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爱华讲座有感
华爱华老师的报告观后感——华利芳
听华爱华讲座有感——兰亭幼儿园华利芳听了华老师的讲座,使我感触颇深,使我对如何进行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以及怎样促进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我认为激发幼儿与材料互动的关键因素有如下几点:一、提供丰富、新颖、有趣材料,吸引幼儿新奇的材料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但是,要保持和推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还需要老师通过细致而敏锐的观察,了解每一个幼儿的愿望、兴趣、关注的热点、认知水平和能力等,提供适宜的材料、使材料与幼儿的实际需要和水平相匹配。
如:开学初,我们在生活区投放了“喂小动物吃饼干”的活动材料,由于小动物的形象可爱、色彩鲜艳,所以吸引了小朋友们与材料的互动,我也有意识的进行了观察:高鸣拿着小公鸡、朱钰润拿着小白兔,郭佳琳拿着小狮子各自喂起来。
只见高鸣拿了一把各种图形的饼干往小公鸡的嘴巴里塞。
朱钰润找了一些红色的圆形饼干,看着我说:“我喂它吃红色的圆圆饼干。
”郭佳琳拿着狮子,一会儿喂红色的正方形饼干,一会儿喂黄色的正方形饼干。
从上述观察可以看出,幼儿对游戏材料很感兴趣,有的幼儿对材料观测比较仔细,能按图形的提示操作,而有的幼儿则依旧凭自己的意愿,随意小动物吃东西。
有的幼儿对颜色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选择图形的同时,对颜色也加以归类。
于是我进行了反思调整,对于观察能力较弱的幼儿,适时介入指导,提醒幼儿按提示操作,提升观察能力;并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认识图形和颜色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二,鼓励幼儿关心与材料互动的结果,及时调整在幼儿可能的“最近发展区”内提出一些小而具体、新而有趣、有适当难度的问题,引发幼儿关注自己与材料互动的结果,这是激起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的好办法。
我们可以将操作材料后的结果告诉幼儿,让幼儿思考:怎样做才能产生这样的结果?鼓励幼儿大胆地试一试。
如:我班的动物乐园张贴了“猜猜我是谁”的活动材料,可爱的小动物总能吸引幼儿的兴趣,高鸣早上一来便来到动物乐园,玩起了游戏,为小动物找影子,只见他拿着小白兔,往墙上小白兔的影子一贴,又拿着小象贴到了小象的影子上。
幼儿园教师感想:华爱华老师讲座有感
听华爱华老师讲座有感本周我们有幸聆听了华爱华老师关于《活动区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的讲座,在讲座的开始华爱华老师便开宗明义,告诉我们:游戏是幼儿园教学所独有的,区别于小学。
讲座中华爱华老师更是肯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就是围绕着游戏所展开,为孩子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
通过华老师作出了对于游戏的讲解,我们知道,游戏是一种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
作为我们教师必须时刻以游戏来开展活动,按照指南要求展开教学;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符合幼儿各年龄段发展需要的游戏;开展符合幼儿学习的活动区活动,有效地推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指导。
总而言之,集体活动中有大量的游戏,活动区提供的材料要多样性、可玩性,自主性游戏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这样“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才能有基本保证。
对幼儿来说,活动区的游戏是一种基本活动。
在活动区里,幼儿可以展开一系列自己所想体验的游戏。
首先。
从时间上来说游戏应该是最经常开展的一种活动,因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如果不加任何干涉的话,游戏充盈在幼儿的大部分生活时间里;其次,从性质上来说游戏应该是最必然的一种活动,因为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其大部分行为具有游戏的性质。
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活动形式;第三,从价值上来说游戏应该是最必需的一种活动,因为游戏给了幼儿表现所能和满足所需的机会,使他们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自我发展,也就是说,幼儿的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
对照华老师所讲的内容,我发现我们现在孩子所玩的游戏材料中高结构材料占了大多数。
这些材料操作性不够强,比较单调,再加上老师活动前的思维框式,给予孩子在游戏中很多的思维阻拦,导致孩子们对于某材料只有模仿、效仿的操作,没有达到探索的功效。
有时候,作为老师,也怕孩子在新事物呈现的时候怕他们走弯路、浪费时间,所以会告诉他们一些操作方法,让幼儿失去了独立思考的空间,从中得不到自主学习。
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明白到游戏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在摸索中玩出不同的花样。
华爱华寓教于乐的感悟
华爱华寓教于乐的感悟华爱华寓教于乐,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华爱华寓教于乐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通过娱乐的方式来教育人们,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才能。
它传递着让教育变得有趣、有活力的理念,引导人们积极参与学习和成长。
下面是我对华爱华寓教于乐的一些感悟。
首先,华爱华寓教于乐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
相比于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和繁琐的知识点,娱乐可以激发人们学习的兴趣,让知识更易于吸收和理解。
当人们在娱乐活动中获得乐趣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知识。
