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官政一(2)全文

合集下载

沈括《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

沈括《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据现可见的最古本元大德刻本,《梦溪笔谈》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

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

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

社会历史方面,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典制礼仪的演变,旧赋役制度的弊害,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

《梦溪笔谈》成书于11世纪末,一般认为是1086年至1093年间。

作者自言其创作是"不系人之利害者",出发点则是"山间木荫,率意谈噱"。

书名《梦溪笔谈》,则是沈括晚年归退后,在润州(今镇江)卜居处"梦溪园"的园名。

该书包括祖本在内的宋刻本早已散佚。

现所能见到的最古版本是1305年(元大德九年)东山书院刻本,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元大德刻本是为善本,其流传清晰,版本有序,历经各朝代,数易藏主,至1 965年,在周恩来主持下,于香港购回。

梦溪笔谈卷一 故事一学士院轶事原文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

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

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

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c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译文学士院玉堂,因为宋太宗曾经驾临过,所以直到现在,只有翰林学士每月初一才允许正坐其中,其他日子都不敢擅自乱坐。

过去的规矩,是在堂中设立视草台,每当草拟诏书时,学士就穿戴齐整坐到台上。

现在不这样做了,仅仅留下座空台而已。

梦溪笔谈原文及注释

梦溪笔谈原文及注释

梦溪笔谈原文及注释梦溪笔谈原文及注释内容简介: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原文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翻译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都隐蔽在土里;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

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出处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无所不精。

他晚年所著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梦溪笔谈》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学术宝库,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作者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进士。

神宗时参与王安石变法运动。

熙宁五年(1072年)提举司天监,次年赴两浙考察水利、差役。

熙宁八年出使辽国,驳斥辽的争地要求。

次年任翰林学士,权三司使,整顿陕西盐政。

后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加强对西夏的防御。

元丰五年(1082年)以宋军于永乐城之战中为西夏所败,连累被贬。

《梦溪笔谈》官政二原文及译文

《梦溪笔谈》官政二原文及译文

《梦溪笔谈》官政二原文及译文官政二原文作者:沈括淮南漕渠,筑埭以畜水,不知始于何时,旧传召伯埭谢公所为。

按李翱《来南录》,唐时犹是流水,不应谢公时已作此埭。

天圣中,监真州排岸司右禁陶鉴始议为復闸节水,以省舟船过埭之劳。

是时工部郎中方仲荀、文思使张纶为发运使、副,表行之,始为真州闸。

歳省冗卒五百人,杂费百二十五万。

运舟旧法,舟载米不过三百石。

闸成,始为四百石船。

其后所载浸多,官船至七百石;私船受米八百余囊,囊二石。

自后,北神、召伯、龙舟、茱萸诸埭,相次废革,至今为利。

余元丰中过真州,江亭后粪壤中见一卧石,乃胡武平为《水闸记》,略叙其事,而不甚详具。

张杲卿丞相知润州日,有妇人夫出外数日不归,忽有人报菜园井中有死人,妇人惊往视之。

号哭曰:“吾夫也。

”遂以闻官。

公令属官集邻里就井验是其夫与非,众皆以井深不可辨,请出尸验之。

公曰:“众皆不能辨,妇人独何以知其为夫?”收付所司鞠问,里奸人杀其夫,妇人与闻其谋。

庆历中,议弛茶盐之禁及减商税。

范文正以为不可:茶盐商税之入,但分减商贾之利耳,行于商贾未甚有害也;今国用未减,歳入不可阙,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

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国用有余,当宪宽赋役;然后及商贾。

弛禁非所当先也。

其议遂寝。

真宗皇帝南衙日,开封府十七县皆以歳旱放税,即有飞语闻上,欲有所中伤。

太宗不悦。

御史探上意,皆露章言开封府放税过实,有旨下京东、西两路诸州选官覆按。

内亳州当按太康,咸平两县。

是时曾会知亳州,王冀公在幕下,曾爱其识度,常以公相期之。

至是遣冀公行,仍戒之曰:“此行所系事体不轻,不宜小有高下。

”冀公至两邑,按行甚详。

其余抗言放税过多,追收所税物,而冀公独乞全放,人皆危之。

明年,真宗即位。

首擢冀公为右正言,仍谓辅臣曰:“当此之时,朕亦自危惧。

钦若小官,敢独为百姓伸理,此大臣节也。

”自后进用超越,卒至入相。

国朝初平江南,歳铸七万贯。

自后稍增广,至天圣中,歳铸一百余万贯。

『经典古文』《梦溪笔谈》全文翻译目录

『经典古文』《梦溪笔谈》全文翻译目录

『经典古文』《梦溪笔谈》全文翻译目录《梦溪笔谈》全文翻译目录:
1.卷一故事一9.卷八象数二17.卷十六艺文三25.卷二十四杂志一
2.卷二故事二10.卷九人事一18.卷十七书画26.卷二十五杂志二
3.卷三辨证一11.卷十人事二19.卷十八技艺27.卷二十六药议
4.卷四辨证二12.卷十一官政一20.卷十九器用28.卷二十六补笔谈卷一
5.卷五乐律一13.卷十二官政二21.卷二十神奇29.卷二十六补笔谈卷二
6.六卷六乐律二14.卷十三权智22.卷二十一异事
(异疾附)
30.卷二十六补笔
谈卷三
7.卷七象数一15.卷十四艺文一23.卷二十二谬误
(谲诈附)
31.卷二十六续笔

