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 邓恩《圣十四行诗10》

合集下载

约翰·邓恩《歌与十四行诗》的现代主义特性

约翰·邓恩《歌与十四行诗》的现代主义特性

和现代读者的赞同。本文将主要分析约翰 ・ 邓恩《 歌与十四行诗》 中的诗歌形式、 叙述方式和对意象的 处 理 , 中可 以发现 诗歌 中所 蕴含 的现代 主义诗 歌特 征。 从
关键 词 : 约翰 ・ 恩 邓 《 与十 四行诗》 现代 主义诗 歌 歌 并置 和叠加
作 者简 介 : 伶俐 , 南科技 学院 外语 系讲 师, 胡 湖 主要研 究方 向为英美诗 歌。本 文为湖 南科技 学 院 2 0 0 8年
2) 6 。他 的诗歌 表面上 “ 牵强 附会 , 杂乱 无 章 ” 但 ,
的起 始人 , 被认 为是 文学界 具 有影 响但 同时也 是 较具 争议 的一位诗 人 。尽管 每位作 家 的名声都 会 有起 有伏 , 是 没有 人 像 邓 恩那 样 遭 受 如 此 多 的 但
非议 。他在 世期 问 , 有 四首诗 歌得 以公 开 发表 。 仅
c la tph sc l hnkn s r a l i fu n e s l tr ie s Th u h e p s d a d c l b a e u irme a y ia t i ig ha g e t n e c d hi a e wrtr . y l o g d s ie n ee r td,y t e Do e i g l r ie y T. S. Elo n d I e d r .Th s t e i l a ay e Do ne’S p e i o m , nn shih y p as d b ita d mo e' r a e s n i h sswi n lz n l o t fr c
逊说 : 玄 学 派 诗 人 试 图将 毫 不 相 关 联 的事 物 用 “

约翰 ・ 邓恩诗 歌 的现代主 义诗 式

邓恩 圣十四行诗之10

邓恩 圣十四行诗之10

Pitying death
Thou art slave to Fate, chance, kings, and desperate men, And dost with poison, war, and sickness dwell, And poppy, or charms can make us sleep as well, And better than thy stroke; why swell'st thou then ?
Death believes that he is defeating men when he takes them, that 死神,你莫骄横,尽管有人将你看得 Donneconquering, “poor Death”, who is soInstead,to think himself a bane is, is mocking ruining, 如何强大,如何可怖,你呀,名不符实; causing to fall. silly as he does not cause 你自以为已经把芸芸众生毁灭, them on man's helps themis personified. is the is sayingkill me", In the fall, stanza, Death to again, "nor yet canst thou (祸根)to first but existence. Andrise—deathDonne means by which turns back toDeath tends to regard himself eternal lifebut brings new and immortal that the same idea that 可怜的死神,他们没死.你至今还杀不死我; Death does powerful and man finds Resurrection(复活), asnot kill, and immortality life.throughcannot killheaven. people have called him that. terrifying,Christ in him, thus he holds no power over him. Death and indeed some But Death has nothing to be proud, which is explained in the next lines.

十四行诗欣赏

十四行诗欣赏

十四行诗Sonnet,又译为商籁体,这是欧洲抒情诗中占首席地位的一种诗体。

自13世纪产生于意大利之后,在以后的岁月里传遍了世界各国:15世纪流传到了西班牙,16世纪流传到了英、法;17世纪传到德、美;19世纪传到俄国;20世纪初又传入我国……影响深远。

总的说来,十四行诗有两种基本的体式:意大利体(或彼特拉克体)和英国体(或莎士比亚体)。

彼特拉克体彼特拉克(1304——1374),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个人文主义学者,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其代表作《歌集》对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当时整个欧洲的桂冠诗人。

学者们一般认为,十四行诗源自13世纪的意大利,但彼特拉克并不是这种诗体的创立者,也不是其最早的使用者(例如,但丁);但是因彼特拉克几近完美的创作使得这种诗体成为欧洲最重要的诗体。

于是它便被冠上了“彼特拉克体”的名称。

具体说来,它可分为两部分:前面是一个“八行组”(八行体);后面是一个“六行组”(六行体)。

一般说来,前面的“八行组”用于展现主题或提出疑问;后面的“六行组”是解决问题或作出结论。

从韵式上看,前八行又包括两个“四行组”,使用抱韵,韵式固定:abba abba;后六行则又包括两个“三行组”,韵式则多变,常见的有:cde cde; cdc dcd等。

这样全诗就形成了“4 4 3 3”结构,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富有结构美,韵律美。

爱的矛盾我结束了战争,却找不到和平,我发烧又发冷,希望混合着恐怖,我乘风飞翔,又离不开泥土,我占有整个世界,却两手空空;我并无绳索缠身枷锁套颈,我却仍是个无法脱逃的囚徒,我既无生之路,也无死之途,即便我自寻,也仍求死不能;我不用眼而看,不用舌头而抱怨,我愿灭亡,但我仍要求康健,我爱一个人,却又把自己怨恨;我在悲哀中食,我在痛苦中笑,不论生和死都一样叫我苦恼,我的欢乐啊,正是愁苦的原因。

我形单影只我形单影只,思绪万千,在最荒凉的野地漫步徘徊,我满怀戒备,小心避开一切印有人的足迹的地点。

对死亡的思考和辩论——从《哈姆雷特》到《圣十四行诗之10》

对死亡的思考和辩论——从《哈姆雷特》到《圣十四行诗之10》

作者: 曹利亚
作者机构: 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出版物刊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80-8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期
主题词: 死亡;哈姆雷特;悲剧主题;《圣十四行诗之10》
摘要:死亡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之一,对死亡的探究基于对生存意义的思考。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其主人公哈姆雷特对死亡的思考不仅体现了戏剧的悲剧主题,还展现了从恐惧死亡到超越死亡的精神变化过程。