比如,在游戏中学习历史知识,既能够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又能够提高对历史的了解和理解。
其次,华爱华寓教于乐可以培养人们的多元能力。
在娱乐过程中,人们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游戏、音乐、绘画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发展人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比如,在音乐游戏中,人们可以锻炼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协调和合作的能力,提升了个人综合素质。
再次,华爱华寓教于乐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娱乐活动可以让人们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减轻工作和学习的疲劳感。
对于繁忙的现代人来说,娱乐是一种调剂生活的方式,能够提高生活质量。
比如,音乐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游戏可以释放压力,体育运动可以增强体质。
通过娱乐,人们可以得到身心的双重修复和满足。
最后,华爱华寓教于乐可以增加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在娱乐活动中,人们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比如戏剧、电影、舞蹈等,这些都是鼓励人们去思考、去感受、去体验的。
通过娱乐,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拓宽视野,培养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比如,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可以思考电影所表达的价值观和思想内涵。
总之,华爱华寓教于乐是一种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理念。
通过娱乐的方式来教育人们,既能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多元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又能增加对文化的认知和体验。
这种理念的实施不仅需要教育者的引导和推动,也需要人们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幼儿园教师感想华爱华老师讲座有感
幼儿园教师感想华爱华老师讲座有感最近,我们幼儿园邀请了教育界的大咖华爱华老师来给我们做了一场主题为“幼儿园教育的与创新”的讲座。
这场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接下来,我将会从内容、思想、启示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讲座的感受。
首先,华爱华老师的讲座内容非常丰富和独特。
她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幼儿园教师的使命。
她强调了幼儿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创造力和社交能力,并通过具体案例分享了她对这些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思考。
她提到了幼儿园教育中的痛点和问题,并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在讲座中,她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分析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并分享了教师的成长之道。
总体而言,华爱华老师的讲座内容非常有实用性和指导性,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思考的方向。
其次,华爱华老师的讲座思想非常深刻和打动人心。
她提到了教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温暖和美好的成长环境,并强调了幼儿园的教育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
她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关注孩子的学科成绩,而是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兴趣和创造力。
她还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启发者。
她提倡教师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启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她的思想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幼儿园教育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也改变了我对教育的理解和认知。
最后,华爱华老师的讲座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她的案例分析和分享让我对教育方法和策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她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给我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方法。
我认识到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学习知识。
我明白了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我也明白了教师要时刻保持前瞻性和创新精神,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这些启示和思考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也给了我更大的动力去改进自己的教学。
听华爱华老师的报告
听华爱华老师报告有感
在幼儿园课程中,处理好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幼儿园教育中这一两难问题的关键。
