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六年级生物上册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整理

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整理

鲁教版六年级上册生物一、显微镜1、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反目)。

3、显微镜成像是像。

玻片移动的方向与物象的移动方向。

观察字母“p”在显微镜下将会看到的物像是。

若把它移动到中央需向移动玻片。

4、显微镜观察的原则是先用镜,后用镜。

如:现有两个物镜A(10×)、B(40×),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

5、要得到暗视野①调节遮光器用;②反光镜用镜。

(小平)6、低倍镜→高倍镜:细胞体积;细胞数目;视野。

物镜A(10×)、B(40×)和目镜C(5X)、D(lOX)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目镜和物镜是。

7、若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移动玻片和转动转换器后,污点仍然不动,则污点在()A.目镜上 B.物镜上 C.玻片上D.反光镜上8、显微镜的使用步骤:①,②,③④。

对光:①转动,使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把一个对准通光孔。

③转动,通过目镜可以看到视野。

观察:标本要正对的中心。

转动,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要看。

避免。

转动,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为止。

再略微转动,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9、下图中①和②为物镜长度,③和④为目镜长度,⑤和⑥为物像清晰时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在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如想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多,其正确组合应是()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⑤10、右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的方法是。

11、右图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同学的观察效果较好;另一位同学观察效果欠佳是因为其装片中有,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盖盖玻片时应。

12、现有一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A(10×)、B(40×)和两个目镜C(5X)、D(lOX): (1)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

(填字母)(2)若要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是。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探讨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基本需求、生物的分类和生态系统等主题。

学生将学习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知识,同时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和需求。

2.对生物进行分类,并了解各类生物的特征。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

4.探讨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自然资源的必要性。

三、知识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定义:具有生命活动的物体。

•生物的基本特征:吸收营养、呼吸、繁殖、生长、应激等。

2.生物的基本需求•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基础。

•水:生命活动的基础,参与营养物质的运输和废物的排出。

•空气:呼吸作用的基础,包含二氧化碳和氧气。

•营养物质:提供能量和构建生命物质的来源。

3.生物的分类•植物界:包括多肉植物、藻类、蕨类植物等。

•动物界: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微生物界: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4.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气候、土壤等)。

•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形成的链式结构。

•食物网:多个食物链交织形成的网状结构。

•生态系统的平衡: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具有平衡性。

5.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对环境的适应、对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人类福祉的影响等。

•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的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

•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包括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转型等措施。

四、重要概念和原理1.所有生物都有基本的生命特征,如生长、繁殖等,这些特征使它们成为生物。

2.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阳光、水、空气和营养物质等。

鲁教版(五四制)生物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五四制)生物六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五四制)生物六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

人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还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生物分类的方法(1)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2)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3)按照用途,将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2、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3、观察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地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探究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获得正确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4、探究实验(六步)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制定计划(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2)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鲁教版六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六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六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1、科学探究一样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打算、实施打算、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生物的特点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猎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觉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育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差不多上由细胞构成的。

8)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阻碍环境。

3、生物学研究的差不多方法:观看法、调查法、分类法、实验法及收集和分析资料法4、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状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5、生物圈的范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差不多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阻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阻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阻碍: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专门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专门多;冰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阻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能够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阻碍环境。

9、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10、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要紧是捕食的关系,如此就形成了食物链。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 ,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

人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也能产生废物 ,落叶能带走一局部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响生物能够对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响。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还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适应环境 ,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生物分类的方法〔1〕按形态结构特点 ,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2〕按生活环境 ,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3〕按照用途 ,将生物划分为作物 ,家禽、家畜等2、调查调查时 ,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 ,不可能逐个调查 ,就要选取一局部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 ,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 ,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3、观察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 ,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地观察 ,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 ,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 ,有时还需要测量。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探究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 ,获得正确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4、探究实验〔六步〕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制定方案〔1〕材料用具:10只鼠妇 ,湿土 ,铁盘 ,纸板 ,玻璃板〔2〕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 ,以横轴中线为界 ,一侧盖上纸板 ,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鲁科版六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鲁科版六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六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我国大陆上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缔造者是张丽珠。

3、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4、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P3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2、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生态因素的分类: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举例P14▲ 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P1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 实验的变量是光,其他的条件都应相同。

② 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原因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除了需要对照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

4、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关键: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5、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