8.卷七极星测量16.卷十五艺文二24.卷二十三讥谑。

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

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

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梦溪笔谈部分翻译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梦溪笔谈翻译及原文卷一故事一1.学士院轶事原文:学士院玉堂,太宗皇帝曾亲幸,至今唯学士上日许正坐,他日皆不敢独坐。

故事:堂中设视草台,每草制,则具衣冠据台而坐。

今不复如此,但存空台而已。

玉堂东,承旨阁子窗格上有火燃处,太宗尝夜幸玉堂,苏易简为学士,已寝,遽起,无烛具衣冠,宫嫔自c引烛入照之,至今不欲更易,以为玉堂一盛事。

译文:学士院玉堂,因为宋太宗曾经驾临过,所以直到现在,只有翰林学士每月初一才允许正坐其中,其他日子都不敢擅自乱坐。

过去的规矩,是在堂中设立视草台,每当草拟诏书时,学士就穿戴齐整坐到台上。

现在不这样做了,仅仅留下座空台而已。

玉堂东边,承旨阁子的窗格上有火烧过的痕迹。

原来宋太宗曾在夜间驾临玉堂,那时苏易简是学士,已经睡下了又匆忙起来,没有烛火照着穿衣戴帽,侍从的宫女便从窗格间伸进烛火照明。

到现在也不打算更换烧过的窗格,以便把它留作玉堂的一段佳话。

2.胡服原文: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

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有蹀躞带,皆胡服也。

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

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

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袴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

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以佩带弓剑、巾分(这两个合起来是一个字)帨、算囊、刀砺之类。

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秋根,即今之带銙也。

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

开元之后,虽人旧俗,而稍褒博矣。

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

译文:中原地区的衣冠服饰,自从北齐以来,就全部采用了胡人的服装。

窄衣袖、长筒皮靴,有蹀躞皮带,这些都是胡人的装束。

《梦溪笔谈》官政一原文及译文

《梦溪笔谈》官政一原文及译文

《梦溪笔谈》官政一原文及译文官政一原文作者:沈括世称陈恕为三司使,改茶法,歳计几增十倍。

余为三司使时,考其籍,盖自景德中北戎入寇之后,河北籴便之法荡尽,此后茶利十丧其九。

恕在任,值北虏讲解,商人顿復,歳课遂增,虽云十倍之多,考之尚未盈旧额。

至今称道,盖不虞之誉也。

世传算茶有三说最便。

三说者,皆谓见钱为一说,犀牙、香药为一说,茶为一说,深不然也。

此乃三分法,其谓缘边入纳粮草,其价折为三分,一分支见钱,一分折犀象杂货,一分折茶尔,后又有并折盐为四分法,更改不一,皆非三说也。

余在三司,求得三说旧案。

三说者,乃是三事:博籴为一说,便籴为一说,直便为一说。

其谓之“博籴”者,极边糖草,歳入必欲足常额,每歳自三司抛数下库务,先封椿见钱、紧便钱、紧茶钞。

“紧便钱”谓水路商旅所便处,“紧茶钞”谓上三山场榷务。

然后召人入中。

“便籴”者,次边粮草,商人先入中粮草,乃诣京师算请慢便钱、慢茶钞及杂货。

“慢便钱”谓道路货易非便处,“慢茶钞”谓下三山场榷务。

“直便”者,商人取便,于缘边入纳见钱,于京师请领。

三说,先博籴,数足,然后听便籴及直便。

以此商人竞趋争先赴极边博籴,故边粟常先足,不为诸郡分裂,粮草之价,不能翔踊,诸路税课,亦皆盈衍,此良法也。

余在三司,方欲讲求,会左迁,不果建议。

延州故丰林县城,赫连勃勃所筑,至今谓之赫连城。

紧密如石,劚之皆火出。

其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

予亲使人步之,马面皆长四丈,相去六七丈,以其马面密,则城不须太厚,人力亦难兼也。

余曾亲见攻城,若马面长则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则矢石相及,敌人至城下,则四面矢石临之。

