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滞药

合集下载

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

一、抗组胺药的分类:㈠按作用机制可分为:H1受体阻滞剂、H2受体阻滞剂、组胺阻滞剂。

1、H1受体阻滞剂有:苯海拉明、扑尔敏、赛庚啶、异丙嗪(非那根)、西替利嗪、阿伐斯汀,氯雷他定、特非那定、咪唑斯汀等。

2、H2受体阻滞剂有:西咪替叮、雷尼替叮等3、组胺阻滞剂:如酮替芬、曲尼司特、扎普司特等㈡H1受体阻滞剂按药物化学结构分类:1、乙醇胺类:如苯海拉明、茶苯海明、氯马斯汀;2、烃胺类:氯苯那敏(扑尔敏)、曲普利定(克敏、刻免)、第二代抗组胺药阿伐斯汀(欣民立或新敏乐)是曲普利定的衍生物。

3、哌啶类:赛庚啶、第二代氯雷他定、特非那定(敏迪)、非索那定、阿司咪挫,咪唑斯汀、依巴斯汀的结构亦属哌啶类。

4、哌嗪类:羟嗪(安泰乐)、去氯羟嗪(克敏嗪)、氯环利嗪(康夫丽尔)、第二代西替利嗪系羟嗪的衍生物。

5、吩噻嗪类:异丙嗪(非那根)、美喹他嗪(波丽玛朗)。

6、其它:多虑平、氯卓斯汀。

二、抗组胺类药物的适应症:抗组胺类药物对凡是有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参与的一切炎症反应均起一定作用。

㈠变态反应:主要是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如变态反应性机制引发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特应性皮炎、过敏性休克、药疹等。

在其他Ⅱ,Ⅲ,Ⅳ型变态反应中,临床上虽也常用此类药物,但疗效及确切机制不明。

㈡非变态反应1、假性变态反应,如由组胺释放剂引起的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药疹等;2、未证明系变态反应的物理性荨麻疹及其他非变态反应原因引起的荨麻疹。

3、非变态反应性虫咬反应。

4、用于各种瘙痒性疾病,确切机制及疗效不明,可能是由于其镇静或嗜睡作用,也可能是由于抗5-羟色胺等炎症介质的作用。

抗组胺药(抗组胺抗剂)不能破坏组胺,与组胺没有化学对抗、中和作用,不能阻止或减少组胺的释放,故对患者就诊时所表现出的多种皮肤过敏症状如皮肤红斑及水肿等没有治疗作用,而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变态反应的进一步发展。

无中枢抑制作用的H1受体阻断剂一般没有或很少有止痒作用。

第30章 组胺及组胺受体阻断药

第30章   组胺及组胺受体阻断药

4
三、不良反应 多数药品可致中枢抑制、 口干、胃肠不适。美克洛嗪有致畸胎作用, 孕妇禁用。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定 剂量过大、疗程过长可因房-室传导阻滞,引 发心律失常。
常用H1阻断药比较见表30-2。
5
3
3. 其他作用 多数H1阻断药都有胆碱M受体 阻断作用、轻微的局麻作用及奎尼丁样作用。 二、临床应用
1. 皮肤粘膜变态反应 慢性荨麻疹与H2阻断 药合用效果更好,亦用于昆虫叮咬后搔痒、接 触性皮炎。但对过敏性支气管哮喘几无作用。
2. 运(晕)动病及呕吐 但特非那定、氯苯 那敏(扑尔敏)、曲吡那敏等无此疗效。
1
人体内已证实至少有3种组胺受体,分别命名 为H1、H2 、H3 。 H1参与血管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肌舒张、内脏平滑肌收缩;
H2主要参与胃酸分泌、部分血管扩张调节;
H3主要参与心律调节。
2
H1受体阻断药 ( H1-receptor blocker)
一、药理作用 1. 外周H1受体阻断作用 对抗H1受体激动 后产生的小血管扩张(通透性提高) 、胃肠、支 气管平滑肌收缩等效应。 2. 中枢镇静催眠作用 可能与阻断中枢H1 有关。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品特非那定、 美克洛嗪等无或较少此作用。
第三十章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 第三节 组胺及组胺受体阻断药 (histamine and histamine receptor blockers)
组胺及组胺受体: 组胺(histamine, H)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人体内由组氨酸脱羧而成,与蛋白结合贮存在 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中。释放出后,参与 过敏反应、炎症及其他病理过程。 组胺还调节胃酸分泌及平滑肌舒缩。

