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学资料复习大纲(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播学资料复习大纲
1、1974年文特.瑟夫和鲍勃.坎提出了TCP协议和IP协议,1983年被认定为网络的标准协议,也被认为是全球互联网正式诞生的标志
2、蒂姆.伯纳斯.李在1989年提出的WWW(World Wide Web——万维网)的技术构想,从根本上为互联网成为一种传播媒介奠定了基础,这也可以看做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第二次变革
3、网页制作的基础技术SGML、HTML与XML
6、新一代的电子报纸诞生于2001年,一家名为Der Standard的德国报纸在这一年的4月12日发行了它的电子版报纸,同年10月,美国的《纽约时报》也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化版本
7、台湾地区飞行网创办的《爱美丽Me》是第一家发行量过100万的数字化女性杂志
8、南方网开发的电子杂志《WOW!ZINE.物志》正式创刊,成为中国第一家由主流媒体集团创办的电子杂志;《财经时报》创办的中国首家财经电子杂志《财经文画》
10、BBS是一种多对多的交流的服务形式
11、搜索引擎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即网络蜘蛛型搜索引擎(简称搜索引擎)!!谷歌、百度!!和基于人工分类目录的搜索引擎(简称分类目录)!!雅虎!!。

12、BT下载是P2P技术的一种应用方式,是互联网上一种新型的信息传输方式
13、博客,在台湾译为“部落格”。

14、维客的原名为wiki(也译为维基),据说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意为“快点快点”,它是一种新技术,也是一种超文本系统。

维客的概念兴起于1995年,当时在PUCC工作的沃德.坎安宁开发了一个叫“波特兰模式知识库”的工具
15、维基百科(Wikipedia)的最初构想是由拉里.格桑提出的,2002年维基词典(Wiktionary)正式启动,它的宗旨是建立一个包含了所有语言的词典
16、社会化书签:也称为网络书签,也有人称为“网摘”等,它是子2004年起网络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内容标引方法
17、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有网站传播、社区传播、即使通信传播、博客传播等;网络媒介中的传播既可以是“点对面”的,也可以是“点对点”、“点对面”的,可以是一级传播,也可以是多级传播,也可以是同步传播,也可以是异步传播
22、网络中人际传播的方式:电子邮件、聊天、博客、网络游戏
23、从聊天的方式看,网络聊天包括文字聊天、语音聊天、视频聊天
24、QQ与MSN在中国是两种主要的即时通信工具
25、文字交流仍是网络人际传播中的主要手段
26、“可匿名性”使个体在网络中的表现与物理世界的表现大相径庭
27、“营销式病毒”为我们认识即时通信等工具所构建的人际传播网络提供启发
28、德国社会学家L.威瑟依据组织性的强弱将群体分成组织群体和非组织群体
29、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划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成员间的互动关系来划分,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依据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来分,可分为内群体和外群体;
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来分,可分为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性质分为群体群体、地缘群体与业缘群体。

25、除了意见领袖这样的权力“中心”外,网络群体中的结构关系,还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关系、结盟关系、对抗关系等
26、网民对某一群体的认同度分为四个级别:高认同度、中认同度、低认同度和无认同度
27、群体压力是否起作用,一方面取决于群体结构对个体的影响程度,也与人们的“群体承诺”有关,与个体对群体的认同度与依赖度有关
28、组织要有效的利用网络进行传播,可以依靠内联网和互联网
28、组织外传播包括:1)、组织的信息输入活动2)、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
29、宣传活动包括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企业标识系统宣传(CIS)
30、组织的CIS策略包括它的网页设计、内容组织、标志设计;
31、组织的营销活动,要把所有“利害关系者”作为自己的营销传播对象,包括产品的消费者、商业伙伴、政府部门、社会、投资者等;
32、建立互动关系的方式,可以通过邮件列表、消费者社区、投资者社区、组织的FAQ(你问我答)等各种方式开展
34、社区的基本要素:技术平台、组织结构、适应网民需求的维系点
35、新闻组是早期互联网的一种普遍应用方式,也是网上最早的社区平台;
36、早期的BBS需要用Telnet方式进入,目前的BBS基本上都是建立在WWW 上,使用更方便;
37、网络游戏是一种独特的网络社区,人们通过特定的角色互动来进行自我表达、发展与他人的关系
35、虚拟社区源人类的四种基本需要:兴趣、关系、幻想、交易
36、在中国,面前社区的主要维系点包括:传统关系(同乡会、同学录)、兴趣爱好(分类论坛以及百度贴吧)、特定产品(电脑游戏、房子、汽车、电脑、手机、相机)、特殊利益(残疾人、同性恋者)等。

