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二农业地域类型(学案)

合集下载

3.2.2.1农业地域类型 精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二

3.2.2.1农业地域类型 精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二

题目:3.2.2.1 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1、 能够说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2、能够正确分析典型地域类型【学习重·难点】分析典型地域类型。

【课前预学】一、农业地域类型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 、 、 、 、 。

按投入状况: 、 。

按产品用途: 、 。

【预学检测】1.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不符的是( )A.家庭经营B.商品率低C.田地规模小D.采用旱地直播2.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优势条件有(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C.人多地少 ,精耕细作D.便利的交通运输【课中研学】概括热带种植园农业的分布地区、农产品和生产特点。

【达标训练】1.“大棚产野菜”已成为时下某些城市郊区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棚野菜的生产不可能是( )A .自给农业B .密集农业C .商品农业D .种植业2.有关季风水田农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小 B 投入劳动多,单位面积产量低C.普遍应用新的科学技术D.各国机械化水平都很低.3.下列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类型案例 主要分布地区 农产品 主要特点 区位条件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亚洲季风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水稻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不利条件:多旱涝灾害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中部平原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我国东北和西北的国营农场 小麦玉米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夏季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适宜进行大规模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A.季风水田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 B.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C.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D.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水稻单产高,商品率高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湘教版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二课时设计思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又是农业大国,发展好农业意义重大而深远。

然而,我们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的自然差异显著,选择发展什么样的农业?如何发展?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浙江素有“江南水乡”的美称,水稻种植随处可见,但学生往往只观表象不求真谛,因此,运用探究型课型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通过教师展示一些典型农业生产的图片、文字资料可以弥补学生的“不熟悉”,让学生从陌生到“似乎熟悉”,同时教师设计适当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和形成条件。

在大牧场放牧业相关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对教材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自己提出在研究区位因素时需要收集哪些自然要素的信息,在学习中由被动变主动,运用对比研究方法,对比过去和现在社会经济因素所发生的变化,让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因素,并且在因素的研究和探讨中自然而然理解生产特点,从而达到“课标”的要求。

教师在整节课的教学中仅是一个引导者,提供探究方法、提供探究工具,所有知识性结论均由学生自己推理、交流、反思,最后归纳总结。

教学内容分析【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基本要求:理解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了解水稻生产的地区分布,分析水稻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发展要求:结合实例,综合评价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教材分析】本章农业内容主要介绍了一些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和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介绍,其中第二课时《农业地域类型》涉及的六种农业地域类型,教师选择其中最为典型——水稻种植业和大牧场放牧业进行讲解,是在学生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学习掌握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等知识的一节课。

可以说这一节内容是本章第二节的案例运用分析,本节课的学习,是对农业区位因素学习的深化和应用。

教材内容呈现也规律地按照水稻种植业的形成条件、生产特点;大牧场放牧业的生产特点来安排的。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二课时教案: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湘教必修二课时教案: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选择。

(2)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2)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教学方法:读图法,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2010年1月4日政府决定把海南建设成一个什么岛屿?国际旅游岛,政府要大力发展海南的旅游业,海南资源丰富,除了可以发展旅游业外还可以发展什么产业?工业,农业。

咱海南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还可以发展农业,种植热带水果,建反季节瓜菜基地。

同学们能不能说出海南的特色水果有哪些?图片欣赏:海南水果问:如果我们把荔枝移到北京种植可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气候不适和。

(可以,可以培育良种,但是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够实现。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讲述:我们知道在一块地上要种什么,是由谁决定的?人。

那么人根据什么来决定在某块地上最适合种什么农作物,从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要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展示精美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练习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咱每天都要吃什么?粮食,蔬菜等,这是由什么部门提供的?农业。

什么是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

(展示农业图,野生动植物图)四幅图都是表示农业?农业需要人去参与的,自然生长的就不算农业了。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3-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3-湘教版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1、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教材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2)的第三章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包括了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两部分,第一课时内容是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本节课是在学习过人口、城市之后关于生产活动的第一部分内容,之后是学习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地域联系,这一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本节的农业区位因素内容又是“农业地域的形成”及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具有铺垫的作用。

