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案例2014.12
《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案例分析
《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案例分析作者:王志全来源:《新课程·教研版》2012年第02期“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理念。
下面以我校科学公开课许老师执教的《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落实“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这一理念。
许老师安排了两组实验,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
两组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讨论,从实验现象探究结果。
在明确结论后,又安排两个扩展性活动,强化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
教师教学目标包括: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会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初步形成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亲身体会积极动脑、合作研究的快乐。
现将许老师的教学案例简述如下:每组学生的实验桌上都放着一个盛有约2,3水的水槽,一个去底可乐瓶。
上课了,教师将一个乒乓球放到水槽中,举起一个去底的可乐瓶问学生:如果把可乐瓶对着小球竖直压入水中,小球可能会在水槽中的什么位置?请学生画出可能的结果,并说出推测的理由。
我推测的理由是u。
学生汇报后,教师要求每组选一名学生双手握住瓶身,正对着小球方向,竖直压人水底,其他同学观察小球有没有变化,它到底在水中的哪个位置?学生操作后出现了两种实验现象:有的组小球在水槽底部,有的组小球在水面上。
面对截然不同的两种现象,教师及时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看法,猜测秘密到底在哪里。
生1:我们组的瓶子有盖,球就在水底下,因为里面有空气,水流不进去。
生2:我们组的瓶子也有盖,但是上面有一个小孔,空气从瓶子里跑出来了,我还看到小细丝往上跑,还直立起来呢!生3:我的也有孔,手在上面感觉到凉快,有风出来,那是空气在往外面跑呢!既然学生已经发现了产生不同实验现象的秘密,教师很自然地提了一个问题:还是利用这个瓶子,你能让小球听话吗?要求把瓶子对着小球竖直压入水底,不许上下移动瓶子,想办法让小球停在水底、水中、水面。
学生讨论方法,每个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方法写下来。
班会教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共5则)
班会教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共5则)第一篇:班会教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空间吗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1)能对“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出合理假设,并能用实验来进行验证;(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做好简单的记录;(3)能解释“气垫”复原的原因,并能根据假设设计验证性实验。
2.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2)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能说出空气枪的原理;(3)会制作空气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2)会观察生活中相关的例子,知道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1.空气占据空间:演示——瓶子、气球(2~3套)。
分组——粉笔头、砖块、气球、塑料袋、玻璃杯、纸团、塑料瓶、水、水槽。
2.空气有质量:细木棍、细绳、大气球两个、大头针、胶泥、胶带等。
3.压缩空气:演示——充足气的大塑料袋。
分组——塑料注射器、橡皮擦。
4.制作空气枪:废圆珠笔芯和小于笔芯内径的木棍;塑料注射器、湿纸团、橘子皮等。
5.自制压缩空气水“火箭”、气枪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学生回答。
3.谈话:不错,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4.学生交流。
5.谈话: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1.提问: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吗?2.学生假设。
3.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4.讨论:气球为什么吹不大?5.小结:由“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引出“有空间就有空气占据吗?”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上《13.空气占据空间》 教案.doc
(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让学生学会做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实验,
2.初步具有归纳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亲身体会积极动脑、合作研究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了解了空气的一些性质的基础上,从几个实验现象中去体会并归纳概括出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等性质,并通过调查活动,了解压缩空气的用途。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水糟、塑料袋、橡皮筋、锥子、纸团、玻璃杯、带木塞的漏斗、广口瓶、水、注射器、塑料瓶等。
2.学生准备:气球、小皮球、塑料瓶。
四、教学过程:。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是无形的。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是无形的,但占据空间。
2. 观察和实验是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有效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
2. 如何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针筒、玻璃杯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空气的概念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2. 实验一:气球胀大实验。
让学生观察气球在吹气后的变化,感受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现象。
