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育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4章-第6章【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教育与人的发展(上编)

1.怎样认识人的可教性?评析各种人性论对教育观的影响。

答:(1)人的可教性

人的可教性是教育的最深厚的根基,促使一个自然人或在人生活的文化浸润下的社会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没有这样的期望,就无所谓教育,也无所谓可教育性。但,教育目的的确立依然是个难以界定的问题,譬如将“热情、积极探索”作为教育的期望,就要继续界定“热情”和“积极探索”的具体所指,而热情涉及到人跟人的关系,探索则除了涉及到对物理直接的认知也涉及到对人存在于其中的文化的认知。人的可教育性,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①人的生物学能力

人的生物学能力跟文化也是互相作用和影响的,这可以从人的许多疾病都是生活方式导致的,具有社会性上非常显然的看出来。所谓教育,就是依据人的生物学能力而对文化的改造。

②人沉浸其中的文化的可改造性

文化是人制造的人工环境,这个人工环境有的已经成为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比如建造的房屋、道路、教室里墙壁上写着挂着的东西,有的依然停留在思想意识里,譬如对人对事对事物的看法、态度。

千千万万的行为,凝结成一点点习惯,千千万万的习惯,凝结成一点点文化。这样文化就成为自强不息的天行健,具有正直和勇毅的品格。那样的品格,是最值得称道的,需要凝聚起意志的力量,在一定的文化框架里(可激励那种力量成长的文化)生长。人的生物学本性具有尝试新事物的特征,但也天然的具有依赖和懒惰的特征或倾向性,文化促使人的生物能力朝向一个确定的方向发展,这个方向性,正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2)人性论对教育观的影响

人性论是指人性善恶,这里人性善恶是指人的本性的善恶,分为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两种观点。

①人性本善论

a.观点

善,主要指人有爱他人之本性及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智慧与创造之本性。这种本性使人与人之间有可能合作、友爱,使社会有可能发展、进步,使个人也可能发展完善。

b.教育理论

他们强调,教育的作用就是顺乎自然,发挥人内在的潜力以及使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尊重与充分发展,要对人类社会和人性充满热情,对教育的力量充满信心。

②人性本恶论

a.观点

第一,自然欲望是贪婪的,永远不会满足,是非理性和卑劣的;

第二,人天性是自私的,敌视他人的,人在本性中就富有攻击性,这是造成社会上种种恶行存在的人性之根源。

b.教育理论

教育的主要意义是对人性恶的矫正、改造与控制,以形成人的对社会秩序有益的习惯,通过教育养成的习惯可以成为人的第二天性,使人高于动物,使社会保持秩序。他们看重的是教育的规范作用。

2.什么是个体的发展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这些规律对于教育工作具有什么意义?

答:(1)个体发展是指人的身心诸方面及其整体性结构与特征随着年龄的推移而发生

不断变化的过程,它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从生命孕育的瞬间开始至跨入死亡的门槛结束。其发展规律如下:

①阶段性

个体发展沿着一定的程序前进,表现出阶段性,阶段与阶段间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和结构性的变化。变化既有连续性的一面,也有非连续性的一面。不同个体的具体发展既受个体发展的基本规律制约,又纷呈差异与独特个体发展是在发展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地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②顺序性

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要求教育活动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无论是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品德的养成,都应该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推进。如: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个体认知发展: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

③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发展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身心的某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一些方面则需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一特点要求教育活动要分析个体各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发展关键期: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如:6~12岁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较差,14~16岁,抽象思维能力

获得了发展,但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而到了17~18岁,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思维具有开放性。

④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意志、情绪等对整个机体的发展能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形的,培养自信和坚持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2)人性观与教育观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人受教育的可能,教育对人性的完善作用,教育对人性的影响的表现以及人受到同样教育的可能性与权力等问题。教育影响的实现是一个艰巨的过程。为了完成这一过程,我们必须认识影响个体发展的各种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方式与相互关系,认识个体发展必经的阶段及各阶段的特征与关系,正确拟定教育的目标与任务,选择相应的内容与手段,并精心设计教育活动,促进个体的积极健康发展。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①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

②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③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④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坚持全面发展。

3.评析各种影响人发展的因素理论。

答:在众多的因素观中,比较有影响的几种观点可以分为下列五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