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合集下载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专业认同,作为大学生个体在其专业领域内形成的自我概念和专业价值观的体现,对于其学业成就、职业发展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分析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包括其形成过程、影响因素、表现形式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与学业成绩、职业满意度、专业选择动机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本文将系统梳理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相关研究成果,揭示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

本文还将关注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大学生在专业认同方面的差异和共性,以期为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增进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现象的理解,为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和职业发展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引发更多学者关注大学生专业认同问题,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概念界定专业认同,作为一种心理过程和结果,指的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对所学专业产生的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上的接受和认可。

对于大学生而言,专业认同不仅涉及对所学专业的了解、接受和喜爱,更包含了对其价值的认可,以及愿意为此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将其作为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

专业认同的概念涵盖了多个维度。

认知维度上,大学生需要对所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学科特点、发展前景等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情感维度上,大学生应当对所学专业产生积极的情感倾向,如喜爱、自豪等。

再次,行为维度上,大学生应愿意在专业学习和实践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表现出高度的专业承诺和行动力。

价值维度上,大学生应认同所学专业的社会价值,认为其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都会产生影响。

家庭背景、父母期望、学校教育方式、师生互动、同伴影响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都可能成为塑造大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力量。

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业成绩的关联研究

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业成绩的关联研究

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业成绩的关联研究在大学生的专业选择过程中,专业认同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专业认同感指的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和满意程度。

专业认同感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专业认同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联。

一、专业认同感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专业认同感对学业成绩有着明显的影响。

当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具有较高的认同感时,他们更容易产生学习动力,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因为对专业的认同感,他们会对专业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乐于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学习和研究活动。

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专业认同感还能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当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认同感时,他们一般会更加全面地了解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到专业实践当中,并持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这种努力和专注的态度必然会对学业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影响专业认同感的因素1.兴趣爱好和天赋: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天赋是其选择专业的重要因素。

当学生的兴趣和专业需求相匹配时,会更容易产生专业认同感,并有利于学业成绩的提升。

2.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形成专业认同感的基础。

只有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专业知识,才能对其产生认同感,并将之运用到实践中。

3.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产生积极影响。

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体验,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

三、提升专业认同感的方法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掘和发展潜能,从而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

2.提供实践机会: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和实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专业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

3.改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一、引言专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所从事专业的认同和接受程度,是对专业选择、专业发展和专业成就的一种情感态度。

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人群,其专业认同感的形成不仅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也对国家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研究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对于提升国内大学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目前,在国内大学中,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是很满意,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也缺乏明确的规划。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认同感不强:很多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选择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而是受家长、老师或同学的影响而随意选择,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和动力。

2. 缺乏职业规划: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之后,并没有对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和思考,导致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和职业发展的迷茫。

3. 专业失业的状况:有些大学生在大学毕业后,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或者因为专业技能不足而无法顺利就业,导致专业认同感降低。

以上问题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个人发展,也严重影响了国家的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

怎样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加强专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的结合。

传统的理论课程过多,而实践性的教学过少,导致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理解偏差,缺乏实际操作技能。

需要加强专业实践性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2.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咨询和专业选择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清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明确规划。

3. 加强学业导师制度。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学业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所学专业。

4. 进行专业认同感的心理辅导。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专业认同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自己所学专业,在面对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问题时保持积极的态度。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指的是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认同和价值观的形成程度。

一个拥有较高专业认同感的大学生,通常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较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对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研究对于国内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是其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动力。

一个拥有较高专业认同感的大学生更有可能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追求专业发展的更高水平。

而对于国内大学来说,拥有一批对所学专业充满热情和认同感的学生,将有助于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就业和创业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个拥有较高专业认同感的大学生,通常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有更明确的认识和规划,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而对于国内大学来说,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专业认同感,将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呢?国内大学可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导向教育,让学生在入学前对所学专业有更清晰的了解和认知,避免产生盲目选择和后悔的情况。

