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上第四单元备课资料
2024五年级科学教案上册全册PDF转PPT大纲
目录•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三单元:力与运动•第四单元:地球与宇宙•第五单元:科技与生活•实验与探究•复习与测试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生物的基本特征01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应激性等。
02生物的分类介绍生物界的基本分类,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03生物的多样性阐述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和遗传的多样性。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因子的作用01分析光、温、水、土等对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02举例说明生物如何通过形态、生理和行为适应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03阐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它们如何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生物的进化证据介绍化石记录、比较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等证据。
自然选择的概念解释自然选择如何推动生物的进化。
人工选择的应用举例说明人工选择如何改变动植物的品种和特性。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的重要性阐述生态平衡对生物生存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生态保护措施介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法规等保护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解释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稳定性等。
物质的化学性质金属、非金属、有机物、无机物等。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物质形态的改变,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变化的速率物质性质的改变,伴随新物质的产生,如燃烧、腐蚀、发酵等。
影响变化快慢的因素,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030201物质的变化过程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合理利用,如金属导电、燃料燃烧等。
物质的利用通过化学反应实现物质间的转化,如合成、分解等。
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能量转化与守恒物质的利用与转化实验观察与记录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的身体》教案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单元共7课,始于对自己身体素质状况的检测与评估,终于制订健康生活计划。
本单元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多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1课“我们的身体”是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检测与评估,并通过研讨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
为了健康生长,我们应该做哪些努力呢?这节课结束之后,教师便了解了学生对于生长发育的前认知,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第2~5课“身体的运动”“心脏和血液”“身体的‘总指挥’”和“身体的‘联络员’”,从运动、血液循环、神经传递三个角度介绍我们的身体。
通过这4课的学习,学生会发现我们的身体就像构造非常精密的机器,每一个部位的工作都需要其他部位协调帮助。
第6课“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引导学生意识到不仅要关注身体健康,也要关注心理健康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等社会适应状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健康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第7课“制订健康生活计划”,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发挥着总结和提升的作用。
学生在讨论中回顾、梳理本单元的相关知识,并制订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计划,建立爱护自己的身体的意识。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当他们能够有目的地观察身边事物的时候,他们观察和研究的对象也会逐渐增多。
此时的学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也可以是一个研究的对象,而当我们引导他们开始关注身体时,熟悉的身体活动与陌生的身体结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非常熟悉的身体一下子变得陌生了,平时习以为常的现象变成了问题,此时他们便能够自觉地把自身纳入研究活动中。
学生能够感受到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但不能直接观察到,所以当他们通过体验、调查、建模、观察等活动了解了各器官的结构功能,发现了各器官、系统在工作中的协同作用之后,将会感受到人体的精密、和谐之美。
1.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体验活动、推理、建模等方式学习,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研讨等形式教学。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昼夜交替现象【教学目标】:对昼夜交替现象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模拟实验,研究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和小组同学分工协作,做好模拟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实事求是,严谨认真。
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
【教学难点】:解释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的原理。
【教学准备】:小皮球、手电筒、白纸、水彩笔、小组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引入学习:谈话: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每天晚上,太阳又从西边落下……就这样,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思考: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昼夜为什么交替出现?关于昼夜,你知道哪些?还有什么问题?二、提出问题:交流: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现象?昼夜现象为什么交替出现?解释:哪些情况可能出现昼夜交替?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