须使敌人不能到城下,乃为良法。

今边城虽厚,而马面极短且疏,若敌人可到城下,则城虽厚。

终为危道。

其间更多其角,谓之团敌,此尤无益。

全藉倚楼角以发矢石,以覆护城脚。

但使敌人备处多,则自不可存立。

赫连之城,深可为法也。

刘晏掌南计,数百里外物价高下,即日知之。

人有得晏一事,余在三司时,尝行之于东南,每歳发运司和籴米于郡县,未知价之高下,须先具价申禀,然后视其贵贱,贵则寡取,贱则取盈。

梦溪笔谈·官政二原文注释及翻译

梦溪笔谈·官政二原文注释及翻译

梦溪笔谈·官政二原文注释及翻译船闸【原文】淮南①漕渠②,筑埭③以畜水,不知始于何时,旧传召伯埭④谢公⑤所为。

按李翱⑥《来南录》,唐时犹是流水,不应谢公时已作此埭。

天圣⑦中,监真州排岸司⑧右侍禁陶鉴始议为复闸节水,以省舟船过埭之劳。

是时工部⑨郎中⑩方仲荀、文思使张纶为发运使、副,表行之,始为真州闸。

岁省冗卒五百人、杂费百二十五万。

运舟旧法,舟载米不过三百石。

闸成,始为四百石船。

其后所载浸多,官船至七百石;私船受米八百余囊,囊二石。

自后,北神、召伯、龙舟、茱萸诸埭,相次废革,至今为利。

余元丰中过真州,江亭后粪壤中见一卧石,乃胡武平为《水闸记》,略叙其事,而不甚详具。

【注释】①淮南:宋代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即今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

②漕渠:可作漕运用的渠道。

一说这里指邗沟,即江苏淮安至仪征的一段古运河。

③埭(dài):坝。

④召(shào)伯埭:在今江苏扬州邵伯镇。

⑤谢公:即谢安,东晋时任宰相。

⑥李翱:人名,字习之,唐时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等职。

⑦天圣:宋仁宗赵祯年号(1023—1032年)。

⑧排岸司:掌管河渠水利的官员。

⑨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制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

⑩郎中:汉代以后,中央六部都设司,各司长官称郎中。

文思使:掌管文思院的官员。

宋代置文思院,掌管手工艺制造。

冗卒:多余的士卒。

石(dàn):古代计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浸:渐渐。

囊:袋。

囊二石:每袋装两石。

相次废革:先后废弃不用了。

粪壤:这里指污泥。

粪:秽土,污泥。

胡武平:即胡宿,字武平,曾任扬子尉、知湖州、枢密副使、太子少师等。

【译文】淮南的漕运水道,采用修筑水坝来蓄水的办法,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传说召伯埭是东晋时谢安所修筑的。

但是查阅李翱《来南录》的有关记载可知,唐朝时召伯埭那儿还是畅通的河流,因此不可能在谢安时就修筑起了这座水坝。

宋仁宗天圣年间,监管真州的排岸司右侍禁陶鉴才开始提议修建复闸来调节水位落差,以解决船只通过水坝的困难。

梦溪笔谈·官政二(2)全文

梦溪笔谈·官政二(2)全文

梦溪笔谈·官政二(2)全文张杲卿断案【原文】张杲卿①丞相知润州②日,有妇人夫出外数日不归,忽有人报菜园井中有死人,妇人惊往视之,号哭③曰:吾夫也。

遂以闻官④。

公⑤令属官集邻里就井验是其夫与非,众皆以井深不可辨,请出尸验之。

公曰:众皆不能辨,妇人独何以知其为夫?收付所司⑥鞠问⑦,果奸人杀其夫,妇人与闻⑧其谋。

【注释】①张杲(ɡǎo)卿:即张升,字杲卿,宋韩城人。

②润州:古州名,即今江苏镇江。

③号哭:连喊带叫地大声哭。

号:哭而有声,大声哭。

④闻官:即使官府闻,让官府得知,也就是向官府报案的意思。

⑤公:文中指张杲卿。

⑥所司:所掌管的官署。

⑦鞠(jū)问:审问。

鞠:通鞫,审讯犯人。

⑧与闻:参与谋划,知道情况。

【译文】张杲卿在润州担任知州时,有个妇女的丈夫外出多日没有回家。

突然有人告知一处菜园的井里有死人,这个妇女很吃惊地过去一看,放声大哭道:这是我的丈夫啊!于是报告了官府。

张杲卿就让他的下属官员把这个妇女的邻居们召集到井边,辨认井里的死人是不是这个妇女的丈夫,大家都认为井深看不清而无法辨认,请求打捞出尸体再查验。

张杲卿说:这么多人都分辨不清,为什么这个妇女偏偏就能知道井里的死人是她丈夫呢?于是就将这个妇女抓起来交给有关官员进行审讯,发现果然是这个妇女的奸夫杀了她的丈夫,她也参与了这桩谋杀案。

范仲淹重农抑商【原文】庆历①中,议弛②茶盐之禁③及减商税。

范文正④以为不可:茶盐商税之入,但⑤分减商贾之利耳,行于商贾未甚⑥有害也;今国用⑦未减,岁入⑧不可阙⑨,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