人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还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生物分类的方法(1)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2)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3)按照用途,将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2、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3、观察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地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探究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获得正确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4、探究实验(六步)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制定计划(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2)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

人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还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生物分类的方法(1)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2)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3)按照用途,将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2、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3、观察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地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探究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获得正确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4、探究实验(六步)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制定计划(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2)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鲁教版六年级全册生物复习提纲

鲁教版六年级全册生物复习提纲

六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我国大陆上第一个试管婴儿的缔造者是张丽珠。

3、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4、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

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5、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P3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2、生物的分类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生态因素的分类: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举例P14▲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P1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① 实验的变量是光,其他的条件都应相同。

② 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1只原因是减少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与实验组除了需要对照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

4、探究的过程: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关键:控制单一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5、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

人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等方式将废物排出体外。

植物也能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还有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生物分类的方法(1)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2)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3)按照用途,将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等2、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3、观察你用一种或多种感官收集周围的信息,就是观察。

为了更好地观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做生物圈。

第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2、生态因素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3、探究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

探究实验重复的次数越多,获得正确结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4、探究实验(六步)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制定计划(1)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铁盘,纸板,玻璃板(2)实验装置:在铁盘内铺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

鲁科版六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鲁科版六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5.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如果外界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第三、四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1.生物圈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10千米,向下可深入10千米。
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3.植物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四种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分生组织分化形成四种组织,分生组织一般存在于芽和根尖中)。
2.生物圈是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生态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的。森林生态系统多分布在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肾”之称。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第、分裂和分化。
2.细胞的分裂和分裂时细胞核遗传物质的变化: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分裂过程:分裂时,1、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3、最后,若是动物细胞,则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④展,用镊子把材料展平;⑤盖,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再缓缓放下,避免出现气泡;⑥染,滴稀碘液染色;⑦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另一侧吸碘液,使碘液浸润标准的全部。

鲁教版六年级生物上册易错难点

鲁教版六年级生物上册易错难点

鲁教版六年级生物上册易错难点一、植物的特点和分类1. 植物的特点1) 植物的组成:植物由根、茎、叶和花组成。

2) 植物的生长:植物靠光合作用进行生长,光合作用是植物重要的营养过程。

3) 植物的分类:植物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形态特征和生殖方式进行分类。

2. 根茎叶和花的功能1) 根的功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2) 茎的功能:支撑植物,输送水分和养分。

3) 叶的功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

4) 花的功能:进行生殖,结出果实,繁衍后代。

二、植物的生命活动1. 植物的生长过程1) 种子的发芽:种子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发芽。

2) 根茎叶的生长:根、茎、叶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养分。

3) 花果的生长:花经授粉后形成果实,果实内有种子。

2. 植物的生活方式1) 一年生植物:一年内完成生长、开花、结果和逝去的植物。

2) 多年生植物:多年生长,经过多次开花结果,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三、动物的特点和分类1. 动物的特点1) 动物的呼吸方式:动物可以通过肺呼吸、皮肤呼吸和鳃呼吸。

2) 动物的饮食方式:动物可以是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或杂食动物。

3) 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可以是有脚动物、无脊椎动物或节肢动物。

2. 动物的分类1) 按照形态特征: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 按照生活习性:动物可以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

四、动物的生命活动1. 动物的生长发育1) 幼体的生长:动物通过幼体阶段逐渐长成成体。

2) 成体的生长:成体通过摄食、运动和休息进行生长和发育。

2. 动物的生活方式1) 陆生动物: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如哺乳动物和昆虫。

2) 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如鱼类和水生昆虫。

五、人类的饮食和生活1. 不同种类的食物1) 主食:主食可以是米饭、面条、馒头等。

2) 蔬菜水果: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有益健康。

3) 肉类食品:肉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

2. 健康的生活方式1) 合理饮食:均衡摄入主食、蔬菜水果和肉类食品。

鲁科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

鲁科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

鲁科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二单元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生物基本特征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排泄—排汗、排尿、呼气;植物:落叶排出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⑥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2、生物的归类: 按照生活环境: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 按照用途:作物、家畜、家禽、宠物等3、环境影响生物 生态因素 生物因素:捕食、竞争、合作关系等 非生物因素南北之差—— 温度 水中分层——阳光 东西之差——水分 海拔—— 温度 春兰秋菊——光照 秋天叶片颜色——温度4、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生物影响环境、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不可缺少的成分)组成 (不可缺少的成分)非生物部分5、生态 能量: 流动的起点: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系统 最终来源:太阳能能力: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处于动态平衡) 最大:生物圈(大气圈底部—白色;水圈大部—蓝色;岩石圈表面—绿)分类:“地球之肺”、“绿色水库”——森林生态系统“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提供氧气最多——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将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联系成了统一的整体。