国内大学可以提供更完善的专业学习环境和资源,例如实验室、图书馆、实习机会等,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国内大学可以加强专业教师的素质培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和激发,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对于国内大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实施过程中,国内大学需要加强专业导向教育、提供完善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

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培养专业认同感,从而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自我认同感研究

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自我认同感研究

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自我认同感研究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面临着选择专业的重要抉择。

专业选择的背后,蕴含着大学生对自我发展的期许和追求。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专业选择中的自我认同感,并分析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自我认同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同和接受程度。

在大学生专业选择中,自我认同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通常会考虑到自身的兴趣与优势。

如果能够找到符合自身兴趣和优势的专业,个体会感受到一种与自己的内在需求相符合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专业的自信和动力。

相反,如果选择了不符合自身兴趣和优势的专业,个体则可能会体验到自我认同感的缺失,出现困惑和动力不足的情况。

其次,自我认同感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会受到家庭、社会和同伴的期望和压力。

例如,一些家庭希望子女选择能够创造高收入的专业,而社会对某些专业有着更高的认可度,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产生影响。

如果大学生能够与周围环境的期望保持一致,即选择符合家庭、社会期望的专业,个体会获得来自外界的认同和支持,从而增强对专业选择的自我认同感。

然而,如果个体与周围环境的期望发生冲突,个体可能会面临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并且自我认同感会受到影响。

此外,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中也会受到自我意识的影响。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认知和思考的能力。

在选择专业时,大学生常常会思考自己的兴趣、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如果个体能够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并能将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与专业的要求相匹配,个体会感受到一种自我认同感,对所选择的专业更有目标和动力。

相反,如果个体对自身了解不足,或者未能将自身的兴趣与专业有机结合,个体可能会感受到迷茫和自我认同感的缺失。

在大学生专业选择中,自我认同感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自我认同感能够增强个体的自信心和动力。

当个体对所选择的专业具有认同感时,会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和职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专业中。

其次,自我认同感对个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引言大学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进行专业认同的建构。

专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所学专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是一个人在专业领域中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倾向,是影响个体在专业领域投入的重要因素。

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对于培养有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一、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构成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是一个综合性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构成要素:1. 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大学生要通过学习,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增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感。

2. 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热情是持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的重要动力。

3. 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和自我认知。

大学生要认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特长的专业,从而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

4. 专业文化氛围的影响。

专业文化氛围是大学生形成专业认同感的重要环境因素,它包括专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同学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学校对各专业的资源投入等。

5. 专业发展前景的认知与期待。

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发展前景有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期待,才能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

以上构成要素共同构成了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影响着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成绩。

1. 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大学应该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使专业知识更贴近实际,更具实践性和应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完善专业导师制度。

专业导师在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构建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们不仅要有很高的专业素养,还要对学生进行耐心指导和鼓励,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

3.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要注重培养专业文化氛围,创设各种展示专业成果的机会,增加学生在校园中与专业相关的互动和交流机会。

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

编号本科生毕业论文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Their Learning Attitudes——Take Social Work as an Example学生姓名宋滨含专业社会工作学号151221210指导教师张荣艳学院法学院二〇一九年六月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承诺书1.本人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是认真学习理解学校的《长春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保质保量独立地完成了任务书中规定的内容,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别人的工作内容。

2.本人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均在文中加以注释或以参考文献形式列出,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注明。

3.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关于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文和相关材料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同意学校保留毕业设计(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公布其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以上承诺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年•• 月•••日摘要高校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是决定其对专业热爱程度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文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习情绪、学习认知、学习倾向、学习行为分别与行为性认同、适切性认同、情感性认同与倾向性认同均存在着正向关。

可以看出专业认同感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直接影响其学习态度,而学习态度是学生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需要详细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的关系,找出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以改善学习态度的方式方法。