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国用有余,当先宽赋役⑩;然后及商贾。

弛禁非所当先也。

其议遂寝。

【注释】①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 1048年)。

②弛:解除,免除。

③茶盐之禁:文中指对私营茶盐的禁令。

④范文正:范仲淹。

⑤但:只,仅。

⑥甚:很,极。

⑦国用:这里是指国家的用度。

⑧岁入:指每年的税收收入。

梦溪笔谈·官政一原文注释及翻译

梦溪笔谈·官政一原文注释及翻译

梦溪笔谈·官政一原文注释及翻译“三说法”【原文】世传算茶有“三说①法”最便。

“三说”者,皆谓见钱为一说,犀牙、香药为一说,茶为一说,深不然也。

此乃三分法耳,谓缘边入纳粮草,其价折为三分,一分支见钱,一分折犀象、杂货,一分折茶。

尔后又有并折盐为四分法,更改不一,皆非“三说”也。

予在三司,求得“三说”旧案,“三说”者乃是三事:博籴为一说,便籴为一说,直便为一说。

其谓之博籴者,极边粮草,岁入必欲足常额,每岁自三司抛数下库务,先封桩②见钱、紧便钱、紧茶钞(紧便钱谓水路商旅所便处,紧茶钞谓上三山场榷务③),然后召人入中④。

便籴者,次边⑤粮草,商人先入中粮草,乃诣京师算请慢便钱、慢茶钞及杂货(慢便钱谓道路货易非便处,慢茶钞谓下三山场榷务)。

直便者,商人取便于缘边入纳见钱,于京师请领。

“三说”,先博籴数足,然后听便籴及直便。

以此,商人竞趋争先,赴极边博籴,故边粟常先足,不为诸郡分裂。

粮草之价不能翔踊,诸路税课亦皆盈衍,此良法也。

予在三司,方欲讲求,会左迁,不果建议。

【注释】①算茶:宋代向茶户征税,用茶折算,习称所征之茶为“算茶”。

三说:读为“三悦”。

②封桩:犹言封存入库。

宋初曾设封桩库,专储金帛及财政盈余等。

③上三山场榷务:官府设在茶场榷卖茶叶的机构。

宋代有十三处榷卖茶场,分在蕲(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黄冈)、舒(今安徽安庆)、庐(今安徽合肥)、寿(今安徽寿县)、光(今河南潢川)六州,或统称“淮南十三山场”。

疑后三州的榷场俗称“上三山场”,前三州的榷场则称“下三山场”。

榷,官府专卖之称。

④入中:募商人入纳粮草(或其他军需物资)于规定的沿边地点,给以钞引,使至京师或他处领取现金或金银、茶、盐、香药等,称为“入中”。

⑤次边:极边以内的边境地区。

【译文】世传国家税茶的发卖有“三悦法”是最为便利的。

所谓“三悦”,都认为见钱是一悦,犀牛角、象牙和香药是一悦,茶是一悦,这是大不然的。

这不过是一种三分法,指的是商民向沿边入纳粮草,官府的酬价用三种方式结算,一部分支现钱,一部分折算成犀牛角、象牙和其他杂货等,一部分折算成茶引支付。

《梦溪笔谈·官政一》全文译文

《梦溪笔谈·官政一》全文译文

《梦溪笔谈·官政⼀》全⽂译⽂ 原⽂ 世称陈恕为三司使,改茶法,歳计⼏增⼗倍。

余为三司使时,考其籍,盖⾃景德中北戎⼊寇之后,河北籴便之法荡尽,此后茶利⼗丧其九。

恕在任,值北虏讲解,商⼈顿復,歳课遂增,虽云⼗倍之多,考之尚未盈旧额。

⾄今称道,盖不虞之誉也。

世传算茶有三说最便。

三说者,皆谓见钱为⼀说,犀⽛、⾹药为⼀说,茶为⼀说,深不然也。

此乃三分法,其谓缘边⼊纳粮草,其价折为三分,⼀分⽀见钱,⼀分折犀象杂货,⼀分折茶尔,后⼜有并折盐为四分法,更改不⼀,皆⾮三说也。

余在三司,求得三说旧案。

三说者,乃是三事:博籴为⼀说,便籴为⼀说,直便为⼀说。

其谓之“博籴”者,极边糖草,歳⼊必欲⾜常额,每歳⾃三司抛数下库务,先封椿见钱、紧便钱、紧茶钞。

“紧便钱”谓⽔路商旅所便处,“紧茶钞”谓上三⼭场榷务。

然后召⼈⼊中。

“便籴”者,次边粮草,商⼈先⼊中粮草,乃诣京师算请慢便钱、慢茶钞及杂货。

“慢便钱”谓道路货易⾮便处,“慢茶钞”谓下三⼭场榷务。

“直便”者,商⼈取便,于缘边⼊纳见钱,于京师请领。

三说,先博籴,数⾜,然后听便籴及直便。

以此商⼈竞趋争先赴极边博籴,故边粟常先⾜,不为诸郡分裂,粮草之价,不能翔踊,诸路税课,亦皆盈衍,此良法也。

余在三司,⽅欲讲求,会左迁,不果建议。

延州故丰林县城,赫连勃勃所筑,⾄今谓之赫连城。

紧密如⽯,劚之皆⽕出。

其城不甚厚,但马⾯极长且密。

予亲使⼈步之,马⾯皆长四丈,相去六七丈,以其马⾯密,则城不须太厚,⼈⼒亦难兼也。

余曾亲见攻城,若马⾯长则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则⽮⽯相及,敌⼈⾄城下,则四⾯⽮⽯临之。

