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日血缘亲属称谓语差异成因及其翻译
论中日血缘亲属称谓语差异成因及其翻译
论中日血缘亲属称谓语差异成因及其翻译[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都具有父权家长制的“宗族”文化传统,但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亲属称谓语体系。
本文从语义、分类、敬谦及词缀方面,探讨了中日血缘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分析其成因,总结出亲属称谓语翻译时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中日翻译教学导入文化知识的必要性。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差异成因翻译技巧翻译教学亲属关系是人们之间一个最亲密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结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
而亲属称谓语则反映了人们的之间的这种婚姻或血缘关系,它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的反映。
正如日本学者石川荣吉所说:“亲属称谓并不是表示个人之间的谱系的位置关系。
称谓词性意味着人类集团之分类的社会性范畴。
”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历来受到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的重视。
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特点。
虽然民族与民族之间或许会有类似的文化现象,但类似并不等于完全相同,存在的差异是辨别这些亲属称谓的关键。
本文试图通过中日亲属称谓语的差异性对比,浅析其成因,总结出中日翻译教学中亲属称谓语互译的几点启示。
一、中日亲属称谓语的差异1.词义差异。
从中日四代亲属称谓対照表中可以筛选出以下同形的亲属称谓语: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兄、弟、妹、叔父、伯父、兄弟、弟妹、外甥、夫、舅、姑、主人、伯母、婶母,等等。
很多同形也意义相同,但仍有部分词汇不能望文生义。
在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熏陶下,日语中的这些词语,所指范围已经和汉语的有所不同,比如兄弟、弟妹等。
例1:兄弟:汉语中的“兄弟”仅指哥哥和弟弟,兄弟还可用于平辈之间,可以用在比自己年龄小的,更可以用于对众人讲话时的谦称,此时无辈分之分。
而日语的“兄弟”不仅指哥哥和弟弟,还指姐姐和妹妹。
中日称呼对比
中日親族呼称の比較2008-4-14 14:47:01浏览:433 次中日親族呼称の比較序論親族呼称とは、ある親族関係者に呼びかけたり、呼びかけらられたりする時に用いられる言葉である。
親族呼称という問題は、一見簡単に見える、地味的な問題であるが、社会言語学の重用な課題の一つとされている。
その背後に、それぞれの民族文化的、社会的な要因が働いでいるのではないかと私は思う。
つまり、その呼び方は文化と社会に密接にかかわっている。
中国と日本両国の間に二千年あまりの友好交流史があり、親族呼称の面においては、似ているところもあれば、違っているところもある。
中日両国国民の親族呼称の研究を通じて、両国国民の間での価値観とものの考え方を互いに理解することを深めることができるだけでなく、異文化間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役立つのであろう。
私は先行諸説を踏まえて、両国の文化の異同をめぐって、中日両国の親族呼称について研究してみたいと思う。
この小稿は主にみっつの方面から中日親族呼称という問題にアプローチしようと思う。
本論第一章日本語親族呼称1.1親族呼称の形式及びその構成の理念「親族」とは、民法上、六親等内の血族および配偶者と三親内の姻族の総称である。
(広辞苑)すなわち、父、母、兄、弟、夫、妻を主線としての血縁、実の関係である。
次の図は日本親族間の関係図である。
親族名称祖父母父母伯父さん、伯母さん母の兄弟姉(おじ、おば)兄夫婦従兄弟夫婦従姉妹夫婦弟、妹甥、姪義理の祖父母義理の父母叔父さん、叔母さん呼び方お爺さん、お婆さんお父さん、お母さんおじさん、おばさんお兄さん、(義理の)お姉さんお兄さん、お姉さんお姉さん、お兄さんお弟さん、お妹さんおい、めい日本語親族呼称図からみれば、日本親族の呼称はとても単純である。
日本の多くの同輩の親族の呼称は同じだということが分かる。
例えば、お父さんとお母さんの父母を祖父と祖母と呼ぶ。
お父さんとお母さんの兄弟姉妹及びそれの配偶者をおじさんとおばさんと呼ぶ。
汉语、英语和日语常用亲属词的异同比较
妻 子
wf i e
一 圭 )
汉语
父 亲
母 亲
英语
fte a r h
m te o r h
日语
与 与 扫 々
I I 々 土 土挡
改变义素式 中任何一 个义 素成 分就 意味着 词义的 改变 , : 如 +“ 人”一“ 男性 ”+“ 成年” 就是 “ 女子” 。由共同义素的语义 组成的“ 称作语义场。根据语义的相互联系性 , 场” 词可 以被 归到不同的语义 场 中 , 如猪 、 牛 、 等 构成 了动 物场 , 马、 羊 由 喜 、 、 乐等构 成 了情 感场 , 、 、 、 怒 哀、 红 黄 蓝 白等 构成 颜 色场 等 。下面重 点讨论的是 由汉语 、 日语和英语 含“ 亲属” 这个义 素 的词构成 的“ 属场 ” 亲 的异 同。语义场 是带层次结构 的语 义有序集。下面我们就把亲属场分 为三层进行逐一 比较。
一
儿子 女儿
Sn o duhe agtr
中. 二 打中
从上表 可 以看 出 , 一层 亲属 词称 谓和 意义 是一 一 对应 的, 而且 它们 的义位结构式也完全相 同。 丈夫 : 配偶关 系)+( +( 男性) 妻子 : 配偶关系)一( +( 男性 ) 父亲 : 长辈 ) 直系 ) 男性 ) +( +( +( 母亲 : 长辈)+( +( 直系)一( 男性 ) 儿子 : 晚辈 ) 直系)+( +( +( 男性 ) 女儿 : 晚辈)+( +( 直系)一( 男性 )
从此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日语和英语极为相似其中长两辈的男性直系血亲长两辈的女性直系血亲小两辈的男性直系血亲和小两辈的女性直系血亲在这两种语言中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只有性别的区分而没有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的区分他们的义位结构式分别为
浅析中日亲属称谓的异同及其文化内涵
浅析中日亲属称谓的异同及其文化内涵作者:谢颖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1期引论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rir曾说过:“语言背后存在着其它的东西,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亲属称谓,从表面上看仿佛很简单,可是在它的背后潜藏着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民族特征等重要因素。
中日两国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因此两国的亲属称谓体系及其相似。
然而,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吸收了欧美文化,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亲属称谓体系。