另外农业的生产和布局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具有很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本节内容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3、学情分析: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地理知识和人文素养,但生活在城市,对农业生产不了解,缺乏知识储备。

二.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记住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2)理解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3)分析和判断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能够运用所学原理,因地制宜对农业用地进行合理规划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分析和讨论等,理解和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逐步建立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结构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三.重点、难点确立1、重点: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第一课时【导入】:3分钟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是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首先来看看我们本次的学习目标定位,在上课之前呢,老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们平常见到的农业的类型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在自己的生活中看到的,见到的农业类型。

【承转】:4分钟师:首先先进入我们第一小节的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告诉老师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三大条件呢?首先我们来看自然条件自然条件有哪些,我们具体来一个一个看一下(根据PPT讲解各个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练习】:8分钟师:好学习了以上几个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自然条件,我们来做一些活动题,考察一下我们对知识的掌控能力吧(4个活动材料题)生: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承转】4分钟师:我们刚刚学习了自然条件,我们再来看一下三大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社会经济条件。

具体有政策市场交通运输3方面(结合PPT内容进行讲解,必要时举一些实例)生:做好相应笔记,【练习】6分钟师:好学习了以上几个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社会经济条件,我们来做一些活动题,考察一下我们对知识的掌控能力吧(3个活动材料题)生: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承转+练习】2分钟师:我们来看到最后一个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科技因素。

(与之前相同,先讲解科学技术条件相关知识,再进行材料题巩固)【课堂练习】2分钟师:分析影响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生:根据PPT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问题,【活动探究】5分钟师:请同学们观看PPT,假如你是一位镇长,你的城镇周围要发展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为什么? 通过生活导入法的方式导入新课,为新知识的学习合理铺垫讲授法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传授较大量的知识,利于本课的学习设置相应题型进行及时巩固讲授法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传授较大量的知识,利于本课的学习设置相应题型进行及时巩固进行习题巩固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活跃教室气生:讨论两分钟之后,举手回答问题。

【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地理】湘教版必修2 第三章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

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

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

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学生:搜集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及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问题:画面上的人们从事的是什么生产活动?这类生产活动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视频资料“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生(看录像,思考上述问题并作答)他们从事的都是农业生产活动。

有些是从事种植业,通过种植农作物获得产品;有些是从事畜牧养殖业,即通过放牧、养殖动物等来获得产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设计: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区位及农业区位的含义;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3.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教学难点]农业的各主要区位因素;[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什么是农业?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的产业部门。

广义的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板书】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农业区位因素【讲解】什么是区位?两层含义:该事物的位置;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

【多媒体图片展示】给出下列两幅图,分析其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原因。

【点拨】三江平原:季风气候、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生产技术较先进、国营农场种小麦。

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地势高峻、山地草场广布、粗放的放牧业、放牧藏绵羊、山羊和牦牛。

两地形成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原因:农业区位差异。

【思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是哪三种?它们分别是如何影响农业的?【点拨】1.自然因素:(1)气候:光照:万物生长靠太阳。

热量:(积温)决定复种制度。

复种制度=播种面积/耕地面积降水:决定农作物类型(水田或旱田)两者结合: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蔗北菜;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2)土壤: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例如,茶树:南方的酸性土壤,甜菜:北方的碱性土壤。

(3)地形:平原:种植业,原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的区位因素教案【学习目标】(1)、明确农业区位的含义及类型(2)、根据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能分析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学会运用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

【过程与方法】利用自主学习方法,合作探究法等,结合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学习重点】(1)、农业区位的含义(2)、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技术影响因素。