3. 实验二:塑料袋捕捉空气实验。
让学生用塑料袋捕捉空气,观察塑料袋的胀大,感受空气的占据空间。
4. 实验三:针筒抽取空气实验。
让学生用针筒抽取气球内的空气,观察气球的收缩,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5. 实验四:玻璃杯倒水实验。
让学生观察玻璃杯倒水时空气的排出,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7. 作业: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实例,下节课分享。
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通过课后搜索了解空气的重要性和应用,如空气的成分、空气污染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提高环保意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学生是否能充分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
2. 教师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的现象。
2. 学生能理解空气是无形的,但占据空间的特点。
3. 学生能思考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应用实例,并提高环保意识。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展示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案例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案例课前慎思: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课是新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的第六课。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比较水的多少》一课,建立了体积概念,知道表示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学生学习了第五课《我们周围的空气》,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对空气的特性(无色、无味、透明、看不见,摸不着,比水轻。
易流动等)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并与水进行了初步的比较。
在此基础上,本课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占据空间其实就是挤占空间或防止被挤占,同一空间不会被两种物质同时占据);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的,而水占据空间的多少不会发生变化。
探究的方法是不断地对比观察和从实验中获取证据。
这一课仍是水和空气的比较活动,不过比较的重心已从性质的差异转向相同特征的抽象。
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教学难点是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二、教学思路:以活动承载科学概念,活动既是过程也是目的,体现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双螺旋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活跃的思维,动手做并动脑想;课能让学生喜欢。
三、对教材的思考和处理相对旧版,新版把水和空气放在一个单元,第5、6、7课学生探究的主题转向空气,并把空气和水联系起来对比观察,这一课也是这样,而且内容丰富了不少。
教材上的每个实验设计有水也有空气的观察,编者是独巨匠心的。
但是觉得似乎活动较多了,两大块(空气占据空间吗?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是否变化)四个实验:利用空气挤出水;纸会湿吗;注射器研究水和空气占据空间是否变化,除此之外还有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唯恩图的填写。
内容很多,怎样有机整合建立联系,有趣而且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1.实验改进(1)关于吹气球实验。
第一大块“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指导学生寻找证据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并能用获得的结论解释实验现象。
我发现教材上“利用空气挤出水”的实验是有一定难度,操作也不太方便,橡皮泥在压力下容易跳掉。
—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项目化学习案例
创作一个吹气水瓶玩具——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项目化学习案例一、项目简介科学概念需要在新情境中被运用,才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
当下科学教学作用大多停留在课堂的科学概念教学上。
我的教学也是如此:三年级的学生喜欢我的科学课,仅仅因为科学课的活动本身带趣味。
纵然我费尽心思,学生也很少主动在课外运用科学,让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真正发生作用。
除了一些生活小调查,我也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活动土人殿。
直到我尝试让学生在课外动起手来,运用科学知识创作的项目化学习开始,一个全新的视角展现。
在三年级科学课程《水和空气》单元学习之后百美夜行,我期待学生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概念,动手创作一个吹气水瓶玩具。
这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在课外动手实践创作的体验。
希望学生能深刻体验科学知识的魅力,体验创造的发生。
课内外7课时有计划的干预和无限时长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成果精彩纷呈。
一期学习结束,180位学生创作了132个不雷同的玩具设计,每一个作品都让人惊叹不止。
学生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设计了吹水灭火器、喷水小象、音乐喷泉、火山喷发、尿娃、吹气艇、吹气洒水车、吹气打靶水枪等作品,从科学原理的创造性利用上,从产品的外观设计上,从功能的运用上,从语言的介绍上……创意360度无死角!在学习过程中,无限的创意在交流中产生,一个创意点燃新的创意。
该项目结合常规科学课,从科学课出发到生活中实践,李允浩在生活中运用科学创造。
学生体验到了知识带来的最高乐趣——创作的乐趣!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开始有了一条清晰的路径!二、项目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科素养目标(1)知道空气会占据空间,能对生活中的空气占据空间现象做出解释。
(2)会利用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设计一个有创意的玩具,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制作成品,并做出迭代方案设计与实施。