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的调查分析

大学是个体所经历的一个专业性较强 的学业阶段 ,也是大学 生专 业发展 的重要 阶段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 的专业色彩仍很浓重 ,学 生 目 前所 学专业 与其未来就业去向、工作岗位密切相关 ,因此 ,大 学生对 所学专业 的认 同程度不仅影响其学 习态度及学习绩效 ,也将影 响他们 的职业发展 。所谓专业认同 ,是指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在情感 、态 度乃 至认识上 的移人 过程 。专 业认 同包括 三个 维度 :认知 、情感 、持续 ( 张 田、孙卉 2 0 0 8 ) 。认 知指学生对所 学专业 的了解 ,情感是 学 习者 在学 习过程 中获得的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情感上的愉悦满足 ,持续是 由 内在情感上 的愉悦满 足而直 接导致积 极 的行 为动 机 和外 显 的行为 效 果。据 《 中 国经济导报》 报道 : “ 截至 2 0 0 9年 1 1月 1 5 E t ,本科新 生对就读专业 的满意度为 4 0 % ;有 6 0 %的本科新 生对就读专业 ‘ 很 不满意 ’和 ‘ 不满 意 … 。一般 来说 ,大学 生认 同 自己的专业 ,目标 明确 ,就会踏踏实实地学习 ,促进专业发展 。反之 ,如果不认 同 自己 的专业 ,则 比较容易出现怨天尤人 ,消极怠学的情况。 因此 ,作为大 学生 自 身和学校各方面都应该做积极 的努力 ,使大学生经过几年 的专 业学 习,建立 良好的专业认 同感 。这不仅影响着他们专业学习 的状况 和专业发展 ,影响其就业和职业 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对于大学生 的健 康成长和较好的社会适应都具有重要 的意义 。本研究希望通过探讨高 校大学生专业认知和学习 的特点 ,分析专业认 知和学 习态 度的关 系, 为高校改善专业学习环境,提高专业认同程度 ,提高教 育成效提供依

己决 定 ” 的 学 生 为 1 8 .4 % 。 以上 结 果 显 示 出 ,家庭 的 影 响 在 学 生 选 择专业时起到了很大 的作用 ,但最终 的决 策者还 是学 生 自己,这 表 明 ,学生在选择专业时 ,有较强的 自主性。但是 ,从另外一个 方面进 行考察 ,有关学生入学前后对其所选专业 的了解程度 的调查结 果可以 看出 ,学生入学前 , 有一半以上 ( 5 2 % )的学生对所选专业 的了解不 足 ( 低于4 0 %) ;而学生入学后 ,通过入学教育等形式 ,对所 选专业 的了解程度有了极 大的增长 ,一半 ( 5 0 % )学生对所 学专业 的了解达 到6 0 % 以上。 由此可见 ,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 时对专业 了解不 足 ,选择较为盲 目。学校在填志愿前指导学生选择专业 ,帮助 学生 了 解专业方面还有很大 的提升空间。 2 .3专业学 习的主要动机是 找到经济收入较好 的工作 问卷显示 ,“ 找到经济收入较好 的工作 ( 3 3 .7 %) ”是大学生选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也得到了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大学接受专业知识的培训。

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还影响到了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成为了当前国内大学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重要性专业认同感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和认可程度。

当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强烈的认同感时,他们会更加投入学习,更容易获得学业成绩的提高;他们也会更加积极地为自己的未来职业做准备,更加有信心和动力去面对面临的挑战。

相反,当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缺乏认同感时,就会出现学业不专注、毫无方向感以及职业规划不清晰的情况,这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1.外部环境影响: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多方面影响。

一方面,社会对一些专业的认可度较高,学生选择这些专业时更容易产生专业认同感;而一些专业又存在用人单位需求不足、就业形势不明朗等问题,学生选择这些专业时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缺乏对专业的认同感。

2.教学质量不足:一些大学教学质量不够高,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也会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怀疑和厌倦,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专业认同感。

3.生活压力: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生活压力等多重压力,这些压力也会影响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

1.加强专业教育:学校应该注重专业教育的质量,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产生专业认同感。

还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确保专业与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需求相匹配。

2.提高教师水平:教师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教师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和辅导。

云南省大学生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关系研究

云南省大学生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关系研究

云南省大学生专业认同和学习倦怠关系研究方法:选取《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及《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以问卷星为媒介对大学生进行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三百名云南省大学生。

