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会计造假及其审计方法

合集下载

实务中常见的会计造假及审查

实务中常见的会计造假及审查

实务中常见的会计造假及审查
会计实务中常见的会计造假及其相应的审查方法如下:
1.签发并承兑无合同的商业汇票或非法的商业汇票。

对此,应审查应付票据明细账,若其摘要不清,账目设置不合规,如没有设置“应付票据备查簿”,应进一步审查其合同和有关原始凭证,查明其真实性。

必要时,应与收款单位核对账目,以查证其存在的问题。

2.应付票据长期挂账。

如果应付票据超过其付款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①利用“应付票据”账户,转移收入。

②购销双方存在经济纠纷。

③付款单位无力支付货款。

对此,审查人员首先查证其真实性(可利用上述方法)。

在此基础上,询问知情人员,调查有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查明存在的问题。

3.错付票款。

如由于银行失误,将其他单位的票款转入本企业,企业通知银行付款,导致票款错汇。

对此,审查人员应认真核对减少应付票据登记簿的收款单位金额和付款期与银行来的商业汇票收款单位、金额和付款期是否一致,有无拖欠和提前支付以及错付现象。

4.应付票据金额与发票金额不一致。

对此,审查人员应认真核对票据金额与发票金额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应查询有关知情人员,查证有无利用票单差异,从中收取好处费和其他非法活动。

对企业会计舞弊的形式与审计方法的探讨

对企业会计舞弊的形式与审计方法的探讨

对企业会计舞弊的形式与审计方法的探讨企业会计舞弊是指企业为达到自己的利益而对会计核算、报表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欺骗、篡改或虚假陈述的行为。

由于企业会计舞弊会给投资人或债权人造成财务损失,所以审计师需要通过审计方法来检验企业财务报表是否真实。

一、企业会计舞弊的形式1. 收入虚增企业会通过虚假销售,将本应为成本的费用,安排在收益部分或隐瞒不报;非经营性收入虚报等方式来虚增收入。

2. 利润虚高利润虚高是企业为达到上市、借款或吸引投资者等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之一,利润虚高的手法,企业可以有意笼统地安排费用,省去部分成本的核算,使企业的净利润呈飙升之势。

3. 费用隐隐费用隐瞒是指企业为了减小利润,可能会把一部分不应列为费用的支出或把本来应列在平衡表资产项目里的支出(比如投资、长期资产)强行列为费用。

4. 资产虚增以企业长年累月大量冗余资产清单中的资产,篡改资产价格、部分虚构等方式虚增资产。

5. 省税漏税假如有企业只要养成“耍小聪明、作法不规范”这个习惯,结果就会掉入到漏税或者是少税的陷阱中。

二、对企业会计舞弊的审计方法1. 预防性审计预防性审计这是在公司发生会计舞弊之前,审计师首先辨别公司是否是容易发生舞弊的公司,然后去寻找该公司是否有良好的内部控制措施。

2. 发现性审计发现性审计则是在公司可能已经存在会计舞弊的时候,审计师进行检查资料,再通过特殊程序来调查这些异常的情况,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帮助审计师发现会计舞弊的行为。

3. 认定性审计认定性审计是审计师对审计某个特定方面,发现客户违反会计准则、政府规定、公司政策等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

审计师是通过斟酌所得到的证据来认定客户是否犯有会计舞弊行为,然后对会计舞弊行为进行报告。

为了排除企业会计舞弊的隐患,审计师需要尽可能地提高审计质量和技术水平。

审计师的审计工作不仅需要承担监督和检查企业会计核算准确性的任务,还需要防止企业会计舞弊的发生,保护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浅谈会计舞弊行为及其审计策略(一)

浅谈会计舞弊行为及其审计策略(一)

浅谈会计舞弊行为及其审计策略(一)【摘要】本文对会计舞弊行为及审计策略进行了讨论。

从行为特征来看,会计舞弊主要包括虚构业务内容、虚列凭证、制造虚假余额,用往来账户偷逃税款,隐瞒收入,虚报损失以及调节费用和利润等手段。

本文在研究会计舞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审计的策略。

【关键词】会计舞弊;审计;财务一、引言近年来,国内外会计舞弊及审计失败案件频频出现,使得企业会计舞弊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舞弊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舞弊行为主体的范围很广,可能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

尽管早期的审计准则不承认注册会计师负有舞弊审计责任,但迫于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压力,独立审计职业界纷纷修订执业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充分关注由会计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因此,会计师必须具备识别会计舞弊的手法,以防范和减少审计风险。

二、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会计舞弊分为员工舞弊和管理层舞弊。

无论是何种舞弊,都有可能涉及被审计单位内部或与外部第三方的串谋,而舞弊行为的目的则是为特定个人或利益集团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

具体而言,会计舞弊的行为特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虚构业务内容,虚列凭证,制造虚假余额这是一种常见的形式,舞弊通过改动凭证或直接虚列支出进行,如财务人员利用企业偷逃个人所得税的做法,将工资虚拟名单中增加名字和金额,以达到贪污的目的。

有时财务人员将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故意算错,用转账支票套购商品或者擅自提现等。