讨论:哪一种解释是正确的?我们怎样知道哪种解释是正确的呢?三、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如果让乒乓球当作地球,手电筒当作太阳,被“太阳”照亮的一面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背着太阳的一面呢?。
在“地球”上贴一个小纸人,怎样才能让小人在同一地点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用实验的方法检验每一种假设。
学生分组实验。
对以上四种假设进行模拟实验验证,看这四种假设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模拟实验。
交流汇报。
分小组汇报研究结果。
讨论:这些解释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为什么?四、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很多情况都会使地球上发生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同学们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资料,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研究得出结论的?把你们的资料和全班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昼夜交替现象①地球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④地球自转……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教学目标】: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及其内容。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四季的变化及其影响。
2. 掌握太阳高度对天气的影响。
3. 研究气温对人和物体的影响。
4. 了解动植物对四季变化的适应。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太阳高度对天气的影响。
2. 研究气温对人和物体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天气与太阳高度- 研究天气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 观察太阳的位置与天气的变化。
2. 气温与人、物体- 研究气温对人和物体的影响。
- 了解低温和高温对人体和物体的影响。
3. 动植物与四季变化- 了解动植物对四季变化的适应。
- 探究不同季节下植物的生长状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四季变化的兴趣。
2. 天气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师生共同观察太阳的位置,并讨论不同太阳高度对天气的影响。
- 进行天气预报活动,根据太阳高度预测当天的天气。
3. 气温与人、物体:- 分组讨论不同气温下的感受和影响。
- 进行温度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物体的变化。
4. 动植物与四季变化:- 分小组调查不同季节下植物的生长状态,整理数据并展示。
- 学生自由发挥,设计适应不同季节的动植物。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反应。
2. 分组展示的内容,包括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准确性。
3. 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的质量。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调查当地的气象现象,了解更多与天气相关的知识。
2. 带领学生设计更复杂的实验,进一步探究气温对物体的影响。
3. 组织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动植物对四季变化的适应。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身观察和实践,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了四季变化及其影响。
学生们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参与,展示出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可以进一步在拓展延伸中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理解能力。
五上第四单元第11课《预防新冠肺炎》教学设计
愿意沟通交流,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进行辩论,基于证据反思和调整探究。
树立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举例说出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安全产生的影响,说出接种疫苗的作用,知道自身接种过的疫苗。
教学难点
能调查出有关新型冠状病毒及疫苗等研究的进展情况,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危害及预防情况。
教学方法
4.还有哪些预防新冠肺炎的措施?
(1)学生交流汇报
(2)教师出示资料卡,补充预防新冠病毒的消毒方法。
(3)展示案例,加深对法律的了解
(4)共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二)怎样预防新冠肺炎?
1.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较强,传染速度也快,更可怕的是潜伏期长,即使在潜伏期也会传染。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最初的疫情,宅家期间,我们一度焦虑、害怕甚至恐惧,人人都希望疫情得到控制,怎样才能降低感染的可能性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新冠肺炎呢?
2.学生交流汇报
戴口罩、减少聚集、保持安全距离、正确洗手、高温消毒、酒精消毒等。(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展示课件)
抗原检测阳性的,不论是否有呼吸道、发热等症状,应当立即向所在社区(村镇)报告,由社区(村镇)联系急救中心,按照新冠肺炎疫情相关人员转运工作指南,转运至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阴性的,如无症状,可密切观察,需要时再进行抗原检测或核酸检测。如有症状,建议尽快前往设置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进行核酸检测;如不便就诊,应当居家自我隔离,避免外出活动,连续5天每天进行一次抗原自测。
教学反思
科学五上《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科学态度】
1.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社会与环境】
1.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2.在探究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第三课时
陶瓷
