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杜甫《月夜》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杜甫《月夜》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杜甫《月夜》原文翻译诗词赏析识点整理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字词注释:
⑴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⑶怜:想。

⑷未解:尚不懂得。

⑸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⑹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⑺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⑻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诗词释义如下: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
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

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诗词赏析: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经典诗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全诗翻译赏析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译文] 我在遥远的长安,心里正怜爱着那几个留在?(fū)州的小儿女;只是他们太小,不懂得思念我这沦落在长安的老爸。

[出自] 杜甫《月夜》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长安。

这两句设想妻子在?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指云鬟里流溢出来的膏泽的芬芳。

云,形容鬟的稠密蓬松。

因为云鬟在夜雾笼罩之下,所以把雾说成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虚幌:透明的窗帷。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译文1:今夜在?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

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

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译文2:今天晚上的月亮格外的亮,可是在那?州的深闺之中,只有你一个人在出神地眺望。

几个可怜的尚未懂事的孩子们,怎么能理解此刻你那芳心百转的柔肠?又怎能理解你对我的惦念和盼望?啊,夜已深了,露水该润湿你那云雾一般的散发着微香的发鬓吧?坐得久了,清冷的月光恐怕会使你那美玉般的手臂寒冷着凉。

唉!真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我们俩才能重新相互依偎在一起,悬挂起又细又薄的幔帐。

尽情地说着悄悄话,让那月亮,照干我们脸上的泪痕,照着我们幸福快乐的模样!赏析:天宝十五载(756)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

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

月夜杜甫阅读及鉴赏

月夜杜甫阅读及鉴赏

月夜杜甫阅读及鉴赏 篇一:月夜杜甫 阅读答案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的意思是 【诗文解释】 今天夜里鄜洲的月亮, 在家里只有妻子一个人看见。

远远想起家中可怜的小 儿女们,还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妻子站久了,雾气一定润湿了她的头发, 清冷的月光照在手臂一定会觉得寒冷。

什么时候才能一同倚着轻薄透明的帷幔, 月光一同照着我们两个人,把泪痕拭干。

【词语 解释】 闺中:内室,这里指妾。

解:懂得。

清辉:月光。

双照:互相照见。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这两 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

未解:尚不懂得。

3.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 得寒凉。

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4.虚幌: 透明的窗帷。

双照: 与上面的 独看 对应, 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诗文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 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 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

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 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

回到住处以 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 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 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

这无尽的思念与 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 情深意 切。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

如果从自己 方面落笔,一入手应该写 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 。

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 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

所以悄然动容,神 驰千里,直写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

这已经透过一层。

自己只身在外,当 然是独自看月。

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 独看 呢?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 长安 一联作了回答。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 忆长安 ,而小儿 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 忆长安 啊!用小儿女的 不解忆 反衬妻子的 忆 ,突出 了那个 独 字,又进一层。

唐诗之《月夜》赏析(通用10篇)

唐诗之《月夜》赏析(通用10篇)

唐诗之《月夜》赏析(通用10篇)篇1:唐诗之《月夜》赏析唐诗三百首之《月夜》赏析《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此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悬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颈联写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长思,充满悲伤的情绪;尾联寄托希望,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反衬今日相思之苦。

全诗构思新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及注释译文今夜的圆圆的秋月是多么皎洁美好,妻子却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

夜露深重,你乌云似的头发被打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注释1、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长安。

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

3、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4、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5、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6、虚幌:透明的窗帷。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鉴赏此诗选自《杜工部集》,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

如果从自己方面落笔,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

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

所以悄然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赏析

杜甫《月夜》赏析

杜甫《月夜》赏析《月夜》原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蒙蒙雾气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赏析:•独特的构思:明明是诗人自己在长安望月思念妻子,却从对方着笔,想象远在鄜州的妻子独自望月,思念长安的丈夫。

这种从对面设想的方式,不仅使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别出心裁,更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委婉、深沉。