37、1999年的“五八事件”,直接催生了人民网的“抗议论坛”,1999年6月19日,改版为“强国论坛”
39、“猫扑大杂烩”(mop)社区简称为“猫扑”,它的名称来源于创始人田哲的外号,逐渐成为“中文第一互动娱乐社区”,被认为是BT文化的发源地;2006年11月,猫扑正式宣布转型新门户,定位为“中国互联网第一娱乐门户”
40、猫扑“包子”是猫扑世界中的代替性符号之一,他指的是社区成员回帖的时候可选择的表情图片;MP是“猫扑大杂烩”使用的一种虚拟货币,称作“猫扑币”或者“猫皮”,实际上是社区的一种奖励机制;如“救生圈”的功能是能将帖子浮在论坛上方约半个小时,“照妖镜”的功能是查看帖内匿名用户的真实昵称,“醒目灯”使用以后可以发一个标题为彩色的帖子;“小黑屋”是猫扑对违反规则的成员的一项惩罚措施。

“猫斯达克”是2007年基于猫扑文化而推出的一项与奥运相关的活动;“赏金猎人”是通过回答别人悬赏的问题来(更快的)获得MP奖励
38、百度贴吧是2003年12月3日创建的,贴吧的创意来源于百度首席产品设计师俞军;百度贴吧是一种基于关键词的主题交流社区,也是一种用户驱动的网络服务
40、豆瓣网的创始人叫杨勃,是留学美国的物理学博士,2005年3月豆瓣网正式创办;豆瓣网的内容都是用户生产的,可以说是典型的Web2.0的应用,也是一种新的社区;在豆瓣网“二套”,更多的是对传媒、新闻等感兴趣的人群,“三套”人群更多关注美食、设计、生活等,而“四套”则更多关注IT界
41、1994年4月,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博士生——戴维.费罗和美籍华人杨致远,共同创造了超级目录索引Yahoo,1999年9月,雅虎中国网站正式开通;
42、Google由斯坦福的两名研究生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开发;
43、1996年8月成立的搜狐公司是最早参与做网络信息分类导航的网站,1998年2月,搜狐推出的分类目录搜索引擎是复制了雅虎的模式;1999年年底,成立于美国硅谷的百度公司推出了新一代中文搜索引擎;2005年6月,新浪搜索引擎推出“爱问”专门搜索平台,这是新浪自主研究的搜索产品
52、世界上最早上网的报纸是美国的《圣荷西信使报》
53、1995年1月,由教育部主办的《神州学人》杂志,成为我国第一份在互联网上的中文电子杂志。

54、1995年10月20日,《中国贸易报》正式上网,成为中国国内第一家进入互联网发行的日报。

55、2000年5月8日,千龙新闻网开通。

它是由《北京晨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经济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视台、北京有线广播电视台和《北京广播电视报》9家北京市属新闻媒体联合创办的。

56、东方网与2000年5月28日零点正式开通。

58、网络受众的显在需求主要为:信息需求、交流需求、娱乐需求、生活需求、工作与学习需求等。

61、从长远来看,网络环境给网民的主要影响不在于匿名环境,而是由于虚拟环境给个体带来的角色的自由选择与转换。

每一个个体都会拥有多个身份,这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之为“角色从”。

62、网络赋予人们的是一种“虚拟角色”。

它是一种获得性的角色,不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并且这种获得完全是出于个体的意愿。

这种虚拟角色的功能,应以“自我表达”为主,兼有“互动”的功能,相对来说,“规范”的成分会少一些。

63、美国心理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最早提出“认知失调理论”。

费斯汀格认为,认知失调的程度取决于人知元素的重要程度。

62、社会群体是个体认知失调的主要来源,也是个体消除和减少可能存在的失调的主要来源。

63、纽科姆提出了“对称”概念,来区别于“平衡”。

64、奥斯古德的“调和”理论,着重研究个体与“对象”及对象的“来源”三者之间的关系。

66、美国传播学者约瑟夫*克拉帕曾把受众的选择分为:1)、选择性注意(接触)
2)、选择性理解3)、选择性记忆
67、搜索引擎的兴起,在更大程度上迎合了受众的选择性心理。