知道陶瓷是人造材料,了解陶瓷的性能及用途。
第四课时
金属
知道金属使人造材料,是可以再生的材料;了解金属的性能及用途
第五课时
玻璃与塑料
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玻璃与塑料的特性;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第六课时
材料的分类
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根据材料的不同对人类进行分类。
小学科学单元备课设计
单元
第四单元
主题
生活中的材料
内容
简析
内容:本单元由《木头》、《纸》、《陶瓷》、《金属》、《玻璃与塑料》五个课题组成,从学生熟悉的、常见的、常用的材料,如木头、陶瓷、金属、玻璃与塑料入手,借助这些常见材料,探究材料的各种性能,认识常见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用途,使学生认识到人类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或出于工作的需要,总在不断地改进材料的性能或发明新材料,认识到材料的使用既给个人、社会、环境带来了正面的积极的作用,还会带来负面的消极影响。在探究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策略经验: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资料查找能力和资料筛选能力,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
但是孩子们设计较复杂实验的能力还比较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搭建支架。
单元
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木头、陶瓷、金属、玻璃、塑料的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对材料进行分类。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教案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1.我们的身体【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小学科学阶段基于人体教学内容的第三个单元。
之前,在二年级和四年级分别学习了“我们自己”和“呼吸和消化”。
教科书由学生已经学过的消化和呼吸对维护身体健康、维持生命活动的意义的相关知识切入,引出本课的关键词“健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评估自己身体状况的方法并探讨影响身体健康的相关因素,最终提高健康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内容设计上,聚焦环节简单回顾了四年级学习的维持人体生存非常重要的呼吸和消化活动并将学生焦点聚焦在评估身体健康状况和探讨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上。
探索环节共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是检测学生身体状况,让学生了解自己目前的身体健康情况。
第二个活动是影响生长发育得因素,通过讨论,让学生意识到为了健康成长,需要做什么努力。
拓展部分则是提醒学生不良的环境会对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身体健康则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学情分析】本课为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己身体的健康情况比较,并且之前已经学过消化和呼吸对维护身体健康、维持生命活动的意义,具有与健康相关的知识储备,并且对于了解自身身体健康状况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
影响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睡眠、饮食、运动、压力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健康。
噪声、雾霾、污水等不良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
良好的生存环境有益于健康。
[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适合的方式搜集自己的身体健康数据,形成完整有效的信息。
能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依据自己的健康数据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估。
[科学态度目标]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并愿意与人交流。
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与人沟通,并能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最终达成共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人类活动会影响环境,环境的改变又会影响人类的健康与生活。
五上第四单元第14课《发霉与防霉》教学设计
霉菌会使人和动植物得病,如黄曲霉菌;有些霉菌却能在酿造行业大显身手,如毛霉菌用于制造豆腐乳,曲霉菌用于制造酱、酱油,青霉菌用于制造青霉素。
活动二:探究馒头容易发霉的条件。
1、联系生活,做出假设
引导:想-想,生活中放在什么地方的食物容易发霉?什么样的食物容易发霉?(假设:我们认为食物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2、大胆创新,设计实验
(1)引导: (出示第一小组的研究计划)该实验是对比实验,也就是在实验中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比如要研究潮湿条件下容易发霉的实验,两个实验只改变是否有水分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
(2)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组织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最后形成本组较完善的实验方案。
2.出示真空包装、加干燥剂、阳光暴晒、紫外线杀菌的图片。
学生讨论。
班内汇报。
3.师生总结:保持干燥、降低温度、隔绝空气等可以防止食品、衣物等发霉。因此,防止发霉可以采用加干燥剂、低温保存、真空包装等技术。
活动四:实践应用,设计防霉方案
1.引导:同学们,生活中哪些食品或其他物品需要防霉呢?请你在小组内给这些食品或其他物品设计1~2种防霉方案。
教学反思
4.汇报:指定学生汇报小组设计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5.总结:大家设计的防霉方案是否能有效防止食物或其他物品发霉呢,课后同学们可以亲自验证,让我们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三、拓展活动
1.阅读:学生阅读相关食品发霉书籍或文章,概括出现代食品保鲜技术的种类及根据不同食品选择相应的保鲜技术的方法。
3、实验观察,获取信息
(1)实验:学生在小组内,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现象和结果记录下来。(由于此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在家实验.课堂重点放在设计实验方案和检验学生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上;教师也可以相据学生设计的方案,提供一些和学生设计一致的实验结果供学生观察。)
