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高血压中医护理

高血压中医护理
2、药物治疗:常用降压药有五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用药原则:降压治疗的益 处是通过长期控制血压达到的,所以高血压病人需要长期服药, 不要随意停止或频繁改变治疗方案;降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 逐步递增剂量;
好记录 (2)每日定时、定血压计、定监测部位予血压监测 (3)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舌操、降压操等功能锻炼 (4)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防止七情内伤
中医护理
7、出院指导
(1)出院后定期到就近医院监测血压,以调整用药
(2)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如出现波动,可到医院找 医生调整用药,切忌自行调整
(1)坚持定时定量服药,观察血压变化,不可随意停药
(2)汤药饭后温凉服,服后应卧床休息30~60分钟,中药与 西药间隔1~2小时
中医护理
5、中医特色护理操作 (1)耳穴贴压:遵医嘱取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2)穴位按摩:遵医嘱取百合、风池、上星、太阳、印堂、太冲等穴位 (3)中药泡足:遵医嘱予清肝泻火、滋阴潜阳中药制剂足浴 (4)穴位贴敷:遵医嘱取双足涌泉穴,以缓解头晕 6、专科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头晕的时间、性质、程度、伴随症状及血压、脉搏变化并做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建立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合理饮 食,注意劳逸结合,根据自己情况适当参见文娱活动和体育锻 炼以增加机体抵抗力。
(4)如发生血压突然升高,伴头痛、心慌等症状时应全身放 松,静卧休息,立即舌下含服硝苯地平或遵医嘱服用其他降压 药,症状缓解后立即到医院就诊
谢谢观看
病因未明,发病相关因素有 1、遗传因素:目前认为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环境因素:年龄与性别,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有增高趋势,男性高于女性,但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常见病护理常规中医内科针对一系列常见病,采取中医理论与治疗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的严格执行将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本文旨在介绍中医内科常见病的护理常规,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高血压病护理安静休息适当休息可以降低身体负担,避免突发状况。

在高血压患者发生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应供应足够的休息时间。

控制饮食饮食控制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一个重要措施。

饮食应结合患者病情和个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饮食原则包括低盐饮食,减少总热量和脂肪摄入。

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控制血压、缓解患者症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严格遵守医嘱,药物的剂量、频次等诊疗合理。

监测血压监测血压可以及时反映治疗效果,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对高血压患者,在发病后应在监护范围内,血压监测应持续。

糖尿病护理控制饮食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和糖类的摄入。

饮食应以低脂、含纤维、蛋白质适度的饮食为主,尽可能避免精制食品和高糖、高脂的食物。

合理营养保证糖尿病患者合理的营养摄入是疾病治疗的重要措施。

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细化饮食计划,按时吃饭,坚持餐前测血糖,控制食物摄入量,确保合理的饮食协调。

适度运动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减轻体重、改善机体机能。

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选取适合的运动方式、时间和强度,如步行、慢跑、健身操等。

用药指导糖尿病患者常常需要依赖药物进行治疗。

在用药的过程中,护士需要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药物的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应对。

慢性胃炎护理调整饮食慢性胃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习惯的调整。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为主,忌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合理用药针对不同类型的慢性胃炎,护士需要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药物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与倾向等因素,按照医嘱进行使用。

保持心理平衡慢性胃炎患者常常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护士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适时与患者交流,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

医院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医院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眩晕即指眼花头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不能站立,伴恶心、呕吐,甚则昏倒状等。

常见于高血压。

,眩晕辩证分为:肾气亏虚证、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

一、基础护理1.病室环境: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整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情志护理:保持精神愉快、乐观,心情舒畅,情绪稳定。

避免情绪激动。

3.饮食护理: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忌肥甘、油腻、煎炸、辛辣刺激性饮食及烟酒。

4.给药护理:指导长期服用降压药者服从医师的安排,遵医嘱适时调整药物,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5..病情观察:(1)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2)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3)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

(4)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禁食。

二、辩证施护1、肾气亏虚证证候:腰脊痠痛(外伤性除外),胫痠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2、痰瘀互结证(风痰上扰证)证候: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3、肝火亢盛证证候: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4、阴虚阳亢证证候: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