【学习难点】如何运用所学原理,对农业生产进行区位选择,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一、农业生产的概述【讨论】说一说,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活动是农业生产活动?看视频《我们的田野》【学生】种田,种树,种菜,养羊,养鱼等【老师】归纳:1、类型:水稻种植、畜牧业、林业、渔业【老师】那什么是农业呢?把书翻到59页,全班齐读第一段【学生】齐读课本59页第一段【老师】2、农业的概念人类通过种植植物或饲养动物来获得所需产品的生产过程,就是农业。

看图回答:我国粮食种植的分布大体上是南稻北麦,那么,为什么呢?【老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有三大因素1、自然条件因素2、农业技术因素3、社会经济因素首先来看自然条件因素第一大组学生齐读59页第二段【学生】齐读课本59页第二段【老师】看幻灯片8,回答这是什么自然因素导致的?【学生】热量【老师】看幻灯片9,回答这是什么自然因素导致的?【学生】光照【老师】看幻灯片10,回答这是什么自然因素导致的?【学生】地形:a、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 b、山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老师】看幻灯片11,回答这是什么自然因素导致的?【学生】水分【老师】看幻灯片12,回答这是什么自然因素导致的?【学生】土壤【老师】1、自然条件因素:小结(1)气候(热量、降水、光照,如南稻北麦)(2)地形(如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等)(3)水分(如西北地区的灌溉农业)(4)土壤(如南方的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叶)【老师】讨论并完成课本第60页的“思考活动”。

统编湘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湘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第一课时本节内容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一是介绍了区位的概念。

区位是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

尤其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产业地域分工不断优化调整,地理区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农业区位是本单元的开篇,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是分析了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基本要素。

区域认知:能够分析不同区域内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理解科学技术在区位中的作用。

地理实践力:能够收集家乡农业方面的信息,开展社会调查,理解农业区位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人地协调观:理解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农业与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1.农业区位因素的自然因素。

(重点)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

(重点)3.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

(难点)教师准备:课件、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老师】边讲解边展示课件的相应图片。

1、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分别对农业的影响。

2、不同地区,不同的灌溉水源,水源对农业的重要性。

3、茶叶对土壤的要求。

通过图片,边讲解,边提问。

【学生】听讲、做笔记【学生】活动P57-58,读图3-2思考:1、指出俄罗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分布区域。

2、区域发展谷物种植的自然地理条件。

3、指出俄罗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

【老师】点评、总结2、农业科学技术因素(板书)农业科学技术因素包括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

农业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劳动力从繁忙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2020-2021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2)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高一第二学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多,理性思维发展迅速。

在必修I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在具备了一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初中应当具备的一定区域地理的基本知识,学生很欠缺。

学生大多都是城市人口,对于农业部分的学习缺少感性认识。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设计教学过程时,应研读课本,立足于课本,充实课本材料,结合时代发展,丰富学生视野,利用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展开研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保护农业环境。

教学设计时要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宗旨,科学提高学生素能,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演绎新课程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以上是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当然不同地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各不相同,所以各地在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商品交换。

这样形成的经营单位叫农业地域类型,我们将重点学习世界主要五种农业地域类型,每一种特点、分布、区位因素。

(展示五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图片)一、水稻种植业1、分布【提问】水稻种植业在世界范围的分布规律?在这些地区具备哪些水稻种植业生产条件?【生】略【师】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生】略【师】水稻种植业需要自然条件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接下来我们分析这些地方是否具备这些条件?【提问】东亚、东南亚、南亚分别是什么样的气候类型?【生】略【师】南亚和东南为南亚季风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两季,雨季和旱季,所以南亚和东南亚属于雨热同期的气候非常适合水稻种植业,东亚水稻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沿海,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属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提问】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有什么共同特征?【生】略【师】都是夏季高温多雨,非常适合水稻种植业的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0-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0-湘教版