因此中日两国在有着很多相似点的同时也各自拥有自己独特的体系。
而语言是传递思想和文化的工具,语言的差异也正说明着各自文化、社会、思想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日两国亲属称谓的异同进行对比研究,重点对二者的不同点进行分析考察,试图探讨其隐含的社会文化内涵。
中日亲属称谓相似点在中日亲属称谓的相似点中,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日语亲属称谓的词汇中借用了大量由中国传入的汉字。
也就是说,两国的亲属称谓中含有大量意思相同或十分相近的汉字。
例如,[叔父]、[叔母]、[伯父]、[伯母]等汉字。
另外,中日两国的兄弟姐妹划分都是由[兄]、[弟]、[姊]、[妹]四个汉字构成。
这个事实充分说明日语的亲属称谓受到了包含汉字文化在内的中国文化很深的影响。
另一方面,中日两国都很重视长幼顺序。
汉语和日语的“兄弟姐妹”的表达方式与欧美有很大的区别。
无论是“兄、弟、姐、妹”,还是[ァニ][ヮネ][ォトゥト][ィモゥト]都依次表示了年龄与性别的差异。
然而英语却仅用“brother”和“sister”两个单词来表示这一关系。
如果要表示长幼顺序的话,必须在前面使用修饰词。
例如用“elder brother”来表示哥哥,“younger sister”来表示妹妹。
下面从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方面对中日亲属称谓的不同点进行详细的分析考察,并深入探讨其中隐含的社会文化因素。
中日亲属称谓不同点中国的亲属称谓比较丰富精准,日本的亲属称谓相对简单。
中外亲属称谓的差异
表姊 妹
f t e ’ s se ’ d u h a h r S it r S ag— tr ;f ma e c u i e s e l o sn
公公
h s a d’ ah r u b n s fte
女 婿
d u h e ’ o — i— a n lw
分。 如哥 哥 、 姐姐 和弟 弟 、 妹妹 。 而英 语 的
亲 属称 谓 仅 用几 个 词 就 能 全 部 涵盖 。 有 时甚 至连 男女 也不 分 .如 c u i 词可 os n一
可 以称 年轻 的小 男 孩为 sn o 。长 辈对 晚
辈 的称 呼 比较随便 。通 常可 以直呼 其名 ( 用 呢称 ) 多 ,也 可 用 My b y o ,My g i d, My c i ,My c i rn等 称呼语 。 hl d h de l
妈 。sn这个 词 也 具 有 亲属 性 和社 交 性 o
外甥 、 孙 ; 外 区分 父 系母 系 , 叔 叔 、 如 姑
妈、 堂兄 和舅 舅 、 妈 、 兄 ; 姨 表 区分长 幼 辈
两 种 属性 。一 方 面父 母 可 以 直接 用 sn o
称 呼 自己的儿子 ; 一方 面 , 长 的人也 另 年
高祖父
r a a n ft e g e tg e tga d ah r r r
内兄/ 舅子 大
wi S od r b o h r f le rte e’
高祖母
g e tge tga d t e r a a r r n mo r h
女 儿
d u h e a g tr
l ・据I o qh 英 馆 英 ]l tns 语 uEl F b — i
.
中日亲属称谓的对照研究
中日亲属称谓的对照研究作者:王雪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8期摘要:称谓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称谓表面看似简单,实际上背后受着文化背景,社会因素,历史原因等等的影响。
本文将从亲属关系称谓这一个方面,进行中日两国的对照研究。
中日两国虽然同处在儒教文化圈中,但单从亲属称谓这一点,就能体会到两国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亲属关系;称呼;对内;对外;男尊女卑;从儿现象[中图分类号]:H0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21、现代中日语中的亲属称谓现代中国语和日本语之中,存在着庞大的称谓体系。
有许多先行研究曾对其进行细致的分类,从中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中日之间存在的巨大文化差异。
而本文则从亲属关系这一个小的方面,来简单地进行一下比较研究,浅析一下中日两国亲属关系称谓是受到了哪些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了许多的相同与不同点。
所谓亲属,是指因婚姻,血缘或收养而产生的社会关系。
根据亲属关系发生的原因,还可以分为配偶,血亲,和姻亲。
其中血亲还可以再分为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
本文以“祖父,祖母;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叔母;舅父,舅母;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孙子,外孙;孙女,外孙女;侄子(女),外甥(女)”这几种亲属关系称谓为例,进行对照研究。
1.1父系母系亲属的称谓中文中对父系和母系亲属称谓的区分,不仅相较于日语,甚至比英语等其他语言,都更为细致精确。
以下举例进行比较。
①父系亲属称谓:中文:祖父,祖母;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堂兄弟堂姊妹;孙子,孙女;侄子(女);日语:祖父(そふ·おじいさん),祖母(そぼ·おばあさん);伯父(おじ·おじさん),伯母(おば·おばあさん);叔父(おじ·おじさん),叔母(おば·おばさん);従兄弟違/従姉妹違(いとこちがい·いとこ);孫(まご);甥(おい)、姪(めい);②母系亲属称谓:中文:外祖父,外祖母;舅父,舅母;表兄弟表姊妹等;外孙,外孙女;外甥(女);日语:祖父(そふ·おじいさん),祖母(そぼ·おばあさん);叔父(おじ·おじさん),叔母(おば·おばさん);従兄弟違/従姉妹違(いとこちがい·いとこ);孫(まご);甥(おい)、姪(めい);1.2 不同场合下的称谓使用在不同的场合下,说话人根据当时的情景,判断听话人的身份,从而选择正确的亲属称谓,来称呼自己的亲属。
从人称的翻译看中日文化的异同点
从人称的翻译看中日文化的异同点作者:蒋亚男浦丽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17期摘要:称谓语是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中日两国社会文化不同,亲属称谓的构成体系和使用特征因此存在很大差异。
从某种意义上讲,小说中的某些称谓语是反映复杂人际关系、承载民族文化的重要语言符号。
在对外传译过程中,如何有效传译原作中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不能不引起译者及翻译研究者的足够重视。
关键词:称谓语翻译中日文化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pair说:“语言背后存在着其他东西,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国家,文化既有相似又有相异的地方,人称的使用特征既有相通之处又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国家,两国拥有非常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在人称词汇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
本文从莫言的《红高粱》中选取几个人称词汇的对译进行讨论,从而比较中日不同文化带来的语言上的差异。