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三、护理:1、注意保持病安静,温暖的环境,在做各种护理操作时动作尽量轻柔,不要碰撞或摇动床位,以免加重病情。

必要时氧气吸入。

2、重病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康复期可安排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气功等体育锻炼。

3、饮食宜少食多餐,以细软、滋补为主,鼓励患者食用种粗粮、蜂蜜、山楂、香蕉、西瓜等。

4、针灸常用穴位有气海、三阴交、足三里、脾俞。

四、健康教育(1)因本病每遇疲劳、郁怒等诱因而反复发作,故应使患者注意劳逸结合,动静结合,节制房事,戒烟酒,养成起居规律的良好习惯。

高血压中医辨证护理

高血压中医辨证护理

眩晕(高血压)护理常规因风阳上扰、痰瘀内阻,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

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肝、肾、脾。

一、护理评估1.1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

1.2生活自理能力。

1.3心理社会状况。

1.4辩证: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痰湿壅盛证。

二、一般护理2.1病情观察观察眩晕发作的时间、程度、诱发因素、伴发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出现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音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2生活起居环境宜安静、舒适。

重症宜卧床休息;轻症可闭目养神。

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眩晕严重者的坐椅、床铺避免晃动。

2.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肥腻、生冷、烟酒之品2.4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

2.5用药护理遵医嘱按时服药。

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药后效果及反应。

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采用少量频服。

三、辨证施护3.1肝火亢盛证主证:眩晕头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辨证施护:3.1.1 生活起居:房间宜凉爽通风,保持安静。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

3.1.2 饮食宜忌: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量多餐。

食物性以偏凉为好,如芹菜、萝卜、冬瓜、黄瓜、海蜇、紫菜等,忌辛辣刺激和助风动火之品,如葱蒜、辣椒等,忌烟酒。

可长期用莲子心、菊花泡茶饮。

3.1.3 耳穴埋豆按压:取降压点、心、交感、神门、肾上腺、额、肝等穴.3.1.4 心理护理:此型患者多急躁易怒,宜采用“以静制动,以缓制急”的方法,用和蔼的态度化解病人的怒气,使其认识到急躁情绪是诱发此病的重要因素。

3.1.5 运动指导:避免剧烈运动,可适当散步、练习静功等。

3.2 阴虚阳亢证主证:眩晕头痛,腰膝酸软,耳鸣健忘,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舌质红,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而数。

辨证施护:3.2.1 生活起居: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以免因劳累而诱发血压升高,眩晕头痛时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跌扑等外伤。

中医护理常规--高血压

中医护理常规--高血压

中医护理常规--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中医提供了一些常规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控制和缓解高血压。

下面是一些中医护理的常规方法:1. 调整饮食中医认为,高血压与饮食紧密相关。

因此,调整饮食惯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建议:- 控制盐摄入:降低食盐的摄入量,每天不宜超过6克。

- 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它们富含纤维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降低血压。

- 避免高脂食物:减少摄入过多的油脂,选择低脂鱼类和瘦肉作为蛋白质的来源。

- 注意药食同源:避免与药物相互作用的食物,尤其是中药。

2. 合理运动适量的运动对控制高血压非常重要。

中医建议以下运动方式:- 散步:每天进行适量的步行可以改善循环系统功能。

- 太极拳:太极拳是一种气功运动,通过调整呼吸和动作,有助于放松身体和调节血压。

- 水中运动:水中运动对关节和心血管系统没有负担,可选择游泳或水中慢跑等运动方式。

3. 心理调适情绪波动和压力是导致高血压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医护理也注重心理调适:- 研究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音乐疗法等,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和焦虑。

- 保持良好的睡眠: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恢复身体和调节心理状态。

- 寻求心理支持: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与家人、朋友或专业心理咨询师交流,可以获得支持和建议。

以上是中医护理高血压的一些常规方法。

请注意,这些方法并非取代传统医疗治疗,如药物治疗等,而是作为辅助方法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

在实施中医护理前,请咨询医生的建议。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眩晕病,因风阳上扰、痰浊上扰,使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肝、脾、肾。

