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教科书课标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公开课教案设计_36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一、背景与目标一些固体、液体和气体能溶于水,但是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本课以食盐和小苏打这两种常见的家用物品为例开展实验,效果非常明显:食盐比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一般在20℃时,30毫升水里能溶解11克食盐,30毫升水里能溶解3克小苏打。
不仅如此,教材还特别强调了实验的公平性和做实验的方法。
另外,教材后半部分以汽水为例,让学生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旨在让学生明白除了部分固体和液体,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又能从水中析出,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1).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2).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4).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5).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本课核心培养: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对比实验公平性的原则;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对象的合理描述。
二、教学准备教师实验用具:装30毫升水的烧杯1个、搅拌棒1个、不同颜号的勺子2个、汽水1瓶、大号注射器1个。
分组实验用具:装30毫升水的烧杯2个、搅拌棒2个、牙签2根、小勺2个食盐1份(每份50克)、小苏打1份(每份30克);所有上述材料都贴上红绿两种颜色的纸,更明显地区分。
装有汽水的注射器1个。
三、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师:大家好,初次见面,我姓高,你们可以叫我高老师。
下午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这样两种白色固体。
(展示)一种是食盐,一种是小苏打——小苏打在生活中也常用到,比如:制作面包等。
2、如果我把食盐加入到水中会怎样?再往里加呢?最多能溶解多少?能无限溶解吗?我们把一定的水里最多能溶解的食盐称为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极限思维的思考,理解溶解能力。
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2.4不同物质在⽔中的溶解能⼒教案4、不同物质在⽔中的溶解能⼒【教学⽬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中的溶解能⼒不同。
过程与⽅法:研究⾷盐和⼩苏打在⽔中的溶解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地观察、⽐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活中应⽤的⼴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中的溶解能⼒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盐和⼩苏打在⽔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天平1、量筒1、装50毫升⽔的杯⼦2、玻璃棒2、⼩勺1、⾷盐20克、⼩苏打20克【教学过程】⼀、新课引⼊师:前⾯我们学习了物质在⽔中的溶解,知道有些固体可以溶解在⽔中,也知道有些固体不能溶解在⽔中,你能说⼀说吗?⽣:⾷盐、糖、味精等可以溶解在⽔中;沙⼦、⾯粉等不能溶解在⽔中。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喝过盐⽔吗?如果你觉的味道淡了,我们可以怎么办啊?(这个问题设计得⽋考虑,其实⽣活中我们很少去喝盐⽔,⽽且这个盐⽔也不宜多放盐。
)这⾥或者这样提问⽐较妥:刚才同学们说盐能溶解在⽔中,那么下⾯⽼师要考考⼤家了,如果我们在⼀杯⽔⾥不断地放盐,那么那些盐会最终全部溶于⽔吗?⽣:可以往⽔⾥⾯放盐。
师:很好。
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试过如果我们⼀直向⽔中放盐,那些盐会不会最终都溶解在⽔⾥呢?到底⽔⾥⾯⼜能溶解多少盐呢?(这段可以不要了)⽣:会全部溶解;不会全部溶解。
师:这些都是你们的猜测,那么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待会⼉就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师:出⽰⼩苏打。
师:同学们,⼤家来看⽼师现在出⽰的物质,你们看看它和我们⽣活中的⾷盐有什么相似的地⽅?学⽣回答师:其实这种物质叫⼩苏打,它和⾷盐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但是它们的颜⾊、状态都⼀样,如果我把它们分别放⼊同样多的两杯⽔⾥,它们溶解的量会不会⼀样多呢?⽣:⼀样;不⼀样。
师:好的,带着前⾯的猜测,我们进⼊今天的实验,来看⼀看到底⽔中能溶解多少盐,再看看不同的固体在⽔中能溶解的是否⼀样多。
师:这⾥有两包固体,⼀包是⼤家熟悉的⾷盐,另⼀包叫做⼩苏打。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大量 从汽水中跑出来
更多原先 溶解在汽水里的 从汽水里跑了出来
3、往回推注射器活塞
逐渐消失了
气体又 在汽水里了
视频
气泡
气体
气泡
气泡
气体
溶解
跑出来
气体性质
溶解
结合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现象
理由
食盐
小苏打
猜猜:在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能力强?
