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在国际分工下前行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与协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分工与协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分工与协作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国际分工指的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国际市场上承担特定产业的生产制造、研发或服务提供等环节。
而国际协作则强调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共同推进全球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际分工对全球经济发展的贡献1.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国际分工使各国利用自身优势产业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高效,使得全球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比如,南美洲和中东等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而日本、中国等国家则拥有出色的工程技术和较低的人工成本,这种资源的分工使得全球市场效率大幅提高。
2.降低成本国际分工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成本的分担和降低,使得商品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比如,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所以全球很多企业选择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通过在中国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最终生产商品等一系列环节,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
3.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国际分工也有助于全球企业在产品质量和技术方面的提升。
在分工协作的过程中,各企业通过分享技术,市场信息等资源,从而提升了彼此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
例如,苹果公司就将生产分工交给了中国,从而优化了内外部资源、提升了各生产环节的效能,使得 iPhone 长期保持卓越的生产质量和稳步推动了技术的更新换代。
二、国际协作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作用1.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协作可以促进地区内各国的经济一体化。
在美洲、亚洲等地区,一些国家在经济贸易方面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一些国家则建立了区域性的合作机构。
这些机构或区域的建立,帮助各国之间经济、文化、技术等的交流,加强区域内的经济协作,从而促进各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2.促进贸易自由化国际协作也可以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建立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则。
各国通过多边贸易体系、各种自由贸易区、经济联盟等方式加强经济联系,共同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选择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选择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世界各国逐渐形成了产业分工和贸易合作的一体化模式。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企业,其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已成为必然趋势。
如何进行战略调整,选择正确的国际分工模式,已成为中国企业面对全球市场竞争时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国际分工的基本形式国际分工的基本形式主要包括资源型分工、产品型分工、区域型分工和垂直型分工四种。
资源型分工是指各个国家以资源优势为基础,相互交换和物物交换进行贸易合作。
例如中国向沙特进口石油,向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以及其他大宗商品。
产品型分工是指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按照自身优势和特点,在特定领域里进行专业生产,然后进行贸易协调和配合,形成一种互补关系。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以及德国的机械制造业等。
区域型分工是指以区域为基础,发挥区域内每个成员国的优势互补关系,并进行企业间的协作和竞争。
例如欧洲的汽车产业、日本的电器产业等。
垂直型分工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按照产业链或者价值链的不同环节进行分工。
例如中国从日本进口精密机床,制造高精度零部件,再出口到发达国家实现高利润。
三、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模式选择1、资源型分工随着近年来中国对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许多中国企业选择资源型分工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中国企业主要进口石油、铁矿石、煤等资源产品,并销售加工后的产品。
如中国买入原油,加工后出口到周边国家等。
2、产品型分工由于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许多中国企业选择产品型分工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中国企业专注于生产特定种类、特殊品质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并将这些产品出口到全球市场。
例如华为、联想、海尔等多个中国品牌已经在全球市场上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
3、区域型分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更多地将注意力投向新开发的亚洲和非洲市场,给区域型分工模式带来了机会和挑战。
例如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伙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贸易和投资项目。
当前中国更好参与国际分工的对策
当前中国更好参与国际分工的对策China's Current Strategies To Better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摘要】国际分工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的劳动分工,它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不断发展和深化进而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当代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国际分工格局特点以及对我国所处国际分工地位的分析,探讨提升我国分工地位的对策。
【关键词】国际分工地位提升对策一、当前的国际分工格局及其特点当前,经济全球化作为生产的社会化和分工高度发展的产物,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并最终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分工格局大致发生了以下两方面的变化:一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由工业经济时代的水平国际分工逐渐转变为信息经济时代的垂直国际分工;二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这些产业(也包括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上述两方面的变化产生了垂直专业化的国际分工格局,这种垂直专业化具有如下特点:(1)最终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一系列连续的阶段;(2)两个或多个国家参与上述生产过程,其中每个国家从事一个或一个以上专业化阶段的生产,而不是从事所有专业化阶段的生产;(3)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至少有一个生产阶段跨越国界。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种国际分工格局大致呈金字塔型:美国处于这个金字塔的最顶端,其他各个发达国家构成了金字塔塔身的顶部,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处于金字塔的底部。
其实质是由美国等发达国家组成创新中心和设计中心,主要从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生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则组成了制造中心,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生产。
以耐克运动鞋的生产过程为例,其产品的研发与设计阶段主要集中于美国,鞋品元件的制造在中国台湾省和韩国,鞋品的组合在中国台湾省、中国大陆、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分工与合作
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分工与合作作为全球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国际分工与合作在世界贸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内涵和实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国际分工与合作的本质和意义,以便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国际分工与合作的内涵和演变国际分工与合作是指各国或地区依据自身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合作,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国际分工和合作的基本原理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分别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的过程中,通过贸易、投资和技术交流等方式互相协作,以实现彼此的共同发展。