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可参考本病。

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眩晕等情况。

(2)了解患者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情况。

(3)中医临床辨证:舌象、脉象及情志状态。

(4)中医证型:①肾气亏虚证。

证侯: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胫酸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②痰瘀互结证。

证候;头重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

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癌斑、瘀点,脉涩。

③肝火亢盛证。

证侯: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

④阴虚阳亢证。

证候: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

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二、护理要点(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

(3)急性期患者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运动以利气血运行。

(4)加强基础护理,防跌倒、坠床等意外。

(5)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

①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眩晕等情况。

②发生头痛、呕吐、视物模糊、言语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血压持续上升时,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6)给药护理:①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

②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宜冷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

(7)饮食护理:①饮食应低盐低脂,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②戒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辣、油炸、肥甘之品。

③避免过饥过饱,饮食有节。

(8)情志护理:①责任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从而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②针对肝火亢盛、情绪易激动者,讲明情绪激动对疾病的不良影响,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情绪控制。

高血压的中医防治保健知识

高血压的中医防治保健知识

高血压的中医防治保健知识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症,也称为“essential hypertension ”,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因为肝肾阴虚、气滞血瘀、脾虚湿盛等因素所致,因此中医防治高血压注重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

1. 饮食调养: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应该多吃富含钙、镁、钾等矿物质的食物,如豆类、蜂蜜、海藻类、菠菜等。

同时,应该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盐分等食物,如动物内脏、油腻食品、腌制食品等。

2. 运动保健: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促进气血循环,从而缓解高血压的症状。

适合高血压患者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太极拳、气功等。

3. 身心调理: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压力过大等情绪,可以通过冥想、休息、舒缓音乐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此外,还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睡眠不足等不良习惯。

4.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高血压患者可以通过中药治疗来缓解症状,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熟地黄、黄芪、茯苓等。

总之,高血压的中医防治保健知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等因素,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综合治疗。

除了以上几点,中医还强调日常生活中应该保持心情愉悦、心态平和,积极面对疾病,坚持长期的治疗和保健。

高血压的中医护理

高血压的中医护理

肾精亏损型
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有补益作用的食物, 阳虚甚者多食胡桃、韭菜、黑芝麻、肉桂、龙眼、 红枣、荔枝、羊肉等补肾助阳之品,禁食生冷瓜果 和凉性食物;阴虚甚者多食百合、茄子、扁豆、莲 子、银耳、甲鱼、鸭肉、鹅肉、李子等补肾滋阴之 品,禁烟酒及辛辣温燥动火伤阴食物。
气血两虚型
饮食以少食多餐、细软 滋补为主,可食黑木耳 、香茹、芝麻、黄花菜 、莲子、山药、牛肉、 海参、桂圆、荔枝、葡 萄干、山楂、蜂蜜等以 益气补血,健脾和胃。
03
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应有专人陪伴,并给予心 理安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
04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心、交感、 神门、枕等穴位。
05
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内关、通里,配穴取 大陵、心俞、膻中、劳宫、照海等穴位。
(四)呕吐痰涎
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禁食,呕吐停止后可给予 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
另外,按照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 高血压。按照患病群体还可分为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 妊娠高血压、中青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双亲无高血压、一方有高血压或双亲
均有高血压,其子女高血压的发生几率分别为3%、 28%和46%。
年龄:高血压的发生与年龄有明显的相关性。患病率
随年龄增高而上升,来自于国内的新近研究显示,18~24 岁组患病率最低为9.7%,35~44岁组为26.7%,45~54岁 组为42.1%,55~64岁组为57.1%,65~74岁组为68.6%, 75岁以上组患病率高达72.8%。
3
其降压机制一定程度上与肾上腺素能阻断剂类似。通过刺
激脑干的某些受体,这些激动剂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的活性。
对于合并冠心病、心功能不全患者,

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指临床上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高血压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它是以头晕、头痛、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晚期可导致心、脑、肾等器官的病变。

