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 漂浮的山_西师大版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语文 教案 漂浮的山
11 漂浮的.山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3.了解冰山的.特点,培养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教学难点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说起山,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几座名山,如黄山、泰山等,而提起泰山,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什么成语吗?(稳如泰山)是的.,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冰山.2.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段,激起阅读兴趣.3.揭示课文题目: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浮的.山.(板书课文题目)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1.抽生汇报前面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批读方法,再看本文五处批注.教师总结批读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批注.2.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简单批注.(1)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2)“漂浮的.山”指什么?课文介绍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三、合作探究,细读课文1.小组交流自学情况.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3.出示两组句子.读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1)a的.“身高”.b的.高度.(2)a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b的.漂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4.让学生再找一找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的.其他句子进行体会.5.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指导朗读.可采用抽读、评价、指导读等方式.四、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冰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11 漂浮的.山身高外貌漂浮又多又大。
西师大版四上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
西师大版四上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西师大版四上第11课《漂浮的山》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2、理解文中写了“山”的哪几方面。
并学习“山”的身高和外形两局部;3、通过学习“山”的特点,初步理解列数字,作比拟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写了“山”的哪几方面,掌握“山”的身高和外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1、板书“山”字,请学生帮助读这个字,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山的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2、老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特殊的山,相机板书完好课题:漂浮的山。
生齐读课题两遍二、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要求自由读课文。
①、认识文中生字词;②、弄清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①、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冰山)②、出示生字上卡片,要求学生读、记尼诞逛区③、老师引导学生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记住“诞”“逛”二字诞--延逛--狂④、听写生字词尼姑、诞生、逛一逛、地区⑤、订正。
三、再读课文,理解冰山的特点。
1、老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考虑,课文写了冰山的'哪几方面?2、引导学生汇报情况,根据答复相机板书:身高:外形:漂浮:数量多:3、学习第三自然段(身高局部)①、自由读这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老师根据答复板书,并告诉学生:134m 1~2倍90m 6倍这样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②、学习句子: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因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局部身体藏在水下,只在水面露出一个脑袋。
A、反复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B、指名答复;C、引导从“身高”、“身体”、“脑袋”这三个词明白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齐读这段话,读出冰山在身高上的特点。
4、学习第四自然段(外形局部)①、自由读,说说从这段中你又知道了什么?②、汇报情况根据汇报板书:南:个儿较大、平顶北:个儿较小、尖顶③、引导学生从南极的冰山和北极的冰山不同的比照中,理解比拟的说明方法。
④、齐读第四段。
四、老师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安排下节课学习要点:这节课我们理解了冰山的身高和外形两方面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山”的漂浮,理解一些关于冰山、冰川的知识,大家先去搜集一下好吗?。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学设计2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2.了解文中写了“山”的哪几方面。
并学习“山”的身高和外形两部分;3.通过学习“山”的特点,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课文写了“山”的哪几方面,掌握“山”的身高和外形。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1.板书“山”字,请学生帮忙读这个字,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山的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2.教师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特殊的山,相机板书完整课题:漂浮的山。
