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课文《泊船瓜洲》教案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1【教材简析】《泊船瓜洲》系人教版九册第二组“思乡”主题古诗词篇目的第一篇,是北宋王安石作于1075年。
该诗用蒙太奇手法描绘出几幅生动画面,诗句凝炼,意境优美,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的思归思乡情。
一个“绿”字让此诗曾获“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彦周诗话》)的赞誉。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之于知晓诗面意义、领会诗含境界不是难事,难在“绿”字深刻理解和真正领会诗人才离乡就思归的复杂情感。
【设计理念】营造相称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去理解感悟,用诗般方法教学,让课堂流淌浓郁的文化味,让学生受到古诗词文化的熏陶、感染,为学生真正喜欢上古诗词积淀一次颇有价值的学习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有韵味儿地朗诵,并背诵诗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含义。
3、领会“绿”字的妙用。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咏中,形象感知诗的意境。
2、读中生疑,读中释疑,联系上下文,真正理解字里行间的深刻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文学习,学生加深理解“家乡美、家乡亲”,并再次唤醒其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营造相称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形象思维去感知诗文的意境。
教学难点:领会诗人刚离乡就思归思乡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读问结合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知人论世解诗题1、思乡导入。
同学们,“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他们中不少提笔留下佳作,比如李白的《静夜思》。
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由北宋诗人王安石写的佳作《泊船瓜洲》。
2、走进作者。
(1)身世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宋朝文学家、政治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泊船瓜洲》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4篇
《泊船瓜洲》公开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
本组课文是围绕“游子思乡”这一主题编排的,《泊船瓜洲》是南宋诗人王安石于公元1074年,在第一次任宰相主持变法失败后,应宋神宗急召第二次赴京复职,途径京口泊船瓜洲时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景,未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第三句感叹自己对故乡江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记忆忧新,各种在家的美好温馨历历在目,因此本诗从字面上看,是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
编排本组课文一是让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二是引导学生想想作者的感情是通过哪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的。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其中本诗中的“泊、间、数、重、还”这几个多音字的辨音,读通诗句、大体把握诗意,学生能自己解决,再辅以教师适当点拨即可达成目标。
而知晓诗人的背景,走进诗人的内心,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因此这是本课教学要突破的难点,需要在多种方式的诵读思考中完成。
教学目标:1、通过结合语境意项辨析“泊、间、数、重、还”等多音字的读音,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抽生读等多种形式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通过结合注释、教师点拔,生生合作大体把握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通过搜集诗人资料,教师相机补充介绍背景,体会“绿”“又”两个关键词表情达意的作用,引导学生想象古诗情节,进入古诗意境。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和大体把握诗意。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中的情节,进入古诗诗境,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知识人,奔主题。
1、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个人资料?(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出生于江西临川,发起过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等。
五年级课文《泊船瓜洲》教案
五年级课文《泊船瓜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泊船瓜洲》。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泊船”、“瓜洲”、“春风”等。
(3)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色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泊船瓜洲》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色和情感的理解。
(2)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歌韵律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泊船瓜洲》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和地图。
3. 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古诗,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课文《泊船瓜洲》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与理解:(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泊船”、“瓜洲”、“春风”等。
(3)通过讨论和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景色和情感。
3. 背诵与默写:(1)引导学生背诵课文,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布置学生默写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泊船瓜洲》的内容和意义。
(2)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绘画与创作:(1)邀请学生根据课文《泊船瓜洲》的描述,绘制出自己心中的瓜洲景色。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一首以家乡为题材的小诗。
2. 分享与展示:(1)邀请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创作的小诗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5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5设计理念这首诗的教学设计,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
运用诗意语文的建构策略,以情感人,注重情感体验,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入情,悟情,融情,升情。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配乐播放月亮图)同学们,这是什么?(一轮明月高挂夜空)2、谈话:碧空如洗,圆月如盘。
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
此时此刻,看到这圆盘一般的明月,我们也忍不住想吟诵古人思乡的诗句。
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生:……过渡:同学们真会读诗!俗话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陶冶人的情操。
今天,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一首思乡的古诗——泊船瓜洲。
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二、品味诗意1、解题目,知诗人。
(1)齐读题目,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把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2)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指名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抚州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青少年时代是在父亲身边度过,因此他视南京为地第二故乡。