2.学习基础素养目标(1)问题解决能力:能运用已学的科学原理,提出一个概念运用的新情境,通过动手实践,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创新实验设计方案一、产生背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教育”,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进行探究学习的主要方式。
我长期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特别注重科学实验教学,善于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
今天我所展示的创新实验方案《空气占据空间》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在以前的教学中,采用书上的原型实验,学生理解困难,操作成功率低。
萌生了我对此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的想法,结合平时在教学中的经验我对此实验提出了以下改进与创新方案。
二、教科书上的原型实验:把纸团紧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再竖直拿出来,根据杯中的纸团不会潮湿,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三、需要改进创新的地方:结合我们农村学校以及学生特点,我认为书上的原型实验有以下几个值得改进与创新的地方:1、学生在实验操作时不易把握,导致有的学生由于方法不当,把杯子压入和拿出水中时没有完全竖直,水进入杯中;2、做这个实验时,总有几个同学不小心把纸团落在水中,从而影响实验结论的产生。
并且实验桌上散落着一个个潮湿的纸团,既浪五、创新实验的效果:1、改进后的实验所需材料既简易,又绿色环保,而且比较安全。
原实验使用玻璃杯易摔碎,不安全,纸团乱扔影响环境卫生。
而此实验选用的器材为生活中的废弃用品,既减少了生活中的垃圾,又为学习所利用。
2、实验操作既简单,又可重复实验,便于推广。
组装实验装置简单,实验原理通俗易懂,同一个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回收利用,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3、空气占据空间和空间被替换的现象都非常明显,变抽象为直观形象,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更适合三年级的同学探究。
4、通过观察乒乓球位置的变化及气球的鼓起,变静态为动态,感知空气的流动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可视性强。
六、创新实验成果推广效应:经过改进与创新后的实验,在我们学校及全龙马潭区推广应用近两年来,效果非常明显,运用此实验,学生探究兴趣浓厚,轻松地完成了探究实验,掌握了空气要占据空间的性质,实验成功率达到98%,大大提高了我校实验的开出率,落实了实验教学的“三开”。
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创新课题《空气占据空间》教案
选送学校:禾市中心小学参赛教师:陈德华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实验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内容。
该实验直观、形象、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得见,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空气占据了空间。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实验,一个是用吸管从瓶中吸水实验;另一个是用纸巾塞入瓶底再压入水底,看纸巾会不会湿。
这两个实验现象不明显,不能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占据了瓶子的空间,而且第二个实验中的纸巾容易掉下来,不好操作。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围绕实验课题我大胆创新:用饮料瓶子代替杯子,用乒乓球代替纸巾,通过调整饮料瓶盖子的松紧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乒乓球在瓶子中的上下移动,证明了饮料瓶子中的空气占据了空间。
四、实验器材:
水槽,去底的塑料瓶,乒乓球,水,塑料袋
五、实验装置与装置说明:
乒乓球
六、实验过程:
1.往装有水的水槽里放入乒乓球,再用去底的塑料瓶罩在乒乓球的上方,然后竖直的压入水底,观察乒乓球在水中的位置。
2.用手慢慢地将瓶盖打开,观察乒乓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3.用兜满空气的塑料袋扎紧瓶口,然后把塑料瓶竖直的压入水底,再用
手慢慢地压塑料袋,观察乒乓球的变化,再慢慢地松手观察乒乓球的变化。
七、实验效果
通过改进实验装置及实验器材,实验的对比性增强了,实验操作起来更形象、直观。
具有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
乒乓球的上下移动,学生亲切的感受到了空气占据了饮料瓶的空间。
《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案例分析
地提 了一个问题 : 还是利用这个瓶子 , 你能让小 球听话吗?要求把
( 作者单位
湖北省蕲春县实验 小学)
一
8 — 7
要理念 。下面以我校科 学公开课许老师执教 的《 空气 占据 空间》 在水底 、 一 水中 、 面。 水
课 时教学设计 为例 , 探讨如何 落实 “ 科学学 习要 以探究 为核心 ” 这
一
学生讨论方法 , 每个 学生把自 己设计 的方法写下来。 在小组 内充分讨论交流后 , 教师要求学生亲 自试验 , 鼓励学 生
五、 精心设置悬念 。 培养学生兴趣 在思想 品德课 上设 置一些悬 念 , 也是培养兴趣 的一种好方法 ,
( 者 单位 作
河北省邯 郸 市磁 县磁 州镇 学 区 )
《 气 占 据 空 间 》 课 案 例 分 析 空 一
文/ 志全 : F
“ 科学学 习要 以探究为核心 ” 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 所倡导 的重 瓶 子对着小球竖直压入水底 , 不许上下移动瓶子 , 想办法让小球 停
流不进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鼓 励预 测一 实验验 证 , 形成 问题一设 计实验 , 完善方 法一分组 实
验, 收集证 据—讨 论交流 , 达成共识—拓 展问题 , 激发思维一展示 交流 , 强化概念。 为增强概念教学 的实效性 , 许老师把 教学 内容调整为集 中力
听话 的小球” 实验做充 分 ,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控 制小 球 在 生 2我 们组 的瓶 子也 有盖 , 是上面有 一个z ̄ , : 但 J L 空气从 瓶 量将 “ , 在水 中的位置过程 中, 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讨论 , 充分感知的 适 在 子里跑 出来 了, 我还看N/ 细丝往上跑 , 直立 起来 呢 ! J , 还 空气 占据空 间” 这一 概念 , 而通过一些任务性 的活 进 生 3 我的也有孔 , : 手在上 面感 觉到凉快 , 有风出来 , 那是空气 基础上 感悟“ 动运用 习得 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 强化学生 的认识。 本案例较充分 在往外面跑呢 !
