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噎膈

合集下载

食管炎(胃痛、嘈杂、噎膈)中医治疗最佳秘方

食管炎(胃痛、嘈杂、噎膈)中医治疗最佳秘方

食管炎(胃痛、嘈杂、噎膈)中医治疗最佳秘方食管炎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包括感染、化学物刺激、物理性损伤及继发于食管憩室、肿瘤或贲门失弛缓症等病变。

胃食管反流作为食管炎的病因,系早在40年代被发现,当时指出和食管裂孔疝有关,认为可能因腹腔食管段的丧失、食管与胃之间正常锐角的消失等解剖学机械因素,导致胃食管反流。

但多数食管裂孔疝并不伴有胃食管反流,而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常不能被证实有食管裂孔疝并存,因此目前尚难确定二者的关系。

已知胃食管交界的上方有略增厚的环形肌束,成为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长度约2~4cm,正常基础压一般为2.0~3.3kPa(15~25mmHg),平均2.6kPa〔20mmHg),在正常人形成超过胃内压的高压带,足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只有在吞咽后引起食管原发性蠕动时,LES才出现弛缓。

故LES具有重要抗反流的屏障作用。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主要是乙ES不适当弛缓或经常处于松弛状态,并有反流物引起食管粘膜损害、食管对反流物清除功能削弱等因素所致。

一、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的损害三、食管对反流物用除能力削弱「临床表现」一、胃灼热与反胃胃灼热又称为“烧心”,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典型症状,有位于胸骨后的烧灼样不适感,多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出现。

可伴有反胃,反流物呈酸味或带苦味,偶含少量食物。

胃灼热与反胃易发生在平卧、弯腰俯拾姿位,可于熟睡时扰醒。

胃灼热经服用制酸剂后常缓解或消失。

二、咽下疼痈与咽下困难反流性食管炎加重或并发食管溃疡时,可出现咽下疼痛,多在摄人酸性或过烫食物后发生,疼痛涉及剑突下、肩胭区,或达颈、耳部,有时辐射至臂。

可有间歇性咽下困难,每发生在开始进餐时,呈胸骨后梗塞感,系由食管痉挛所致。

食管狭窄的咽下困难呈持续性,对于食尤为明显。

有进行性咽下困难者,应警惕食管下段癌变。

三、其他因影响患者进食,体重可稍有减轻。

食管粘膜不断少量出血可致轻度缺铁性贫血;溃疡偶引起大量出血。

孙朝宗中医世家祖传秘方——噎膈

孙朝宗中医世家祖传秘方——噎膈

孙朝宗中医世家祖传秘方——噎膈王某,女,68岁,市民,1966年7月18日初诊。

初因肝气郁滞,胃气不降,饮食之时,始觉难下,或吞咽稍急,便梗阻于胸膈,需抬肩伸颈方可缓缓咽下,继之日甚一日,虽经多医治疗,皆不效,故邀往诊。

刻诊:每次饮食必噎,甚则呛咳酸苦,只能食稀粥、牛奶等流食,病来月余,面容憔悴,胸闷脘胀,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状如羊矢而数日一行,脉来沉细而数,舌红少津,无苔。

经某医院食道钡餐透视检查,诊断为食道上1/3憩室。

患者肝气郁结,滞于胸膈,胃气不得和降,久之津液灼伤,气滞血瘀而病噎膈。

治以养阴润燥,疏肝和胃,活血化瘀。

处方:瓜萎18g,炒枳实12g,北沙参9g,金钗石斛25g,白芍9g,丹参12g,红花6g,川郁金9g,川楝子12g,芒硝g,甘草 3g 水煎服。

二诊:上方连服4剂,饮食时噎梗感减轻,效不更方,原方继服。

三至四诊:上方连服7剂,近3日来,能食米饭、面条、面叶等食物,且未见噎阻,患者颇为高兴。

唯噫气未除,胸腹仍觉胀满。

大便已19日未通,再守原方,重用瓜蒌至30g,去枳实,加枳壳15g,以开胃宽肠。

五诊,前予降气通腑之品,初服1剂,即下燥矢22枚,继服2剂,又下燥矢14枚,后3日精神日振,食有香味,继予原方再进。

六诊:饮食基本恢复正常,偶尔出现轻微咽噎,胸部微胀,大便先干后软,再拟柔肝益胃、和血养阴之品治之。

处方:北沙参12g,金钗石斛25g,麦冬12g,乌梅9g,生地12g,当归6g,白芍9g,炒枳壳6g,砂仁3g,茯苓9g,甘草6g,生姜3片。

水煎服。

上方连服12剂,经某医院钡餐透视,食道恢复正常。

经云“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恼怒伤肝,肝气郁滞,滞积成瘀,久之化源不足,津液干枯,上下不得通利而导致噎膈。

方用沙参、石斛、乌梅、瓜萎、白芍、甘草养阴润燥,柔肝和胃;枳实、郁金、川楝、芒硝理气解郁,破坚利膈;丹参、红花活血化瘀。

三诊时以枳壳易枳实开胃宽肠,以通燥矢,乃为权宜之变。

噎嗝(食道癌)中医诊疗方案

噎嗝(食道癌)中医诊疗方案

噎嗝(食道癌)诊疗方案食道癌(CarCinomaofesophagus)是食管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进行性咽下困难为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

从组织学分型可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及未分化癌,按其形态可分为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和乳头型。

其中以斑块型为最多见,我国是食道癌的高发国家,也是本病死亡率最高的国家。

1、诊断标准1.1西医诊断标准(1)诊断步骤和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编制的2004年版《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2)食道癌的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标准依据2003年国际抗癌联盟U1CC标准。

1.2中医辨证标准痰气交阻症候:吞咽困难,胸膈痞满,甚则疼痛,情志舒畅可稍减轻,暧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滑。

津亏热结症候:吞咽梗涩,胸膈胀痛,水饮可下,食物难进,形体消瘦,肌肤枯燥,口干咽燥,大便干结,五心烦热,舌质红,或有裂纹,脉弦细数。

瘀血内结症候:吞咽梗阻,胸膈疼痛,痛有定处,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甚至水饮难进,面色晦滞,形体消瘦,肌肤枯燥,大便坚如羊屎,或吐出物如赤豆汁,或便血,舌紫暗,或舌红少津,脉细涩。