组胺与抗组胺药课件-药理学基础课件

组胺与抗组胺药课件-药理学基础课件

药理千古事,学无止境心。
②快激活延迟整流钾通道(Iks)在控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相上起到 重要作用,并易受到药物影响。两药均可阻断Iks,造成复极延长,在 心 电 图 上 表 现 为 Q - T 间 期 延 长 和 其 他 波 形 异 常 , 进 一 步 可 发 展 为 Td P 。
③未按医生指导下用药致给药剂量过大、患者原有心脏疾病或正在服用 抗心律失常药物、肝功能障碍等。
药理千古事,学无止境心。
3.其他 某些具有镇静明显作用的H 1 受体阻断药如异丙嗪、苯海拉明 对中枢抑制作用较强,可用于失眠症。可与其他药物如平喘药氨茶碱配 伍使用以对抗氨茶碱中枢兴奋、失眠的副作用,同时也对气道炎症有一 定的治疗效果。异丙嗪常与哌替啶、氯丙嗪组成冬眠合剂用于人工冬眠, 也用于镇咳祛痰药复方制剂中,发挥中枢镇静、抗组胺的作用。
治疗效果:患者报告用药后能够更容易入睡,夜里醒来的次数也显著减 少,但白天有轻微的嗜睡感。
5. 过敏性休克
药理千古事,学无止境心。
案例简介:一名30岁男性因花粉过敏导致严重过敏反应,出现呼吸困难 和血压降低。
紧急处理:在急救过程中,医生立即给予肾上腺素注射,并口服苯海拉 明(50毫克),同时进行氧气供给和静脉补液。
案例导入
药理千古事,学无止境心。
患者,男,司机,因花粉过敏前来就诊,因急于开车执行任务,医生拟 予氯雷他定片口服。处方如下:氯雷他定片10mg×3片,用法:口服, 10mg/日。
请思考: 1.氯雷他定的用药依据是什么? 2.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药理作用】
药理千古事,学无止境心。
1.抗组胺作用 H 1 受体阻断药能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H 1 受体, 对抗组胺引起的胃肠道、支气管平滑肌收缩等效应。对组胺引起的毛细 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限性水肿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仅能部分对抗由组胺 引起的降压作用和对心脏的作用。

药理学教案-组胺受体阻断药

药理学教案-组胺受体阻断药
2.常用H1、H2受體阻斷藥的藥理作用,主要臨床用途和不良反應。
示教方式與教具:
多媒體教學
思考題、作業題及參考書:
1.組胺的生理作用和藥理作用。。
2.H2受體阻滯藥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的藥理作用機制和作用特點。
3.《藥理學》第五版,供醫學專業用
授課章節
及課題
第五篇
第二十三章組胺受體阻斷藥
學時安排
1
授課
時間
授課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一、熟悉H1受體阻斷藥的藥理作用特點和應用。
二、熟悉臨床常用的H2受體阻滯藥的藥理作用特點。Leabharlann 授課內容一、組胺和組胺受體
二、H1受體阻斷藥的作用和應用。常用藥物苯海拉明、異丙嗪、吡苄明、氯苯那敏、賽庚啶、阿司咪唑等。
三、H2受體阻斷藥的作用與用途。常用藥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紮替丁、羅沙替丁等。
教學重點、難點和知識點:
H1受體阻斷藥的藥理作用特點和應用。
H2受體阻滯藥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的藥理作用特點。
組胺的生理作用和藥理作用。
教學過程:
1.組胺的受體分型及受體興奮所產生的效應,H1受體激動藥倍他司汀的臨床應用。