生齐读课题两遍二、初读课文1.学生带着要求自由读课文。
①认识文中生字词;②弄清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
2.检查学生学习情况①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冰山)②出示生字上卡片,要求学生读、记尼诞逛区③教师引导学生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记住“诞”“逛”二字诞——延逛——狂④听写生字词尼姑、诞生、逛一逛、地区⑤订正。
三、再读课文,了解冰山的特点1.教师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写了冰山的哪几方面?2.引导学生汇报情况,根据回答相机板书:身高:外形:漂浮:数量多:3.学习第三自然段(身高部分)①自由读这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并告诉学生:134m 1—2倍90m 6倍这样用数字说明的方法叫做列数字。
②学习句子: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因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部分身体藏在水下,只在水面露出一个脑袋。
A反复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B指名回答;C引导从“身高”、“身体”、“脑袋”这三个词明白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齐读这段话,读出冰山在身高上的特点。
4.学习第四自然段(外形部分)①自由读,说说从这段中你又知道了什么?②汇报情况根据汇报板书:南:个儿较大、平顶北:个儿较小、尖顶③引导学生从南极的冰山和北极的冰山不同的对比中,了解比较的说明方法。
④齐读第四段。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安排下节课学习要点: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冰山的身高和外形两方面的特点,下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山”的漂浮,了解一些关于冰山、冰川的知识,大家先去收集一下好吗?附送: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案教学目标123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理解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课文朗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喜马拉雅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谁知道这座山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点?2.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表达。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学生回答:课文主要讲了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
教师进一步提问:喜马拉雅山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回答: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挤压,使得地下岩浆上升,形成了高山。
4.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并组内交流。
教师选取部分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5.深入分析课文教师提问:课文中提到的“板块”是什么?学生回答:板块是指地球表面大的岩石板块。
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板块会相互挤压?学生回答:因为地球内部的热能不断释放,使得板块产生运动,相互挤压。
6.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
7.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8.作业布置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
家长签字确认。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喜马拉雅山的形成过程,学习了生字词,并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朗读课文时,指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喜马拉雅山形成的具体语句,如“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挤压,使得地下岩浆上升,逐渐形成了这座巍峨的山脉。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学设计1
2019-2020年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教学设计1班级姓名一、一锤定音。
(用“√”表示)漂.浮(fó fú)横.(hén héng)渡随波逐.(zhuó zhú)流摇篮.( nán lán)逛.(guàng kuáng)街暖.(nǎn nuǎn)洋洋二、多音宝贝学组词。
没mò()难nàn()藏cáng ()露 l òu()méi() nán() zàng() l ù()三、解释下列词语。
随波逐流:摇篮:四、找出句式相同的句子,在后面打“√”。
有在水上漂浮的山吗?有!冰山就是漂浮在水上的“山”。
1. 这难道不能说是个奇迹吗?()2. 那 ---- 怎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3. 蜜蜂为什么那么勤劳?因为它们要忙着果蜜,把甘甜献给人类。
()4. 蜂鸟为什么追得上鹰呢?因为蜂鸟的双翼每秒钟可拍动75次之多,连续飞行几千米是常事。
()五、课文精彩语段回放。
有趣的是,南极和北极的冰山出身不同,外貌特征也不一样。
南极冰山多是平顶的,个儿较大。
北极冰山个儿较小,多是尖顶的。
1. “出身”是指;“外貌特征”指。
2. 南、北极冰山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六、阅读大舞台。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
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夸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时光老人看他更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特老人打量了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看,自己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漂浮的山 教学设计(西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教案
11.漂浮的山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查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在阅读过程中旁批。