1.对“我奶奶”的称呼《红高粱》有一个很鲜明的特色就是小说的叙述视角,过去的小说里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而《红高粱》一开头就是“我奶奶”、“我爷爷”,既是第一人称视角又是全知视角。
写到“我”的时候是第一人称,一写到“我奶奶”,就站到了“我奶奶”的角度,她所有的内心世界都可以很直接地表达出来,叙述起来非常方便。
这比简单的第一视角要丰富得多、开阔得多,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创新。
因此,“我奶奶”是文章中出现的很重要的人称之一。
小说在叙述的时候,都是“我奶奶”、“奶奶”这两个称呼交替出现,但是反观日译本,却发现只有一个称呼,就是“祖母”,在翻译“我奶奶”的时候省略“我”,直接说奶奶,这跟中日两国背后的文化差异是有关系的。
重视集体——一般被认为是日本人的显著特征之一。
日本式的集体主义得以成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稻耕文化的影响。
这一农耕文化要求人们借助集体的力量才能进行。
第二,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
第三,国土狭小、人口众多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中日韩亲属称呼词对比——以连续剧中出现的亲属称呼词为中心
关键 词 :亲属称呼词
相同辈分
不同辈分
大 姐 ”,次 女 为 所有 的国家都存在 “ 父母 ” ,“ 兄弟”,“ 姐妹 ”这样的亲属关 系。 庭 中 ,根 据 排行 称 呼 血 亲 兄 弟 姐 妹 。称 呼 长 女 为 “ 在称呼亲属时 ,按照两 者之 间存在 的关 系从 而决定 使用 怎样 的称 呼 “ 二姐 ” ,即 “ 排行顺序 +哥/ 姐” 或者 “ 排行顺序 +弟/ 妹”。但是在 词 。 根 据 国 家 的 不 同 ,亲 属 的 范 围 和社 会关 系 会有 差 异 , 因此 亲 属 称 日本 不存 在 用排 行 顺 序 称 呼血 亲 兄弟 姐 妹 的情 况 。在 韩 国 ,称 呼 相 同 呼 词 也 会 有 所 不 同 。 中 日韩 三 国 的 亲 属 称 呼 词 体 系 大 致 相 同 ,但 也 有 辈 分 的 血 亲 时 ,根 据 自己 的性 别 所 选 择 的称 呼词 有 所 不 同 。 男 性 说 话 不同之处。关于 中日韩亲属称呼词的问题看似简单 ,但它在语 言交流 者一般把 男性长辈叫做 “ 司” ,把女性长辈 叫做 “ 午计” 。女性说话 者 中成为了非常让人费心的一部分。尤其和异文化背景的人交 流时 ,称 普遍把男性长辈叫做 “ 旦噼”,或者把女性长辈 叫做 “ qq” 。可是 中 呼词的选择使用时常让人们感到疑惑。因此 ,中 日韩亲属称 呼词 的对 国 和 日本 没 有 上 述 区 别 。 比研究有助于促进异文化交流 ,也对中 日韩三国语 言的习得有 着十分 中日韩三国称呼 自己的血 亲晚 辈时一 般都 叫名 字 ,很少 用 “ 弟 重要的意义。 弟” ,“ 妹妹 ”这样 的亲属称 呼词 。在 日本称 呼血亲晚 辈时用 “ 名 字 不管在 中国,还 是在 日本 和韩 国 ,亲属 称 呼词 的对 比研究 还很 +冬尢/ 君/ 々尢” 的称 呼方式 比较普遍 。但是在 中国和韩 国没有 相 少 。才 ( 2 0 0 5 )在 “ 中日亲属称 谓对 比研究 ” 中 ,以中 日对译 的小 当于 “ 芑尢/ 君/ 岛 尢” 的表 达方式 。 说为研究对象 ,对 比了中 日亲属称 谓词 的不 同之处 。彭 ( 2 0 1 1 )在 在韩 国称呼相 同辈分的姻亲时 ,也有把视线的中心转到子女 身上 “ 中韩亲属称呼词的对 比” 中 ,从 对 比语言 学 的角 度出发 ,明确 了中 后称呼叫对 方 的情 况 。例 如 ,不 把姻 亲 弟 妹 叫做 “ 小 叔 子 ” 或 者 韩亲属 称呼 的异 同点 。林 ( 2 0 0 1 ) 在 “日韩 称 呼的对 比研 究 序论 ” “ 小姑子”,而是称呼为 “ 叔叔 ( 苗鲁) ”或 者 “ 姑姑 ( 丑里 ) ” 。但 中,从社会语言学 的角度 出发 ,通过 问卷调查考察 了 日 韩称 呼词 的使 在 中国和 日本找不到上述事例 。对于姻亲兄弟姐妹 ,韩国和 日本 都有 用情况 。然而 ,同时对 比中 日韩三 国称呼词 的研究似乎 不多见 。尤其 相应 的别称 ,但在 日本血亲兄弟姐们和姻亲兄弟姐们的叫法相似 没有 把最能反应现实生活 的连续剧作为研究对象 的称呼词对 比研 究更是罕 区别 。 见 。本 稿 把 电视 剧 作 中 出现 的亲 属 称 呼 词 作 为 研 究 对 象 ,从 对 比语 言 2 . 与 说 话 者 不 同辈 分 的 亲 属 称 呼 词 学 的角度 出发 ,分析从 中出现 的亲属称呼词 ,明确 中 日韩 亲属称 呼词 不 同辈分 的亲属包括祖辈 ,父母辈 ,子女辈的血亲和姻亲。 的异 同点 。 在 中国和韩 国称呼祖辈亲属时 ,根据父系和母系而使用 不同的称 中 日韩 亲属 称 呼词 与 资料 分 析 呼词 ,但在 日本没有此类 区别 。 I .中 日韩亲属称呼词 在 中国和韩 国称呼与父母相 同辈分 的父系血亲时 ,比父 亲年长的 中 日韩 亲 属 称 呼词 包 括 “ 老 爸 ”、“ 山 口百 惠 ” 、“ 簧导o 1 ” 这 样 的 男性就 叫 “ 伯伯 ( o H 1 ) ” ,年轻的男性则叫 “ 叔叔 ( 甘 ) ”,女性 爱称 和固有名词 ,也有 “ 大爷 ” 、“ 括 匕0 芑尢”、“ 丑 里 ” 这样 的亲 则统称为 “ 姑姑 ( 丑里 ) ” 。称 呼母系 血亲时 ,与年 纪无关 ,称 呼男 属名称 ,还有 “ 老师” 、“ 医者 芑尢” 、 “ ^ } 蛩 ”这样 的职业 名称 和职 性为 “ 舅舅 ( 苗 ) ” ,女性为 “ 姨 ( o 1 旦) ” 。可是 在 日本 称呼父母 务 名称 。偶尔也会用人称代名词称 呼亲属 。由此可见 ,中 日韩亲属称 辈 亲戚 时,与年龄差无关 。即称 呼男性为 “ 括匕 尢” 、女 性为 “ 拈 呼词选择 范围很广 ,种类繁多 。 c 誊 尢 ” 。 铃木 ( 1 9 7 3)的研究 中把称 呼词分 为 自称词 和对称 词 ,既 “自 称 呼侄 子侄女 时,中国和韩 国一般都直呼其名 ,但也有 使用亲属 称词 和对称词 的使 用方 法上存 在着 上下 的分 化” ① 。换言 之 , “ 长 称谓 的情况 。在 日本大多用 “ 名字 +芑尢/ 君/ 与々允” 的方 式称呼对 辈”和 “ 晚 辈 ” 这 个 概 念 在 称 呼 词 的研 究 上 起 着 极 大 的影 响 。本 稿 方 。称 呼子 女 时 ,中 日韩 三 国一 般 也 都 直 呼 其 名 ,但 中 国 和 韩 国 也 会 为 了便 利 ,将 按 照辈 分 对 中 日韩 亲 属 称 呼 词 进 行 对 比 。 用 “ 儿子 ( o 羞) ” 、“ 女儿 ( 鬯) ”这样 的亲属称 谓词称 呼子女 。 日 2 .资 料 分 析 本却 没有上述使用事例 。 本稿 以中国连续剧 “ 父母爱情 ( 第4 5集) ” 、 日本 连续剧 “ 渡 为 三 、 结 束语 世 间c 鬼c 加 91 0 三 / I J 一 ” (“ 冷 暖人 间第 十部 ” ( 第5 0集 ) ” 、韩 综上所 述 , 本稿从 中 日 韩亲属称 呼词 的对 比研究 观点出发 ,以中 国 连续 剧 “ 7 Ⅷ 干詈 ” ( “ 王 家一 家 人 ”( 第5 O集 ) ” 为 例 进 行 分 日韩 连续剧 中出现 的亲属称 呼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 了比较 。皆在弄清 析。 中 日韩 亲 属称 呼词 的不 同 。 首先 对这 三部连续剧 中出现的亲属称 呼词进行 了统计 ,具体整 理 关 于亲属称 呼词还有很多有待解决 的问题 。本稿仅对 中 日韩三 国 情 况如下。 “ 父母爱 情 ( 第4 5集 ) ” 中出现 的称呼 词有 “ 大哥 、二 连续 剧中出现的称 呼词进行 了分析 。对其他有关 中 日 韩 亲属称呼词 的 哥、 姐 、哥 、 小 姨子 、小叔 子 、小 姑子 、姐夫 、妹 夫 、爷 爷 、奶 奶、 对 比 ,今后 将不 断关 注 ,继续深入研究 。 姥 爷 、姥 姥 、大爷 、叔 、舅 舅 、姨 、闺女 、儿 子 、二妹 、三妹 、小弟 参考文献 : “ 冷暖人间第十部 ( 第5 0 集) ” 中出现 的亲属称 呼词有 “ 挡兄 墨 [ 1 ]铃木孝夫.二 c 匕文化 [ M] .东京:岩波 书店 ,1 9 7 3 . 尢 、括婶 芑尢 、名前 +墨允 ・与 々尢 ・ 君 扫 匕 、 芑尢 、挡 c 南芑 、 [ 2 ]林 炫 情. 日本语 匕韩 国蓓 } 二拓 ; 于为 呼称 对 照研 究 所蒲 挡 匕芑尢 、抬c 芑尢 、名前 +芑 ・与 尢 ・君” 。“ 王家一家人 ( 第 [ J ] . 国 际协 力研 究 志 ,2 O O l ,7 ( 1 ) :1 0 7—1 2 1 . 5 O集 ) ” 中出现 的亲属 称 呼词有 “ 罟qq、詈硼qq、司、午L } 、鬯q、 [ 3 ]彭磊. 中韩 亲 族 称 呼语 比较 [ N] . 长 春 理 工 大 学 学报 ,