抗组胺药的合理应用

抗组胺药的合理应用

2
西替利嗪是目前唯一能抗嗜酸粒细胞的抗组胺药。
3
花生四稀酸介导性荨麻疹
许多患者不能耐受非甾体类消炎药、防腐剂、偶氮染料、食品添加剂及具有阿司匹林特性的工业化合物等。因此,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等慢性过敏反应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这类药物或食物。治疗可用皿治林。
01
皮肤划痕症多选用羟嗪,多塞平。
02
胆碱能性荨麻疹多选用羟嗪,塞庚定,美喹他嗪等。
5 老年人用药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PART FOUR
用无抗胆碱作用的药物,如酮替芬,桂利嗪,氯雷他定等。
无心脏不良反应的药物,如不用阿司咪唑,苯海拉明,特非那定等。
慢,以原型从肾脏排泄的药物应慎用,如西替利嗪,阿伐斯汀等。
6 儿童用药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
有中枢抑制及抗胆碱不良反应。
苯噻啶
H1
+
+
+
有抗5-羟色胺作用,可用于红斑肢痛病。
异丙嗪
H1
++
++
++
中枢抑制,抗胆碱,光敏感。
酮替芬
H1/阻介
+
+
比较安全,能使支气管解痉,预防哮喘。
多塞平
H1 H2
++
++
+
中枢抑制,抗胆碱不宜与其他抗组胺药合用。
03
恶性黑棘皮病的瘙痒可用塞庚定,外用皮质激素效果较好。
04
抗组胺对特应性皮炎的瘙痒多无良好效果。

第十三章抗组胺药

第十三章抗组胺药
局部应用
皮肤病:皮炎、湿疹,肛门瘙痒等
眼部疾病: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炎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三十七分。
五、禁忌症
➢ 曾患或现患严重精神病和癫痫 ➢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
➢ 新近胃肠吻合术,骨折,创伤修复期
➢ 角膜溃疡 ➢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
➢ 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孕妇 ➢ 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霉菌感染等
核酸代谢 诱导特殊mRNA合成 --- 转录一种抑制细胞膜转运功能的蛋白质 -- 抑制细胞对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摄取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三十七分。
三、药理作用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三十七分。
1. 抗炎作用
对抗各种原因所致炎症(物理、化学、生 物、免疫等) 炎症初期红、肿、热、痛症状减轻;
二、组胺受体阻断药的分类
凡与组胺竞争同一受体,拮抗组胺作用的药物叫组胺受体阻断药,根据其对
组胺受体亚型选择性的不同,又分为H1、H2、H3受体阻断药。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三十七分。
组胺受体阻断药的分类与功能
组胺受体亚型:H1、H2、H3
H1受体
内皮细胞和平滑肌收缩:增加血管通透性及呼吸道阻力 刺激皮肤神经:痒 鼻黏膜分泌增加:流鼻涕 增强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的趋化性:炎症
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引起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5-羟 色胺、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缓激肽等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三十七分。
3. 抗毒作用
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内源性致热原的释放 降低体温调节中枢对内热原的敏感性
不能中和内毒素,对外毒素损害亦无 保护作用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十点 三十七分。

抗组胺类药物的原理是什么

抗组胺类药物的原理是什么

抗组胺类药物的原理是什么1.组胺的作用机制:2.组胺受体:组胺的作用是通过与组胺受体结合来实现的。

目前已知有四种类型的组胺受体:H1、H2、H3和H4受体。

不同类型的受体分布于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中,并有着不同的生理效应。

3.H1受体:H1受体主要分布在平滑肌、血管内皮细胞、神经系统和免疫细胞等组织和细胞上。

激活H1受体会引起血管扩张、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细胞浸润等。

因此,H1受体的激活是过敏反应和相关炎症的主要机制之一4.抗组胺药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差异,抗组胺药物可以分为两大类:经典抗组胺药物和新一代抗组胺药物。

-经典抗组胺药物:如二苯胺(如氯雷他定和扑尔敏)和甲氧苯丙胺(如奥曲肽和苯海拉明)。

这些药物能够竞争性地结合H1受体上的组胺结合位点,从而阻断组胺的结合和作用。

-新一代抗组胺药物:如非经典抗组胺药物富马酸酯(如非那甘利)和H1受体逆激动剂(如西洛他珠单抗)。

这些药物不仅可以阻断H1受体的激活,还可以通过其他机制来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和伤害。