最近我参加了教发院组织的培训,聆听了华师大游戏专家——华爱华老师的报告《幼儿自发的游戏与教师设计的游戏》,感触非常深,使自己对游戏课程的理解更深入了一步。
华老师在报告中首先强调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她认为:“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学习,但学习并不一定是游戏,游戏和教学都促进幼儿的发展,游戏是积极的情感体验,经常做游戏的孩子是阳光、灿烂的孩子。
”华老师还指出“游戏反映幼儿的发展,游戏巩固幼儿的发展,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
报告中,华老师还解释了游戏与教学的关系,我们解读游戏,解读集体教学活动,细细分析,不难理解,集体教学活动是课程的延展和具体表现形式。
对幼儿园游戏和集体教学活动的探索,不仅改革了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师教育观的变革问题。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正确处理好游戏和集体教学活动的关系,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张江经典幼儿园张肖芹。
华爱华幼小衔接讲座心得
华爱华幼小衔接讲座心得华老师指出对于入学准备,教师和家长常常会陷入“仅做知识的准备,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学习品质”的误区。
这样的误区往往会造成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提前教授小学的内容,或是用小学的教学方法教幼儿”。
而这些恰恰违背了幼儿学习与发展规律。
02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学前教育小学化使幼儿提前进入不符合年龄发展需要的竞争性学习、过早地承受被动学习的压力,导致幼儿丧失了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机会,扼杀了其智慧与学习兴趣,更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并且超前学习所产生的即时效应也难以长久维持。
这种“抢跑式的暂时领先,是以牺牲智慧、学习的兴趣、长远发展为代价的”。
因此,真正的幼小衔接应当考虑“学什么、怎么学”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03 幼儿园如何为小学学习做准备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学习的独特性,即“在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
所以,幼儿园教师更应珍视生活与游戏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具有的独特价值。
当幼儿在自由自主的生活和游戏中积累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后续学习才会越顺利。
由于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和游戏中的学习具有“潜在性、内隐性、累积性”的特点,幼儿的经验或有时不能即时显效,但毋庸置疑,他们所获得的经验却是持续且长久的。
04家长如何为孩子入学做准备当前,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正逐步从知识储备式培养转向学习品质培养,如幼儿的学习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习习惯(规律与秩序)、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学习态度(专注、独立与责任)。
这就要求家长们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如在生活中为幼儿提供图书、建立稳定的作息时间、提供各类工具,让幼儿独立解决问题,自己的事自己做等等,做好这些本质上的入学准备。
与此同时,家长还要做好心理准备。
一方面要接纳幼小学习常规的差异性,接纳在学习形式差异下幼儿因面临暂时的适应障碍而犯的错误,让幼儿在错误中成长;另一方面,家长要坦然地面对幼儿学习起点的差异性,保护幼儿的求知欲,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
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专家讲座《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标准解读》,请各
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专家讲座《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标
准解读》,请各
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进行了《优秀游戏视频案例遴选标准及意义》的专题讲座。
华教授表示“理解儿童”是幼儿园教师的核心素养,只有“研究儿童”方能“理解儿童”,才能正确解读儿童的行为,尊重儿童的需要,看到游戏中的学习,支持儿童发展。
她也从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课程观、游戏案例中的幼儿行为、案例中教师的表现等多个方面向与会老师们详细阐述了优秀游戏案例的特征。
华教授用理论链接实践,给了参会教师很大的触动,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落地,富有针对性的指导给了老师们专业的引领和思想的碰撞。
游戏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像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耐人寻觅的神秘和潜能。
他们时而欢呼雀跃、时而投入探索、一举一动中传递着他们在游戏中的收获和成长。
12月3日,来自10个县市区及市直的16位参赛老师用他们鲜活的游戏视频案例,结合PPT课件,以专业的角度解读游戏案例、分析回应,与参会老师们一同分享游戏中的收获和体验。
活动最后,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对展评活动进行了小结,她首先肯定了金华市广大幼儿园在贯彻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如2019年全国入选教育部的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130篇,金华就有4篇。
游戏展评活动使老师们在理念上彼此碰撞,在教育行为上互相借鉴,起到了共同进步、发展的作用。