69、网络受众的信息消费行为表现出更强的媒介环境的相关性与依赖性,同时往往表现出更大的稳定性。

70、多数网民上网的时间段,应该作为网站制定网络信息发布策略的重要依据。

网民每天的上网次数,反映了他们在网络中的主要生活节奏。

每次上网时间决定了网民能拿出多少时间来看新闻。

经济成本和承受能力决定了网民在网上的逗留时间与活动内容
71、国内的新闻网站首页设计比较繁复,内容丰富,网页更多的是像报纸的风格,受众在首页上就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而国外新闻网站的首页通常较为简洁72、标题已经成为受众识别新闻内容,判断新闻价值的第一信号;扫描式阅读已成为网络新闻阅读的重要方式
74、信息发布的结构取决于信息的发布技术手段
75、点对点直线结构:如邮件、弹出窗口、即时通信或手机短信;邮件发送、RSS是强制型的结构,即时通信则是平等型的结构;在点对点直线式的信息发布结构中,真正起作用的,是信息接收者的态度
76、信息发送者要保证信息的正常发出和流动,要注意几个问题:
1)、接收者分析2)、发送者形象整饰3)、信息发送的方式与方法
77、多对多队列结构:通过BBS等发布的信息,通常为多对多的一种传播,信息间的关系是线性的;队列式的信息发布结构作为多对多的信息传递模式
78、点对面层次结构:通过WWW网或FTP服务器来进行信息发布,是一种点对面的信息发布,即发布者是一个“点”,而接收者是一个“面”,信息之间的关系则通常是层次树的结构;层次结构是最能体现信息发送者的主观意志的一种信息发布结构。

79、面对点队列结构:受众的自主选择能力是影响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
80、面对点层次结构:搜索引擎、RSS、Widget等不断地削弱着传播者的作用75、信息扩散流向的取决因素:1)、信息本身的价值2)、信息所处的发布结构
3)、信息发布者的素质4)、信息接收者的过滤77、网络中意见的自由传播分为三个层面:意见形成结构(个体、微观层面);意见冲突结构(社群、中观层面);意见流动结构(网络、宏观层面)
78、个体意见的形成是网络意见形成的起点;一种最简单的直接式意见发布方式是受众调查
79、意见发布结构分两类:1)、无参照式指的是,受众在不知道其他人的意见的情况下,来发表自己的意见2)、有参照式指的是,受众在可以看到其他人意见的情况下,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80、从网站的管理方式看,意见发布结构分为有限制式、半限制式和无限制式82、意见冲突模式:1)、散漫式2)、中心式3)、派别式
84、一般情况下,下列四种意见具有更强的扩散动力:
1)、与主流意见相对立的观点2)、极端的观点
3)、系统化的观点4)、伪装深刻的观点
49、层次化文本,一篇文章的完整层次包括:
层次一:标题
层次二:内容提要
层次三:文章主体(包括图片等)
层次四:关键词或背景链接
层次五:相关文章等延伸性阅读
当然,不一定每一篇文章都有五个层次,但是大多数都至少分为三个层次,即标题、主体、相关链接。

85、促使意见流动的外在动力:欣赏与认同、相互利用、树靶批判
78、把关人概念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
79、网络中三个层面的把关人:政府、专业机构、网民自我把关
80、点击率反映新闻阅读率;网络新闻是以层次化文本的方式呈现的,正文是新闻最核心的文本层次;新闻排行榜体现受众阅读取向
名词解释
4、超文本:一是指构成网夜的信息类型不再限于文字,还包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二是意味着,在网络上,网页之间不再是孤立的,可以由超链接构成复杂的关系
23、初级群体:又叫做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群体。

(家庭)
24、次级群体:又称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成员间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各种社会组织就是这类群体
24、群体意识:就是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它包含:1)、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2)、群体感情3)、群体归属感
25、群体规范:指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及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
42、关键词排名分为两类——竞价排名和固定排名
竞价排名方式:指的是使要推广的产品或品牌出现在相应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中,使其居于优先位置。