空气占据空间公开课教案和课件
空气占据空间公开课教案和课件《空气占据空间公开课教案和课件》一、引言空气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互动讨论,帮助他们理解空气也能够占据空间这一概念。
二、实验准备1. 实验材料- 透明玻璃杯 x 2- 水- 橡皮膜或橡皮球2. 实验步骤- 将一杯子倒满水,并用橡皮膜或橡皮球完全封住杯口- 将另一杯子颠倒放在封住杯口的杯子上- 缓慢松开橡皮膜或橡皮球,观察现象并进行讨论三、课堂教学1. 引入(5分钟)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入课程,例如:“你们觉得空气能否占据空间呢?”或者“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2. 实验观察与讨论(15分钟)展示实验材料,详细介绍实验步骤,并鼓励学生进行观察和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当橡皮膜或橡皮球松开后,为什么另一杯子没有掉下来?- 水有质量,所以重力会使杯子掉下来,那空气有质量吗?- 为什么空气不能让杯子掉下来?3. 知识点探究(15分钟)通过学生的实验观察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空气是由气体分子组成的,这些气体分子虽然看不见,但它们占据了杯子内部的空间。
进一步深入讲解气体分子的运动特点和压强对物体的影响。
4. 案例分析(15分钟)以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巩固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例如,为什么气球能够充气膨胀?为什么游泳圈能够浮在水面上?通过讨论这些案例,加深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并扩展到实际应用中。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总结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其他与此相关的问题,如何解释为什么在运动中自行车或汽车的轮胎不会被挤扁?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课件设计设计一份简洁美观的课件,以辅助教师进行授课。
课件内容包括:1. 引入部分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图片或图表。
2. 实验步骤的图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操作。
3. 知识点探究部分的文字说明和示意图,以解释气体分子的运动特点和压强对物体的影响。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进入21世纪,人们把握着科技发展的机遇,以及培养下一代成为全球竞争力素质人才的机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创新教育。
科学思维是创新精神的主要特征,实验室教学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极具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空气占据空间”为标题,介绍一种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以便能够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设计方案是基于物理学实验,该方案以释放热量来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实验首先拿出一块薄膜,然后将其展开,放在桌面上,上面覆盖一层薄薄的空气,接着将重物置于其中,将重物的重量公差加载在桌面上。
观察薄膜会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受到压力会向外膨胀和受力,并最终承受出相应的外力,以及由重物形成的压力。
实验中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薄膜上覆盖的空气量,实验完成后,学生可以计算出薄膜的抗压面积,从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此外,该实验将重物置于薄膜上,因此学生可以研究压力的变化情况,以及重物形成的压力的基本原理。
在此基础上,可以分析有关空气抵抗力的物理原理,从而进一步阐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中空气占据空间方案要求学生能够科学地进行观察,并能够深刻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空气的物理性质,增强对空气的认知,从而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本文介绍了一种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空气占据空间。