(二)商业企业用往来账户偷逃税款按照规定,一般纳税人的进项税额在款项付讫后才可抵扣。

为了逃避税款,在款项不足付款或不愿付款的情况下,企业领导授意财务人员,用以往年度或已下账的付款存根或未用支票存根对日期进行改动,作为抵扣付款凭证,这是企业套取税款的一种非法的舞弊行为。

企业赊销商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本应及时收回,但购货单位为了长期占用应付货款,销售企业经销人员和财务人员为了从购货单位谋取私利,而合谋长期拖欠货款,造成企业应收销货款长期挂账。

如何针对会计造假进行审计

如何针对会计造假进行审计

如何针对会计造假进行审计会计造假与其他方面的舞弊是相互关联的,如原始凭证、银行对账单、商业票据等,最后都归结为会计造假,这里仅介绍常见的违背会计准则和行业制度方面的会计造假。

一、收入完整性对财政专项资金收入的审计主要从其完整性入手,审查所有的收入是否都入账了,也就是是否少作收入。

专项资金的收入来源渠道主要有上级财政或部门预算安排拨入、本级财政预算配套、按规定征收筹集、接受社会捐赠等。

(一)改变会计科目如审计中发现,某县交通局收到一笔上级直接拨入的公路建设资金,长期挂在“暂存款”科目,不反映收入,发生的支出冲减“暂存款”,而这些支出超出了资金使用范围,但因为是在往来科目内,支出时不接受财政监督管理。

会计年报做了二份,一份是对付财政和审计的,依然按“暂存款”报告,一份是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的,按“上级补助收入”报告。

审计只需对这些敏感会计科目重点关注,一是审查银行账户,看资金来源和用途;二是与财政拨入资金核对,看其是否按财政拨入项目归入对应的会计科目;三是审查往来账的收支情况,从而发现资金收支的性质。

(二)设置“账外账”如某县社保局为了筹建社保大楼,在单位财务账之外设立了一本“基建账”,收支全部通过出纳的活期存折或现金运作。

审计发现,该局收取部分单位的养老金、实物参保资产的租金等不做养老金收入,而是作为基建资金来源,建筑商应缴纳的职工养老金与社保局应支付的建筑工程款互相抵消,一边做基建收入,一边做基建支出。

而应支付给参保单位的退休工资等,直接在养老金专户上列支。

“账外账”可以采用思维联想法进行审计,社保大楼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审计人员首先要想到如此大的工程投入,资金来源于何处?养老金账上没有参保单位缴纳养老金的收入,却有退休费用的支付,或虽有收入,但收入与支出明显不对称,审计人员就要分析联想到是否存在养老金收入不入专户账的情况。

(三)通过下级入账如某县民政局接受一省外企业的捐赠,县民政局不做收入账,而由援助项目——某农村小学所在的民政所开具行政事业性单位内部收据。

企业会计报造假的主要手段及其审计方法

企业会计报造假的主要手段及其审计方法

企业会计报造假的主要手段及其审计方法企业会计报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重要工具,对于投资者、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润,采取了不正当手段来篡改财务数据,从而误导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本文将探讨企业会计报造假的主要手段,以及审计师可以采用的方法来揭示和预防这些做法。

一、收入虚增收入虚增是企业会计报造假最常见和常用的手段之一。

企业可以通过销售额虚增、收入确认不当、提前认收入、假冒客户等手段来夸大营业收入。

例如,企业可以将一部分销售额认为是合同签署后的收入,而不是发货后的收入;或者企业可以创造虚假的销售合同和进货凭证来虚增销售额。

这些手段让企业看起来利润丰厚、运营良好,吸引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审计方法:审计师可以通过收入确认的内部控制测试来发现收入虚增的迹象。

审计师可以比较销售和实际发货的时间间隔,检查销售合同和进货凭证的真实性,并与客户进行核实以确定销售交易的真实性。

此外,审计师还可以对销售相关的内部控制措施进行评估,以确保货物的真实性和收入的正确确认。

二、费用减少费用减少是企业会计报造假的另一种常见方式。

企业可以通过低估成本、推迟费用确认、夸大资产价值等方式来减少成本费用,增加利润水平。

例如,企业可以将费用转化为预付款项,推迟费用支出的确认;或者企业可以夸大固定资产的价值,减少折旧和摊销费用。

这种做法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审计方法:审计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会计期间的费用支出、审核企业设备和资产的真实性和价值,以及对费用确认的内部控制措施进行评估来揭示费用减少的迹象。

此外,审计师还可以与供应商、承包商等相关方进行核实,确认费用支出的真实性。

三、虚假资产计量虚假资产计量是企业会计报造假的另一种手段。

企业可以通过虚报应收账款、资产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价值等方式来虚增资产价值。

例如,企业可以将已经坏账或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虚报为可以收回的资产;或者企业可以将无市场价值的长期股权投资价值夸大。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及审计防范一、会计造假的涵义及其构成(一)会计造假概述国内相关学者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方式。

吴联生(2003)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为规则性失真、行为性失真以及违规性失真。

李爽(2002)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为无意失真和故意失真两种。

有的学者还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分为技术性失真、时效性失真以及制度性失真等等。