讨论:这个实验怎样做才比较公平?
同样多的水 每份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 同时进行搅拌
相同条件:
实验方法
每次加入水中的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等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直到不能溶解了,再进行比较。
实 验 计 划
实验主题: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较
猜测: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方法:
分别放入食盐和小苏打
实 验 计 划
实验主题: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较 我的猜测:…… 实验类型:对比实验 相同条件:同样多的水、每份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同时进行搅拌。 改变条件:分别放入食盐和小苏打 实验方法:每次加入水中的食盐和小苏打数量一样多,等第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全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直到不能溶解了,再进行比较。
物质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溶解能力的比较
食盐
7—9份(约18克)
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小苏打
2—3份(约5克)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摇晃汽水瓶,会有什么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1.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2.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3.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教科书课标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公开课教案设计_47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2.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教学难点:了解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装50毫升水的烧杯2只、搅拌棒2根、食盐20克(共十份,每份2克)、小苏打20克(共十份,每份2克)、一小袋食盐、一小袋小苏打。
教学过程【导入】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师: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上两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有关科学的哪方面知识?生:溶解。
师:有些物质能够溶解于水中,而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中,谁能说一说哪些物质能溶于水吗?学生举例回答。
举例中,教师要引导,排除错误观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例子适时板书:食盐、酒精。
师:这里像食盐、高锰酸钾等都是固体,而酒精、胶水等是液体,可见有些固体和液体是可以溶于水的。
【设计意图:回顾之前所学物质溶于水的知识,为这节课探究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做好铺垫。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新的物质----小苏打,大家可以通过看大屏幕了解它。
生阅读。
师设疑:小苏打能溶于水吗?学生猜测,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
师:如何验证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引导学生得出通过实验来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师演示:首先我先准备好一定量的水,然后我用药匙取少量的小苏打加入水中,此时小苏打沉到了水底,接着用搅拌棒搅拌,搅拌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说出注意事项,教师补充,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得出实验结论。
师:如果老师再放一些小苏打,这些水能无止境地溶解下去吗?生:不能。
师:通过学习我们得知食盐可以溶于水的,小苏打也可以溶于水中,那么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呢?学生猜测,答案不一。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以食盐和小苏打为例研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溶解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感知到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的基本属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以及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溶解能力的差异,并引导他们通过实验现象找到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并分析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面粉、水、烧杯、量筒、搅拌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呈现(10分钟)分发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影响物质溶解能力的因素。
教师引导讨论,讲解影响溶解能力的因素,如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单,完成实验总结。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物质溶解能力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来达到我们的目的?例如,煮饭时为什么要先溶解糖和盐?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溶解能力的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二溶解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教学设计127