)2、熟读古诗。
(课件出示标有停顿、重音的古诗)(1)小声朗读,想想该怎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自己大声试读几遍,再同桌互读评价。
(3)指名朗读,师生就重音、停顿、升降调进行评议。
全班配乐齐读。
3、品味诗意。
(1)小组合作学习,分组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2)指名说说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教师演示课件,学生根据演示背诵古诗。
三、体验情感1、品词析句。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了诗意只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刚才同学们已经感觉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案
五年级语文泊船瓜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泊船瓜洲》。
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掌握“泊”、“瓜洲”、“京口”、“钟山”等生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泊船瓜洲》。
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诗人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泊”、“瓜洲”、“京口”、“钟山”等生词的含义。
体会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王勃及《泊船瓜洲》的背景。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节奏、语气、情感的表达。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等。
3.理解诗句教师逐句解释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大意。
4.感受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5.生词学习教师讲解“泊”、“瓜洲”、“京口”、“钟山”等生词的含义。
学生用生词造句,巩固记忆。
6.朗读背诵学生分组朗读,互相纠正发音、节奏等。
教师组织背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7.拓展延伸教师展示与《泊船瓜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学生进行创意改编,将诗句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朗读并背诵《泊船瓜洲》。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中的画面。
3.选择一句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创意改编。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朗读形式,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但部分学生仍需加强发音、节奏等方面的训练。
2.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较好,但部分学生对生词的掌握仍需加强。
3.教师在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改编,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但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更多鼓励和引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泊船瓜洲王勃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泊船瓜洲教案教学设计6篇
泊船瓜洲教案教学设计6篇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过程:[由整理]一、激趣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
这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步参与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
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他年轻时,中进士。
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
所以他前往上任。
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
老师相信大家必须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
给你们准备一下,立刻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
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
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
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书读得很准确。
但是,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
这天,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
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
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深入推敲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能够读出问题来。
如果能够,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用法。
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
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
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
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
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期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五年级课文《泊船瓜洲》教案
五年级课文《泊船瓜洲》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泊船瓜洲》。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顺序和主要情节。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会通过关键词和句子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学会通过描绘词语和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态度。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泊船瓜洲》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风光的古诗,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
课文通过描绘瓜洲码头的景色和作者泊船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2 教学重点: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的发展顺序和主要情节。
朗读和背诵课文。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对江南水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向学生介绍作者王安石的背景和文学成就。
3.2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解释其含义和用法。
3.3 解析课文: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故事的发展顺序和主要情节。
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和句子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4 描绘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通过描绘词语和句子,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要求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加强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写一段小故事或描述一段情景。
4.2 评价: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拓展5.1 教学总结:总结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五年级课文《泊船瓜洲》教案
五年级课文《泊船瓜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泊船瓜洲》。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意图。