通过综合性的分析可以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具体分被动性失真和主动性失真。

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内容进行解释: (1)被动性失真。

被动性失真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为人的主观意志没有直接的关系,由于会计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会计信息在获取的过程中容易被误解,进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发生。

(2)主动性失真。

利益相关者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采取欺骗的手段进行财务造假,本文主要提到的会计造假就属于会计失真的一种,称为主动性失真。

当利益相关者为了获取不正当的利益时,将会通过会计信息所生成的报告中进行造假和伪造信息的真实性,进而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

会计造假主要的特征如下:所谓会计造假,就是通过伪造会计信息进而隐瞒不正当获取利益的行为,会计造假是主观性的行为,会计造假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虚假信息,进而会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一定得损失。

(二)会计造假的主体会计人员是会计造假的主体,也是主要的操作者之一,由于会计人员掌握足够的会计资料,所以会计人员可以轻而易举的就完成会计信息的生成,进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在一定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由于领导施加的压力和工薪的诱惑,使得会计人员因此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

但是,会计造假行为的主体并不仅仅是指会计人员新型做假账的行为,包括了参与到会计造假行为的所有人员。

根据职位和部门的不同,对于会计造假主体可以是高层管理人员、会计人员、董事长以及监管机构等。

(三)会计造假的表现(1)资产不实。

通常情况下,企业通过高估企业资产进行提升股票的价格,包装企业的整体形象。

对会计舞弊及审计方法的探究

对会计舞弊及审计方法的探究

对会计舞弊及审计方法的探究会计舞弊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它破坏了经济秩序,扰乱了社会诚信,与构建和谐社会背道而驰。

一.会计舞弊定义会计舞弊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会计舞弊的概念学术界还没有一个较为一致的定义,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将会计舞弊用特定术语“不正当行为”表示。

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协会(AICPA)又将“不正当行为”定义为“任何对财务信息的有意错误表述或故意忽略”,这实质上是特指会计舞弊。

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将舞弊定义为: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方使用欺骗手段获取不当或非法利益的故意行为。

综合上述定义,可以给出一个进一步完善的会计舞弊的表述: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二.会计舞弊的常见形式由于企业经济活动千差万别,经营管理各具特色,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会计处理方法相当复杂,因而企业会计舞弊形式多种多样。

一般常见的形式有如下几种:一是利用关联交易,人为调节利润。

有些企业为了少报利润或偷税,从有关联的企业高价买进原材料,再将产成品低价卖给其他有关联的企业,从而扩大成本费用,少计收入,减少经营利润,偷逃税款。

二是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多计或少计收入和费用。

有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将未实现的收入作为收入入账,如在服务或工程未提供完毕之前,就确认收入实现,多计收入;有的企业对已经发生的支出不计入成本等。

三是隐匿或高估负债。

有的上市公司为了筹措资金,夸大经营业绩,故意隐匿负债。

而一旦问题被揭露出来,公司已经存在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引起股票暴跌。

四是虚构业务。

例如,有的企业为套取现金而虚构出差业务,以差旅费的名义从银行多提现金;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等。

五是多头开户。

有的企业为了偷税,将一部分业务收入转移到其他银行账户;有的是为了转移资金,逃避监督,在多家银行开设账户,供小团体或个人违规使用。

几种会计造假方法的审计对策

几种会计造假方法的审计对策

几种会计造假方法的审计对策笔者近期参加了对某食品生产公司的专项审计工作,发现该公司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造假行为。

本文在揭示该公司采用的造假基础上提出审计时应采取的对策,以期能对各位同行有所帮助。

—、采用的几种会计造假方法(一)虚增利润的操纵方法 1.该公司属于竞争激烈的食品生产加工行业,市场上类似产品供欠于求。

因食品有一定的保质期,超寸或即将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应该计是存货跌价预备并申请报废,但是公司为隐瞒不良存货损失,仍按正常销售价棉,开具发票将上述食品虚假销售给正常客户,以虚增利润同时形成虚假债权。

2.按公司营销政策,对于达到规定销售指标的客户应给予一定比例的返利;前段时期的返利经双方结算后,直接在后面的货款中扣除。

但是公司为了虚减销售用度,返利结算单不予进帐,形成虚假债权。

3.采用“阴阳”合同的方式签订非专利技术即食品生产配方及工艺流程转让合同,将“虚高”的转止价格与实际成交价的差额部分虚增投资收益,形成虚假利润,同时形成虚假债权。

(二)虚增资产价值的操纵方法 1.签订“阴阳”合同,购买非专利技术即食品生产配方及—工艺流程(与上述转让的非专利技术有区别),账面无形资产按高于实际成交价的“虚高”价格进账,从而将“虚高”受让价格与实际成交价的差额虚增无形资产价值,在以后受益期限内(该公司定为10年)摊销,同时通过某些关联单位返回该差额,用于冲减上述虚增利润形成的虚假债权。

2.采用“阴阳”合同,虚构或虚增墓建工程中的隐蔽工程价值和订制专用设备的采购价格,以抬高工程造价和固定资产购置价格,按高于实际造价或采购价的“虚高”价格进账,从而将“虚高”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额虚增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价值,在以后的使用年限内讣提折旧,同时通过某些关联单位返回该差额,用于冲减上述虚增利润形成的虚假债权。