《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课方案一、教课内容: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溶解》中的第三课时《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二、教材剖析:这个课的内容比较新。
提到溶解,学生老是先想到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在水中。
而这个课,学生将制造几种液体与水的混淆物,察看这几种液体可否溶解在水中。
第一个问题是察看胶水和洗发液,它们在水中是飘荡仍是下沉?学生会发现胶水和洗发液一开始是沉入水底,并蜷曲在杯底。
第二个问题是它们在水中是如何扩散的?学生可以清楚的发现胶水和洗发液在水中迟缓扩散的过程,这可以使他们联想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扩散过程,并与之推行比较。
第三个问题是搅拌以后,它们溶解了吗?学生会发现胶水和洗发液可以形成稳固的水溶液。
本课教材的第二个活动是醋、酒精、食用油分别与水的混淆,这两个活动均为其余液体与水的混淆,但活动一为溶解,活动二有溶解和不溶解。
并且同为溶解的,溶解的状态也不一样。
活动一的溶解重申过程的察看,胶水、洗发液黏稠度、比重与水有较大差别,过程易察看:先沉下,再一缕缕扩散,可联想到高锰酸钾并与之比较。
活动二的“往食用油和水的混淆物中加清洗剂”是其余液体与其余液体的混淆,让学生初步理解到:一些液体不溶于水,但可以溶解在其余液体中。
对原教材有所拓展。
这个课采用一些学生生活、学习中特别熟习的几种液体让学生察看、比较它们在水里的溶解状况,发现有些液体可溶于水,而有些液体不溶于水。
在充分调换学生大批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指引学生成立科学的溶解观点。
三、教课目的:1、科学观点:一些液体能平均地、稳固地分别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可以。
2、过程与方法:察看和描绘一些液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到仔细、客观地察看、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宽泛性和重要性。
四、教课重、难点:1、教课要点:经过认识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进一步深入溶解的观点。
2、教课难点:察看和描绘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五、教课准备1、每组学生的实验器械:水槽、1个玻璃杯、3支试管、试管架、两把勺子、1根搅拌棒、3个瓶子、胶水、洗发液、染红的酒精、醋、食用油、实验记录单;2、教师的实验器械:高锰酸钾、装有清水的玻璃杯、搅拌棒、清洗剂。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125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教材分析:溶解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以及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溶解的快慢?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溶解了的食盐还能分离出来吗?……引导学生围绕着溶解这个主题,逐步深入地展开观察研究活动。
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有什么不同;二是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很多固体物质都能够溶解于水,至于能溶解多少,溶解水平的大小并没有理解;对比实验,学生没接触过,如何使对比过程公平,需要引导;学生对气体能溶解于水是缺少直观理解的,需通过实验加深理解。
教法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研究、观察描述等方法实行学习。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2、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2、实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是不同的。
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装50毫升水的烧杯2个、筷子1根、小勺2个、、注射器1支、食盐、苏打各20克并分成10等份、汽水1瓶。
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五个部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实验设计、验证猜测。
三、汇报交流、获取结论。
四、引起经历、形成概念。
五、问题延伸、深化理解。
学生在科学体验活动中将对本课的实验研究学习有更清晰的理解,掌握新的实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下面我就把这五部分展示给大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出示桌上纸包)同学们,在你们的桌子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纸包,请打开看看,知道是什么吗?食盐和小苏打是厨房中常见的物品,看起来比较相似,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 学
准 备
每小组装50ml水的烧杯2个、玻璃板2根、小勺2个、注射器1支、食盐、苏打各20克、汽水
教
学
过程教学设计Fra bibliotek二次备课
一.情景问题引入:
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盐能溶解在水中,在一杯水中不断地加盐,盐会不断地溶解吗?(不会)一杯水中所能溶解盐的多少,这就是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板书:溶解能力)
自主学习:怎样进行实验?阅读29页实验方法,并回答:
1盐和小苏打溶解在水中的比较实验中,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2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第一小份没有溶解完就加第二小份的做法对吗?加到什么时候为止?
3如果杯底有剩余的,怎样估计剩余的?