国际分工与合作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发生着演变。
在冷战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对峙不断升级,国际上出现了明显的东西方分工。
不同的国家区域被赋予了不同的职能和角色,使得国家之间的分工和合作呈现出政治化、区域化的特点。
但随着全球化的到来,这种分工和合作逐渐消失,国际贸易变得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各国更多的是通过经济合作和投资来增强其竞争力和实力。
在当前,国际分工和合作的形势已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全球化进一步推进了国际贸易的多元化和国内外直接投资的复杂化,同时也加剧了贸易壁垒和经济格局的调整。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际分工和合作需要在多个层面上进行重新塑造和调整。
二、国际分工与合作的意义和价值国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实现经济互补性和合作共赢的重要手段。
通过分工和合作,各个国家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其资源和劳动力,实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加强自身的经济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此外,国际分工和合作也有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全球经济合作,加速全球化进程,加强全球经济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另外,在国际分工和合作中,贸易往来、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也为全球创造了就业机会和繁荣的商业环境,减少了垄断和过度集中的现象,创造了优质的消费品和服务,同时也促进了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进步。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生产分工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生产分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生产分工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就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现状和影响展开分析,探讨其中的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生产分工现状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生产分工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
这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以中国为例,中国以其庞大的劳动力储备、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全球工厂。
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将一些简单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流程外包给中国。
这种产业结构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迅猛,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
然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生产分工也呈现出一些问题。
首先,产业链中的价值利润主要被跨国公司所掌握。
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扮演着劳动力提供者的角色,利润大多被外资企业获取。
其次,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生产分工中的竞争地位较低。
由于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较弱,发展中国家很难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更高附加值的经济利益。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耗竭等问题,国际生产分工使得这些问题更加突出。
二、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生产分工的机遇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带来了许多机遇。
首先,这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跨国公司通过在发展中国家设立生产基地,带来了大量的外资投入和技术转让。
这些资金和技术的引进,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提高生产能力,加快经济发展。
其次,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生产分工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和市场开放。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后,低价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和销售,有效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同时,也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升级和产业转型。
通过参与国际产业链,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全球市场中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经济由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转型。
三、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生产分工面临的挑战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生产分工不仅有机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国际产业分工格新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
国际产业分工格新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作者:日期: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新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 国际贸易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新趋势及我国应对策略李瑞峰内蒙古财经大学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国际分工与专业协作将进入更高阶段。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呈现出服务业与制造业并重、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垂直分工扩展、多极化等新趋势。
在未来十年内,随着服务贸易地位的提升,发展中国家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我国是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形成的重要力量,但也面临着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中低端的尴尬局面。
在“一带一路”、“互联网+”、2“0中25国”制等造一系列战略背景下,如何把握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展的新趋势,实现在全球价值链向中高端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展新趋势分析(一)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呈现出“服务、制造并重”新分工形态经济学理论指出,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三类产业结构也会随之发生转变,最终呈现出“三二一”的排列。
当前,随着发达国家陆续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全球三类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变(图1 )。
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1995 年全球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6.4% 、32. 76% 、60. 84%,至2015 年已提高至2.3% 、26. 43% 、71. 27% 。
整体来看,第三产业服务业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据的比重呈现攀升态势,已成为国际产业分工的重要内容。
而第二产业工业的比重呈现下降态势,其中制造业的比重更是下降至15. 68% 。
尤其在发达国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更高,如卢森堡为86% 、英国为80% 、荷兰为79% 。
可以说,在信息技术驱动下,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了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当前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已呈现出服务业迅速发展、 服务与制造并重与融合的新趋势。
据世界贸易组织 (WTO ) 统计, 2015 年全球商品出口和服务出口额分 别为 19. 98 万亿美元和 5. 07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3.3%和 4. 3% ,且预计 2016 年将分别增长 4. 0%、4.8% 。
简述中国在国际分工里的地位与发展趋势
简述中国在国际分工里的地位与发展趋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有了显著提升和发展趋势。