首联中的“独看” 二字,写尽了妻子孤单落寞的凄楚情状,既显示了夫妻之间往日相守的深情,又饱含诗人对妻子独居异地的怜惜之情,是全诗的诗眼所在。

•情感的递进: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诗人想到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思念父亲,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用小儿女的“不解忆” 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妻子的孤独,也进一步加深了思念之情的悲切。

这既体现了诗人对儿女的疼爱,又从侧面烘托出妻子的思念之苦,情感表达更加丰富细腻。

•细腻的描写: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描写,进一步展现妻子看月忆长安的情状。

“香雾” 和“清辉” 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云鬟湿”“玉臂寒” 则生动地描绘出妻子在月下久立、思念丈夫的情景,细腻地刻画出妻子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也渗透着诗人对妻子无限关爱的深情,达到了“语丽情悲” 的艺术效果。

•美好的期望:尾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正面抒写自己的离愁和对妻子的思念。

“何时” 一词表达了诗人对团圆的急切期盼,既希望夫妻能够早日团聚,共倚窗帷、共赏明月,又暗含着诗人对战争早日结束、天下太平的渴望。

这一问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杜甫《月夜》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月夜》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月夜》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文解释:今天夜里鄜洲的月亮,在家里只有妻子一个人看见。

远远想起家中可怜的小儿女们,还不懂得想念在长安的父亲。

妻子站久了,雾气一定润湿了她的头发,清冷的月光照在手臂一定会觉得寒冷。

什么时候才能一同倚着轻薄透明的帷幔,月光一同照着我们两个人,把泪痕拭干。

词语解释:闺中:内室,这里指妾。

解:懂得。

清辉:月光。

双照:互相照见。

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

未解:尚不懂得。

3.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

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4.虚幌:透明的窗帷。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诗文赏析: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第二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

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

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

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

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此诗选自《杜工部集》,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

如果从自己方面落笔,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

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

所以悄然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已经透过一层。

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

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翻译赏析

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翻译赏析

杜甫《⽉夜·今夜鄜州⽉》翻译赏析杜甫《⽉夜·今夜鄜州⽉》翻译赏析 《⽉夜·今夜鄜州⽉》出⾃唐诗三百⾸全集,其作者为唐朝⽂学家杜甫。

古诗全⽂如下: 今夜鄜州⽉,闺中只独看。

遥怜⼩⼉⼥,未解忆长安。

⾹雾云鬟湿,清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

【前⾔】 此诗作于⾄德元年(756)⼋⽉。

诗为作者被禁长安望⽉思家⽽作。

这是杜甫传诵千古的名作。

诗写离乱中两地相思,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深婉动⼈。

【翻译】 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轮皎洁的明⽉,我在这看明⽉,妻⼦⼀定⼀个⼈在闺房中独⾃望⽉: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的⼉⼥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怀⼈的⼼情。

⾹雾沾湿了妻⼦的秀发,清冽的⽉光辉映着她雪⽩的双臂。

什么时候才能和她⼀起倚着窗帷,仰望明⽉,让⽉光照⼲我们彼此的泪痕呢。

【鉴赏】 这⾸诗借看⽉⽽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之忧熔于⼀炉,对⽉惆怅,忧叹愁思,⽽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此诗选⾃《杜⼯部集》,题为《⽉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

如果从⾃⼰⽅⾯落寞,⼀⼊⼿应该写“今夜长安⽉,闺中只独看”。

但他更焦⼼的不是⾃⼰失掉⾃由、⽣死未⼘的处境,⽽是妻⼦对⾃⼰的处境如何焦⼼。

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直写“今夜鄜州⽉,闺中只独看”。

这已经透过⼀层。

⾃⼰只⾝在外,当然是独⾃看⽉。

妻⼦尚有⼉⼥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未解忆长安”⼀联作了回答。

妻⼦看⽉,并不是欣赏⾃然风光,⽽是“忆长安”,⽽⼩⼉⼥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的“不解忆”反衬妻⼦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进⼀层。

在⼀⼆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这,⼜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