气虚阳微症候:长期吞咽受阻,饮食不下,面色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面浮足肿,泛吐清涎,腹胀便澹,舌淡苔白,脉细弱。

2.治疗2.1一般治疗2.11手术:食道癌诊断一旦成立,且病变较局限,无远处转移,尤其是中下段食道癌,应首先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早期切除常可达到根治效果。

2.12放射治疗:食管癌放射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两大类。

照射方法包括外放射和腔内放射、术前放射和术后放射。

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病变部位、范围、食管梗阻程度和患者的全身状况而定。

颈段和上胸段食管癌手术的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放疗损伤小,疗效优于手术,应以放疗为首选。

凡患者全身状况尚可、能进半流质或顺利进流质饮食、胸段食管癌而无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无气管侵犯、无食管穿孔和出血征象、病灶长度V7~8cHi而无内科禁忌证者,均可作根治性放疗。

噎膈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噎膈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者 的痛 苦 ,提 高其 生活 质 量 。其 中 1 患 者 痊 愈 ,l 患 者 9例 0例 延 缓 了病 程 的进 展 。
2 护理 方 法
的一类病证。噎即梗死 ,指吞 咽食物时梗死不顺 ;膈 即格 拒 ,
指食 管 阻 塞 ,食 物 不 能 下 咽 到 胃,食 人 即 吐 。噎 属 噎 膈 之 轻 证 ,可 以单 独 为 病 ,亦 可 为 膈 的 前 驱 表 现 ,故 临 床 统 称 为 噎
7 d格 拉 斯哥 昏迷 评 分 ( C ) 评 分 、再 出 血 率 、出 院 时 的生 GS
听收音机等方式促进患者语言功能的恢 复。肢体训练协助患者 由进行体 位转换 ,做 单、双杠训 练 以及排 便、翻身等 基本 训
练 。认 知 训 练 为 利 用 简单 的识 记读 本 、进 行 趣 味 的记 忆 答 题 。
膈。
1 临床 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料
2 1 一 般 护 理 . 2 1 1 病 室应 保 持 清 洁 、舒 适 、 空 气 新 鲜 。危 重 患 者 应 住 单 .. 人 房 问 ,由专 人 陪 护 。 2 12 保 持 患 者 口腔 及 衣 物 清 洁 ,呕 吐 物及 痰 涎 要 及 时 清理 。 .. 患 者 往往 遗 留不 同程度 的神 经功 能 障 碍 。微 创 穿 刺 治 疗 高血 压 脑 出 血疗 效 较 好 ,但加 强 围术 期 的护 理 至关 重 要 。 以 患者 为 中 心 的 整体 护 理 以现 代护 理 观 为 指 导 ,以 护理 程 序 为 基 础 ,实 施 身 心 整体 护 理 ,已 经在 医 疗 界 得 到 了 开 展 。 通 过 整 体 护 理 , J 术 前 访 视 、术 前评 估 以及 体 位 护 理更 加 体 现 了 以 人 为本 的精 神

6噎膈的中医临床与治疗

6噎膈的中医临床与治疗

精神衰惫。
治疗原则
噎膈本虚标实之证,故当急则治 其标、缓则治其本。
初期 -- 标实为主,气结、痰浊、
瘀血的不同,确立治疗原则,但均需 加入滋阴养血润燥之品,
后期本虚为主,重在扶正,宜滋阴
润燥,温补脾肾,可少佐祛邪之品。 用药上
•攻伐匆伤正气,补勿塞滞
•辛燥之药不可多用
•滋腻则有伤脾胃
•以清润和降为顺,顾护胃气为先。
噎 膈
二、酒食所伤
恣 食 辛 香 燥 热
伤 津 耗 液
津 伤 血 燥
食 管 干 涩
噎 膈
三、年老肾虚
年 老 体 衰
纵 欲 过 度
阴 液 亏 耗
食 道 干 涩
噎 膈
阴损及阳
肾阳虚 脾胃阳虚
运化无力
痰瘀互结
诊断 一、征候特征:
初起为吞咽困难,或食道内有异物 感,虽勉强咽入,亦阻塞不下,随
即吐出,甚则吐出物如赤豆汁 胸膈疼痛,全身消疲,面容憔悴,
三、瘀血内结
主症:吞咽梗阻,胸膈疼痛,食不得 下,甚则滴水难进。 兼次症:面色暗黑,肌肤枯燥,形体 消疲,大便坚如羊屎,或吐出物如赤 豆汁,或便血 舌象:舌红少苔,或带青紫
脉象:脉细涩。
治法:滋阴养血、破结行瘀
方药:通幽汤为主方。
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桃仁、 红花破血行瘀,甘草益脾和中,升麻 升清降浊。 •酌加三七、丹参、赤勺、五灵脂祛 瘀通络;
噎膈的中医临床与治疗
概述
一、概念
噎膈 : 食管干涩、食管狭窄导 致的以吞咽食物梗噎不顺、甚则
食物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为 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噎 即噎塞,吞咽之时噎塞
不顺; 膈 为格拒,食管阻塞,饮 食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

【临床医案:治噎膈(吞咽困难)医案】

【临床医案:治噎膈(吞咽困难)医案】

【临床医案:治噎膈(吞咽困难)医案】一、阴亏气滞贾某,男,79岁。

平素嗜酒,数月来情怀抑郁,食减便燥,渐至进食有时作噎,咽下困难。

现只能进半流质食物,硬食已有2个月不能进矣。

胸际闷胀微痛,饭后尤甚,有时吐白黏沫,口干,不思饮,大便干燥四、五日一行,夜寐多梦,精神萎顿,体重减轻,经北大医院检查,谓食管狭窄,未发现癌变。

舌苔白而燥,脉沉涩。

辨证立法:平素嗜酒,加之情志怫逆,气郁积聚,致使阴阳不和,三焦闭塞,咽噎不利,拒格饮食,渐至津液干枯,口燥便难。

治宜顺气开郁,养阴润燥。

处方:薤白10g,全栝楼18g,天冬、麦冬各5g,炒枳实6g,清半夏10g,油当归12g,代赭石15g,川郁金10g,旋覆花5g,广陈皮6g,火麻仁15g,桃仁、杏仁各6g,茜草根10g,淮牛膝10g。