中国实现了从以往的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跨越,拥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重大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发挥了国际分工作用,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其地位和作用。
中国的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广阔,这一点受到了国际关注。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这种地位在国际分工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国际分工中,中国扮演着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角色,为各国国民衣食住行提供各种生活所需的商品和服务,为各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中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储备,不断提升科研水平,深入参与各国共同研发的计划,以满足全球需求。
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承担起了研发、制造、工程和营销等重要职能。
其中,中国每年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科学研究,取得了大量发明专利,促进了全球科技创新的发展。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进国际数字经济的发展,加快建立新的国际市场,提升和改善国际分工,改善全球经济贸易环境,促进全球经济持续增长。
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在国际分工下前行
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在国际分工下前行Distract:国际分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使世界经济生活不断国际化易方式向多样化方向的展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实现的条件。
国际分工体现了全球化生产的趋势,通过国际分工各参与国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要想在国际分工格局下成功,发展中国家要以要素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培育高级要素,维护消费者权益,完善竞争体系。
Keywords:国际贸易分工发展中国家前进要素一、引言一大早上,把你从睡梦中叫醒的可能是美国品牌iphone手机的闹铃声,你穿上印度尼西亚生产的阿迪达斯便鞋,带上瑞士原装手表,你坐上肯塔基州生产的丰田汽车,.你顺便走进当地的星巴克给你的手机电池充电,叫了一杯用哥伦比亚和埃塞俄比亚产的咖啡豆煮出的咖啡.虽然你才度过了一个小时,可你已经虚拟的周游了世界。
这些都是际分工带来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国际分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将原来一个国家在生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分开进行。
(一)国际分工的概念: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国际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
(二)国际分工的形式:⑴直型。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与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家之间的分工就属此种形式的分工,前者向后者出口制成品,从后者进口原材料,在这种形式的分工中,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前者得益多于后者。
⑵平型。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其中既有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工,也有业部门内部的分工(生产专业化与协作)。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之间的分工多是水平型形式的。
⑶混合型。
是指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角色研究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角色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国际分工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分工中,发展中国家的地位与角色逐渐得到了提升,他们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推动自身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全球经济贡献力量。
一、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升过去几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这主要得益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扩大以及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全球产品制造的中心,为全球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产品。
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矿石等,这使得他们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些因素都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变化与地位的提升相对应,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发展中国家主要是承担着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与加工,他们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较低端的位置。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逐渐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产业链地位,从而走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陷阱。
他们开始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崭露头角。
例如,中国在高铁、电子产品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印度在信息技术服务方面成为了全球重要的服务中心。
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也为他们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挑战与机遇然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创新能力不足。
这使得他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仍然相对较低,依赖于低附加值产业。
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其他低成本地区转移,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链地位受到一定冲击。
其次,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困扰,他们需要应对贸易壁垒和贸易争端,保护自身的利益。
此外,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也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全球产业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
全球产业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协同关系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产业结构逐渐呈现出分工与合作的趋势。
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全球产业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协同发展的关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全球产业分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协同关系。
首先,全球产业分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由于全球产业链的存在,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参与全球分工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通常比较擅长的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而发达国家则更专注于技术密集型的产业。
发展中国家通过与发达国家开展贸易合作,可以吸收并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生产技术和产业竞争力。
同时,参与全球分工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增加经济增长的动力。
其次,全球产业分工也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塑。
发展中国家往往在全球分工中担任着资源供给和组装生产等中低端环节。
这种分工模式使得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和依赖性强,长期以来限制了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随着全球分工的深化,发展中国家正在逐渐向价值链中高端环节迈进。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代表,在许多产业链中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和制造能力,正逐步实现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