料,能够反映水稻种
植业的什么特点?
2、点评小组回答的问
题,补充商品率的相
关概念,板书呈现最
终的结果。
PPT 故事文本
学生能够根 据给出的许 多材料,快 速从中提取 有用地理信 息,进行归 纳总结。
课 堂 教 学 过 程学 设习 计新 思知 路
环 1、 读种植特点 4
1、每个同学根据
节 (放背景音乐):
听到和看到的材料
6 尽管日子过得并不富 归纳出一个水稻的
裕,可是这片土地寄 种植特点:劳动量
托着乡人世代传承的 大。
崇敬和感激。从整地- 2、小组讨论,内
育苗-插秧-除草除虫- 部交流得出统一答
排灌水到收割,每一 案,小组代表举手
颗稻苗都要经手四五 抢答。
遍,这片土地洒着他
们一整年的汗水。一
家人无论老少,皆需
板书呈现最终的结
果。
环 1、 读种植特点 2
1、每个同学根据
节 (放背景音乐):
听到和看到的材料
4 水库水渠的建成让大 归纳出一个水稻的
家过上了不用看老天 种植特点:小农经
爷脸色吃饭的日子, 营,家庭为单位,
基本上食可果腹、衣 人均耕地少。
可御寒。(PPT 翻页) 2、小组讨论,内
包产到户以后,每家 部交流得出统一答
举手抢答。
温度了,相较于小
麦、棉花、油菜等作
物,其最适温度已经
算很高的了。(PPT 翻
页)水稻也像人吧,
在高温里需要补充大
量的水分的,每一亩
稻田,种植一季水稻
需要消耗 350-450m³
的水,和其他作物相
比水稻可算是当之无
愧的水货了。尤其是
在最重要的分蘖期和

湘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二 3.1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设计

湘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二 3.1农业地域类型 教案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案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6分)
(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

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8分)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
物,原产于秘鲁南部地区(如
下图),现在世界广泛种植。

它生长周期约为3-4个月,
块茎含有大量的淀粉、蛋白
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等,
收获后要在避光、阴冷、干
燥条件下贮存,避免发芽变
质。

马铃薯既可作为粮食或
蔬菜食用、食品加工,又可
用于以淀粉为代表的造纸、
纺织、化工等非食品类加工。

秘鲁年产马铃薯约300万吨,年人均消费量约为100千克。

(1)据马铃薯原产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推测其生长习性。

(6分)
(2)简述马铃薯在世界得以广泛种植的主要原因。

(6分)。

湘教版 必修二 3.1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设计

湘教版 必修二  3.1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设计理念】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课本,充实课本材料,结合时代发展,丰富学生视野,利用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材料展开研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保护农业环境。

要充分体现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宗旨,科学提高学生素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上升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材分析】高中地理必修Ⅱ所阐述的主题是“如何走人地协调发展的道路”,从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三个层面进行论述。

本章“区域产业活动”在全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产业活动联系着人类社会和环境,产业活动中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三个方面是人类最主要的产业活动,也是教材中研究的重点。

第二节内容是在第一节综述了产业活动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的基础上,具体讲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课内容为第一课时,阐述农业区位因素。

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先正文、后阅读、之后是活动。

正文内容简洁明了,阅读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活动案例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

【【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培养案例分析的能力,通过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学会运用这一理论知识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乡土地理与抽象理论的结合,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对家乡农业生产的自豪感。

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幻灯片展示案例材料【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区选择【教学准备】课前搜集农业区位的相关案例,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根据本地区的农业特点,编辑资料;设计教学活动。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导学案: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导学案:3.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农业的区位因素1、什么是农业?农业的分类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按生产对象分类①通常分类:种植业(植物)、畜牧业(动物)、林业、渔业、副业②主要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按投入多少分类①粗放农业:低投入、低产出②密集农业:高投入、高产出按产品用途分类①自给农业②商品农业)2、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过程中应遵循什么原则?地域性-----因地制宜;季节性,周期性-----不违农时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几大类?举例说明如何影响?(1)自然因素※知识链接光照与热量既区别有联系,光照多,热量不一定丰富,热量越丰富,光照不一定多。