她也充分肯定了参赛老师们的用心,鼓励老师们今后也要不断对游戏进行持续关注,关注真游戏,助推幼儿的真发展。
华爱华去小学化教育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华爱华去小学化教育研讨活动心得体会听完华爱华教授的幼儿园“去小学化”视频后,感同身受,受益匪浅。
以下我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如今有许多的幼儿园都为了迎合家长的盼子成才的需求,幼儿园将小学的内容在幼儿学前的时候学习。
幼儿的年龄特点好奇、活泼,如果小学化,不仅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还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扼杀了孩子的天性。
不仅没有效果,还影响幼儿。
我认为有以下危害:第一:对幼儿的心里有害。
幼儿期的幼儿心里发展还不完善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会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对幼儿的身体有害。
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
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等。
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第三: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
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
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华爱华教授用很多例子,如背九九乘法表、算数、拼音等等。
我觉得孩子如果没有兴趣,做什么都是功亏一篑,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特征,不能急于求成,这样是害了孩子。
所以,幼儿园一定要防止小学化。
读《华爱华: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误区》有感
读《华爱华: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误区》有感今天读了《华爱华: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误区》后,感触颇深,文章主要讲了在游戏活动中的三大误区,分别是:误区1:把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和认知发展价值对立起来。
误区2:把作为教学手段的游戏等同于具有游戏形式的教学。
误区3:把游戏材料的多功能性理解为游戏材料要实现多重教学目标。
我从多年的一线老师来看,再来说说我的认识。
我认为还有注重情景创设,导致材料滥用现象。
案例:在娃娃家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娃娃家的游戏,教师费尽心思,做了桌子、电视机、冰箱、微波炉、梳妆台、各种厨房用品、化妆品等等,可谓是一个小小的家的展现。
游戏时“爸爸”、“妈妈”、“宝宝”和“客人”在娃娃家里热闹的游戏着,但是很多时候为了抢东西闹得不可开交,问一下么,无非是“这是我先抢到的”,游戏情节根本没有发展,也没有语言的发展,更别说交往能力和个人情感的发展了。
同时每次娃娃家的现场杂乱,不易整理在“娃娃家”游戏提供的玩具材料中,有些材料并非是幼儿所需要的。
有些教师精心在娃娃家的桌子上设置一瓶美丽的花,但在游戏时却常被幼儿推挤到地上而无人理睬,反而造成了游戏秩序的混乱。
走进很多游戏进行中的“娃娃家”,我们经常看到地面、桌面杂乱无章的现象。
游戏结束后,这些材料的整理就成了问题,因为数量超出了幼儿的整理能力,也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那么游戏材料应该如何投放?到底谁说了算?老师自以为的材料投放得越多越好,这样孩子们玩得也会开心,对于孩子的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
然而事实证明材料越多并不是孩子游戏地越好。
分析:我认为游戏材料的投放应该根据游戏的情节幼儿和教师共同商量决定的。
游戏情节的发展中教师的指导要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
刚开始游戏的时候,教师可以担任一个角色,比如说妈妈,发挥妈妈在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安排宝宝自己穿衣服、穿鞋子,给娃娃洗澡,梳头发、穿衣服;然后还有提醒爸爸在家里修理坏了的小家电,自己则在厨房做饭菜,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再不断的深入,到时候孩子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也会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教师可适当地进行采纳。
幼有善育,我们在行动学习心得
幼有善育,我们在行动学习心得
薛文慧
这次的主讲人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系教授华爱华教授。
讲座中,华爱华教授帮助老师们梳理了“家园共育”和“育儿指导”的概念,结合大量丰富的案例、照片,在肯定了疫情期间老师们辛苦付出的同时,也让老师们明白了“育儿指导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可以促使学前教育专业性的社会认同感,从而提高我们教师的社会地位,重点强调了托幼机构与家庭“共识共育”的保教工作原则。
帮助广大从业人员和婴幼儿家长“停工不停学”,做好特殊时期的“充电”工作,给最柔软的群体以最贴心的呵护,在市教委托幼工作处的指导下,上海开放大学联合上海市托育服务指导中心开设“幼有善育,我们在行动”直播课堂。
3月9日,上海市托育服务指导中心主任茅红美老师为全市广大托育从业者献上了直播第一课,9000余名托育从业者参与了直播学习活动,在托育行业引起了热烈反响和广泛关注。
华爱教授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标准解读心得体会
华爱教授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标准解读心得体会听华爱华教授的讲座优秀游戏案例遴选标准,领悟了游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及游戏与教学的关系;认识了角色游戏与叙事能力及结构游戏与数学有着长期效应。