明⽉当空,⽉⽉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独看”,则⼼⽬中⾃然有往⽇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杜甫诗词《月夜》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月夜》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月夜》的诗意赏析杜甫诗词《月夜》的诗意赏析《月夜》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望月思家的有感之作。

此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全诗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月夜》【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意赏析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

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

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

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

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

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

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

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不能为她分忧。

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但杜甫不能不念。

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颈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

《月夜》杜甫唐诗鉴赏

《月夜》杜甫唐诗鉴赏

《月夜》杜甫唐诗鉴赏【作品介绍】《月夜》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

此诗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

首联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说透诗人在长安的思亲心情;颔联说儿女随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亲人之情,表现诗人悬念儿女、体贴妻子之情;颈联写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长思,充满悲伤的情绪;尾联寄托希望,以将来相聚共同望月,反衬今日相思之苦。

全诗构思新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原文】月夜今夜鄜州月⑴,闺中只独看⑵。

遥怜小儿女⑶,未解忆长安⑷。

香雾云鬟湿⑸,清辉玉臂寒⑹。

何时倚虚幌⑺,双照泪痕干⑻。

【注释】⑴鄜(f 口)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 a n。

⑶怜:想。

⑷未解:尚不懂得。

⑸香雾云鬟(huán )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 squo; 雨香云淡觉微和。

’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squo;云气香流水。

’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

梁章隐《咏素馨花》诗:&squo;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⑹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⑺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⑻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白话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月夜》杜甫原文翻译与赏析

《月夜》杜甫原文翻译与赏析

《月夜》杜甫原文翻译与赏析《月夜》原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翻译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

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月夜》注释1、鄜州:现陕西省富县。

2、云鬟:妇女的鬓发。

3、清辉:指月光。

4、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5、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月夜》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月夜》作品赏析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妻子一人在鄜州闺中独看。

开篇写得既突兀又形象。

诗人身在长安,不写长安的月夜,却写起鄜州的月色;不写自己怀念妻子,反而写妻子想念自己。

这种写法虽违常规,但细细玩味,它已包含自己在内。

正是因为诗人在长安望月,在想念妻子,才想到妻子正在思念自己。

“只独看”,虽是描写想象中妻子孤独望月的形象,但使人感到她望月时感情是那样的真挚和凝重。

妻子如此,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种寓主观于客观,以客观写主观的手法,新颖而别致。

“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上一联写怀念妻子,这一联写思念儿女,抒发无言的悬念之苦。

诗人在远方怜爱着小儿幼女们,想着他(她)们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父亲,还不理解母亲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儿女幼小,不懂世事,诗人自是无限怜爱。

杜甫《月夜》古诗赏析《月夜》古诗鉴赏答案

杜甫《月夜》古诗赏析《月夜》古诗鉴赏答案

杜甫《月夜》古诗赏析《月夜》古诗鉴赏答案《月夜》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

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

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古诗吧。

《月夜》作者: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注解】1.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长安。

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

3.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4.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鬓发。

5.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指云鬟里流溢出来的膏泽的芬芳。

云,形容鬟的稠密蓬松。

因为云鬟在夜雾笼罩之下,所以把雾说成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清辉:指月光。

6.虚幌:透明的窗帷。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月夜》【注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夜:今天晚上。

鄜州:妻子和儿女暂住之地。

月:月亮。

全句意思是:此时此刻在鄜州的月光之下。

闺中:指妻子。

“闺中人”的省称。

只:副词,用于谓语或全句之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

可译为“只有”。

独看:一个人看。

全句意思是只有妻子一个人望月怀人。

○对面写起:诗人对月怀念妻子,却设想成妻子对月怀念自己。

“独”字为下二旬张本。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遥:远。

从长安至廊州相去甚远。

怜:怜悯。

小儿女:小孩子。

未解:不懂得。

忆长安:怀念长安。

意思是怀念身在长安的父亲(诗人自己)。

这里以“长安”代指身在长安的人。

○设想儿女不解母亲忆念之情,体贴入微。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香雾:带有脂粉香的雾气。