实验中学生将学会如何观察和深刻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掌握空气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原理,从而获得科学知识。
毫无疑问,这样的实验设计将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使学生对科学有更深刻的认识。
综上所述,空气占据空间是一种有效的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该方案在设计和实施上都非常科学,能够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掌握空气的物理性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从而提升整个小学科学教育的水平。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案例
谈话 : 同学 们 , 你们 听过乌 鸦喝水 的故 事吗 ?聪 明的 乌鸦 4 _ 3 空气可 以被压 缩。 是 怎么 喝到水 的?我 们也来学 学乌鸦 , 把 小石 子放 入瓶 里 , 水 A拔掉针 帽前 , 问: 针筒 里有空气 吗? ( 没有 ) 。 会怎 么样 ? 如 果老师不 断放入石 子 , 会 怎么样 ?为什么 ?板书 :
吸管 两根 。
3 . 3 师: 本实 验成功 的秘诀是 什么? ( 动画课 件 ) 3 . 4 学生实验 。 3 . 5 反馈 。
据空间 的。( 板书)
教 具准 备 : 泡沫 、 注射 器 、 纸巾、 玻 璃杯 、 饮料 瓶 1 个、 小石 3 . 6 结论 : 这 次较 量谁赢 了?( 空气 ) 说 明什 么问题 ? 空气是 占
小组 准 备 : 饮料 瓶 1个 、 水槽 1 个、 注射 器 2个 、 橡皮泥、 4 空 气 占 据 空 间 的 变 化 4 . 1 引言 : 空气 还有什 么比水厉 害的地方 呢? 我们 要借助 注射 器来进行研 究 。 4 . 2 出示注射 器 , 介绍各 部分 名称 。 教学 过程 :
到空 气确实 存在 的 , 让学生认 同空气 和其 它物质 一样 , 能够 占 2 . 5 实验说 明了什 么问题? ( 空气 也能将水 挤出 ) 空气 能 将水 挤 出说 明什 么 呢? ( 板 书 :空气 是 占据 空 间
的。 )
教 材首 先 以乌 鸦喝 水的 童话故 事 引入 ,认识 水和石 头 3 空 气 占 据 空 间 : 实 验 二 3 . 1 引言 :刚才的 实验 是空气和 水第一 次较 量 ,结果 空气 赢 实验做 一个初 步的猜测后 , 利用老师提供 的材料 实验验证 。之 了 , 它 占据 了水 的空 问。那 么空气能 永远赢吗 ?水 能否把空 气 后, 在 学生对 空气 占据空 间有一定认 识 的基础 上 , 进一 步 了解 打 败呢 ?请 看第二 次较量 !争吵动画 课件 ( 我赢 !我赢 ) 空气 占据空 间是可 以变化 的 。同时 每一个探 究活动都 是按“ 猜 3 . 2 教师示 范 , 学生预测 结果 。 测——解 释— —思维 论证——实验 验证 ” 的过程进 行 的。 教学 方法 : 以引导探究为 主的方法 教 学准备 : 子、 气球 等 。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空气占据空间》教案《空气占据空间》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过程】一、空气占据空间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
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空气占据空间》PPT下载
设计实验
实验一: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
如果我们在瓶子的侧壁钻一个小孔, 再来吹套在瓶子里的气球,结果会怎样? 请试一试。
新知讲解
实验二:不会湿的纸团
1.在杯子底部紧塞一团纸。 2.然后将杯子垂直倒扣着压入水底。
新知讲解
杯子里的纸团会不 会湿?这是为什么?
不会,因为空气占 据了杯子里的空间。
把乒乓球放入水中,用手心堵 住瓶盖上的小孔,用瓶子罩住乒乓 球后,将瓶子下压到水底后发现: 乒乓球停在了水槽底部。
拓展应用
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应用
新知讲解
重复以上步骡,然后将杯子倾 斜,观察发生的现象。想一想,为 什么倾斜后杯子里的纸团会湿?
得出结论
书包里的
袋子鼓鼓的,因为里面 除了零食,还有空气。
是不是我们身边的空 间都被空气占据着呢?
空气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充满各处。
拓展应用
科学小魔术——听话的小球
空气占据空间
问题导入
为什么我们能把暴露在空气中 的气球吹得很大,却只能把套在瓶 子里的气球吹大一点点?
新知讲解
我们都还是小 孩儿,力气小。
还有可能是 气球漏气。
是不是因为瓶子 里有空气顶着呢?
怎么证明套在瓶 子里的气球外面 还有空气呢?
设计实验
实验一:空气占据瓶子里的一部分空间
把气球套在瓶子里,然后对 着气球吹起,能吹大吗?