在教育实践中,游戏被推崇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怎样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教学生成游戏、游戏生成教学,我体会到:一、提供时空保障幼儿园应充分保证幼儿每天有足够的自主游戏时间,提供开展自主游戏的必要条件,鼓励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体验。
如小班应该多一些角色游戏的时间,大班应该多一些结构游戏的时间,每次的游戏时间依据年龄段有所不同。
其次是空间上的保证。
游戏本身是创造性的,可变化的。
过于精致、过于真实的空间布置会限制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活动的空间、材料与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与游戏环境的相互作用,把游戏环境的布置与创设这些工作更多地留给幼儿。
还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去丰富幼儿的游戏,以保障幼儿游戏的空间。
让幼儿更自主、自由的开展游戏。
二、观察幼儿游戏游戏是幼儿幸福童年的保证,教师观察游戏要关注——幼儿认知、幼儿语言、幼儿交往、幼儿情绪、幼儿游戏主题、游戏专注度、材料使用、游戏常规这几方面,发现幼儿对游戏的真实需要,最大程度满足和提升幼儿身心发展需要。
在幼儿自发性游戏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游戏并捕捉到与课程目标和内容相关的行为,做好游戏情景向教学情景的转变工作,通过及时地指导和介入,推进游戏,这个时候的游戏与教育就融为了一体。
三、隐蔽教学目标无论是幼儿自发的游戏,还是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应注重过程而不过于追求结果,应该看幼儿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而不是有没有教育意义。
只有这样才能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因此教育目标在这里只能是隐含的,教师的目标不能直接成为对幼儿的活动的显性要求,这意味着教师将教育意图客体化,把教育目标隐含在为幼儿提供的环境中,把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的需要,通过幼儿与环境的作用,通过幼儿为满足需要的主动活动来实现目标。
华爱华讲座有感
华爱华《活动区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学习体会听了华爱华老师的讲座《活动区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使我感受颇多。
纲要指出: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学发现,儿童的意识产生于他们对自身动作的反思:儿童因为动作而认识了世界,儿童也因为动作而意识到那个发出动作的“我”。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由于共同的活动目的而产生的合作行为;由于公共资源的有限而发生的分享、争执、攻击、协商、交换等行为;由于个别资源的不均衡而发生的赠与、求助、索取等行为;由于个别能力或经验的不均横而发生的帮助、求助等行为;有助于幼儿民主、平等、公正、协商等社会品质的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儿童与成人(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教师既是活动的指挥者优势活动的合作者,既是活动的观察者又是活动的支持者,“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
在同一活动区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和发展要求,可以说在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性,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发幼儿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另外,在混龄班区域活动中,拓宽了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互动的渠道,随着人物活动、人际关系的增加,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华爱华教授讲座感悟
华爱华教授讲座感悟前两天一直在观看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的讲座“幼儿——活动区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这其中,华教授分别从“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游戏中的学习与发展”、“教师对活动区材料的预设作用”等五方面给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讲解。
讲座中华教授不但告诉我们:游戏是幼儿园教学所独有的,区别于小学,而且还肯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就是围绕着游戏所展开,为孩子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
我们都知道,幼儿园教育倡导的是大课程观,即教育要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教育要通过游戏来实现,生活化、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的本质。
“活动区”活动是在我国幼教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的产生必然与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密切相关。
通过华教授对于游戏的讲解,我进一步知道,游戏是一种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
我们要按照《指南》要求展开教学;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符合幼儿各年龄段发展需要的游戏;开展符合幼儿学习的活动区活动,有效地推进幼儿发展的游戏指导。
华教授在讲述“教师对活动区材料的预设作用”时告诉我们,材料可分为高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非结构材料。