云鬟:乌黑如云的头发。

湿,打湿。

设想夜深雾起,妻子的鬟发被水气沾湿了。

清辉:指月光。

玉臂;洁白如玉的臂膀。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

杜甫《月夜》原文、译文及赏析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眷在鄜州的羌村,而杜甫却被囚禁在长安狱中。

译文孙长江今夜鄜州月儿明,唯有妻子在独看。

(妻子的身边不是有孩子们吗?怎么也会是“独看”呢?)只因孩子们还小还未谙世事,他们是不会懂得母亲望月是在“忆长安”啊!(月光下,妻子望月一定望了很久了,想来)雾湿云鬓,月寒玉臂。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倚靠在虚幌(薄帏)之中,让那皎洁的月光照着我们,不再泪水盈盈呢?百字赏析文孙长江别开生面,必成新境;另辟蹊径,终现奇观.明明是自己被缧绁囚禁在长安之囹圄,囚窗外,圆月高悬,清辉下泻,正是思人时,思妻,思子;凭老杜之才气,直写下来,抒心中淋漓苦,夺读者滂沱泪,实为易事也。

然一身脾气之少陵,偏择崖上路,起笔即从伴自己一生之老妻“鄜州望月"轻泼点墨,独树诗界左纛。

此奇思奇构也。

明明是妻儿同望天上一轮月,老杜却偏要着一“独”字,岂不缪乎?否也.此乃诗家之衬笔,以“小儿女”不谙世事,衬老妻思之切思之苦思之浸漫也。

此奇思其语也。

最奇者,乃四字。

“独看”、“双照”。

谁在“独看”?妻乎?己乎?一个留守鄜州,一个困厄长安,皆“独”也;明是妻在“独看”鄜州月“忆长安”,实则兼含自己“独看”长安月忆鄜州;双雕之笔若是者,除却老杜,孰可为之?“独看",乃眼前苦;“双照”,寄心中愿。

还是秦观说得好:“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民生疾苦,笔底波澜。

”此愿非一人之愿,天下愿也。

月夜古诗赏析及注释

月夜古诗赏析及注释

月夜古诗赏析及注释(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月夜古诗赏析及注释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名篇《月夜》赏析

杜甫名篇《月夜》赏析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诗作于至德元年(756)八月。

诗为作者被禁长安望月思家而作。

这是杜甫传诵千古的名作。

诗写离乱中两地相思,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注解:1.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怜:爱。

未解:尚不懂得。

3.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4.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夜雾本无香,香从妻子的云鬟中散出;凄清的月光照在妻子的玉臂上,显得寒凉。

湿、寒二字,写出夜已深而人未寐的情景。

5.虚幌:透明的窗帷。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译文: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得思念远在长安的父亲,只是东悄悄,西瞧瞧看着天上圆圆的东西:真好看,像一轮白玉盘。

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

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我不禁留下了眼泪,滴在了妻子的心中!赏析: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

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长安月,闺中只独看”。

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

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这已经透过一层。

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

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心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

月夜·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月夜·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月夜·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月夜》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首诗作于至德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

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

望月怀思,自古皆然。

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

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

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月夜》作者: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解】1.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qi āng)村,杜甫在长安。

这两句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

2.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

3.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4.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鬓发。

5.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指云鬟里流溢出来的膏泽的芬芳。

云,形容鬟的稠密蓬松。

因为云鬟在夜雾笼罩之下,所以把雾说成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清辉:指月光。

6.虚幌:透明的窗帷。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注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今夜:今天晚上。

鄜州:妻子和儿女暂住之地。

月:月亮。

全句意思是:此时此刻在鄜州的月光之下。

闺中:指妻子。

“闺中人”的省称。

只:副词,用于谓语或全句之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

可译为“只有”。

独看:一个人看。

全句意思是只有妻子一个人望月怀人。

○对面写起:诗人对月怀念妻子,却设想成妻子对月怀念自己。

“独”字为下二旬张本。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遥:远。

从长安至廊州相去甚远。

怜:怜悯。

小儿女:小孩子。

未解:不懂得。

忆长安:怀念长安。

意思是怀念身在长安的父亲(诗人自己)。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原文翻译与赏析】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原文翻译与赏析】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杜甫《月夜》原文翻译与赏析】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译文】今夜在鄜州的上空有一轮皎洁的明月,我在这看明月,妻子一定一个人在闺房中独自望月:希望相公快点回来!幼小的儿女却还不懂思念在长安的父亲,还不能理解母亲对月怀人的心情。