6、食物链和食物网: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食物链的写法:①以生产者为开头,消费者为结尾②不包括分解者③箭头指向捕食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比例10%—20%物质:反复循环(碳循环以二氧化碳形式)有毒物质:积累7、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的倍数×物镜的倍数成像:倒像?(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在哪个方向往哪方向移)眼睛看的位置:对光,镜筒上升——眼注视目镜;降低镜筒——眼注视物镜目镜——长—倍数小视野—大光圈、凹面镜——较亮—小光圈、平面镜——较暗物镜细胞大小视野的范围视野的明暗低倍(短)小大,细胞数多明亮高倍(长)大小,细胞数少暗8、玻片标本的制作:1擦—2滴—3取材—4展或涂—5盖—6染(碘液)—7吸滴:洋葱——清水口腔上皮细胞——生理盐水(0.9%)—维持细胞原有形态展或涂:防止细胞重叠盖:用镊子夹取盖玻片,让其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9、动植物细胞(1)植物细胞1是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的作用2是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被发现;作用:控制物质进出4是细胞质;内含能量转换器——【3】线粒体和【6】叶绿体5是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克隆——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7是液泡;内含细胞液;包括—酸、甜、苦、辣、部分色素(除叶绿素)、水等物质(2)动物细胞1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2是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遗传信息库3是细胞质;内含能量转换器——线粒体(3)动植物细胞比较:动物细胞: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核植物细胞: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核、液泡(4)能量转换器作用:能量转换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中:光合作用(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叶绿体线粒体中: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10、单细胞生物草履虫:运动: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山东六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山东六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

山东六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第一章:植物营养一、植物生长离不开光能和化学能:1.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2.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的叶绿体细胞中。

二、植物营养需要的营养元素:1. 主要营养元素:氮、磷、钾;2. 次要营养元素:镁、钙、铁等。

第二章:动物生活与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一、动物的生活方式:1. 陆生动物生活在陆地上;2. 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3. 空中动物生活在空中。

二、动物的基本需求:1. 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2. 水:维持体液的平衡;3. 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第三章: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一、人体的组织结构:1. 细胞:身体的基本组成单位;2. 组织:由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组成;3. 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

二、人体的主要器官系统及其功能:1. 消化系统: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2. 呼吸系统:呼吸供给氧气,排出二氧化碳;3. 循环系统: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处,排除代谢废物;4. 泌尿系统:排除体内废物和过多的水分;5. 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身体的各项活动;6. 运动系统:提供动力和支持,使身体能够运动;7. 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入侵,维持身体的免疫力;8. 眼耳系统:感知和传递视听信息。

第四章:生物的多样性一、生物的分类:1. 动物分类:按体内结构、生活方式等特征进行分类;2. 植物分类:按生长形态、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

二、生物的多样性:1. 动物的多样性:包括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2. 植物的多样性:包括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水生植物等。

第五章:遗传与进化一、遗传的基本规律:1. 遗传物质:DNA;2. 遗传单位:基因;3. 遗传方式: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二、进化的基本过程:1. 小进化:适应环境变化,产生新物种;2. 大进化:具备了进化适应能力,进一步演化。

第六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 植物适应环境:根据光、温度和水分等因素调整生长;2. 动物适应环境:通过行为和生理机制来调节体温。

鲁科版六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鲁科版六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汇总

六年级生物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特色1、科学研究一般包含的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定、拟订计划、实行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沟通2、生物特色:(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部分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得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响——应激性。

例:斑马发现敌害后快速奔逃。

害羞草对刺激的反响。

(5)生物能生长和生殖( 6)生物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7)除病毒之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第二节检查四周环境中的生物1.检查:①明确检查目的和对象②检查过程要如实记录③对换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剖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丛林资源清点和人口普查都属于检查。

数目过多时,要抽取一部分检核对象作为样本(抽样检查)。

2. 生物的归类方法:①按形态构造归类:动物、植物、其余生物(细菌和真菌)。

②按生活环境分 :陆地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③按用途分:作物、家禽、牲畜、宠物等。