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增长路径,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全球产业分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推动不仅仅体现在制造业领域,还涵盖了服务业和农业等其他领域。
发达国家的高端服务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专业技术支持,而发展中国家正好具备这样的劳动力资源。
亚洲的印度、菲律宾等国家通过外包和服务出口,取得了快速发展。
同样,全球农业分工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机会。
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通过农产品出口带动农业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角色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角色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分工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现象。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地位也日益突显。
本文将探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角色,并对此提出一些观点。
首先,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着重要的劳动力供应者的角色。
鉴于其庞大的人口规模和相对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发展中国家成为了全球制造业的主要基地。
许多跨国公司选择在发展中国家设立工厂,以获得更廉价的劳动力和降低生产成本。
这种现象在中国的加工制造业中尤为明显。
中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吸引了大量国际资本和技术。
通过参与全球产业链,发展中国家提高了就业率,推动了经济发展。
其次,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也扮演着原材料供应者的角色。
由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许多发展中国家拥有石油、矿产等重要资源。
这些资源的供给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
然而,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受制于技术和市场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能提供粗放型的资源开采和加工,没有真正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高附加值的加工。
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资源开发和加工水平,才能真正发挥自身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
此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也涉及到服务业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逐步增加。
例如,印度的信息技术服务业蓬勃发展,成为全球软件开发和人力资源外包的重要供应国。
中国的旅游业也在国际分工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外汇收入。
发展中国家在服务业中的崛起,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还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然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依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依赖于低端制造业和原材料的出口,缺乏技术和创新能力,使得其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较低的环节。
此外,国际市场的竞争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压力。
受制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往往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自身创新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在国际分工中取得更有竞争力的地位。
世界经济中的中国与国际分工
世界经济中的中国与国际分工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作为一个新兴市场,中国成为全球分工合作的参与者与建设者。
本文将从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以及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所面临的挑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首先,中国的大规模生产和低成本的劳动力成为了全球生产的重要基础。
中国的国家规模和市场规模提高了对全球市场的需求,增大了对资源的需求,而这也使得中国在全球分工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
其次,中国以工业制造为主导产业,将品牌打造成为国际品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除此之外,中国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也在逐步提高其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在全球市场上所扮演的是廉价劳动力生产的角色。
但是,在中国迅速崛起的同时,其在世界经济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已经从全球分工生产中的“工厂”晋升为全球产业链中的分担者。
在国际分工中,中国的角色也不再只是提供生产服务,而是也成为了科技创新和知识管理的产生者。
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借助着其他国家的技术,使自身经济实现了快速的跨越式发展。
而作为全球制造中心,中国都得到了全球市场的广泛认可。
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是显著的。
首先,中国的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发展引擎。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5%,成为全球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
其次,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全球市场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全球贸易,中国的发展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通过加入全球经济体系,中国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带入国际市场,使全球市场变得更为繁荣。
此外,中国通过开放市场、推广投资等一系列举措在全球范围内巩固了自身的地位,为全球稳定增长做出了贡献。
三、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所面临的挑战虽然中国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当今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未来发展方向
当今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与未来发展方向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经济市场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也日益加深,在实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随着投资增速加快以及净出口激增,中国持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而随着中国日趋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其作为全球需求和供给来源的作用日益增大,在自身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吸纳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出口,并成为区域经济贸易增长的重要引擎。
自2000年以来,中国在世界贸易出口中的份额翻了一翻,由2000年的3.9%提升到2006年的8%。
2006年只能各国在世界贸易出口和进口中均居第三大国的地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资本必然向生产成本最低。
资本利润率最高的地方集中。
国际分工由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现在已进入网络化分工。
跨国公司对生产的一切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本与其它生产要素(劳动力是其主要方面)的最佳结合,而中国在加工制造方面的优势则吸引着全球的跨国公司看好中国。
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大国,中国拥有很多其他国家发展制造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劳动力素质较高而且还在不断提高;困扰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障碍目前已经基本消除;中国工业配套能力较强;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中国社会与政治环境稳定……统计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增长是全球最快的。
其中,1985,1990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上升了l(86倍,1991,1996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指数又上升了3(75倍,而世界上其他的制造业大国如美国、日本的增长相对较低,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由于中国制造业生产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导致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份额呈不断上升之势。
