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型导热胶的生产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水型导热胶,包括石墨粉、丙烯酸胶水、石墨、增粘树脂、导热胶基体、磷酸二氢铝和改性丙烯酸低聚物,其原料各组分按重量计,所述石墨粉2030份、丙烯酸胶水1518份、石墨815份、增粘树脂1015份、导热胶基体2226份、磷酸二氢铝38份和改性丙烯酸低聚物39份。本技术所述的导热胶具有的柔软性解决了传统导热材料脆性的问题,而采用本技术所述的导热胶制成的产品可大幅提高散热性,其可靠性高,导热性好,粘结能力强,耐磨、耐高温,稳定性好,无毒,环保并且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水型导热胶,其特征是:包括石墨粉、丙烯酸胶水、锌粉、增粘树脂、导热胶基体、磷酸二氢铝和改性丙烯酸低聚物,其原料各组分按重量计,所述石墨粉20-30份、丙烯酸胶水15-18份、锌粉8-15份、增粘树脂10-15份、导热胶基体22-26份、磷酸二氢铝3-8份和改性丙烯酸低聚物3-9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型导热胶,其特征是:其原料各组分按重量计,包含石墨粉20份、丙烯酸胶水15份、锌粉8份、增粘树脂10份、导热胶基体22份、磷酸二氢铝3份和改性丙烯酸低聚物3份。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水型导热胶,其特征是:所述导热胶基体为有机硅树脂、乙炔碳黑、甲基苯基硅通过搅拌催化形成的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防水型导热胶,其特征是:由下述方法制备:

(1) 按重量份配比配置好各种原料;

(2) 将配置好的各种原料一一加入搅拌反应器中,抽真空至 0.2MPa,在转速为 60rpm的条件下搅拌 2h,即可制得防水型导热胶。

技术说明书

一种防水型导热胶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界面散热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型导热胶。

背景技术

随着微电子器件集成密度越来越高,微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开发一种具有高导热性能的界面散热材料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导热胶具备环境友好性和低成本特点,已逐渐取代传统锡铅焊料互连材料。然而,传统导热胶发展过程也遇到一些瓶颈,如导热性能不高、密度大,稳定性不高等问题。

技术内容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防水型导热胶,其特征是:包括石墨粉、丙烯酸胶水、锌粉、增粘树脂、导热胶基体、磷酸二氢铝和改性丙烯酸低聚物,其原料各组分按重量计,所述石墨粉20-30份、丙烯酸胶水15-18份、锌粉8-15份、增粘树脂10-15份、导热胶基体22-26份、磷酸二氢铝3-8份和改性丙烯酸低聚物3-9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水型导热胶,其特征是:其原料各组分按重量计,包含石墨粉20份、丙烯酸胶水15份、锌粉8份、增粘树脂10份、导热胶基体22份、磷酸二氢铝3份和改性丙烯酸低聚物3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水型导热胶,其特征是:所述增粘树脂为有机硅树脂、乙炔碳黑、甲基

苯基硅通过搅拌催化形成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水型导热胶,其特征是:由下述方法制备:

(1) 按重量份配比配置好各种原料;

(2) 将配置好的各种原料一一加入搅拌反应器中,抽真空至 0.2MPa,在转速为 60rpm的条件下搅拌 2h,即可制得防水型导热胶。

本技术所述的导热胶具有的柔软性解决了传统导热材料脆性的问题,而采用本技术所述的导热胶制成的产品可大幅提高散热性,其可靠性高,导热性好,粘结能力强,耐磨、耐高温,稳定性好,无毒,环保并且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防水型导热胶,提供一种防水型导热胶,包括石墨粉、丙烯酸胶水、锌粉、增粘树脂、导热胶基体、磷酸二氢铝和改性丙烯酸低聚物,其原料各组分按重量计,所述石墨粉20-30份、丙烯酸胶水15-18份、锌粉8-15份、增粘树脂10-15份、导热胶基体22-26份、磷酸二氢铝3-8份和改性丙烯酸低聚物3-9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水型导热胶,其特征是:其原料各组分按重量计,包含石墨粉20份、丙烯酸胶水15份、锌粉8份、增粘树脂10份、导热胶基体22份、磷酸二氢铝3份和改性丙烯酸低聚物3份。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水型导热胶,其特征是:所述增粘树脂为有机硅树脂、乙炔碳黑、甲基苯基硅通过搅拌催化形成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所述的防水型导热胶,其特征是:由下述方法制备:

(1) 按重量份配比配置好各种原料;

(2) 将配置好的各种原料一一加入搅拌反应器中,抽真空至 0.2MPa,在转速为 60rpm的条件下搅拌 2h,即可制得防水型导热胶。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