衡量指标我国分布规律对农业影响光照年太阳辐射东多西少,青藏最丰富,四川最少分布与产量热量积温东部季风区由南向北递减农作物种类,种植制度,栽培方法等(3)农业技术经济因素4、积温的概念和意义?理解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的含义,了解种植方式和作物熟制的主要类型。

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

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从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表示温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般以℃为单位,有时也以度·日表示。

※知识积累:温度带范围≥10℃积温作物熟制寒温带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1600℃一年一熟。

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1600—3400℃一年一熟。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8-湘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8-湘教版

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的作用和地位本节是在第一节阐述“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相关理论基础上,对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的学习,是上一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

并且为我们下一步学习工业等其他产业提供范例。

因而对本单元内容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学习好本节内容尤为重要。

2.课标分析本节主要内容为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

他们对农业生产和布局影响程度不同。

而不同地区,有着不同农业生产条件,相应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即农业地域类型。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特点,从而切身体会到农业生产因地制宜,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教学难点: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4.课时安排 2课时5.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过程与方法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通过分析问题,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6.学情分析高一学生通过初中地理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及并具备一定地理分析能力,这些特征非常有利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7.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8.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归纳总结法、分组讨论法【板书】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进入新课]一、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条件【多媒体】回忆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有哪些?并分组讨论这些自然因素的差异会导致农作物类型哪些变化?试举例。

湘教版地理必修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第二课时)

湘教版地理必修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案(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教学目标】1、明确农业地域类型含义;掌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

2、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农业地域类型变化的原则、趋势。

3、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重点难点】1、重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2、难点: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选择。

读P62课文,思考什么是农业地域类型?【预习过程】一、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形成及变化1、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是在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之间开展商品交换所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组合。

它是农业生产分工在_________上的具体表现。

[承转]既然农业地域类型是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发展起来的农业区域,它的形成遵循什么原则?它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呢?阅读P63课文思考、回答2、布局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发展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农业地域分工的主要标志,其发展趋势是:自给自足“小而全”分散“千篇一律”粗放型二、农业的分类活动1:根据投入状况、产品用途、生产对象,可以将农业分为若干类型将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活动进行分类:①中国的水稻种植业②美国中部的商品谷物生产③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④马来西亚的橡胶种植园⑤蒙古的游牧业⑥澳大利亚的农业按生产对象分: (植物)种植业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动物)畜牧业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动物+植物)混合农业_________________按投入状况分:(投入多)集约型农业有哪些;______________(投入少)粗放型农业有哪些。

_____________按产品用途分:(以销售为主要目的)商品化农业有哪些;______________(以满足自己需求为目的)自给型农业有哪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一:水稻种植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

(亚洲水稻种植业称为季风水田农业)
材料一:1.亚洲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我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稻田一般少于1公顷;2.农民在天理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和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3.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虽然近一二十年来,用电力灌溉、脱粒等发展较快,化肥、农药使用也逐步提高,但总体上,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4.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支持。

1.通过上述材料,完成下面表格
特点原因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家庭为主,
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
单产量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
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加快机械化发展
水利工程量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大力投资,兴修水利
科技水平低靠传统经验加大科技投入
材料二:P65图3-22世界水稻主要产区
2.读图得出,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非洲、埃及、尼日利亚、美
国密西西比下游
材料三: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人口密度分布图与地形图。

3.读图回答: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1)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
(2)地形平坦开阔;(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生产经验;
类型二:热带种植园农业: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
材料一:阅读课本P63
1.其特征:(1)受市场影响大;(2)商品率高(3)专业化程度高
2.分布:橡胶→东南亚、巴西咖啡→巴西可可→非洲西部油棕→马来西亚、印尼香蕉→中国、东南亚、中美洲蕉麻→菲律宾
3.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热带气候区,水热充足,适宜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2)社会经济:劳动力丰富,市场求量大,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类型三:商品谷物农业
材料一: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的。