须使敌⼈不能到城下,乃为良法。

今边城虽厚,⽽马⾯极短且疏,若敌⼈可到城下,则城虽厚。

终为危道。

其间更多其⾓,谓之团敌,此尤⽆益。

全藉倚楼⾓以发⽮⽯,以覆护城脚。

但使敌⼈备处多,则⾃不可存⽴。

赫连之城,深可为法也。

刘晏掌南计,数百⾥外物价⾼下,即⽇知之。

⼈有得晏⼀事,余在三司时,尝⾏之于东南,每歳发运司和籴⽶于郡县,未知价之⾼下,须先具价申禀,然后视其贵贱,贵则寡取,贱则取盈。

梦溪笔谈·官政一原文注释及翻译

梦溪笔谈·官政一原文注释及翻译

梦溪笔谈·官政一原文注释及翻译“三说法”【原文】世传算茶有“三说①法”最便。

“三说”者,皆谓见钱为一说,犀牙、香药为一说,茶为一说,深不然也。

此乃三分法耳,谓缘边入纳粮草,其价折为三分,一分支见钱,一分折犀象、杂货,一分折茶。

尔后又有并折盐为四分法,更改不一,皆非“三说”也。

予在三司,求得“三说”旧案,“三说”者乃是三事:博籴为一说,便籴为一说,直便为一说。

其谓之博籴者,极边粮草,岁入必欲足常额,每岁自三司抛数下库务,先封桩②见钱、紧便钱、紧茶钞(紧便钱谓水路商旅所便处,紧茶钞谓上三山场榷务③),然后召人入中④。

便籴者,次边⑤粮草,商人先入中粮草,乃诣京师算请慢便钱、慢茶钞及杂货(慢便钱谓道路货易非便处,慢茶钞谓下三山场榷务)。

直便者,商人取便于缘边入纳见钱,于京师请领。

“三说”,先博籴数足,然后听便籴及直便。

以此,商人竞趋争先,赴极边博籴,故边粟常先足,不为诸郡分裂。

粮草之价不能翔踊,诸路税课亦皆盈衍,此良法也。

予在三司,方欲讲求,会左迁,不果建议。

【注释】①算茶:宋代向茶户征税,用茶折算,习称所征之茶为“算茶”。

三说:读为“三悦”。

②封桩:犹言封存入库。

宋初曾设封桩库,专储金帛及财政盈余等。

③上三山场榷务:官府设在茶场榷卖茶叶的机构。

宋代有十三处榷卖茶场,分在蕲(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黄冈)、舒(今安徽安庆)、庐(今安徽合肥)、寿(今安徽寿县)、光(今河南潢川)六州,或统称“淮南十三山场”。

疑后三州的榷场俗称“上三山场”,前三州的榷场则称“下三山场”。

榷,官府专卖之称。

④入中:募商人入纳粮草(或其他军需物资)于规定的沿边地点,给以钞引,使至京师或他处领取现金或金银、茶、盐、香药等,称为“入中”。

⑤次边:极边以内的边境地区。

【译文】世传国家税茶的发卖有“三悦法”是最为便利的。

所谓“三悦”,都认为见钱是一悦,犀牛角、象牙和香药是一悦,茶是一悦,这是大不然的。

这不过是一种三分法,指的是商民向沿边入纳粮草,官府的酬价用三种方式结算,一部分支现钱,一部分折算成犀牛角、象牙和其他杂货等,一部分折算成茶引支付。

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

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梦溪笔谈原文及翻译《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

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下面是yjbys店铺为您收集整理的梦溪笔谈三则及译文,需要的同学们可以看看!李士衡不重财物【原文】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一武人为副。

高丽礼币赠遗②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

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③船底,然后实以己物,以避漏湿。

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

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重,必难免。

副使仓惶,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便不暇拣择。

约投及半,风息船定。

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①李士衡(959—1032):字天均,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官至尚书左丞。