本病属于中医的“眩晕”“头痛”“肝阳”等范畴。

中医辨证分型1、肝阳上亢:头痛、头晕、头胀、急躁易怒,面红升火,口苦口干,心烦失眠,形体实,大便干,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2、肝肾阴虚:头痛、头晕、耳鸣健忘,心悸失眠,手足心热,腰背酸痛,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3、阴阳两虚:头痛、头晕耳鸣、心悸不安,气促胸闷,肢冷畏寒,腰酸易倦,筋惕肉润,夜间多尿,或尿少浮肿,舌红或淡,苔薄白,脉弦细。

4、风痰上扰:眩晕体倦,头重昏蒙,胸脘痞闷,呕恶纳呆,苔白腻脉濡滑。

5、瘀血阻络:头痛、痛有定处、眩晕耳鸣、肢体麻木,心悸胸憋或痛,舌质暗红或淤血点,脉弦细涩。

辨证护理1、病情观察:注意有无剧烈头痛、眩晕、血压升高,肢体麻木感,舌强等中风先兆,有无心悸,小便改变等心、脑、肾的继发病变,如发现上述情况,立即报告并处理。

2、康复:肝风内动先兆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针灸内关、曲池、三阴交、足三里,心悸加内关,惊厥者可针人中、内关、涌泉等穴,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3、情志护理:肝阳上亢重病人烦躁易怒要做好思想工作,使病人心情舒畅,消除焦虑急躁情绪。

4、并发症护理:定时测量血压,如有病情变化随时测量。

如有合并症,应按各种合并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5、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忌甘肥油腻,戒烟酒,多食水果蔬菜、豆类制品、山楂、芥菜,宜低盐,不宜过饱。

6、用药护理:密切观察里利尿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以防低钾和体位性低血压。

7、健康指导:①避免过度劳累,生活要有规律,起居定时,尽量减少睡眠前的兴奋,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坚持气功、太极拳等,以利于稳定血压,减少并发症。

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一:概述
高血压是指在动脉管壁上持续存在的较高的静息状态下测得的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值。

本文档旨在介绍高血压病人中医护理方面的常规措施。

二:饮食调节
1. 控制盐摄入量:建议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6克。

2. 合理安排三餐: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

3. 多吃富含钾元素的食物:如香蕉、土豆等。

三:生活习惯改善
1. 戒烟限酒:尽量戒除吸烟能力,并减少或停止对于大剂量嗜好性药物及毛茶类刺激品使用;
对于已经形成依赖者可适当进行曲线断奶法;同时要注意防止被动吸烟能力;
少数有轻度心功能捷变化但又不能完全禁忌时, 可以考虑用低焦油型卷菸代替普通卷菸。

2. 合理运动:每天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避免剧烈活动和长时间久站或静立。

四:心理调节
心情愉快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学会放松自己:可以尝试一些舒缓紧张情绪的方法,例如
听音乐、冥想等。

2.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多与亲友沟通交流,并积极参加各种
娱乐休闲活动。

五:中医药治疗辅助护理
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在配合西医治疗下
可起到更好的作用。

推荐以下几点:
1. 按时服用中成药及其他处方;遵從专科门诊指导, 宜从小
剂量开始使用;
谨防过度依赖; 注意不艺望停止突然战间断应当渡以规范
性地进行.
附件:
- 盐摄入限制表格
法律名词及注释:
- 收缩期血压值:指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最高血压。

- 舒张期血压值:指心脏舒张时动脉内的最低血压。

高血压的中医护理ppt(完整版)

高血压的中医护理ppt(完整版)