经过此次审计,我们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原则,将该公司上述这种虚列资产、虚增利润的行为定性为会计造假,进行追溯调整以后,发现该公司近两年的经营成果实质上均亏损几千万元。

财务造假审计的方法与应对措施

财务造假审计的方法与应对措施

财务造假审计的方法与应对措施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财务报表中,通过虚构交易、隐瞒负债或资产等手法故意歪曲财务状况,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财务造假的出现对企业和投资者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使用一系列的方法来发现这些违规行为,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就财务造假审计的方法与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财务造假审计的方法1.数据分析法数据分析法是审计师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查找异常情况。

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审计师可以对财务数据进行筛选和评估,发现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较大的项目,从而引起审计师的关注。

2.内部控制评估法内部控制评估法主要是通过审计师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判断其是否完善和有效。

一旦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就有可能为财务造假提供机会。

因此,审计师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评估,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现场实地核查法现场实地核查法是指审计师实地考察企业的财务情况,与企业的管理层和财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对企业的财务文件和凭证进行核查和比对。

通过现场实地核查,审计师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是否存在财务造假的可能。

4.证据取证法证据取证法是在审计过程中,审计师通过查找相关的证据,以证实或否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审计师可以通过检查相关凭证、账簿、合同以及其他相关文件来获取证据,以便判断财务报表中是否存在造假行为。

二、财务造假审计的应对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可靠。

内部控制包括完善的会计制度和核算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以及有效的审计机制等。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减少财务造假的可能性,并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增加审计频次和强度企业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增加审计的频次和强度,以便及时发现财务造假行为。

审计师可以采取随机抽查和全面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计,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浅谈会计造假及解决对策

浅谈会计造假及解决对策

与 昕任 位 的 l 艾化层 位 负责 人为 丁达 H 到 某 种 利 益 住 往 会 向会 计 人 员施 压 , 致使 会计 人 员 违 背 现 有会 汁法 规 ,住 会 计 F 作 中 弄虚 作 假 。 因为 这 种从 属 性 往 往 不 以会 计 人 员的 主 观 愿 望为 转 移 ,昕 以 ,要恪 守 职 业道 德 , 不少 会 汁 人 员是 很 难 做 到 的 。 ( )政府 管理部 门观 念和管理上存 在错 二 位 和 缺 位 些 地 方 政 府 为 了 出政 绩 ,搞 花 架 子 ,盲 目地 下达 经 济 增 长 指标 或 者 国有 企业扭亏任务 ,或其他任务,逼着企业 为 了 完成 上级 下达 的 任 务 不 得 不 编造 虚 假 的 会计 报 表 。 ( )会计 人员缺乏职业道德 三 在 建立 市 场 经 济 体制 的过 程 『 会 }. 小 良风 气给 会计 人 员职 业 道 德造 成 了重 要 的影 响 。人 们 在 追 求 物质 利 益 时 ,个 人主 义、利 己主 义、享 乐主 义等不 良心想逐步 抬头 , 私欲不断嘭胀, 削弱 爱国j 义、 三 集 体主 义 、伞 心 全 意 为 人 民服 务 的 思想 ,部 分 会 计 人 员 不顾 会 汁 行 业实 事 求 是 、 观 公 的 道 德 规 范 。 在 个 人 利 的 驱 使 不 一 切 地 故 意 伪 造 、变 造 、隐 匿 、毁 损 会 汁资 料 , 他 们 利 用职 务 之 便 监 守 自 , 大 肆 贪 污 、挪 用 公款 ,最 终 以 身 试法 ,甚 走向断头台。
浅 谈会计 造假及解 决对策
徐 梅 长 春市第二 医院 吉林 长春 1 0 6 O 3 2
能有机结合 ,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 督 作 。虽然 有 关 部 门每 年 都 要 进行 税 收 财 筹物 价检 查 ,会 计 师 事务 所 每 年都 要 对 会计 报 表 审 讨‘ ,但 其 经常 性 .规范 性 验证 以 及r 度 、深度 、力度 都 不 能 给 企业 内部 会计 骺 督 提供 仃力 的支 持 ,进 而 难 以形 成 有效的再 督 机制 。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 督 体 系的组成部 分之一 ,代 表着 国家利 益 ,通过企业经济活动 的监督和控制,保 证 国家 财 经法 规 的贯 彻 执 行 。单位 领 导 迫 丁 各种 压 力 ,不 得 不 设 立 内部 审 计 部 门 。

财务造假与审计技巧

财务造假与审计技巧

财务造假与审计技巧在当今商业环境中,财务造假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问题。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和增加股东价值,有时会采取不正当手段来虚增利润或掩盖财务风险,这就是财务造假。

审计师则是负责监督和评估企业财务报告的专业人士,他们的任务之一就是发现并揭示潜在的财务造假行为。

本文将探讨财务造假与审计技巧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审计技巧。

一、财务造假的形式与原因财务造假有许多形式,其中包括虚增收入、夸大资产价值、隐瞒负债、操纵成本等。

企业通常出于以下几个原因进行财务造假:1. 增加股东价值:企业为了提高股东权益及股价,可能会通过虚增利润来吸引投资者。

2. 融资需求:一些企业为了获得银行贷款或投资者的资金支持,会故意夸大自己的财务状况。

3. 避税和节税:企业可能通过财务造假来减少纳税额或通过更高的股票价格减少资本利得税。

4. 形象塑造: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声誉,可能选择隐藏财务风险或负债。

二、审计师的角色与责任审计师在财务造假和风险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的职责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独立审查来发现潜在的财务造假行为,并提供客观的意见和建议。