5.抗组胺药物的作用机制:抗组胺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地结合H1受体来阻断组胺的结合和作用。

这些药物以不同的方式与H1受体结合,并阻断其对组胺的结合。

具体来说,抗组胺药物可以拮抗组胺受体的激活,减少或完全阻断组胺对H1受体的结合。

这样可以减少或消除组胺受体的激活,从而减少过敏反应和相关症状的发生。

6.抗组胺药物的副作用:尽管抗组胺药物是常用的治疗过敏和相关疾病的药物,但它们也可以引起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口干、头痛、眩晕和胃肠道不适等。

部分经典抗组胺药物还有抗胆碱能副作用,如模糊视觉、尿潴留和便秘等。

总结起来,抗组胺类药物能够通过竞争性地结合H1受体来阻断或减少组胺的结合和作用,从而减少过敏反应和相关症状的发生。

不同类型的抗组胺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特点,选择适当的药物应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化的需求。

药理学笔记: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滞药

药理学笔记: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滞药

熟悉H1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特点。

熟悉临床常⽤的h2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特点。

组胺(histamine)是⼴泛存在于⼈体组织的⾃⾝活性物质。

组织中的组胺主要含于肥⼤细胞及嗜碱细胞中。

因此,含有较多肥⼤细胞的⽪肤、⽀⽓管粘膜和肠粘膜中组胺浓度较⾼,脑脊液中也有较⾼浓度。

肥⼤细胞颗粒中的组胺常与蛋⽩质结合,物理或化学等刺激能使肥⼤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

组胺与靶细胞上特异受体结合,产⽣⽣物效应;如⼩动脉、⼩静脉和⽑细⾎管舒张,引起⾎压下降甚⾄休克;增加⼼率和⼼肌收缩⼒,抑制房室传导;兴奋平滑肌,引起⽀⽓管痉挛,胃肠绞痛;刺激胃壁细胞,引起胃酸分泌。

组胺受体有h1、h2、h3亚型。

各亚型受体功能见表29-1.组胺的临床应⽤已逐渐减少,但其受体阻断药在临床上却有重⼤价值。

组胺受体分布及效应表受体类型所在组织效应阻断药H1⽀⽓管,胃肠,⼦宫等平滑肌⽪肤⾎管⼼房,房室结收缩扩张收缩增强,传导减慢苯海拉明异丙嗪及氯苯那敏等H2 胃壁细胞⾎管⼼室,窦房结分泌增多扩张收缩加强,⼼率加快西⽶替丁雷尼替丁等H3中枢与外周神经末梢负反馈性调节组胺合成与释放 thioperamide H1受体阻断药 ⼈⼯合成的h1受体阻断药多具有⼄基胺的共同结构,⼄基胺与组胺的侧链相似,对h1受体有较⼤亲和⼒,但⽆内在活性,故能竞争性阻断之。

【药理作⽤】 1.抗外周组胺h1受体效应 h1受体被激动后即能通过g蛋⽩⽽激活磷脂酶c,产⽣三磷酸肌醇(ip3)与⼆酰基⽢油(dg),使细胞内ca2+增加,蛋⽩激酶c活化,从⽽使胃、肠、⽓管、⽀⽓管平滑肌收缩。

⼜释放⾎管内⽪松弛因⼦(edrf)和pgi2,使⼩⾎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h1受体阻断药可拮抗这些作⽤。