•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钩藤 • 常用药:夏枯草,丹皮,牛膝,珍
珠母,生石决明等。
4. 阴阳两虚
• 主症: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 多梦,目花干涩,畏寒肢冷,腰膝 酸软,夜尿频,大便溏
• 舌脉:舌质淡暗体胖,脉沉细。 • 治法:温补肾阳兼滋肾阴。 • 方药:左归丸、右归丸加川断、杜仲、
牛膝、夏枯草等。
• 还可适当地选择食用具有降压、降 脂作用的食物,如蜂蜜、紫菜、海 带、海蛰、海参、芹菜、洋葱、荠 菜、茭白、食醋等。
中医食疗方剂
• 1、芹菜500克水煎,代茶饮。或芹 菜250克、红枣10枚,水煎代茶饮。
• 2、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 糖10克。先将山楂入砂锅煎取浓汁, 去渣,然后加入粳米、砂糖煮粥。 每天服用2次。可作上、下午加餐用, 不宜空腹。7~10天为一疗程。
总体目标顺利完成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思想认识不断提高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部门管理不断强化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
项目名称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 点击添加文字说明详情
4、药物浴脚 钩藤20克剪碎,布包冰片少许,加
温水每日晨起后、睡前浴脚,每次30 分钟,10日一疗程。
中医养身保健
• 食疗食补的关键是控制和减少高脂 肪、高糖、高胆固醇类食物的摄取, 控制体重和降低血脂。
• 另外适当地多吃鱼类、大豆制品、 蔬菜、水果和杂粮。富含蛋白质、 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纤维素,具有 降低血脂、血压、维护血管功能, 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高血压中医辨证施护

高血压中医辨证施护

高血压中医辨证施护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病因多样,影响全身多个器官。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因为肝肾阴虚、气滞、痰湿内扰,导致气机不畅、精微流失,从而引发的。

中医针对高血压患者的辨证施护,分别从辨证分型、治疗方案和调理生活等几个方面展开。

一、辨证分型高血压的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包括肝肾阴虚型、气滞血瘀型、痰湿壅滞型、阳盛阴虚型。

其中,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头晕眼花、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舌红少津,脉细数;气滞血瘀型高血压患者则常伴有胸闷、心痛、乏力、口苦、舌暗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有力;痰湿壅滞型高血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头昏、口苦、纳差、身重、舌苔厚腻,脉濡;阳盛阴虚型高血压患者则多伴有面颊红肿、头亮心烦、夜间多汗、口渴喜饮,舌质红,脉洪大。

了解患者的辨证分型后,才能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肝肾阴虚型治疗这种类型的高血压,需要补益肝肾阴,养血生津。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白芍、枸杞子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多食用易于消化的清淡食品,如山药、木耳、芹菜等,同时少吃辛辣、高脂食品和烟酒。

2. 气滞血瘀型治疗气滞血瘀型高血压,需要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可以采用柴胡、川芎、红花、桃仁等经络活血药,同时加强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疏通经络,减轻精神压力。

此外,还应避免对心态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如过度焦虑、抑郁等。

3. 痰湿壅滞型治疗痰湿壅滞型高血压,可采用化痰利水、祛湿化浊的中药,如茯苓、泽泻、半夏、陈皮等。

此外,还需要控制饮食,尽量避免食用油腻、生冷、甜食等易于积湿的食品。

4. 阳盛阴虚型治疗阳盛阴虚型高血压,需要平补阴阳,疏利气血。

建议患者多食用绿叶蔬菜、水果,少摄入脂肪。

中药方面,可以使用黄芪、参、山药、熟地等补气养阴的药物,同时也可以运用针灸、推拿等物理疗法,加速血液循环,调节体内平衡。

三、调理生活除了中药治疗外,高血压患者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调理,以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高血压中医及医生指导

高血压中医及医生指导

高血压医生建议:1.低盐低脂饮食。

2.定时服用降压药物。

3、定期检测血压。

4、适当做运动。

5、保持良好的心态。

饮食需终身控制,尽量做到美味可口、花色品种多样化、营养丰富清淡饮食,少食多餐,适当走动。

慎起居,慎饮食,调情致。

必要时中药调理。

可用补气行血,活血化瘀药。

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的摄入量逐渐降至5克左右增加禽类及鱼类等含蛋白质丰富且含脂肪较低的动物油食物定期监测血压,保持情绪稳定,适当锻炼。

清淡饮食,适当锻炼多食菠菜、芹菜、萝卜、黄瓜、藕等食物定期监测血压,保持情绪稳定,适当锻炼定期监测血压,如需调整药物剂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每天摄盐不宜超过6g,多食含钾、钙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制品定期监测血压,按时服药。