大象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 第四单元 地壳《4 地壳运动》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4.地壳运动》教学设计【教学分析】从上节课学习过的岩石切入,本课进而学习地壳的运动。
教材第一部分就是猜想假设。
为什么有的沉积岩的纹理会倾斜甚至扭曲,这个问题也许在上节课学生就已经产生了疑问。
可以此为契机,让学生猜测纹理扭曲的原因。
思考在模拟实验中“岩石”形成时的受力方向与成形后的纹理的分布之间的关系,将有利于学生分析岩石纹理扭曲现象的成因。
从受力因素出发,将有利于学生思考力从哪来,给猜想假设提供方向。
而这些力,也是导致地壳运动的原因。
教材给出了两个方向的力———“顶起来了”是从下往上的力;“挤压”是左右两侧受到的力。
第二部分是模拟实验。
教材选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来模拟具有层次结构的岩石,用手挤压来模拟地球内部的力量。
力的方向对“岩石”纹理的形状具有直接影响。
在教材边栏的“材料超市”中,还提供了面粉、黏土、泡沫塑料板、墨水等材料,可用来模拟更多的情况。
例如:泡沫塑料板比较脆,对其施加压力会造成断裂,这样的断面形成的纵向纹理与教材47 页中的第一幅图相吻合;而黏土和橡皮泥做成的“沉积岩”受到挤压后,其纹理产生的扭曲可能会与教材47 页中的第二幅图相吻合。
第三部分是事实证据。
教师可通过提供资料,使学生了解更多岩石纹理形成的原因。
该部分最好提供与地壳运动相关的间接证据,而非科学家得出的直接证据,例如:在某山峰上发现了有贝壳化石的存在;多少年以前,大陆板块是相连的。
提供地壳运动的间接证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能力,从而一步一步地完善自身的假设,而非直接得到结论。
第四部分是得出结论,是对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总结。
教材中,探探、奇奇、妙妙的表述说明了地壳运动带来的地形地貌的变化,也是地球上火山喷发和地震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目标】(1)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对岩石纹理的异常现象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
(2)知道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也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3)能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假设,并形成新的认知。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第1课 我们的身体 单元整体分析+课时公
【大单元整体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健康生活》第1课我们的身体单元整体分析+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四单元《健康生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教科版单元(或主题)名称《健康生活》单元主题小明是一个五年级的小男孩,他总是喜欢吃零食、玩手机,不喜欢运动也不喜欢吃蔬菜。
最近他总是感到疲惫和不舒服,因此他的父母带他去看医生。
医生告诉小明,由于他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他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健康问题。
医生建议小明改变他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请你运用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小明制定了一份针对青少年身体发育和饮食健康的计划吧。
课标要求核心概念: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学习内容: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说出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举例说出保护脑健康的主要措施。
6.3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列举保护相关器官的方法。
7.3人的生活习惯影响机体健康:列举睡眠、饮食、运动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业要求:通过对生命系统构成层次的初步学习,乐于探究和实践,关注人体健康与环境保护。
能通过描述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消化吸收,分析评估自身营养摄取情况。
能分析不同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
能通过测量、调查、统计,分析自身生活习惯和外部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单元基于现代健康新理念,立足于提升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状态的意识,在四年级学习人体的呼吸与消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组织了人体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相关知识的学习内容,以此为依托,进一步帮助学生建构“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的认知,学习维护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学情分析基础知识:在四年级学习人体的呼吸与消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了人体运动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内容。
(五上)科学第四单元教案
师:通过我们的测量和发现,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想进一步研究的?
生: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和心跳就会加快?
生:呼吸和心跳为什么会同时加快?
生:……
师:同学们的问题很多,今天我们没有时间来解决这些问题了,下次我们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4.1 测量呼吸和心跳
呼吸 一呼一吸 为一次
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
5)师:我们除了用表格进行数据比较之外,还可以用图形进行数据比较。这儿有一个坐标,横线表明在什么状态下,竖线表示呼吸或心跳的次数,我们现在就要把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图形,看老师是怎么做的。(以某一学生为例说明条形图的画法)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图形中的一种,叫条形图,大家看用这种方法比较数据有什么优点?
生:明显、清楚、一目了然……
学生汇报。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肺和呼吸的关系。
二、学习新知
1.比较吸进和空气和呼出的气体。
1)提问: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不停地呼吸?
学生讨论、汇报:呼出二氧化碳……
2)讲述:刚才同学们进行了猜测,但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必须用实验来验证。
3)演示实验1,并讲解:先收集一塑料袋空气,再倒入氢氧化钙溶液,把袋子摇晃一下,看看有没有变化?