香雾沾湿了妻子的秀发,清冽的月光辉映着她雪白的双臂。

什么时候才能和她一起倚着窗帷,仰望明月,让月光照干我们彼此的泪痕呢?【赏析一】杜甫的诗一向以社会写实著称,但从此诗看来,他也是一个深情爱家的好男人呢。

这首诗是杜甫被叛军俘虏时的作品,首联是杜甫心中对远方妻子的想像图,他抛弃了传统写作方式,不说自己的思念,反说妻子对他的牵挂,更能突显杜甫思乡心情之真之切。

颔联遥怜小儿女其实就是一种对孩子的心疼,稚龄儿女连父亲遭逢了什麼样的劫难都还不能理解,当然也无从思念了。

杜甫想著孩子不知思念为何物的纯真,也对自己无法立即回家的困境感到心急如焚。

颈联的诗意再度转回妻子望月的想像图上,体贴的记挂著妻子是否被深夜露重所袭,担心她头发沾湿了会受凉,而她白皙的双臂会不会也感受了寒意?杜甫对於发妻的万般爱怜在此表露无遗。

结联则更巧妙地将原本相距迢遥的两人在想像世界中重逢,期盼著他日相会之际,两人在今夜所流的泪都已成过去,所有的劫难都能够结束。

这首《月夜》使用想像的手法,不仅成功的将长安与鄜州两地迅速的连接起来,更利用时空相隔的悲凉,为未来作一个光明的想望,堪称杜诗中的杰作。

【赏析二】望月怀远。

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

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古1典诗歌固然正处于大开拓、大发展的阶段,但如像对景伤怀、思亲怀友这类的题材,却已早经无数作者吟咏,要出新意颇不容易。

这一首五律,却在内容表达与章法技巧上脱落故常,出奇制胜,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

应该承认,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郁勃真切的离情别绪。

杜甫《月夜》赏析: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道出自己对妻子的深情想念

杜甫《月夜》赏析: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道出自己对妻子的深情想念

杜甫《月夜》赏析: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道出自己对妻子的深情想念《月夜》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深沉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月夜杜甫〔唐代〕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方怜想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蒙蒙雾气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2、注释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女子所住的地方。

这里指作者的妻子。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两句: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

’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

’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

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指乌黑秀美的头发。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共照两人。

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眼泪留下的痕迹。

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三、创作背景天宝十五载(756年)春,安禄山由洛阳攻潼关。

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今陕西白水县)的舅父处。

六月,长安陷落,玄宗逃蜀,叛军入白水,杜甫携家逃往鄜州羌村。

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位,杜甫获悉即从鄜州只身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回长安。

月夜唐杜甫这首古诗的意思

月夜唐杜甫这首古诗的意思

月夜唐杜甫这首古诗的意思
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衍生注释:
鄜州:今陕西省富县。

闺中:指妻子。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雾本无香,这里指妻子的发鬟在雾气中散发香气。

云鬟:女子乌黑浓密的头发。

清辉:月光。

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幔。

二、赏析:
这首诗借望月抒发了作者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

开篇写妻子在鄜州独自望月,突出她的孤独。

接着想到年幼的儿女还不懂得思念身处长安的自己,更添伤感。

描绘妻子在月下久立,雾气沾湿了头发,月光映照着她的双臂,寒意侵袭,细腻地展现出妻子的忧思。

最后诗人渴望有一天能和妻子一同倚在帷幔旁,让月光照干两人的泪痕,表达了对团圆的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笔触细腻,情景交融。

