联想;②影响消费者的态度和对购买的评价;③学习方法:模仿法;试误法;观察学习法。
消费者学习理论:P172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①的已有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化会加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②联结。
9 / 11认知学习理论——顿悟学习、潜伏学习、“场”的定论、③图示论、“结构-发现”式学习社会学习理论——④学习强度的影响因素:被学习事物的重要性;强化;重复;表象。
刺激的泛化:指消费者对某种特定刺激所作的反应会扩大到其他相似刺激的反应中。
记忆:凡是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以及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以映像的形式保留在人脑中,在必要的时候又可把它们再现出来的过程。
记忆的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记忆系统与机制记忆过程环节:复述,编码,储存,提取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遗忘影响因素:识记材料对消费者的意义与作用;①识记材料的性质;②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③学习的程度;④学习时的情绪;⑤消费者态度的特点:10 / 11个性:是指决定和折射个体如何对环境作出反应的内在心理特征。
(在多种情况下表现出来具有一致性的反应倾向。
对消费行为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个性的特点:既反映个体的差异性又反映了人类、种族和群体的共同①心理特征;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②并非完全不可改变;③品牌个性: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指产品品牌特性的传播以及在此基础上消费者对这些特性的感知。
自我概念:是个体自身一切的知觉、了解和感受的总和。
创新的扩散包括:探路者要用的一些理论品牌命名理论?新品牌创意及传播策略的观点?定价?消费者决策的影响因素?1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