学生观察并汇报:溶液颜色没变。
4)演示实验2,并讲解:收集呼出的气体,也倒入氢氧化钙溶液,摇晃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并汇报:溶液变浑浊了。
5)为什么实验的结果不一样?说明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呼出的气体含有二氧化碳……
6)讲述:一个实验成功还不足以说明问题,我们再做一个实验看看结果如何。
7)演示实验3,并讲解:我们先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师收集气体),把收集到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再收集一瓶新鲜空气,也用玻璃片盖上。现在老师点燃火柴,你们仔细观察火柴在两个瓶子的燃烧现象。发现了什么?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共8课时)》教学设计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集体备课(共8课时)一、教材解析我们处在一个永恒运动的世界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我们处在一个力的世界里,力无处不在。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了力的作用,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本单元研究的是机械运动,即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
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力。
对力的研究,将贯穿单元的始终。
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和认知水平,本单元选择了他们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实际条件下,而不是在理论条件下,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的力对车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还选择了如测量力的大小等一些相关活动。
通过以上活动将引导学生对物体的运动、作用力和二者的关系进行感知和思考,认识到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同。
这将为他们今后深入研究运动和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单元目标科学概念●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
运动的快慢是可以测量和比较的。
●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力的单位是“牛”。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反冲力和摩擦力。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运动物体的重量、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
●摩擦力有时有利,有时有害,我们可以按需要增大或减小它。
●改变物体的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用橡皮筋弹力驱动的小车和气球反冲力推动的小车。
用简单材料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模拟滚珠轴承。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想象,创造性制作小赛车。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用简单器材做拉力大小与小车快慢关系的实验、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在教师指导下做研究摩擦力大小的简单对比实验。
经历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推测的过程,并作实验记录。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判断,对自行车上增加和减少摩擦力的设计作解释。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5 身体的联络员》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5 身体的联络员》教学设计课题身体的“联络员”(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课为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健康生活》单元第4课。
它与第4课“脑的知识”相衔接,认识神经系统及工作过程,建立“神经系统”整体认识,形成良好习惯,维护健康。
教材以仙人掌刺扎时人体反应现象激趣引出学习主题,通过资料阅读,初步了解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通过“扔接乒乓球”游戏这一“体验-练习-比赛-感悟”活动,感受人体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过程,体会人脑与神经的协调工作,认识到神经能连接中枢神经和身体各个部分,具有接收、传递信息的作用。
在“研讨”中,梳理并描述神经系统感受器(感觉器官感受刺激)—传入神经(传递信息)—神经中枢(发出指令)—传出神经(传递信息)——效应器(身体做出反应)的工作过程,进一步认识神经系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脑与神经虽然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两者活动过程确很难直接观察到,相比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更具隐性特征。
因此依托神经系统活动产生的现象或有趣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自身生理反应的角度来认识神经系统成为突破“隐性”难点的首要方法。
通过学习体验,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人体内部的各种信息的上传下达都离不开神经与中枢神经的密切配合。
【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外部环境刺激并做出反应,推测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2.通过阅读资料获取关于神经系统的信息,理解并描述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3.通过倾听、表达、交流,知道有益于神经系统健康的方法,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
【评价任务】1.理解描述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
(检验学习目标1.2)2.描述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并会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检验学习目标3.4)【学习准备】教师准备:一盆仙人掌、班级实验记录单、红蓝磁贴、课件、板书学生准备:杯子、沙包、记录单【学习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 1.投入情境,看图回答教师活动11.创设情境引入:(1)如果我们的手无意间被这个仙人掌刺到时,会有什么反应?(2)在这个过程中,是我们身体的哪个器官先感知到被刺的?(3)在这个过程中,是我们身体中的哪个器官在指挥我们的手缩回3.下列行为有利于保护神经系统的是()A.舞蹈房里私自挑战高难度动作B.在短距离乘车时我们可以不系安全带C.保持正确的坐姿,保护脊髓D.没看到交警叔叔,可以不带头盔乘坐电瓶车活动意图说明:回顾梳理知识要点,检验目标达成情况。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单元备课教案
课时安排
1.光的认识——----------------------1课时
2.光是怎样传播的--------------------1课时
3.制作小孔成像装置-------------------1课时
4.研究光的反射现象-------------------1课时
5.制作潜望镜-------------------------1课时
6.制造彩虹---------------------------1课时
7.研究太阳光的组成-------------------1课时
8.物体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1课时
单元课题
第四单元 光
教学目标
1.光的传播是学生学习光的折射和光的反射的必备知识,对光学的学习起到了一个总领的作用,他是学习光学的基础,光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科学课中已经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结论。
2.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成新的知识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物体离镜面越近,像就越大。
难点:引导学生制作小孔成像及潜望镜装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丽,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全部教案(共6份)