(3)了解瓜洲的历史和地理背景,扩展相关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困难,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泊船瓜洲》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 瓜洲的历史和地理背景的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泊船瓜洲》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瓜洲的历史和地理背景的介绍。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地理术语和习俗的理解。
(2)对作者情感和哲理的深入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图片展示:展示瓜洲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提问:学生对瓜洲的了解,引出课文内容。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3. 词语解释与句子理解:(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 小组合作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探究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家庭作业:朗读和背诵课文《泊船瓜洲》。
3. 拓展作业:学生自行查阅资料,了解瓜洲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析:《泊船瓜洲》是五年级上册第二组(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开篇诗,为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从字面上看,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整首诗写出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而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心中涌动着浓浓乡愁,尤其是末句,还带着仕途多险、前途未测的感慨,古诗通篇立意含蓄悠远,蕴涵着浓浓的乡情和仕意,教学目标:1、通过以自学为主的方式,能正确朗读“泊、间、重、还”等多音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通过反复诵读,丰富语言积累。
并能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4、联系诗人背景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5、感受到诗人是怎样表达思乡情的,尝试着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6、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资料收集,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逐步扩展知识面和阅读面。
教学重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感受蕴涵的思想感情,2、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教法学法:1、变序教学法在课堂伊始,就提出古诗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后续的学习中,再去学习它是怎样表达的,表达效果如何等等,这种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持续集中。
2、读诗感悟法“读”是学习古诗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本课时安排了朗读,配乐读等,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配乐读,是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8篇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8篇写好一份教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在开始教学任务之前都是要认真准备相关的教案的,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泊船瓜洲》教案设计8篇,供大家参考。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篇1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__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
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会成为一个个小诗人的。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
(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
(古诗课件:幻灯片5)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6.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你预习得真充分。
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
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幻灯片6:多音字注音)7.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精选1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树立热爱家乡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2)通过比较阅读,揣摩不同作者对思乡的不同表达方式。
3、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泊船瓜洲》。
教学重难点:1.比较阅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2.体会诗人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教学环境:老师自制的课件;上课环境为有电脑、投影仪和大屏幕的教室;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学过一些思念家乡的古诗词了,大家还能背诵李白的所写的那首名篇——《静夜思》吗?(学生齐背后,出示幻灯片2)2)大家知道是什么景物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吗?(月亮)3)师小结:说得很好,自古以来,月亮就象征团圆之意,我国古代文人在写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词中往往会提到月亮,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泊船瓜洲》。
2.新授《泊船瓜洲》1) 初读:大家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诗文,看看有哪些字词的读音你还不确定?尤其是诗文中的多音字,你能结合书下的注释和你的初步理解,为这些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吗?你知道读七言绝句时,应当如何停顿吗?(出示幻灯片3进行正音,师画出停顿节奏)老师范读后学生再读诗文。
2) 介绍作者(出示幻灯片4)你对王安石了解多少?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分享。
3)诗句解析:(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①大家再看看文中的注释,了解“泊、一水间、数重山”的意思,再思考:“京口、瓜洲、钟山”这几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是怎样的呢?(幻灯片5)②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眼里看到了什么地方?心中想到了什么地方?(幻灯片6)(眼中之景——京口、瓜洲想象之景——老家钟山)③既然离家“只隔”“一水间”、“数重山”,但离家真的近了吗?(对于交通极为不便的古代,即时要回到家,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说“只隔”只是诗人的自我安慰而已)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归心似箭、高兴)④诗意:从京口到瓜州仅仅只隔着一条长江了,离老家钟山也不远了,只隔着几重山而已。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泊船瓜洲教学设计优秀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泊船瓜洲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材简析:《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导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抓住重点词句、利用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达的方法。
3、感受古诗的韵味,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培养动手搜集资料的习惯。
导学重难点:1、理解诗意,积累古诗。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准备:课件导学过程:一、预学1、经典诵读:背诵关于思乡的古诗词:天净沙秋思2、导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绕的家乡。
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看看他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的?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泊的意思,“瓜洲”现在长江北岸,4、了解作者,生交流,师小结。