②币:丝织品礼物。

遗(wèi):赠送。

③藉:垫。

【译文】李士衡为馆职时,出使高丽,一武人为副使。

高丽赠送给他们的礼品和其他物品,士衡都不在意,一切都让副使去管。

当时船底不严密,有些渗水,做副使的人就把高丽送给士衡的丝织品垫在船底,然后把自己所得的礼品放在上面,以防备被渗水打湿。

到了海上,遇到大风,船将要倾覆。

驾船的人大为恐慌,请求把船上所载的物品全部弃掉,不然船太重,必难免沉船一死。

副使仓皇不知所措,即取船中的财物投进海里,也来不及挑选。

约投了一半,风停了,船又稳定下来。

随即点检所投,发现都是副使的物品,士衡所得礼物在船底,一无所失。

贡举人群见不成班【原文】旧制,天下贡举人到阙,悉皆入对,数不下三千人,谓之“群见”。

远方士皆未知朝廷仪范,班列纷错,有司不能绳勒①,见之日先设禁围于著位②之前,举人皆拜于禁围之外。

盖欲限其前列也,至有更相抱持,以望黼座③者。

有司患之,近岁遂止令解头④入见,然尚不减数百人。

嘉祐中,予忝在解头,别为一班,最在前列,目见班中唯从前一两行稍应拜起之节,自余亦终不成班缀而罢。

每为閤门⑤之累,常⑥言殿庭中班列不可整齐者唯有三色,谓举人、蕃人、骆驼。

梦溪笔谈官政二

梦溪笔谈官政二

梦溪笔谈官政二船闸【原文】淮南①漕渠②,筑埭③以畜水,不知始于何时,旧传召伯埭④谢公⑤所为。

按李翱⑥《来南录》,唐时犹是流水,不应谢公时已作此埭。

天圣⑦中,监真州排岸司⑧右侍禁陶鉴始议为复闸节水,以省舟船过埭之劳。

是时工部⑨郎中⑩方仲荀、文思使张纶为发运使、副,表行之,始为真州闸。

岁省冗卒五百人、杂费百二十五万。

运舟旧法,舟载米不过三百石。

闸成,始为四百石船。

其后所载浸多,官船至七百石;私船受米八百余囊,囊二石。

自后,北神、召伯、龙舟、茱萸诸埭,相次废革,至今为利。

余元丰中过真州,江亭后粪壤中见一卧石,乃胡武平为《水闸记》,略叙其事,而不甚详具。

【注释】①淮南:宋代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即今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

②漕渠:可作漕运用的渠道。

一说这里指邗沟,即江苏淮安至仪征的一段古运河。

③埭(dài):坝。

④召(shào)伯埭:在今江苏扬州邵伯镇。

⑤谢公:即谢安,东晋时任宰相。

⑥李翱:人名,字习之,唐时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等职。

⑦天圣:宋仁宗赵祯年号(1023—1032年)。

⑧排岸司:掌管河渠水利的官员。

⑨工部:封建时代中央官制六部之一,掌管营造工程。

⑩郎中:汉代以后,中央六部都设司,各司长官称郎中。

文思使:掌管文思院的官员。

宋代置文思院,掌管手工艺制造。

冗卒:多余的士卒。

石(dàn):古代计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浸:渐渐。

囊:袋。

囊二石:每袋装两石。

相次废革:先后废弃不用了。

粪壤:这里指污泥。

粪:秽土,污泥。

胡武平:即胡宿,字武平,曾任扬子尉、知湖州、枢密副使、太子少师等。

【译文】淮南的漕运水道,采用修筑水坝来蓄水的办法,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传说召伯埭是东晋时谢安所修筑的。