审计师有一些重要的责任,包括:1. 获取足够的证据:审计师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财务数据,以验证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揭示风险和错误:审计师应该评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揭示可能导致财务风险和错误的弱点。

3. 提供独立的意见:审计师应该保持独立,提供客观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做出明智的决策。

4. 报告财务不合规行为:如果审计师发现财务造假或其他不合规行为,他们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三、常用的审计技巧为了更好地发现财务造假行为,审计师使用多种技巧和方法来进行审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审计技巧:1. 抽样检查:审计师通常只能检查企业财务数据的一部分,采用抽样检查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评估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2. 流程评估:审计师会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弱点和风险。

浅谈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浅谈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公 司 以操纵 利润 为 主 要 目的 , 向市 场 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的现象 已不胜枚举, 会 计造 假使 会计 行业 的信 誉被严 重 损害 , 会计 人 员的职 业道 德面 临着 严峻 的考 验 , 以我 所 们必须行动起来拒绝会计造假建立会计诚 信。


会计造假的几种 常用手 法
达到根治会计信息 失真的目 圃 标。
坝 代 商 业 M E NB SN S OD R U IE S
浅谈 会计 造假 的
原 因分析 及对 策探 讨
陶 淑 荣 山东 省 苍 山 县 建 筑 安 装 工 程 总 公 司 2 7 0 7 0 7
增列或结总减列和结账空转等手法故意多加 或减少数据,虚列账面金额 , 或为了人为地 把账做平, 而故意调节账面数据 ,以达到不
法 目的 。
不 报账 、不交 公而 私 自占用 。 ( 五)结账造假 这 类 手 法 主 要 是指 单 位 在结 账及 编 制 报表的过程中,通过提前或推迟结账、结总
会计的造假行为。 利益驱动会计造假主要是 两个方面: 一是为了筹措资金 。 公司法》 对 股份 有 限公 司上市 有着 严格 的规 定 , 比如上 市前三年应连续盈利等。为此, 有些并不具 备上市条件的公司为了能上市 , 大肆包装财 务数据,甚至聘请一些会计 “ 高手”来玩弄 数字游戏 ,蒙混过关,以合法身份 “ 获得” 上市资格。有些上市公司竞争意识不强 , 经 营不景气 ,面对 “ 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应暂 停 上 市的 政策 , 不是 依靠 强化 管理 、 强竞 增 争能 力解 决危 机 ,而 是在 单 、证 、账 、表上 做文章,以此来保住其上市位置。另一方面 为了偷逃税款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有些 公司为了达到偷税漏税 目的, 无视国家的法 律法规,瞒天过海 以偷逃税款 占为己有。 ( 二)体制不完善和执法不严造成 了会计造 假的泛滥 企业 内外部 会计监 督 体系 尚不 够完 善 , 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从企业 内部来 看, 一些企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内部 会计制度不健全、不严密 ,内部牵制制度不 完善。从企业外部来看, 一是政府监督没有 形成合力 , 财政、审计、税收、工商行政管 理等诸多监督机关为完成各 自的职能任务各 有取台 ,相互问的配合及监督 合力未能形 成 。二是 社 会体 系不 够完善 , 律规 定 的接 法 受 注册 会计 师审 查验 证的 范围还 很有 限 , 会 计 师事 务所 、 计师事 务所 的社 会服 务功 能 审 远 远 没有 真正地 体 现 出来 。 ( )个人道德因素和法律意识浅薄是造成 三 会计造假 的根本原因 有 些 企 业 领导 人 法 律 意识 淡 薄 ,更有 少数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低。 一些企业单 位领 导 人法律 意 识淡 薄 , 经济 发展 同守法 将 经营对立起来 ,甚至强迫会计人员做假帐 。

审计师如何应对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

审计师如何应对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

审计师如何应对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损害了企业和股东的利益,破坏了市场秩序和信任。

作为审计师,我们承担着发现和揭示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的重要责任。

本文将就审计师应对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的策略与方法进行探讨。

一、加强风险评估审计师应对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的首要任务是提升风险评估的能力。

通过深入了解被审计企业的行业特点、财务指标、内外部环境以及企业治理结构等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识别可能存在财务造假与舞弊的风险点。

此外,审计师还需关注企业的内控制度和执行情况,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和有效性。

二、采用数据分析技术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是审计师应对财务造假与舞弊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审计师能够识别不符合正常经济规律的现象和异常交易,提醒企业注意潜在的风险。

数据分析技术不仅能够加强审计师的发现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加强工作底稿的检查和审查审计师在进行实地检查时,应详细记录和收集有关财务造假与舞弊的证据,并及时进行呈报和汇总。