这与17世纪玄学派代表人物约翰·邓恩的《圣十四行诗之10》中诗人与死神辩论所内蕴的死亡观有所不同。

从对死亡进行思考到与死神进行辩论,折射出自文艺复兴至17世纪英国文学中死亡观的嬗变。

邓恩和弥尔顿十四行诗比较研究_李正栓

邓恩和弥尔顿十四行诗比较研究_李正栓

2010年11月第33卷/第6期/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U RNAL OF HE BE I N ORMA L UNI VERS ITY /Ph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 es Edition /N ov .2010Vol .33No .6收稿日期:2010-03-15基金项目:2009年度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约翰·邓恩十四行诗研究”(S090811)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正栓(1963-),男,河北省保定市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英美诗歌互译及译评研究;赵烨(1977-),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邓恩和弥尔顿十四行诗比较研究李正栓,赵 烨(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6)摘 要:约翰·邓恩和约翰·弥尔顿在十四行诗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他们的诗作有许多相似之处,又都有各自的特点。

在形式和语言上,他们破除陈规,发展了十四行诗,尤其是在使用跨行方面;在主题和题材上,他们游离十四行诗爱情、抒情介质,大胆引入革命政治话题和宗教神学思维;在风格和特点上,他们或使用奇思妙喻,或直抒胸臆。

这一切都透散着一种清新的馨香,使读者耳目一新,也颇受启发。

关键词:邓恩;弥尔顿;十四行诗;比较中图分类号:I 561.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587(2010)06-0088-06 约翰·邓恩(1572-1631)与约翰·弥尔顿(1608-1674)同为17世纪英国的伟大诗人,二人在众多文艺复兴的诗人中以特立独行的诗歌风貌发出眩目的光辉,他们都为后世留下了精美而新颖的诗作。

邓恩共写了28首与宗教神学相关的十四行诗,他将这种发端自意大利的情诗体裁发挥得颇为巧妙且独树一帜;弥尔顿则写下为数不多的25首十四行诗,大都是在王朝复辟前夕所作,这些短诗虽无法与《失乐园》相比,但也是针砭时弊、情真意切。

No.14 邓恩《圣十四行诗10》

No.14 邓恩《圣十四行诗10》

对邓恩的《圣十四行诗10》的介绍、浅析及汉译本诗发表于1633年,是多恩19首神圣十四行诗中的第10首。

在这首诗中。

多恩将敏捷的思维和基督教激情融为一体,在斥责死亡的时候采用了他惯常的辩论口吻。

这里没有繁辞丽藻,而是口语化,戏剧化,刚健有力。

这是一首意大利体的十四行诗。

诗的起句突兀,表达了对死神的嘲笑和蔑视。

死亡是人生的终结,许多人对死亡表现出极度的恐惧,把死亡同黑暗的地狱联系在一起。

然而,在多恩看来,死亡并没有什么可怕之处。

他把死亡看作睡眠,看作是通向“永远觉醒”的必经之路。

死亡只是从有限的生命通向永恒的过程。

这种思想并非多恩特有,因为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中,莎士比亚也曾根据西方人的宗教思想把死亡比作睡眠,但是,把死神作为无能而又自傲的形象进行如此淋漓尽致的讥讽,恐怕只有出现在多恩的作品中。

汉译(一)死神莫骄妄约翰.邓恩死神莫骄妄, 虽有人称你蛮横可怖, 其实外强中干;你自以为能把众生摧残,但枉然;可怜的死神,我超越你!你不过类似睡眠,憩息,必然比安眠更令人舒坦;故而人杰英豪不怕归天,无非白骨入土,灵魂安息.你受厄运,杀机,暴君与狂徒差遣,用毒药,战争和疾病害人;鸦片与妖术也能使人昏,且更灵验,你何必如此气焰!凡人了却浮生,但精神永生,超脱死的魔掌,灭绝死神!从诗的结构来看,第一、二行“死亡,不要骄傲,虽然有人说你/强大而又可怖,而你并不真的这样”,是论点,而第二行到第八行是论据,说明死亡没有什么可怕,死亡同睡眠没有多少不同,都可以使人“获得身体的休息,灵魂的解脱”。

第九、十行指出死神的无能,而第十一、二行说明死神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没有什么可资骄傲的理由。

这四行进一步提供论据,来支持诗人的论点。

第十三、四行则是结论。

虽然这首诗有很强的论说性,但表达了诗人对死神的蔑视和无畏之情。

情与理的结合使诗本身具有有说服力,而比喻的运用使这篇说理的诗生动。

整个诗作铿锵有力,富于阳刚之气。

十四行诗英汉双语Sonnets1-10

十四行诗英汉双语Sonnets1-10

From fairest creatures we desire increase,That thereby beauty's rose might never die,But as the riper should by time decease,His tender heir might bear his memory;But thou, contracted to thine own bright eyes,Feed'st thy light's flame with substantial fuel,Making a famine where abundance lies,Thyself thy foe, to thy sweet self too cruel.Thou that art now the world's fresh ornamentAnd only herald to the gaudy springWithin thine own bud buriest thy content,And, tender churl, mak'st waste in niggarding.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By William Shakespeare(威廉莎士比亚)一我们总愿美的物种繁衍昌盛,好让美的玫瑰永远也不凋零。

