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初中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农村初中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题记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引言

⊙中国的孩子为何不会欢呼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会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课程实施中不能体验到快乐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要通过违背我们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写道:我们的儿童的被分裂在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中。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我们学校的学习生活造就了怎样的孩子,以下的一则新闻背景足以让我们深思。

⊙新闻:中国的孩子为何不会欢呼

据报道,有一批被挑选出来据认为各方面都相当优秀的中国孩子,在节日里与外国孩子一起联欢,当外国孩子一片欢声笑语乃至狂呼大喊之时,人

们忽然发现,中国的孩子不会欢呼,他们只是安静地坐着,全然没有外国孩

子们那狂喜欢畅的表情神态!于是人们便带着困惑感叹,中国的孩子居然不

会欢呼

我们身边的学生是这样的吗,学生在学校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学校生活的这个问题,这上面孩子不会欢呼的提问中变得急切起来。我们的孩子究竟是怎样在学习中生活的呢!

⊙调查:孩子怎样看待自己的学校生活

我们选择了初一和初二年级学生,就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进行调查。

从统计情况来看,喜欢、开心、成功、有趣这些体验正随着学校学习时间的增长而枯萎,学生学习的动力正无可挽回的消退,随着年级的增高这种趋势和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一个刚开始初中学习生涯的孩子,就已经被沮丧、困惑、失败所包围,可以预见这样的学习生活充满着什么。

造成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首先在于我们的中小学课程设计把学生固定在“知识世界”里,太关注学生对知识和科学的学习,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难以体现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在教学中教师最先考虑的是自己如何试图“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往往设计教学环节如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挖掘知识的深度,扩大知识的广度。总之,我们习惯于在“学科知识”的范围中规划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快乐,学生是否真正需要我们往往不予充分关注。这正是学科教学变得越来越孤立,越来越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原因所在。改变学科教学的传统,就是要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革的必然和迫切要求。课堂教学应当注重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

(二)现实背景

1、是实施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变革教师教学行为的需要。

新课程更强调把学生引向“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向在开放情境中的探索,引向从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符号化、抽象化、狭窄化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亲自去感知,亲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经历,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体验了,才能达到教育目的,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明确书本知识和生活知识同等重要,树立教学生活化的观念,关注儿童的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的需要

现行教材很多内容过于城市化,与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够。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联系我们学生的现有生活情境,利用学生的经验活

用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意以活动为纽带,挖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3、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生活化的内容,取自于学生生活,能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这种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感受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把握考试改革方向,适应考试(中考、高考)的需要

《考试说明》:高考文科综合学科“多以现实生活中的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立意命题。表现出了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我们富阳市的中考命题中各科“生活化”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

5、是纠正新课程教材内容城市化倾向的需要

由于现在的教材编写呈现出城市化倾向,在不同学科的教材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只有在城市特别是大城市里才能出现的现象、术语等,让我们这些身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学生很难很快适应,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把城市化内容转化成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1、教育生活观

教育生活观认为,从人的生活的角度看,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人的生活方式(物质的和精神的),以实现人的价值生活的活动,既“教育是属于人之为人”的活动。其基本活动特征是唤醒与引出、理解与体验、交往与感悟、创造与建构。

“为了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陶行知

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的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所以要倡导让每一个孩子都平等地享受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

“教育即生活”——杜威

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求学校教育与儿童生活相结合;二是要求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一种美好生活,教育要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

2、新课程基本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课程改革的内容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思想品德学科:感知生活、适应生活、享用生活、创造生活、发展生活

历史与社会学科:《历史与社会》打破学科体系,对“教什么”进行筛选,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在“如何教”方面,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探索性,强调学生的体验、探究、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创新精神,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体验过程。

语文学科:《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体现“全面”与“综合”是新时期语文教育的一个新理念。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实践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确是一条可行之路。

科学学科:《九年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数学学科:《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3、多元智能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