3.了解冰山的特点,萌发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一边读一边想,了解冰山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说明冰山特点的写法,学习拟人修辞手法。
教具: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断,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审题质疑1.谈话导入:(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断)1912年,首航横渡大西洋的泰坦尼克号客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船上1500余人遇难,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浮的山”。
2.板题:11.漂浮的山(齐读课题两遍)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1)山怎么会漂浮呢(2)漂浮的山是什么山(3)漂浮的山有什么特点?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学习生字新词。
3.认读下列词语,注意字音:漂浮随波逐流泰坦尼克号客轮....生.逛一逛..诞.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5.文中重点介绍了冰山的哪几个方面,在文中批注圈画出来。
(1.冰山的高2冰山的外形3冰山的漂浮)三、熟读课文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下来。
3.收集冰山和冰川的资料。
第二课时一、设疑自探1.温故导入,梳理问题:(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冰山有了哪些了解(我知道了冰山很高,南极的冰山高出海面最高的约有90 米,而且这只是它们露出海面的部分,我还知道冰山有南极的和北极的。
)(2)谁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提出的主要问题预设:漂浮的山有哪些特点2.提示引路,自我探究:(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的问题,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在书中做出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要特别关注学困生。
二、解疑合探1.同桌俩相互交流:通过自读探究,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在交流的同时作出评价和指正。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11漂浮的山_西师大版
四年级上语文说课11漂浮的山_西师大版第一,说教材《漂浮的山》是西师版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向我们介绍了漂浮的山——冰山的身高、外形、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以及漂浮的特点。
科普说明文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隐秘的爱好,使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任务。
依照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小孩的年龄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明白得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有关知识;2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3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究大自然的浓厚爱好。
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第一次触到说明文的方法,因此在这篇课文里,我认为教学重点除了了解南北极冰山的特点。
更重要的依旧使学生了解一样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第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读中质疑,这一环节要紧采纳启发式的教学法。
以分组讨论法为辅,师生在讨论中解疑。
师生站在对等的角度,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的解读,尊重学生情感和认识。
第三,说教学过程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环节1激趣导入,揭出课题。
第一做自我介绍,出示字谜“说山不是山,此山最奇异,无土也无石,常在海上漂”。
通过同学们的预习,明白了将要学习的是哪一课,教师相机板书“漂浮的山”。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冰山的爱好,产生了解冰山的欲望。
2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第一提出问题,有在水上漂浮的山吗?然后请大伙儿快速地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冰山是什么模样的呢,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冰山。
得到答案的同学,能够和同桌进行讨论,看看答案一样吗?假如不一样,也能够辨论一下,看谁的答案更准确。
并随机板书:冰山的危害,身高,外形,漂流。
我对那个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四年级的学生,不但要求把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还要学会倾听和观赏别人的杰出之处,取长补短,真正明白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漂浮的山》优秀学案第一课时(精品)
《漂浮的山》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诞生”等生词的意思。
2.了解文中写了“山”的哪几方面。
并学习“山”的身高和外形两部分。
3.通过学习“山”的特点,初步了解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二、学习过程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一)初读课文。
尼漂浮横渡海难地区摇篮诞生旅行逛一逛1.读一读写一写,并听一听其他人读的是否正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近字组词。
诞()逛()延()狂()3.多音宝贝学组词。
没mò____________ 难nàn____________méi___________ nán____________藏cáng___________ 露lòu_____________zàng__________ lù_____________4.解释下列词语。
随波逐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摇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漂浮的山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再读课文,了解冰山的特点。