定时服用降压药物,定期检测血压,适当做运动合理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

监测血压,保持心态良好。

多食能保护血管和降脂的食物,选择富含维生素类食品,限制食盐摄入量,控制体重增长。

定期监测血压、如有不适立即就医清淡饮食,锻炼身体饮食清淡,多吃蔬菜,少食肥甘厚腻及过咸之品,戒烟少酒,调节情志。

中医指导:沙参、生地、麦冬、玉竹、八百光、鸽肉共炖,熟后加姜片、精盐,食用鸽肉与汤。

八珍汤。

参15克,白术20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熟地20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当归20克山楂荷叶粥:山楂、陈皮各5克,荷叶2克,竹茹3克,小米50克。

将山楂、荷叶、陈皮、竹茹加水煎后,取汁。

加小米煮成粥即可饮食清淡,多吃蔬菜,少食肥甘厚腻及过咸之品,戒烟少酒,调节情志。

清淡饮食,锻炼身体定期监测血压,保持情绪稳定,适当锻炼慎饮食,畅情致。

中药宜服用天麻钩藤饮或龙胆泻肝汤中药茶饮:夏枯草茶配方:夏枯草10克,绿茶少量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和紧张工作莱菔子900克,水煎过滤,浓缩或浸膏,干燥研粉压片,分三十次服用,每日三次。

倒捏脊俯卧位请家属或助手从大椎向腰部方向捏脊。

菊槐茶菊花、槐花、绿茶各等份,泡水代茶饮槐花茶:将槐树生长的花蕾摘下晾干后,用开水浸泡后当茶饮用,每天饮用数次。

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可以通过中医护理方案来有效管理和控制。

以下是一些中医护理建议,旨在帮助患者维持健康的血压水平。

饮食建议
- 避免食用高盐食物,如腌制食品和加工食品。

-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

- 选择低脂肪和高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鱼类和豆类。

- 限制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运动建议
- 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和骑自行车,有助于降低血压。

- 规律地进行运动,至少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以免对血压产生不良影响。

生活方式建议
- 减轻压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如冥想、太极和瑜伽。

-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 戒烟和避免二手烟。

- 注意体重管理,保持适当的体重。

中医药建议
- 根据个人情况,可以考虑中医药治疗,如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

- 寻找专业的中医医生,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和监护。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如果出现高血压症状,请尽快就医,并遵
循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高血压中医护理常规

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医护理在高血压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和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高血压的发病和发展,改善患者的症状与预后。

本文将从中医护理的角度,介绍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常规。

概述:中医护理常规是指基于中医理论和方法,通过药物调理、饮食调控、生活方式改变等综合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

对于高血压而言,中医护理的核心是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调理内外关系,提高人体的自愈能力。

下面将分别从药物调理、饮食调控、生活方式改变、调理气血和平衡阴阳等五个大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药物调理1. 中药调理:中药有清热祛火、降血压、调理气血等作用,常用的中药有黄连、丹参、天麻等,可以通过合理的中药配方,调理高血压患者的症状。

2. 中成药调理:中成药是指由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如降压宁片、降压葡萄片等,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血压水平,缓解病情。

二、饮食调控1. 控制钠盐摄入:高钠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应减少盐的摄入量,并合理选择低盐食品。

2. 果蔬摄入:适量增加新鲜果蔬的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降低血压,如苹果、西瓜、菠菜等。

3. 控制饮酒和咖啡因摄入:过量饮酒和摄入咖啡因会导致血压升高,患者应适量饮酒,避免过量摄入咖啡因。

三、生活方式改变1. 合理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体内的代谢水平,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2. 控制体重:过重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血压升高,患者应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身体健康。

3. 减少压力:高血压与情绪有关,患者应注意调节情绪,减少压力,如学习放松的技巧、参加兴趣爱好等。

4.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导致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增加,使血压升高,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四、调理气血1. 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理患者的气血循环,缓解血压升高的症状,如太冲穴、内关穴等。

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

高血压中医护理方案高血压,也被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患者。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在不断增加。

高血压病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如不得当的管理和治疗,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独特的护理方案。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案,希望可以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首先,中医强调调整饮食结构。