关于亲属称谓的中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亲属称谓的中日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中日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比较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中日两国是东亚文化圈内比较典型的传统文化国家,两国在各自的文化传统中都有着不同的亲属称谓,由于中日文化有着深刻的差异,因此亲属称谓方面也有截然不同的使用方式。
开展中日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理解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提高中日之间的理解和互信。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主要从语言学、文化学、翻译学等多个学科角度入手,探讨中日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日亲属称谓的基本情况:介绍中日两国亲属称谓的基本情况,包括各自称呼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亲属的方式及其表示的含义。
2. 中日亲属称谓中的文化差异:分析中日亲属称谓中的文化差异,从文化传统、礼数观念、家庭结构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探讨。
3. 中日亲属称谓的翻译比较:从翻译角度出发,比较中日亲属称谓的不同翻译方式,并探讨如何在不同语言文化之间进行有效的翻译。
本研究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并结合实证研究和文本分析法,通过对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三、论文结构及预期成果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亲属称谓的基本情况、中日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和中日亲属称谓的翻译比较。
预计研究成果包括明确中日亲属称谓的文化差异,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原因,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为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翻译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四、研究难点难点主要在于如何从语言和文化层面全面地比较中日亲属称谓的异同,如何理解中日互相称呼亲属中的文化差异,如何形成有效的跨文化翻译策略。
五、可行性分析本研究的可行性主要包括以下两点:其一,中日亲属称谓作为日常语言中的核心词汇,文献和调查材料非常丰富,可用于本研究的实证调查和文本分析;其二,本研究将采用跨学科的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六、参考文献矢野义晴. 中日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中西文化差异对亲属称谓语翻译的影响
中西文化差异对亲属称谓语翻译的影响摘要:称谓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种语言都有包含其特定文化内涵的称谓语体系。
英汉称谓语体系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其根源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展示了中英两种语言在亲属称谓语方面的不同,进而归纳出几点汉语称谓语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文化差异翻译一、英汉亲属称谓语差异的文化根源及其具体表现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
而称谓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通常根据普通成人的交往关系和使用习惯及语义特征将人际称谓分为四类,即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姓名称谓及指代称谓。
其中亲属称谓是表示互相有直接或间接的血缘、婚姻、法律等关系的亲戚和亲属的名称,其归属地位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受各自传统文化影响的迹象特别明显。
现就从四个方面分析英汉称谓语差异的文化根源。
1.中国传统文化中宗亲关系复杂,亲属称谓语讲辈分;西方文化中宗亲观念淡薄,称呼随意亲切。
中国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封建宗族制度和“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亲族制度,同性宗族大家庭是基本单位,同族内部成员十分重视血缘宗亲关系。
在这种传统的大家族中,血亲分为“九族”,指本人上四代长辈和下四代晚辈,其序列为: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
如需再细分,则成为更加复杂,“孙”一级的称谓竟达到六代之多——孙、曾孙(重孙)、玄孙(灰孙)、来孙、仍孙、云孙等。
而英语中与汉语相对的只有祖孙三代的称谓词,如要表示曾祖、高祖或曾孙、玄孙辈,则只能用形容词great或great的重叠使用,即:great grandfather(曾祖),great great grandfather(高祖)。
西方社会虽然也经历过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制度,存在过封建宗法关系,但家庭成员居住较分散,流动性相对较大,特别是家庭内部子女,一旦成年就自立门户、各自谋生。
从亲属称谓在不同语言中的差异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策略-精选教育文档
从亲属称谓在不同语言中的差异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策略、亲属称谓在不同文化下的差异亲属称谓体现着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社会文化的表现。
不同的语言都有其对应本民族社会习惯、风俗特色、人文观念的亲属称谓系统。