1.课文写了冰山的哪几方面?都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们当中个儿大的,因为..就旅行的远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漂浮的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出是我国几座名山地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名山的资料。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交流积累的与山有关的成语(安如泰山逼上梁山崇山峻岭地动山摇调虎离山恩重如山放虎归山千山万壑千山万水人山人海山崩地裂寿比南山山光水色山清水秀稳如泰山愚公移山重于泰山)。
2.教师小结,谈话交流:提起泰山,我们不禁想起成语“稳如泰山”,在我们的印象中,山是稳固而不可动摇的,然而在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这种山在海上随波逐流,任意漂浮,常常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甚至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与冰山相关的片段和冰山毁船的片段。
)3.揭示课题: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是一种漂浮的山。
(板书课文题目:漂浮的山,学生齐读课题。
)二、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一)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多媒体出示自由读要求。
(1)认识文中生字,会读文中的词语词;(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根据要求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文中的词语,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开火车读。
漂浮麻烦沉没遇难悲惨常见山丘地区隐藏露出诞生顽皮逛街逐渐融化暖洋洋随波逐流长途旅行泰坦尼克号(2)课件出示单个生字,知名认读,并说说识记这些生字的方法。
尼诞逛区(3)生字口头扩词。
尼(尼姑)(僧尼)诞(诞生)(诞辰)逛(闲逛)(逛街)区(地区)(小区)(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的不正确的地方。
(5)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
(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阅读课文的五处批注。
2.交流探究:(1)“漂浮的山”指什么?(指冰山,巨大的冰块。
)你从哪儿知道的?(课文内容和课文的第一处批注。
)(2)课文介绍了漂浮的山的哪几个特点?(学生自由交流发言。
)(3)教师评议并小结,出示课件。
(身高、外形、漂浮、数量多。
)3.再读课文,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批注。
三、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一)学习一二自然段。
1.学生朗读一二自然段。
2.交流探究:从这两个自然段你了解到什么?(漂浮的山指的是冰山。
漂浮的冰山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文中的叹号和引号的作用是什么?(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
引号的作用是冰山不是真正的山,而是巨大的冰块。
)随波逐流是什么意思?(本文指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海水漂荡。
)3.指名朗读一二自然段。
4.谈话过渡:这些冰山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却又非常顽皮,总是突然出现,引起麻烦,甚至造成悲剧。
不过,现在人们利用雷达,可以对他们进行探测,从而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只有了解冰山,认识冰山,人们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
那么,人们对冰山还有哪些了解?(二)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冰山的身高。
1.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冰山很高。
)2.互相交流:作者在描写冰山的高度时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小组交流,代表发言。
)3.教师评议并小结。
(1)课件出示:北冰洋已发现的最大的冰山高出海面达134米,南极地区的冰山高出海面最高的约有90米。
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因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部分身体藏在水下,只在水面露出一个脑袋。
北冰洋的冰山,水下部分一船比水上部分厚1~2倍,南极冰山的水下部分比水上部分可以厚达6倍。
①鼓励学生列式计算冰山的高度。
②引导学生从庞大的数字来了解冰山的确切高度,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了解列数据的说明方法。
(2)课件出示: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因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部分身体藏在水下,只在水面露出一个脑袋。
①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加点的词语。
②引导从“身高”、“身体”、“脑袋”这三个词明白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文章内容形象生动。
)4.课件出示漂浮的冰山的图片,学生观察并齐读这段话,读出冰山在身高上的特点。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冰山的外形特点。
1.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从这段中你又知道了什么?(南极和北极的冰山出身不同,外貌特征也不一样。
)2.多媒体出示:有趣的是,南极和北极的冰山出身..不同,外貌特征也不一样。
南极冰山多是平顶的,个儿..较小,多是尖顶的。
..较大。
北极冰山个儿(1)引导学生通过加点的词语了解这也是拟人的写法。
(2)学生朗读对比划横线的两句话,引导学生从南极的冰山和北极的冰山不同的对比中,了解比较的说明方法。
3.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感受其中的说明方法。
(四)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了解冰山的数量和漂流特点。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交流:(1)从哪里可以了解到冰山的数量特点?(冰山的数量更是多得惊人。
每年,会有成千上万座冰山从南、北极的“摇篮”中诞生。
)冰山的数量具有什么特点?(多得惊人。
)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冰山的数量特点?(列数字。
)(1)从哪里可以了解到冰山的漂流特点?(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
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暖洋洋的海水,会让它们逐渐融化消失。
它们当中个儿大的,因为消失得慢,所以就旅行得远了。