二诊:前方服3剂,诸症如前,胸际略畅,大便仍燥。

加晚蚕沙10g,皂角子10g,再服五剂。

三诊:服药5剂,自觉诸症有所减轻,能稍进馒头类食物,大便仍微干,2日一行,身倦少力。

处方:薤白头10g,炒枳实6g,晚蚕沙10 g,川郁金10g,炒皂子10g,野於术10g,桃仁6g,代赭石12g,杏仁6g,旋覆花10g,淮牛膝10g,油当归12g,薤白头10g,火麻仁18g,栝楼24g,郁李仁6g,茜草根10g。

解读张景岳云:“噎膈一证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

盖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则施化不行,酒色过度则伤阴,阴伤则精血枯涸,气不行则噎膈病于上。

”何梦瑶云:“酒客多噎膈,食热酒者尤多。

以热伤津液,咽管于涩,食不得入也。

”中医无食管狭窄病名,综观脉症,是属噎膈之证。

施师治疗此病常用调气润养之剂屡屡奏效,以旋覆代赭汤、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减为主,佐以桃杏仁、油当归滑润之药,二冬滋阴养津,郁金、枳实、茜草、陈皮等开郁顺气。

药对是施师的用药特色,在此详析之。

二、积滞气逆程某,男,65岁。

患胃病已20余年,膨闷胀满,时常作痛,经治多年,时轻时重,迄未痊愈,近年来每服沉香化滞丸病痛减轻,遂赖此药维持。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4)【含答案精选100题】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4)【含答案精选100题】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易错题1、在治疗噎膈时,时刻要考虑的因素是A.瘀血内结B.气滞不畅C.胃气耗伤D.痰气交阻E.脾肾阳虚【答案】C2、土壅木郁,体现的关系是A.母病及子B.子病及母C.相乘传变D.相侮传变E.母子同病【答案】D3、川崎病初期,治宜A.疏风清热解表B.辛温辟秽解毒C.养阴润燥清肺D.清气凉营解毒E.祛暑清热凉营【答案】A4、生化汤治疗血被寒凝,瘀阻胞宫而致的产后恶露淋漓不爽,常加用的药物是A.桃仁.赤芍B.红花.赤芍C.蒲黄.五灵脂D.蒲黄.益母草E.黑荆芥.茜草【答案】D5、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的腧穴是A.曲鬓B.完骨C.率谷D.角孙E.风池【答案】B6、下列关于溶血性黄疸的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迅速反应阳性B.尿中结合胆红素阴性C.血中非结合胆红素不增加D.尿胆原阴性E.大便呈灰白色【答案】B7、患者,女,23岁。

已婚。

孕后心烦少寐,渴喜冷饮,腰酸腹痛,伴阴道少量出血,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疗应首选A.清热固经汤B.保阴煎C.加味阿胶汤D.加味圣愈汤E.以上均非【答案】B8、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常发生在A.病程的第3——5日B.病程的第4——6日C.病程的第5——8日D.病程的第6——10日E.病程的第7——14日【答案】C9、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痴呆的病性A.虚B.痰C.瘀D.寒E.火【答案】D10、治疗痉证邪壅经络证,应首选A.羌活胜湿汤B.葛根汤C.瓜萎桂枝汤D.羚角钩藤汤E.大定风珠【答案】A11、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A.化生精气B.贮藏精气C.藏而不泻D.满而不能实E.受盛传化水谷【答案】E12、患儿,3岁。

入夏以来发热已有20余日,体温38——39℃,肌肤少汗,手足欠温,口干喜饮,不思纳食,烦躁,大便干,小便多,舌质红,苔薄白腻,脉细数。

其治法是A.祛暑化湿,清热解表B.温补肾阳,清心护阴C.清暑益气,养阴生津D.清热利湿,益气健脾E.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答案】C13、霍乱传播途径中作用最突出的是A.苍蝇B.鼠C.水D.蚊子E.恙螨【答案】C14、痰火内盛之癫证的治法是A.清肝泻火,化痰开窍B.涤痰息风,开窍定C.平肝息风,安神定痛D.疏肝和胃,健脾化痰E.清热泻火,顺气豁痰【答案】A15、患儿,2岁。

噎膈怎样治疗?

噎膈怎样治疗?

噎膈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噎膈的治疗方法,治疗噎膈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噎膈应该吃什么药。

*噎膈怎么治疗?*一、中医【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标本虚实因忧思恼怒,饮食所伤,寒温失宜,引起气滞、痰结、血瘀阻于食管,食管狭窄所致者为实;因热饮伤津,房劳伤肾,年老肾虚,引起津枯血燥,气虚阳微,食管干涩所致者为虚。

症见胸膈胀痛、刺痛,痛处不移,胸膈满闷,泛吐痰涎者多实;症见形体消瘦,皮肤干枯,舌红少津,或面色苍白,形寒气短,面浮足肿者多虚。

新病多实,或实多虚少;久病多虚,或虚实并重。

邪实为标,正虚为本。

治疗原则依据噎膈的病机,其治疗原则为理气开郁,化痰消瘀,滋阴养血润燥,分清标本虚实而治。

初起以标实为主,重在治标,以理气开郁,化痰消瘀为法,可少佐滋阴养血润燥之品;后期以正虚为主,或虚实并重,但治疗重在扶正,以滋阴养血润燥,或益气温阳为法,也可少佐理气开郁,化痰消瘀之晶。

但治标当顾护津液,不可过用辛散香燥之药;治本应保护胃气,不宜过用甘酸滋腻之晶。

存得一分津液,留得一分胃气,在噎膈的辨证论治过程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分证论治痰气交阻症状:进食梗阻,脘膈痞满,甚则疼痛,情志舒畅则减轻,精神抑郁则加重,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大便艰涩,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方药:启膈散。

方中丹参、郁金、砂仁理气化痰解郁,沙参、贝母、茯苓润燥化痰,杵头糠和胃降逆。

可加瓜蒌、半夏、天南星以助化痰之力,加麦冬、玄参、天花粉以增润燥之效。

若郁久化热,心烦口苦者,可加栀子、黄连、山豆根以清热;若津伤便秘,可加增液汤和白蜜,以助生津润燥之力;若胃失和降,泛吐痰涎者,加半夏、陈皮、旋覆花以和胃降逆。

津亏热结症状:进食时梗涩而痛,水饮可下,食物难进,食后复出,胸背灼痛,形体消瘦,肌肤枯燥,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渴欲饮冷,大便干结,舌红而干,或有裂纹,脉弦细数。