《空气占据空间》课件
1、用2支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
2、将管口堵住,用力把活塞向下压,注意一 定不能让空气或水跑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 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并填写好记录 表;
3、将管口堵住,用力把活塞向上拉,注意不 要把活塞从针筒里。
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变化
同样多
压
拉
空气
变小
变大
水
不变
不变
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
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
水占据空间的大小是( 不变 )的。
液体
占据空间的大小 不会变化
没有颜色 没味道 没有气味 都透明 都能流动 都占据空间
气体
占据空间的大小 会变化
出水口
异物
进水口
压缩 空气
下 水 方 向
当音乐声响起 的时候,4位同学 围着椅子转;当音 乐声停的时候,你 们就抢坐在椅子上, 一把椅子上只能坐 一人,没抢到的同 学被淘汰。
1、将纸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 能掉下来;
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 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竖直 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
3、用桌上的毛巾将杯子擦干后再取 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上饶县尊桥中心小学吴红珍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科学3、课时:1课时4、教学准备 A、教师准备:透明空杯子、蓝色水、水槽、重100克的钩码、盘子、颈部形状不同的漏斗、CAI课件、实物投影仪B、学生准备:烧杯、蓝色水、底部塞有棉花的透明塑料杯、打气筒、注射器、橡皮泥、白纸二、【教学课题】空气占据空间三、【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选自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与空气》单元的第六课时,分为“空气占据空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两个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的重点,是在学生通过1~5课的学习,对水和空气有了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的实际情况,在尊重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对各板块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处理。
形成的教学设计增加了2个板块,增加的第一个板块是:认识什么是占据空间。
教材的编排里本没有这个教学板块,我增加这一个板块的目的是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在本课以前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占据空间”这个概念,而本课又是紧紧围绕“占据空间”在做文章,所以有必要在进行新课之前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占据空间”。
增加的第二个板块是:空气能被压缩吗?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上一个实验的理解,让学生理解空气被密封在一个空间里,不能跑出瓶子,所以水就流不进瓶子里。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自行设计有趣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探究,证实空气能占据空间,得出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科学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养成仔细观察,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证明空气占据空间,能被压缩。
【教学难点】知道压缩空气有弹性,被压缩空气的体积大小会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占据空间(一)教学背景分析由于本班学生年龄比较小,视力都比较差,实验能力弱、不完全具备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也比较低,加之“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概念又比较抽象,孩子的思维水平不容易提升上来。
面对这一切,如何搭建一个合理、科学的框架,让学生把认知点由“到处都有空气”,提升到“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上来呢?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情况的基础上,在设计《空气占据空间》的教学活动中,我并没有一味的依托教材,对教材适当地增减了一些教学内容。
我用故事《乌鸦喝水》作为情景创设和教学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以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为主线,以探究活动为重点,以思维培养为核心,以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为着力点,引领孩子们在过程的体验中进行科学探究。
(二)本课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也要占据空间。
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的科学探究过程;能够根据问题和实验要求,完成实验操作,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勇于探索,乐于合作与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过自己探究发现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解释。
(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探究兴趣。
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老师要听一听这个故事,谁能为老师讲这段童话故事?谁能说说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
举例:米袋里装满了米,就不能再装了,壶里盛满了水,就不能再盛了,书包里塞满了书就不能再塞了,米、水、书都占据了空间。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占据”和“空间”这两个词的含义。
通过学生讨论、观察及教师提问,激发出学生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提供了积极的动力。
】二、亲历探究过程,发现空气占据空间。
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1.如果周围没有小石子,还有哪些物体也会占据空间使瓶子里的水上升呢?2.你们的办法真多,说出了这么多能够占据空间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像水、小石子等固体和液体都要占据空间。
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3.学生大胆猜测活动二:1、老师的桌上有半瓶水、两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老师不用石子,就用这些东西,我能使水从吸管里流出来?你有方法吗?(否定倾斜杯子、压瓶子、用嘴吸等想法。
)2.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
(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从一根吸管向里吹入空气,水从另一根吸管挤出来了。
)3、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空气和小石子的作用是一样的。
空气占据了水所占据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
)4、橡皮泥在这里的用处是什么呢?(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跑出来。