1980,1997年的17年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增加值的份额从l(4,上升至5(9,,平均每年上升约0(26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制造日益成为世界的新生力量。
通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中国在不少重要工业产品方面已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生产大国,中国现在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处于世界第一位,囊括了家电制造业。
中国应以怎样的角色参与国际分工
中国应以何种姿态参与国际分工?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这就具备了拥有众多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而且,中国工人的工资相较于发达国家来说相对较低,致使一些发达国家把零部件运到中国组装,然后再销往世界其他国家。
在这个过程当中,发达国家一直掌握着商品的的核心技术,必然获利最大,而我们国家却只是微利。
这边出现了世界各地一部分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但是中国却不是发达国家,因此中国被称之为世界工厂。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技术及人才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必须掌握一定的核心技术才不会被世界淘汰掉。
因此我认为中国应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制造兼智造,要在劳动力绝对优势的基础上发展科研技术产业。
这样中国在世界之林才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有竞争力,才能在充满硝烟的国际贸易中保护自己。
当然,中国要做到华丽转身,必须正确认识自己自身的优势及劣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具有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
世界人口将增加到67亿左右,而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3.3亿,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的19.85%,因此具有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但是在我国人口比例中从事农业生产人口比例太高,高新技术人员比例少之又少,这就表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社会生产力是我国改革方面的重要目标。
我们要做到化劳动力优势为人才优势,从而能够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中国也能实现长足发展。
最后,希望我们国家能够华丽转身,跻身世界发达国家行列,而我们国家人民生活水平也能提高,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
国际分工与产业升级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与路径
国际分工与产业升级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与路径近年来,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分工和产业升级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际分工和产业升级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路径和建议。
一、国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国际分工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基础,它将不同国家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特色进行产业布局和协作。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分工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将自己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另一方面,国际分工也可能使一些传统产业失去竞争力,导致经济结构不均衡。
首先,国际分工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
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可以吸引外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例如,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实现了从农业大国到制造业大国的转变。
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如印度在软件开发和信息技术服务方面的发展。
其次,国际分工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压力。
一些传统产业受到了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和竞争的冲击,可能导致产业结构调整困难。
此外,发展中国家的独特优势可能被国际市场的变化所削弱,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
例如,一些发展中国家过度依赖某一种商品的出口,导致经济波动风险增加。
二、产业升级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产业升级是发展中国家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它可以使经济实现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变。
产业升级对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产业升级能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竞争力。
通过技术创新、科研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全球价值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与发达国家展开更有利可图的合作。
例如,中国高铁、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
其次,产业升级还能够提升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国力。
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意味着更高的技术含量和更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带动了就业、消费、税收等方面的促进。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战略选择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战略选择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然而,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种种挑战,需要做出战略选择。
首先,发展中国家需要在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方面做出选择。
这些国家通常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它们需要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这可以通过推进绿色发展和创新技术来实现。
例如,中国在能源领域实施了大规模的清洁能源项目,如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以减少碳排放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其次,发展中国家需要在贸易和市场开放方面做出选择。
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体之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
然而,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例如,中国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争端的压力,需要寻找合适的方式来维护自身利益。
因此,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贸易多元化和建立公平的贸易规则来应对这些挑战。
另外,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在金融和投资方面做出选择。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
其中一个选择是加强国内金融市场发展,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和金融市场稳定性。
另一个选择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争取更大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例如,中国积极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和新开发银行(NDB)的成立,以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地位。
此外,发展中国家还需要在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方面做出选择。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这可以通过加强教育投入、提高科研经费支持、优化科研环境等方式来实现。
同时,发展中国家还可以通过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技术转让来促进科技创新。