治法:养阴生津,泻热散结。

方药:沙参麦冬汤。

中医治疗食道癌(噎膈)经方1则,化浊解毒、散结扶正

中医治疗食道癌(噎膈)经方1则,化浊解毒、散结扶正

中医治疗食道癌(噎膈)经方1则,化浊解毒、散结扶正
噎膈系指吞咽梗阻,饮食难下,纳而反出的一类疾病。

分别言之,噎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胸膈阻塞,饮食不下,或食入即吐。

根据临床所见,噎证常为膈证的前驱现象,膈证多属噎证的严重后果,或噎与膈同时并见;因此,合称噎膈。

正如张石顽《千金方衍义》所说:“噎之与膈,本同一气,膈证之始,靡不由噎而成”。

本证的病位在于食道,属胃气所主。

《古今医案按》引叶天士“食管窄隘使然”之说,即明确指出噎膈的基本病理改变为食道狭窄,本病初期,多属邪实,因气滞、痰阻、血瘀三者交互搏结于食道、胃脘,阻塞了通降之道,而致上下膈塞不通,久则气郁化火,津反成痰,津液亏损,阴血耗竭,气血生化乏源,故后期则由实转虚,由于阴津日益枯槁,以致胃府失于濡养,若病情继续发展,阴损及阳,胃气虚败,脾阳不振,可表现气虚阳微的危重衰竭现象。

处方:茵陈,藿香,白花蛇舌草,藤梨根,百合,乌药,生白芍,川芎,炒白术,茯苓,紫豆蔻(后下),三七粉(冲服),儿茶,浙贝母,砂仁(后下),全蝎,山药,甘草,穿山甲(先煎)。

主治:食道癌(噎膈)。

治则:化浊解毒、散结扶正。

用法:日1剂,水煎取汁300毫升,分早晚2次服。

方解:方中茵陈、藿香、砂仁芳香化浊为君药;白花蛇舌草、藤梨根清热解毒,全蝎、穿山甲通络解毒为臣药;山药、茯苓健脾化浊为使药;甘草调和诸药,配合滋阴理气中药,诸药合用,共奏化浊解毒、散结扶正的作用。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所述配伍、方剂药方、验方,药膳等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

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

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发表时间:2016-03-28T15:42:07.5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李彩华[导读]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中医认为噎膈多由饮食所伤、寒温失宜、忧思郁怒、劳役过度等因素,致使脏气不和、气血瘀结。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医院 415300 摘要:目的:对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措施展开分析。

方法:资料随机选择本院收治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噎膈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均以西医方法对症治疗;同期再选择噎膈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在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时以中医辩证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

结果:中医辩证治疗的观察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6.43%,明显高于行西医对症治疗的对照组患者7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认为噎膈多由饮食所伤、寒温失宜、忧思郁怒、劳役过度等因素,致使脏气不和、气血瘀结,行中医辩证治疗,可获得理想的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内科;噎膈;疗效噎膈是中医专用名词,多是指食物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的一种表现,噎可单独出现,属于膈的前驱症状,而膈多由噎发展而成。

西医所称的食管狭窄、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贲门痉挛等疾病,均可归至中医噎膈的范畴[1]。

本院近年来收治的噎膈患者,采用中医内科辩证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理想的疗效,现对患者的具体治疗资料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随机选择本院收治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噎膈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男女比例17:11,年龄54~76岁,平均年龄(68±5.08)岁;同期再选择噎膈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男女比例19:9,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7±6.37)岁;两组患者入院治疗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症状,其中,食管溃疡后噎膈共14例,食道狭窄后噎膈共11例,食管癌后噎膈共8例,急性肾炎后噎膈共7例,胃食管反流后噎膈共6例,贲门痉挛后噎膈共4例,其他疾病致噎膈共6例。

2015年上半年广西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辨证论治:噎膈的治疗原则2014-08-09考试题

2015年上半年广西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辨证论治:噎膈的治疗原则2014-08-09考试题

2015年上半年广西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辨证论治:噎膈的治疗原则2014-08-09考试题本卷共分为2大题4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男性,2岁。

发热、咳嗽5天,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检查:听诊双下肺固定中细湿啰音,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治疗应首选A.红霉素加二陈汤B.红霉素加三拗汤C.青霉素加麻杏石甘汤D.利巴韦林加二陈汤E.利巴韦林加银翘散2、下列各项,不属急性重型肝炎典型表现的是A.黄疸迅速加深B.出血倾向明显C.肝大D.出现烦躁、谵妄等神经系统症状E.急性肾功能不全3、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病理变化,错误的是A.胰腺肿大、水肿B.胰腺周围有少量脂肪坏死C.胰实质坏死和出血D.间质中有炎症细胞浸润E.病变累及部分或整个胰腺4、疾病的发生是A.邪正相搏B.邪气盛C.正胜邪负D.邪胜正负E.邪气不盛,正气也不虚5、请问,你诊断为何病A.痴呆(心气亏虚)B.痴呆(髓海不足)C.痴呆(痰迷心窍)D.痴呆(瘀阻脑窍)E.痴呆(脾肾亏虚)6、患者,女,29岁。

诊断为绒癌。

首选的治疗措施是A.化疗B.放疗C.手术治疗D.先化疗后手术E.先手术后化疗7、患者胸闷刺痛,痛有定处,有时痛引肩背,恶心呕吐,口中粘腻,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面部暗青,舌紫暗苔白腻,脉弦滑。

其治法是A.豁痰化瘀B.祛瘀止痛C.豁痰理气D.通阳泄浊E.益气养阴8、某女,40岁。

出现胃脘胀满,脘痛连胁,嗳气频频,吞酸,大便不畅,心烦易怒,喜太息,苔薄白,脉弦。

针灸治疗宜取A.足三里、内关、中脘、胃俞B.足三里、内关、中脘、膈俞C.足三里、内关、气海、关元D.足三里、内关、中脘、三阴交E.足三里、内关、中脘、太冲9、类风湿性关节炎之风湿热郁证治宜A.蠲痹汤B.大秦艽汤C.三痹汤D.独活寄生汤E.知柏地黄汤10、正常胸部叩诊不可能出现的是A.清音B.实音C.浊音D.鼓音E.过清音11、男性,8岁。

中西医结合治疗噎膈

中西医结合治疗噎膈

中西医结合治疗噎膈摘要】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噎膈。

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辨证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本病的辨病治疗决不可忽视。