)5、老师小结:刚才的实验说明空气和固体一样也能占据空间。
活动三:“纸的奇遇”1、出示透明玻璃杯:同学们这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2、教师讲解,将纸巾塞入玻璃杯后倒扣入水槽中,预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3、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到底会不会湿,就要做实验。
出示实验要求:⑴、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⑵、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竖直)⑶、用桌上的纸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⑷、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还有谁有补充?(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有没有水进去?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4、怎么样能使纸湿了?为什么纸湿了?(引发学生思考)【设计意图:通过这次实验,指导学生初步认识实验记录单,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引发学生“纸为什么没有湿?”的思考,为后面实验的比较做好探究准备。
】5、学生进行第二次实验。
①引发探究。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把这个装有纸的杯子还是竖直倒立的压入水中,然后慢慢倾斜杯子,有什么现象发生?继续倾斜,杯中的纸会怎么样呢?②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
③实验结束,各组汇报。
引导学生对汇报的小组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教师提问:为什么在实验1中杯子里的纸团没有湿,在实验2中杯子里的纸团湿了呢?④生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用“占据”、“空间”两词来描述实验。
学生通过分析纸团湿与不湿的原因,初步感知空气占据空间。
】6、小结:这种现象说明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活动四:“不流的水”⑴、出示锥形瓶、漏斗、瓶塞。
(学生感知实验器材)⑵、瓶子里有什么?将瓶塞中插一个漏斗,把瓶塞紧塞在瓶口。
瓶塞与瓶口之间,漏斗与瓶塞之间,不要漏气。
⑶、如果将水倒入漏斗,你认为水能流进瓶里吗?为什么?⑷、试一试,结果怎样?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⑸、怎样才能使水流进瓶子?试一试你的方法行不行?这是怎么回事?讨论:以上的实验中的现象有什么相同点?说明什么?三、师生共同总结。
师:通过大家的讨论交流、实验,我们现在知道了空气能够占据空间。
出示矿泉水瓶、铅笔盒。
师:这个矿泉水瓶里面的空间被水占据的,铅笔盒里面的空间被粉笔占据的,通过刚才我们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没有?生答。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提问“矿泉水瓶里的空间被水占据”、“铅笔盒里面的空间被粉笔占据”这两个问题,引起学生观察与思考,联想到本节课的知识,得出准确答案,从而达到巩固本节课知识的目的。
】四、拓展应用1、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
那么空气占据空间和水占据空间有没有什么不同呢?2、(出示注射器)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它都可以怎么玩?下面我们就用往里压和往外拉的方法来研究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3、出示实验要求:(1)用2个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
(抽到相同的刻度)(2)先将管口堵住,然后用一些力把活塞往里压,注意一定不能让空气或水跑出来,感知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
(3)将管口堵住,然后用一些力把活塞往外拉,注意不要把活塞从筒里完全拉出来,感知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
4、方法听明白了吗?同学们先做压的实验做好记录后,再做拉的实验,开始吧!小组进行实验活动。
5、汇报交流: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有什么特点?(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能变化。
)6、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说说空气和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7、老师解释:为什么空气能被压缩和拉伸,而水却不能呢?当空气被压缩和拉伸时,空气占据注射器里的空间大小发生了变化,但里面空气的多少变了没有?是的,空气既没有跑出来也没有钻进去,如果原来注射器里面有6个空气宝宝,当它被压缩和拉伸时里面还是6个空气宝宝,空气宝宝的数量和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想像一下是什么发生了变化?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试着做出你们的解释。
8、教师小结: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当我们用力压活塞时,微粒间的距离就会变小,空气占据针筒的空间就小了;当我们向上拉活塞时,微粒间的距离就会变大,空气占据针筒的空间也就变大了。
9、充足了气的球,我们再用打气筒能向里面打些气吗?它会继续增大吗?里面的空气会怎样?10、其实,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打气筒、篮球、喷雾器等)那么它们是怎样利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请同学们在课后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课上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探究的兴趣,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以自然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引,紧紧围绕自然常识教学中要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这一主题展开教学,针对每个教学环节的不同教学目的和内容精心设计了一些游戏和活动,使用生活化的用具,让学生把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
课始以讲故事的形式引领学生进入空气的世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已所了解的空气为切入点,设计一系列轻松的游戏和探究活动,让学生愿意去感知空气占据空间,并对空气占据空间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浅显的了解,从而对空气占据空间有了更具体、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具体反思如下几点:1、引导自主探究,激发情趣探究过程的独立性越强,探究价值的体现越充分,探究的成果就越明显。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探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学生参与的机会越多,越能唤起参与学习的欲望和情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利用和学生打赌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转变教师角色,活跃气氛本活动设计教师实现了课堂角色的转变,教师的“装傻”恰到好处,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能与学生很好地交流和沟通,课堂气氛活跃,自主、探究性学习得到了充分体现。
3、合理使用教材,拓展思维合理使用教材,并能大胆根据学生现状对教材进行加工使之更适合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灵活、得当,基本领会和达到了新课程改革的意图;使学生把较为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更好地体会了学习的意义,探究的实效,某种程度上也激活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