纵然时序难逆,物壮必老,自有年轻的子孙来一脉相承。

而你,却只与自己的明眸订婚,焚身为火,好烧出眼中的光明。

你与自我为敌,作践可爱的自身,有如在丰饶之乡偏造成满地饥民。

你是当今世界鲜美的装饰,你是锦绣春光里报春的先行。

你用自己的花苞埋葬了自己的花精,如慷慨的吝啬者用吝啬将血本赔尽。

约翰·邓恩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运用

约翰·邓恩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运用

1 . 引言 约翰 ・ 邓 恩是 1 7 世 纪 英 国玄 学派 诗 人 的代 表 ,玄 学 派 诗 歌最 突 出 的特 征就 在 于对 “ 奇思 妙 喻 ” ( c o n c e i t s )的 应 用 。奇 思妙 喻融 合 了 明 喻、 隐喻 、类 比等 多 种修 辞 方 法 ,并加 入 了独 特 的意象和 玄妙 的思维 ,力求新 奇 ,令人 耳 目一新 。口 邓恩 的奇 思妙喻 之所 以略高 一筹就 在于 他摒
我们的灵魂即便是两个那也和圆规的两只脚相同你的灵魂是圆心脚没有任何动的迹象另只脚移了它这只脚虽然在中心坐定如果另只脚渐渐远离它便倾斜着身子侧耳倾听待到另只脚返归它就直立

约翰 ・ 邓恩诗歌中奇思妙喻的运用
耿利娟 李霄宇 河 北 师 范 大 学 外 国语 学院
摘 要 :作 为 1 7世纪 英 国玄 学派 的代表 诗人 之一 ,约 翰 ・ 邓 恩的诗歌 占据着 极其 重要 的地位 ,掀 起 了一 股新 的诗 歌 浪潮。他 的诗充 满 了富有 哲理 的奇思妙 喻 ,想象奇 特而且 思辨 性强 。本文 主要从 “ 关 于爱情 的 隐喻” 、“ 关 于宗教 的 隐 喻” 和 “ 关于生命 的隐喻 三方面 来浅析 邓恩诗歌 中的奇 思妙喻 ,以欣 赏邓恩 诗歌 中隐喻 的独特魅 力。 关键 词 :奇 思妙喻 ;爱情 ;宗教 ;生命
2 . 关于 爱 情 的隐 喻 约翰 ・ 邓 恩 诗歌 中所 创 造 的 隐 喻别 出心 裁 、 富含 哲 理 。关于 爱情 的 隐喻 就有 很 多,其 中 《 别 离 辞 :莫悲 伤 》
就 这样 ,一 只小小 的跳蚤把 三个 生命 聚在一 起构成 了 三位一 体 ,具有 了神性 ,至高 无上 ,神圣 无 比,把我们 带 入 了宗 教 的殿 堂 。 ( A V a l e d i c t i o n : F o r b i d i d n g Mo u ni r n g ) 堪 称爱情 诗 的代表之 4 . 关于 生 命 的 隐喻 作 ,其 中 的 “ 圆规 ”意 象更是 比喻创作 中的经 典 。诗人将 邓 恩许 多首死 亡诗 中都 出现 了死 亡 、复活 的隐喻 。如 夫妻情 侣 的双方喻为 圆规 的两 只脚 : 在《 神 圣 十 四行 诗 》第 十 首 《 死 神 ,你 莫 骄狂 》 ( D e a t h , “ 我们 的灵魂 即便是两 个, b e n o t P r o u d )中,他写 到: 那也和 圆规 的两 只脚 相 同, 谁不知 罂粟 、魔力 也能使 我们 睡去 , 你 的灵 魂 是 圆 心脚 ,没 有 任 何 动 的迹 象 ,另 只 脚移 而且更 容 易?你耍 什么骄 横撒什 么野 ? 了,它才动 。 再也没 有死 亡 ;该 是你 自己去 丧命 !l 3 这只脚 虽然在 中心 坐定 , 邓 恩认 为 死 亡 即 是 “ 睡去 ” ,是 灵 魂 的 再生 和 重 现 。 如果 另只脚渐 渐远 离, 因此 ,死就 意味 着永远 的重 生 ,生 死相接 ,构 成 了人 的生 它便倾 斜着 身子侧 耳倾 听, 命生 生不 息 ,永 远延续 。在 他眼 中死亡 只不过 是灵魂 从一 待到 另只脚 返归 ,它就直立 。 个世 界移 到另一 个世 界 ,是 一种生 的延续 和循 环 。 对于我 ,你 就是这 样 ;我像 另 只脚 。 5 . 结 语 必须倾 斜着 身子转 圈 ,你 坚定 ,我 的圆才 能画得好 , 约翰 ・ 邓 恩 的诗歌 在 英诗 中是一 支 突起 的异军 ,他开 我才 能终止 在 出发 的地 点。 ”[ 1 1 9 5 - 9 6 创 了一条 新 的道 路 ,使英 国诗歌 的创作 更为 丰富 多彩 ,生 在这 里 ,诗 人把 圆规 的两 只脚 分 别 比作丈 夫 和妻 子 。 机 勃勃 。他 的诗 意 象新颖而 独特 ,从 以上对邓 恩诗 中所用 个 出差 在外 ,一个 留在 家 中。约翰 ・ 邓恩 把 自己 比作 那 隐喻 的分析可 见一斑 。诗 中的意 象之 间从表面 上看 是无 关 出差远 离 的圆 周脚 ,总 是 围着 圆心脚 转动 ,不 管 走多 远 , 的,但 实 际 上这 些意 象 彼 此 间有 着 紧密 的联 系 。新 奇 的 也 离不开 圆心脚 的牵挂 ,在 圆心脚 的牵动 下 ,最后终止 在 “ 奇 思妙喻 ”成 为了邓恩诗 歌最大 的特色 。因此 邓恩 的诗歌 出发 的地 方 ,画一个 完美 无缺 的圆 。 圆规 的定脚就 象征 彰 显 了它独特 的魅力 ,成 为英 国文 学史上一道 永恒 的风 景。 着 忠贞 ,只要 一方坚 贞不渝 ,另一 方也 不舍不 弃 。即使他 参 考文 献 : 们 会 暂时 分离 ,他 们 的灵魂 也始 终 紧紧 相连 ,形 影不 离 。 [ 1 ] 胡 家峦 . 英 国名诗详 注 [ M I . 外语教 学 与研 究 出版 社, 3 . 这 一奇 思妙喻 生动地 表现 出一对 恩爱夫 妻间永 远不 离不弃 2oo 的真挚情 谊 。 [ 2 ] 李 正栓 ,李 云华 . 邓 恩奇 思妙 喻艺术 解析 U 】 . 名作欣 赏,2 0 0 9( 4 ) : 1 0 7 . 3 . 关于 宗 教 的隐 喻 《 跳蚤》 ( 1 1 1 e F l e a )是 邓 恩爱 情 诗歌 中一个 另 类 的佳 翻 李 正栓,吴晓梅 . 英美诗歌 教程 . 北 京:清 华大学 0 0 4 . 作 。其实 在 1 6 、1 7 世 纪 以跳 蚤为 题材 的诗歌 在 欧洲 十分 出版 社 ,2 流行 ,用于表 达 男子很羡 慕跳蚤 因为它 能 自由地亲 近女友 [ 4 ] 李 正 栓 ,杨 丽 .大 胆 奇 特 的 想象 ,雅 致入 理 的 比 的身体 。但邓 恩笔 下的跳 蚤推 陈出新 ,别有趣 味 , 以跳蚤 喻— — 邓恩的 《 告 别辞:莫 悲伤》 U 】 . 名作 欣赏 ,2 0 0 3( 1 2 ): 8 1 — 8 2 . 吸取 两人 的血 象征着 两性 的结合 。在诗 中,他 描写 道 :