食道良恶性狭窄及食管功能性疾病应当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针对食管功能性疾病,在西药抗酸、抗反流治疗的同时,运用中医理气和胃通降方法如运用二陈汤、半夏厚朴汤等,可调节胃肠动力,而鹅管石、威灵仙、急性子等更能调节食道功能,辅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具有抗癌防变之效。

本病后期有产生恶变的可能,应注意定期复查。

【关键词】噎膈中西医结合治疗噎指吞咽时梗噎不顺;膈指饮食格拒不入,或食人即吐。

噎膈是以饮食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临床上噎证常为膈证的先驱。

噎膈可由咽、食管、或贲门部位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引起,如食管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管憩室、食管炎、弥漫性生食管痉挛等;此外,噎膈亦可是全身性疾病的消化道表现。

多由忧思郁怒、饮食所伤、寒温失宜、劳役过度,致脏气不和,气血瘀结填塞胸膈,结于心下而成。

病史主要通过望、问、触等来采集,临床医师应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并进行相应检查,首先应注意询问梗阻出现的时间、有无合并其他系统的疾病、是否合并用药等,并考虑:①食管器质性梗阻引起的吞咽障碍;②食管动力障碍性吞咽困难;③口咽性吞咽障碍。

本病需同时排除假性咽下困难,后者大多在咽、颈、胸骨后有团块样堵塞感,但又不能指出具体部位,进食流质及固体食物均无困难,常伴有神经官能症,为“癔球”,不属本范围。

1西医治疗思路1.1病因治疗1.1.1.对食管恶性肿瘤梗阻导致的吞咽困难,应尽量采取手术切除或放化疗手段进行治疗。

1.1.2.对食管良性肿瘤如息肉、平滑肌瘤、脂肪瘤等如不采取手术方案,可采取内镜下微波、电凝电切、氩等离子束凝固术(APC)等治疗,并注意监测随访。

1.1.3.对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可根据具体病情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案。

如对胃食管反流未合并食道狭窄的食管功能障碍,可采取:①抑制胃酸,减少反流物的刺激。

?启膈散是中医人人皆知的治疗噎膈的代表方

?启膈散是中医人人皆知的治疗噎膈的代表方

启膈散是中医人人皆知的治疗噎膈的代表方因为在现代中医教材编写内容中,像启膈散这样“擒贼先擒王”的名方太少太少。

但可能是大家对这样平淡的药能治疗噎膈这样的急症大症心存疑虑吧,真正应用的医师并不多。

河北医大四院中医科李晶主任应用经验较多,感悟很深,认为本方对缓解症状有明显疗效。

而且往往加石见穿、急性子、山慈菇、威灵仙、全蝎、壁虎。

本方出自《医学心悟·卷三》,由沙参、丹参、茯苓、川贝母、郁金、砂仁壳、荷叶蒂、杵头糠组成。

我认为,本方针对的是噎膈的核心病机——燥湿相混,气滞血瘀,升降失常。

所以用沙参、川贝母养肺胃之阴,茯苓、砂仁壳燥湿化痰,两两相对,再配以润燥于一身的杵头糠和之,郁金丹参理气活血,荷叶蒂升清而达到降浊的目的。

但还缺乏寒热胶结、痰毒阻塞的主要病机。

所以作者程国彭也很客观地说:“古方治噎膈,多以止吐之剂通用,不思吐,湿症也,宜燥。

噎膈,燥症也,宜润。

经云:三阳结谓之隔。

结,结热也,热甚则物干。

凡噎膈症,不出胃脘干槁四字。

槁在上脘者,水饮可行,食物难人。

槁在下脘者,食虽可人,久而复出。

夫胃既槁矣,而复以燥药投之,不愈益其燥乎?是以大、小半夏汤,在噎膈门为禁剂。

予尝用启膈散开关,更佐以四君子汤调理脾胃。

挟郁者,则用道遥散主之。

虽然,药逍遥而人不逍遥,亦无益也。

张鸡峰云:此症乃神思间病,法当内观静养。

斯言深中病情。

然其间有挟虫、挟血、挟痰与食,而为患者皆当按法兼治,不可忽也。

”他的加减法是:“虚者,加人参。

前症若兼虫积,加胡连、芜黄,甚则用河间雄黄散吐之。

若兼血积,加桃仁、红花,或另以生韭汁饮之。

若兼痰积,加广橘红。

若兼食积,加卜子、麦芽”。

-王三虎《中医抗癌临证新识》。

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

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

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发布时间:2021-05-20T12:39:27.9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1期作者:宋一劼[导读] 目的本研究探讨噎膈中的临床治疗措施宋一劼内江市中医医院内1科 641100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噎膈中的临床治疗措施。

方法针对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共计30例患者进行病例分析,能够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中医诊疗理论,总结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方法。

结果所有患者均负荷中医噎膈的诊断标准,按照不同病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结论传统中医针对噎膈治疗具有独特作用,需掌握传统医学诊疗理论以及实践措施,以发挥中医的现代临床价值。

引言噎主要是指患者在吞咽过程中哽噎不顺,膈主要是指在饮食中格拒不入或者出现食入即吐的问题。

噎膈是以饮食吞咽受阻或者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特征的。

临床上噎症状常是膈症状的先驱,噎膈是由咽食管或贲门位置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的,比如贲门癌,食管癌,食管炎,贲门痉挛等。

除此之外,噎膈也是全身疾病的重要消化道表现。

关键词:中医内科;临床;噎膈;治疗1研究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符合噎膈的典型症状和体征,经中医临床诊断为噎膈。

在本研究中30例患者中男性和女性分别有19例和11例。

病程为7天到2个月。

1.2研究方法(1)中医诊断及鉴别第一,噎膈的诊断。

噎主要是在患者吞咽过程中存在哽咽不利感,膈是指在饮食过程中格拒不下,或食入之后很快吐出,噎可单独出现不会伴有嗝的表现,而嗝通常有噎的前期症状,两者并称。

第二,病症鉴别。

梅核气,该症状大多表现在咽部,存在团块样堵塞感,具体特点为患者在进食流质或固体食物时无困难,与噎膈有显著差别。

反胃,该症状是指饮食能入于胃,但停留胃中无法消化,排空停止一段时间之后饮食会出现呕吐,以呕吐宿食为主,常伴有朝食暮吐或暮时朝吐的现象,与噎膈不同,主要是由于反胃病症患者吞咽无障碍,而噎膈是以吞咽饮食困难为主。