总之,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战略选择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国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国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国际分工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国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首先,国际分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能够将自身的劳动力和资源投入到全球市场中,从而扩大出口和贸易规模。
这不仅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的经济增长机会,还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国内居民的生活水平。
例如,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工厂,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成功地将自身打造成全球制造业的重要角色,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然而,国际分工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一些挑战和不利因素。
首先,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往往扮演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角色,这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过度依赖出口导致经济脆弱。
当全球经济发生波动时,发展中国家很容易受到冲击,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往往处于供应链的低端,利润空间较小,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很难在全球价值链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然而,尽管国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也为其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发展中国家可以借鉴先进国家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国际分工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例如,中国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投资和技术,推动了自身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然而,发展中国家在参与国际分工时也需要注意避免一些潜在的风险。
首先,发展中国家应该注重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避免过度依赖外来技术和资本。
其次,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自身的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提高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此外,发展中国家还应该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国际分工中的挑战。
综上所述,国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研究
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研究近年来,全球经济市场日益全球化,不同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个全球化新时代,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分工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和挑战,并提出促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更有竞争力的建议。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所面临的挑战。
传统上,发展中国家往往被边缘化,扮演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原材料供应的角色。
然而,这种模式正逐渐改变。
发达国家在技术和创新领域的崛起,以及全球价值链的重构,使得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技术与产业升级的艰巨任务。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新机遇。
随着全球产业链的深入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
例如,中国在制造业和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和科技领导者。
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对内部创新和对外国际合作的积极推进。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和加大对外合作的力度,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另外,我们还需了解国际分工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潜在影响。
一方面,国际分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扩大贸易和增加就业机会的机会。
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发展中国家可以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并借此提高国内生产能力。
然而,另一方面,在全球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容易受到价格波动和技术转移的影响,使得经济发展面临不确定性。
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制定灵活的政策来平衡利益和风险,以确保国际分工对经济的积极影响最大化。
为了促进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更有竞争力,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发展中国家应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适应变化能力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全球经济竞争的要求。
其次,发展中国家应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
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转让,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此外,发展中国家还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通过合作、共享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总之,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面临着国际分工的挑战和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中国家该如何在国际分工下前行Distract:国际分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使世界经济生活不断国际化易方式向多样化方向的展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实现的条件。
国际分工体现了全球化生产的趋势,通过国际分工各参与国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要想在国际分工格局下成功,发展中国家要以要素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培育高级要素,维护消费者权益,完善竞争体系。
Keywords:国际贸易分工发展中国家前进要素一、引言一大早上,把你从睡梦中叫醒的可能是美国品牌iphone手机的闹铃声,你穿上印度尼西亚生产的阿迪达斯便鞋,带上瑞士原装手表,你坐上肯塔基州生产的丰田汽车,.你顺便走进当地的星巴克给你的手机电池充电,叫了一杯用哥伦比亚和埃塞俄比亚产的咖啡豆煮出的咖啡.虽然你才度过了一个小时,可你已经虚拟的周游了世界。
这些都是际分工带来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国际分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将原来一个国家在生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分开进行。
(一)国际分工的概念: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国际分工是一个历史范畴。
(二)国际分工的形式:⑴直型。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与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家之间的分工就属此种形式的分工,前者向后者出口制成品,从后者进口原材料,在这种形式的分工中,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前者得益多于后者。
⑵平型。
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其中既有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工,也有业部门内部的分工(生产专业化与协作)。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之间的分工多是水平型形式的。
⑶混合型。
是指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少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多属此种形式。