JohnDunne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7首(双语)

JohnDunne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7首(双语)

JohnDunne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7首(双语)约翰·邓恩(John Dunne,1572~1631 ),是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

邓恩通过使用一种更注重智力的比喻,激情与推理融为一体,而给诗歌重新注入了活力。

他创造了极为凝炼意象,这些意象通常包含包含着一种戏剧性对比的因素。

他在诗中嘲笑传统的爱情诗的陈词滥调。

邓恩不仅在意象和观念上作大胆的实验,而且在诗的节奏和诗节形式也作创新。

本琼生曾经说到:“邓恩在很多方面是世界上第一诗人。

”在邓恩的诗中,对爱情的直率坦白观点就突出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仔细阅读之后,停浮在诗词表面的意象便会逝去,而留下更多的是发人深思的爱情哲理。

邓恩对爱的追寻既直接又含蓄,既看似大胆却又小心翼翼。

在诗中,体现了爱的不同层面,不同境界。

—、纯真The Good Morrow 早安》》》纯真用以修饰孩童,纯真的爱则是纯洁无暇的爱情,《早安》中诗人用没有断奶的孩童与酣睡者来比喻未知爱情的情人,只有灵魂的苏醒、爱情的迸发才使得人去成熟去清醒,体现了爱的魔力。

“因为爱控制了对其他景色的爱,把小小的房间点化成大千世界。

让航海家发现向新世界远游,让无数世界的舆图把别人引诱,我们却自成世界,又相互拥有。

”世界虽大,但有了爱情,任何地方都会成为大千世界。

在这首诗的第二节中,诗人把情人比做地球的两个半球,但较其更加和谐。

在诗人眼中,和谐的爱足以让人永生。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邓恩对爱的憧憬,爱是一切,爱是整个世界。

二、激情A Lecture Upon the Shadow影子的一课》》》正午的太阳是最炎热的,正午的影子是最短也是最清晰的。

《影子的一课》道出了爱到浓处需把握,莫到终时空悔过这样一个道理。

太阳不会总是处于天空的最上空,人的爱情如是。

爱情无须遮拦,只求抓住最好的时机。

正如诗人所说“爱以饱满不移的光照耀世界,单它正午一过下一分钟就是夜。

”三、善变Song 歌》》》爱情总使人猜忌,俗话说女人善变,所以当一个人要付出爱情时,首先要搞清楚情人是否是一个值得爱的人。

【诗歌鉴赏】文乃丽德十四行诗之十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文乃丽德十四行诗之十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文乃丽德十四行诗之十_诗歌鉴赏文乃丽德十四行诗之十[瑞典]白尔波我觉得我的帽子落在她手,而被她带走;害得我寻找不止。

她见此状,扬扬帽子说“在此!”她边说边远离,笑容温柔。

帽子象征自由。

古老的时候给奴隶授帽子是释放的标志。

看来她是想把这古法实施,她要解放我,赋予我自由。

但何种自由呢?解除我的爱?或赢得我所爱?前者可不应该,我实在不能相信这种推断。

她近日对我显示了许多迹象,我深信,纸使美人铁石心肠,在求爱者勇敢注视下也会变软。

(飞白译)【赏析】你曾梦见过心爱的人儿吗?你的梦境又是什么样的?凄切的?温馨的?遗憾的?或是满足的?也许你会马上翻开《周公解梦》去寻找相对的答案。

但在《文乃丽德十四行诗之十》里,诗人白尔波不仅向我们透露了他的梦境,而且自己还出色地做了一回诗人“周公”。

虽然也是梦境诗,却与以往的大不相同,励志签名,这首《文乃丽德十四行诗之十》走出了那种表现说教预言或者先知的预言的模式,开始从描绘自己真实的梦境入手,借此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颇有现代意识。

《文乃丽德十四行诗之十》共分四个诗节,采用的是意大利十四行诗4433的模式,其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e,cde。

整首诗形式整齐,音韵优美,读来尤为亲切自然。

诗人在诗的第一节就将他的梦境向我们娓娓道来:帽子落在了“她”的手上,让“我”好不寻找,“她”却“扬扬帽子”,“边说边远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恋人间的嬉戏,更看到了“她”的天真、调皮与可爱。