关格,该症状主要是指患者小便不通并且呕吐不止,常伴随呕吐并且渐渐大小便不通的症状,关格初期饮食能人,小便正常,而在后期滴水不入,大便不通,阳衰阴结,逐渐形成阴阳离绝的症状,与关格类似,但该疾病经补液治疗之后,小便可下,与关格补液治疗后小便不下还存在一定差别。

名中医柳毓泉经验——噎膈(蜂蜜单方治食管炎)

名中医柳毓泉经验——噎膈(蜂蜜单方治食管炎)

名中医柳毓泉经验——噎膈(蜂蜜单方治食管炎)
严某,女,27岁,1999年4月9日诊。

患食管炎5年,胸骨后时有灼痛,吞咽不利,胃镜检查:食管黏膜充血,肿胀,红斑,黏膜表面粗糙不平,屡治效欠佳。

诊见:形体衰弱,中气不足,咽干,时口渴,舌红少苔,脉可。

证属阴虚燥热之食管炎。

嘱单服蜂蜜,每日早晚各服一羹匙,慢慢咽下,或以温开水冲服,以愈为度。

患者自服后,胸骨后灼痛渐减,精神日旺,坚持服4个月,共服食蜂蜜8kg,病愈,此后一直未复发。

按语:
蜂蜜是百花之精华,合露气以酿成,性凉,有润肤补虚,止痛解毒,疗口疮、火烫、疮疡等用。

《神农本草经》谓:“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

”余一受“止痛解毒,除众病”之启发,二是得益于退休回到家中,发觉16年前盛在一瓶装1000片四环素片的玻璃瓶中的蜂蜜竟然保鲜如初,其抗腐、消炎力之强令我惊叹!受以上启发用治食管炎而取效。

噎膈(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噎膈(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噎膈(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证治方药】(一)气郁不畅1,临床表现:吞咽梗塞,噎食不利,胸膈胀痛痞满,胀甚于痛,或嗳气多,偶有食物反流,精神抑郁或烦劳紧张后症状加重。

舌苔薄白,脉沉细或沉弦。

2,病因病机:忧思伤脾,郁怒伤肝,气郁不畅,胃气不和。

3,治法:理气解郁。

和胃降逆。

4,方剂:香附旋覆花汤(《温病条辨》)合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药物:香附10g,旋覆花10g(包),法半夏10~15g,陈皮5~l0g,苏叶10g,茯苓10~15g,厚朴5~10g,生姜5~10g。

方义:香附、厚朴理气降逆,旋覆花、苏叶、生姜和胃通降,半夏、陈皮、茯苓凋中化痰。

加减:胸膈胀痛甚者,苏叶易苏梗,加降香,川楝子、郁金,理气止痛。

呕吐甚者,加代赭石、竹茹、黄连:吞酸、烧心、口苦者,加黄连、吴蓖、白芍,降逆止呕。

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全瓜萎通下。

5,变通法:呕吐甚者,用旋覆代赭石汤(《伤寒论》)合苏叶黄连汤(《温热经纬》)。

著肺胃不降,气火上郁,食入噎阻暖气,大便不爽,可用轻剂清降,如枇杷叶、杏仁、郁金、瓜蒌、苏子、降香、山栀等(《临证指南医案》)。

(二)痰气交阻1,临床表现:吞咽梗阻,胸膈痞满疼痛,暖气呃逆,呕吐痰涎或食物,口干咽燥,大便秘结,形体逐渐消瘦。

舌质偏红。

苔薄腻或黄腻,脉弦精或弦细。

2,病因病机:肝气犯胃。

胃失和降:脾气不健,痰湿中阻。

痰气交阻,饮食不下。

3,治法:开郁理气,化痰润燥。

4,方剂:启膈散(《医学心悟》)加减。

药物:沙参15g,茯莓15g,丹参15~30g。

川贝母10g。

郁金10g,砂仁壳5~10g<后下),荷叶蒂10g,杵头糠10g。

方义:郁金、砂仁壳开郁理气,沙参、丹参润燥养阴、化瘀止痛,杵头糠、荷叶蒂和胃降逆、启膈止呕,茯苓健脾和胃。

加减。

津伤便秘者。

加生地、麦冬、玄参。

增液通便:气虚乏力者,加党参、太子参,益气健脾:胸膈疼痛甚者,加降香、檀香理气止痛一呕吐、呃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黄连、竹茹,止呕降逆。

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

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

中医内科临床噎膈的治疗发布时间:2022-02-18T03:38:42.950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10期作者:立媛1 韩宏胜1 孟妍2 栾雪薇1 高金涛 1马赫1 李波1 Δ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对中医内科临床阶段的噎膈治疗方法予以探讨。

方法从噎膈的中医诊断等层面入手加以分析,在充分掌握发病机理的基础上,对病情的发生特点予以探讨。

结果噎是膈的前驱症状,而膈在通常情况下是由噎发展而形成。

王立媛1 韩宏胜1 孟妍2 栾雪薇1 高金涛 1马赫1 李波1 Δ通讯作者(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摘要:目的对中医内科临床阶段的噎膈治疗方法予以探讨。

方法从噎膈的中医诊断等层面入手加以分析,在充分掌握发病机理的基础上,对病情的发生特点予以探讨。

结果噎是膈的前驱症状,而膈在通常情况下是由噎发展而形成。

关键词: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噎膈治疗当出现噎膈症状时,主要是由于饮食吞咽受阻或者食入即吐等现象所引发,在临床阶段通常会将噎作为膈的前驱。

噎膈可由咽食管等功能性或者器质性病变所引起,需要在中医内科临床阶段对噎膈的治疗方法予以探讨。

一、中医诊断与鉴别1.对噎膈的诊断噎是指在吞咽过程中,由于存在哽咽的状态,从而造成了不利感,而膈则是在指饮食格拒不下的情况下,或者在食物之后快速的吐出情况,也可以以单独的形式存在,在通常情况下,并不伴随着膈的出现,而膈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会由噎为前驱症状,且两者之间具有并称的状态。

2.病证鉴别 2.1梅核气在存在梅核气等病症的过程中,通常会由于吞咽部位区域存在团块样的堵塞感,而导致其主要特点为:在进食流质型或者固体型的食物时,均不会存在较大的困难,与噎膈之间具有较大的区别。