(一)与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语言比较汉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曾经泽陂过整个大东亚地区, 至今为止儒家文化依然影响着周边的国家,例如日本、韩国、越南等,这几个国家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曾使用过汉字,但由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多次折射,又受许多不同地方的文化影响,因此出现差异。
下边以日本语、越南语同汉语就主要亲属称谓进行对比。
汉语亲属称谓词汇: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爷爷)、祖母(奶奶)、外曾祖父、外曾祖母、外祖父(外公)、外祖母(外婆)、父亲(爸爸)、母亲(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儿子、女儿、孙子(女)、外孙(女)、曾孙(女)、增外孙(女)、伯父、叔父、姑姑、舅舅、姨妈、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外甥(女)、丈夫、妻子、公公、婆婆、岳父、岳母。
日语亲属称谓词汇: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加于^^心、外曾祖父、外曾祖母、母方©祖父UM、母方©祖母(feO于fe母^M(fe力兄^M、弟(fe七9七)、fe姉^人、妹(Vfe9^)、息子(^T^)、娘(、孫/甥娘)、外孫/ 甥(娘)、曽孫(娘)叔父(b^<^)、叔母(b^<^)> V^^(従兄、弟、姐、妹)、甥(feV)、姪(^V)、夫(feo^)、妻(^^)、fe義父^M(fe^9^M)、fe 義母^M(fe^S^M)o越南语亲属称谓词汇:?觝ng c? 觝、b a c? 觝、?觝ng n?觝i、b a n?觝i、?觝ng ngoai、b a ngoai、b?M( cha)、me anh、em trai 、chi、em g a i、con trai 、con g a i、ch a u trai g a i )、ch a u trai ngoai ( g a i ngaoi )、ch a u、ch a u ngoai 、b a c、ch u、c?觝、c?覾u、d i、a nh ho、em ho、chi ho、em ho、ch?觝ng、v o '、?觝ng nhac、b a nhac.儒家思想向来重视家族观念,这一点也传播到了周边国家,凡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如日、韩、越等亲族、辈分与等级观念都非常强,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在语言当中体现得相当明确,从以上对应的亲属称谓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浅析中日称呼语的差异
浅析中日称呼语的差异摘要:本论文的中心课题即研究中日称呼语之间的差异,为此本文从家庭成员称呼、社会称呼、代名词的是用、职业称呼等几个方面对中日成呼吁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探讨不同的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称呼上的差异。
关键词:称呼血缘关系内外关系人称在人类社会的交流活动中称呼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中包括了很多的元素,这是一个语言文化的研究课题。
称呼反映的是人类的社会属性,人际关系的价值观,并同所处社会的文化,政治背景,传统,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不同语言的称呼语都有着和其他语言所不同的并能表现出其文化的部分。
一、关于中日亲属称呼语众所周知中国人的亲属称呼是以血缘为基点,同时强调性别的差异。
以家庭为中心,根据血缘的远近构成了亲疏不同的人类关系。
如、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哥哥和弟弟等亲戚关系。
中国家庭成员的构成,体现出了分明的横向,纵向关系。
因此就产生了与之立场,身份相对应的称呼语。
而由于性别的不同游客将成为更加得细化。
例如,日语中的「いとこ」在中文中就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如果是母系的亲属的话,就称为「表兄弟」、「表姉妹」;如果是父系的亲属的话则称为「堂兄弟」、「堂姉妹」。
父亲的兄弟姐妹则分别被称为「叔父」、「伯父」、「姑」;母亲的兄弟姐妹则分别被称为「舅」、「姨」等。
在此能够通过称呼的不同,准确判定出他们之间的是属于父系亲缘还是母系亲缘。
中国受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影响,除了有血缘亲疏又有长幼顺序之别。
以往的中国人起名时除了姓之外还会加入一个表示字辈的汉子,在给同一辈家庭成员起名字时有在名字中使用相同汉字的习惯。
甚至有的家祖坟的更为详细,不仅有表示字辈的汉字,而且同辈女性和男性间表示字辈的汉字也不一样。
如,《红楼梦》中贾府男性中的和宝玉同辈的男子都以“宝”字来表示字辈,即使是他的堂兄弟也是如此:而女性则是以“春”字来表示。
这是文学作品中的例子。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伟大的领袖人毛泽东主席的两个儿子就分别叫做毛岸英,毛岸青。
中日称呼比较 中日における呼称の比较
ご清聴
とう
あ
ご
ます
り
が
ざ
い
中国でのアンケート調査
先生
生徒 0%
0%
姓抜きで 26%
生徒
綽名 11%
幼名 25%
生徒
0%
フール ネーム 74%
フール ネーム 64%
先 生 は 生 徒 に
中国では、一般的に先生は生徒のフール ネームで直接に呼ぶ。 日本では、姓だけと呼ぶことがよく見られ る。さらに、男女の区別がある。男性の場 合、姓の後ろに「〇〇君」を加えて、女性 の場合、姓の後ろに「〇〇さん」を加えて いる。
中日における呼称の比較
研究目的
日本、中国両国におけ るいろいろな人間同士 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 の中に、主に家庭、学 校、社会三つの場面に おいての文化の違いに よる誤解を避けるため に、呼称語の使用異同 を明らかにすることで ある。
研究方法
日本のドラマ『全開 ガール』、『ちび丸 子ちゃん』と中国の ドラマ[家有儿女]、 の中に出る人間同士 のコミュニケーショ ンを把握し、呼称語 の使用状況を具体的 に整理し、比較する。
研究内容
1
家庭、仮家庭においての呼称
学校においての呼称
2
3
社会においての呼称
1
同輩親族間に
2
仮家庭親族 名称の借用
家庭、仮家庭 においての
3
呼称
4
夫婦間に
親は子供 に対して
中国の家族体系図
おじいさん おばあさん おじいさん おばあさん
おばさん おばさん おじさん おじさん
父系
母系
おじさん おばさん おじさん おばさん
中日亲属称谓差异(3)
中日亲属称谓差异刘瑾意义: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Saprir 曾说过:“语言背后存在着其它的东西,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称谓语与称呼语作为联系人际关系的桥梁,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习惯,使用称呼语可以突出交际双方的身分、地位、角色以及两者之间的亲疏关系。
由于社会、民俗、文化的不同,各个国家的称呼也有着不同的特点。