它按照付费越高者排名越靠前的原则,对购买了同一关键词的网站进行排名。

竞价排名不是按照排名时间的长短收费,而是按照给客户网站带来实际访问量收费
关键词固定排名:指的是在用户进行关键词搜索时,广告用户的网站将出现在关键词搜索结果界面中的固定位置(名次),并按照预先确定的价格支付广告费,固定排名搜索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搜索排名方式,相对应竞价排名而言其广告效果以及其灵活性比较欠缺
57、数字鸿沟:也叫数码区隔,指在信息时代因地域、收入、教育水准和种族等原因而形成的在数字化技术掌握和运用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同群体在社会中面临的不平等现象。

65、从众:社会心理学里,把个人因团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态度、判断与行为上表现出的与团体内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叫做从众。

73、网络传播结构定义:网络传播中个要素的关系构成方式与运动方式。

即传播者、受众、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环境等的相互作用方式
74、信息的扩散:实际上就是信息在网络中的不断复制过程,信息的扩散通常是一个网状渗透型结构
75、信息衰减:指用片段、局部的方式对信息加以复制
76、信息的变形:是指对信息进行有意的加工,导致信息原有状态的偏离
81、意见冲突:指的是在网络中的一些群体聚集的区域,各种意见的相互交锋,以及该区域内主流意见的形成过程
83、意见流动:指的是意见从网络中的个别区域向其他区域的扩散过程,意见各区域间意见的交叉运动
简答或多选
5、PDF技术——可移植文档格式(Adobe PHD)P17
优点:1)、保证精确打印2)、特别适合在屏幕上阅览
3)、高效的浏览4)、加密特性
5)、跨平台6)、文件采用压缩格式
6、新一代的电子报纸特点P20
1)、兼具印刷界面与电子界面的阅读特点
2)、网络替代传统发行渠道
3)、与网站的信息发布方式互为补充
27、内联网功能:1)、Web:可集成多种功能服务2)、电子邮件:成员的个体间通信3)、公告板、聊天:实现组织成员间的多对多信息交流,聊天功能可以替代电话功能4)、FTP:文件的相互传送
9、第三代电子杂志的特点P22
1)、多媒体成为电子杂志的主要卖点
2)、互动成为电子杂志的重要追求
3)、多种接收平台成为最终开发目标
4)、生产与发行走向专业化与集中化
18、网络传播功能的多重性
1)、从个人层面看:人际交流,个人情绪的调节,“人脉”资源的积累,个人生活平台、个人学习平台、个人工作平台
2)、从群体层面看:已有群体的维系,新群体的发展,群体文化的形成与维系、群体间的互动
3)、从组织层面看:组织的工作平台,组织内的信息沟通,组织文化的形成与维系,组织外的信息传播,组织的对外公关等
4)、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信息的传播,社会舆论的形成,社会环境的监测,社会文化的发展与传承,社会服务等
19、群体承诺:一般是指个体认同并卷入一个群体的强度P82
主要取向性质分为:(1)情感取向:群体承诺的的取向强调的是意愿,被称为“情感性承诺”
(2)工具取向:这种群体承诺的取向强调的是“需要”,由于它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是否在群体内继续留任,因此也被称为“继续性承诺”、“留任性承诺”或“工具性承诺”
(3)规范取向:这种群体承诺的取向强调的是应该,被称为“规范性承诺”
28、网络式组织不仅改善了组织内部信息的流动状况,也在其他方面带来了影响P89
1)、网络式组织对组织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这种结构的变化也促使组织内“集权制”向“分权制”转变
3)、网络式组织必将促进企业再造工程
88、从网络信息接收的角度看,接收者的信息接收结构包括几个方面:
1)、信息价值判断标准:发送者与接收者在信息价值判断方面的偏差,直接导致接收者兴趣的衰减,以及对传播者信任度的降低P361 2)、信息分类标准3)、信息的标题4)、个人兴趣点
5)、信息阅读习惯6)、阅读环境
44、为什么说网络语言是一种“生长性”很强的语言?P215 1)、首先是网民求新、求变的心理,他们会不断地创造出新词汇来显示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显示自己的个性
2)、其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带来新的应用方式,这些应用方式又会促使新的词汇的产生
3)另外,网络语言与网络文化是对一般流行文化的一个折射,有时也与其他媒体的流行文化相互作用
76、信息能进入不断循环是由于信息进入了数据库中,信息循环结构的特点:P366
1)、它是一种“提取”式信息获得结构
2)、它是一种“或然性”信息获得结构
3)、它还是一种“类群式”信息或得结构
77、信息循环结构的几个关键性因素:P 366
1)、受众的目的与需求
2)、相关技术
3)、受众信息请求技巧
论述
32、如何通过标题强化原则(标题手段)
在网业中,文章的标题文字对形成强势也有较大作用,因为当读者看不到正文时,只能通过标题文字是否能引起他的兴趣来做初步判断,这时,放在印刷报纸上不起眼的新闻可能由于标题做得好而会在网页上显得抢眼
标题手段首先体现在标题的内容上,因此,网络新闻编辑应该提高标题的生动性、准确性,并使标题能恰当体现内容的重要程度,也就是重要新闻标题浓墨重彩,而一般标题则可以适当的轻描淡写,不要喧宾夺主
其次,标题的表现形式也是体现其重要程度的一个方式,利用相关编排手段可以突出或淡化某些标题
19、公共领域,更普遍意义上称网络是一种“公共话语空间”。