2.2关格关格主要是指小便不通畅等特点,当出现噎膈等症状时,在起初阶段能够顺利饮食,且小便处于正常的状态。

但在后期出现滴水不入的情况,且大便缺乏通畅性。

与关格相似,在治疗关格等病症时,可以采用补液治疗的方法,有助于保障小便的通畅性,可以与关格补液治疗后的小便情况进行区分,从而实现对相关病症的有效辨别。

名中医孙秉严,治疗食管癌经验方:噎膈志断汤

名中医孙秉严,治疗食管癌经验方:噎膈志断汤

名中医孙秉严,治疗食管癌经验方:噎膈志断汤
用药组成
远志、川续断、扁豆花、白芍、枇杷叶、钩藤、鸡内金、沙苑子、海浮石、柿蒂、砂仁、桃仁,代赭石、九香虫、党参、天门冬
功效和作用
益气养阴、顺气降逆、软坚化痰
用药分析
本方是在段志纯经验方“噎膈汤”基础上加味而成。

远志、川续断补益肝肾,钩藤、九香虫通络止痛,鸡内金、沙苑子、砂仁调节脾胃功能,海浮石、代赭石、柿蒂、枇杷叶软坚散结、降逆化痰,桃仁、党参、天门冬、白芍、扁豆花滋阴活血、养阴生津。

本方既有抗肿瘤作用,又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与临床用于食管癌治疗时所表现出的调整机体整体功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症状、延长寿命的疗效相符,充分体现了中药复方多途径抑瘤的特点。

随证加减
胸中闷热加红花、苏木散瘀通络;胸胁闷胀加柴胡、香附、青皮理气宽胸;
胸胁疼痛加乳香、没药、延胡索通络止痛;呕吐黏沫加姜半夏、制南星、陈皮化痰降逆;
食欲不振加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生姜、大枣健脾和胃;
气短乏力加黄芪、党参、五味子益气扶正;失眠加炒酸枣仁、夜交藤、珍珠母镇静安神;
咽喉干燥加玉蝴蝶、射干、知母养阴利咽;大便秘结加肉苁蓉、当归、杏仁润肠通便。

噎膈中医临床治疗最佳方

噎膈中医临床治疗最佳方

噎膈中医临床治疗最佳方噎膈中医临床治疗最佳方;噎膈是指食物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的一种疾病。

噎膈多见于高年男子。

噎与膈有轻重之分,噎是吞咽不顺,食物哽噎而下;膈是胸膈阻寒,食物下咽即吐。

故噎是膈的前驱症状,膈常由噎发展而成。

西医中的食道炎、食道狭窄、食道溃疡、食道癌及贲门痉挛等均属本病范畴。

噎膈- 症状表现噎膈噎是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是指胸膈阻塞,饮食不下。

噎可单独出现,但可以是膈的前驱症状,临床常噎膈并称。

当辨清其性质,对治疗有重要作用。

1、吞咽梗阻,胸隔痞闷隐痛,大便艰涩,口干咽燥,形体逐渐消瘦,舌红,苔白腻,脉弦细者,是痰气交阻之噎膈。

肝气郁结,兼有痰湿内阻,气郁不畅,痰气交阻于胸隔故噎隔。

2、胸隔疼痛,食不得下而复吐出,甚则水饮难下,大便坚如羊矢,或吐咖啡色液体,形体消瘦,肌肤枯燥,舌红少津,或见瘀斑,脉细涩者,是瘀血内结之噎隔。

瘀血内阻于食管,气机升降失司,故噎隔。

3、胸隔疼痛,饮食不下,面色晄白,形寒气短,泛吐清涎,面浮,足肿,舌淡少津,脉沉细弱者,是阳虚气衰之噎膈。

久病阴阳互损,中气衰败,升降失司故噎膈。

噎膈- 病因病机噎膈可造肝郁本病的发生,多由忧思恼怒、饮酒嗜辛、劳伤过度,导致肝郁、脾虚、肾伤,形成气郁、血瘀、痰凝、火旺、津枯等,一系列病理变化所致。

其病变部位,虽然主要在食道和胃,但与肝、脾、肾等脏的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

1、忧思郁怒,痰气交阻:忧思伤脾,脾伤则气结,以致运化失调,津液不布,聚而成痰。

恼怒伤肝,肝伤则气郁,使疏泄失职,血行不畅,积而成瘀。

痰瘀阻寒食道。

饮食难以下行,久之精微不能生化,津液日益干涸,上下不得流通,而成噎膈。

徐灵胎指出:“……噎膈之症,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膈胃气。

”指出了构成本病的主要病机。

2、饮食不节,痰热瘀结:饮酒过多,或恣食辛躁之品,久而积热消阴,津伤血少,痰热瘀结,致使食管干涩,食道狭窄而发为噎膈。

病变补起,损伤胃津,继而则肾阴受损,且可由阴损而致阳衰,成为气虚阳微之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噎膈
发表时间:2011-12-23T11:16:20.8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6期供稿作者:李萍[导读] 本病后期有产生恶变的可能,应注意定期复查。

李萍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欣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5460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6-0295-02 【摘要】目的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噎膈。

方法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辨证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本病的辨病治疗决不可忽视。

食道良恶性狭窄及食管功能性疾病应当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针对食管功能性疾病,在西药抗酸、抗反流治疗的同时,运用中医理气和胃通降方法如运用二陈汤、半夏厚朴汤等,可调节胃肠动力,而鹅管石、威灵仙、急性子等更能调节食道功能,辅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具有抗癌防变之效。

本病后期有产生恶变的可能,应注意定期复查。

【关键词】噎膈中西医结合治疗
噎指吞咽时梗噎不顺;膈指饮食格拒不入,或食人即吐。

噎膈是以饮食吞咽受阻、或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临床上噎证常为膈证的先驱。

噎膈可由咽、食管、或贲门部位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引起,如食管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管憩室、食管炎、弥漫性生食管痉挛等;此外,噎膈亦可是全身性疾病的消化道表现。

多由忧思郁怒、饮食所伤、寒温失宜、劳役过度,致脏气不和,气血瘀结填塞胸膈,结于心下而成。

病史主要通过望、问、触等来采集,临床医师应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并进行相应检查,首先应注意询问梗阻出现的时间、有无合并其他系统的疾病、是否合并用药等,并考虑:①食管器质性梗阻引起的吞咽障碍;②食管动力障碍性吞咽困难;③口咽性吞咽障碍。