对照华教授所讲的内容,我发现材料在区域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值得我们当前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面针对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在活动区材料方面的一点看法。
1.材料的可操作性。
区域材料的操作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的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操作区”的“拼汽车”就是很好的一例。
幼儿在拼的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挫折,然后经过观察、思考、反复拼贴,直到成功为止。
在这过程中幼儿的判断智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各式各样的汽车完全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的小朋友一次能拼成很多辆汽车,那种成功后的喜悦更是不言而喻了。
再如:在让小班孩子通过操作将同一瓶身与瓶盖子配对时,我们还考虑到可以根据瓶子的大孝高低、粗细进行排序。
华爱华游戏培训感想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华爱华教授的幼儿游戏培训,这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对幼儿游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华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从幼儿游戏的基本概念、特征、类型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以下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感想:首先,我认识到幼儿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主要途径。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探索世界、认识自我、培养情感、发展智力。
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把游戏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
其次,我了解到幼儿游戏的特征。
华教授指出,幼儿游戏具有自主性、情境性、角色性、互动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决定了幼儿游戏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和材料,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潜能。
再次,我认识到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
华教授强调,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角色是引导者、观察者、参与者、评价者。
我们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和关键点,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同时,我们要学会与幼儿共同游戏,增进师幼感情,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此外,我还了解到幼儿游戏对教师自身发展的意义。
华教授指出,游戏是教师的儿童发展教科书,通过游戏,教师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特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在放手让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幼儿的行为中学习,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在这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游戏指导方法。
例如,如何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如何设计游戏规则等。
这些方法将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这次华爱华教授的幼儿游戏培训让我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践行以下理念:1. 充分认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把游戏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
2. 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提供适宜的游戏环境和材料,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潜能。
华爱华老师讲座有感
上海市宝山区陈伯吹实验幼儿园观华爱华老师讲座有感和欣大二曹茜4月20号,华师大教授华爱华老师就《寄语游戏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对我园的老师做了讲座,让我感觉醍醐灌顶,理清思绪。
一、幼儿园老师的自身素养——如何观察幼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学前教育里程碑的意义是让教师把眼睛转向幼儿,转向幼儿意味着要观察和了解幼儿,意味着必须把游戏还给幼儿。
游戏水平反映幼儿的发展水平,游戏水平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幼儿玩出来的。
没有教师的介入,幼儿照样在游戏中学习成长,但有教师的介入能助推幼儿的发展,前提是教师必须能看懂幼儿的游戏。
华教授认为,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能力是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基本功。
但是,由于大部分教师不懂得如何分析幼儿的行为,导致了目前教师群体专业地位的下降。
想要改善这一问题,园所必须开始重视游戏,因为游戏不仅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师解读幼儿行为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游戏成长中幼儿园老师的专业成长华老师对游戏将游戏分成了两个步骤来阐述,第一步,要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提供各类游戏的机会。