结果:云南省大学生整体专业认同水平颇高,他们在年级、专业就业前景、性别、专业学习条件、专业志愿选择方式和学习成绩等方面差异性较为明显,但是在生源地、专业上基本无表现;学习倦怠存在于大部分云南省高校学生身上,不仅如此他们在专业类型、专业学习条件、年级、学习成绩、生源地、专业志愿选择方式、性别、专业就业前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探究云南省大学生学习倦怠总分和专业认同总分后得出,它们二者之间处于中等强度的负相关关系中。

结论:笔者以最终研究结果为依据,对症下药制定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使大学生学习倦怠感有所削弱,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度,为今后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认同;学习倦怠1前言1.1定义1.1.1专业认同定义Welmond提出了一种观点,即教师对专业的认同要求应该是一个教师必须是充满热爱,具备良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市场竞争意识,矛盾可能存在于意识和兴趣形态之间。

同时,可以有效建构,勇于承担自身责任,大胆追求学术真理。

在面对失败或成功时,能够有自身独特的理解和认知。

[1]。

国外的学者Henning提出一种观点,他表示专业认同作为一种专业化感受,当个体在社会现实中有所体会时它随之出现。

它有自身的发展过程和结构。

具体来说,体现在个体认知中的专业与现实是否一致以及平衡的情况[2]。

王顶明认为,针对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学习者对该专业的接受度和认可性,即专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

并且,学习者愿意踊跃展开研究工作。

换句话说,建立在自身特长和擅长的事物之上,学习者在众多专业中挑选出与自己同一性强烈的,致力于成为该专业中的佼佼者,而对其他专业排异的反应[3]。

秦攀博在对“认同”和“专业”两个词的内涵深入了解后,结合自身认知看法,把专业认同界定为,基于学习和认知的学科之上,学习者在情感上出现的认可和接受情感。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进入大学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

而在大学中,专业是学生进行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方向和基础。

专业认同是指个人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是一个人对其所从事专业的认可、接受和信任程度。

而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则是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过程中,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解程度、对专业发展的认知以及对未来就业的展望等方面的状况。

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专业的态度和看法,为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下面就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从调查结果看,总体上,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持有较高的认同度。

其中,教育类和艺术类专业认同度较高,工科类和理科类专业认同度较低。

这主要与不同类型专业的置入感与自由度有关。

教育类和艺术类专业注重情感体验与个人创造能力的培养,有较强的主观性和自由度,能满足学生学习探究的愿望;而工科类和理科类专业强调客观规律和规范性,比较刻板,可能降低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大学生专业认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偏差。

约有70%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应用领域熟悉度不足。

其中,有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基本学科知识缺乏了解,有的大学生对专业的实践应用知识了解不够。

这说明大学生所学专业认知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三、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认知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对未来就业的认知比较乐观,近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就业前景很好。

但是仍然有约25%的大学生感到很担心未来的工作。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不够明确,有的大学生过重关注院校和专业的排名,缺少科学的职业规划。

四、教育教学改革的策略那么,对于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需要进行哪些教育教学改革呢?首先,大学应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专业课程的针对性,提高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度。

其次,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社会和专业的变化和需求,科学的规划自身职业发展。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加,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也变得多样化,一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疑惑,缺乏对专业的认同感,这对大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内涵、影响因素和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提供一些启示。

一、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内涵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是指大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包括对专业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认同,以及对专业未来发展方向的认同。

一个具有专业认同感的大学生会对所学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与专业实践活动,努力发掘专业潜力,从而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1. 个人因素:个人兴趣、性格特点、认知水平等对专业认同感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着浓厚兴趣和热情的个人会更加愿意投入到专业学习中,从而形成更强的专业认同感。

2. 家庭因素:家庭对学生专业选择的态度和支持程度也会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产生重要影响。

家庭成员的职业背景、教育观念和对学生的指导都会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 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的教学质量、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等也会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校是否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实践平台以及职业规划指导,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专业的认同程度。