高血压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

中医认为食物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合理的饮食结构对于控制高血压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建议高血压患者多吃一些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钙、镁、钾等有助于降压的食物,如:鱼类、豆类、苹果、石榴等。

其次,中医强调合理调节情绪和心态。

情绪波动对高血压病的发作和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情绪过于激动或过于压抑都会导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加重高血压病的症状。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尽量保持心情舒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波动。

第三,中医强调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对维持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医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天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这些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缓解压力和紧张,从而降低血压。

第四,中医强调药膳调理。

药膳调理是中医独有的治疗方法之一,对高血压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通过合理搭配中草药和食材,制作出具有降血压作用的药膳,如苦瓜炖牛骨、山楂煮鸡蛋等。

这些药膳不仅有助于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使患者更易于接受。

最后,中医强调定期就医和随访。

高血压患者不应只依靠中医护理方案进行管理和治疗,更应该与医生保持密切的联系。

中医建议患者定期就医,接受医生的专业检查和治疗。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中医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和管理高血压。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方案在高血压的管理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血压的中医健康指导内容

高血压的中医健康指导内容

高血压的中医健康指导内容
高血压的中医健康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生气,以减少肝气郁结和阴血暗耗。

在饮食上,应减少高盐、高油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以及五谷杂粮、豆类、坚果类食物。

适当增加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并戒烟戒酒。

2.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选择相应的药物以控制症状。

例如,肝阳上亢导致的眩晕可选用天麻钩藤饮,瘀血内阻导致的头痛可选用通窍活血汤,痰浊导致的头痛可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

3. 针灸治疗:常用的穴位有人迎、曲池、太冲、合谷、足三里等,通过针灸这些穴位,可以缓解并调理眩晕、头痛的症状。

4. 科学的生活方式:这是高血压中医健康指导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患者建立起科学的生活方式。

包括控制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这些科学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定期监测:高血压患者应养成每日监测血压的习惯,以及定期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并非专业医疗建议。

如有需要,请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

高血压病的中医护理与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的中医护理与健康教育
2 0 1 3年第 1 0器 第 7

1 5 3・
高血 压病 的中医护理与健康教 育
董 尚丰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9 6 7 6 ・ 2 0 1 3 ・ 0 7 ・ 0 8 8
高血 压病发病率高 , 是 我国人 群脑卒 中与冠 心病发病 及 死亡 的主要危 险因 素之 一 。高 血 压 病属 于 中医 “ 头痛” “ 眩 晕” 范畴… , 多 由于精 神 紧张 、 思 虑过 度 、 情 志异 常、 劳累、 嗜 食肥甘厚 味或有烟酒 嗜好者 , 导致 气血 阴 阳失衡 , 气机逆 乱 , 痰浊 上蒙 清窍 。症见头晕 目眩、 耳鸣 、 眠差 、 肢体麻木 、 心 悸气
由于心脾两虚 出现身体疲乏 无力 ; 或 由于肝 阳上亢 而出现头
护士通过健康宣教让病人 了解 中医, 接受 中医传统疗法 , 增强 自 信心 , 积极配合 治疗 。运用 中医理论讲解 高血 压病 的 病因 、 发病机理 、 发病部 位 , 讲解 中医治疗 的原理和科学依据 ,
告诉病人 中医治疗 技术 是为 了疏通经络 , 活血化瘀 , 促进全身
功能恢复。指 导出院病人合 理饮食 , 慎起 居 , 控制 情绪 , 保证 休息 , 坚持服药 。指导病人掌握 自 我保健方法 , 可根据病人年
龄、 身体状况及爱好选择适 宜的运动项 目, 如散步、 健身操 、 太
则, 指导病人根据 四季变化及时增减衣 服 , 避免外邪侵袭 。 1 . 2 情志护 理 国外学者胡 夫兰德在 《 人生延 长寿法》 一 书 中说指 出, 一切对人不利 的影 响中 , 最能使人短命天亡 的就要 算是 不好 的情绪和恶劣 的心 境 , 如忧 虑 、 颓废 、 惧怕 、 贪求 、 怯 懦和憎恨等 。高血压病是 一种心 身疾病 , 如 长期精神 紧张或 恼怒忧思 , 可致肝郁 气滞 , 日久则 郁而化 火。 因此 , 在 中医基 础理论指 导下 , 采取情 志护理 , 促 进病人 的身 心康复 , 避 免 因 情志变化 而诱发或加 重病情 。护 士应针 对病人 的不 同症结 , 以说理开导的方法 , 动之 以情 , 晓之 以理 , 尽 快消除 不 良情 志 对人 体的损害 , 帮助病人摆脱 不正 常 的心 态 , 只要情志 畅达 , 气血阴阳协调 , 才有益于本 病的康复。 1 . 3 饮食调护 古 代有 “ 药食 同源” 之说 , 但若 饮食不 节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常规
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常见证侯要点:
肾气亏虚证
腰脊酸痛(外伤性除外),胫酸膝软和足跟痛,耳鸣或耳聋心悸或气短,发脱或齿摇,夜尿频、尿后有余沥或失禁。