紧接着,诗人马上扮起了“周公”,用古法来阐释“帽子”的寓意,它是“自由”的象征,由此推断到“她要解放我,赋予我自由”。

正当我们还沉浸在诗人的梦境,回味着“帽子”与“自由”的联系时,突来的三个问题将我们点醒,带我们回到了现实,“解除我的爱?或赢得我所爱?”让我们真正地走进了诗人的内心,触及了它的深处。

我们不禁感叹,诗人用“解除”和“赢得”两词准确道出了每一位追求者心中忐忑不安的心声。

不过诗人是乐观的,还未真正开始担心、怀疑,就马上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得不到的爱和星星——SidneySonnet1|十首十四行诗

得不到的爱和星星——SidneySonnet1|十首十四行诗

得不到的爱和星星——SidneySonnet1|十首十四行诗嗨大家好,我们的十首十四行诗今天读到第二天啦,给大家试读第一天的内容。

新平台会每天更新一首十四行诗的图文内容+Bunny的音频+诗歌双语对照图片。

感兴趣的读友可以点文末“阅读原文”参加十首诗的共读哦。

1(Sir Philip Sidney, from: Astrophil and Stella)大家好今天我们读Sir Philip Sidney十四行诗集Astrophil and Stella《爱星者与星》的Sonnet 1。

诗集名字和诗集的中文译者都是曹明伦。

我们先看到这个诗集的英文名字是Astrophil and Stella,两个人的名字,但是翻译的题目为爱星者与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两个名字来自希腊语,Stella 斯黛拉这个名字的原意是星星,Astrophil由'aster' (star) 和'phil' (lover)两个希腊词语组成,意思是爱星星的人。

爱星星的人,摸得到星星吗?——一个在地球上,一个在银河系里,所以说,标题充满了爱情的甜蜜和求而不得的失落感。

求而不得的爱unrequited love, 是传统十四行诗经常表达的重要主题。

大家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有这个主题吗?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形式,Bunny已经在中英对照图片上把押韵格式标出来了,它们是abab abab cdcd ee, 从押韵格式可以看出来,前八行分两个部分,每部分四行,但是因为它们押韵格式相同,所以前八行的内容联系一定很紧密。

另外9~12行为一个单位,最后的couplet为一个单位。

需要注意的是,连续用两个abab的押韵格式,比用abab cdcd 格式难度更大——因为得同时找到4个a押韵的词语,4个b押韵的词语,在这首诗中诗人找的是:Show know woe flow 为aPain obtain entertain brain 为b 现在我们看到内容部分前两个四行Q1+Q2或者我们也可以叫它前八行Octave这首诗的前一个quatrain我经常用在我妈身上:办公众号的初衷是为了让我妈了解文学。

浅析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的艺术创新

浅析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的艺术创新

浅析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的艺术创新作者:蒋江婷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8期摘要:约翰·邓恩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是玄学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

邓恩在创作中对诗歌艺术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为诗歌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本文通过细读邓恩的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探索邓恩十四行诗在音韵、结构、语言修辞及主题等方面的艺术创新。

关键词:约翰·邓恩;十四行诗;《死神,你莫骄傲》;艺术创新[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2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主要包括诗歌、书简和布道文等。

其中,诗歌主要以爱情、讽刺、宗教等为题材,在语言、情景、想象等方面独具特色。

《死神,你莫骄傲》是邓恩诗集《神圣十四行》中的第10首,该诗“清楚地表达了诗人看淡死亡,认为死后人类的身体可以得到休息,灵魂可以得到解脱的宗教思想。

”细读《死神,你莫骄傲》,读者不难发现,该诗是一首较为典型的十四行诗,诗歌行文基本按照彼特拉克式十四行诗写成,完美地继承了意大利式十四行诗的部分特点,同时也凸显其革新之处。

本文旨在通过细读《死神,你莫骄傲》,从音韵、结构、语言修辞及主题等方面探索并阐释邓恩在该诗中对十四行诗诗歌艺术的创新,以期更好地理解邓恩的诗歌艺术。

一、音韵“十四行诗起源于意大利中世纪的宫廷,是一种显得很不自然的诗体形式,其最直观的特点是不对称。

”文艺复兴时期,十四行诗发展成熟,由意大利传入了欧洲其他国家,进入了繁荣阶段。

其中,在意大利,皮特拉克是这种诗体的主要代表,而在英国,莎士比亚则是重要的十四行诗代表人物。

皮特拉克开创的皮特拉克体和莎士比亚发展形成的莎士比亚体是十四行诗中较为突出的两类诗体。

通过文本细读,读者不难发现,邓恩的《死神,你莫骄傲》是基本按照皮特拉克体十四行诗形式写成,继承了皮特拉克体十四行诗的基本音韵特征,同时又展现他独特的创新之处。

十四行诗情诗

十四行诗情诗

十四行诗情诗《爱的礼赞》在时光长河中你恰似星光,点亮我心中那死寂的洪荒。

你笑靥如同盛开春日花朵,摇曳在我灵魂最深的角落。

你的眼眸是深邃神秘海洋,沉浸其中我遗忘岁月流淌。

秀发如瀑散落下无尽温柔,每次轻触都把我心魂勾走。

你的声音似仙乐袅袅传来,于我耳际奏响最美的天籁。

走路的姿态也充满着诗意,在我眼中宛如灵动的神祇。

我愿化为风把你四季陪伴,又想做大树为你遮暑挡寒。

二、衍生注释:1. “死寂的洪荒”:形容心灵曾经如同混沌未开、毫无生机的原始状态。

2. “神祇”:这里是神明的意思,表达出对爱人的崇拜之感。

三、赏析:主题围绕着爱情展开,诗人将情人描述得宛如世间一切美好的集合体。

在情感方面,充满着对爱人热烈且深沉的爱。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句,如将爱人的笑比作春日花朵,眼眸比作海洋,让爱人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可感。