4. 社会因素:社会的认可度和需求对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社会热门专业往往能够受到更多社会认可和支持,从而促使学生对这些专业形成更强的认同感。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实施对策。

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该加强对专业认同感的教育和引导,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宣传活动、举办专业知识竞赛和实践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热情。

分析大学认同和专业认同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模板

分析大学认同和专业认同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模板

分析大学认同和专业认同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日益变大,教学工作质量下降、本科生学习倦怠现象较多等问题频繁出现。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受教育的当事人入手进行分析和解读。

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反映了大学生消极的学习心理,指的是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

这一研究变量,最能直接体现受教育者对接受教育情况的真实反映。

以往我国对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业情绪、专业承诺等,如连榕等从学业倦怠感和专业承诺的关系进行研究,表明专业承诺与学业倦怠感具有负相关关系,但专业承诺与专业认同(X)是有差别的;Theodorson等人合编的《现代社会学辞典》里,将认同定义为一种同化与内化的社会心理过程,将他人或群体的价值、标准、期望与社会角色,内化于个人的行为和自我概念之中。

国外的专业认同多指对专门职业的认同研究,在对象上主要是对心理咨询师、律师、教师的专业认同进行了研究,其含义等同于职业认同。

国外高校学生在校期间选择专业和更换专业相对比较自由,因此高校学生群体专业认同的问题并未显现。

国内早期部分学者从具体职业角度对大学生专业认同进行了概念阐述,如安芹、贾晓明认为,专业认同是包括是否喜欢所学专业、依据专业选择职业、认可专业与职业的社会价值、感到自己能够在专业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自愿接受专业和职业规范、承诺将这一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等的和谐统一。

这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专业承诺。

近几年,一些学者也在不断完善这一概念的内涵,不仅出现了对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内涵的专门性研究,也有在开展专业认同相关研究时对基础理论分析部分作的内涵界定。

如王顶明等对专业认同有关概念进行了理论述评,他认为专业认同是一个与学习过程相伴而随的动态概念,即个体在认知和了解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接受与认可所学专业,并伴随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表现为个体因为受自身兴趣、爱好等的影响接受和认可某专业,而对其他专业视为他者。

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学习动力

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学习动力

论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学习动力导言在当今社会中,大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而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学习动力是决定他们学业成就和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专业认同是指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肯定和认同程度;学习动力则是大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学习的内部动力。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大学生专业认同的重要性1.1 方向确定大学生专业认同即是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和喜爱程度。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而言,他们的专业不仅是一个学习方向,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础。

对于已经明确目标的学生来说,专业认同对于他们确定自己学业方向的决策至关重要。

只有当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有着充分的认同和喜爱,才能在学业之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行。

1.2 学习动力源泉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专业认同意味着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力。

当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深入研究,发现其中的魅力和无限潜力时,他们将有更多的动力去钻研专业知识,努力取得更好的学术成绩。

二、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力的关系2.1 相互促进大学生的专业认同与学习动力是相互影响的。

当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和认同时,他们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并且具备更好的应对挫折的能力。

一方面,学习动力促使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完善自己。

另一方面,专业认同使大学生对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有了明确的认识,有了更具体的学业规划。

2.2 提高学习效果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和学习动力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成就。

当大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同程度较高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探索,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

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效果。

三、促进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力的策略3.1 专业引导和指导大学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引导和指导。

通过安排专业相关的课程或活动,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专业。

大学还应提供相关的学科研究机会和实践实习机会,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激发他们对专业的热情和兴趣。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对学习行为和职业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对学习行为和职业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