如先给h1受体阻断药,可使豚⿏接受百倍致死量的组胺⽽不死亡。

对组胺引起的⾎管扩张和⾎压下降,h1受体阻断药仅有部分拮抗作⽤,因h2受体也参与⼼⾎管功能的调节。

2.中枢作⽤治疗量h1受体阻断药有镇静与嗜唾作⽤。

组胺受体阻断药

组胺受体阻断药

思考与讨论
1、H1型效应和H2型效应
2、H1受体阻断药的临床应用
3、H2受体阻断药的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荨麻疹、过敏性鼻炎
的首选药,昆虫咬伤所致瘙痒和水肿较好,接触性皮炎、血 清病有效,支气管哮喘效差,过敏性休克无效。
2.晕动病、放射病所致呕吐:临床的此项用途主要
利用本药的中枢抑制作用,中枢抑制作用强的药物,如异丙 嗪,苯海拉明等效果都不错,其中抗晕动病作用以异丙嗪最 强,止吐作用以安其敏最强。
作用不如的卡因,但比普鲁卡因强,其中去敏灵和异丙嗪效果最好 。
(3)奎尼丁样作用:降低浦氏纤维自律性, 减慢传导。
常用H1受体阻断药作用的比较
药物 苯海拉明 异丙嗪 曲吡那敏 氯苯那敏 布克立嗪 美克洛嗪 特非那定 苯茚胺 镇静作用 止吐作用 抗胆碱作用 +++ +++ ++ + + + - 略兴奋 ++ ++ / - +++ +++ - - +++ +++ / ++ + + - ++ 作用持续时间 (小时) 4~6 4~6 4~6 4~6 16~18 12~24 12~24 6~8
[体内过程]
由于此类化学结构相似,故其体内过 程也基本相同,即:口服都易吸收,吸 收后10~30min内起效,约1h达最高血 浓度,一次用药可持续4~6h,其中安 其敏和异丙嗪可维持12h以上。该药大部 分在肝脏破坏,以原形经肾脏排泄极少。
2、中枢作用
第一代H1 受体阻断药可通过血脑屏障阻 断中枢的H1 受体,表现出镇静、催眠和 嗜睡作用。

抗组胺药原理

抗组胺药原理

抗组胺药原理
抗组胺药物作用的原理是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来减轻过敏反
应的症状。

组胺是免疫系统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当人体暴露于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时,免疫细胞会释放组胺。

组胺与
H1受体结合后会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过敏
症状包括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皮肤瘙痒等。

抗组胺药物通过结合H1受体而阻断组胺的作用,从而减轻过
敏反应的症状。

这些药物可以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包括氯苯那敏、马来酸氯苯那敏等,它们抑制H1受体的作用,并且可进入大脑,导致镇静和嗜睡等不良
反应。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也称为非镇静型抗组胺药物)如赛庚啶、氯雷他定等,与H1受体结合更具选择性,不易穿透血脑屏障,因此可以减少不良反应。

尽管抗组胺药物可以有效减轻过敏症状,但并不会根治过敏反应。

因此,它们通常用于缓解短期和轻度的过敏症状,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例如严重的过敏性休克,需要使用其他药物和治疗方法进行处理。

拟组胺和抗组胺药

拟组胺和抗组胺药
2. 晕动病及呕吐 第一代Hl受体阻断药如苯海拉明、异丙嗪、布可立 嗪、美克洛嗪因为有中枢和外周抗胆碱作用及对中枢旳克制作用,对 晕动病、妊娠呕吐以及放射病呕吐有镇吐作用。茶苯海明(乘晕宁)是由 氨茶碱与苯海拉明形成旳复盐,其抗晕动作用很好,防晕动病应在乘 车、船前15~30min服用。
克制作用较强旳如异丙 嗪等可治疗失眠症,对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引起旳焦急失眠病人更为合 适。
【体内过程】 多数H1受体阻断药口服或注射均易吸收,15~30 分钟起效,2~3小时达血浓高峰,一般连续4~6小时。阿司咪唑、 特非那定因其代谢产物还有活性,故作用时间可连续12~二十四 小时。药物在体内分布广泛,第一代旳H1受体阻断药都易进入中 枢神经系统,而且与脑内旳H1受体有高度旳亲和力。阿司咪唑、 特非那定不易透过血脑屏障,无明显中枢克制作用。药物主要在 肝内代谢后经肾排泄。
【药理作用】
1. 外周抗组胺H1型作用 H1受体阻断药经过竞争性地与H1 受体结合,占据受体但无内在活性,从而发挥对抗组胺及其类 似物旳作用。
2. 中枢作用 第一代Hl受体阻断药大多数易经过血脑屏障进入 脑内,阻断中枢H1受体旳醒觉反应,产生镇定与嗜睡作用。 第二代H1受体阻断药阿司咪唑、特非那丁等因不易经过血脑 屏障,几乎无中枢克制作用。
二、H2受体阻断药 H2受体阻断药是一类选择性阻断H2受体,拮抗组
胺引起旳胃酸分泌,主要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旳药物。 临床常用旳H2受体阻断药有西咪替丁(cimetidine, 甲氰咪胍)、雷尼替丁(ramitidine,呋喃硝胺)、法 莫替丁(famotidine)等。 西咪替丁(cimetidine,甲氰咪胍) 【体内过程】 口服给药半小时起效,1~2小时血浆浓 度到达高峰,半衰期2小时,连续作用时间约4小时。 生物利用度为60%~75%,可透过血脑屏障,血浆 蛋白结合率为25%,30%旳药物在肝内代谢, 40%~70%以原形经尿排泄,部分经乳汁排泄。