二、互学1、初读古诗,初步感知诗的内容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好停顿。
边读边想每一句诗的意思。
2)检查读古诗情况:指2名学生读,教师范读,自由试读,2个小组读,齐读。
3)你读懂了哪一句的意思,和大家交流。
2、小组合作:1)、用画一画的方式学习前两行诗句,感受京口、瓜州、钟山的位置。
古诗《泊船瓜洲》教案(精选8篇)
•••••••••••••••••古诗《泊船瓜洲》教案(精选8篇)古诗《泊船瓜洲》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泊船瓜洲》教案(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泊船瓜洲》教案篇1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预习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请问你们还记得以前学习故事的方法吗?【生回答,教师板书:学习方法1.读(背);2.理解诗意;3.写(画)】师:学习古诗除了以上3个方法,还要注意的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4.体会感情.)2.板书诗题,(《泊船瓜洲》)读题。
3.理解诗题的意思。
问“泊”怎样读?(多音字:bó与pó?的区别)“泊”是什么意思?(泊:是船靠岸的意思。
“泊船瓜洲”就是在瓜洲船靠岸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直扑重点(运用学法1)1.用自己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
尤其注意多音字:“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4.指名答。
(我觉得它写得很美、我觉得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5.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运用学法2)1.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吧。
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五年级语文上册《泊船瓜洲》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泊船瓜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泊船瓜洲》。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绘画、表演等手段,增强对诗句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体会诗人的孤独与无奈,提高人生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与背诵。
诗句意思的理解。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教学难点:诗句情感的把握。
诗句意境的描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泊船瓜洲》的诗句,引导学生观察诗句中的关键词,如“泊船”、“瓜洲”等。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2.朗读与背诵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注意模仿。
学生自主朗读,加强记忆。
教师检查背诵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3.理解诗句教师提问:诗句中描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
4.情感体会教师提问:诗人为什么会感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学生结合诗句,展开想象,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体会诗人的孤独与无奈。
5.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组词。
学生自主练习,巩固生字词。
教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6.活动拓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绘画、表演等活动,展示对诗句的理解。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与诗句相关的作品。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创新。
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朗读并背诵《泊船瓜洲》。
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3.结合诗句,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泊船瓜洲》的朗读、背诵、理解、情感体会等知识点。
在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兴趣。
但在生字词学习方面,部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泊船瓜洲》教案(精选10篇)
《泊船瓜洲》教案《泊船瓜洲》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泊船瓜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泊船瓜洲》教案篇1学习目标:1.自选方法学习古诗,“读读、背背、议议、画画、写写”。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评:依据新课程标准,突出语文实践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教学过程:一、导入1.准备上课。
回忆已学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古朗月行》、《静夜思》、《枫桥夜泊》……2.认识课题。
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大家首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泊”字。
(教师板书课题。
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ó pó)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
齐读课题。
)师:谁能根据课前的资料搜集说说“瓜洲”在什么地方?生:“瓜洲”现在扬州的一小镇,位于长江北岸。
师:“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说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
课前你们搜集了哪些关于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我们来共同交流一下。
生: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生:……3.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多古诗了,你打算怎样学习这首诗呢?生:学古诗要先背诵。
师:先要生:读熟,还要懂得意思。
生:还要求默写。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议、背、写”)师:我们就按这顺序和方法学习。
【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主体”地位怎样才能得到落实?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推进学习的实践活动中。
背诵古诗,唤起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创造平等的交流机会。
让学生制定学习程序与方法,使而后的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
】二、读诗1.试读。
师:按同学们讨论的方法步骤,先读诗。
请自由轻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试读)2.正音。
五年级泊船瓜洲教案
五年级泊船瓜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泊船瓜洲》,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学习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以及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思乡的音乐,如《故乡的云》,营造出思乡的氛围。
2、提问学生:当你们离开家乡一段时间后,会不会想念家乡?为什么?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作者简介1、介绍王安石,展示他的画像。
2、简单讲述王安石的生平事迹,着重强调他在政治上的作为以及文学成就。
(三)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注意读出诗歌的韵味。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指名小组代表汇报诗句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和纠正。
(五)深入探究1、提问:“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这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感受距离之近。