二战之后的国际分工•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国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有逐步增强的趋势•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国际分工格局逐步削弱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变化•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显著变化际分工从货物领域向服务和技术知识部门扩展•国际分工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过渡际分工的格局发生变化(三)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性质上层建筑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四)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影响着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使世界经济生活不断国际化易方式向多样化方向的展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实现的条件•国际分工体现了全球化生产的趋势,通过国际分工各参与国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
取得自己的绝对利益和比较利益,节约社会的劳动成本,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也提现了专业化的水准。
国际分工越细,说明更集中在更少的职能操作上,世界上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国家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国际分工的理论依据:•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基本政策主张:国内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政策; 对外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贸易理论它实际上是各个国家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依据.•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国富论,这本书是在一百年前我们中国的严复先生第一次把它引进过来的,所以这本书出版的时间.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是英国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是当时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思想家。
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所谓比较优势,即一个国家生产同一单位的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相对低于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论证了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不限于绝对成本差异,只要各国之间产品的生产成本存在着相对差异,即比较成本差异,就可以参与国际分工,并可以获得贸易利益。
基本论点: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
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也就是中国古训所云:“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两国将分别集中力量生产本国的比较优势商品;并在此基础上实行完全的国际分工,就能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果,节约劳动,增加使用价值数量。
在国际贸易中,两国分别出口自己的比较优势商品,进口自己的比较劣势商品,就能从中获利。
•绝对优势理论具有开创意义,它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各国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国际贸易,各国都能从中获利。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进步性:较圆满地解释了开展国际贸易的一般原理:国际贸易的产生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
重要的现实意义:指出不管一国处于什么发展阶段……都能确定自己的相对优势。
二、表象当代国际分工发展新特点1. 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2. 发达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3. 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产品内分工)在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传统的国际间产业转移正相应地演进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与全球化配置。
◆昆山案例:通过承接外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可以参与跨国公司全球产业分工、融入国际分工体系; 在承接外包中,发展中国家可以将本土制造技术与跨国公司的资本和先进技术相对接,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与合作中提升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所处配套环节从事“环节创新”或“配套创新”,在提高配套产品的质量、满足跨国公司质量控制要求的同时,也可以从生产成本的降低中获取更高的收益。
通过环节创新、配套创新,发展中国家可以不断提升自己所处的环节和价值增值能力,逐步摆脱“高端产业,低端制造”的困境。
承接制造业外包与昆山产业升级•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昆山外资企业进入的主要是轻纺、纺织、鞋帽、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领域的投资较少。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外资企业大部分进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的产品档次、技术含量、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
•进入21世纪以来,服务于主导产业高端化发展的需要,昆山推动价值链向两头延伸,产业链向高端攀升,做强做优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光电、可再生能源、新材料、机器人、化合物半导体、模具、传感器等特色产业基地。
江苏昆山参与国际环节分工中的外向配套与环节提升•在参与国际环节分工、为跨国公司从事外向配套协作中逐步提升所处环节是江苏昆山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亮点。
•截至2007年底,全市累计配套民营企业超过1500家,配套项目1878个,配套形式已从以加工配套为主发展到加工配套、产品配套、项目配套、服务配套、原辅材料配套等多种形式,形成了电子信息、精密机械、三车零部件、精细化工、轻工、民生用品、印刷包装等一批有特色的专业化配套协作群体。
2001~2007昆山民营企业外向配套协作发展情况年份配套企业数(个)配套项目(个)配套销售额(亿元)2001 376 668 58.22002 479 816 73.92003 584 1002 102.62004 685 1156 132.82005 958 1292 193.72006 1058 1560 252.42007 1503 1878 316.2•昆山好孩子集团从接受外包、为跨国公司配套起步,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国内外专利2300多项,2004年被评为中国儿童用品行业唯一的“中国名牌”。
•这说明,中国企业也可以成为国际先进生产要素的整合者。
◆奇瑞轿车案例:以我为主整合全球技术要素而迅速崛起•奇瑞轿车在发展过程中经过早期的借鉴,实行“以我为主营造平台,面向世界整合资源”的发展模式,仅用几年时间就跨越了模仿创新,进入正向研发。
奇瑞在产品研发中通过控股设计开发、委托设计、协同配套开发等多种形式,与国际一流的设计公司、实验公司及零部件公司合作开发,以我为主整合全球资源,开发出新品轿车。
三、实质资本充裕的国家往往同时也是人力资本充裕的国家,从而人力资本充裕是发达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
在贸易结构和流向上,这些国家往往是出口人力资本要素密集型的产品。
里昂惕夫之谜的产生,就是因为美国的出口产品中含有大量人力资本投资,都记在劳动力的帐上了。
如果要把美国出口产品算作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也只能理解为技能劳动密集型产品。
研究与开发也是一种生产要素。
一个国家越重视研究与开发要素的作用,产品的知识与技术密集度就越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就越有利。
在一定的条件下,投入研究与开发的资金的多少可以改变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产生出新的贸易比较利益。
信息作为一种能创造价值的资源,和有形资源结合在一起构成现代生产要素。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商情战、信息战,每个企业获取信息的快慢、拥有信息的多寡,往往会左右其生产经营和决策,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命运,甚至决定着企业的命运。
一个国家利用信息的状况则将影响到它的比较优势,改变它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四、对策发展中国家在制成品出口方面与发达国相比,虽然总体上处于劣势,但某些竞争力在平均水平以上的公司却拥有公司特定优势并且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参与与发达国家公司的竞争。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成熟和标准化技术方面已经具备自己的产业和公司的特定优势。
因此,发展中国家同样能够在国际贸易中与发达国家进行竞争,发展劣势产业的产业内贸易,获得更多的贸易利益。
这里的重点是要重点扶植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的发展和壮大。
要想在国际分工格局下成功,发展中国家要以要素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培育高级要素,维护消费者权益,完善竞争体系。
*参考文献:[1]黄建忠,国际贸易新论,积极科学出版社,1999[2]刘厚俊,中西方贸易,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张二震,陈飞翔,国际贸易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4]白树强,全球竞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5]薛荣久,国际贸易,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