而在跨文化交际中,若是不能准确掌握对方国家的习惯,就会造成一些沟通上的障碍和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导入:大家在看日剧时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在日本的家庭里,在婚前恋人相互称さん(男女都可用)、ちゃん(男士对女士)、くん(女士对男士),如果有了孩子,夫妇之间的亲属称呼发生了变化,以「お母さん」、「お父さん」来相互称呼。
这种称呼方式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稍稍让人难以理解的。
在中国,辈分的意识十分明确,夫妇之间可以称呼彼此“他爸”“他妈”,也就是对于爸爸这一称呼,是谁的爸爸必须用人称代词明确地限定出来。
另外在日本,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未婚兄弟姐妹可以称为「お兄さん」、「お姉さん」,或者直接称呼为「名前+ちゃん」。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称呼是乱了辈分的,是非常失礼不敬的。
具体差异:其实,中日两国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史,因此两国的亲属称谓体系及其相似。
然而,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吸收了欧美文化,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亲属称谓体系。
1.中国的亲属称谓比较丰富精准,日本的亲属称谓相对简单。
关于中日两国的亲属称谓,金田一春彦曾在著作(《日本语》p222(日语中称呼家族的方式没有那么详细。
这是因为日本不是大家族制度。
)以日语的「いとこ」一词为例,用汉语来表达的话——“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涉及到性别年龄父系母系等许多因素。
而日语仅用「いとこ」一词就表达了“父母的兄弟姐妹的孩子”。
究其原因,如金田一春彦所阐述的那样,亲属称谓的丰富程度与“大家族制度”密切相关。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统治下,人们生活在一个大家族里,家族的观念根深蒂固。
中日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
地域差异:日本各地区的亲属称谓可能会 有所不同,未来可能会出现地域差异的趋 势。
中日亲属称谓未来发展的比较与展望
语言环境变化: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中日亲属称谓的使用可能会受到外来文化 的影响。
社会结构变化: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家庭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可能会对亲属称谓的 使用产生影响。
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日亲属称谓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日亲属称谓的比较研究, 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俗 习惯和价值观念。
跨文化交流:通过对中日亲属称谓的比较 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文 化交流和理解。
教育意义:通过对中日亲属称谓的比较 研究,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了解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语言和民俗习惯,提高学生 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中国亲属称谓的使用场合与规则
称呼长辈:尊称、敬称, 如“爸爸”、“妈妈”、 “爷爷”、“奶奶”等
称呼同辈:直呼其名, 或用昵称、小名,如 “哥哥”、“姐姐”、 “弟弟”、“妹妹”
等
称呼晚辈:尊称、敬称, 如“孩子”、“孙子”、
“孙女”等
称呼陌生人:尊称、敬 称,如“先生”、“女
士”、“小姐”等
称呼朋友:直呼其名, 或用昵称、小名,如 “朋友”、“同学”、
教育与推广:通过教育推广中日亲属称谓,提高人们对亲属称谓的认识和重视,有助于 保持和传承这一文化传统。
中日亲属称谓比较研究的 现实意义
章节副标题
有利于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与理解
增进相互了解: 通过比较研究, 了解中日亲属称 谓的差异,增进 相互了解。
促进文化交流: 通过比较研究, 促进中日文化交 流,增进相互理 解。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中日亲属称谓 的比较研究
中日亲属称谓的对比研究
而 日文 , 《 日本捂大辞典 》 对其解 释为 : “ 民法上 、 六规 等 内 血族挡 土 配偶 者 匕三貌 等内 姻 族 称 ”即以父 、 子、 兄、 弟、 夫、 妇, 父、 母、 兄、 弟、 妻、 子为主线 的血缘 、 姻亲关 系。 而《 新 明解 国 辞典》 与其解释 大同小异 , 即: “ 血统 ( 结 婚) l 二土, ) 为人 。[ 法律 c 耋 六规等内 血族 挡 , = ) 为
曾祖父 曾祖母
土 配偶者 、 三觏 等内 姻族 电指亨 ] 觏频 。[ 7 1 ” 《 新世纪 日 漠
双解大辞典》 则称之为 : “ 血绿 婚姻 阴保 5 二
3 6
图一 父系体 系特征
【 作者简介】 刘少东 , 天津理工大学外 国语学院 日 语 系教授 , 中日 关系研究所所 长 , 硕士生导师 , 史学博士 。 李利娟 , 天津理工 大学外 国语学院 日语语言文学2 0 1 5 级硕士研究生。
语言 文字侈辞
中 日亲 属称谓 的对 比研究
0刘 少东 李并 I j 娟
( 天津理 工大 学 外 国语学院, 天津 3 0 0 3 8 4 )
[ 摘 要】中国与 日本一衣 带水 , 同属东亚儒教 文化 圈, 均具有 父权家长制 的文化传 统 , 但 由于 不 同的社
会 背景 , 特 别 是 明 治 维 新 以 后 ,日本 开 始 大 量 吸 收 欧 美 文 化 , 两 国 的 亲 属 称 谓 开 始 形 成 不 同 体 系 。 本 文 从 亲 属 称 谓 的概 念 及 体 系为 基 点 , 试 归纳 两 国 亲 属 称 谓 相 异 之 处 , 通 过 对 比分 析 , 对 比 汉 日 亲 属 称 谓 从 构 成 体 系
中日亲属称呼使用方法异同分析——以对年长者的称呼为中心
中日亲属称呼使用方法异同分析——以对年长者的称呼为中
心
汤秀丽
【期刊名称】《考试周刊》
【年(卷),期】2008(000)048
【摘要】称呼语是社交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建立、保持、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的作用.从称呼语中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说话者与对方在人际关系、社会地位方面、亲疏、高低的差异.中国和日本同属亚洲国家,在亲属呼称的用法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不可以认为是完全等同的.因此,本文着重以对比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将中日亲属称呼中对于年长者的称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的探讨.