公共话语空间意味着网络是一个允许个体进行意见表达的公开场所,个体在这样一种空间的话语表达,有可能被他人听到,这样的空间赋予个人的更多的是一种说话的“权利”而不是“权力”
公共话语空间的另外一种重要特性是,它可以将弱小的个体的声音并聚成强大的集体的声音,使之广为传播,但是,这种汇聚并不一定在所有情况下都是理性的或建设性的,这也正是将网络称为“公共话语空间”而不是“公共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们意识到网络可能具有的公共领域性质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网络空间并不等于公共领域,在一部分网络空间充当着公共领域的同时,还有一部分网络空间仍然保持着其私人领域的性质;在私人领域里,个体的需求不同,个体意见的形成与表达方式与公共领域应该是有比较明显的区分的,起社会功能也是有所不同的;网络中的“公共话语空间”与“私人话语空间”的界限并不总是那么清晰可变
认识网络媒介“公”“私”兼具的特性,一方面可以提醒网民,对网络中的言行可能产生的社会性后果要有足够的估计;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避免单一化的认识网络的作用,即不能只是从公共话语空间的角度认识其作用,还需要注意到私人话语空间的属性及其影响
47、从娱乐化和情绪释放的角度的阐释对网络恶搞的理解?
1)、恶搞是娱乐化潮流推动下的文化走向。

在整个大众文化以及传媒业的娱乐化潮流之下,恶搞也成为了一种娱乐方式。

事实上大多数网民进行恶搞时,并没有反抗主流文化的自觉意识,更多的是在娱乐心态推动下的一种游戏。

很多恶搞只不过是以解构主流文化的方式,来刺激人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这种颠覆中获得娱乐快感。

可以说,恶搞顺应了大众文化的娱乐化走向,同时又在某个方面推动了这种走向。

2)、恶搞是社会转型期社会情绪释放的一种通道。

恶搞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恶搞不仅给了人们娱乐,也给了人们释放。

就像人们往往需要用暴力方式来发泄自己一样,网络恶搞是另一种形式的“暴力”,这种暴力常常不是简单针对某一个恶搞对象,而是针对整个社会环境。

很多参与恶搞的人都有特定的心理释放诉求,恶搞作品本身往往是他们满足这种诉求的载体。

当然,这种情绪释放所导致的暴力,常常需要一些靶子,这就难免常常伤及无辜,“很黄很暴力”事件中的小女孩便是一个典型的受害者。

这也表明,恶搞的破坏性效果是值得警惕的
21、作为虚拟社会,网络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如何?
虚拟社群的出现,带来了新型的人际交往方式好群体关系,从社会学意义上看,研究虚拟社区是研究网络时代的人的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由此也为研究社会结构提供了一定依据;它还具有政治学上的意义,虚拟社区为理想的公共领域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虚拟社会也带来了虚拟政治、虚拟军事、虚拟文化等一系列全新的概念,它们存在的方式虽然是数字化的“虚拟”,但是其作用却绝不是虚拟的
虚拟社会中的人和虚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也都对网络传播与新闻网站的经营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虚拟环境中人的需求与心理,研究虚拟社群的互动对于新闻传播效果的影响以及虚拟社群在网站经营中的意义,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