同时通过阐述想化为风陪伴,成为树遮寒,表达出为爱人奉献的愿望,借此强化这种浓烈的爱情主题。

四、作者介绍:这里假设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情感体验的年轻人。

也许正处于热恋之中,对爱情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他观察入微,能够发现爱人举手投足间的美,并且擅长用诗意的文字去表达心中汹涌的爱意,将这种内心深处难以言表的爱情用十四行诗精准地诠释。

五、运用片段:1. 在一场婚礼上,新郎在致辞时深情地说:“我感觉爱情就像十四行诗里描写的那样。

就像《爱的礼赞》里说的,‘在时光长河中你恰似星光,点亮我心中那死寂的洪荒。

’她就是我的星光,将我原本无趣的世界瞬间照亮了。

从此,我不再是一个孤独彷徨的人。

”2. 公园里,年轻的情侣吵架之后,男生轻轻捧起女生的脸,温柔地说:“亲爱的,你不要生气啦。

你看那首《爱的礼赞》里写着‘你的声音似仙乐袅袅传来,于我耳际奏响最美的天籁。

’你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美好的天籁、世间最珍贵的存在,离开了你,我就仿佛失去了整个世界呢。

”3. 一对老年夫妇坐在摇椅上,老妇人抱怨自己老了不再美丽。

老先生却笑着说道:“老伴啊,你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

十四行诗 介绍

十四行诗 介绍

十四行诗介绍十四行诗(Sonnet)是一种源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体形式,成为了英语诗歌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诗体形式之一。

它由14行组成,每行10-11个音节,通常分为四个四行联和一个两行联(即最后的跋联),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部分:八行联合称为“八行联”(octave)和六行联合称为“六行联”(sestet)。

十四行诗通常采用押韵的方式,在一个篇章中呈现一个情感故事或一种思想反思,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十四行诗最早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其优美的语言和精准的结构形式深受各国文艺界的推崇和借鉴。

著名的英国诗人莎士比亚、谢利、米尔顿、卡蒙和济慈等都曾经创作过十四行诗作品,其中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最为著名,他的十四行诗被称为“莎士比亚诗情”。

在形式上,十四行诗通常采用押韵的方式,最常见的押韵方式为ABAB CDCD EFEF GG,也有部分作品采用ABCDEDE,ABBAABBACDCDCD等多种不同的韵脚结构。

每行的韵尾在末尾维持一致,其所带来的美感与和谐感常常成为读者们喜爱的重要因素。

在内容上,十四行诗通常要表达出一个清晰的情感中心,如爱情、自然美、宗教信仰、哲学思考等。

同时,作者会通过对抗、对比、婉转、深刻的语言表述和理性思考来深挖出主题的内核,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思考。

例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十四行诗33》表达出的是作者对美丽女性的赞美和追求,并通过对死亡威胁的提醒,给情感带来一种切实而深沉的不确定感。

总的来说,十四行诗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强大的感情抒发能力,成为了诗歌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十四行诗的诗人毕生追求和创造,为人类的文学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让读者能够理解和分享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解读邓恩敬神十四行诗的“攻受关系”

解读邓恩敬神十四行诗的“攻受关系”

系, 并给予它术语 化。而在叙事型的诗歌 中, 区分孰 “ 恩典 ” 可 以藉圣 礼注 人人 心 , 以及在 人类 的行 为 意 志 攻 孰受 是一 件有 必要 并可 依靠 本 能来 判 断 的 易事 ; 但 的前提 下进 行 干预 。 由此 看 出 , 在 同样 的“ 强 攻弱 受 ”
若 想 归类 “ 攻” 与“ 受” 各 自的 范 畴 , 是 一 件 费 力 却 具 的关 系 中 , 此“ 受” 的类 型有 所 变化 , 形成 “ 自然 受 ” 到
有 一定 意 义 的事 。换 句话 说 , 攻受关系是普遍 的, 而 “ 诱受 ” 的转 型 , 这种诱 受 则是需 要进 行一 定 的行 为 意
诱惑” 上帝 “ 攻( 授 予恩 典 ) ”自己。 _ 2 攻、 受 各 自所 承 载 的不 同气质 特点 造 成 了对 诗 歌认 知 识 “ 的难度 。借 此 本 文 试 着 分 析一 下 邓 恩神 学 题 材 的 十
等级划 分 : “ 攻” 属于主动 、 控 制 的一 方 , 而“ 受” 属 于 上帝通 过 基 督 受 难 安 抚 人 心 , 则 人 并 非 是 完 全 被 动
被动 、 被控 制 的 一 方 。宏 观 来 看 , 其 实 这 种 关 系 可 以 的 , 他需 要决 定 自己是 “ 一 心 归顺 ” , 还是 “ 另 谋 他 应 用 到一切 文学 艺术 体裁 , 本 身具 有 了普 遍 的人 物关 人 ” 。与卡 尔 文 主 义不 同 的 是 , 恩典是注人 人心 的,
第3 0卷 第 5期
Vo 1 . 3 0
No . 5
兰 州教 育 学院 学报
J OURN AL O F L A NZ HOU I NS T I T UT E OF E DUC AT I ON

诗歌经典14行诗

诗歌经典14行诗

诗歌经典14行诗介绍经典14行诗,又称为”十四行诗”,是一种十分古老而又优雅的诗歌形式。

它由14行组成,具有特定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经典14行诗的起源可追溯到14世纪的意大利,由彼得拉克和达米奥相继发展而来。