三、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作广泛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其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运用片段: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我独自站在窗前,望着那轮明月,不禁想起杜甫的《月夜》。

此时此刻,远方的亲人是否也像诗中那样,在月光下思念着我?那如水的清辉是否也映照着他们期盼的脸庞?哎,真想立刻飞奔到他们身边,不再让这思念的痛苦折磨彼此!。

夜月译文及赏析

夜月译文及赏析

夜月译文及赏析夜月译文及赏析夜月译文及赏析1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译文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割刮!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的白毛。

赏析“转蓬”比喻辗转流离,远离家乡,好像飘零的蓬草“行地远”是指离家越来越远直:正在,正“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的意思是,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的白毛。

秋毫的意思是鸟类秋天生出的羽毛,在此比喻月宫白兔的兔毛。

手法:象征,对比夜月译文及赏析2《普天乐·垂虹夜月》元代:徐再思玉华寒,冰壶冻。

云间玉兔,水面苍龙。

酒一樽,琴三弄。

唤起凌波仙人梦,倚阑干满面天风。

楼台远近,乾坤表里,江汉西东。

《普天乐·垂虹夜月》译文月光清寒,好象盛冰的玉壶那样皎洁明净。

天上的明月出没在云间,地上的长桥如苍龙横卧水面。

美酒一樽,瑶琴三弄。

吸引仙女凌波而来,凭依着阑干任天风拂面。

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楼台殿阁,天地辽阔,江水浩瀚无边。

《普天乐·垂虹夜月》注释中吕:宫调名。

普天乐:曲牌名。

又名《黄梅雨》。

南北曲皆有此曲牌。

北曲属中吕宫,南曲属正宫;句法也各不同。

本篇为作者《吴江八景》之一。

吴江:在今江苏省。

古吴江泛指吴淞江流域,大致包括苏州、太湖和长江下游一带。

垂虹:指吴江上的垂虹桥。

桥有七十二洞,俗称长桥。

因桥形若虹,故名。

今已不存。

玉华:指月亮的光华。

冰壶:盛冰的玉壶,比喻洁白。

这里是形容月色。

玉兔:月亮。

传说月中有白兔,故称。

苍龙:形容垂虹桥如长龙卧波。

凌波:形容女性步履轻盈。

曹植《洛神赋》曾以“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描绘洛水女神。

《普天乐·垂虹夜月》赏析这首写景的小令情致幽深,气势浩大,颇值得玩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月夜译文及赏析杜甫月夜译文及赏析杜甫月夜译文及赏析1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月夜原文: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译文及注释译文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

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

那时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注释⑴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⑶怜:想。

⑷未解:尚不懂得。

⑸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

’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

’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

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

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⑹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⑺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⑻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月夜赏析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

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

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

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

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这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

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

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

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

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

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她的负担,不能为她分忧。

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孩子还小,并不懂得想念,但杜甫不能不念。

从小孩的“不念”更能体现出大人的“念”之深切。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

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

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

“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

“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

全词词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杜甫月夜译文及赏析2《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边秋一作:秋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月夜忆舍弟》注释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戍,驻防。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长:一直,老是。

达: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月夜忆舍弟》赏析意境赏析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

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

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

”(《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

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

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

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

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老是不能送到,更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

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

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月夜忆舍弟》结构分析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月夜忆舍弟》思想感情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

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月夜忆舍弟》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历史评价梁启超在“诗圣杜甫”一文里曾这么写道:“我以为工部最少可以当得起情圣的徽号,因为他的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

他的表情方法又极熟练,能鞭辟到深处,能将他全部反映不走样子,能像电气一般一振一荡的打到别人的心弦上。

中国文学界写情圣手,没有人比得上,他所以我叫他做情圣”。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杜甫,其实也没什么错,他是多情,但他的多情却是极宽广、极深厚的那种,是「人民爱物」的人道精神,所以,他的诗篇能写的好,能像电气一样的振荡人心不无道理。

而这首《月夜忆舍弟》所给人的感动和冲击,正是如上所说的那样。

《月夜忆舍弟》作者介绍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