概 述
随着社 会 的进步 ,学科 门类专 业 的划分 越来 越 细, 伴随 而来 的就是学生对 自己当下所读专业 产生 了 不同程度 的困惑 , 在认 同度上产生 了差异 。 2 0 0 7 年北京 大学“ 首都高等教育” 学科群项 目组在教育经济简报上 发布 的{ 2 o o 7 年首都 高等教育质量 问题调查 》 显示 , 有 3 5 . 9 %以上的学 生表示 “ 对所学专业不敢兴趣 ” , 其 中重
利于提 高人 才培养质量 , 最终增 强农 业院校 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认 同度 。
关键词 : 专业满意度 ; 学习行为 ; 职业 决策 ; 自主选择
中图分类 号: G 6 4 2 . 0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5 ) 4 5 — 0 2 5 0 — 0 2
摘要 : 大学生专业认 同是反 映大学生学 习积极性的重要指标 , 同时对学生学 习动力、 专业发展 以及职 业定
位也 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 但 专业认 同水平的 高低又不一 定代表 学习行 为的强弱。本文 旨在 结合农业院校的 特殊性 , 研究大学生专业认 同对其专业学 习行为和职业选择行 为的影响 , 通过提 高其专业认 同水平和 满意度 , 帮助 引导 学生建立 自我与所 学专业 的联 系, 提 高 自主选择 的能力, 有效促 进 学生 的实际专业 学习行 为, 进 而有
点学校要稍低 于一般本科和高职院校 ,分别是3 2 . 3 %、 3 9 . 1 %、 3 6 . 9 %t ” 。 专业认同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 一方 面 强调学生在了解所学专业 的基础上 ,对其产生不 同程 度 的认可及情 感 , 并主动 、 积 地 专业 学习 ; 另一 方面强调高校学生愿意继续 以本专 作为职业发展 的方 向囝 。大学 期间的学 习经历 是人一 生中经历 的专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研究及其对国内大学的启示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之一。

专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专业领域的认同和归属感,是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自身专业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连接。

一个人的专业认同感会对其学业表现、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含义、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国内大学提供相应的启示。

一、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含义大学生专业认同感是指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和认可程度,包括对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的接受和认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望和信心,以及对所从事专业工作的自豪和满足感。

专业认同感是大学生个体对自身专业领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连接,是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形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学习经历、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因素。

1. 家庭背景:家庭对个体的价值观和认同感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对个体的教育态度、职业期望、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影响,会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家庭重视教育,对个体有明确的职业期望和支持,那么个体的专业认同感会更强。

2. 学习环境:学校和班集体的氛围和社会文化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校园文化和学风氛围,都会对大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产生重要影响。

3. 学习经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经历、学习成绩和研究成果,以及在实习和社会实践中的表现,都会对其专业认同感产生重要影响。

4.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优质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促进其专业认同感的形成和提升。

1. 加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加强师生交流和沟通,促进师生互动和师生关系的融洽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帮助。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研究

增强个人对专业的了解
大学生应该通过多方面了解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相 关信息,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培养个人兴趣
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科研项目等活动培养对专业的兴 趣,从而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
建立良好的自我认知
大学生需要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优势和不足,以便更好地选择 适合自己的专业,并增强对所选专业的认同感。
兴趣导向
很多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往往受到个人兴趣爱好的影 响,他们更愿意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专业。
01
就业前景
也有不少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会考虑 未来的就业前景,希望选择那些就业 前景较好的专业。
02
03
家长建议
一些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也会受到家 长的建议和影响,他们可能选择家长 认为的热门或者有前景的专业。
家庭的支持也是影响学生专业认 同感的因素之一。如果家庭能够 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学 生就会更加自信地面对专业学习 ,并对这个专业产生更强的认同 感。
社会因素
社会认知度
就业前景
同行影响
社会对专业的认知度也会影响 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如果某个 专业在社会上有很高的认知度 和声誉,那么学生就会更加重 视和认同这个专业。
02
研究方法和对象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问卷,收集大学生关于专业认同 感的看法和感受。
访谈法
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代表进行深度访谈, 了解他们对专业的认同程度及原因。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专业认同感相关的研究文献,为研 究提供理论支持。
数据分析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不同 因素对专业认同感的影响。
就业前景也是影响学生专业认 同感的因素之一。如果某个专 业的就业前景很好,学生就会 更加重视和认同这个专业。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

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调查研究xx年xx月xx日•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目•讨论与结论录01引言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增多。

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其学习、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是高校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了解当前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探究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有效途径。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等多种方法展开研究。