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痰瘀互结证
头如裹,胸闷,呕吐痰涎,胸痛(刺痛、痛有定处或拒按脉络瘀血,皮下瘀斑,肢体麻木或偏瘫,口淡食少。

舌胖苔腻脉滑,或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

肝火亢盛证
眩晕,头痛,急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

阴虚阳亢证
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心悸,失眠,耳鸣,健忘。

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常见症状
(一)眩晕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头痛
1.观察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及伴随症状。

2.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血压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给予处理。

3.头痛时嘱患者卧床休息,抬高床头,改变体位时如起、坐、下床动作要缓慢,必要时有人扶持。

4.避免劳累、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环境嘈杂等不良因素。

5.遵医嘱穴位按摩,常用穴位有太阳、印堂、风池、百会等穴。

6.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内分泌、神门、皮质下、交感、降压沟等穴位。

隔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

7.遵医嘱穴位贴敷:贴敷两侧太阳穴。

8.目赤心烦、头痛者,可用菊花泡水代茶饮
(三)心悸气短
1.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3.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应有专人陪伴,并给予心理安慰。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内关、通里,配穴取大陵、心俞、膻中、劳宫、照海等穴位。

(四)呕吐痰涎
1.急性发作呕吐剧烈者暂禁食,呕吐停止后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易消化饮食。

2.出现恶心呕吐者及时清理呕吐物,指导患者采取正确体位,以防止发生室息,可按揉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以降血压止吐。

3.呕吐甚者,中药宜少量多次频服,并可在服药前口含鮮生姜片,或服少量姜汁。

4.呕吐停止后协助患者用温开水或淡盐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

5.饮食宜细软温热素食,如生姜枇杷叶粥或生姜陈皮饮,忌食生冷、肥甘、甜腻生痰之品。

中医辨证施食
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血管疾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

高血压除药物治疗外,饮食疗法是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证型不同,采取辨证施食。

肝阳上亢型:饮食以清淡为主,可多食淡菜、莲子、藕、海蜇、芹菜等以养肝阴,清肝热;苹果、梨、李子生津除烦;广柑、金桔、萝卜理气化滞解郁。

粗粮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生梨、香蕉、蜂蜜等。

肾精亏损型饮食以营养丰富易消化,有补益作用的食物,阳虚甚者多食胡桃、韭菜、黑芝麻、肉桂、龙眼、红枣、荔枝、羊肉等补肾助阳之品,禁食生冷瓜果和凉性食物;阴虚甚者多食百合、茄子、扁豆、莲子、银耳、甲鱼、鸭肉、鹅肉、李子等补肾滋阴之品,禁烟酒及辛辣温燥动火伤阴食物。

气血两虚型饮食以少食多餐、细软滋补为主,可食黑木耳、香茹、芝麻、黄花菜、莲子、山药、牛肉、海参、桂圆、荔枝、葡萄干、山楂、蜂蜜等以益气补血,健脾和胃。

痰浊中阻型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为主,可食苡米、红小豆、广柑、白萝卜、洋葱、橘子等理气化痰,禁食肥甘厚味、油腻煎炸之品,以免助热生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