审计师还应当将这些底稿进行标准化,确保其规范和准确性。

在逐步形成初步审计结论的过程中,审计师需要对底稿进行自查和复核,及时纠正和完善不准确或遗漏的信息,以提高审计质量。

四、加强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审计师应对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的重要环节。

审计师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可以识别设计不合理或执行不完善的环节,提出建议改进措施。

同时,审计师还应当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和舞弊防范措施进行审计评估,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及时提出警示。

五、加强沟通与合作审计师应及时与企业管理层、董事会和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和协作,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良好关系。

与企业内部人员的有效沟通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时掌握潜在的财务造假与舞弊迹象。

同时,审计师还应与相关监管部门或执法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打击企业财务造假与舞弊行为。

六、持续学习与提升财务造假与舞弊手段不断翻新和变异,审计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财务造假与舞弊的挑战。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分析及审计防范探讨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分析及审计防范探讨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分析及审计防范探讨论文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层出不穷,给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也给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重大隐患。

本文旨在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审计防范措施。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分析1.动机:造假主要源自公司追求财务指标的短期效益,以及经营者个人私利等方面。

比如,为了实现公司财务指标的要求,上市公司可能会采取虚增收入、突出利润等手段。

此外,为了满足股东、投资者等的期望,上市公司也可能通过造假来提高公司的市值和股价。

2.手段: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虚增收入、隐匿负债、披露不完整、虚增资产、变相数字游戏等。

其中,虚增收入是最常见的手段之一,通过虚构销售收入、伪造合同等方式来增加公司的营业收入。

3.后果:上市公司会计造假不仅会给投资者带来财产损失,还会对我国资本市场的信誉和稳定性造成重大威胁。

当投资者发现上市公司存在会计造假行为时,通常会选择抛售股票,从而导致股价暴跌,整个资本市场也会受到冲击。

此外,会计造假还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审计防范探讨1.加强审计监管:加大对上市公司的审计监管力度,建立审计监管机制,严格审计人员的职责和行为规范。

同时,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漏洞和失误。

2.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应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内部控制来预防会计造假行为。

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严格的财务核算制度、合理的岗位分工和权限设置等。

3.加强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真实、完整地披露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同时,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提高披露质量和透明度,增强投资者的信任和依赖。

4.加强监管合作: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作,建立跨部门合作机制。

各监管部门应共享信息,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会计造假行为,形成合力,共同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与对策

浅析会计造假的原因与对策会计造假是一种违法活动,但是在现实中却时有发生。

会计造假不仅会对企业自身造成损失,还会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

因此,了解会计造假的原因以及如何防止和打击会计造假是十分必要的。

一、导致会计造假的原因1. 利益驱动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标,而会计造假可以通过人为地夸大收入、减少支出、虚构资产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的利润。

尤其对于上市企业,企业公布的财务数据直接关系到股票价格的涨跌,而高股价可以带来公司管理层的更高薪酬、股票期权等福利,因此会计造假行为难以避免。

2. 财务制度缺陷一些企业以为了省钱而不完善财务制度,从而形成了人为的漏洞。

例如,会计人员可能会利用缺失的审计机制掩盖财务错误,或是利用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将财务异常以及其他的不合规行为隐藏起来。

3. 可观念影响有的企业开展业务时,或是被广告营销所洗脑、或是受到上级领导的方向指示,导致工作的重心偏向于利用财务正常业务开展。

这样的做法会导致会计人员或其他从业者承受过大的压力,从而开始产生严重的道德逆向行为。

二、防止会计造假的对策1. 标准化管控一种预防会计造假的方法是通过制定标准化账目、财务报表和其他的财务程序,明确各种财务收支的来源以及记录方法。

它们应该否认财务中可能存在的审计或者其它监管环节的漏洞,同时,这些标准化文件应该都经过各部门的评审,并且系统化管理。

2. 引入独立机构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审计机构,而非使用内部人员或者外部的经费、任务等因素的影响。

这确保了审计人员可以做到专业、公正地完成他们的工作,从而监督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正当性。

3. 内部控制企业应该着重强化内部控制机制,防范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例如:将财务人员的职责细化,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明确工作职能,抑制贿赂、腐败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4. 加强人才教育如果从业者对种种不正当的行为深有理解或者有种感觉,那么他们会在工作中更倾向于忽略道德和法律条款的意义。

因此,企业组织应该加强员工对企业道德法规和职业操守的培训和教育,强化人员的职业道德,从而起到抑制会计造假的效果。

审计师如何应对企业财务造假与虚假陈述的审计

审计师如何应对企业财务造假与虚假陈述的审计

审计师如何应对企业财务造假与虚假陈述的审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企业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重大损失。

作为审计师,应对企业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的审计是保证市场有效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探讨审计师应对企业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的审计方法和建议。

一、了解企业业务和运营模式作为审计师,必须深入了解被审计企业的业务和运营模式。

只有对企业的核心业务和运营过程有深入了解,才能更加准确地识别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的可能性。

审计师可以通过与企业管理层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分析企业的供应链、销售渠道、产品特点等方面的信息,全面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

二、审计程序的安排和设计审计师需要合理安排和设计审计程序,以提高对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的发现概率。

审计程序应包括书面确认程序、取得第三方证据、进行独立核算和检查等。

审计师可以通过与企业相关方和第三方进行核实确认,获取与企业报表相关的独立证据,以减少对企业报表的依赖性,降低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的风险。