2、思考:“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中的“绿”字用得好在哪里?让学生讨论“绿”字的妙处,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3、探讨: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感受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六)写作手法1、讲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让学生明白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2、举例说明其他运用借景抒情手法的诗句,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七)拓展延伸1、让学生回忆自己学过的或读过的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如《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进行交流分享。
五年级课文《泊船瓜洲》教案
五年级课文《泊船瓜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泊船瓜洲》。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瓜洲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地理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泊船瓜洲》的朗读与背诵。
(2)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瓜洲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的地理知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2)对大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想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地图,向学生介绍瓜洲的位置和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瓜洲会成为泊船的好地方。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泊船瓜洲》,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指导学生正确背诵课文,加强记忆力训练。
3. 词语和句子的理解:(1)解释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之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表现,包括语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3. 词语和句子的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程度。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泊船瓜洲》的内容和意义。
2. 请学生选择一个自然景观,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描绘,并写下来。
六、教学扩展活动: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或自然景观进行实地观察。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色,并尝试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描绘。
2. 邀请一位擅长书法的家长或老师来课堂,向学生展示如何用毛笔书写古诗。
五年级语文上册《泊船瓜洲》教案、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以下两个练习题:
1.请运用《泊船瓜洲》中的意象,创作一首以“思乡”为主题的诗句。
2.选择《泊船瓜洲》中的一个词语或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我会进行个别指导,解答他们的疑问。练习结束后,我会挑选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回顾,强调以下要点:
1.《泊船瓜洲》的生字词和诗句含义。
2.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3.诗人王安石的家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4.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表现。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哪里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泊船瓜洲》的发生地。诗人王安石在一次泊船瓜洲时,看到了美丽的夜景,感慨万千,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泊船瓜洲》的字词、诗句、意象和情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我会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至六人。各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泊船瓜洲》中的意象有哪些?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
2.诗人王安石是如何通过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3.你认为《泊船瓜洲》中的哪个词语或句子最具有表现力?为什么?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共同分享和评价。
4.通过对《泊船瓜洲》的深入学习,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古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精选13篇)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精选13篇)《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泊船瓜洲》,并会默写。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诗歌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诗人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一提起母亲,一提起家乡,我们倍感亲切。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吟诵母亲和家乡的诗句。
二、整体感知,重点品析。
(一)一读,初读全诗,了解诗意。
1.出示诗题,简介作者。
通过预习,你知道《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谁吗?(1)这道诗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的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宋代人,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后来两次担任宰相推行变法改革,是有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再读全诗,读清字音,标画出生字。
3.指名读诗,纠正字音。
数重山(shù chóng),照我还(huán)4.引导学生了解全诗的大意。
(1)知诗人:宋,王安石。
(2)解诗题:分析泊的含义。
(3)感知诗意:诗人船泊瓜洲,离钟山近在咫尺,却回不去,于是感叹吟诗,写他在月光下眺望江南,怀念家乡金陵。
5.小结学习方法:初读知诗意。
(二)二读,细读全诗,理解诗句。
1.诗人泊船瓜洲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他是怎样描写的?请读全诗,用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用xxx画出寓有深情的词语。
2.抓住质疑处,运用多种方法解疑。
间(jiàn):隔开,间隔。
只:仅仅。
数重:几层。
绿:吹绿了。
还:归。
3.理解本诗的特色。
前两行看是写眼前景象,但在诗中却饱含深情。
所乘之船就在瓜洲停靠,却不能回金陵去,可见诗人怀念家乡的感情是十分浓厚的。
4.小结学习方法:细读品诗句。
(三)三读,精读全诗,想象意境。
1.夜深人静,星光灿烂,诗人在月光下眺望江南会产生哪些联想和想像?心中会有哪些感受?2.学生扮演诗人,讲述想象到的情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要求】1.会写“洛、榆、畔、帐”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了解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4.通过对三首古诗词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积累并内化诗句,体会作者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对比体会三首诗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感受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教学策略】1、教法:自学辅导法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播放《思乡曲》,师生合作背诵思乡的诗词。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泊船瓜洲》《秋思》【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教学流程】一、相机导入,揭示课题。
师:思乡是一种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怀,她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
由古至今,从未间断。
今天我们再来读三首思乡的诗词。
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诗。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诗歌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