研究目的和方法研究问题当前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认同?研究假设大学生专业认同存在差异,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提高大学生专业认同有利于促进其个人发展、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和推动社会发展。

研究问题和假设02文献综述专业认同是指个体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以及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规划和价值认同。

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兴趣、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师素质、就业前景等多个方面。

专业认同的概念专业认同的概念和影响因素VS1专业认同对大学生发展的重要性23专业认同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提升学习效果专业认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和职业规划,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促进职业发展专业认同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提升个人价值感和社会地位。

提升个人价值已有研究的方法和结论研究方法已有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访谈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对专业认同进行探讨。

研究结论已有研究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如专业认同在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学科之间存在差异,就业前景对专业认同的影响最为显著等。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如如何提高专业认同感等。

03研究方法调查对象全国范围大学生,包括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涵盖不同年级、性别、专业和地区的学生。

样本选择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根据高校类型、地区分布、年级和性别进行分层,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大学生学科认同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科认同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学科认同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学科认同感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学科认同感是指学生对所学学科的依恋、认同和接纳程度。

学科认同感的形成与学业成就的提高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学生学科认同感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并分析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机制。

首先,学科认同感对学业成就具有积极的影响。

学科认同感可以大大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促使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

当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会对该学科表现出更高的投入度和注意力,从而更加专注地学习相关知识。

同时,学科认同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挑战,为取得更好的学业成绩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学业成就对学科认同感也产生着积极影响。

学业成就的提升会带来学生对所学学科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从而巩固和提高他们的学科认同感。

学业成就的提高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科的自信心和兴趣,使他们更加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

因此,学业成就的不断提升对促进学生的学科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大学生学科认同感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线性关系。

除了学科认同感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外,学业成就本身也会对学科认同感产生反馈作用。

当学生取得了好的学业成绩时,他们对所学学科会更加有信心和认同感。

同时,良好的学业成绩还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其更加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学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业成就。

这种正反馈机制将学科认同感和学业成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能影响大学生学科认同感和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社会支持和家庭环境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支持可以提供学生所需的支持与鼓励,增强学科认同感和学业成就之间的正向关系。

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也对学科认同感和学业成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庭对学生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术兴趣,进而促进学科认同感和学业成就的提高。

综上所述,大学生学科认同感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本科生毕业论文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Their Learning Attitudes——Take Social Work as an Example学生姓名宋滨含专业社会工作学号151221210指导教师张荣艳学院法学院二〇一九年六月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承诺书1.本人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研究——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是认真学习理解学校的《长春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保质保量独立地完成了任务书中规定的内容,不弄虚作假,不抄袭别人的工作内容。

2.本人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均在文中加以注释或以参考文献形式列出,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注明。

3.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对侵犯任何方面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关于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论文和相关材料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同意学校保留毕业设计(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毕业设计(论文),可以公布其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以上承诺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年•• 月•••日摘要高校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同感是决定其对专业热爱程度和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文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习情绪、学习认知、学习倾向、学习行为分别与行为性认同、适切性认同、情感性认同与倾向性认同均存在着正向关。

可以看出专业认同感同学生的学习态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学生的专业认同情况直接影响其学习态度,而学习态度是学生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需要详细分析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的关系,找出提升大学生专业认同以改善学习态度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认同;学习态度AbstractColleg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their major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ir professional love and enthusiasm for learning.Taking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emotions, learning cognition, learning tendency and learning behavior, behavioral identity, ppropriate identity, emotional identity and orientation identity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It can be seen that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s.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directly affects their learning attitude, and learning attitud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level. 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learning attitude of social work majors in detail, and find out the promo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Identify ways and means to improve your attitude towards learning.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Learning attitud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概念分析 (1)1. 专业认同 (1)2. 学习态度 (2)(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二、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4)(一)文献综述 (4)(二)相关理论 (4)三、研究目的与假设 (6)(一)研究目的 (6)(二)研究假设 (6)四、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分析 (7)(一)大学生专业认同分析 (7)(二)大学生学习态度分析 (7)(三)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的相关分析 (8)1.大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的相关分析 (8)2.大学生学习态度同专业认同水平的差异分析 (8)3.大学生学习态度各维度同专业认同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9)五、结论及建议 (11)(一)结论 (11)(二)建议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5)一、绪论(一)研究背景我国课程改革教育的深入施行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教育工作正在从单一教学模式转变为多元教学,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就需要从学生本身做起,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多种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心态进行思考与分析,以求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专业认同感。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倦怠与专业认同呈现出正相关,学生由于对本专业认同感不强或缺乏学习兴趣导致消极的学习倦怠,是大学生对于所接受的教育的真实心态反映。