三、应用数据分析工具数据分析工具在审计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审计师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异常情况和潜在的财务造假问题。

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审计师更加快速和准确地发现潜在的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问题,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四、加强内部控制评价和测试内部控制评价和测试是防范企业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的重要手段。

审计师可以通过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推动企业改善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进行相应的测试。

通过加强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测试,审计师能够更好地发现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的苗头,及时进行纠正和预防。

五、加强团队沟通和合作团队沟通和合作对审计师应对企业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至关重要。

审计师应与审计团队成员之间密切配合,共同评估企业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审计师还应与企业管理层、内部审计部门等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存在的财务造假和虚假陈述问题。

浅谈会计造假及其审计方法

浅谈会计造假及其审计方法

1 绪论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客观会计信息失真与主观会计信息失真。

客观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主要是由于会计本身的不确实性、模糊性等造成会计信息与实际运行不符;而主观会计信息失真或称为“会计造假”,是指有关经济人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或虽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但违背经济活动客观事实,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的行为。

而后者正是我国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方面,也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1.1 会计信息及其作用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所提取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

会计信息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随着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国际化,以及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内涵的日益复杂,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

1.2 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讨论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可靠性集中体现在“如实反映”里。

“真实和公允”即可靠性始终是会计的最重要质量特征,如实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与财务真相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1.3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1.3.1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会计造假问题由来以久,并且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一直以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从会计理论界到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他们从理论上讨论会计造假问题的根源,到实践中采取多种手段来抑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然而,会计造假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而且近几年来,中外会计造假的现象十分严重。

会计造假与审计对策

会计造假与审计对策

会计造假与审计对策[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我国企业会计造假的一些常见手法及其危害。

针对会计造假的不同形式,探讨了审计人员应采取的审计方法。

[关键词] 会计核算粉饰报表会计造假及其危害会计造假是指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准则制度,做假账和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行为。

从会计信息反映的角度来看,会计造假表现为两种类型:会计事项造假和会计报表造假。

会计报表造假是故意谎报某些财务价值,造成增强获利能力的假象,从而欺骗股东和债权人等利害相关人。

会计事项造假通常旨在方便盗窃,或将公司的资产转变为个人所有或使用。

会计造假的危害性很大,具体表现在: 会计造假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助长个人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使尚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虚假错误信息的冲击,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影响社会安定。

会计造假最后所导致的结果是国家受损失,少数人中饱私囊。

一、会计造假的形式目前,企业会计报表造假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虚增资产,虚增利润;二是虚增负债,隐瞒利润。

前者主要是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因为国有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领导人的升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

后者主要是私营企业和个人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因为这类企业不注重业绩,更关心的是如何逃避国家的税收,少接收政府有关部门的摊派。

(科教) 1.资产虚增(1)费用资产化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应当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或商品经营)成本或期间费用。

但有的企业却将部分应该计入当期的费用计入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类会计科目,使得企业当期损益不实;有的企业待摊费用不及时足额摊销,而是长期挂账,将本属于期间费用的支出列作资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绪论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如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

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客观会计信息失真与主观会计信息失真。

客观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主要是由于会计本身的不确实性、模糊性等造成会计信息与实际运行不符;而主观会计信息失真或称为“会计造假”,是指有关经济人为了实现其自身的利益目标所采取的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或虽然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制度,但违背经济活动客观事实,致使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的行为。

而后者正是我国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方面,也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1.1 会计信息及其作用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后所提取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信息。

会计信息是整个会计行为系统的核心部分,其实质是各种利益关系的反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随着经济主体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国际化,以及经济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内涵的日益复杂,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有利于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

1.2 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讨论可靠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可靠性集中体现在“如实反映”里。

“真实和公允”即可靠性始终是会计的最重要质量特征,如实地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与财务真相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

1.3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基本结构1.3.1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会计造假问题由来以久,并且对人类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一直以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从会计理论界到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他们从理论上讨论会计造假问题的根源,到实践中采取多种手段来抑制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然而,会计造假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而且近几年来,中外会计造假的现象十分严重。

研究如何治理会计造假至今依然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鉴于近一段时间以来财务造假丑闻愈演愈烈的严峻情况,与以往相比,更显迫切。

为此,本文从揭示当前国内外会计造假的严重状况入手,进而分析会计造假给社会经济带来哪些巨大的危害。

着重分析我国会计造假行为的产生机理,并对应采取哪些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这一严重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1.3.2 本文的基本结构本文共分五章,基本框架是:第一章为引言,先介绍了一些与本文写作有关的概念,接着概要介绍了本文的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先介绍了当前各国会计造假现状,接着揭示了会计造假的巨大危害性;第三章主要分析了我国当前会计造假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产权因素、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内部控制不完善以及会计造假的成本与收益不对称。

第四章则根据这些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审计方法。

2 国内外会计造假的状况及其危害性众所周知,治理会计造假已成为当前中外会计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这个任务的重要性及迫切性呢?本章将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对此进行解释:首先介绍一下当前中外会计造假的状况,其次具体分析会计造假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巨大危害性。