但是查阅李翱《来南录》的有关记载可知,唐朝时召伯埭那儿还是畅通的河流,因此不可能在谢安时就修筑起了这座水坝。

宋仁宗天圣年间,监管真州的排岸司右侍禁陶鉴才开始提议修建复闸来调节水位落差,以解决船只通过水坝的困难。

梦溪笔谈·官政一全文

梦溪笔谈·官政一全文

梦溪笔谈·官政一全文三说法【原文】世传算茶有三说①法最便。

三说者,皆谓见钱为一说,犀牙、香药为一说,茶为一说,深不然也。

此乃三分法耳,谓缘边入纳粮草,其价折为三分,一分支见钱,一分折犀象、杂货,一分折茶。

尔后又有并折盐为四分法,更改不一,皆非三说也。

予在三司,求得三说旧案,三说者乃是三事:博籴为一说,便籴为一说,直便为一说。

其谓之博籴者,极边粮草,岁入必欲足常额,每岁自三司抛数下库务,先封桩②见钱、紧便钱、紧茶钞(紧便钱谓水路商旅所便处,紧茶钞谓上三山场榷务③),然后召人入中④。

便籴者,次边⑤粮草,商人先入中粮草,乃诣京师算请慢便钱、慢茶钞及杂货(慢便钱谓道路货易非便处,慢茶钞谓下三山场榷务)。

直便者,商人取便于缘边入纳见钱,于京师请领。

三说,先博籴数足,然后听便籴及直便。

以此,商人竞趋争先,赴极边博籴,故边粟常先足,不为诸郡分裂。

粮草之价不能翔踊,诸路税课亦皆盈衍,此良法也。

予在三司,方欲讲求,会左迁,不果建议。

【注释】①算茶:宋代向茶户征税,用茶折算,习称所征之茶为算茶。

三说:读为三悦。

②封桩:犹言封存入库。

宋初曾设封桩库,专储金帛及财政盈余等。

③上三山场榷务:官府设在茶场榷卖茶叶的机构。

宋代有十三处榷卖茶场,分在蕲(今湖北蕲春)、黄(今湖北黄冈)、舒(今安徽安庆)、庐(今安徽合肥)、寿(今安徽寿县)、光(今河南潢川)六州,或统称淮南十三山场。

疑后三州的榷场俗称上三山场,前三州的榷场则称下三山场。

榷,官府专卖之称。

④入中:募商人入纳粮草(或其他军需物资)于规定的沿边地点,给以钞引,使至京师或他处领取现金或金银、茶、盐、香药等,称为入中。

⑤次边:极边以内的边境地区。

【译文】世传国家税茶的发卖有三悦法是最为便利的。

所谓三悦,都认为见钱是一悦,犀牛角、象牙和香药是一悦,茶是一悦,这是大不然的。

这不过是一种三分法,指的是商民向沿边入纳粮草,官府的酬价用三种方式结算,一部分支现钱,一部分折算成犀牛角、象牙和其他杂货等,一部分折算成茶引支付。

梦溪笔谈·官政·权智

梦溪笔谈·官政·权智

梦溪笔谈·官政·权智《梦溪笔谈·官政一》世称陈恕为三司使,改茶法,歳计几增十倍。

余为三司使时,考其籍,盖自景德中北戎入寇之后,河北籴便之法荡尽,此后茶利十丧其九。

恕在任,值北虏讲解,商人顿復,歳课遂增,虽云十倍之多,考之尚未盈旧额。

至今称道,盖不虞之誉也。

世传算茶有三说最便。

三说者,皆谓见钱为一说,犀牙、香药为一说,茶为一说,深不然也。

此乃三分法,其谓缘边入纳粮草,其价折为三分,一分支见钱,一分折犀象杂货,一分折茶尔,后又有并折盐为四分法,更改不一,皆非三说也。

余在三司,求得三说旧案。

三说者,乃是三事:博籴为一说,便籴为一说,直便为一说。

其谓之“博籴”者,极边糖草,歳入必欲足常额,每歳自三司抛数下库务,先封椿见钱、紧便钱、紧茶钞。

“紧便钱”谓水路商旅所便处,“紧茶钞”谓上三山场榷务。

然后召人入中。

“便籴”者,次边粮草,商人先入中粮草,乃诣京师算请慢便钱、慢茶钞及杂货。

“慢便钱”谓道路货易非便处,“慢茶钞”谓下三山场榷务。

“直便”者,商人取便,于缘边入纳见钱,于京师请领。

三说,先博籴,数足,然后听便籴及直便。

以此商人竞趋争先赴极边博籴,故边粟常先足,不为诸郡分裂,粮草之价,不能翔踊,诸路税课,亦皆盈衍,此良法也。

余在三司,方欲讲求,会左迁,不果建议。

延州故丰林县城,赫连勃勃所筑,至今谓之赫连城。

紧密如石,劚之皆火出。

其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

予亲使人步之,马面皆长四丈,相去六七丈,以其马面密,则城不须太厚,人力亦难兼也。

余曾亲见攻城,若马面长则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则矢石相及,敌人至城下,则四面矢石临之。