4提示:小组分工合作:一人放物质,另一人搅拌,其余人观察并作好记录。迅速有序完成后整理好器材,举手示意。
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如氧气、二氧化碳。水中的生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呼吸的
作业设计或典型错题记录分析
板书设计
教 学
反 思
(要求手写,300字)
教师备课
课 题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2.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观察实验。
3.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 学
重、难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小苏打和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吗?这就是本节我们要探究的问题。(补充板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出示目标:能通过实验比较出小苏打和盐,哪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二溶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51
不一样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教课目的
科学观点:
不一样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一样。
一些气体也简单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推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感情、态度、价值观:
在溶解实验中理解到仔细地察看、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宽泛性
和重要性。
教课要点
认识不一样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一样。
教课难点
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
开瓶器1、注射器1。
教课过程
第一局部: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食盐和小苏打是家庭厨房中常有的物件,并且比较相像。
在两个装相同多的玻璃杯中,
把食盐和小苏打一份一份的分别参加并搅拌。
第二局部: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为了便与察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教科书选择了对汽水中的气体推行察看。
打开汽水瓶时,汽水中有气泡冒出,对这个点,学生是有生活经验的。
四教课建议
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对比实验。
教课过程中要点是要重申怎样使对比过程公正。
2、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应采用含气体量多的汽水。
在开启以前,摇摆汽水瓶,察看里面的气泡。
让学生认真观
察注射器里气泡的变化,认可气体的确可以溶解于水,并初步认识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与
气压的关系。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声明:本文只作参考,答题者请问老师后再作答案。
溶解能力是物质被溶于另外一种物质中的能力程度的度量。
有的物质容易溶解,有的物质不容易溶解。
1. 一些水溶性的化合物
一些水溶性的化合物,比如糖、盐、酸等,在水中很容易溶解。
因为它们既不能和水分子形成化学键,也可以将水分子电子平均分布在各个水分子上,从而使其在水中溶解。
2. 氯化物
氯化物是一类比较容易溶解的物质,它们通常都具有很强的溶解性。
比如氯化钠,氯化铁等都可以容易溶解在水中,其中氯化钠更为容易溶解。
3. 石油产品
石油产品是指那些石油提炼后所产生的产品,例如石脑油、柴油、煤油等。
在一般的温度下,这些物质不容易溶解,但需要加热或使用其它溶剂,才能容易溶解这些物质。
4. 有机物
有机物是指碳与氢结合成有机物的物质,有机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只有在酸性环境中才能溶解,因此属于不容易溶解的物质。
5. 硅酸盐
硅酸盐是一类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硅元素和氧化物,它们具有相对坚
硬的特性,不能像水溶性的化合物一样溶解在水中,而且需要后酸性溶剂才能溶解。
6. 金属
金属一般不容易溶解,大多数金属不可溶于水,除非加热到高温或者使用一定浓度的盐酸、硫酸等酸性溶剂去反应,才能容易溶解。
以上就是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对于不同物质,由于其具有不同的溶解性,因此它们在各自特定的环境中溶解的程度也不同。
要及时选择合适的溶剂,来获得最佳溶解能力,达到最佳的溶解效果。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原理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原理
物质的溶解能力原理可以用溶解度来解释。
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的溶质。
溶解能力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溶剂和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溶解是通过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实现的。
如果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对较弱,溶解能力就较高。
相反,如果相互作用力较强,溶解能力就较低。
2.溶质的化学性质:溶质的化学性质对其溶解能力有重要影响。
例如,极性物质倾向于溶解在极性溶剂中,非极性物质倾向于溶解在非极性溶剂中。
这是因为相似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帮助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并溶解。
3.温度:可以通过增加温度来增加溶解能力,因为高温可以增加溶剂分子的动能,使其更容易与溶质分子相互作用并使溶质分子溶解。
4.压力:压力对溶解能力的影响主要应用于气体溶解。
根据亨利定律,增加压力会增加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总之,溶解能力受到溶剂和溶质的相互作用力、化学性质、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二溶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29
【设计理念】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鉴于前一节《不一样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的基础上来研究研究“溶解的快慢”,指引学生使用对照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主要要素,让学生自主经历“问题——假定——考证”的科学研究活动过程,为后边《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等研究活动作好充足的知识准备。
么要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
如何让物质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简单想到搅拌、加热、碾碎等方法,由于他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经验。
本课从“加热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照实验下手,到学生自行设计“如何加速溶解”的研究,稳固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证明了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要素。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过研究“如何加速水果糖的溶解”,可以再次经历“问题——假定——考证——证明”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课目的】科学知识: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淆液体能否被搅动等要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指引学生经历“问题—假定—考证—证明”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推行对照实验的过程。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学生与同学合作推行研究活动,敢于发布自己的建议,并能注意聆听他人的建议。