2.1 国外会计造假的状况在国外,人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重视会计信息真实性问题。

历史上出现了很多由于公司管理当局的虚报会计信息而使公司的股东、债权人等遭受巨大损失的事件,如二十世纪最著名也是最极端的例子是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和金融市场的崩溃。

那时候,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都陷入经济危机,公司纷纷破产倒闭,股票和债券在证券市场上被大量抛售,工人失业,成千上万的股东和债权人蒙受巨额损失。

造成此种局面的原因多方面的。

但松散的会计实务是1929年市场崩溃和萧条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经历会计造假带来惨痛教训的同时,西方也一直在探索治理会计造假之路,并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体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然而这一体制并非完美无缺,仍存在许多问题与漏洞,会计造假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并且在近几年又出现了严重的趋势,其中尤以近期的美国“安然事件”为代表。

2.2 我国会计造假的状况与当前国外愈演愈烈的会计造假相比,我国的会计造假行为更为普遍。

一些见利忘义、知法犯法的企业(单位)主管和会计人员,受利益的驱动,钻法律、法规、准则、制度的空子,造假帐,编假报表,欺骗国家和人民。

近年来,这种现象已发展到令人不能容忍的地步。

2.3 会计造假的危害性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这已是不争之实。

会计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它的扭曲、失效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由于无法筹集到资金而纷纷破产,银行倒闭,失业率高,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将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

可见,会计造假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危害,已成为会计界乃至整个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公害,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传递错误信息,误导经济行为;扰乱经济秩序,诱发经济犯罪;会计造假产生的一些问题;损害国家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国家或地方财政收支预算的编制出现方向性错误。

3 我国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会计造假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以下试作分析。

3.1 产权不明晰目前,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中仍占决定地位。

我国当前会计造假问题之所以会如此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不少国有企业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会计造假现象。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企改革仍比较缓慢,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建立和完善。

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步履艰难,即使是在已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也只是从形式上、表面上进行了改革,而实际上还与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相差甚远。

其中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仍不明晰。

产权不明晰是我国企业制度变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产权不明晰可分为两个方面:产权缺少明确归属;产权界定不明确。

产权界定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条件下,产权主体拥有的权利明确,当其产权受到侵害时,产权主体之间便可通过交易行为达成协议,以确定损害方应为此付出的代价,从而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3.2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现代会计就是现代公司会计,是围绕以现代股份公司为对象而建立的、直接为现代股份公司服务的会计。

现代公司由于两权分离而产生公司治理,现代会计或者说现代会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治理的需要而逐步形成的。

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并且清楚地说明了决策公司事务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

同时,它还提供了一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

它包括外部治理:通过竞争的市场和管理行为实施约束的控制制度,这种治理结构也称为公司的间接控制;而人们常提到的公司治理往往指的是内部治理: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组成的用来约束和管理经营者行为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又称直接控制。

通过公司治理结构的安排,能使因两权分离产生的目标差异所造成的损失尽可能降低,把这种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是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运行的,必然要受到所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在这套制度安排中扮演信息提供者的重要角色,成为所有者控制经营者的一个重要工具。

财务会计和公司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是系统和环境的关系。

显然系统要与环境相适应、相协调,这样才有助于系统,特别是人造系统的目标的实现。

因此,公司治理结构这一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财务会计的信息质量。

3.3 内部控制不完善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创造、并经审计人员理论总结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监督和自行调整体系。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建立该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舞弊现象的发生。

通过内部牵制,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可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也能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

内部控制包括: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

然而,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始终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可以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运行,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因此,我以为,内部审计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具有重大意义,能够有助于减少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公司却不重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有的公司中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有的公司虽有设立,但内部审计机构却是向公司的经理层或由经理层掌握实权的董事会报告工作,这就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从而抑制了其对治理会计造假问题所能起到的作用。

3.4 会计造假成本与造假收益的不对称现实生活中,任何经济行为都十分讲求成本效益原则,追求效益是其至上的原则,会计行为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受制于投入产出规律的经济行为。

因此,会计造假也可以从“造假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

3.4.1 会计造假成本低廉当前,我国会计造假收益远大于会计造假成本,造成会计造假成本低廉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会计造假被揭露出来的概率很小;其二是会计造假成本太小,也就是说会计造假一旦被发现,造假者所承受的代价太低。

3.4.2 会计造假收益巨大当前我国社会频频出现的会计造假行为,与其所能带来的巨额收益是分不开的。

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我国会计造假收益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经济收益,二是政治收益。

4 治理会计造假的审计方法企业存在会计造假问题,在我国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明了会计造假的具体原因之后,更为重要的是要针对这些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会计造假问题,从而规范我国的会计制度,重拾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信心。

那么,应如何治理会计造假问题呢?4.1 明晰产权,完善我国的产权制度产权的明晰界定,是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只要产权界定清楚,会计规范的运行和会计信息的生成就会是有效率的。

我认为,要有效治理会计造假,必须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制度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塑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使其真正负起监管国有企业的职责。

第二,在塑造公有产权主体代表的同时,对于国家需要退出的一些竞争性领域的上市公司,应创造条件促使国有股上市流通,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将国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的地位让位给社会公众或企业法人,由他们根据自身利益强化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约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