【总页数】1页(P189)
【作者】汤秀丽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浙江,温州,32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
【相关文献】
1.住院患者对称呼的满意度及期望称呼需求的调查分析
2.住院患者对称呼的满意度及期望称呼需求的调查分析
3.孙が中心"──关于日语的亲属称呼
4.从中日称呼语的异同看文化色彩的折射
5.汉越亲属称呼语之异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日血缘亲属称谓语差异成因及其翻译[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都具有父权家长制的“宗族”文化传统,但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亲属称谓语体系。
本文从语义、分类、敬谦及词缀方面,探讨了中日血缘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分析其成因,总结出亲属称谓语翻译时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中日翻译教学导入文化知识的必要性。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差异成因翻译技巧翻译教学亲属关系是人们之间一个最亲密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结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
而亲属称谓语则反映了人们的之间的这种婚姻或血缘关系,它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的反映。
正如日本学者石川荣吉所说:“亲属称谓并不是表示个人之间的谱系的位置关系。
称谓词性意味着人类集团之分类的社会性范畴。
”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历来受到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的重视。
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特点。
虽然民族与民族之间或许会有类似的文化现象,但类似并不等于完全相同,存在的差异是辨别这些亲属称谓的关键。
本文试图通过中日亲属称谓语的差异性对比,浅析其成因,总结出中日翻译教学中亲属称谓语互译的几点启示。
一、中日亲属称谓语的差异1.词义差异。
从中日四代亲属称谓対照表中可以筛选出以下同形的亲属称谓语: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兄、弟、妹、叔父、伯父、兄弟、弟妹、外甥、夫、舅、姑、主人、伯母、婶母,等等。
很多同形也意义相同,但仍有部分词汇不能望文生义。
在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熏陶下,日语中的这些词语,所指范围已经和汉语的有所不同,比如兄弟、弟妹等。
例1:兄弟:汉语中的“兄弟”仅指哥哥和弟弟,兄弟还可用于平辈之间,可以用在比自己年龄小的,更可以用于对众人讲话时的谦称,此时无辈分之分。
而日语的“兄弟”不仅指哥哥和弟弟,还指姐姐和妹妹。
例2:弟妹:汉语的“弟妹”多指的是“弟弟的配偶”即“弟弟的妻子”。
日语的“弟妹”所指的是“弟弟和妹妹”,在现代日语中使用频度较低。
例3:外甥:此词中日语言共同点都是用于指本人姐姐或妹妹的儿子,不同点在于日语的“外甥”还有指妻子的兄弟的用法,相当于汉语的“内弟”。
2.分类法差异。
汉语亲属称谓语复杂,日语则相对简单。
在汉语亲属称谓语中需要区分血亲姻亲,如伯父、叔父、姨母和伯母、婶母、姨父;需要区分宗族非宗族,如爷爷、侄儿、孙子和外公、外甥、外孙等;需要区分父系母系,如叔叔、姑妈、堂兄和舅舅、姨妈、表兄等;需要区分长幼辈分,如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等。
而日语亲属称谓袭用的是分类法,即不标明亲族是父系的还是母系的,不标明是直系的还是旁系的,不标明亲族的排行顺序,只标明尊卑辈分。
这样仅用几个词就能全部涵盖,如おじいさん(爷爷,外公),おばあさん(奶奶,外婆),いとこ(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おじさん(伯父,叔父,姨父,舅舅,姑父)。
因此若无具体的解释或明确的语境,即使听到这些称谓词语,也无法断定这些称谓语具体指出何人或何种亲属关系。
例如在表示祖辈及曾祖辈的亲属关系方面,中、日两国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词语都按类似的构词法构成,即在表示“父/母”的称谓词语前加上表示辈分的词语,如汉语的(曾)+(祖)+父/母,日语的(曾)+(祖)父/母。
主要差异在于是否区分父系、母系方面的关系。
在汉语中,父亲的爸爸、妈妈分别称为“祖父”、“祖母”或“爷爷”、“奶奶”,而母亲的爸爸、妈妈则要分别称为“外祖父”、“外祖母”或“外公”、“外婆”。
但在日语中,称呼父亲的爸爸、妈妈和母亲的爸爸、妈妈时,则统一用“おじいさん(ちやん)”和“おばあさん(ちやん)”,此时无父系、母系之别。
3.敬语用法差异。
中国人家庭成员或亲戚之间的面称,没有敬,谦之分,而在日本人家庭成员或亲戚之间的面称,则有敬、谦之分。
例如,对父亲的称谓:称呼父亲本人或在亲属面前称呼自己的父亲,用敬称“お父様(さん、ちゃん)”;对亲属以外的他人说到自己的父亲用谦称“ちち”“父親”;称呼对方父亲用敬称“お父さま(さん)”。
又如,对母亲的称谓:称呼母亲本人或在亲属面前称呼自己的母亲,用敬称“お母さま(さん、ちゃん)”;对亲属以外的他人说到自己的母亲用谦称“はは”“母親”“おふくろ”等。
其中“はは”最常用,带有谦称的性质,“母親”较之更郑重。
与人谈话时,称呼对方母亲时用敬称“お母さん”“おふくろさん”等。
最常用的是“お母さん”,“おふくろさん”则主要用于对关系亲密者讲话的场合。
4.词缀使用差异。
汉日亲属称谓语在实际使用中,为表达特定情感(如亲昵、厌恶),会在亲属称谓语上加上词缀。
汉语词缀丰富,在现在的汉语中,可在称谓语的基础上加接尾词“儿”或接头词“老”“阿”“我”“咱”“小”等修饰语,如老爸、阿妈、咱妹、我祖父,小弟,小妹等。
而在日语中,则使用接尾词“ちゃん”。
例4:従兄弟の一郎ちゃんが交通事故で入院したんだって。
例5:すぐ母ちゃんに話すなんて姉さんったら、ほんとに唇が薄いね。
例6:老爸,我放学回家了。
例7:每当立冬节气过后,阿婆就开始数日子。
例8:他是我的小弟。
例9: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
二、中日亲属称谓语差异的成因1.家族继承制度的不同。