画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3.老师质疑检测:“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身在何处呢?”引出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感知古诗大意。
四、朗读品味两首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
对比两首诗的异同。
1.小结过渡。
2.引导品读《泊船瓜洲》。
(1)自读批注,读解语境。
透过诗中哪些词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
可以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还可以写写简单的批注。
(2)交流感悟,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预设“一水间”“只隔”“绿”“又”“何时”“还”。
(3)还原诗境,感情朗读。
(4)角色替换,自由吟咏。
背诵诗文。
3.自读体会《秋思》。
(1)小结过渡:在奉诏进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风,家乡的春景勾起了诗人无限的乡愁,那引发了客居洛阳的张籍乡愁的又是什么呢?思乡的王安石,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边,明月下,想着自己的家乡,发出了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那思乡的张籍又做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诗文,深入体会。
(2)自由朗读体会。
(3)交流汇报,扣住“见秋风”“意万重”深化对诗文的感受。
相机指导朗读。
五、对比梳理,整体朗读。
1.总结:两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为不同的原因离开了家乡,在不同的环境中又因为不同的缘由触动他们共同的情感——这就是思乡。
2.朗诵两首诗词。
营造情境,引读朗诵,体会情感,表达感情。
六、作业设计1.背诵、默写两首思乡的诗词。
2.积累摘抄课外的思乡的诗词。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长相思》【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经过对比学习,体会出两首诗词都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但思乡的缘由、表达的方式、语言特点是不同的。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一、背诵、默写两首古诗。
二、学习《长相思》1、看插图,说词意。
2、讨论:(1)抓意象,山水风雪行。
◇说说“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意思。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想象“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的情景。
◇能用自己的词语形容“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吗?(千山万水、风雪交加)◇指导朗读,通过回返复沓的朗读读出边塞军旅的千辛万苦。
(2)品意蕴,故园无此声。
◇“此”是什么意思?“此声”是指什么声音?在什么情况下发出这样的声音?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景会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顶顶帐篷,点点灯火,本该是多么豪迈多么壮观!然长途跋涉之后,在这样一个野外宿营的寒夜里,却要听着寒风朔雪的嘈杂声,叫人怎能安然入睡?指名朗读这首词。
◇“故园”指什么?“故园无此声”,故园没有什么声音?故园有什么?想像说话。
◇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宁静详和,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这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一个包容作者此时心中一切所想所思的字,那就是——碎。
带着心碎的感觉读下阕。
◇从这一个“碎”字,你读出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再读下阕。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三、总结三首诗词,整理对比学习本课的思乡诗词。
独立或合作学习收集到的诗词,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
(整理表格如下)题目作者背景思乡缘由作者表现表达特点泊船瓜洲王安石奉诏入京春意浓追问明月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秋思张籍客居洛阳见秋风寄写家书叙事抒情含蓄感人长相思纳兰性德征旅途中遇风雪辗转难眠写景叙事倾诉心声四、布置作业课后收集表达思乡情绪的诗词,交流。
附:板书设计5、古诗词三首题目作者背景思乡缘由作者表现表达特点泊船瓜洲王安石奉诏入京春意浓追问明月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秋思张籍客居洛阳见秋风寄写家书叙事抒情含蓄感人长相思纳兰性德征旅途中遇风雪辗转难眠写景叙事倾诉心声资料提供者:教学要求】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腮边、白杭稠、甚至、无所谓、输理、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抄写让你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
3.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4.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
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外祖父的情感,继续开展“浓农乡情”的活动。
【教学难点】理解“梅花魂”中“魂”的含义。
【教学策略】1、教法:目标教学法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准备】了解文中涉及的关于梅花的诗句的意思及出处,查阅了解华侨在海外生活经历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步感知,了解内容,学习生字词【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播放《梅花三弄》,引出“梅花”与“魂”。
(自由评说自己的感悟)2.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展示目标三、导学达标(一)检查预习,初读感悟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了解课文内容。
三、交流反馈,体会情感1.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
(自行解答,留做思考,下个环节解答)2.如果学生没有提出关于能够梳理课文大致内容的问题,老师提出:课文在给我们讲梅花的故事,讲了哪几个呢?能不用两三句话简要地写出来?谁先写完谁站起来读给大家欣赏。
(学生静静地写,老师巡视)3.学生读话,多种形式评价。
(学生评价,老师评价,指导怎样写得既简单又明了)四、达标测评1.接上一环节,依照学生理解,再次总结课文大意。
2.我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意思,也对部分字词进行了疏通。
但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学习还得接受一翻挑战。
挑战成功,就可以顺利进入下一环节。
吐字归音关:正确读字词;书法比式关:正确书写字词;收藏展示关:摘抄感动句段五、总结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品味语言,阅读链接,总结全文【教学目的】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2.继续进行默读的训练,并从中找到疑难问题,尝试自行解决或者合作解决。
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多角度体会“魂”【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选择几件事情来表明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感受情感的熏陶。
【教学流程】一、前提测评1.送歌曲──《故乡的云》。
2.回顾课文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
歌中这样唱道,与我们上节课学的内容有什么关联呢?上节学的什么呢?二、展示目标三、导学达标(一)品味语言,多角度体会“魂”1.默读课文,寻找”梅花魂”。
找找哪些句子段落写了“魂”,用什么来书写“魂”,哪些“魂”感动了你?2.朗读句段,展示“梅花魂”。
学生反馈“找”的结果,师生共同品读课文,感悟写作方法。
3.铭心思考,书写“梅花魂”。
“梅花魂”中的“魂”到底是什么?用笔写出你的心声。
在写的过程中再次轻声播放《故乡的云》(二)阅读链接,拓展理解“魂”1.读一读,读通读顺。
2.说一说,你读到什么?3.想一想,这里有没有魂?四、达标测评1.再读课文,回味“梅花魂”(课文所写的关于梅花魂的段落分五部分朗读)2.出谋划策,设计“梅花魂”用影像镜头怎样来表现“魂”?你会选择哪些事物来进入你的镜头?出现最多的是什么?友情提示:1.允许小组合作,也可以单独思考完成;2.可以参照课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所查到的资料(诗歌、音乐、图片)以及生活经历。
3.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小结。
附:板书设计6、梅花魂看到梅花开开头(想起)前首读诗流泪后尾爱惜墨梅图外祖父呼连回不了国而哭眷恋祖国应贯送我墨梅图(想起)结尾手绢看到墨梅图手绢资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