须使敌人不能到城下,乃为良法。

今边城虽厚,而马面极短且疏,若敌人可到城下,则城虽厚。

终为危道。

其间更多其角,谓之团敌,此尤无益。

全藉倚楼角以发矢石,以覆护城脚。

但使敌人备处多,则自不可存立。

赫连之城,深可为法也。

刘晏掌南计,数百里外物价高下,即日知之。

人有得晏一事,余在三司时,尝行之于东南,每歳发运司和籴米于郡县,未知价之高下,须先具价申禀,然后视其贵贱,贵则寡取,贱则取盈。

《梦溪笔谈》官政一原文及译文

《梦溪笔谈》官政一原文及译文

《梦溪笔谈》官政一原文及译文官政一原文作者:沈括世称陈恕为三司使,改茶法,歳计几增十倍。

余为三司使时,考其籍,盖自景德中北戎入寇之后,河北籴便之法荡尽,此后茶利十丧其九。

恕在任,值北虏讲解,商人顿復,歳课遂增,虽云十倍之多,考之尚未盈旧额。

至今称道,盖不虞之誉也。

世传算茶有三说最便。

三说者,皆谓见钱为一说,犀牙、香药为一说,茶为一说,深不然也。

此乃三分法,其谓缘边入纳粮草,其价折为三分,一分支见钱,一分折犀象杂货,一分折茶尔,后又有并折盐为四分法,更改不一,皆非三说也。

余在三司,求得三说旧案。

三说者,乃是三事:博籴为一说,便籴为一说,直便为一说。

其谓之“博籴”者,极边糖草,歳入必欲足常额,每歳自三司抛数下库务,先封椿见钱、紧便钱、紧茶钞。

“紧便钱”谓水路商旅所便处,“紧茶钞”谓上三山场榷务。

然后召人入中。

“便籴”者,次边粮草,商人先入中粮草,乃诣京师算请慢便钱、慢茶钞及杂货。

“慢便钱”谓道路货易非便处,“慢茶钞”谓下三山场榷务。

“直便”者,商人取便,于缘边入纳见钱,于京师请领。

三说,先博籴,数足,然后听便籴及直便。

以此商人竞趋争先赴极边博籴,故边粟常先足,不为诸郡分裂,粮草之价,不能翔踊,诸路税课,亦皆盈衍,此良法也。

余在三司,方欲讲求,会左迁,不果建议。

延州故丰林县城,赫连勃勃所筑,至今谓之赫连城。

紧密如石,劚之皆火出。

其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

予亲使人步之,马面皆长四丈,相去六七丈,以其马面密,则城不须太厚,人力亦难兼也。

余曾亲见攻城,若马面长则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则矢石相及,敌人至城下,则四面矢石临之。

须使敌人不能到城下,乃为良法。

今边城虽厚,而马面极短且疏,若敌人可到城下,则城虽厚。

终为危道。

其间更多其角,谓之团敌,此尤无益。

全藉倚楼角以发矢石,以覆护城脚。

但使敌人备处多,则自不可存立。

赫连之城,深可为法也。

刘晏掌南计,数百里外物价高下,即日知之。

人有得晏一事,余在三司时,尝行之于东南,每歳发运司和籴米于郡县,未知价之高下,须先具价申禀,然后视其贵贱,贵则寡取,贱则取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溪笔谈·官政一(2)全文
赫连城
【原文】
延州①故丰林②县城,赫连勃勃③所筑,至今谓之赫连城。

紧密如石,劚④之皆火出。

其城不甚厚,但马面⑤极长且密。

予亲使人步之,马面皆长四丈,相去六七丈,以其马面密,则城不须太厚,人力亦难兼⑥也。

余曾亲见攻城,若马面长则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则矢石相及,敌人至城下,则四面矢石临之。

须使敌人不能到城下,乃为良法。

今边城虽厚,而马面极短且疏⑦,若敌人可到城下,则城虽厚,终为危道⑧。

其间更多刓⑨其角,谓之团敌⑩,此尤无益。

全藉倚楼角以发矢石,以覆护城脚。

但使敌人备处多,则自不可存立。

赫连之城,深可为法也。

【注释】
①延州:古州名,治所在今陕西延安。

②丰林:古县名,故址在今陕西延安东南。

③赫连勃勃:匈奴族人,十六国时期夏国的建立者,407 425年在位。

④劚(zh ):挖,掘。

⑤马面:设于女墙上的战棚。

宋人陈规《守城录》之二《守城机要》篇中载:马面,旧制六十步立一座,跳出城外,不减二丈,
阔狭随地不定,两边直觑城脚,其上皆有楼子,所用木植甚多。

⑥兼:同时兼顾。

⑦疏:稀疏,少。

⑧危道:这里指危险的事情。

⑨刓(w n):削去。

⑩团敌:圆形城角。

备处多:指需要加以防备的地方很多,也就是指会多处受到守城方的攻击,以至于无法在城下立住阵脚。

【译文】
延州旧丰林县城,是赫连勃勃时建筑的,至今还叫赫连城。

其城墙结实得像石头,用镢头刨它会迸出火花。

城墙不甚厚,但马面很长而且密集。

我曾亲自派人量过,马面都长达四丈,相互间隔有六七丈。

因为马面密集,所以城墙不必建得太厚,人力也难攻破。

我曾亲眼见过攻城,如果马面长,就可以用弓箭反射城下的攻城者;同时马面又密集,则箭矢、炮石的射程都能互相连接起来,敌人若攻至城下,就四面都有矢石交下而降到他们头上。

必须使敌人到不了城下,才是守城的良法。

如今边城的城墙虽厚,而马面都很短而且稀疏;如果敌人可以攻到城下,那么城墙虽厚,终究难免陷于危亡之地。

现在的马面还有不少是建成圆角的,号称是为了团敌,这尤其无益。

马面全凭借楼角发射矢石,以遮蔽保护城脚。

只要使敌人需要防备的地方多,他们即使到了城下无法存在立足。

赫连勃勃所建的城,非常值得效法。

校书官不恤职事
【原文】
旧校书官多不恤①职事,但②取旧书,以墨漫③一字,复注旧字于其侧,以为日课。

自置编校局,只得以朱④围之,仍⑤于卷末书校官姓名。

【注释】
①恤:忧虑,顾惜,这里指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尽心、不经意。

②但:仅,只。

③漫:本义是水涨,引申为满、弥漫,这里是指用墨汁将字涂盖起来。

④朱:红色,这里指用以改正错误的红色颜料。

⑤仍:还。

【译文】
过去校书官多不尽心于自己的职事,每天只是取来旧本书籍,找出一两个需要改正的字,用墨笔涂抹掉,并把自认为原文应该是哪个字的原字添注在旁边,就算完成了一天的任务。

自从嘉祐中置编校书籍局,只许用红笔圈出所要改正的字,并且每天都要在实际校读的页数的后面写上校书官的姓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