《木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木材》是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材料》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是“材料单元的第一课,以“木材”作为学生研究的素材,旨在让学生从研究身边常见的材料入手,探究发现木材的特点,并且能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对木材的特点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人们对木材的利用,认识木材对生活的重要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材以木制家具、木质饰品组合的房间一角作为背景图,展示了木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木材。
利用卡通人物提示学生准备相应材料。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来研究木材的特点,在探究过程中注意用多种方法对木材进行探究,在探究过程中相互合作交流,提高探究的有效性;其次让学生对实验发现的“木材的特点”进行表达与交流。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在经历探究过程后,激发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了解木材的特点,知道木材的用处,培养学生珍惜木材的意识。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分析】五年级同学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他们的体验感受和科学探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但是仍然未脱离儿童的特点,他们好奇、好动、自我评价意识强,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对孩子的欣赏和鼓励是孩子进步的关键。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木材是天然材料。
2.了解木材的性能及用途。
3.知道塑料、人造革等是人造材料。
科学探究目标:1.能针对探究木材的特点提出观察实验的大致思路,并能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观察实验。
2.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需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2.在实验中尊重他人的观察实验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木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珍惜木材,热爱自然。
【重难点】通过活动操作,发现木材的不同特点。
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木材的不同特点。
五上科学第四单元单元备课
第四单元微生物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细菌和病毒》、《预防新冠病毒》、《安全用药》《蘑菇和木耳》和《发霉与防霉》五课。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病毒着重通过搜集和整理有关病毒的资料使学生认识病毒,了解病毒对人类的影响;细菌借助显微镜的观察认识细菌,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发霉与防霉通过对物质发霉条件的探究认识真菌,了解真菌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结合以前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多彩的生命世界由五大类组成,分别是动物、植物、病毒、细菌、真菌。
着重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应用,帮助学生识别真菌中的食用菌,以拓展他们的视野。
二、单元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1、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2、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3、知道霉菌是一种真菌。
4、知道真菌是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种生物。
5、知道食物和物品发霉的原因。
6、理解防止食物、物品发霉的方法。
7、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8、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类。
9、知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会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2、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3、能够用图表现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4、能够通过显微镜自己研究牙缝里的微生物。
5、会通过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
6、能够设计控制量的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
7、能够用图和文字表达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8、能够调查生活中的食用菌种类。
9、能够通过收集资料,与同学交流研讨等方式了解细菌、病毒的有关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2、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3、体验到人类对霉菌的研究和利用。
4、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与人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5、意识到要关注与科学和人类有关的社会问题。
6、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7、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
三、单元课时分配:1、细菌和病毒 1课时2、预防新冠病毒1课时3、安全用药1课时4、蘑菇和木耳1课时5、发霉与防霉1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 导 检 查
时 计 划
36 页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第27课
授课类型 新授 组长检查
知识 技能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重点 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 难点 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 过程 方法 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 准备 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 板书设计 3、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本单元选择
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探究活动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3课)分别用重力、弹力、反冲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探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4课)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牛”,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上的准备。 第三部分(5-7课)认识摩擦力,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第8课)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的概念沿着“运动和力”这条线发展。活动以探究车的运动为主要载体,对力的研究相伴相随贯穿始终。 2、与常见运动关系最为密切的力就是重力和摩擦力了,所以本单元重点研究了重力和摩擦力。
情感 态度 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
月日 年 班 节 缺课生
教 学 流 程
学 设 计 活 动 目 标
4分)
15分)
一、导入 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飞走, 引导语:玩过吗?请你也来这样玩一玩,想一想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 2、预习检查:学生实验、解释。 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 3、揭题:能不能把这种力来驱动小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4、板书课题; 5出示学习目标: 活动:安装小车 1、交流讨论安装方法。 2、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 3、学生动手操作。 引领情境,创设学习氛围 从预习为基点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 仪器使用引导,提高科学初级能力。 引导实验方法,提升科学素养。
2课,把
注重信息交流,提升实验教学实效性是我们科学学习的宗旨所在。 指导亲身实验的好习惯,引领方法是首要一步,也是关键所在。 整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 分层次作业要求,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个自的收获。 引导预习,形成习