组胺和抗组胺药的基本知识

组胺和抗组胺药的基本知识

组胺和抗组胺药的基本知识任务二组胺和抗组胺药的基本知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常用H1、H2受体阻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2)熟悉H1、H2受体阻断药的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3)了解组胺H1、H2受体的生理活性。

能力目标(1)能为患者的变态反应性疾病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2)使用抗组胺药时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为康复患者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

案例引导小李来自中部城市,趁假期来沿海度假。

度假第3日口唇和眼睑突然肿胀,全身大片风团,奇痒无比,不一会连呼吸也变得困难起来,急送到医院,诊断为过敏性荨麻疹。

案例分析:急性荨麻疹为常见的皮肤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过敏原致体内组胺H1过度兴奋,肥大细胞等释放过敏物质,出现过敏症状。

该患者可用抗组胺H1受体药(如氯苯那敏、酮替芬、西替利嗪等)进行治疗,同时叮嘱患者减少与过敏原接触,如尽量少食海鲜,避免接触尘螨分布多、毛茸茸的物体等。

一、组胺及组胺受体激动药(一)概述组胺(histamine)是一种自体活性物质,由组氨酸在组氨酸脱羧酶催化下脱羧而成。

几乎在体内所有组织中都含有组胺,以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中为多见,故组胺在肥大细胞较多的皮肤、胃肠黏膜、肺和支气管黏膜组织中分布较高。

目前发现组胺受体有四种亚型,分别为H1、H2、H3和H4。

激动H1受体可引起肌醇磷脂水解增加和细胞内Ca2+增加;激动H2受体使细胞内cAMP增加;激动H3受体则可能减少Ca2+内流;H4受体则有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精神分裂症)的发病。