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也有这类农业,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农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1.通过材料一,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种植对象小麦;玉米(商品用途)
2.该农业地域分布地区: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啊呀、俄罗斯、乌克兰→家庭农场;我国东北、西北→国营农场
3.读材料二,归纳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等;利于作物高产稳产
(2)农业经济因素:农业科学技术先进→保证优质高产;机械水平高→提高劳动生产率
(3)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广阔;②交通便利→商品易集散,低运费;③地广人稀→地租低,利于大规模经营,商品率高;④政策支持
材料二:商品农业区位条件材料三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分布与地形图
练习:读材料三,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
位因素:(1)农作物分布①玉米带;②乳
畜带;③春小麦;④冬小麦
(2)分析其区位因素,从自然条件、农业技术、社会经济角度分析。

①自然条件:中部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临近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水源充足;为黑土区,土壤肥沃深厚。

②农业技术因素:劳动力素质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程度高;③社会经济: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类型四:大牧场放牧业
材料一:阅读课本P64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大牧场放牧业特征: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等。

(2)分布: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澳大利亚新西兰以牧羊为主材料三: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潘帕斯草原气候温暖,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印第安人就在这
里自由放牧。

欧洲人到来之后,潘帕斯
草原逐渐被四周有铁丝网的大型牧场分
割,粗放的自给自足的放牧业被密集的
商品牧牛所取代。

阿根廷地广人稀,
所产牛肉主要供出口,铁路的贯通,便
于把肉牛运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
运;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潘帕斯草原
牛肉的市场扩大到欧洲。

为了保证潘帕
斯牧牛业的发展,阿根廷人一方面采取
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私聊,打机
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
施,是牧场不退化;另一方面饲养良种
牛,加强培育以因对牛群病害研究。


帕斯草原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地域
化程度高,已经成为大牧场放牧业的典
型。

(3)用潘帕斯例子,归纳大牧场放牧业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条件: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形平坦开阔;②农业技术:培育良种牛;③社会经济:地广人稀地租低廉;距海港近,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类型五:乳畜业
材料一:阅读课本P65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乳畜业特点:面向市场商品率高;产品以乳制品为主;重要影响因素离市场远近、饲料供应
(2)主要分布地区:大城市郊区;美国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东南部材料二:西欧乳畜业:西欧和中欧一些地区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奶牛除需要多汁牧草外还需要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

西欧乳畜业地区既种植优质牧草,也种精饲料作物。

在区位选择上,西欧城市化程度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因而生产牛奶为主的乳畜业分布于大城市周边,而生产乳制品的乳畜业离城市较远。

西欧乳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有专门的自动化挤奶设备,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3
)读材料二分析西欧乳畜业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势平坦开阔;②农业技术因素:机械化程度高;③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城市化水平高,对乳制品需求量大
类型六:混合农业
(1)特征: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
(2)分布:欧洲、北美、南非→小麦、玉米、牧草、牧牛澳大利亚,新西兰→牧草、
小麦、牧羊
材料三: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图气候分布人口分布图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时间表
回答下列问题:①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分布:甲西南部乙东南部(墨累-达
令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
②混合农业优点:农民可有效地利用
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场成为一个良
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产具有很
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③读澳大利亚人口与气候图,分析区位因素:优势①自然条件:热带草原气候区,草
类茂盛;地势平坦开阔;②农业技术因素:机械化程度高;③社会经济:交通便捷;
国际市场广阔;地广人稀地租低廉;兴修水利,东水西调;(限制性因素为水源)
类型七:地中海农业(1)特点: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2)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3)分布:地中海气候区,南欧、北非、西亚、美国加州
(4)地中海农业:粮食作物小麦、大麦
特色农作物葡萄、柑橘、油橄榄、无花果
在收割后的
剪羊毛
配种
播种
犁地
麦田上放牧
(忙碌)
(忙碌)
在牧场上放牧
绵羊饲养
收割(忙碌)
生长季节
(忙碌)
(忙碌)
小麦种植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月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