此前我国对于学生学习倦怠影响的研究分析主要表现在学习心理、专业承诺等方面上,例如连榕的研究将重点放在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上,并得出结论二者呈现出负相关的联系,但专业承诺与专业认同是具有差别的,专业承诺是大学生理性愿意肩负的社会责任,而专业认同则是一种内化的社会心理,是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肯定。

国外对于专业认同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定的职业上,如教师、律师等职业性较强的工作上,专业认同与职业认同的关系是相近的,国外教育环境与中国有一定差异,大学生转换专业更为容易,故很难以此为范本来分析我国学生的专业认同问题。

国内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在于对专业认同的理论阐述上,对于学习态度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此,专业认同是个人终身发展目标与本专业的统一关系,学习态度是学生主观上对于本专业教师、学习内容等等的态度,通常意义上也可以看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在了解了本专业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本专业的认可与积极态度。

[1]本研究将结合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及相关课题分析,了解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可程度、情感积极性、内在期望等,进而分析学生在毕业后愿意从事本职工作的行为倾向,分析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因素,通过研究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的关系,深入探讨大学教育环境与专业学习环境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影响。

(二)概念分析1. 专业认同专业认同指的是学生的自我认同与自我发展,强调的是学生对于自己职业的看待,与学生在今后从业工作中对于本专业职位的主观能动性相关,专业认同贯穿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今后学习、工作的生涯发展历程,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内,专业认同其实是工作者对于自己工作的积极认可与积极评价,本专业学生今后从[1]林诚彦, 张兴杰, 曾细花. 专业认同影响从业意愿路径的实证分析——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 高教探索,2013,2(3):133-146事的本职工作以社会服务为主,是学生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学生依靠教育所得的专业技能,在今后通过实践输出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工作方法。

[1]2.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在本文中指的是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对于本专业知识长久的、肯定的学习准备状态,体现在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注意力、积极情绪、持久学习的意志力等方面,评价学生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也要遵循以上方面,具体说明,学习态度在专业学习中还可以包括对待课程学习、学习材料、教师、学校等的观念态度,学生对于自身学习过程持有的多元评价,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是学习态度的基础,也可以看做专业认同与学习态度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三)研究对象及方法1.研究对象本研究选择吉林省某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得到有效问卷313份,其中问卷调查得出的样本具体情况如下表:表3.1 研究样本情况分析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的研究工具主要是量表,量表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大学生学习态度量表和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数据运用统计软件[1]秦攀博.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 西南大学,2014:66.[2]孙文婷. 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对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D]. 安徽大学,2015:18.SPSS20.0处理。

[1]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问卷采用六点记分法,1点表示非常不符合,6点表示非常符合,根据学生如实填写的表格进行研究。

表3.2 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采用五点计分法,1点表示非常不符合,5点表示完全符合,根据学生如实填写的表格进行研究。

表3.3 大学生专业认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1] R.Wenger. Communities of Practice:Learning,Meaning and Identity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149.).转引自Judyth Sachs, Teache rprofessiona lidentity:Competing discourse, competing outcomes[ J] .Education Policy.16, No.2, 2001.149 ~161.二、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一)文献综述在专业认同的现状研究方面,陈清丹在《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专业认同的调查——对北京地区三所高校的调查研究》中的问卷调查结果从专业价值观、专业教学、专业出路等方面研究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整体专业认同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