其后,在欧洲诗坛扬名,成为了诗歌的经典形式之一。

本文将对经典14行诗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经典14行诗的起源与发展1. 彼得拉克与达米奥•彼得拉克:14世纪初期的意大利文学家和诗人,被公认为经典14行诗的奠基人之一。

•达米奥:彼得拉克的学生,提出了经典14行诗的标准格式。

2. 经典14行诗的特点经典14行诗由两个四行联和两个三行联组成,其中第一行和第三行为押韵,第二行和第四行为押韵,最后两个三行联的押韵方式可以有多种变化。

3. 经典14行诗的发展•意大利经典14行诗:由彼得拉克和达米奥发展而来,影响了整个欧洲的诗坛,并被广泛采用。

•英国经典14行诗:由莎士比亚于16世纪发展起来,成为英国文学中的重要诗体。

•法国经典14行诗:由维克多·雨果等诗人在19世纪发展起来,表现出浪漫主义的风格。

二、经典14行诗的格律要求1. 韵律结构经典14行诗的韵律结构通常为ABAB CDCD EFEF GG。

其中,每个大写字母表示一个押韵组,同一个字母表示相同的韵脚。

2. 字数要求经典14行诗通常每行10个音节,总共140个音节。

这种字数要求使得诗人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3. 篇幅限制经典14行诗通常在内容上有一定的限制,诗人需要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经典14行诗的主题与风格经典14行诗的主题和风格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主题和风格:1. 爱情与浪漫经典14行诗在欧洲文学中被广泛用于表达爱情和浪漫情感。

许多诗人通过经典14行诗创作出了一些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诗篇。

2. 自然与景观经典14行诗也常常用于描绘自然和景观。

诗人通过简洁而优雅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美景的感受。

聂鲁达100首爱的十四行诗经典

聂鲁达100首爱的十四行诗经典

聂鲁达100首爱的十四行诗经典爱是世界上最质朴而深沉的情感之一,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而聂鲁达(Pablo Neruda)是一位著名的智利诗人,他以他深情而又充满力量的诗歌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诗集中,最著名的就是一百首爱的十四行诗。

这些诗歌既充满了浪漫的情感,又含有深刻的思考和洞察。

以下是一些聂鲁达100首爱的十四行诗中的一些经典之作:1. 爱的十四行诗第1首在我无人问津时钟悄然敲响,轻拍着我的心房,告诉我它的存在;欢欣与衰落之间,此情唯有我与你,与世隔绝的纯净,恒久不变的爱。

2. 爱的十四行诗第10首我的心已定,在你的眼中寻找庇护;你的唇如玫瑰花瓣,醇香甜蜜不曾矢言;我们的爱超越了时间的禁锢,用幻想和激情铸造出承诺的契约。

3. 爱的十四行诗第20首当你迈向我时,我拥抱着金色的温柔;飞鸟将爱带给了大地,如我将爱带给了你;故事在我们的皮肤上编织,如此美丽而深沉;这是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我们的永恒。

4. 爱的十四行诗第50首当我遭遇黑暗的波涛时,你是我的灯塔;你是我生命的明亮之处,托举着我疲惫的身躯;在你温柔的怀抱中,我找到了安宁与慰藉;我们的爱将永存,跨越岁月的褪去。

5. 爱的十四行诗第80首每当我闭上眼睛,我就看见了你的微笑;你的形象如此鲜活,犹如花开于黎明;我们的爱是一场永不停息的旋律,远离世俗的喧嚣,沉浸在爱的领域。

这些爱的十四行诗是聂鲁达诗歌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它们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爱情的浪漫和深刻,让读者陶醉其中。

聂鲁达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对人类情感和命运的思考,通过这些诗歌,他向世人展示了他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爱的理解。

总的来说,聂鲁达100首爱的十四行诗是一系列动人的诗歌,它们简洁而又充满睿智,深情而又不失力量。

这些诗歌是对爱情最真实而纯粹的表达,也是聂鲁达诗歌才华的证明。

读这些诗歌,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种深刻的情感,真挚的感情与永恒的爱。

聆听聂鲁达的声音,我们能品味到爱情的酸甜苦辣,也能找到内心深处的一片宁静。

十四行诗——精选推荐

十四行诗——精选推荐

⼗四⾏诗 ⼗四⾏诗,⼜译“商籁体”,为意⼤利⽂sonetto,英⽂Sonnet、法⽂sonnet的⾳译。

欧洲⼀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

最初流⾏于意⼤利,彼特拉克的创作使其臻于完美,⼜称“彼特拉克体”,后传到欧洲各国。

由两节四⾏诗和两节三⾏诗组成,每⾏11个⾳节,韵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

另⼀种类型称为“莎⼠⽐亚体”(Shakespearean)或“伊丽莎⽩体”,由三节四⾏诗和两⾏对句组成,每⾏10个⾳节,韵式为ABAB,CDCD,EFEF,GG。