)冰山的漂流具有什么特点?(漂流的距离不等。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点?(暖洋洋的海水,会让它们逐渐融化消失。
它们当中个儿大的,因为消失得慢,所以就旅行得远了。
)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冰山的漂流特点?(拟人。
)2.课件出示有关视频片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感受冰山的漂流特点。
四、教师小结,朗读感悟。
1.教师小结:这篇批读课文用设问句开篇,由“泰坦尼克号”的惨剧引出给人类带来很大麻烦的冰山;接着用拟人的手法介绍冰山的高度、外形和漂浮的特点。
这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科普说明文,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数据说明,语言生动幽默。
2.学生朗读全文,从总体上了解冰山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说明方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课件出示资料,学生阅读拓展了解。
构成冰川的冰和普通的冰不同,它不是简单地有冰冻结而成,而是在雪花越降越多,以及由于间或有阳光照射,稍有融解,但随即又冻结起来的情况下,先结成了颗粒状的粒雪,再进一步结成了冰层,这种冰比普通的冰略微轻一点,称为冰川冰。
存在于高山上的冰川,称为高山冰川,分布在两极地区的冰川,称为大陆冰川。
冰山的形状桌形和角锥形两种,大的能保持2—10年的寿命一直在海上过着漂浮生涯。
浮动着的冰山往往长达几千米露出海面达100米,而露出海面的部分约只有整个冰块体积的1/7.在极地航海家眼里,冰山是最危险的“敌人”,轮船遇到它有时被迫停驶,一不小心还会发生碰撞事故。
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游轮,就是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
2.启发谈话: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神奇的自然景观,有待我们去发现,去认识。
(教师课件出示大自然的几大奇观:吉林雾凇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并列被国家有关部门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3.鼓励探究: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查阅和收集更多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走进大自然,去认识更多的自然景观。
【课堂作业新设计】1.看拼音写词语。
suí bō zhú liú冰山就是漂浮在水上的“山”。
这些“山”在海上(), piāo fú má fán任意(),常常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
1912年,首航横渡大 tài tǎn ní kè hào西洋的()客轮就是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船上的1500 yù nàn hǎi nàn余人(),造成了世界航海史上最悲惨的一次()。
2.辨字组词。
漂()尼()诞()丘()飘()泥()延()兵()3.常见的说明方法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d 打比方判断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吧。
(1)冰山不是真的山,可是有的冰山却比常见的山丘大得多。
()(2)北冰洋已发现的最大的冰山高出海面达134米。
()(3)北冰洋的冰山,水下部分一般比水上部分厚1—2倍。
()(4)这些山在海上随波逐流,任意漂浮,常常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1912年,首航横渡大西洋的泰坦尼克号客轮就是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
()(5)它们在空中与鹰进行的厮杀,就像大小飞机之间的“空战”。
()4.根据课文填空,按要求写句子。
“每年,会有成千上万座冰山从南、北极的‘摇篮’中诞生。
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
”“大个子”是指。
(1)课文中还有不少这样的句子,请摘抄在下面,体会句子的趣味。
(2)这样的句子,我也会写。
1.看拼音写词语。
冰山就是漂浮在水上的“山”。
这些“山”在海上随波逐流,任意漂浮,常常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1912年,首航横渡大西洋的泰坦尼克号客轮就是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船上的1500余人遇难,造成了世界航海史上最悲惨的一次海难。
2.辨字组词。
漂(漂流)尼(尼姑)诞(诞生)丘(小丘)飘(飘扬)泥(水泥)延(延续)兵(士兵)3.常见的说明方法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d 打比方判断下列句子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吧。
(1)冰山不是真的山,可是有的冰山却比常见的山丘大得多。
(c)(2)北冰洋已发现的最大的冰山高出海面达134米。
(a)(3)北冰洋的冰山,水下部分一般比水上部分厚1—2倍。
(ac)(4)这些山在海上随波逐流,任意漂浮,常常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1912年,首航横渡大西洋的泰坦尼克号客轮就是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
(b)(5)它们在空中与鹰进行的厮杀,就像大小飞机之间的“空战”。
(d)4.根据课文填空,按要求写句子。
“每年,会有成千上万座冰山从南、北极的‘摇篮’中诞生。
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
”“大个子”是指冰山。
(1)课文中还有不少这样的句子,请摘抄在下面,体会句子的趣味。
①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因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部分身体藏在水下,只在水面露出一个脑袋。
②有趣的是,南极和北极的冰山出身不同,外貌特征也不一样。
南极冰山多是平顶的,个儿较大。
北极冰山个儿较小,多是尖顶的③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2)这样的句子,我也会写。
①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
②风儿清唱著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③月亮姑娘升起来了,仿佛正悄悄地对身边的小星星说话。
④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⑤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⑥小草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仰望着慈眉善目的太阳。
【板书设计】冰山的身高冰山的外形特点漂浮的山冰山科普说明文拟人数据冰山的数量冰山的漂流【课后反思】《漂浮的山》教学反思《漂浮的山》是西师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漂浮的山——冰山的身高、外形、数量、漂浮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