【教课要点】经过对照实验,使学生理解加速溶解的方法。
【教课难点】对照实验过程中,各样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课流程与设计企图】课前讲话:考考你们,假如有两个同学小明和小红,我说小明跑得快,怎么证明?(比一比)如何比才公正呢?【设计企图课前讲话使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成立“对照”的观点,为下边进一步理解对照实验的方法和变量的控制打好基础。
】一、创建情境,引入研究。
1.师:老师倒了一杯冷的纯净水,放入了一颗水果糖,想请同学帮我试一试够甜了吗?(请一学生试喝。
预设:不甜或没有滋味)水中放入了糖,怎么会不甜呢?(糖还没有溶解)请大家帮老师想一想方法,让我能较快喝到甜美的糖水。
”2.生1:(用筷子搅拌。
)生2:(把水换成热水。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108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教学设计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
这篇课文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是用实验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水平,得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第二个活动是理解气体也能在水中少量溶解。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
2、一些气体也会溶解于水中。
过程与方法:
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水平。
2、实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溶解实验中理解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2、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烧杯、水、汽水、注射器、葡萄干、橡皮塞及相关课件。
分组实验:10小包小苏打总20克、10小包盐总20克、两杯50毫升的水、玻璃棒、记录表。
四、教学重难点:
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不同,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本课时编写:xx学校 xx老师
一、新课导入
聚焦
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 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红糖
食盐 还有很多物质也能在水中溶解。如果我们 把它们一直不断地加入同样多的水中,它们还
探索1
二、新知讲解
说一说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小苏打
食用碱
味精
探索1
二、新知讲解
说一说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二、新知讲解
研讨
1.(报告实验结果) 2.不相同。 3.为了准确观察、比较不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小。
二、新知讲解
拓展
搜集生活中 常见的例子,看 看不同的物质在 水中的溶解能力 怎样?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定量的 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 ;物质的溶解能力有 强有弱。通过科学实验活动的体验,探索研讨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1份小苏打、白砂糖和食盐,
并轻轻搅拌,完全溶解后再
加入第2份、第3份……直到
不能溶解。
④记录食盐、白砂糖和小苏
打溶解的份数,分析比较三
种物质的溶解能力。
二、新知讲解
温馨提示 可以用小勺一份一份地取食盐、 白砂糖或小苏打。 水要一样多,食盐、白砂糖或小 苏打要一份一份加入水中。 要等食盐、白砂糖或小苏打完全 溶解再加入。 记录溶解份数。
墨水
醋
洗衣粉
探索2
二、新知讲解
设计实验,说明 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 能力不一样。
模拟实验
材料:食盐、白砂糖、小苏打、天平、烧杯、小勺、搅拌棒、
二、新知讲解
实验步骤
①分别称取质量相同的 食盐、白砂糖和小苏打 若干份。
②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 入100毫升相同温度的 水。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二 溶解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设计_104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实验内容:溶解实验实验材料:玻璃棒烧杯勺子溶解物质(食盐、糖、高锰酸钾、小苏打、洗净的沙等)规范操作要点:1.第一步:静观。
把溶解的物质放入水中,静观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尤其是高锰酸钾,它在水中逐渐分散这过程是一个非常直观的过程。
)2.第二步:搅拌。
这个环节可让学生注意到溶液是否均匀,是否变成肉眼无法看见的物质颗粒。
所以搅拌时要先慢后快,这样便于观察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3.第三步:静候。
物质的溶解有快慢,溶解到一定水准后,物质看起来一下子溶解不了不要急于下判断,过一会还会继续溶解。
注意点: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这和粉笔末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
2.高锰酸钾的取放要规范。
取时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上,取时用药勺,不能用手直接拿,没药勺能够用纸槽。
要用小勺拿取。
为了避免起化学反应,在实验中一般选用药勺,尽量避免用金属勺子。
4.玻璃棒的用途:玻璃棒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或蘸取试液。
实验前后应即时洗净玻璃棒,以防沾污试剂。
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击器壁,防止碰破容器或造成液滴溅出,因为化学实验对溶液的要求很高,轻微的碰触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在没有玻璃棒的情况下能够用筷子代替食盐溶解实验,但如果是搅拌浓盐酸或腐蚀性强的液体不能用筷子代替。
实验内容: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水平实验实验材料:玻璃棒烧杯勺子溶解物质(食盐、糖、高锰酸钾、小苏打、洗净的沙等)规范操作要点:1.第一步:静观。
把溶解的物质放入水中,静观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尤其是高锰酸钾,它在水中逐渐分散这过程是一个非常直观的过程。
)2.第二步:搅拌。
这个环节可让学生注意到溶液是否均匀,是否变成肉眼无法看见的物质颗粒。
所以搅拌时要先慢后快,这样便于观察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
3.第三步:静候。
物质的溶解有快慢,溶解到一定水准后,物质看起来一下子溶解不了不要急于下判断,过一会还会继续溶解。
注意点: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这和粉笔末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视频
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拓展资料:
如何比较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度?