本病需同时排除假性咽下困难,后者大多在咽、颈、胸骨后有团块样堵塞感,但又不能指出具体部位,进食流质及固体食物均无困难,常伴有神经官能症,为“癔球”,不属本范围。

1西医治疗思路
1.1病因治疗
1.1.1.对食管恶性肿瘤梗阻导致的吞咽困难,应尽量采取手术切除或放化疗手段进行治疗。

1.1.2.对食管良性肿瘤如息肉、平滑肌瘤、脂肪瘤等如不采取手术方案,可采取内镜下微波、电凝电切、氩等离子束凝固术(APC)等治疗,并注意监测随访。

1.1.3.对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可根据具体病情采取对应的治疗方案。

如对胃食管反流未合并食道狭窄的食管功能障碍,可采取:①抑制胃酸,减少反流物的刺激。

宜采用H2受体阻滞剂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或质子泵阻滞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②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莫沙比利等。

对贲门失弛缓征、弥漫性食管痉挛、胡桃夹食管采用消心痛、硝苯地平以扩张食管括约肌,有助于食管排空。

1.1.4.由其他疾病引起食管受累者,应针对原发病治疗。

1.2对症治疗
1.2.1.对食管恶性梗阻导致吞咽困难者,如已失去根治机会,可采取经内镜或X线下食管扩张及支架植入术。

1.2.2.食管良性狭窄导致的吞咽困难,可采取内镜下食管探条或球囊扩张术。

1.2.3.对贲门失弛缓症导致的吞咽困难,除采取食管扩张术外,可采取食管下括约肌内肉毒碱毒素注射法。

2中医辨治思路
2.1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重点在辨其虚实,明其脏腑,分清气、血、痰三者之间的关系,注意气血阴阳损耗之轻重及本虚与标实的转化。

2.1.1.辨噎与膈噎指吞咽时梗噎不顺;膈指饮食不下,或食入即吐,噎与膈可分别出现,二者相互关联,噎证常为膈证之先导,噎轻而膈重,及早辨明有助于把握病情发展的趋势,预测疾病的预后。

2.1.2.辨虚实
(1)从病因分:噎膈因于七情失调、酒食所伤、寒温失调而致肝气郁结、肝胃郁热、痰浊血瘀内阻者多属实证;劳倦内伤、脾胃虚弱而致胃中干枯者,多属虚证。

(2)从病程分:新病多实,或实多虚少;久病多虚,或虚中夹实。

(3)从主证分:吞咽困难,梗塞不顺,疼痛者多实;食道干涩,饮食不下多虚;食入即吐,涌吐痰涎多实,津液干涸,格拒不入。

吐涎沫者多虚。

2.1.3.气、血、痰病程较短,时发时止,随情绪而波动,胸脘痞闷,嗳气则舒,多在气分;病程较久,固定不移,吞咽不畅,舌有瘀点瘀斑,多在血分,食入即吐,涌吐痰涎多属痰。

2.1.4.分清标本虚实本病可由实转虚,因虚致实,或虚实夹杂;正虚为本,气滞、痰凝、瘀阻、郁热为标。

2.2常见证候
2.2.1.肝郁气滞证见食入噎而不畅,或进食疼痛,情绪不畅或烦劳紧张后症状尤著,胸闷嗳气,或食后嗳气而致食物反流,舌苔白,脉象细弦或正常。

2.2.2.肝胃郁热证见进食不畅,反酸烧心,食入疼痛,呕吐,食入反流,口干苦,嗳气多,心烦易怒,两胁作胀,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2.2.3.痰气交阻证见吞咽梗阻,胸膈痞满,或疼痛,嗳气,呃逆或呕吐痰涎或食物,口于咽燥,大便艰涩,形体消瘦,舌偏红,苔薄腻,脉弦细而滑。

2.2.4.痰瘀交阻证见吞咽梗阻,胸膈疼痛,食不能下,进食则吐,泛吐黏痰或吐下如赤豆汁,或便血,面色晦黯,形体羸瘦,肌肤甲错,舌质红或带青紫,少津,脉细涩。

2.2.5.胃阴亏虚证见吞咽梗涩而痛,饮水可下,食物难进,或食入呕吐,夹有黏痰,形体消瘦,肌肤枯燥,口干咽燥,欲饮凉水,或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质红而干,有裂纹,脉弦细而数。

2.2.6.气虚阳微证见吞咽受阻,饮食不下,面色苍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泛吐涎沫,腹胀,舌胖淡,苔白,脉细弱或沉细。

2.3拟定治疗原则
本病初期系气血痰三者互结于食道,以标实为主,常见肝郁气滞,肝胃郁热、痰气交阻,瘀血内结等,根据气结、痰阻、血瘀的不同,分别以开郁行气、清热化痰散结、破结行瘀之法,兼以滋阴润燥;后期由实转虚,由气及血,以本虚为主,常津亏热结,气虚阳微,应根据津血枯涸和气虚阳微程度,采用滋阴泻热、温补脾肾等方法。

3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3.1.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辨证治疗在本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本病的辨病治疗决不可忽视。

食道良恶性狭窄及食管功能性疾病应当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食管癌患者在辨证的基础上,宜加用龙葵、白花蛇舌草、蛇莓、石打穿、石上柏、半枝莲、蜀羊泉、山豆根、藤梨根等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以对病治疗,另可配合守宫、蜂房、威灵仙、穿山甲等以改善梗阻。

针对食管功能性疾病,在西药抗酸、抗反流治疗的同时,运用中医理气和胃通降方法如运用二陈汤、半夏厚朴汤等,可调节胃肠动力,而鹅管石、威灵仙、急性子等更能调节食道功能,辅以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具有抗癌防变之效。

本病后期有产生恶变的可能,应注意定期复查。

3.2.加强放化疗期间及术后扶正解毒治疗放疗期间,大多伴有放射性损害,表现为实热证或热毒证,甚则伤阴,出现津液不足表现,因此应配合清热解毒,养阴扶正、凉血散瘀之法;化疗期间,多伴有气血亏虚,甚则胃气大伤表现。

连续化疗后,应加强补气健脾补肾、养胃扶正解毒、填精养血的方法,有助于病人尽早恢复,并可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
[1]戴瑞鸿. 内科疾病诊断标准.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1.197~198
[2]李建生,余学庆,胡金亮,程龙;中医证候标准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3]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95-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