组胺受体分布及其激动效应见表8-2-1。

表8-2-1组胺受体分布及其激动效应组胺(histamine)药用组胺为人工合成品,口服无效,皮下或肌内注射吸收迅速,但作用维持时间短。

【药理作用】对所有组胺受体亚型均有激动作用。

激动H1受体引起多种平滑肌收缩而小血管平滑肌松弛;激动H2受体产生较强的刺激胃酸分泌效应。

1.心血管系统(1)心脏激动心脏组胺受体,减慢房室传导,增强心房肌和心室肌收缩力。

组胺

组胺
晕船、妊娠及放射病引起的呕吐有效,防止晕 动病时须在乘车、船前15—30分钟服用。
H1受体阻断剂
一、作用机理
1、竞争性阻断H1受体 2、抗胆碱作用、局麻作用、中枢抑制作用
二、作用与用途
1、抗外周H1受体效应 治疗量的H1受体阻断药即有镇静及嗜睡 2、抗晕动病及止吐 3、镇静催眠作用。作用强度因个体敏感性和药物品
血管:小动脉、小静脉扩张。
血小板:
二、组胺的作用
综合效应:
皮内注射引起“三重反应” 1.心血管系统 红斑----毛细血管扩张; 心肌:人----正性肌力作用; 丘疹----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红晕----轴索反射致小动脉扩张。
豚鼠----负性肌力作用。
血管:小动脉、小静脉扩张。
血小板:
二、组胺的作用
1、常见镇静、嗜睡、乏力等,所以服药其间应 避免开车、高空作业等。
2、少数病人可出现烦躁不安、失眠、消化 道反应及头痛、口干等;儿童过量应用可 引起兴奋和惊厥。 3、致畸作用。孕妇禁用。(如:美可洛嗪 有致动物畸胎作用。 )
H2受体阻断剂
药理作用:
H2受体阻断剂不仅能抑制基础胃酸分泌, 也显著抑制由组胺、五肽胃泌素、刺激迷走 神经及进食等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同时也 减少胃酸分泌量和胃蛋白浓度。
二、组胺的临床应用
鉴别胃癌和恶性贫血患者是否发
生真性胃酸缺乏症。
晨起空腹皮下注射0.25~0.5mg磷酸组胺。
培他司汀(抗眩啶):
H1受体激动剂,扩张血管,促进脑干及
迷路血液循环,纠正内耳血管痉挛,减轻
迷路积水;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
用于:1. 内耳眩晕病; 2. 头痛; 3. 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H1受体阻断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胺和组胺受体阻滞药
熟悉H1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熟悉临床常用的H2受体阻滞药的药理作用特点。

组胺(histamine)是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的自身活性物质。

组织中的组胺主要含于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中。

因此,含有较多肥大细胞的皮肤、支气管粘膜和肠粘膜中组胺浓度较高,脑脊液中也有较高浓度。

肥大细胞颗粒中的组胺常与蛋白质结合,物理或化学等刺激能使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

组胺与靶细胞上特异受体结合,产生生物效应;如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引起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抑制房室传导;兴奋平滑肌,引起支气管痉挛,胃肠绞痛;刺激胃壁细胞,引起胃酸分泌。

组胺受体有H1、H2、H3亚型。

各亚型受体功能见表29-1。

组胺的临床应用已逐渐减少,但其受体阻断药在临床上却有重大价值。

组胺受体分布及效应表
受体类型所在组织效应阻断药
H1 支气管,胃肠,子宫等平滑肌皮肤血管心房,房室结收缩扩张收缩增强,传导减慢苯海拉明异丙嗪及氯苯那敏等
H2 胃壁细胞血管心室,窦房结分泌增多扩张收缩加强,心率加快西米替丁雷尼替丁等
H3 中枢与外周神经末梢负反馈性调节组胺合成与释放thioperamide
第一节H1受体阻断药
人工合成的H1受体阻断药多具有乙基胺的共同结构,乙基胺与组胺的侧链相似,对H1受体有较大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故能竞争性阻断之。

【药理作用】
1.抗外周组胺H1受体效应H1受体被激动后即能通过G蛋白而激活磷脂酶C,产生三磷酸肌醇(IP3)与二酰基甘油(DG),使细胞内Ca2+增加,蛋白激酶C活化,从而使胃、肠、气管、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又释放血管内皮松弛因子(EDRF)和PGI2,使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H1受体阻断药可拮抗这些作用。

如先给H1受体阻断药,可使豚鼠接受百倍致死量的组胺而不死亡。

对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H1受体阻断药仅有部分拮抗作用,因H2受体也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2.中枢作用治疗量H1受体阻断药有镇静与嗜唾作用。

作用强度因个体敏感性和药物品种而异,以苯海拉明、异丙嗪作用最强;阿司咪唑、特非那丁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几无中枢抑制作用。

苯茚胺略有中枢兴奋作用。

它们引起中枢抑制可能与阻断中枢H1受体有关。

个别患者也出现烦躁失眠。

它们还有抗晕、镇吐作用,可能与其中枢抗胆碱作用有关。

3.其他作用多数H1受体阻断药有抗乙酰胆碱、局部麻醉和奎尼丁样作用。

表常用H1-受体阻断药作用特点的比较
药物镇静程度止吐作用抗胆碱作用作用时间(小时)
苯海拉明+++ ++ +++ 4~6
异丙嗪+++ ++ +++ 4~6
吡苄明++ / / 4~6
氯苯那敏+ - ++ 4~6
布可立嗪+ +++ + 16~18
美克洛嗪+ +++ + 12~24
阿司咪唑- - - 10(天)
特非那定- - - 12~24
苯茚胺略兴奋- ++ 6~8
(+++ 作用强;++ 作用中等;+ 作用弱;- 无作用)
【体内过程】多数H1受体阻断药口服吸收良好,2~3小时达血浓高峰,作用持续4~6小时。