单次游戏的时间要充分,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作品也会越来越复杂,需要的单次游戏时间也随之增加,如果时间不足,幼儿的游戏水平就无法提高。
教师实施游戏活动要充分利用班级活动室,合理使用专用游戏室。
比如户外场地不仅仅在于运动,户外游戏也非常重要。
第二步,投放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材料。
一方面,由教师花大量时间辛苦自制的目标明确、任务清晰、限定了各种功能的材料,往往会限制幼儿发展的无限可能,而开放性的材料才具有多功能多层次性,幼儿使用开放性材料能换着花样玩,怎么玩都不会腻。
另一方面,幼儿的行为需求决定材料的更换频率。
陌生的材料投放下去的时候,诱发的是幼儿的探索性行为,他们会试探材料的玩法,这个时候幼儿的游戏水平是不高的。
而当幼儿对材料的熟悉程度增加,就会开始诱发创造性行为,以自己的意愿来玩游戏,越熟悉材料,游戏的水平越高。
《指南》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实施
《指南》艺术领域的理解与实施-—聆听华爱华教授的讲座2013年2月19日,开学的第一天就有幸能与所有示范园园长、区县教研员欢聚一起,共同聆听专家华老师的讲座,能与专家亲密接触,能第一时间亲身沉浸在现场讲座中,感受最新的教育研究动向,成为名师基地学员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指南》中目标所凸显的精神和指导性是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是五大领域目标的核心价值,教师结合《指南》对照现实中的各种教育行为开展反思。
华老师围绕艺术领域目标做了细致的解读,围绕实践研究案例做了辨证的分析。
感受最深的几点体会是:1。
艺术领域目标强调培养兴趣。
华老师就美术活动中现实的误区,“重技能轻感受,重技能轻表现”做了批判性的阐述,直击目前可能很多活动只教幼儿如何画画,而没有教幼儿喜欢画画.的确,走进教室环境,幼儿统一的表现画面、看似漂亮的画面找不到幼儿稚嫩的笔触,失去了儿童独有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华老师举了许多例子,如“长城”、“蝴蝶”、“饺子馅”、“蝴蝶”等,每个例子让我们体会到什么是儿童画,什么是模式画,感受颇深。
2.艺术领域目标强调引导幼儿感受与体验.作为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审美感受与体验的机会,尊重幼儿的独特感受,支持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好。
反思自我,日常美术活动只重视一节集体教学活动,而忽视了前期在区角活动、日常活动中对美的感受和鉴赏.教师要有寻找自然界、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意识,才能丰富幼儿的阅历.3. 艺术领域目标强调幼儿自主表现与创造。
作为教师需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要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和感受,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华老师举了一些实验案例“画蝴蝶”,提出教师教的再多不可穷尽,幼儿的认知未到,只凭教是学不会的。
如,重叠画等。
尤其是毕加索大师的话: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画儿童画。
启示我们儿童画贵在幼儿年龄阶段所特有的思维和想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爱华《活动区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学习体会听了华爱华老师的讲座《活动区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使我感受颇多。
纲要指出: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根据皮亚杰的心理学发现,儿童的意识产生于他们对自身动作的反思:儿童因为动作而认识了世界,儿童也因为动作而意识到那个发出动作的“我”。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由于共同的活动目的而产生的合作行为;由于公共资源的有限而发生的分享、争执、攻击、协商、交换等行为;由于个别资源的不均衡而发生的赠与、求助、索取等行为;由于个别能力或经验的不均横而发生的帮助、求助等行为;有助于幼儿民主、平等、公正、协商等社会品质的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儿童与成人(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教师既是活动的指挥者优势活动的合作者,既是活动的观察者又是活动的支持者,“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
在同一活动区活动的幼儿一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和发展要求,可以说在活动中,每一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性,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发幼儿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另外,在混龄班区域活动中,拓宽了幼儿与环境,幼儿与材料,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互动的渠道,随着人物活动、人际关系的增加,幼儿社会适应能力、交往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
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游戏是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发练习和自发探索,从而获得小步递进的自我发展。
游戏的特征决定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因而获得了对未来的应变性和适应性,所以游戏中的学习具有长远效应。
教师要支持和指导幼儿的活动区活动,投放开放式投放低结构化材料,让幼儿在探索过程中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