要比较食盐小苏打溶解能力大小需控制的变量为: 相同质量的溶剂 100g溶剂
达到饱和状态 相同温度 比较溶解的质量多少 单位(克)
小苏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食盐、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度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猜猜:在水中食盐和小苏打谁的溶解能力强? 讨论:这个实验怎样做才比较公平?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水50毫升,食盐和小苏打各20克,每2克一份事先分好。 思考:若将食盐和小苏打以份为单位,投入水中, 当某一份未能溶解,那溶解的份数如何取舍?
碳酸氢钠
温度 ℃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溶解度克 9.6 10.35 11.1 11.9 12.7
13.55 14.45 15.4
16.4
物质 食盐 小苏打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溶解能力的比较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物质 食盐 小苏打 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 7—9份(约18克) 2—3份(约5克) 溶解能力的比较 食盐的溶解能力强
启示:不同的物质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是不同的。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1.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2.往外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3.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观察注射器里的液体
四年级科学上册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报告单
时间
班级
姓名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名称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溶解能力不同
实验器材
烧杯、搅拌棒、苏打、食盐、汽水
实验过程
1、在两个烧杯内各加入50毫升的水。
2、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一份食盐和小苏打,并且进行搅拌,等到加入的食盐和小苏打完全溶解后,再加下一份并搅拌。直到不能再溶解了,再在实验报告单中分别记下加入的份数,进行比较。
3、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并填入实验报告单中。
4、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总结,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或结论
一些气体也可以溶解于水
疑问
指导老师
评定等级
四年级科学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一些气体也容易溶解于水。
过程与方法: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进行气体溶解于水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溶解实验中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
意识到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研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记录法教学准备:分组实验:装30毫升水的烧杯2、筷子1、小勺2、食盐20克、苏打20克、汽水1、开瓶器1、注射器1。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那么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板书课题。
二、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生观察:打开桌上的纸包,说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吗?2.教师提问:给20克的食盐和20克的小苏打同时放在同样多的水中做溶解实验,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引导实验设计:怎样进行这个对比实验比较公平?组织学生实验: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汇报交流:三、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师出示汽水一瓶,摇一摇请学生观察液体中出现的气泡。
2.教师解释:我们在摇瓶子时从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气体。
知道是些什么气体吗?学生实验:观察溶解在汽水里的二氧化碳介绍操作步骤: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里推)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
提问: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整理本节课的认识记录到科学笔记本上。
拓展:怎样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板书设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物质的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一些气体也能溶解于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
版权所有-
食盐
高锰酸钾
砂糖
洗发水
胶水
醋
酒精
小苏打
帮助发 面
做汽水 做实验
溶解能力是指一种物质最多能在水中溶解多少
实验方法:
(1)每个杯子各装30毫升水。 (2)每次加一平勺盐或小苏打,搅拌,等全部溶
解完了之后再加第二勺。
(3)完成书本P29的记录表,质的数量(单位:勺)
小组 一 物质 食盐 小苏打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 一 十 二
思考:
(1)拉注射器活塞, 析出 气体被__________ 。
(2)推注射器活塞, 溶解 气体____________ 。
(3)这两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博士知识: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课外探究方法:
在一个瓶子里装满糖水,往糖水里倒
入一些白醋,再放入一些小苏打,盖紧瓶 盖,等里面不再冒气泡了,摇动瓶子,你 能发现什么?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