领 导 检 查
人
实物组装引领情境,创设学习氛围效果好。 明确学习方向,指引学习方法。
8分)
13分)
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 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 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 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 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 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 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 3、学生交流讨论:1、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2、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 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 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 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 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 7、学生实验 8、交流汇报 四、小结 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 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 (一)达标测评: 简述:小车拉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有什么关系? (二)预习提示:课后尝试一下用其他方法做小车的
8分) Biblioteka 13分) 三、用气球驱动小车 1、调试小车。 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 (1)讨论测量方法 (2)测量 3、提问: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说说为什么? 4、实验。 5、出示反冲力的概念。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 (1)学生汇报 (2)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 四、小结 1、提问:怎样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2、提问: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得更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后记 (一)达标测评: 1、 什么叫反冲力? 2、 你知道哪些地方应用了反冲力?
时 计 划
35 页
2、用橡皮筋作动力 第26课
授课类型 新授 组长检查
知识 技能 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重点 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难点 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过程 方法 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准备 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板书设计
领 导 检 查
时 计 划
34 页
1、我们的小缆车 第25课
授课类型 新授 组长检查
知识 技能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重点 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难点 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过程 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准备 实验小车装置 板书设计 1、我们的小缆车
(强调测量范围) 指导亲身实验的好习惯,引领方法是首要一步,也是关键所在。 知识点创新引导 科学实验习惯养成教育 引领生活实践,体会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分层次作业要求,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个自的收获。 引导预习,形成习惯。
领 导 检 查
还有其他方法也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回家预习第
课,看用气球可不可以上小车运动起为?整理看法
指导亲身实验的好习惯,引领方法是首要一步,也是关键所在。 引领生活实践,体会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归纳知识点形成结构 分层次作业要求,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个自的收获。 引导预习,形成习惯。
N
牛=100克力 情感 态度 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月日 年 班 节 缺课生
教 学 流 程
学 设 计 活 动 目 标
6分)
15分)
一、导入 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 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 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 5、出示学习目标: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 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引领情境,创设学习氛围 从预习为基点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 知识点引出重点所在。
(三) 拓展 (8分) (四) 作业 (11分)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 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讨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一)达标测评: 1、 简述: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填空: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作力的单位,简称(),用()表示。 (二)预习提示:我们马上要接触到一个新的名词“摩擦力”,回去预习一个第5课,把自学结果整理在预习本上。 指导亲身实验的好习惯,引领方法是首要一步,也是关键所在。 科学实验习惯养成教育 引领生活实践,体会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亲身感受知识形成过程,符合课标要求。 分层次作业要求,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个自的收获。 引导预习,形成习惯。 课 后 反 思 领 导 检 查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月日 年 班 节 缺课生
教 学 流 程
学 设 计 活 动 目 标
4分)
15分)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3、板书:我们的小缆车 4、检查预习情况: 5、出示学习目标: 二、安装小缆车 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 说说看怎么改? 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 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
6分)
13分)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1、发现问题。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 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1)、起点、终点不固定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4、解释说明 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 (1) 学生解释 (2) 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3) 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 四.小结 (一)达标测评: 1、什么是弹力? 2、想一想:在现有的条件下,怎样做能让小车运动
、用橡皮筋作动力
情感 态度 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月日 年 班 节 缺课生
教 学 流 程
学 设 计 活 动 目 标
4分)
15分)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4、预习检查:课前你们预习的收获有哪些? 5、出示学习目标: 活动:给小车安装橡皮筋 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 实物引领情境,创设学习氛围效果一定会很好。 从预习为基点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 激趣高疑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