药物在肝内代谢后,经尿排出。

肝病可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特非那丁口服后1~2小时达血浓高峰,t1/2为4~5小时,然而作用持续12~24小时以上,因其代谢产物尚有活性。

阿司咪唑口服后2~4小时达血药浓度高峰,t1/2约20小时。

在肝脏代谢成去甲基阿司咪唑,仍具活性,t1/2为10天,数星期后才达稳态血浓。

【临床应用】
1.变态反应性疾病对荨麻疹,枯草热和过敏性鼻炎等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效果良好。

对昆虫咬伤引起的皮肤瘙痒和水肿也有良效。

对药疹和接触性皮炎有止痒效果。

对慢性过敏性荨麻疹与H2受体阻断药合用效果比单用好。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几乎无效。

对过敏性休克也无效。

2.晕动病及呕吐苯海拉明、异丙嗪、布可立嗪、美克洛嗪对晕动病、妊娠呕吐以及放射病呕吐有镇吐作用。

防晕动病应在乘车、船前15~30分服用。

3.失眠对中枢有明显抑制作用的导丙嗪、苯海拉明可用于失眠。

【不良反应】常见镇静、嗜唾、乏力等,故服药期间应避免驾驶车、船和高空作业。

少数患者则有烦躁、失眠。

此外尚有消化道反应及头痛、口干等。

美克洛嗪可致动物畸胎,妊娠早期禁用。

局部外敷可致皮肤过敏。

阿司咪唑过量可致晕厥、心跳停止。

第二节H2受体阻断药
以含有甲硫乙胍的侧链代替H1受体阻断药的乙基胺链,获得有选择作用的H2受体阻断药,它拮抗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对H1受体无作用。

H2受体阻断药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很有价值的新药。

当前临床应用的有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

【药理作用】本类药物竞争性拮抗H2受体,能抑制组胺、五肽胃泌素、M胆碱受体激动剂所引起的胃酸分泌。

能明显抑制基础胃酸及食物和其他因素所引起的夜间胃酸分泌。

用药后胃液量及氢离子浓度下降。

用药4周,在内窥镜检查下,十二指肠溃疡愈合率为77%~92%。

晚饭时1次给药疗效与一日多次给药的疗效相仿或更佳。

对胃溃疡疗效发挥较慢,用药8周愈合率为75%~88%。

雷尼替丁尼扎替丁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比西米替丁强4~10倍,法莫丁比西米替丁强20~50倍.
【体内过程】本类药物口服吸收良好,但首关消除使生物利用度降为50%~60%。

消除t1/2尼扎替丁为1.3小时,其他三药为2~3小时。

大部分药物以原形经肾排出,但肝功能不良者雷尼替丁半衰期明显延长。

【临床应用】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应用6~8周,愈合率较高,延长用药可减少复发。

卓-艾综合征需用较大剂量。

其他胃酸分泌过多的疾病如胃肠吻合溃疡,反流性食道炎等及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炎引起的出血也可用。

【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尤其是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长期服用耐受良好。

偶有便秘、腹泻、腹胀及头痛、头晕、皮疹、瘙痒等。

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可使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

长期服用西米替丁的男性青年,可引起阳萎、性欲消失及乳房发育。

可能与其抑制二氢睾丸素与雄性素受体相结合及增加血液雌二醇浓度有关。

西米替丁能抑制细胞色素P-450肝药酶活性,抑制华法林、苯妥英钠、茶碱、苯巴比妥、安定、普萘洛尔等代谢。

合用时,应调整这些药物剂量。

雷尼替丁这一作用很弱,法莫替丁、尼扎替丁对其无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