[编辑本段]⼗四⾏诗的历史 ⾃欧洲进⼊⽂艺复兴时代之后,这种诗体获得⼴泛的运⽤。

意⼤利的诗⼈彼得拉克成了运⽤⼗四⾏诗体最主要的代表。

他⼀⽣写了三百七⼗五⾸⼗四⾏诗,汇集成《抒情诗集》,献给他的情⼈劳拉。

在他笔下的⼗四⾏诗,每⾸分成两部分:前⼀部分由两段四⾏诗组成,后⼀部分由两段三⾏诗组成,即按四、四、三、三编排。

其押韵格式为ABBA,ABBA,CDE,CDE或ABBA,ABBA,CDC,CDC。

每⾏诗句⼗⼀个章节,通常⽤抑扬格。

彼得拉克的⼗四⾏诗形式整齐,⾳韵优美,以歌颂爱情,表现⼈⽂主⼈思想为主要内容。

他的诗作在内容和形式⽅⾯,都为欧洲资产阶级抒情诗的发展开拓了新路。

同时代的意⼤利诗⼈和后来其他国家的⼀些诗⼈,都曾把彼得拉克的诗作,视为⼗四⾏诗的典范,竞相仿效。

因此,⼈们⼜称它为彼得拉克诗体。

⼗六世纪初,⼗四⾏诗体传到英国,风⾏⼀时,到⼗六世纪末,⼗四⾏诗已成了英国最流⾏的诗歌体裁。

产⽣了锡德尼、斯宾塞等著名的⼗四⾏诗⼈。

莎⼠⽐亚进⼀步发展并丰富了这⼀诗体,⼀⽣写下⼀百五⼗四⾸⼗四⾏诗。

莎⼠⽐亚的诗作,改变了彼得拉克的格式,由三段四⾏和⼀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编排,其押韵格式为ABAB,CDCD,EFEF,GG。

每⾏诗句有⼗个抑扬格⾳节。

莎⼠⽐亚的⼗四⾏诗,⽐彼得拉克更向前迈进⼀步,主题更为鲜明丰富,思路曲折多变,起承转合运⽤⾃如,常常在最后⼀副对句中点明题意。

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

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

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欣赏,希望大家喜欢!约翰·邓恩经典爱情诗歌:宣布成圣For God's sake hold your tongue, andlet me love ;Or chide my palsy, or my gout ;My five gray hairs, or ruin'd fortune flout ;With wealth your state, your mind witharts improve ;Take you a course, get you a place,Observe his Honor, or his Grace ;Or the king's real, or his stamp'd faceContemplate ; what you will, approve,So you will let me love.看上帝面上请住嘴,让我爱;你可以指责我中风兼痛风,可以笑我鬓斑白、家道穷,且祝你胸有文采、高升发财,你可以选定路线去谋官,看重御赐的荣耀和恩典,仰慕御容或他金铸的脸.对你的路固然要刮目看待,但是你要让我爱。

Alas ! alas ! who's injured by my love?What merchant's ships have my sighsdrown'd?Who says my tears have overflow'd hisground?When did my colds a forward spring remove?When did the heats which my veins fillAdd one more to the plaguy bill?Soldiers find wars, and lawyers find outstillLitigious men, which quarrels move,Though she and I do love.唉,唉,我的爱会把谁妨碍?我们叹息翻沉过谁家商船?谁家田地曾被我的泪水淹?我发冷,何曾推迟春天到来?我发烧,烧得我血脉如焚,何曾使瘟疫死亡单增加一人?士兵们寻求战争,而律师们把爱争吵的诉讼者招徕,无关乎她与我相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邓恩的《圣十四行诗10》的介绍、浅析及汉译本诗发表于1633年,是多恩19首神圣十四行诗中的第10首。

在这首诗中。

多恩将敏捷的思维和基督教激情融为一体,在斥责死亡的时候采用了他惯常的辩论口吻。

这里没有繁辞丽藻,而是口语化,戏剧化,刚健有力。

这是一首意大利体的十四行诗。

诗的起句突兀,表达了对死神的嘲笑和蔑视。

死亡是人生的终结,许多人对死亡表现出极度的恐惧,把死亡同黑暗的地狱联系在一起。

然而,在多恩看来,死亡并没有什么可怕之处。

他把死亡看作睡眠,看作是通向“永远觉醒”的必经之路。

死亡只是从有限的生命通向永恒的过程。

这种思想并非多恩特有,因为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死亡”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中,莎士比亚也曾根据西方人的宗教思想把死亡比作睡眠,但是,把死神作为无能而又自傲的形象进行如此淋漓尽致的讥讽,恐怕只有出现在多恩的作品中。

汉译(一)
死神莫骄妄
约翰.邓恩
死神莫骄妄, 虽有人称你
蛮横可怖, 其实外强中干;
你自以为能把众生摧残,
但枉然;可怜的死神,我超越你!
你不过类似睡眠,憩息,
必然比安眠更令人舒坦;
故而人杰英豪不怕归天,
无非白骨入土,灵魂安息.
你受厄运,杀机,暴君与狂徒差遣,
用毒药,战争和疾病害人;
鸦片与妖术也能使人昏,
且更灵验,你何必如此气焰!
凡人了却浮生,但精神永生,
超脱死的魔掌,灭绝死神!
从诗的结构来看,第一、二行“死亡,不要骄傲,虽然有人说你/强大而又可怖,而你并不真的这样”,是论点,而第二行到第八行是论据,说明死亡没有什么可怕,死亡同睡眠没有多少不同,都可以使人“获得身体的休息,灵魂的解脱”。

第九、十行指出死神的无能,而第十一、二行说明死神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没有什么可资骄傲的理由。

这四行进一步提供论据,来支持诗人的论点。

第十三、四行则是结论。

虽然这首诗有很强的论说性,但表达了诗人对死神的蔑视和无畏之情。

情与理的结合使诗本身具有有说服力,而比喻的运用使这篇说理的诗生动。

整个诗作铿锵有力,富于阳刚之气。

汉译(二)
死神,你莫骄横,尽管有人将你看得
如何强大,如何可怖,你呀,名不符实;
你自以为已经把芸芸众生毁灭,
可怜的死神,他们没死.你至今还杀不死我;
休憩和睡眠,其实就是你的写照,
你定然比它们更让人感到舒适惬意,
而我们最出色的人们随你而去越早,
越能早日让灵魂获救,肉体安息,
你是命运、时机、君主和狂徒的奴隶,
你与毒药、战争和病魔同流合污,
鸦片与巫术也能灵验地进行蛊惑,
而且效果更佳,你又何必颐指气使?
人们小憩一会,精神便得以永远清朗,
便再不会有死亡,死神你自己将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