第一单元第二章认识生物圈第一节第二节环境与生物的互相影响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散布的要素叫生态要素;分为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有的有 :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等。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稻田里杂草和水稻抢夺阳光,属竞争关系。

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合作关系。

4.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蚯蚓能够松散土壤,说明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沙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特别少,说明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5.比较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类条件不一样之外,其余条件都同样的的实验叫比较实验。

6.研究实验的基本思路:提出问题—做出假定—拟订和实行计划—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科版六年级生物上册识点整理
1、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1)细胞壁:位于植物细胞的最外层;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2)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非常薄,控制物质进出。

(3)细胞核:近似球形,细胞的控制中心,含遗传物质。

(4)细胞质:可以流动,内含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小结构。

(5)液泡:含有细胞液,有营养。

(6)叶绿体:与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关。

(7)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

【注意】
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植物的细胞膜;只有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中,才能看到叶绿体。

2、动物细胞结构:
动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核;
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3、细胞中的物质: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不燃烧,分子量小(水、无机盐)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燃烧,分子量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
细胞膜:保护细胞,将细胞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_内部环境_,_控制_物质的进出。

4
叶绿体 :合成有机物,将
线粒体 :
区别:叶绿体---合成储能(植物细胞才有)
线粒体---分解释能(动物、植物细胞都有)
给危重病人吸氧注射葡萄糖的原因:
病人呼吸消化能力弱,吸氧注射葡萄糖来减少病人对呼吸消化的依赖;另一方面是补充了氧气和葡萄糖,通过线粒体分解葡萄糖供应病人能量。

5
6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
控制着生物的
7、细胞核中有一种非常神奇的遗传物质叫 DNA 。

8
(细胞完整才能存活)
叶绿体线粒体的工作原理借助下面的图进行理解-------
补充: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遗传物质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DNA 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遗传信息载体是DNA。

9、举出几种单细胞生物:
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衣藻;真菌酵母菌;细菌大肠杆菌。

10、在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应从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
是为了减慢草履虫的运动。

②表膜,摄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③口沟,摄取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注:吃了绿藻看起来绿色)
60个食物泡。

和伸缩泡,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和废物并排出;
⑥细胞核,含遗传信息;
⑦胞肛,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注:排残渣不是排泄)。

与衣藻相比,草履虫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和液泡叶绿
体。

⑧细胞质:能流动,食物泡伴随着流动,逐渐变小(被消化了)
⑨生殖: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的草履虫
11、举例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方面;①是鱼类的天然饵料②对污水净化有一定作用;
有害方面:①侵入人体危害健康②海水中的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形成赤潮
形成赤潮现象的原因:水体氮、磷过量,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在一定条件下,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主要是单细胞浮游生
物)大量繁殖导致海水变色。

水华现象:某些 藻类和蓝细菌 在 淡水中大量繁殖使水质呈蓝色或绿色
12、对于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能独立地进行全部生命活动,对于多细胞生物,每个细胞可以相对独立进行生命活动,但又受到整体的控制和协调,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生物体都是以
13
14、①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
②细胞生长: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由小变大。

(注:不能无限制长大) ③胞的分裂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2)分裂过程:细胞核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若是植物细胞还要形成新的细胞壁。

动物细胞, 细胞膜 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裂成两个细胞
(3)细胞分裂过程中, 细胞核 的变化最明显,在细胞分裂时, 遗
传物质 会进行 复制 ,细胞分裂过程中,新细胞和原细胞的 遗传物质 相同。

15、动物和人体发育都是从 受精卵 开始的。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
组织形成过程:
受精卵→细胞分裂→(生长中)细胞分化→形成组织(细胞群)。

16、组织(要记忆):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分别是:
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和分泌等功能,如消化腺上皮,小肠腺上皮)。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等功能,如平滑肌,骨骼肌,心肌)。

神经组织(能产生和传导兴奋,如大脑)。

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等功能,如骨组织,血液)。

17、器官(记忆概念):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构成的行驶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器官。

器官一般由四种基本组织构成,但往往以某种组织为主。

如心脏
以心肌为
主,大脑以神经组织为主。

18、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
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系统。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人体)。

19、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20
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存在于根茎叶中)
机械组织(对植物起支撑和保护作用,在茎、叶柄、果皮中有)等。

分生组织(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芽的生长点)等,通过分化形成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机械组织等。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植物体没有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