中国的家族构造是横向扩大的包含旁系血统的大家族,而日本是纵向发展的以继承人为中心直系血统的家族构造。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传统社会是采取“诸子均分继承制”。
对于“诸子”来说,“父系血缘”是获得财产继承权的惟一的充分必要条件。
因此具备这一合法性来源的“诸子”在家族中也就理所当然地获得一视同仁的待遇。
“诸女”尽管有“父系血缘”,因为是要外嫁异姓的,她们的继承权往往被剥夺,其在家族中的地位也就像熟语“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所说的那样。
而日本的家族继承制是以“长子单独继承制”为中心的。
嫡系长子在家族中的地位远远高于其他诸子,旁系血缘遭到极大的轻视。
这可以从分家前在家族中的地位以及分家后长子的“本家”与次子的“分家”的悬殊地位中明显地体现出来。
尽管同属于父系血缘关系,但由于在家族中以及在家族财产继承上的悬殊待遇,直系长子的独尊,日本传统家族对血缘关系的划分远不如中国那样细致,并且对旁系的血缘关系只是笼统地按远近来划分,比如分为“六等亲”(包括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与孙子女、叔伯与侄子、姨舅与外甥、堂亲表亲等关系)。
因此血缘的细致划分在日本传统社会也就缺乏动力,最后导致其亲属词汇体系的暧昧与贫乏。
2.宗族等级观念的不同。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和亲属意识很重,汉语中繁杂众多的亲属称谓词语说明汉民族是一个崇尚“大家庭”的民族,一向以“四世同堂”为骄傲。
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一个家庭越强大,人丁越兴旺,这个家庭越繁荣昌盛;相反,家庭弱小,人丁稀少,是一个家庭衰败的标志。
同时由于中国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封建宗法等级社会,汉语的亲属称谓体系严格遵守“尊卑有序”的规定,强调年幼者对年长者的孝顺,在亲属称谓体系中每个亲属称谓都代表了其在亲属关系中的尊卑、名分和地位。
中国人这种传统的宗族关系、亲属关系及家庭观念和意识共同构成一种社会关系网,在社会生活及交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因为宗族亲属之间在行事、决策方面往往要顾及亲属之间的利益和情面,有一种互相维护,互相依赖的心理。
在日语文化中,日本人崇尚集体协作精神,主张个人服从集体,个人依靠集体才能生存,集体或集团意识非常强。
日本人的集体并不是以家庭或家族为核心,而是以自己赖以生存的社区、“村”、公司、单位为核心,因此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家庭观念和亲属意识相对较淡薄,传统的三代同居的家庭在现代不断减少,核心家庭不断地增加。
日本人的血缘观念淡薄,且不太重视旁系亲属,因此,在日语中使用的亲属称谓词语少,而且表述的亲属关系不明确。
三、中日亲属称谓语互译技巧及其翻译教学通过对中日亲属称谓语的综合比较,可以看出很多亲属称谓语在翻译时很难找到合适的、完全对应的译语。
而翻译中最重要的是充分传达原文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使译文的读者和原文的读者有相同或相似的反应。
译者首先要熟悉中日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亲属称谓语的特点、原语中每个亲属称谓语使用的语境以及指代意义,然后根据上下文综合分析,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所要表达的信息。
要在这两种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亲属称谓语体系之间进行翻译转换,译者需深入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实践中选用合适的称谓语翻译方法。
1.中日亲属称谓语互译中的主要技巧:归化法、释义法、和简化法例10:原文:忽见素云进来说“我们奶奶请二位姑娘商议要紧的事呢。
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史姑娘,宝二爷,都等着呢。
”译文:そこへ素云(李纨づきの腰元)はいっていきて、「家の奥様がみなさまに大事なご相談がおありだそうで、お二人方にお越しくださいますようにとのことでございます。
迎春さま、探春さま、惜春さま、史湘云さま、宝の若さには、どなたもあちらにお見えになって、お待ちかねてございます」本段落中的“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的这种排行称呼法,日语中不存在。
为了能使读者清楚的知晓所指何人,译者将人物的名称一一列了出来。
这就是归化法。
又在素云的汉译中采用了解释说明的方法,这就是释义法。
例11:原文:孙行者笑道:“这却不难。
那日你们妯娌十个托生时,可巧我到阎王那里去……”译文:すると孫行者は笑いながらこう言いました。
「そいつはおやすいご用だ。
お前さんたち十人のものが生まれ出る日に、ちょうどわしはこの閻魔さまのところへやってきたんだよ。
……」这里出现的“妯娌”一词,日语里没有,且与原文的中心思想并不密切,为了使文章通顺,译者采用了简化法,即使用指示代词替代。
2.在日语教学中必须导入日本文化例12:原文:贾瑞听了,魂不附体,只说“好侄儿,只说没有见我,明日我重重的谢你。
”译文:贾瑞はこれを聞いて魂も身に付かぬ心地で、「蔷ちゃん、お願いだ!どうか、僕がいなかったと申し上げておくれ。
あす、僕、君に十分お礼をするから」在日语中,对晚辈,通常不使用亲属称谓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译者不了解日语亲属称谓语的这一特征,直接译成“甥”,译文肯定不自然。
这就要求日语学习者要了解日语亲属称谓语的特征。
要想了解日语亲属称谓语的特征必须日本的传统历史、文化、民间习俗。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日本文化特征,才能搞清楚日本人的“内”与“外”,才能正确判断是应该使用敬语、还是应该使用谦语。
参考文献[1]沙吾提·帕万.试论亲属称谓之“文化差异”——英、汉、维亲属称谓对比[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3]黄碧蓉.英汉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及其互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4]邱建钰.谈中日亲属称谓的特点及成因[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